地下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法

地下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法
地下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法

地下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法

1概述

(1)采空区处理的必要性

在岩体力学中已论述,岩体开挖以后,采矿空间周围岩石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因而致使应力重新分布,形成次生应力场,在一些部位形成应力集中,在另一些部位形成应力降低区;在邻近空间的岩体中形成压力支撑带。随着采空区不断扩大化,岩体中的应力也不断重新分布。当某些区域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便会出现顶板下沉、底板隆起、侧帮突出、岩石剥裂等现象,并进而发展成岩石离层和崩落,甚至引起岩石自爆等现象。大面积采空区岩石突然崩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载荷及空气冲击波,破坏矿山生产。

国内外矿山有许多实例说明,大规模的地压活动往往造成严重的矿山灾害,如破坏井巷设施、设备,甚至造成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影响较小的地压活动也可能导致生产失调和资源的损失。

使用充填法与崩落法开采矿床,采空区已即时处理;而采用空场法时,矿房回采后则遗留空区处理问题。所以,当采用空场法开采矿床时,在设计中必须对空区处理给子足够的重视并提出采空区处理设计。在生产中必须按计划及时进行空区处理,不应拖延。我们国家对矿山地压活动的危害非常重视,除科研机关外,很多矿山都有专门组织或人员负责这方面的

工作。

(2)影响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因素

①空区的大小和形态空区的大小与形态对次生应力场有直接影响,也对采空区地压活动有直接影响。

现场观察证明,在急倾斜薄矿脉的留矿法空区中,岩石移动夹墙倒塌,都是以密集邻近的空场为基础的。因为矿脉越密集,空区之间距就越小,夹墙越薄,其稳固性也就越低。

在厚矿体和水平缓倾斜矿体中的空区,严重的冒顶和岩石移动事故,大多首先发生在大的采空区中。因为空区越大,顶板和上盘岩石的稳固性也就越差。

②开采深度剧烈的地压活动,一般在开采深度比较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因为采空区周围岩石中的应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开采到一定深度时,便会在大的采空区域开始突破而发展成大的地压活动。

以水平应力为主的地质构造应力场对空区地压活动影响,可能大于重力应力场。

③构造弱面、裂隙的分布情况在断层、岩脉等构造破坏的地区,当采空区破坏岩体的应力平衡后,构造弱面便成为岩石移动等地压活动的有利条件。我国几个矿山大地压活动的突破口都是构造薄弱带。

④时间因素空场形成后,其间的夹墙、矿柱和上下盘岩石在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会因蠕变作用而变弱。当变形超过一定

限度时,就会出现表面剥裂直到破坏。这就是说,空区长期暴露是井下出现破坏性地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体因蠕变作用而达到破坏所经历的时间,与岩体的力学性质有关。有的矿山岩体的力学性质较差,从采空区形成到出现破坏性地压活动只需2~3年时间,有的岩石质地坚韧稳固,需要经历7-10年。

⑤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稳固性矿床的围岩坚韧稳固,对回采工作的安全是有利的。但是,也正因为它坚韧稳固,上盘崩落困难,积蓄应变能的能力强,在采空区体积不断扩大而且不作处理的情况下,所积蓄的应力一旦释放,便会造成大面积的夹墙或矿柱倒塌。出现大规模破坏性地压活动的矿山,围岩往往是极坚硬的。相反,如果围岩软弱、岩体中含有软弱夹层或遭到构造破坏,则在空区形成后,容易出现顶板垮落、矿柱碎裂倒塌、井巷开裂垮落等地压活动现象,而且首先是从构造弱面或软夹层开始破坏。但是大面积突然来压的可能性比坚硬稳固的岩体小。

⑥矿柱回采情况在采空区范围不太大的条件下,采区留阶段矿柱和间柱可以对上下盘岩石和夹墙起支撑作用,借以保证回采工作的安全和保护下部巷道。当采空区不断扩大和采深不断增加以后,矿柱会因应力集中和蠕变使其中的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而出现剥落、裂缝,进而发展成较大的变形和破坏。同时,矿柱的刚性如果比周围岩石的刚性大,由于应力

集中而使其中的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又容易向周围岩石释放应力而使巷道开裂、变形和垮落一旦一个矿柱被突破,应力集中便会向未破坏的矿柱转移,使尚未遭致破坏的矿柱中应力突然增长而致破坏。这种连锁反应如果连续进行,就会造成大范围的空区倒塌和岩层移动。

⑦岩石的含水性有许多岩石,其强度能被水削弱,甚至可以使之破坏。我国东北地区有些矿山的岩层移动和顶板冒落,一般都发生在每年3~4月解冻时期或6~7月之雨季。

⑧落矿方式在井下进行大爆破的矿山,岩体的强度和结构遭到的破坏较大,使岩体产生的裂隙多、深度大。云南某些矿山解放前用手工开采的空区,维持至今,而规模相近的矿体用大爆破回采后,空区早已垮落。

上述因素对地压的影响是综合的。此外,个别矿山尚有一些影响地压活动的特殊因素,如地震的影响等。

2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充填法、崩落围岩法及隔离法

(1)充填法

这种方法是用外来的充填材料对采空区进行采后充填。在国外已采用多年,在国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填体能降低岩移幅度,减少地表沉降值,并可防止上部围岩冒落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和空气冲击波对下部生产阶段

