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报告

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报告
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报告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课程: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实习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802

姓名:徐志涛

学号:081302231

总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电路图

第一部分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的电子器件的功能在不断提升,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发展,新的工艺手段层出不穷,它们对传统的设计、制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对于初次涉足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来说,了解并实践一下传感器选择与测控电路的设计、制作的基本过程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相应的具体内容请参考本文中提示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实验》等书的有关章节。

一、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简介

K型热电偶的电极材料是镍铬—镍硅,其精度等级为0.75级时,温度为0~1200℃,其测量温度误差为±0.75%。采用恰当的线性化处理后,可将精度提高到±0.1%~±0.2%。具有零点补偿功能。

二、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的工作原理

本课题中测量电路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测量电路由K型热电偶传感器,零点补偿和放大电路,乘法运算电路,反相放大器1,反相加法器1和反相加法器2,反相放大器2等主电路组成;电路能够实现零点补偿和非线性校正功能。输出分为两路:一路是0~6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6V;另一路是600~12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6~12V。

三、设计目的

1、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

3、掌握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法;

4、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设计、组装、调试;

2、温度测量范围:0~1200℃;

3、使用环境温度范围:0~85℃;

4、输出电压:0~600℃为0~6V;

5、测温误差:≤±0.5%;

6、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7、具有非线性补偿功能。

五、设计所用仪器及器件

1.直流稳压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运放AD648,AD595,AD538

5.电阻、电容若干

6.K型热电偶传感器

7.万能电路板

8.电烙铁等

六、日程安排

1.布置任务、查阅资料,方案设计;(2天)

根据设计要求,查阅参考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论证,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

2.上机用EDA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模拟仿真调试;(2天)

要求在虚拟仪器上观测到正确的波形并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3.电路的装配及调试;(3天)

在万能板上对电路进行装配调试,使其全面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最终通过验收。4.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总结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和设计的任务

2.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

3.总方案的确定并画出原理框图。

4.各组成单元电路设计,及电路的原理、工作特性(结合设计图写)

5.总原理图,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结合框图及电路图讲解)。

6.电路安装、调试步骤及方法,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7.实验结果分析,改进意见及收获。

8.体会。

八、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1.仔细分析产品的功能要求,利用互连网、图书、杂志查阅资料,从中提取相关和最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1)设计总体方案。

(2)设计单元电路、选择传感器、测量电路元器件、根据需要调整总体方案

(3)计算电路(元件)参数。

(4)绘制总体电路初稿

(5)上机在EDB(或EDA)电路实验仿真。

(6)绘制总体电路。

2.明确电路图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并上机在EDB(或EDA)上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图设计已有不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可显著减轻了人工绘图的压力,电路实验仿真大大减少人工重复劳动,并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调整电路的整体布局,减少电路不同部分的相互干扰等等。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并且不断有新的功能、性能更好的元器件出现。需要通过互连网、图书、杂志查阅它们的识别和测试方法。对于常用元器件,不少手册有所介绍。

4、熟练使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通过排除电路故障,提高电路性能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独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部分

目录

1课题简介 (1)

1.1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简介 (1)

1.2 K型热电偶概述 (1)

1.3 K型热电偶特点 (1)

1.4 K型热电偶分度表 (2)

2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4)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4)

2.2 课程设计的任务 (4)

2.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4)

3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5)

3.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5)

3.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5)

4 各部分电路设计 (10)

4.1 反相放大器 (10)

4.2 反相加法器 (10)

4.3 零点补偿及放大电路 (11)

4.4非线性校正电路 (11)

4.5 总电路图 (13)

5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4)

5.1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4)

5.2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4)

6电路的实验结果 (15)

7 实验总结 (16)

8 仪器仪表明细清单 (17)

9 参考文献 (18)

1课题简介

1.1 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简介

K型热电偶的电极材料是镍铬—镍硅,其精度等级为0.75级时,温度为0~1200℃,其测量温度误差为±0.75%。采用恰当的线性化处理后,可将精度提高到±0.1%~±0.2%。具有零点补偿功能。

1.2 K型热电偶概述

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

镍铬-偶(K型热电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

正极(K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Cr=92:12,负极(KN)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Si=99:3,其使用温度为-200~1300℃。

K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广泛为用户所采用。

K型热电偶不能直接在高温下用于硫,还原性或还原,氧化交替的气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荐用于弱氧化气氛。

1.3 K型热电偶特点

1.3.1检出(测)元件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必须配二次仪表,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3.2 根据温度测量范围及精度,选用相应分度号的热电偶、使用温度在

1300~18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时,一般选用B型热电偶;要求精度不高,气氛

又允许可用钨铼热电偶,高于1800℃一般选用钨铼热电偶;使用温度在

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可用S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低于400℃一般用E型热电偶;250℃下以及负温测量一般用T型电偶,在低温时T型热电偶稳定而且精度高。

1.4 K型热电偶分度表

2设计的目的及任务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1.1 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

2.1.2 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

2.1.3 掌握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法

2.1.4 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2.2 课程设计的任务

设计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2.3.1 设计、组装、调试

2.3.2 温度测量范围:0~1200℃

2.3.3 使用环境温度范围:0~85℃

2.3.4 输出电压:0~600℃为0~6V

2.3.5 测温误差:≤±0.5%

2.3.6 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2.3.7 具有非线性补偿功能

3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3.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本课题中测量电路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测量电路由K型热电偶传感器,零点补偿和放大电路,乘法运算电路,反相放大器1,反相加法器1和反相加法器2,反相放大器2等主电路组成;电路能够实现零点补偿和非线性校正功能。输出分为两路:一路是0~6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6V;另一路是600~12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6~12V。

