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精神

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毫无疑问一定是璀璨的一颗明珠。凭借《堂吉诃德》,塞万提斯享誉世界、名垂不朽,成为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欧洲文坛上两个耀眼的文学巨星。恩格斯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坛上这样的“双子星座”。而其代表作《堂吉诃德》从问世以来,就迅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字里行间所闪耀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塞万提斯用他非凡的创造智慧为我们带来的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进入他为我们所描画的人文主义的世界。

要想深入了解一部作品的所蕴含的精神,首先要先了解这个作品的缔造者。米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 年生于西班牙中部的阿尔卡拉·台·厄纳勒斯镇(现属马德里省)。塞万提斯的祖父叫胡安·台·塞万提斯,据说做过律师。他的父亲叫罗德里戈,是一位乡下游医的外科“郎中”。由此我们可以说,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绅士地主阶层,没有爵位,还算不上贵族,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阶级,但是在生活上无异于贫民阶级。虽然生活很贫困,但是塞万提斯的父亲依然节衣缩食送他去读书,在塞万提斯读中学的时候,曾在当时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奥约斯的指导下学习,这应该是他受到

的最早的人文主义的熏陶吧。1569 年十二月,塞万提斯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这时的意大利仍然是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文学、艺术、绘画、雕刻、建筑和科学欣欣向荣,繁花似锦。这无疑给塞万提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感受。同时在红衣主教的左右,他也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文人学士,并能利用他主人的丰富藏书,阅读到许多经典著作和意大利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接触了新鲜的人文主义思想,这为后来塞万提斯的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人文主义倾向打下了基础。之后塞万提斯经历了入伍当兵,他奋勇杀敌,出生入死,为此付出了一支手臂的代价。他带着基督教联军统帅胡安与西西里总督给西班牙国王的推荐信踏上返国的归途中,被土耳其俘虏当成奴隶。做了奴隶的塞万提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折服了土耳其人。当亲友把他属回国的时候,他已经34岁了。回到国后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受到重视,为了生计他当了收缴税款的职员。因为他内心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以及对压迫着人民的封建贵族和反动的天主教会的反对,在收税过程中多次得罪权贵,不能把税收及时上缴,为此多次入狱。这一段生活经历,让塞万提斯看到了西班牙封建主义的腐朽和教会的黑暗,激发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

在《堂吉诃德》中,也随处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它的问世,敲响了骑士文学的丧钟,创造了“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①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微笑着结束了

西班牙的‘骑士文学’,他给十六世纪的西班牙的人生画了一幅再真切再清楚也没有的画像”。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七百多个不同阶层的人物, 可以说, 上自王公贵族, 下至平民百姓, 无不包含其中, 从而反映了当时西班牙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的主人翁堂吉诃德是一个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的没落贵族,他向往中世纪的骑士,想要向那时的骑士一样周游列国,劫贫济富。于是,他穿上了祖上留下来的一副已经锈迹斑斑的盔甲,骑上了家里一头羸弱的马,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但是时代变了,骑士制度早已成为了历史,堂吉诃德只好以幻想来实现当骑士的向往,干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受尽欺凌,主仆二人在巴塞罗那遇到了旁人装扮的“白月骑士”。堂·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只得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堂·吉诃德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时,他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主人翁堂吉诃德虽然是一个被嘲弄的游侠骑士的喜剧典型,但是小说的他是作为一个真正骑士的道德高度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最美,他怀着锄强扶弱的宏图大志去和他认为是恶的东西搏斗。例如,他攻打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成恶魔;他大战羊群,是因为他把两大羊群当成是两只混战的队伍;他砸烂木偶戏台,是因为他要解救正在受难的骑士,可以说,在他一系列怪诞的行为中,包含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封建等级的严重不满。在小说里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了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专制王权社会触