的危害。充填体的侧压力可以提高永久房间矿柱的支撑能力,承受大的压力

①充填法处理采空区的优点能保持围岩和夹墙的稳定或限制其移动幅度;有利于提高矿柱回收率;有利于保护上部回风系统的巷道;利用尾矿砂充填采空区,可以减小地表尾矿池的容积。采用废石充填,可简化地表废石场的工作;没有地表崩落带来的危害。

②缺点需要建立专门的充填系统,配备充填人员;施工复杂;费用高;不利于深部地压的应力释放。

(2)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即时回采矿柱,使围岩自然冒落;如果开始时围岩不能自然冒落,则用中深孔、深孔或药室大量崩落空区围岩或空区间的夹墙,通过围岩崩落,释放应力,改变应力集中部位,将承压带转移到采空区周围较远处的岩体中,使岩体中的应力达到新的对回采工作无安全威胁的相对平衡状态。

崩落围岩,使生产阶段与上部陷落区之间隔有高度足够的废石垫层。废石垫层可以缓冲上部围岩冒落时的冲击载荷和隔绝空气冲击波。

与充填法比较,这种方法的成本较低,能较主动控制地压活动,但只能用于地表允许崩落和地表崩落所造成的危害可以控制的条件下。

近年来,国外有用应力释放法来处理采空区的,即通过观测手段找出矿山的应力集中部位,用爆破方法使应力释放,借以解除地压可能造成的危害。

(3)隔离法

根据采空区情况的不同,隔离法有两种

①对于孤立分散的小采空区,隔绝它们与生产作业区段之间可能传递危害的一切通路;

②对于连续或基本连续的大矿体,在其中设置隔离带,隔离两侧采空区次生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并消除它们互相叠加的条件。

第一种方法常用于处理矿体相距较远,围岩崩落后不会影响井下主要巷道和其他矿体开采的孤立小矿体的采空区。具体做法是,在采空区附近一通向地表的“天窗”,然后用坚实的密闭墙密封通向生产区域和主要坑道的一切通路。这样,即使围岩突然崩落时,空区内空气冲击波由“天窗”冲至地表,而不至于危及井下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二种方法亦称设置隔离带的方法。隔离带可以是大条带形矿柱、大的夹石带、无矿带或高强度的混凝土充填体。设置隔离带的作用为:切断各主要采空区的连续性,隔离或减小部分作业区段内应力集中的叠加,控制地压活动的范围;避免围岩大面积暴露时冲击波的危害;拦截上部涌水,使其不进入下部采空区。

隔离带位置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下列原则:

a.留隔离带所造成的矿石或金属量损失最小;当设置胶结充填人工隔离带时,要求设置在充填量少的部位;

b.矿体倾角平缓或急倾斜转折的区段;

c.矿岩较稳固,地质构造破坏小的区域;

d.上部空区地压活动剧烈,设置隔离带能尽快达到目的的区段;

e.能拦截上部涌水和便于排水的阶段。

3采空区处理方法的比较

(1)不同空区处理方法对矿柱与围岩应力情况比较国外曾用光弹试验方法,就急倾斜厚矿体中矿柱支撑的采空区、充填的采空区和崩落法处理的采空区对下部阶段顶柱和围岩应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①用矿柱支撑围岩,顶柱中切应力大,拉应力大,围岩应力集中大,采空区最易失稳;

②崩落围岩可以完全消除或显著降低顶柱中的拉应力,大幅度降低其垂直应力,从而大大提高下部阶段顶柱的稳固性;

③充填采空区与不充填对比,顶柱垂直应力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加,但是拉应力有所下降,其幅度没有崩落围岩时大。

总之,从保持空区稳定性看,充填采空区优于矿柱支撑采

空区,但不如崩落围岩效果显著。

(2)技术经济对比

湿式充填与崩落法处理采空区的技术经济对比,列于表14-1。

表14-1湿式充填与崩落法处理采空区的技术经济对比

应当指出,采空区处理方法的比较不应离开矿山具体条件。了选定合理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也必须结合本矿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对比。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析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析 目前,在大量的煤矿采空区为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不让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煤矿采空区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必须对项目选址区内的煤矿采空区进行治理。引用晋城市联通综合楼煤矿采空区治理的实例,对煤矿采空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价了煤矿采空区的变形和稳定性,研究设计和确定了采空区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标签: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注浆法;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晋城联通综合楼位于晋城市金村镇侯匠村西南,距晋城市区东约7km。晋城市联通综合楼由营业楼、生产楼和办公楼组成,拟建建筑物分别为二层和四层。 用地面积13393m2(约20.09亩),总建筑面积9219.85m2。经过调查在拟建 建筑物地下存在采空区,为解放前个人开采小煤窑所致,规模小、采空范围不大但较分散,所采煤层为9#煤层。 通过对晋城联通综合楼规划范围内进行工程物探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内地下煤层采空异常区的分布情况。 2 场地地质条件 2.1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揭露最大厚度9.5m,岩性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 2.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1)下段。 本溪组顶~K2灰岩底,平均厚度16.0m。主要由深灰色泥质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岩石断面多见黄铁矿结核。15#煤层为该段主要煤层,也是区域稳定的连续可采煤层,纯煤厚度3.0m。 (2)中段。 K2灰岩底~K4灰岩顶,平均厚度33m,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煤层和数层石灰岩组成。泥岩、砂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黄铁矿结核。9#煤层为本段可采煤层,项目区内结构较复杂,厚度不稳定,

