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

专业化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易双方的要素价格有均等化的趋势。

16.李嘉图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什么区别?

从基本面看,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李嘉图理论使用了单一生产因素——劳动,但模型认为一种生产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二种;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的原则也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的出发点。

17.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对要素禀赋论提出挑战的?

在列昂惕夫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根据要素禀赋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运用自已发明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40-50年代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而非资本密集型基础之上。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反论。

18.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因为一个大的组织能够通过设备的专业化和劳动力的专业化,采取流水线生产,开发副产品以及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数量折扣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一国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同时与差异化产品相关的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为一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会使其在与国外竞争者对手的较量中享有成本优势。

19.如何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

产业间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厨楼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1)企业产品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20.何谓产业政策?政府通过何种方式在经济的朝阳产业部门创造比较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培育和扶持一个产业的发展,像反垄断豁免、税收激励、研发补贴、贷款担保、低利低息贷款以及贸易保护等,提高了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并在世界市场中更具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政府选择了失败的产业,造成资源的浪费。(2)如果所有的贸易国都对进口实行贸易限制,而对出

口进行补贴,将会形成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3)产业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官商结盟,在政治上权力大的产业会得到政府的扶持,而在自由市场上,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会有发展新资源和技术的动力,从而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

21.环境限制政策如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如果对国内企业实行污染控制政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市场供给减少,,就会减弱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实行环境限制政策有助于创造并提升竞争优势,严格的环境标准将迫使企业提高质量,更新技术,在顾客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提供特色服务。

22.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工人的技术、能力和工资水平

企业按照技能互补的方式组织工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设备的丰富程度,包括通讯设备、数据处理工具和计算机

各国由法律制度、行为模式和传统构成的制度支持

市场容量形成的潜在规模经济

23.什么是从量关税、从价关税和混合关税?每种关税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从量关税是指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从价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按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而混合关税是指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合成。

从量关税的优点:实施和管理要相对容易,特别是对于标准产品和价值不容易确定的大宗产品。缺点是其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方向相反

从价关税的优点:能够反映产品的各种等级差别,同时在价格变动时期,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不会发生变化。缺点是实际管理很复杂,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进口产品的价值

混合关税中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关税影响的制成品。关税的从量部分中和了因对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的关税保护而使国内制造商蒙受成本劣势,关税中的从价部分则为成品行业提供了保护

24.区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概念与国家经济福利有什么关系?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在图中,需求曲线以下、商品市场价格以上所围成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获得的、高于最低生产成本的那部分收入,在图中,生产者剩余由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所围成那部分面积代表。

25.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1、微观国际经济理论2、宏观国际经济理论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国际经济协调

26.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答:1)政策法规因素2)成本因素①劳动力成本②交易成本

③信息成本3)市场因素4)聚集经济因素

27.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了推动拉动因素说。推动因素:主要是指国际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发展,促使投资者进行资产多样化组合,在全球资本市场追求更高利益。拉动因素:主要指实体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政治等非经济因素。

28.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答:1.投资主体多元化2.区位和部门配置结构的变化3.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膨胀4.国际金融创新与资本国际流动5.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

29.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动因答:1、国际直接投资2、工资率的差异3、国际贸易的发展。

30.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特征答:1、劳动力国际流动已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2、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3、流动基本格局未变,但已呈现分散性和对流行。4、劳动力国际流动具有组织性、规范性。5、劳动力国际流动更趋向国际化、法规化。6、短期流动的形式越来越普遍。

31.外汇储备的职能答: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出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票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32.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答:1、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2、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3)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33的基本原则答:1)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2)关税保护~3)可预见的市场准入~4)公平贸易~5)一般禁止使用数量限制~6)贸易政策与法规透明度的~7)互惠贸易~8)例外~

34.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条件答:1)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2)成员国之间经济存在互补性3)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国的利益4)成员国政治制度比较接近

35.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答:1)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2)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3)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速其对外贸易发展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5)加速了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36.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答:1)自由贸易政策:取消政府对进出口的限制和优惠2)保护~:奖出限入3)协调管理~: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战略性工业,夺取市场份额

37.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主要观点答: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2)~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3)~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38.差异产品产生的原因答:(1)生产者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获得市场,增加消费量。(2)消费者方面:效用水平或福利水平的提高。

39.里昂惕夫之谜答: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4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答:1、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如果具有特定的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便会有竞争的绝对优势,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将会受益。2、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后达到各个国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特点:1)反复论证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推广到国际领域.2)证明直观简单

41.生产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思想答:在各国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2.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招致众多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原因答: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某些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工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故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很大,易被别国怀疑有倾销行为4)出口秩序混乱,各出口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国外市场竞相压价,从而构成倾销5)出口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应诉不力6)一些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7)少数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正的待遇.