3.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3.2.1方案一

零点补偿、放大和非线性校正电路见图3-1。由图可见,它由热电偶的零点补偿、放大和非线性校正两部分组成。

(1)零点补偿及放大电路该电路由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新近生产的K型热电偶专用集成芯片AD595组成。热电偶或通过补偿导线插入CN插座的+IN和-IN即可。由AD595完成零点补偿和放大任务,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

V o=249.952V i

式中,V i是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

此外,AD595还具有热电偶断偶报警功能。热电偶断线时,由12脚输出报警信号,晶体管VT导通,发光二极管点燃。

(2)非线性校正电路热电偶的热电动势V i与温度t不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 i=a0+a1t+a2t2+…+a n t n(3-1) 式中,a0为零点输出;a1为灵敏度;a2,a3,…,a n为非线性项系数。

a0,a1,a2,a3,…,a n可由最小二乘法或计算机程序求出。K型热电偶的高阶多项式(3-1),经计算可用下式表示:

0~600℃ 62(11.4 1.009534 5.50610)o a a V V V -=-+-? (3-2) 600~1200℃ 62(745.20.77280813.13510)o a a V V V -=++? (3-3)

非线性校正的关键是如何通过电路的运算实现式(3-2)和式(3-3)。它可由平方器和加法器来完成。

由图3-1可见,AD538AD 组成了乘除器,它有三个输入端子V x 、V y 和V z ,且能完成下列运算:

m

z o y x V V V V ??

= ???

(3-4)

式中,m=0.2~5,可通过不同接线取得不同的m 值。AD538的B(3脚)和C(12脚)相连,则m=1。由于V y 和V z 的输人为V a ,15脚与4脚连接,AD538AD 内部基准电压由4脚输出电压10V ,故V x =10V ,因此式(3-4)为:

1

2

1010000a a

o a V V V V V mV ??'==

???

(3-5) 从而实现了平方运算。

温度在0~600℃范围时,由A 1和A 2实现式(3-2)的运算:

由A 1和A 2完成一次系数1.009534的运算,其中A 1是反相输入的放大器,A 2是反相输入的加法器。A 1的输出为V o1:

01V =a a V Rp k k V Rp R R 1

1121415+ΩΩ

-=+-

调整多圈电位器可使V o1=-1.009534V a 。

A 2的一条支路R 6与R 3组成一个系数为(-1)的支路。

1151536-=Ω

Ω

-=-

k k R R 它将V o1转换成V o ’=1.009534V a 。 R 6与R 4组成V a 的二次系数支路

22

4661055.51000027015'"a a a o V mV

V k k V R R V -?-=?ΩΩ

-=-

=所以 R 6与R 5组成常系数-11.4的偏置电路,其输出为:

11310102.13151056'"-=??Ω

Ω-=?-=mV M k V R R V o 所以

由叠加定理可得:

62(11 1.009534 5.5510)o o o o a a V V V V V V -''''''=++=-+-?

上式与式(3-2)大体相同。若R 4和R 5用多圈电位器可调整到与式(3-2)完全相同。 温度在600~1200℃范围内用式(3-3)来线性校正。该式的运算由A 3和A 4完成,其中A 4是放大倍数为-1的反相放大器。其分析方法与式(3-2)相同。0~600℃和600~1200℃的输出电压V o 分别为0~6V 和6~12V ,灵敏度为10mV /℃。该电压可通过转换开关输入到A /D 转换器和进行数字显示。

图3-1 方案一原理图

3.2.1方案二

零点补偿、放大和非线性校正电路见图3-2。由图可见,它由热电偶的零点补偿、放大和非线性校正两部分组成。

(1)零点补偿及放大电路 该电路由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新近生产的K 型热电偶专用集成芯片AD595组成。热电偶或通过补偿导线插入CN 插座的+IN 和-IN 即可。由AD595完成零点补偿和放大任务,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

V o =249.952V i

式中,V i 是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

此外,AD595还具有热电偶断偶报警功能。热电偶断线时,由12脚输出报警信号,晶体管VT 导通,发光二极管点燃。

(2)非线性校正电路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V i 与温度t 不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 i =a 0+a 1t+a 2t 2+…+a n t n (3-6)

式中,a 0为零点输出;a 1为灵敏度;a 2,a 3,…,a n 为非线性项系数。

a 0,a 1,a 2,a 3,…,a n 可由最小二乘法或计算机程序求出。K 型热电偶的高阶多项式(3-1),经计算可用下式表示:

0~600℃ 62(11.4 1.009534 5.50610)o a a V V V -=-+-? (3-7) 600~1200℃ 62(745.20.77280813.13510)o a a V V V -=++? (3-8)

非线性校正的关键是如何通过电路的运算实现式(3-7)和式(3-8)。它可由平方器和加法器来完成。

由图3-2可见,AD538AD 组成了乘除器,它有三个输入端子V x 、V y 和V z ,且能完成下列运算:

m

z o y x V V V V ??

= ???

(3-9)

式中,m=0.2~5,可通过不同接线取得不同的m 值。AD538的B(3脚)和C(12脚)相连,则m=1。由于V y 和V z 的输人为V a ,15脚与4脚连接,AD538AD 内部基准电压由4脚输出电压10V ,故V x =10V ,因此式(3-9)为:

1

2

1010000a a

o a V V V V V mV ??'==

???