采空区处理

当开采完成形成采空区后,在上覆压力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下,该煤柱和开采区两侧的煤层软化,失去强度,导致上覆岩体塌陷、冒落,形成滑坡。 地下采空区对采矿工程的危害是显著和累积叠加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空区矿柱变形、破坏、顶板大面积冒落、岩移,造成地表沉陷、开裂和塌陷,破坏地面环境和影响露天作业,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突然垮塌的高速气浪和冲击波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受爆破震动影响导致岩体裂隙发育,甚至贯通地表或连通老窿积水,发生突水事故,淹没坑道和工作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矿体开采后,采场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从而致使应力重新分布,时常导致矿柱失稳破坏。这种矿体开采后,当矿杜承受的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时,发生的不连续的发散突变,即矿柱失稳破坏的现象。 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形式。 在采空区与巷道坍塌方面,主要采用的防治技术有充填、加固、封闭和崩塌四种。在地下突水防治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注浆堵水和探放水技术。 我国地下开采矿山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采空区灾害发生频繁,因事故死亡人数和国外同类相比相对较高,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采空区围岩的稳定性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控制采空区灾害的实用技术。 采空区处理 对于矿山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常有封闭、崩落、加固和充填四大类。加固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在采空区土方修建公路、隧道等工程时应用较多。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目前在矿山的开采阶段应用较少。在具体的采空区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矿山存在的采空区数量、其所处位置、形态特征不一样,必须针对各采空区的特点和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有时采用两类方法联合处理,如采用加固法与充填法联合、崩落法与充填法联合等:有时由同一类方法衍生出一系列子方法,如充填法可分:千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等。 1.崩落法 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的实质:用崩落围岩充填空区或形成缓冲保护岩石垫层,以防止上部大量岩石突然崩落时,气浪冲击和机械冲击巷道、设备和人生的危害:缓和应力集中,减少岩石的支撑压力。 崩落围岩又分为自然崩落和强制崩落两种。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岩石,当它达到极限暴露

采空区注浆设计

采空区注浆设计

目录 目录 (2) 1、工程概况 (3) 2、治理方案的选择及治理范围的确定 (3) 2.1治理方案的选择 (3) 2.2治理范围的确定 (4) 3、治理方案设计 (4) 3.1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 (4) 3.2注浆充填加固机理 (4) 3.3采空区治理钻孔布置 (4) 3.4钻孔布置及钻孔深度 (4) 3.5采空区治理浆液 (5) 4、施工技术要求 (5) 4.1钻孔施工 (5) 4.2封孔施工 (5) 4.3浆液材料配置 (6) 4.4注浆施工 (6) 4.5注浆停止标准 (6) 5、注浆施工质量检测 (7) 6、采空区注浆工程管理 (7) 6.1施工准备 (7)

6.2施工阶段管理 (7) 6.3竣工资料报验 (7) 7、预计工程量 (7) 8、其它说明 (8) 附件 采空区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1张) 1、工程概况 Xxxxx采空区,该采空区埋深约41.5m,开采高度约2-4m,开采年代约为上世纪30-40年代,顶板管理方法为开放式管理。为保证拟建建筑物施工及后期使用过程的安全稳定,需对该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2、治理方案的选择及治理范围的确定 2.1治理方案的选择 采空区治理多采用注浆充填法。依靠浆液良好的流动性,能有效充填采空空洞,特别是多个钻孔在经过多个期限次的注浆使得浆液互相搭

接、交叉、串插,使采空空洞和围岩裂隙得到填充或胶结加固,从而阻止采空区的冒落变形,使采空治理范围的地基达到稳定,保证治理范围内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 2.2治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前期钻探揭露,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以拟建配套设施用房东中南部为治理范围,对下伏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 3、治理方案设计 3.1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3.2注浆充填加固机理 3.2.1通过注浆,能有效地充填采空空洞及冒落带岩石空隙,增强冒落带岩石密实度,提高裂隙带岩层的整体刚度,阻止顶板继续跨落。 3.2.2依靠浆液良好的流动性,对节理、裂隙、层理等软弱结构面进行充填胶结,提高抗剪强度和裂隙带的整体固结程度。 3.2.3水泥、粉煤灰浆液凝固后具有一定强度,经过对采空区充填加固,从而阻止采空冒落带的进一步变形,保证采空治理范围的地基稳定。 3.3采空区治理钻孔布置 钻孔分一般注浆孔和帷幕注浆孔两种类型,帷幕注浆孔间距为5.0m~10.0m,一般注浆孔间距5.0~6.0m。 3.4钻孔布置及钻孔深度