目惊心的贫富悬殊现象。上层阶级享受荣华富贵, 劳动人民却无衣无食。公爵夫妇在奢侈豪华的生活中闲得无聊, 为了和堂吉诃德开玩笑取乐, 不惜耗费巨资, 制作奇装异服, 动员所有仆人, 扮演落难贵妇、魔术师和妖魔鬼怪来哄骗堂吉诃德和桑丘。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成天变着方法来玩乐消遣, 他们在家里玩还嫌不痛快, 又挑选了郊外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 穿上丝绸制的牧羊人的服装,扮演牧人和牧羊姑娘的角色。乡下的财主卡麻丘举行婚礼, 大摆宴席,“可以供一队士兵放量大吃”,“整棵榆树做成的大木叉上烧烤着整只公羊,烧肉的沙锅, 一锅就能吞掉屠宰场上所有的肉。”“装五十多斤的皮酒袋, 据桑丘点数有六十多只。”“白面包堆得象打麦场上的麦垛, 干奶酪漏空着砌成了一垛墙”,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多数农民和手工业者连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整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生活在绝望之中。小说还写到了那些被判刑的苦役犯所受到的痛苦折磨, 他们被铁锁链锁在船上, 顶着烈日划浆, 汗如雨下, 饥渴难熬, 监工还用恶毒的皮鞭不时地抽打他们。在海上服苦役和死刑差不多,许多犯人熬不到期满释放就已经累死异地。其实这些犯人大多是由于饮饿所迫才走上犯罪道路的, 他们受的刑罚却如此沉重。相比之下, 那些荒淫无耻的势力权贵为所欲为, 伤天害理, 却逍遥法外。作者借堂吉诃德对这种巨大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指责,无情的鞭挞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和贵族的丑恶嘴脸,从而表达出作者反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堂吉诃德对封建社会里被侮辱和玩弄的妇女也表示了同情和尊重。他主张建筑在爱惜基础上的婚姻。在小说里赞扬

了好几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坚贞态度,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把讽刺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具有了新的特点。堂·吉诃德这个疯骑士越把自己扮成救世的英雄,就越落在丑角的地位上;他表演得越严肃,就越显得荒唐滑稽;他的行为是疯傻可笑的,他的议论除骑士道之外则是理智高明的,反而越使人感到可悲可叹。堂·吉诃德的行侠往往是以喜剧性的情节出现,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使读者不禁发笑,又在笑声中顿悟或深思。比如,吉诃德骑士受封一节很有代表性。中世纪的骑士称号,通常是由国王或大公爵之类的人物主持封授,封授仪式是隆重的、神圣的、严肃的。而塞万提斯把堂·吉诃德封授骑士称号的仪式却放在一个小小的客店里,由客店老板来主持封授仪式。没有礼拜堂就在马棚里守护盔甲;没有贵夫人,就由两个妓女侍候。特别是通过彻夜守护盔甲这个滑稽荒唐的情节,把这一神圣、严肃的封授仪式作了淋漓尽致的嘲弄,从而使骑士制度在笑声中受到了致命的一击。这位疯癫骑士在整个行侠过程中,满怀热情地一心实现骑士理想,锄强扶弱,革新社会,造福天下,虽历尽苦难而痴心不改、信念不灭,但因其“错误的打法”而最终失败,读者的笑就不只是嘲讽、同情、愤慨、悲叹,还有些许的赞扬与敬佩。这是复杂的、意蕴深厚的笑,笑他的愚蠢,笑社会的悲哀。堂·吉诃德的价值还在于他分享了塞万提斯的见识与思想,寄托着塞万提斯的爱憎、困惑与希望,从而成为一个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小说中堂·吉诃德只要不涉及骑士道,他的头脑就很清楚,见识高明,说出话来学问渊博,令人肃然起敬。塞万提斯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发