(3-10) 从而实现了平方运算。

温度在0~600℃范围时,由A 1和A 2实现式(3-7)的运算:

由A 1和A 2完成一次系数1.009534的运算,其中A 1是反相输入的放大器,A 2是反相输入的加法器。A 1的输出为V o1:

2111109.41o a a P R k V V V R R k k Ω

=-

=-+Ω+Ω

调整多圈电位器R Pl 可使V o1=-1.009534V a 。 A 2的一条支路R 6与R 3组成一个系数为(-1)的支路。

6310110R K R K Ω

-

=-=-Ω

它将V o1转换成V o ’=1.009534V a 。 R 6与R 4组成V a 的二次系数支路

2

626410 5.551018010000a

o a a R V k V V V R k mV

-Ω'''=-=-?=-?Ω

R 6与R 5组成常系数-11.4的偏置电路,其输出为:

65101010119.1o R k V V V R M Ω'''=-

?=-?=-Ω

由叠加定理可得:

62(11 1.009534 5.5510)o o o o a a V V V V V V -''''''=++=-+-?

上式与式(3-7)大体相同。若R 4和R 5用多圈电位器可调整到与式(3-7)完全相同。 温度在600~1200℃范围内用式(3-8)来线性校正。该式的运算由A 3和A 4完成,其中A 4是放大倍数为-1的反相放大器。其分析方法与式(3-7)相同。0~600℃和600~1200℃的输出电压V o 分别为0~6V 和6~12V ,灵敏度为10mV /℃。该电压可通过转换开关输入到A /D 转换器和进行数字显示。

图3-2 方案二原理图

4各部分电路设计

4.1反相放大器

图4-1

反相放大器如图4-1所示,开环增益1

2

R R u u K i o f -==,即i o u R R u 12-=;其中平衡电阻R3= R1 // R2 。

4.2反相加法器

图4-2

u R 2

反相加法器如图4-2所示,22

11i f

i f o u R R u R R u --

=;平衡电阻R=R1//R2//Rf 。 4.3零点补偿及放大电路

该电路由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新近生产的K 型热电偶专用集成芯片AD595组成。热电偶或通过补偿导线插入CN 插座的+IN 和-IN 即可。由AD595完成零点补偿和放大任务,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

V o =249.952V i

式中,V i 是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

此外,AD595还具有热电偶断偶报警功能。热电偶断线时,由12脚输出报警信号,晶体管VT 导通,发光二极管点燃。如图4-3所示。

图4-3零点补偿及放大电路

4.4非线性校正电路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V i 与温度t 不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 i =a 0+a 1t+a 2t 2+…+a n t n (4-1)

式中,a 0为零点输出;a 1为灵敏度;a 2,a 3,…,a n 为非线性项系数。

a 0,a 1,a 2,a 3,…,a n 可由最小二乘法或计算机程序求出。K 型热电偶的高阶多项式(4-1),经计算可用下式表示:

0~600℃ 62(11.4 1.009534 5.50610)o a a V V V -=-+-? (4-2) 600~1200℃ 62(745.20.77280813.13510)o a a V V V -=++? (4-3)

非线性校正的关键是如何通过电路的运算实现式(4-2)和式(4-3)。它可由平方器和加法器来完成。

由图4-4可见,AD538AD 组成了乘除器,它有三个输入端子V x 、V y 和V z ,且能完成下列运算:

m

z o y x V V V V ??

= ???

(4-4)

式中,m=0.2~5,可通过不同接线取得不同的m 值。AD538的B(3脚)和C(12脚)相连,则m=1。由于V y 和V z 的输人为V a ,15脚与4脚连接,AD538AD 内部基准电压由4脚输出电压10V ,故V x =10V ,因此式(4-4)为:

1

2

1010000a a

o a V V V V V mV ??'==

???

(4-5) 从而实现了平方运算。

温度在0~600℃范围时,由A 1和A 2实现式(4-2)的运算:

由A 1和A 2完成一次系数1.009534的运算,其中A 1是反相输入的放大器,A 2是反相输入的加法器。A 1的输出为V o1:

2111109.41o a a P R k V V V R R k k Ω

=-

=-+Ω+Ω

调整多圈电位器R Pl 可使V o1=-1.009534V a 。 A 2的一条支路R 6与R 3组成一个系数为(-1)的支路。

6310110R K R K Ω

-

=-=-Ω

它将V o1转换成V o ’=1.009534V a 。 R 6与R 4组成V a 的二次系数支路

2

626410 5.551018010000a

o a a R V k V V V R k mV

-Ω'''=-=-?=-?Ω

R 6与R 5组成常系数-11.4的偏置电路,其输出为:

65101010119.1o R k V V V R M Ω'''=-

?=-?=-Ω

热电阻的测温电路

Pt100热电阻的测温电路 [摘要]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200℃~+500℃范围内的温度。 温度测量系统应用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从降低开放成本扩大适用范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出发,设计一种以Pt100铂热电阻为温度信号采集元件的传感器温度测量系统。才测量系统不但可以测量室内的温度,还可以测量液体等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电路设计简单实用。 [关键字] 传感器 Pt100热电阻温度测量

目录 1 前言 (4) 1.1 传感器概况 (4) 1.2 设计目的 (7) 2 设计要求 (8) 2.1 设计内容 (8) 2.2 设计要求 (9) 3 原器件清单 (10) 4 Pt100热电阻的测温电路 (11) 4.1 总体电路图 (11) 4.2 工作原理 (11) 5 Pt100热电阻测温电路的原理及实现 (12) 5.1 测温电路的工作原理 (12) 5.2 测温电路的实现 (14) 5.3 测量结果及结果分析 (15) 6 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6) 6.1 制作过程 (16) 6.2 注意事项 (17) 7 总结 (18) 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传感器简答题