采空区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及采空区分布情况 太原至晋城高速公路长治至晋城段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项目第二十一合同段,位于金村镇和牛匠村之间,需要治理的采空区包括铺头煤矿采空区、东南蜀煤矿采空区、西田石煤矿采空区、茶园~牛匠煤矿采空区等4处采空区治理工程,集中分布于拟建公路K82+400—K92+700两侧。 各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 第二十一合同段采空区分布情况表 表1-1 (二)地形、地貌、地震简况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位于基岩中、低山区,区内山梁、山坡、冲沟、河谷纵横,海拔900~1070,地形相对高差在50~80m 之间。 采空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系地层,岩层总体向南缓倾,倾角5°~6°;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黑色泥岩,含9#、15#两个可采煤层,煤层厚度1.0~6.7m ,煤层埋深27.2~77.15m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度0~20m 。 据《山西省工程地震设防烈度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其表现特征主要是受周围地震活动的影响,轻度有感地震频繁,但震级较低,多在4级以下。 (三)水文与气象简况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所处区域为大陆性暖湿带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序号 采空区 名称 位置 影响线 路范围 治理采空区面积 m2 剩 余变 形值 % 风化带厚度m 土层 厚度m 埋深m 矿层倾角 ° 剩余 空洞 体积 %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长度 m 宽度 m 1 铺头 煤矿 K82+400~ K82+700 168 160 27000 40 13.7 9.9 20 0 52.7 45.2 ∠6 14904 77.15 27.2 2 东南蜀 煤矿 K83+500~ K83+680 131 80 11080 15 17.3 0 40 ∠5 1803 3 西田石 煤矿 K90+900~ K91+700 748 70 50400 40 12.5 10.1 0 50 59.4 ∠5 18144 21.5 62.5 4 茶园~牛匠 煤矿 K91+900~ K92+700 686 90 63800 40 13.2 8.9 10 0 62 59 ∠5 9953

采空区控制措施

XXXX露天煤矿 采空区控制措施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XXXX露天煤矿 采空区控制措施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技术负责人: 编制日期: 一.工程概况 矿田中部的不拉沟分支拉沟XX向拉沟,向XX推进,拉沟长度XXXm。采掘场自上而下开挖形成X个平台,平台之间高度Xm,宽度Xm。但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这都将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及施工工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与延误。本工程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做到施工安全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确保“三同时”的实现。 本工程采区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采空区安全、爆破安全、炸药及雷管安全、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以下针对我部露天煤矿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采空区安全方面做了具体的控制措施。 二.采空区控制措施 绘制原矿井停产时的井上下对照图,准确圈定出采空区在矿田中的具体位置,实际面积以及采空区范围内的不同位置,对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均明确在图上标明,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 1. 在采空区处理前应对采空区内进行探测处理,以防止瓦斯爆炸、采空区内的毒气散发及采空区内排水措施等,且配备足够的应急物。

施工排水措施 当采空区内发现有水时,必须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予以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应符合相关要求,排出的水源直接引至排水系统。 2.采空区在矿田中的位置较明确时,在采空区治理的范围内打直径80mm钻孔至采空区,沿钻孔悬吊炸药包起爆,使采空区坍塌跨落,悬吊炸药包的钻孔布孔形式及间距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依据采掘场爆破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及风、水、电均采用原有的设备管路,但必须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 1)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安全规程和措施。 2)爆破工作要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或爆破方案进行,每个爆破地段均需安排专人负责放炮指挥和组织安全警戒工作。 3)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必须受过爆破技术专门训练,熟悉爆破器材的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规定。 4)爆破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预防事故发生,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5)爆破材料必符合工地使用条件和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做有关性能的试验。不合格的爆破材料禁止使用。 6)在浓雾、闪电、雷雨及6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黑夜时,不得进行露天爆破作业。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概况 海湾煤矿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海湾井田内。井田内除海湾煤矿外,还有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木二道峁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阳崖煤矿、神木县孙家岔后塔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大湾煤矿、神府经济开发区王才伙盘煤矿等国有、地方小煤矿(见矿权设置示意图)

二、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 海湾煤矿2012年6月前,主要开采5-2煤层,2012年6月后计划开采4-2煤层,目前处于4-2煤层的开采阶段。但是井田范围内及其周边生产小矿12个,主要开采的煤层以2-2煤层、3-1煤层、4-2煤层、5-2煤层(表1-1、图1-2),经长期的开采已经形成大面积的老空区。3-1煤层、4-2煤层、5-2煤层采空区基本上已经大面积积水,积水深度一般在0.4~0.7m左右。 表1-1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开采煤层统计表 5-2煤层采(老)空区,井田范围内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主要位于井田南部,周边小矿开采的范围主要位于井田东南部以外的三道峁、燕家塔和神广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2647244.40m2,总积水量178846.88~312982.04m3(表1-2、图1-3)。 表1-2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统计表

三道峁煤矿427440.49 0.40 0.70 170976.20 299208.34 燕家塔煤矿447117.21 0.40 0.70 159711.07 279494.37 神广煤矿233574.06 0.40 0.70 93429.62 163501.84 海湾一井1539112.64 0.40 0.70 615645.06 1077378.85 总计2647244.40 0.40 0.70 178846.88 312982.04 图1-3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范围示意图4-2煤层老空区积水主要位于哈特兔、大湾和后塔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1395421.38m2,总积水量558168.55~976794.97m3(表1-4、图1-4)。 表1-4 海湾井田内4-2煤层采空区积水统计表 井田名称积水面积(m2)积水深度(m)积水量(m3)

采空区治理

煤采空区治理工程 一、概论 (一)地理位置 煤采空区位于苇元~冶头村之间(AK3+640~AK6+230)处。 (二)气象条件 本工程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寒暑变化剧烈,年温差较大,该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值如下: 多年年均降水量:628.3mm,全年最大降水量1010.4 mm(1956年),全年最小降水量295.9 mm(1965年),日最大降水量176.4 mm (1956年7月30日)。积雪厚度21cm(1971年12月24日),年蒸发量1806.3 mm,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高地面温度70.5℃(1968年6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17.4℃,极端最低地面温度-33.1℃(1958年1月16日),最大冻土深度43 cm,年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3m/s,风向NW。 (三)施工条件 1、交通:施工现场与乡间公路距离较近,从乡镇到施工现场有山间小道或村际间便道,交通条件较便利。 2、通讯:可在施工现场安装电话,亦可使用全球通移动电话。 3、居住条件:现场附近租用民房,亦可自建临设。