发议论,常常借小说里的人物作自己的传声筒或者直接表述自己思想,说出来的话时时流露出人文主义者的真知灼见。他教导即将上任的桑丘, 要关心穷人的疾苦, 要办事公正,执法仁慈, 不要循私纳贿。堂吉诃德认为做文官的应该廉洁, 做武官的应该勇敢, 绝不可临阵逃脱; 认为只应该在正义的战争中使用武力,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他还主张破除封建等级观念, 认为王侯和平民的地位经常在变换。人的贵践, 不在地位或血统, 而在于个人品德的高尚或低劣。而人的美德靠个人自己努力, 是内在的, 不是外加的, 这些纯粹是人文主义的观念。堂吉诃德是一个没落的绅乡。家里有一点薄田,也能勉强维持生计,他大可不必当一个游侠,去受尽磨难,忍受公爵和贵族们的奚落与嘲笑,但是凭借自己对骑士精神的向往,他义无反顾的担负起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想要解救穷苦的人民,这不正是人文主义思想所宣传的吗。堂吉诃德认为骑士的精神,就是即使饱尝艰辛也不会放弃,在他经过了种种锻炼以后,变得更加温文有礼了。人的可贵就在于人有理性, 有自由意志、能克服一切不合理的思想情欲。堂吉诃德经常称扬意志的自由, 命运由自己决定, 自由是无价之宝②, 这些都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新思想。

《堂吉诃德》之所以能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所塑造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是因为塞万提斯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不同常人的经历和他进步的创作思想共同碰撞的产物。堂吉诃德是一个读骑士小说入迷,满脑子幻想,把现实中的一

切都硬行套入荒诞的骑士小说中去的“走火入魔”的疯子;是一个见识广博、豪情仗义、为实现理念而奋不顾身的勇士;是一个除骑士道外充满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家。桑丘则是十六、十七世纪西班牙典型的劳动农民的形象,甚至还带有小生产者狭隘的自私的特点,为了是家里生活得更好,才答应堂吉诃德当他的侍从,但是在更随主人游历的过程中,他渐渐变得向堂吉诃德一样打抱不平,解决贫苦农民。总的说来,桑丘是一个真诚可爱,但是也很可笑的人物。他自私自利但也拥有民主意识,胆小怕事却又敢于秉公办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管在人物的塑造上,小说的思想内涵,都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堂吉诃德》不愧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

注释:

①保尔·拉法格: 忆马克思,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 ],人民出版社,

1973

②杨绛: 重读堂吉诃德[A ]·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C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参考文献: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海南出版社,1993年。

人文主义教育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 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人性论、认识论之上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人的存在”。同时,把人的存在视为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此外,现代人文主义把丰富发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关系理论重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认为情感发展主

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冰心的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此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呼吁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在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实现涵育人文精神的要求呢?本文拟就自己比较了解的历史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 1、人文教育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文教育的盛衰都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都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均衡发展有关。近代西方社会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发展,使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在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而没有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年轻的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和物质享乐,对其他方面则日趋冷漠。物质生活提高了,却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的大为减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鉴于此,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理应引以为戒,然而,从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前列地区的实际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水平提高,道德水平下降的事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种失误理解为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失误。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各类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其中中学搞的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历史、艺术、伦理、哲学等人文科学在中学的课程里不是被排斥在外,就是形同虚设。由此而引起的人文精神底蕴的流失已成为所有关心人文学科教育人士内心深处的一大忧虑。 2、人文教育的内涵 对于“人文”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人文教育相联系的是人文科学和人文素质。一般认为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及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与哲学修养”等。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我们强调人文教育,并不是否定科学教育的价值,人文教育应该是与科学教育并重的丰富的人类文化内蕴的博采。 首先,从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看,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在古希腊哲人的教育思想中已有体现,正式的兴起则为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不断演进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其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兴起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其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的重要教育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最初兴起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也强烈地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化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复活和借用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吸取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对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探求教育革新的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主张,形成和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各种新观点和新思想,是得益于教育才逐渐得到传播和实现的。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文艺复兴“这个词在习惯上首先是指文化方面的情况,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对人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方法)”。①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经济前提。 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在欧洲,“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关系也瓦解得最早”②。十字军东侵之后,意大利城市排挤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的竞争,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城市商人积累大量货币资金,投入到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中去。手工业生产发达,分工日益精细,行会数目随之增加。大约从14世纪初叶起,就有商人直接组织生产,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因此,到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西班牙、英国、尼德兰等封建国家内部也迅速地发生发展起来,都先后产生了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和从事中间剥削的商业、银行业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的积累。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又逐渐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使生产和经济领域日益呈现社会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得到蓬勃发展。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富裕得足以使人轻视物质而崇尚精神享受。财富 ①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页。 ②转引自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5页。