1: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主要测量电路种类及其应用情况 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测量物体变形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一工作原理 (一)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如图2-1所示 设有一根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金属丝,在未受力时,原始电阻为 (2-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Δ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ΔS,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Δ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ΔR。对式(2-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 (2-2) 式中的Δl/l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με(1με=1×10-6mm/mm)。若径向应变为Δr/r,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 泊松比μ表示为,因为ΔS/S=2(Δr/r),则(2-2)式可以写成 (2-3) 式(2-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k0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2-3)可见,k0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2μ),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Δρ/(ρε),是材料的电阻率ρ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k0≈1+2μ,对半导体,k0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实验也表明,在金属电阻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正比。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0=2左右。 (二)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 各种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大体相同,以图2-2所示丝绕式应变片为例,它以直径为0.025mm左右的合金电阻丝2绕成形如栅栏的敏感栅,敏感栅粘贴在绝缘的基底1上,电阻丝的两端焊接引出线4,敏感栅上面粘贴有保护用的覆盖层3。l称为应变片的基长,b称为基宽,l×b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的规格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表示,例如3×10mm2,120Ω。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应变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式(2-3),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引力应变关系 б=Eε(2-4) 式中б——测试的应力;

热电阻_规格_型号

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 在工业应用中,热电偶一般适用于测量500℃以上的较高温度。对于500℃以下的中、低温度,热电偶的输出的热电势很小,这对二次仪表的放大器、抗干扰措施等的要求就很高,否则难以实现精确测量;而且,在较低温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也非常突出。所以测量中、低温度一般使用热电阻温度测量仪表较为合适。 1、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 t=R t0[1+α(t-t0)] 式中,R t为温度t时的阻值;R 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 t=Ae B/t 式中R 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2、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看,大部分金属导体都有这个性质,但并不是都能用作测温热电阻,作为热电阻的金属材料一般要求: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温度系数、电阻率要大(在同样灵敏度下减小传感器的尺寸)、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材料的复制性好、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要有间值函数关系(好呈线性关系)。 目前应用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铂电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质,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铜电阻在测温范围内电阻值和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线数大,适用于无腐蚀介质,超过150易被氧化。中国常用的有R =10Ω、R0=100Ω和R0=1000Ω等几种,它们的分度号分别为Pt10、Pt100、Pt1000;铜0 电阻有R0=50Ω和R0=100Ω两种,它们的分度号为Cu50和Cu100。其中Pt100和Cu50的应用为广泛。 3、热电阻的信号连接方式 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一次仪表上。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湖南大学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阻和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校正方法 3.了解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热电阻温度测量的原理 4.掌握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数据自动采集的原理 6.应用误差分析理论于测温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 1.热电阻 (1) 热电阻原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电阻在0—630.74℃以内,电阻Rt与温度t 的关系为: Rt=R0(1+At+Bt2) R0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铂电阻内部引线方式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两线制中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最大,用于测温精度不高的场合,三线制可以减小热电阻与测量仪之间连接导线的电阻因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四线制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用与高精度温度检测。本实验是三线制连接,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是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2) 热电阻的校验 热电阻的校验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除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需要作三定点,(水三相点,水沸点和锌凝固点)校验外,实验室和工业用的铂或铜电阻温度计的校验方法有采用比较法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_第7章热电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7章热电式传感器 7-1 热电式传感器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可分为两大类:热电阻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的特点:(1)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2)化学、物理性能稳定。(3)良好的输出特性。(4).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1)结构简单(2)制造方便(3)测温范围宽(4)热惯性小(5)准确度高(6)输出信号便于远传 7-2 常用的热电阻有哪几种?适用范围如何? 答:铂、铜为应用最广的热电阻材料。铂容易提纯,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制成的铂电阻输出-输入特性接近线性,测量精度高。铜在-50~150℃范围内铜电阻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输出-输入特性接近线性,价格低廉。当温度高于100℃时易被氧化,因此适用于温度较低和没有侵蚀性的介质中工作。 7-3 热敏电阻与热电阻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用热敏电阻进行线性温度测量时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7-4 利用热电偶测温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答:(1)用两种不同材料作热电极(2)热电偶两端的温度不能相同 7-5 什么是中间导体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它们在利用热电偶测温时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中间导体定律: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当引入第三导体时,只要保持第三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第三导体对回路总热电势无影响。利用这个定律可以将第三导体换成毫伏表,只要保证两个接点温度一致,就可以完成热电势的测量而不影响热电偶的输出。 连接导体定律:回路的总电势等于热电偶电势E AB(T,T0)与连接导线电势E A’B’(Tn,T0)的代数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上运用补偿导线进行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7-6 什么是中间温度定律和参考电极定律?它们各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E AB(T,Tn,T0)=E AB(T,Tn)+E AB(Tn,T0) 这是中间温度定律表达式,即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E AB(T,Tn)与E AB(Tn,T0)的代数和。Tn为中间温度。中间温度定律为制定分度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7-7 镍络-镍硅热电偶测得介质温度800℃,若参考端温度为25℃,问介质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答:t=介质温度+k*参考温度(800+1*25=825) 7-8 热电式传感器除了用来测量温度外,是否还能用来测量其他量?举例说明之。 7-9 实验室备有铂铑-铂热电偶、铂电阻器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器,今欲测量某设备外壳的温度。已知其温度约为300~400℃,要求精度达±2℃,问应选用哪一种?为什么?

