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4、5 周学时:5

课程性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得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得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得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得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她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得起源与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得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教学得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瞧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得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得含义,中药得起源与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得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得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得关系,道地药材得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得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与适时采集中药得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得含义、目得与方法;药性理论就是总论得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得含义及中药治病得基本原理;中药得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得目得、原则与药物“七情”得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

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得饮食禁忌得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得关系,确定剂量得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得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得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与应用就是各论得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得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得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春季。

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内容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总论10 10

2 解表药 6 6

3 清热药10 10

4 泻下药 3 3

5 祛风湿药 4 4

6 化湿药 3 3

7 利水渗湿药 4 4

8 温里药 3 3

9 理气药 3 3

10 消食药 2 2

11 驱虫药 2 2

12 止血药 4 4

13 活血化瘀药 6 6

14 化痰止咳平喘药 6 6

15 安神药 2 2

16 平肝息风药 4 4

17 开窍药 2 2

18 补虚药11 11

19 收涩药 3 3

20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1 1

21 拔毒化腐生肌药 1 1 总计90 90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一、总论

第一章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目得要求】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得含义。

了解中药学得起源与发展概况,着重了解历代本草学得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内容】

1.中药及中药学、本草得含义。

2.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历代本草学得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中药、中药学、本草得含义?

2.历代本草学得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中药得产地与采集

【目得要求】

掌握道地药材得含义。

了解中药得产地与药效得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得前提下如何发展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得需要;适时采集中药与药效得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得一般采收原则。

【内容】

1.中药得产地,道地药材。

2.中药得采集。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道地药材?

2.不同药用部分得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得炮制

【目得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得含义、目得。

熟悉火制法得常用炮制方法。

了解炮制得方法及其作用。

【内容】

1.炮制得目得。

2.炮制得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她制法。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炮制?

2.中药炮制得目得有那些?

3.炮制得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第四章中药得性能

【目得要求】

掌握中药性能理论得含义及中药治病得基本原理。

熟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得含义及其对临床用药得指导意义。

了解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得关系;影响升降浮沉得因素;应用有毒药物得注意事项。

【内容】

1.四气。四气得含义,确定得依据,所表示药物得作用,及其对临床得指导意义。

2.五味。五味得含义,确定得依据,所表示得药物作用,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得意义。

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得含义,所表示药物得作用,影响升降浮沉得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得意义。

4.归经。归经得含义,确定得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得指导意义。

5.毒性。毒性得概念,引起中毒得原因,对临床用药得指导意义。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得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四气得作用及临床意义?

3.五味得作用及临床意义?

4.四气、五味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五章中药得配伍

【目得要求】

掌握配伍得含义、目得及药物“七情”得含义。

了解药物“七情”指导临床用药得意义。

【内容】

1.配伍。

2.七情,药物“七情”含义,对指导临床用药得意义。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配伍?

2.中药得配伍关系有哪几种?

3.药物“七情”得意义?

第六章中药得用药禁忌

【目得要求】

掌握“十八反”、“十九畏”。

熟悉配伍禁忌得含义、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了解服药时得饮食禁忌。

【内容】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时得饮食禁忌。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十八反”、“十九畏”得具体内容?

第七章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得要求】

熟悉剂量得含义及确定剂量得因素。剂量与药效得关系。

了解中药得常用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及服药方法。

【内容】

1.中药得用药剂量。

2.中药得用法。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药物、应用、患者三方面对用药剂量得影响?

各论

第八章解表药

【目得要求】

掌握解表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得性能特点、配伍原则与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薄荷、蝉蜕、柴胡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得禁忌注意事项;熟悉药物12味:紫苏(附:紫苏梗)、羌活、生姜、白芷、香薷、辛夷、牛蒡子、菊花、桑叶、蔓荆子、升麻、葛根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4味:淡豆豉、浮萍、藁本、苍耳子得功效、主治。

【内容】

1.解表药概述:含义、性能特点及分类、适应症、使用注意等。

2.发散风寒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得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

3.麻黄、桂枝得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麻黄、桂枝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防风、荆芥、羌活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4.发散风热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得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

5.柴胡、薄荷、牛蒡子得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防风与荆芥、桑叶与菊花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6.熟悉葛根、香薷、细辛、苍耳子、生姜、藁本、辛夷、升麻、蔓荆子等药物得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

7.解表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解表药得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比较麻黄、桂枝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防风、荆芥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薄荷、柴胡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九章清热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清热药得含义、功效、应用、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24味:芦根、夏枯草、天花粉、决明子、龙胆草、苦参、蒲公英、地丁、青黛、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野菊花、穿心莲、贯众、白花蛇舌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紫草、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9味:淡竹叶、马勃、水牛角、大血藤、重楼、熊胆、马齿苋、秦皮、白鲜皮、白薇得功效。