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韩立福 [内容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最新发展的几个思潮或倾向的总称,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语言范式取代意识范式。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教育研究观、教育评价观等。教育目的观着重于追求的‘发展’理念”;课程观强调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肃性;师生观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育研究观关注教育活动的差异性,使教育研究从现代性下解放出来,从—元转向多元;教育评价观强调人文化的评价方式,重视所有参与者的看法,并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来消除分歧而得出结论,从而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作者简介] 韩立福(1963—),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所谓“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最新发展的几个思潮或倾向的总称。它既包括“新实用主义”、“后分析哲学”、又包括欧陆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取向。“现代主义”肇始于笛卡儿和康德,“在本质上表现为理性启蒙精神,它强调人通过对自然的理性把握和技术征服而确证人的主体性和本体力量”。“后现代主义”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后现代主义”特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对“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以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哲学思潮,其主要思潮有:以拉康、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以罗蒂、奎因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格里芬为代表的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广义的“后现代主义”泛指 19世纪以来所有对现代理性展开批判和超越的哲学学派或思潮,它所实现的是“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实际上,狭义的“后现代主义”是广义的“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我们在一般文献中所看到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上,后现代哲学家利奥塔指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现代”与“后现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对立的基础上的。他曾专门解释过“后”字的涵义,“‘后现代’的‘后’字并不意味着一个恢复、闪回或反馈的运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重复的运动,而是一种 ‘ana-’(ana-乃一法语前缀,有‘从头到尾’、‘彻底’‘向上’等义——引者注)的过程:一种分析、回忆、神秘解释、变形的过程,以详述一种‘原初的遗忘’。”由此看来,“后现代”的“后”字表征一种质的飞跃。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卫"格里芬历史而辨证地做出解释,“后现代”与“前现代”也有质的区别;“后现代”不是彻底的抛弃“现代”,而是对“现代”所做出的根本的超越。 当下西方世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福柯、德里达、拉康、利奥塔等为代表的激进的或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如法国;一种是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及格里芬等为代表的“温和的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细算来应是起源于古代希腊。所谓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认识人自己,树立人自身的价值,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分析和探究的同时对人给予理性的教化和培养.而这些早在古希腊便有了这种人文主义的起源。 在古希腊:“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从古希腊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基于和谐的理性人性象征。不管是为了满足公民日常娱乐还是为了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希腊的各种文化都在无形中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通过对人性的思考达到升华。 《荷马史诗》是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佳诠释。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些希腊神话中总是多悲剧色彩。甚至可以说希腊悲剧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高昂的英雄悲情主义精神。同时也正是在这悲剧式的抗争中充分展示了人的价值.人性的精神得以更好的升华。通过不屈的抗争,流露出的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荷马时期”便是根据荷马名字来命名,这一时期,希腊的艺术、神话、宗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人文主义的形成。据史书记载: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荷马生活于人类文明的生长时期,也是希腊个性形成阶段,崇尚的是自然主义,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期。因此古希腊时代也被称为美的时代。古希腊造型艺术的美的特征包含数、秩序、自由、和谐、自然、理性、善、人文主义以及纯粹。 神话中荷马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有人的喜怒哀乐,或者说是是赋予神类似于人性的神---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的神人总是以人作为神的原型。在这里,神不过是这个时代人精神上的自我激励。 希腊历史进入古典时代的标志是希波战争的胜利。我认为其根本意义并非简单的打败敌人,获得城邦自由;而在于有效的抵制了东方专制文化的入侵,从而保护了其人文主义的不灭与继承。 此后有人评价:荷马为希腊人发明了一个神的世系,要在神性中发现人的理性。而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是古典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完善者。 “只有苏格拉底不受它们的吸引,因为他深知科学和艺术不是神异事迹的产物,而智慧也决不是在秘密之中。真实的科学宁肯说是在公开的意识里。”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并且主张用诘问的方法去获得真知。 苏格拉底即使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苏格拉底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有人说: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但我认为苏格拉底之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希腊哲士对死亡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可贵的理性主义精神:法律尊严不可侵犯,即使它不是完全合理的。 希腊人这种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其实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不以感情作为个人行动的标准。而文艺复兴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在古希腊那里找到了源头。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考核要求)