热电偶安装手册(中英文)

WR系列热电偶 WR Series Thermocouple WZ系列热电阻 WR Series Thermocouple 使用安装手册Installation & Operation Manual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nhui Tiankang (Group) Shares Co., Ltd

目录 Index 1、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1) 2、工作原理Operation Theory (1) 3、结构Configuration (2) 4、主要技术参数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3) 5、安装及使用Installation & Operation (5) 6、可能发生的故障及维修Possible Troubles & Maintenance (7) 7、运输及储存Transportation & Storage (8) 8、订货须知Notices in Ordering (8) 9、型号命名Type Naming (9)

1、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工业用热电偶作为温度测量和调节的传感器,通常与显示仪表等配套,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40~1600℃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温度; As 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and regulation, industrial-purpose thermocouple is usually connected with display meter and other meters to directly measure temperature of liquid, vapor, gas and solid surface ranging from -40℃to 1600℃. 工业用热电阻作为温度测量和调节的传感器,通常与显示仪表等配套,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200~500℃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温度。 As 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and regulation, industrial-purpose thermal resistance is usually connected with display meter and other meters to directly measure temperature of liquid, vapor, gas and solid surface ranging from -200℃to 500℃. 2、工作原理Operation Theory1 热电偶工作原理Operation Theory of Thermocouple 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 热电偶由两根不同导线(热电极)A和B组成,它们的一端T1是互相焊接的,形成热电偶的测量端T1(也称工作端)。将它插入待测温度的介质中;而热电偶的另一端T0(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显示仪表相连,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度差,则显示仪表将指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随着测量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材料和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热电级的长度、直径无关。 Thermocouple is based on physical phenomenon that two conductor of different materials is connected to form return circuit, when temperature on both contact is different, it results in thermoelectric potential in return circuit. 热电阻工作原理Operation Theory of Thermal Resistance 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有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阻的受热部分(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绕在绝缘材料作成的骨架上,当被测介质有温度梯度时,则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的平均温度。 制造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大的温度系数,大的电阻率,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复现性等。在现有的各种纯金属中,铂、铜和镍是制造热电阻的最合适的材料。其中铂因具有易于提纯,在氧化性介质中具有高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复现性等显著的优点,而成为制造热电阻的理想材料。 It is based on that temperature change of material results in change of its resistance. When resistance value changes, the working instrument will display relevant temperature. 3、结构Configuration 感温元件直径及材料Diameter & Material of Thermal Elements 热电偶Thermocouple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热电阻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 课题名称:热电阻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索引 一、概要 1.1、课题名称 热电阻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报告摘要 为了实现利用热敏电阻测量系统温度,设计实验电路。利用热电阻100为温度测量单元,系统主要包括传感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转换电路和显示电路五个单元构成。通过包含热敏电阻的电桥电路实现温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利用三运放差分电路实现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并通过二极管显示二进制数来显示温度值。此电路可以定量的显示出温度的与转换器输入电压的关系,再通过量化就可以实现温度测量的功能。报告中首先给出设计目标和电路功能分析,然后讨论各级电路具体设计和原理图,最后总结本次实验并给出了电路图。 1.3、关键字 测量温度热敏电阻差分放大低通滤波转换 二、设计任务要求 (1)了解掌握热电阻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了解数模转换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了解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4)设计一个利用热电阻100 为温度测量元件设计一个电子测温系统,用发光二极管显示的输出状态,并模拟测温(实际上实验室给的是300), 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三、设计思路与总体结构图

图1:热电阻温度测量的系统原理框图 如图将系统划分为传感器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转换电路显示器和电源电路共六个单元。传感器是由100及若干精密电阻和电位器构成的电桥电路组成;放大器是有运放324构成仪表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输入阻抗;滤波电路采用高精度07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模数转换电路是用0804进行设计,并利用555N产生频率为1到1.3的时钟信号来使数模转换电路实现实时同步;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电源电路采用变压器、稳压模块和整流桥等器件进行设计。 四、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4.1、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4.1.1铂热电阻 热电阻是利用温度变化是自身阻值随之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工业上广泛的用于测量中低温区(-200℃—500℃)的温度。 铂热电阻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在高温下,物理、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主要用于高精度温度测量和标准测温装置中。 铂热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 在-190-0以内为: 式中为t时的电阻值;是0时的电阻值;t为任意温度值;A、B、C为 分度系数,,。 但是实际实验中的使用的是300,而且根据在实验室的实际测量300在20℃时是325Ω,而且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1.2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接入方式 热电阻由于精度高、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工业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流过热电阻的电流一般为4-5,不能过大,否则产生热量过多而导致影响测量精度。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设计报告

传感器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010年12月30日 目录 1、序言 (3) 2、方案设计及论证 (4)

3、设计图纸 (9) 4、设计心得和体会 (10) 5、主要参考文献 (11) 一、序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外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测控系统的设计通常是从对象信息的有效获取开始的不同种类