4、施工用电:可通过当地电管部门联系接动力电,也可自备动力。 5、施工用水:可利用附近煤矿的矿井水,邻近水库水,亦可利用当地生活用水。 (四)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影响拟建公路路基、桥涵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煤采空区。 根据《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二、治理的目的和依据 1、目的 目的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治理影响拟建公路的采空区,确保路基的稳定,做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平稳。 2、依据 根据《勘察报告》的推荐方案和设计目的,参考晋城泽州县王坡煤矿铁路采空区以及太旧、晋焦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对影响拟建公路的采空区进行治理。 本工程所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技术文件有: 《公路采空区勘察、设计与施工规范》;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77626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 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采空区处理方法: (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 (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

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 (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 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 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 王明伟苗圃万传新 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露天矿采空区处理中的安全防治措施

露天矿采空区处理中的安全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04T10:21:05.4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郭炯 [导读]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大多地质条件复杂,相当一部分露天矿山存在采空区问题。 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山西朔州 036006 摘要: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大多地质条件复杂,相当一部分露天矿山存在采空区问题。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方案》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共有采空区12.8亿m3,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区)。采空区易引发透水、坍塌、冒顶、片帮等多种形式的灾害,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全国地下开采矿山采空区的规模以2000~3000万m3/a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因采矿引发的塌陷面积达1150km2,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矿业城市有30多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在4亿元以上,采空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露天开采;地下采空区 引言 文章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矿区经过多年的地下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空区,空区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经过多年实践,在空区治理中形成了集三维扫描、充填治理、空区监测、安全预警、无人化采矿等多种安全防治措施,确保了矿山开采安全,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类似矿山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矿区概况 该矿区已开采30多a,特别是80—90年代后期无序开采形成了多重采空区,从1160~1460m水平均有空区分布,所谓“有矿即有空区”。这些大规模采空区群存在于当前生产的露天境界内,空区长时间受到地压、岩石风化及爆破震动的影响,原来预留的大量矿柱发生了破坏,空区面积大小、高度以及顶板稳定性均发生了改变,给矿山的开采和安全带来隐患。有资料记载的采空区面积为100多万m2,体积为1000多万m3,有记录的塌陷11次,塌陷面积约180000m2。1998—2007年,共处理空区149次,空区面积412998m2,空区体积4219059m3。随着矿山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台阶下降速度加快,露天台阶下深部大量不规则、多层重叠的复杂采空区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给矿山施工的人员和设备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威胁。 2. 采空区安全影响 第一,穿孔作业困难,容易造成穿孔设备卡钻或钻头掉入空区;采空区顶板岩石冒落可能引发大面积地压活动;采空区沉陷造成台阶作业人员与设备伤亡或损失。第二,由于大量复杂的地下采空区的存在,需要优先考虑空区处理,使正常的台阶铲装、穿孔、爆破等工序被打乱,台阶无法均衡推进,造成生产不协调,制约正常的采剥生产。第三,采空区部位皆为高品位富矿段,空区处理时作业缓慢,需要前期进行探测及场地推进,部分高危空区需要蚕食推进,影响整个企业供矿品位。 3. 安全技术措施 3.1顶板安全厚度确定 顶板厚度对空区处理施工安全非常重要。多层重叠空区结构力学体系复杂,且外在因素(爆破震动、雨水弱化、设备动静载荷)对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增大,为此,多层重叠空区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应在单层空区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基础上,增加1.5的安全系数,确保中深孔切割崩落法处理施工安全。 3.2空区探测 目前,国内外对于采空区探测主要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波法、探地雷达法、三维激光法等,经过测试比对,三维激光法效果良好,能实现对空区的精确测量。空区激光扫描系统工作原理是依靠激光定位,光线从光源发射到前面的某个目标反射回来,利用高速电子电路测定其经历的时间,并以此来测定光源至目标的距离。空区激光自动扫描系统(CALS)依靠遥控装置控制探头测定数据,通过电缆等传输设备输入到控制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生成空区三维模型。该露天矿地下转露天时对井下工程资料进行统一收集、现场实测,但是由于单位较多,地下采空区复杂,不能精确地反映地下采空区特性,而且受岩石风化及破坏作用,其形态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为了对采空区进行精确评价,需要准确掌握影响计划推进的台阶下采空区形态,利用常规钻机对资料显示存在空区的计划设备作业区域进行钻探复核,确定精确的三维形态及赋存状态,制定可靠的空区穿爆方案;提前利用潜孔锤反循环钻机技术对深部高危空区进行深孔复核,逐层测清空区形态及相互关系,便于综合考虑治理方案;在台阶面按照一定网度对疑似存在空区的区域进行探测,以便确定无资料的盲空区。 3.3钻孔碎石充填 地表钻孔碎石充填法适用于空区相互重叠且空区之间的隔层厚度小于最小安全厚度,同时被上部空区覆盖的下层空区规模大、采高高、跨度大、体积大的多层空区的处理。钻孔碎石充填法是在空区顶板上方的地表台阶面采用 140mm潜孔钻机穿凿至空区,用 350mm 套管利用地质钻对小孔进行扩孔,然后将次品矿进行破碎,由汽车运至碎石仓,通过圆盘给料机将仓内碎石下放到皮带输送机,运至钻孔上部的下料仓,碎石通过钻孔充填空区。空区充填后,再进行台阶推进,同时采用崩落法对未充填密实的空区进行小规模爆破处理。碎石充填空区后,对空区顶板和侧帮岩体形成支撑,有效控制空区顶板和矿柱受压变形破坏,避免空区塌陷;同时碎石充填空区,虽未能完成充填密实,但能大大减少空区体积和空区顶板连续暴露面积,使其危险程度降低,能保证台阶推进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4空区监测与安全预警 空区稳定性监测预警常用的监测方式包括应力监测、变形(位移)监测、光弹监测、声发射监测、微震监测和弹性波测试等。声发射技术(AE)是利用岩石破裂过程中往往伴随声波信号的特点,根据信号强度判断岩石破坏程度及破裂地点,当探明空区后,根据空区的危险程度埋设声发射监测装置,普遍适用于国内外露天和地下金属矿山,该方法简便、实用,适应性好,采用整体监控,重点关注计划作业区空区情况。微震监测是利用岩石破裂过程中由于弹性应变能的释放,采用多点监测,可对微震事件进行定位,进而确定岩石破裂部位,根据微震事件的强度,可对大规模地压活动提供预警,对于高危空区区域管控效果明显,能对微震事件全数字化数据采集、存储及处理,进行物理多参数分析,实现信息的远传输送和多用户计算机远程可视化监控与分析,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危险性与劳动强度,已经在D区及E区