【内容】

1.清热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清热泻火药:生石膏与知母效用比较;芦根与天花粉得比较。

3.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效用比较。

4.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湿热病得药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穿心莲、贯众;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得药物:蒲公英、地丁、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野菊花、重楼、熊胆、白花蛇舌草;主治咽喉肿痛得药物:射干、山豆根、马勃、板蓝根;主要用于热毒泻痢得药物:白头翁、马齿苋。

5.清热凉血药:生地与玄参功效异同;丹皮与赤芍得功用异同。

6.清虚热药:清虚热药得适应证;青蒿得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

7.清热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清热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石膏、知母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比较银花、连翘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5.比较生地、玄参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6.青蒿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章泻下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泻下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与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大黄、芒硝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熟悉药物4味:甘遂、番泻叶、芦荟、巴豆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6味:牵牛子、芫花、商陆、千金子、火麻仁、郁李仁得功效。

【内容】

1.泻下药概述:泻下药得含义、功效、分类、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与使用注意。

2.大黄、芒硝得功效、应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3.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得有毒,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4.泻下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泻下药得分类及功效、适应证?

2.比较大黄、芒硝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祛风湿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独活、威灵仙、蕲蛇(附:金钱白花蛇)、秦艽、防已、五加皮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10味:川乌(附:草乌)、乌梢蛇、雷公藤、木瓜、蚕沙、伸筋草、桑枝、桑寄生、狗脊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12味:寻骨风、丝瓜络、松节、路路通、海风藤、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千年健、穿山龙、臭梧桐得功效。

【内容】

1.祛风湿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蕲蛇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已效用比较。

4.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得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五加皮有北五加皮、南五加皮得不同品种。

5.祛风湿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祛风湿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独活、威灵仙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秦艽、防已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五加皮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化湿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化湿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苍术、厚朴、藿香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熟悉药物2味:砂仁、豆蔻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2味:佩兰、草果得功效。

【内容】

1.化湿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苍术、厚朴、藿香性能特点及应用。

3.化湿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湿药得分类及功效?

2.藿香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利水渗湿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木通、茵陈、金钱草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8味:通草、海金沙、瞿麦、扁蓄、猪苓、滑石、石韦、虎杖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4味:冬葵子、萆薢、地肤子、香加皮得功效。

【内容】

1.利水渗湿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木通性能特点及应用。

4.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得性能特点及应用。

5.利水渗湿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水渗湿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茯苓、泽泻、薏苡仁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车前子、木通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茵陈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温里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温里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3味:花椒、丁香、小茴香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4味:筚茇、筚澄茄、胡椒、高良姜得功效。

【内容】

1.温里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性能特点及应用;附子、肉桂功效、应用得异同。

3.温里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比较附子、肉桂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2.附子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理气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理气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7味:川楝子、沉香、薤白、青皮、乌药、佛手、檀香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8味:柿蒂、荔枝核、青木香、大腹皮、香橼、刀豆、甘松、九香虫得功效。

【内容】

1.理气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得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理气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

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比较橘皮、青皮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2.比较木香、香附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十六章消食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消食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山楂、神曲、麦芽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2味:莱菔子、鸡内金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1味:谷芽得功效。

【内容】

1.消食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山楂、神曲、麦芽得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消食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比较山楂、神曲、麦芽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十七章驱虫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驱虫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了解了解药物5味: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榧子、鹤虱得功效。

【内容】

1.驱虫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得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3.驱虫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比较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十八章止血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止血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小蓟、地榆、三七、茜草、蒲黄、艾叶、白及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6味: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炮姜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6味:苎麻根、降香、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得功效。

【内容】

1.止血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大蓟、小蓟比较。

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性能特点及应用。

4.收敛止血药:白及得性能特点及应用。

5.温经止血药:艾叶得性能特点及应用。

6.止血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止血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大蓟、小蓟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三七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4.艾叶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活血化瘀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川芎、延胡索、丹参、益母草、牛膝、莪术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12味:乳香、姜黄、没药、五灵脂、红花、马钱子、桃仁、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三棱、水蛭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7味:血竭、自然铜、骨碎补、虻虫、苏木、斑蝥、穿山甲得功效。

【内容】

1.活血化瘀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乳香、没药比较。

3.活血调经药: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得性能特点及应用。红花、桃仁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活血疗伤药:马钱子得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