的物理量不仅需要不同种类的传感器进行采集,而且因信号性质的不同,还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电路对信号进行调理以满足测量的要去。因此,触感其与检测技术在现代测量与控制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在所有的传感器中,热电偶具有构造简单、适用温度围广、使用方便、承受热、机械冲击能力强以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常用于高温区域、振动冲击大等恶劣环境以及适合于微小结构测温场合。 因此,我们想设计一种热电偶传感器能够在低温下使用,可以适用于试验和科研中,测量为温度围:-200 ℃ ~500 ℃,电路不太复杂的简易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考虑到制作材料相对便宜,我们选择了铜-铜镍(康铜)。在选择测量电路时,我们从简单,符合测量围要求及热电偶的技术特性,我们采用了AD592对T型热电偶进行冷结点的补偿电路。这种型号的电路允许的误差(0.5 ℃或0.004x|t|)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热电偶具有测量温度精度高,稳定好,低温时灵敏度高,价格低廉。能较好的满足测量围。 热电偶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优点 ·热电偶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量进行检测,对于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等都很方便,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价格便宜, ·惰性小,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 A 系统误差 B 绝对误差 C 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不重合 D、重复性 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放大电路 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 A 工作频率宽 B 线性围宽 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 D 允许输入量大 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 D热电式传感器 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 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 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 多次测量 B 同次测量 C 正反行程 D 不同测量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引用误差 D粗大误差 二、判断 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 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 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 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绘图并说明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相对真值、测量值、测量误差、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框图如下: 测量值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通过仪表测量出来的数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热电偶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热电偶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一、引文 1.工作原理 在大量的热工仪器中,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得到了广泛使用。它是利用热电效应来进行工作的,其热电势率一般为几十到几μV/℃。所谓的热电效应,是指当受热物体中的电子(洞),因随着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所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热电偶是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经焊接,形成回路,直接测量端叫工作端(热端),接线端子端叫冷端。当热端和冷端存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里产生热电流,接上显示仪表,仪表上就会指示所产生的热电动势的对应温度值。电动势随温度升高而增长。 由于热电偶直接和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因而测量精度高,并且可以在-200~+1600℃范围内进行连续测量,甚至有些特殊热电偶,如钨-铼,可测量高达+2800℃的高温,且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热电偶只产生毫伏(mV)级输出,且需冷接点补偿(CJC)技术,延长时需补偿导线。 2.补偿原理 利用热电偶传感器测量温度时,冷端温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且热电偶冷端暴露于作业环境中,可以认为冷端温度与作业环境温度一致。作业环境温度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因此冷端温度的测定是动态测定,冷端电势补偿是动态补偿。 在热电偶冷热端电势关系中,有如下公式存在: E AB(t,0)=E AB(t,t n)+E AB(t n,0) 其中,t为实测温度;t n为冷端温度;E AB(t,0)为冷端温度为0℃时,热电偶电势输出; E AB(t,t n)为冷端温度为t n℃时,热电偶电势输出;E AB(t n,0)为冷端补偿电势。上式中,E AB(t,t n)可直接从热电偶输出中检测到,只要获取冷端温度t n,就可以由分度表换算出E AB(t n,0),进而求出E AB(t,0)。于是完成了冷端电势补偿,并可换算出实测温度t 。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一部分引言 本设计是应用于电容传感器微小电容的测量电路。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传感器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变极距(间隙)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性能 和其它传感器相比,电容式传感器具有温度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好、分辨力高、工作可靠、可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等优点,并能在高温、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1]。 电容式传感器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等。上述不足直接导致其测量电路复杂的缺点。但随着材料、工艺、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到发扬,而它所存在的易受干扰和分布电容影响等缺点不断得以克服。电容式传感器成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2]。 第二部分正文 一、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由于体积或测量环境的制约,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一般都较小,须借助于测量电路检出这一微小电容的增量,并将其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者电频率[3],[4]。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就是将电容式传感器看成一个电容并转换成电压或其他电量的电路。电容传感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测量电路的性能。

由于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往往很小,电缆杂散电容的影响非常明显,系统中总的杂散电容远大于系统的电容变化值[5]。与被测物理量无关的几何尺寸变化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噪声引起的传感器电容平均值和寄生电容也不可避免的变化,使电容式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相当复杂[6]。分立元件过多也将影响电容的测量精度[3]。 微小电容测量电路必须满足动态范围大、测量灵敏度高、低噪声、抗杂散性等要求。测量仪器应该有飞法(fF)数量级的分辨率[6]。 二、常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1、调频电路 这种电路的优点在于:频率输出易得到数字量输出,不需A/D转换;灵敏度较高;输出信号大,可获得伏特级的直流信号,便于实现计算机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远距离测量[7]。不足之处主要是稳定性差。在使用中要求元件参数稳定、直流电源电压稳定,并要消除温度和电缆电容的影响。其输出非线性大,需误差补偿[8]。 2、交流电桥电路 电桥电路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适合做精密电容测量;寄生电容影响小,简化了电路屏蔽和接地,适合于高频工作。但电桥输出电压幅值小,输出阻抗高,其后必须接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才能工作,而且电路不具备自动平衡措施,构成较复杂[9]。此电路从原理上没有消除杂散电容影响的问题,为此采取屏蔽电缆等措施,效果不一定理想[10]。 3、双T型充放电网络 这种电路线路简单,减小了分布电容的影响,克服了电容式传感器高内阻的缺点,适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如何正确安装和使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如何正确安装和使用 西安静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安装和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最佳测量效果: 1、安装不当引入的误差 如热电偶安装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炉膛的真实温度等,换句话说,热电偶不应装在太靠近门和加热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至少应为保护管直径的8~10倍;热电偶的保护套管与壁间的间隔未填绝热物质致使炉内热溢出或冷空气侵入,因此热电偶保护管和炉壁孔之间的空隙应用耐火泥或石棉绳等绝热物质堵塞以免冷热空气对流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热电偶冷端太靠近炉体使温度超过100℃;热电偶的尽可能避开强磁场和强电场,所以不应把热电偶和动力电缆线装在同一根导管内以免引入干扰造成误差;热电偶不能安装在被测介质很少流动的区域内,当用热电偶测量管内气体温度时,必须使热电偶逆着流速方向安装,而且充分与气体接触。 2、绝缘变差而引入的误差 如热电偶绝缘了,保护管和拉线板污垢或盐渣过多致使热电偶极间与炉壁间绝缘不良,在高温下更为严重,这不仅会引起热电势的损耗而且还会引入干扰,由此引起的误差有时可达上百度。 3、热惰性引入的误差 由于热电偶的热惰性使仪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在进行快速测量时这种影响尤为突出。所以应尽可能采用热电极较细、保护管直径较小的热电偶。测温环境许可时,甚至可将保护管取去。由于存在测量滞后,用热电偶检测出的温度波动的振幅较炉温波动的振幅小。测量滞后越大,热电偶波动 的振幅就越小,与实际炉温的差别也就越大。当用时间常数大的热电偶测温或控温时,仪表显示的温度虽然波动很小,但实际炉温的波动可能很大。为了准确的测量温度,应当选择时间常数小的热电偶。时间常数与传热系数成反比,与热电偶