中午教育管理史 上篇中国教育管理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夏、商学校的名称;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在官府”的含义。 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因;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秦汉的文教政策 1.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2.理解: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3.应用: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 (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汉代地方官学的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汉代私学的类型及其管理的特点。 2.理解: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的意义;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 3.应用:汉代太学的管理经验。 (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

1.识记:察举制度的含义;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策问与对策的含义;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 2.理解: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的发展 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2.理解: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 (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识记:九品中正制的含义;实施九品中正制的条件;《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 2.理解: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1.识记: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2.理解: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师说》问世的背景;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1.识记: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报考的程序;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 2.应用: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民主政治的发展 2、“智者学派”的概念 (1)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2)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3)智者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1、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即批判地继承了中西方千百年来人本思想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诉求。其内涵比以往任何人本主义思想更丰富、更深刻、更科学。 2、简述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以人为本,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历史弥新的重要思想,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值得关注和珍惜的精华之一。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智者学派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18世纪,反对封建神权专制,强调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19世纪20年代,提倡以人为中心,提倡个性的解放,宣扬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在我国古代,以人为本首先是从治国理政角度提出来的,以儒派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在人类文教历史上开创了最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启发式,对话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等。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 3、西方有哪些人本主义学者,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观点? 答:(1)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泰式拉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2)被马克思誉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的伊壁鸠鲁提出了一种“个人快乐主义”的教育思想。 4、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答: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我与你”,即“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物看待,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主动探索,而不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对象,需要外在得导引和灌注知识,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答:(1)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以人为本。(2)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3)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4)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为学生提供宽松、友爱、理解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6、简述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 答:(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同理心。 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的师生交往有哪些特点? 答:(1)多向性。(2)主动性。(3)发散性。(4)多样性。(5)怀疑性。(6)综合性 第三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答:创始人,皮尔士;推广者,詹姆斯;集大成者,杜威。 2.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官包括哪些内容? 答: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本质观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论文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论文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

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广义上说,进 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 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 义教育。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 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 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 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 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 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5见代人文主义^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人性论、认识论之上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人的存在”》同时,把人的存在视为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此外,现代人文主义把丰富发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关系理论重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得益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心理学基础

后现代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后现代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文兵孟彦文张秀琴宫睿编写