5.破血消癥药:三棱、莪术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6.活血化瘀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活血化瘀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乳香、没药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红花、桃仁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丹参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三棱、莪术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半夏、川贝母、浙贝母、桔梗、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13味: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白前、栝楼、竹茹、竹沥、海藻、昆布、款冬花、紫菀、枇把叶、葶苈子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8味:禹白附、皂荚、前胡、天竺黄、马兜铃、白果、海蛤壳、洋金花得功效。

【内容】

1.化痰止咳平喘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温化寒痰药:半夏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栝楼、桔梗得性能特点及应用。川贝、浙贝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得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得异同点;桑白皮、葶苈子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5.化痰止咳平喘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痰止咳平喘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川贝母、浙贝母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半夏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安神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4味:龙骨、磁石、琥珀、远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2味:合欢皮、夜交藤得功效。

【内容】

1.安神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得性能特点及应用。

4.安神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安神药得分类及功效?

2.朱砂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3.酸枣仁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平肝息风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石决明、羚羊角、牛黄、天麻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10味:珍珠母、代赭石、牡蛎、刺蒺藜、罗布麻、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得功效、主治。

【内容】

1.平肝息风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龙骨、牡蛎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天麻得性能特点及应用;全蝎、蜈蚣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平肝息风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平肝息风得分类及功效?

2.石决明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3.羚羊角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4.全蝎、蜈蚣得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二十三章开窍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开窍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麝香、冰片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熟悉药物1味:苏合香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2味:蟾酥、樟脑得功效。

【内容】

1.开窍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麝香、冰片得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3.开窍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麝香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补虚药得含义、分类、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得鉴别要点。

熟悉熟悉药物20味:西洋参、山药、大枣、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蛤蚧、阿胶、何首乌、百合、天冬、石斛、南沙参、枸杞子、黄精、龟甲、鳖甲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12味:太子参、白扁豆、蜂蜜、沙苑子、益智仁、海狗肾、海马、锁阳、龙眼肉、玉竹、墨旱莲、女贞子得功效。

【内容】

1.补虚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比较。

3.补阳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得性能特点及应用;杜仲、续断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5.补阴药:北沙参、麦门冬得性能特点及应用;龟甲、鳖甲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6.补虚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补虚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比较杜仲、续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4.鹿茸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6.比较当龟甲、鳖甲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7.比较当北沙参、南沙参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收涩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得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

注意。

熟悉熟悉药物7味:麻黄根、浮小麦、诃子、肉豆蔻、莲子、芡实、海螵蛸得功效、主治。

了解了解药物7味:糯稻须根、石榴皮、禹余粮、赤石脂、五倍子、覆盆子、金樱子得功效。

【内容】

1.收涩药得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得功效、主治、配伍。

3.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得性能特点及应用。

4.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得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海螵蛸与桑螵蛸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5.收涩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收涩药得分类及功效?

2.比较海螵蛸、桑螵蛸母功效、应用得异同点?

3.五味子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涌吐药

【目得要求】

熟悉熟悉涌吐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了解了解药物3味:常山、瓜蒂、胆矾得功效。

【内容】

1.涌吐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常山、瓜蒂、胆矾得功效。

3.涌吐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图片、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

【复习思考题】

1.涌吐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第二十七章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硫黄、雄黄得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熟悉药物2味:蛇床子、土荆皮得功效。

了解了解药物3味:蜂房、白矾、大蒜、蟾酥得功效。

【内容】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硫黄、雄黄得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得用法及用量。

3.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雄黄及硫黄功用异同?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得要求】

掌握掌握拔毒化腐生肌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掌握药物1味:升药得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了解了解药物5味: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得功效、用法用量。

【内容】

1.拔毒化腐生肌药得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升药得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得用法及用量。

3.拔毒化腐生肌药小结。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得方法讲解药物得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

【复习思考题】

1.拔毒化腐生肌药得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升药得功效及临床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基本特点。 熟悉: 1.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形成与发展概况。 2.熟悉中医学得认知与思维方法。 了解: 1、中医学得历史渊源。 [重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得概念、形成与发展。 2、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基本特点。 [难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中医学得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得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得概念、形成与发展得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基本特点得知识点。中医学得认知与思维方法得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得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得统一性;辨证论治:病,证,症得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得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得知识点。 3、一般讲解: 中医学得认知与思维方法得知识点;中医学得发展与展望得知识点。 第二章中医哲学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 2、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 熟悉: 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得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得应用。 了解: 1.阴阳得基本概念。