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大致的要点: 1.温度传感器概述:应用领域,重要性; 2.四种主要的温度传感器类型的横向比较 3.热电偶传感器 4.热电阻传感器 5.热敏电阻传感器 6.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以及典型产品举例 7.温度传感器的正确选择及应用 在各种各样的测量技术中,温度的测量可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任何的应用领域,掌握温度的确切数值,了解温度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异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以测量为例,在力的测量,压力,流量,位置及电平高低等测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通常都会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如压力或力的测量,往往是使用惠斯登电阻电桥,但组成电桥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往往会大大超过待测力引起的电阻值变化,如不对温度进行监控并据此校正测量结果,则测量完全不可能进行或者毫无效果。其他参数测量也有类似问题,可以说,各种的物理量都是温度的函数,要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必须针对温度的变化,作出精确的校正。本文就是帮助读者针对特定的用途,选择最为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进行精确的温度测量。 工业上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四类:即热电偶、热电阻RTD、热敏电阻及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每一类温度传感器有自己独特的温度测量范围,有自己适用的温度环境;没有一种温度传感器可以通用于所有的用途:热电偶的可测温度范围最宽,而热电阻的测量线性度最优,热敏电阻的测量精度最高。表1是四类传感器的各自独特的性能特性及相互比较。表2是四类传感器的典型应用领域。

热电偶--通用而经济 热电偶由二根不同的金属线材,将它们一端焊接在一起构成,如图1所示;参考端温度(也称冷补偿端)用来消除铁-铜相联及康铜-铜联接端所贡献的误差;而两种不同金属的焊接端放置于需要测量温度的目标上。 两种材料这样联接后会在未焊接的一端产生一个电压,电压数值是所有联接端温度的函数,热电偶无需电压或电流激励。实际应用时,如果试图提供电压或电流激励反而会将误差引进系统。 鉴于热电偶的电压产生于两种不同线材的开路端,其与外界的接口似乎可通过直接测量两导线之间的电压实现;如果热电偶的的两端头不是联接至另外金属,通常是铜,那末事情真会简单至此。 但热电偶需与另外一种金属联接这一事实,实际上又建立了新的一对热电偶,在系统中引入了极大的误差,消除此误差的唯一办法是检测参考端的温度(参见图1),以硬件或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一联接所贡献的误差减掉,纯硬件消除技术由于线性化校正的因素,比软件-硬件相结合技术受限制更大。一般情况下,参考端温度的精确检测用热电阻RTD,热敏电阻或是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进行。原则上说,热电偶可由任意的两种不同金属构建而成,但在实践中,构成热电偶的两种金属组合已经标准化,因为标准组合的线性度及所产生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更趋理想。 表3与图2是常用的热电偶E,J,T,K,N,S,B R的特性。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温度传感器PT100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 至650℃ 的围.本电路选择其工作在 -19℃ 至500℃ 围。 整个电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一是单片机 A/D 转换和显示,控制,软件非线性校正等部分。 前置放大部分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接入非常简单,从系统的 5V 供电端仅仅通过一支 3K92 的电阻就连接到 PT100 了.这种接法通常会引起严重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由于有了单片机的软件校正作为后盾,因此就简化了传感器的接入方式. 按照 PT100 的参数,其在0℃ 到500℃ 的区间,电阻值为 100 至280.9Ω,我们按照其串联分压的揭发,使用公式:Vcc/(PT100+3K92)* PT100 = 输出电压(mV),可以计算出其在整百℃时的输出电压,见下面的表格:

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实际上,500 个字的理想值是无法靠电路本身自然得到的,自然得到的数字仅仅为 450 个字,因此,公式中的500℃ 在实际计算时的取值是 450 而不是 500 。450/1023*5/(0.33442-0.12438)≈10.47 。其实,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要按照传感器的mV/℃ 为依据而不是以被测温度值为依据,我们看看加上非线性校正系数:10.47*1.1117=11.639499 ,这样,热心朋友的计算结果就吻合了。 运算放大器分为两级,后级固定放大 5 倍(原理图中 12K/3K+1=5),前级放大为:10.465922/5=2.0931844 倍,为了防止调整时的元器件及其他偏差,使用了一只精密微调电位器对放大倍数进行细调,可以保证比较准确地调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数(原理图中 10K/(8K2+Rw)+1)。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和三线制接线法的