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46 目录 前言 (448) 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448)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448)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448) 第一讲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反中心化概述 (449) 一、“后现代”语词的系谱学考察 (449) 二、后现代与现代之关系 (449)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非中心化特征 (450) 复习与思考题 (451) 拓展阅读书目 (452) 第二讲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453) 一、阿多尔诺的生平 (453) 二、阿多尔诺的思想简介 (453) 复习与思考题 (454) 拓展阅读书目 (454) 第三讲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455) 一、索绪尔的生平 (455) 二、索绪尔语言学基本思想 (455) 复习与思考题 (456) 拓展阅读书目 (456) 第四讲 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状况 (457) 一、利奥塔生平 (457) 二、利奥塔的基本思想 (457) 复习与思考题 (458) 拓展阅读书目 (458) 第五讲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459) 一、福柯生平 (459) 二、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基本思想 (459) 复习与思考题 (460) 拓展阅读书目 (460) 第六讲 福柯的权力系谱学 (461) 一、无所不在的权力 (461) 二、局部具体的反抗 (461) 三、评述 (462) 复习与思考题 (462) 拓展阅读书目 (462) 第七讲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463) 一、德里达的简介 (463) 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 (463) 复习与思考题 (464)

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学案

课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代表性流派; 2.分析古希腊产生先哲的历史背景,了解自然哲学、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理解其对近代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借鉴; 3.了解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4.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原因的探讨,理解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希腊先哲精神思想,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辉煌灿烂,加深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人文主义在于倡导接受文明熏陶,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现实针对性。正确理解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树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文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的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进行有机结合等都是该知识命题立意的较好切入点。 【重点难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及影响;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 【基础梳理】 一、人文主义的内涵: 1、人文主义的定义: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 1、多角度分析古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 2、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发展: (1)自然哲学: ①背景: ②特点: ③代表及主张: ④地位: (2)智者学派: ①背景: ②特点:

③代表及主张: ④影响: (3)苏格拉底:①背景: ②特点: ③思想主张: ④影响: (4)柏拉图:①思想主张: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1)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的地位的提高 2出现: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出现了智者学派。 3 主张:(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2)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4)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 (2)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人文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思想中的体现。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2)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主张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评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四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同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 异对道德 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 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 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 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 为基础 民主政 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 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 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 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 对 文艺复兴 1.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资本家 2.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的绘画一扫中世纪拘谨的宗教气息。难点突破莎士比亚比薄伽丘人文精神体现的 5进步性: (1)薄伽丘对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讽刺和批判,并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但他讴歌的人性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2)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从薄伽丘到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体现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