43.论述在现实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正面: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国际地位提高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反面: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不能自由兑换2)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3)过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4)人民币汇率升值回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5)财政赤字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44. 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内容

答:提出者:约翰穆勒

内容:认为在既定的贸易条件下。一国进行贸易的意愿,将有本国最优产量点与消费点决定,如果两国的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前国内价格曲线斜率由各自的供给决定,如果贸易双方需求大小想进,且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条件位于两国贸易前国内价格相比之间,否则贸易条件将靠近需求愿望相对更高的国内价格曲线,因此在大国与效果模型中,小国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4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及理论内容

答:人力资本说提出者:舒尔茨、基兴、鲍德、坎农等。内容: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学说提出者:格鲁伯、麦赫塔、弗农等。内容: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

产要素

46. 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概念

答:1)产品同质性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2)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异产品是指:产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

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

47. 保护对象,相对保护措施,以及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

答:保护对象:工业中重要的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应重点保护;对于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奢侈品部门只应采取低层次保护,对于虽然是新生工业园但国外并无强有力竞争的部门则不需要保护

保护措施:可以根据国家特有环境和它的工业情况来决定采取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的办法

基本内容: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受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该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的手段来实现。

48.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假设前提及其内容

答:假设前提::市场不完全性、规模经济的存在

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

49. 倾销的经济学定义,法律定义,及其构成条件

答:经济学定义:倾销是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法律定义:指商品低于正常的价格向进口过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构成条件:1)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格;2)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3)低价销售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0. 倾销的分类及其含义

答:偶发性倾销:这种倾销的存在是偶发性的,为了清理剩余货物。

间歇性(掠夺性、短期)倾销: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倾销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这种倾销的存在是长期性的。

51. 实施长期性倾销的前提条件

答:1)出口商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品的惬意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为了防止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又回到出口国。

52. 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及其计算(重点)

答:有效保护率含义: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附加值—新加入的价值)/新加入的价值

53、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答:名义关税:一国进口关税的税率存在名义保护与有效保护名义保护率为名义税率,即对最终制成品进口征收的进口关税率;

名义关税税率的有效保护是指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

54. 国际收支表的标准构成:(2个)

答: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与资本、金融帐户→资目账户;经融账户

55. 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及其类型:(6个)

答: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帐户、金融与资本帐户的余额出现问题,经常帐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帐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类型:1.临时性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6.投资环境性国际收支失衡。

56.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答:1)弹性调节法:研究本币贬值对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通过本币贬值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从而来调节中、短期国际收支失衡。

2)吸收调节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

3)货币调节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

57. 外汇管制的含义

答: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58. 外汇的含义【对其定义】及其性质(4点)

答:含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村矿、财政部库劵、长短期政府证劵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性质:国际性、可尝性、可兑换性、发行该种货币的国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

59.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

远期汇率:成交后在约定日期办理交割的交易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即期汇率:成交后立即,或最多在成交后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适用的汇率。

60. 远期汇率的计算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乘以(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61. 铸币评价的含义及在哪种汇率制度下产生的

答:含义:(金本位制)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62. 储备资产的含义

答: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地或通过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的所有的资产。

63.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答:1)美国劳动生产率是其他国家的3倍

2)要素密集度转移

3)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偏好

4)对劳动力的保护

64.产品生产周期的基本内容、产业间贸易的含义:

答:1)产品生产周期的基本内容: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第三阶段,外国生产者以低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第四阶段,外国市场进入美国市场的阶段。从先进国家的创新生产开始,然后转移,传导到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再转移,再传导到更为落后的国家与经济体进行生产和经营,在生命周期的延长的过程中,该商品能够尽量为人们创造利润收入。

2)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

65.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

答:1)国际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拥有控制权,而国际间的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无控制权。

2)国际直接投资一般都要参加一国企业的生产,生产周期长,资金一旦投入某一特定的项目,要抽出资金比较困难,其流动性小,风险大;国际间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3)国际直接投资只要双方谈判成功即可签订协定进行投资,国际间投资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才能进行投资。

4)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投资,不仅涉及货币资本运动,还涉及到生产资本和商品投资运动及其对资本使用过程的控制,运用的是现实资本;国际间投资一般只涉及经融领域的资金,即货币资本运动,运用的是虚拟资本。