采空区治理计划

贵州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采空区治理计划 一、采空区基本情况 1.矿区地质情况 1.1 地层 紫木凼矿区地表出露地层按老—新地层分述如下: 1.1.1二叠系龙潭组(P31) 上部:灰至深灰色中层状细砂、粘土质粉砂岩夹灰白色中层状灰岩,夹三层煤层。 中部: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至中层状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硅质岩、灰岩,夹一至二层薄煤层及煤线。 下部:灰色中层状强硅化灰岩及角栎状粘土岩、粉砂岩。硅化灰岩晶洞发育,常见方解石、石英及萤石晶镞簇,偶见辉锑矿及雄黄。 1.1.2二叠系长兴组(P3c): 灰黑色中厚层状生物灰岩,夹二层至三层灰黑色中厚层状粘土岩。 1.1.3二叠系大隆组(P3d): 灰黑色中层状粘土岩,普遍含钙质,顶、底均以2-3厘米厚的浅黄绿色蒙脱石粘土岩作分层标志。 1.1.4三叠系夜郎组(T1y): 上部:紫红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灰色中层状泥灰岩及灰岩。

中部:灰白色、灰绿色、黑色薄层粉砂岩、粘土岩、条带状中层泥灰岩、泥质白云岩。 下部:灰白色、灰绿色、黑色薄层粉砂岩、粘土岩、条带状中层泥灰岩夹灰岩。 1.1.5三叠系永宁镇组(T1yn):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底部为蠕虫状灰岩,蠕虫状内碎屑大致顺层分布。 1.1.6第四系(Q):厚0——15米 褐黑色、土黄色腐植土、亚粘土及松散残坡积物。 1.2 构造 紫木凼矿区的主要构造有:灰家堡背斜;东西向组以F1为典型代表的断层;南北向组正断层;北东向组F3断层、F6断层及层间破碎(剥离)带等。 1.2.1褶皱 紫木凼金矿区位于灰家堡背斜主干构造的西段,为贞丰—者相—大山—兴仁—贞丰弱应变域中的强应变带。 灰家堡背斜轴向总体近东西向,长约20千米、宽约6千米。核部地层为龙潭组、长兴组和大隆组,两翼则出露夜郎组、永宁镇组地层。 1.2.2断裂: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空区处理方法: (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 (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

(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 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 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 王明伟苗圃万传新 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 ①技术资料组 组长:王信海 副组长:张俊强 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 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 组长:王衍生 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

采空区勘察设计详细方案

建筑 采空区详细勘察设计方案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1、进行采空区勘察,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置深度、充填情况等。 2、查明场区内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3、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4、针对采空区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二、勘察范围确定 根据场地局限性条件,确定勘察范围为:东至规划边界,南至规划边 2 界,西至路内边界,北至路内界,勘察面积为 39467m。见钻孔布置图。 三、勘察工作方法 (一)钻探 按照行间距 50m,孔间距 50m网络布孔,共布孔 26个。第四系开孔 孔径为 108mm,岩层孔径为 75mm,设计孔深 160m,工程量总计 4160m。26个勘察孔第四系下 108套管防坍塌,对其进行保护预留,待治理时兼 做灌浆孔。套管总计 260m。见钻孔布置图。 (二)地球物理勘探 对钻孔拟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有电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斜测井。地球物理勘探钻孔不少于总钻孔数的三分之一,为 9个孔,共计 1440m。 电测井 :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确定 含水层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电阻率。 声波测井: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的孔