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 文艺复兴运动也对欧洲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人文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进行了新的教育理论探索。下面分别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几位。 (一)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 维多里诺(Vittorino de Feltre 1378-1446)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18岁入巴都亚大学,获得文科学位,又研究数学。学业结束后,在巴都亚教文学、数学达20年之久。嗣后又到威尼斯进修希腊文,并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几年后,便开始了创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生涯。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他刻苦锻炼、严格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卓越的骑手、舞蹈家和剑术师,为了使身体能抗拒严冬酷暑的侵袭,他冬夏穿着同样的衣服,冬天也只拖着一双凉鞋,因此平常很少生病。维多里诺还善于用理智控制激情、情欲,一生保持童贞。 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主要有: 其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幽美,其建筑物恢宏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远近富豪贵绅子弟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从德意志前来就学者,除贵族子弟外,尚有穷苦但颇具天分的学生。最盛时,学生多达七十多人。教育贫苦学生是他的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毕业,维多里诺让这些学生在他家里食宿。 其二,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孟都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得到和谐发展,继承古希腊的“和谐教育”的传统,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发展个性,造就为社会服务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他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嗜好也迥然相异。他要求教师的教育应跟随自然的教导,课程包括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著作。其中除文学外,还包括历史和哲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体育。 其三,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维多里诺很重视学生的户外活动,除经常组织学生到周围自然环境中散步、游玩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骑术、剑术、角力、跳舞、赛跑、跳高、踢球等。他还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运用游戏、练习、参观等方法,并采用直观教具。在毕业时,组织学生去外地旅游。 其四,重视道德教育。维多里诺认为宗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认为没有宗教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他把宗教教育的课程仍列为必修课,坚持读奥古斯丁的著作,每天做早祷,每月去教堂做一次忏悔,严格遵守斋期。体罚废除了,但不放任自流,学生做错了或违犯规矩,要受到惩罚。 (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9-1536)是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杰出的教育理论家。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教士家庭。幼年曾在兄弟会办的学校里读书。1492年投身宗教界,当了一名教士。1493年他去巴黎大学学习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对希腊文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伊拉斯谟曾去过欧洲许多国家,访学并从事写作,并结识了莫尔等一批人文主义者。1509年以后,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年),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等。 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 早在巴黎大学上学期间,伊拉斯谟就对校内迂腐的学风、无聊的说教,感到失望和深恶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博大精深,其教育思想部分对当代教学观影响深远。他们对现代教学观的神圣性提出了质疑,为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对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批判与解构,建构了与现代教学观不同的后现代教学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中借鉴、得出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思想政治课启示 On Post-modernism Teaching View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College Theory Course Teaching//Wang Huai-yin Abstract Post-modernism is so broad and profound that it greatly influenc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concept.Post-mode-rnism doubts modern teaching concepts,so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This paper construct a post-modernism teaching concep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goal,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post-modernism;teaching concep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enlightenment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430079,Wuhan,Hubei,China 20世纪中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逐渐进入信息社会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文化嬗变、核心价值衰落、深层次的哲学争论,催生了反思与超越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它描述了一个有别于笛卡尔、牛顿时代的世界图景,认为世界不再是决定论的、有序的、简单的,而是随机的、混沌的、分形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以这个新的世界图景为指导、盛行于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潮之一,其影响波及文史哲艺等领域。其中,对教学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方法观、过程观以及评价观的批判、解构与重建上。 1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概要 1.1教学目的观 针对“完人”教育目的观,后现代主义指出,完人教育预设在教育过程中,人可以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况,这无疑是混淆了教育理想与现实;其次,完人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封闭的,受教育者会把自己视为一个稳定的个体,从而对他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免疫力。然而,个人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完人,而是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主张 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我们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但不是强求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而是在尊重学生个人特性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各具特色、富于批判个性的多面发展公民。 1.2教学师生观 后现代主义指出,在传统教学的教师权威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处于压抑状态。为此,他们主张消解教师的霸权,废除不合理的教学规则,提倡在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启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方式发生巨变,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信息源,互联网作为新的知识源正扮演着教师的部分角色,其海量的知识容量足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知识传播方式正在变化。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变。 1.3教学方法观 后现代主义教学方法观主要体现为:“生命对话”、因材施教。首先,“后现代思想家从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和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出发,反对教学中所谓的科学灌输,认为对话性是教学的应然状态。”他们主张的对话是以平等、理解、尊重和宽容为基础的“人际发生过程”,要求教师扮演“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师生之间要平等协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立足个体间的差异,保护、尊重学生个体的丰富多样性,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力争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后现代主义者还确信人具有创造性,对创造给予了极大关注。教学应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要探索能够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4教学过程观 受耗散结构理论影响,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在不断变化中体现一定的秩序;是一种自我创新的过程,即一种“在一个创造性的宇宙中,秩序并非预先确定随后又被迫解体;相反,秩序不断的产生于无形之中”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干扰”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其运行也需要干扰,教师需要学生的干扰与质疑,以便师生之间良性互动。 1.5教学评价观 后现代主义强调:在教学评价时,要认识到评价对象的丰富多样性,提倡“异质平等”评价观。他们认为,平等含义有二。一是同质平等,即使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的对象。现代教学评价观往往过分强调统一性,从而使那些最能表现人的多样性的方面,如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的发展被忽略或被有意识地限制了。二是异质平等,即用不同标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018-0218

对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的看法

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人文精神、命运、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古希腊民主政治盛行,到了伯利克里达到黄金时代。所以在古希腊这个民主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也受其影响。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时代,人的一切行为受自然限制,但是伟大的先民,依旧与天抗衡,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 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 (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神折射人 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 (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