5)国际直接投资盈利和亏损的变化比较缓慢,一旦投资后,具有相对稳定性;国际间投资具有自发性和频繁性。

6)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润;国际间投资收益是利息和股息。

66.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答:1)建立新企业;2)利润再投资;3)并购

6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所包含的项目

答:经常项目:商品、服务、收入(雇员报酬,投资收入)经常转移;

资金和金融项目:资本账户、经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储备投资,其他投资)错误和遗漏项目

68.汇率的标价法、铸币评价的含义、套汇的含义

答: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一定数量的外币=?本币(外币不动,本币动)

2)间接标价法:一定数量的本币=?外币(本币不动,外币动)铸币评价的含义:(金本位制)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套汇含义:指利用不同外汇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

69.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及计算、出口补贴的含义

答:非关税壁垒的措施: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

有效保护率含义: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附加值—新加入的价值)/新加入的价值

出口补贴的含义: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70.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答:优惠贸易安排(特定关税)、自由贸易区(完全取消关税)、关税同盟(对外施行统一关税)、共同市场(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之间相互流动)、经济同盟(特定共同经济福利等政策)、完全经济一体化(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等)。

71.实行长期性倾销的经济条件

答:1)出口商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品的惬意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为了防止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又回到出口国。

72.分析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答:1)大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增强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组成关税同盟后,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浓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非成员国的排斥,从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4)负面影响:关税同盟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还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

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73.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轮的异同

答:上面有,自己找。

74.分析利率平价理论的缺陷

答:(1)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严重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利益。

(2)利率平价说没有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流动会收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阻碍。

(3)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75.远期汇率的计算

答: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乘以(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76.战略性贸易的基本内容及其推行条件

答: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 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 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 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 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 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 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 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 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 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 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 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 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 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 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 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 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 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 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 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 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 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 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 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 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 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 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 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 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 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 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 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 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 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 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 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 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 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 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 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 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 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 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 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 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 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 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 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 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 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 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 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 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 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 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 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辨析)

【简答和辨析】 1、绝对购买力理论与相对购买力理论的关系 答: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②计算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e =*t t P P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 t t P P e ③联系与区别: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汇率。 2.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价格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反映价格的变动率。 3.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的决定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说明汇率之所以变动的原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理用于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一、经常项目,指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其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遗漏项目,用于抵销统计误差 3、生产补贴与关税哪种手段更优 答:①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②生产补贴比关税的保护成本低,因为生产补贴不改变国内价格,可避免消费扭曲。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特征 答:1自由贸易区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2关税同盟 特点:①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②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③成员国较自由贸易区权利让渡更多,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3共同市场 特点:①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②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A类,卷面所占题量 1题,卷面每题分数 10 ] 1、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停止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提高产品的消费,节约劳动,增加两个国家的产出。 2、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 答: T0T1:需求滞后期,创新国生产出一种新产品之后,模仿国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产生出需求。 T1T2:反应滞后期,模仿国在消费一段时间的新产品之后,开始投资生产新产品。 T2T3:掌握滞后期,模仿国经过一段时间生产之后,最终掌握了新产品的生产技术。 整个T0T3为模仿滞后,在T3之后:模仿国开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该种新产品,并进行出口。 3、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绝对利益说的一个必要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高或生产耗费处于绝对低的地位上,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那么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不能从贸易中获益。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国家贸易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贸易依然发生。因此就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困境中:如果没有高生产率的部门,那么就会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部门均被对方击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4、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1)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

(完整版)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

第1章货币 模拟训练题(一) 一、单项选择: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 个正确答案,共10题。 1、货币结晶是(D )的必然产物。 A社会劳动 B私人劳动 C国家法律 D商品交换发展 2、认为货币就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货币本质学说是( C) A实物货币论 B名目货币论 C金属货币论 D马克思货币本质说 3、历史上最早出现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银行券 D信用货币 4、与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支付手段 B价值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5、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 )的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6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7、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 A现金投放B现金回笼C现金归还D现金发行 8、我国M1 ) A.M1=流通中现金 B.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 C.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9. 。 A 现金 B 短期国库券 C 活期存款 D 存款货币 10、提出货币交换将为“精密的物物交换” 所取代这一观点 的是()。 A重商主义者 B 古典学派 C 货币主义学派 D新货币主义学派 二、多项选择题:有5个备选答案,有2个或2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共10题。 1、金银具有的天然属性最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主要表 现为(ABD )。 A 便于携带和分割 B 体积小,价值高 C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D 质地均匀,内在价值稳定 E 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B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 C具备有限法偿的能力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E强制流通 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C )。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可以兑换黄金 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5。 A 复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跛行本位制 E 金币本位制 6.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 (ACE )。 A. 对个人贷款 B. 收购金、银、外汇 C. 对工商企业贷款 D. 对金融机构贷款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国际经济学复习