1.10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和三线制接线法的分析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三线制接线法 1.分析两线制由于引线电阻的误差 图1-12中,r为引线的电阻,R t为Pt电阻,其中由欧姆定律可得: 当R r=R t时(电桥平衡),V0=-I22r 。 从V0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引线电阻的影响十分明显,两线制接线法的误差很大。 2.分析三线制如何消除引线电阻的误差 三线制接线法由图1-13所示,由欧姆定律可得: 当R r=R t时,电桥平衡,I1=I2,V0=0。 可见三线制接线法可很好的消除引线电阻,提高热电阻的精度。 工业用热电阻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来测量(-100~500)℃范围的温度,其主要特点是测温准确度高,便于自动测量。由于热电偶在低温范围中产生的热电势小,因而对测量仪表要求严格,而采用热电阻温度计测量低温是很适宜的。 热电阻温度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普通工业型、铠装型及特殊型等。 常用的普通工业型热电阻主要有: 1.铂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200~850)℃范围内的温度。在少数情况下,低温可测至1K,高温可测至1000℃。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复现性好,但价格昂贵。铂热电阻与温度是近似线性关系。其分度号主要有Pt10和Pt100。 2.铜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50~150)℃范围内的温度。其优点是高纯铜丝容易获得,价格便宜,互换性好,但易于氧化。铜热电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分度号主要有Cu50和Cu100。 铠装热电阻是在铠装热电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由热电阻、绝缘材料和金属套管三者组合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外形尺寸可以做得很小(最小直径可达20毫米),因而反应速度快,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振耐冲击,具有良好的挠性,且不易受有害介质的侵蚀。 使用热电阻前必须检查它的好环,简易的检查方法是将热电阻从保护管中抽出,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若万用表读数为“0"或者万用表读数小于R0值,则该热电阻已短路,必须找出短路处进行修复;若万用表读数为“∞",则该热电阻已断路,不能使用;若万用表读数比R0的阻值偏高一些,说明该热电阻是正常的。 热电阻的阻值不正确时,应从下部端点交叉处增减电阻丝,而不应从其它处调整。完全调好后应将电阻丝排列整齐,不能碰接,仍按原样包扎好。 经修复的热电阻,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热电阻安装时,其插入深度不小于热电阻保护管外径的8倍~10倍,尽可能使热电阻受热部分增长。热电阻尽可能垂直安装,以防在高温下弯曲变形。热电阻在使用中为了减小辐射热和热传导所产生的误差,应尽量使保护套管表面和被测介质温度接近,减小热电阻保护套管的黑色系数。 当用与热电阻相配的二次仪表测量温度时,热电阻安置在被测温度的现场,而二次仪表则放置在操作室内。如果用不平衡电桥来测量,那么连接热电阻的导线都分布在桥路的一个臂上。由于热电阻与仪表之间一般都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两根连接导线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将同热电阻阻值的变化一起加在不平衡电桥的一个臂上,使测量产生较大的误差。为减小这一误差,一般在测温热电阻与仪表连接时,采用三线制接法(图1),即从热电阻引出三根导线,将连接热电阻的两根导线正好分别处于相邻的两个桥臂内(图2)。当环境温度变化而使导线电阻值改变时,其产生的作用正好互相抵消,使桥路输出的不平衡电压不会因之而改变。另一导线电阻R1的变动,仅对供桥电压有极微小的影响,但在准确度范围内。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热电阻的三线制

热电偶传感器习题及答案

1、简述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的异同。 答:(1). 相同点:都能测温度且只能直接测温度量 (2). 不同点:热电阻传感器原理为阻值大小变化对应温度变化,而热电偶传感器为热电动势大小变化对应温度变化 2、设一热电偶工作时产生的热电动势可表示为E AB(t , t0),其中A、B、t、t0各代 表什么意义t0在实际应用时常应为多少 答:A、B——两热电极 T——热端温度,即被测温度 t0————冷端温度 t0常应为0℃ 3、用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冷端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因工作现场常常缺乏使热电偶传感器的冷端保持在0℃的条件 4、热电偶在使用时为什么要连接补偿导线 答:因为在使用热电偶测温时,必须将热电偶的参考端温度保持恒定,但在现场使用时,热电偶参考端往往处于高温热源附近,必须将它远离热源,移动到温度较为稳定的场所,又因补偿导线在规定使用温度范围内具为与热电偶相同的温度—热电势关系,因而它可以起到延长热电偶的作用,所以热电偶在使用时要连接补偿导线 5、什么叫测温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答:测温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测温仪表准确度的数字部分,也就是仪表的准确度去掉百分号。 6、什么是热电偶 答:热电偶是通过测量电势从而测量温度的一种感温元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焊接在一起构成的。当两端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有热电势产生,将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由显示仪表显示出来。 7、为什么要进行周期检定 答:各种计量器具由于在频繁的使用中会发生变化和磨损,失去原有的精度,从而影响量值的准确性。为使测量的数据准确,必须对各种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

8、利用热电偶测温具有什么特点 答: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可作远距离测量;测量范围广。 计算题 1、用一K型热电偶测量温度,已知冷端温度为40℃,用高精度毫伏表测得此时的热电动势为,求被测的温度大小 1、E AB(t0,t)= E AB(t0,t n)+ E AB(t n,t) 即E AB(0,t)= E AB(0,40℃)+ E AB(40℃,t)查表,得: E AB(0,40℃)= 所以:E AB(0,t)=+=(mV) 查表,得t=740℃ 2、用一K型热电偶测钢水温度,形式如图示。已知A、B分别为镍铬、镍硅材料制成,A`、B`为延长导线。问: 1)满足哪些条件时,此热电偶才能正常工作 t01=t02,t n1=t n2 2)A、B开路是否影响装置正常工作原因 不影响。因钢水导电且温度处处相同。 3)采用A`、B`的好处为了使冷端远离高温区,降低测量成本 4)若已知t01=t02=40℃,电压表示数为,则钢水温度为多少 由E AB(t,t0)= E AB(t,t n)+ E AB(t n,t0)得: E AB(t,t0)=+=(mV) 查表得t=950℃ 5)此种测温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中间温度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