隙度,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放射性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鉴别裂隙破碎带,确定岩层密度 和孔隙度。 井斜测井:测量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 (三)井内摄像 对全部钻孔进行井内摄像,共计 26孔。观测全孔破碎带、裂隙发育 情况、采空塌落情况、采空充填情况、采空剩余孔隙率。 (四)室内试验 每层取土样一组,取样孔不少于总孔数的六分之一,土样约 40组。岩样每大层一组,采空区顶板取样一组,岩样约 64组。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颗粒密度、风干 /饱和抗压强度、风干 /饱和抗剪强度、风干 /饱和弹模 +变模。 四、建立三维模型 根据钻孔资料建立采空区三维空间模型。 五、地基稳定性评价 对采空区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建筑适宜性评价。拟采用附加应力法 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附加应力法是以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发育高 度是否重叠来确定建筑物层数、判断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的方法。 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与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之间存在三种情况,其中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是由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决定,即当地基中附加应力

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

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矿技术组杜德春 摘要:我国地下开采矿山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采空区灾害发生频繁,因事故死亡人数和国外同类相比相对较高,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开采完成形成采空区后,在上覆压力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下,该煤柱和开采区两侧的煤层软化,失去强度,导致上覆岩体塌陷、冒落,形成滑坡。地下采空区对采矿工程的危害是显著和累积叠加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空区矿柱变形、破坏、顶板大面积冒落、岩移,造成地表沉陷、开裂和塌陷,破坏地面环境和影响露天作业,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突然垮塌的高速气浪和冲击波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受爆破震动影响导致岩体裂隙发育,甚至贯通地表或连通老窑积水,发生突水事故,淹没坑道和工作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矿体开采后,采场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从而致使应力重新分布,时常导致矿柱失稳破坏。这种矿体开采后,当矿体承受的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时,发生的不连续的发散突变,即矿柱失稳破坏的现象。 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形式。 采空区处理方法 对于矿山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常有封闭、崩落、加固和充填四大类。加固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在采空区土方修建公路、隧道等工程时应用较多。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目前在矿山的开采阶段应用较少。在具体的采空区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矿山存在的采空区数量、其所处位置、形态特征不一样,必须针对各采空区的特点和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有时采用两类方法联合处理,如采用加固法与充填法联合、崩落法与充填法联合等:有时由同一类方法衍生出一系列子方法,如充填法可分:千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等。 1.崩落法 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的实质:用崩落围岩充填空区或形成缓冲保护岩石垫层,以防止上部大量岩石突然崩落时,气浪冲击和机械冲击巷道、设备和人生的危害:缓和应力集中,减少岩石的支撑压力。 崩落围岩又分为自然崩落和强制崩落两种。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岩石,当它达到极限暴露面积时,应能自然崩落·但是由于岩体并非理想弹性体,往往还未达到极限暴露面积以前,因为地质构造原因,围岩某部位就可能发生破坏,形成自然崩落.当围岩无构造破坏,整体性好,非常稳固时,需要在其中布置工程,进行强制崩落处理采空区。爆破的部位根据矿体的厚度和倾角确定。崩落岩石厚度一般以满足缓冲保护垫层的需要,达5mm以上为宜。崩落的方法一般采用深孔爆破或药室爆破(崩落露天边坡或极坚硬岩石)。 在崩落围岩时,为减少冲击气浪的危害,对离地表较近的采空区或已与地表相通的相邻采空区,应提前与地表或与上述采空区崩透,形成“天窗”。强制放顶工作一般与矿柱回采同时进行,且要求矿柱超前爆破。如不进行回采矿柱,则必须崩落所有支撑矿(岩)柱,以保证强制崩落围岩的效果。 1.1 地表强制崩落法处理采空区 该方法是利用采空区上方预先钻凿的中深孔或大孔,采用垂直倒漏斗爆破技术,将采空区上方中的岩石崩落,充填并消除采空区。

帽帽山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原左云县水窑乡帽帽山煤矿和左云县水窑乡芦草沟煤矿兼并重组成立。拟新建的地面工业广场及选煤厂场地位于矿界范围南部,工业广场拟建建筑物有办公楼、单身公寓、职工食堂、10KV变电所、设备材料库等,选煤厂场地建(构)筑物位置未定,总占地面积33.63公顷。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与压煤开采规程》拟建建(构)筑物为重要工程、安全保护等级为Ⅱ级。 拟建的地面工业广场及选煤厂场地地下2-1#、2#为原帽帽山煤矿采空区,为了保护拟建建(构)筑物安全使用,对采空区进行治理。 1.2自然地理概况 1.2.1地形地貌 井田内为低山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黄土覆盖面大,“V”字型沟谷发育。 井田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睡佛寺山,海拔标高1706.2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沙沟湾沟谷内,海拔标高1330m,相对高差376.2m。沙沟湾在井田南部由北西向东纵贯全井田。 1.2.2水文气象 本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井田南部主要河流有大峪河,井田内沟谷有沙沟湾、新道沟等,区内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大峪河发源于左云县葫