简答 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 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 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 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 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最新金融学期末复习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 3,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降低了交易成本? 答:早期社会的物物交换存在许多缺陷,使交易成本不断上升,表现在:搜寻成本、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的上升。货币的出现,一方面简化了交换方式,把所有商品或劳务的交换都简化成买与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交换效率,跨越时间和空间交换,解决了持有一种商品来等待另一种商品的不经济和低效率问题。 5,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货币本质所作的表述 答:首先,货币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能够在交易中作为一般等价物为人所接受。 其次,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即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关系。 6,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有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有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具有强制流通的性质。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纸币不于定量的金属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章 3,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答: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两种形式。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 此外,还有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和民间信用等形式。 4,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作用:(1)对经济的润滑和增长作用。 (2)调剂企业之间的自己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也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单方式。 (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经济秩序。局限性:(1)严格的方向性;(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3)融资期限的短期性;(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5)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5,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答:由于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等特点,所以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与布局,也不可能广泛满足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合理布局的需求。银行信用有着以下特点:(1)主体不:债务人是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债权人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2)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广泛接受性。(3)是一种中介信用;(4)是一种独立的借贷资本运动。因此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信用的中心。 第三章 2,什么是单利,什么是复利,利息的基本形式? 答:单利与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两种方法。单利就是借贷期内分段计算利息时只计本金利息,利息的部分则不再计息。复利的计息方式则是将上期利息并记入本金统算利息。利息的基本形式是复利,它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兼职,因而较单利法更为科学。 3,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2)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3)经济周期;(4)物价水平;(5)经济政策;(6)其他影响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等 4,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答:(1)预期理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该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 (2)市场分割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的收益率影响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这种债券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5,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物因素、生产效率无关,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 (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货币需求祖师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

精选-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 商品的价格是Px/Py ,而y 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 2.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2000000004 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1=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 X P P =-=-455 141 。因为X 的国际相 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 A DA ’(见图2-5(a ))。 7.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 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网络金融学 期末考试题库

网络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网络金融?有什么特点? 概念: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支撑的各项金融活动、制度和行为的总称,包括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以及网络金融安全、管理和政策等内容。 特点: 1)网络化和虚拟化: 2)高效性与经济性: 3)透明化和非中介性: 4)具规模经济效益: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需求方规模经济、供 给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什么是网络经济?它带来哪些经济理念的重构? 网络经济:就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网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形态活动的总称。 网络经济带来经济理念的重构: ?服务比产品重要:消费者更注重于获取服务、生产者服务收入提高。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三流的企业卖产品。 ?关系比能力重要:企业获取社会好感是需要成本的;网络可以帮助获得同情与帮助。 ?增量比存量重要: 20世纪美国最大的公司隶属的行业依时间顺序是钢铁、

石油、汽车、电话、软件、网络。 ?专业比综合重要:地域优势的淡化;“酒香不怕巷子深”;对抗式的竞争→交错式的竞争。 3.电子商务给金融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业赖以生存的经营环境,将给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金融业将是网络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也将成为网络经济最持久和强大的推动力。 (1)电子商务使金融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强竞争力; (2)电子商务使金融业超越时空限制; (3)电子商务使金融业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4)电子商务进一步巩固金融业的支付结算地位; (5)电子商务促进金融机构向全能服务型发展; (6)电子商务改变金融业的传统管理模式。 4.为何说电子商务进一步巩固金融业的支付结算地位? 第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一直并将继续担当金融中枢的角色,如果没有商业银行的参与和推动,电子商务无疑是空中楼阁; 第二,伴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潮流,银行业率先实现网络化经营,成为电子商务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 第三,长期的发展使银行业树立了稳健、诚信的良好社会形象,构造了安全、快捷、发达的支付网络,这些优势决定了银行支付体系仍将是网络经济交易方式的首选; 第四,银行在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中仍将担当网络支付结算服务的主要角色。交易者的信用状况及其维护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而银行恰恰是社会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 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 PA’。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 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 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 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 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 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 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斜率为常数、向右下方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