芦峪、布山沟、马道头乡分水岭一带,流域面积78km2,汇入桑干河,全长22.5 km,河床宽100-450m,河流弯曲系数1.24,水力坡度0.02%-10%,树枝状水系,据吴家窑水文站观测资料,最大洪水量为208m3/s,最高水位可达1358.19m-1328.79m,河水在平常年份只有小细流,枯水期往往河床干枯,冬季河床有结冰。沙沟湾在井田南部由北西向东纵贯全井田。 本井田区域属于高原地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现将大同市左云县气象台1983-1987年观测资料,和大同气象台1988-1992年的资料分述如下: ①气温: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气温为5.1℃,极端最高温度在39.9℃,极端最低温度在-35℃,年度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20℃。 ②降水量: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暴雨强度大,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年平均降水量432.44mm,日最大降水量为79.90mm。 ③蒸发量:全年日照时间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率为68%,历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4倍。年蒸发量在1644-2105mm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8 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④风:大同地区一向以风沙多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总时间73.2%。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可达17m/s。 ⑤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最大相对湿度为100%,最小相对湿

采空区处理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84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采空区处理安全技术措施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空区处理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采空区作业顺序 探测采空区→编制采空区报告→编制剥挖场作业规程→爆落采空区顶板→破碎锤再砸塌砸实→剥挖装运。 1.探明采空区范围和与地面距离,将探测结果上图,并编制采空区报告。根据采空区探测结果和煤矿实际情况以及灭火有关规定,编制火区剥挖工程作业规程。 2.在剥挖到与采空区一定厚度时,采用爆破法将采空区顶板爆落踏实,做到无空洞,以防人员、设备坠入。 3.随后再由破碎锤将未落部分砸塌、砸实。

4.最后进行剥挖采装操作。 (二)破碎锤再砸塌 采空区爆破后,先由破碎锤探路,凡是能够砸塌的地方全部砸塌,并且用土填平。工程每向下延伸一层都必须先用破碎锤砸塌一遍,以确保采运安全。 (三)采装 1.确认旧巷及采空区上部覆盖层厚度超过10m 时,方可进行剥挖作业,否则不得剥挖作业。 2.采装由挖掘机停在旧巷及采空区暴露的一侧进行挖掘。 3.应设立采空区作业的专门管理人员,对采空区作业进行专门管理,采空区作业必须实行特殊作业专项负责制,确定专项作业负责人。 4、管理人员要对剥挖作业情况经常进行核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制定突发事故的抢险救援预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戴腰山铜矿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采空区隐患治理力度,防止采空区引发冒顶、地表下沉等安全生产事故,根据有关规定,我矿委托江苏治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对采空区治理进行了专项设计。本次设计采空区治理方法为永久封闭。根据设计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方案1>. 一、工作目标 通过采空区治理工作,消除老采空区隐患。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长效管理制度,实行边开采边处理,从源头上控制新采空区安全隐患的出现,有效遏制由采空区隐患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地质情况 矿区矿体顶底板均为矽卡岩,以块状构造为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体内基本没有夹石,矿区大部分岩石完整,稳固性良好,抗压强度高。 矿区井下以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主,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零星分布的小水塘,无大的水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三、采空区现状 我矿采空区主要分布在+113m及其上部中段,到目前为止+113m及以上共形成采空区27个,采空区总体积约13.5万m3 。 采空区封闭墙主要为:+230m中段1道,+6>210m中段8道,+180m中段16道,+160m中段3道,+18>40m中段5道,+113m中段8道,共计41道封闭墙。

四、采空区治理施工组织 成立采空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符仲权 副组长:张贤锋、陈文胜、何文生 成员:王小居、吕锁阳、李先年、罗兆炉、伍本来、牧启海、陈发展 具体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采空区治理全面工作 副组长: 张贤锋:负责采空区治理技术管理工作 陈文胜:负责采空区治理安全管理工作 何文生:负责采空区治理组织施工、验收工作 成员: 王小居、吕锁阳、李先年、罗兆炉等负责采空区治理 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伍本来:负责采空区治理现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牧启海:负责采空区治理材料供应工作; 陈发展:负责采空区治理资金管理工作。 五、采空区封闭规格及材料 根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要求,我矿采空区全部采用砼墙进行永久封闭,封闭墙厚度2 m,强度C20,所有墙体均需设置壁槽,壁槽深度不小于0.5 m,并留设滤小管(无缝钢管Ф102×5 m m,长度10 m,周边钻有Ф6 m m菱形布设的小孔,外包一层土工布)。

深孔爆破法处理采空区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深孔爆破法处理采空区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深孔爆破法处理采空区应当采取的安全 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为保证本次爆破安全顺利进行,设置采空区处理管 理部门,作业现场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了爆破全 过程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 编制安全撤离预案,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撤离路线 标志(明示牌)。 (3) 把空区的平面位置用木牌标定在现场,木牌上要标 明空区标高和安全作业厚度。 (4) 对有裂隙地带设置警戒线,严禁人员进入危险地 带。划定警戒区域,控制进入警戒区域的人员数量。 (5) 在采空区边上或塌方区附近,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监 测,如有异常情况作业人员立即撤离。

(6) 为保证人员设备安全施工,在施工区域建立地压活动监测点,自穿孔之日起设置专人采用岩体声发射仪进行24 h不间断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用以分析预测地压活动情况,确定能否按计划实施爆破。 (7) 在施工中实时监测本爆区和周边的地压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撤离。 (8) 在爆区较近边坡、地表作明显沉降标志,使用水准仪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测量,发现异常立即通知钻机停止作业并移至安全地带。 (9) 来往运输车辆远离本爆区钻机作业区域。 (10) 钻孔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作业区域和附近的岩性稳定及其变化状况,作业时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员作警戒工作,各施工队及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的记录工作。 (11) 钻孔作业平台必须保持平整,无大块或其他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