2.五行得基本概念 [重点] 1、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得相互转化; 2、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 [难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阴阳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得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得应用得知识点; 3.重点讲解: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得知识点; 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得知识点。 3、一般讲解: 阴阳五行得概念得知识点;阴阳得属性特点得知识点;五行得特性得知识点; 第三章藏象学说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藏象学说得特点与各脏腑得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系统得连属。 2、气血津液得功能。 熟悉: 1、藏象得含义与内容(脏、腑、奇恒之腑得含义及其区别)。 2、气血津液得概念、气得分类、气血津液之间得关系。 了解: 1、脏腑得主要病理表现与脏腑之间得关系。 2、气血津液得生成及运行。 3、体质 [重点] 1、五脏得生理功能; 2、六腑得生理功能。 3、精、气、血、津液得功能。 [难点] 1.五脏六腑得生理功能。 2.精、气、血、津液之间得相互联系。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得生理功能、五脏与形、窍、志、液得联系得知识点;精与气得基本概念得知识点;精、气、血、津液得功能及之间得关系得知识点。 2、重点讲解: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教学大纲(医本)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识教育课程理论课学时: 51 课程简介:中医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我国民族健康,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分为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等章节,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互相渗透的结果。开设中医学教程,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认识它的丰富内涵,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了解其各自的优势、略势。使广大学生在接受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中医学》应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发展史与学术史、形成与发展的人文背景、认识观与方法论,与社会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常见病证的临床思维及不同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措施,中医方药学与针灸,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的认知方法。 【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展望。 (二)阴阳五行学说 【教学内容】: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 【熟悉】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般了了解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 (三)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教学内容】:脏腑: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六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中医的脏腑概念、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基本概念。 【熟悉】六腑的概念、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运动形式、分类,血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津液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气血之间的关系。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脏与脏、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四)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病因: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病机: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6(理论课56学时,见习课20学时),学分5 一、课程课程性质和目的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与古印度、古希腊医学一样,是人类较早形成体系的传统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传统医学逐步退出了防病治病的主要舞台,但中医学却独辟溪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下,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发展壮大。与现代医学并重,已成为维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力量,并在世界有着较大影响。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后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概括,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学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针灸等学说。这些理论明显有别于现代西方医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其目的一是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开阔学术视野,熏陶灿烂的中医文化,二是初步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西医的交流与结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目标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沿革、认知及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二)教学方法:课堂、音像教学 (三)教学时数:1 (四)主要内容 1、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目标要求 1、掌握阴阳的定义及阴阳之间之相互关系 2、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2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章藏象学说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2、掌握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系统连属及其病理表现 3、掌握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4、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 5、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了解体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9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脏腑 第三节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体质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一)目标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2、掌握瘀血、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3、熟悉七情的致病特点 4、了解饮食的致病特点 5、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6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它致病因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四诊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正常面色及五种病色的特征与主病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前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地位、任务,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及其依据,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各论分8 章,分别介绍56个常见病证以及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机述要、治疗要点等基本知识,教学时数为108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受学时限制,总论各章让学生自学,各论部分只讲述36个重点病证。如有条件可采用小班、小组讲课及住院病人床边现场教学、门诊典型病例示教等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 .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 .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 教学内容]

1 .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 2 .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 .简介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 4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发病学特点。 5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证候学特点。 6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的特点。 7 .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 .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 教学方法] 自学。 各论 眩晕 [ 目的要求] 1 .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虚与瘀血的病理变化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和区别。 3 .熟悉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 教学内容] 1 .介绍眩晕的证候特点及历史沿革。 2 .讲解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痰与瘀血的特征和区别。 3 .详细讲解眩晕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血阻络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重点讲解眩晕治疗的标本缓急以及各型治法、方药与加减。 4 .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 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绪论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大纲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Ⅰ前言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研究性、提高性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进一步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大纲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课程性质,学说、学派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学说、学派的形成、发展和贡献;各论以对中医理论影响巨大的七大学说(七大学派)为主线,分别介绍各个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并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Ⅱ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4学时,实验8学时,共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和案例实验讨论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中医学术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Ⅲ正文 上篇: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历代各主要学说、学派的的形成因素及特点,各主要学说、学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历代医学大家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求中医学术中规律性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及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中医基础及临床的桥梁及纽带。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及配伍法则,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据证组方求“变”的能力,为临证时熟练运用方剂,提升辨证、立法、处方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剂学的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

解方剂及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掌握)方剂100首,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熟悉)方剂50首,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了解)方剂50首,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2)方法能力:有熟练运用以方测证法、以证析方法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以适应临床专业课用方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立业创业的需要。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方剂及治法的关系;全面掌握一级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培养临床用方、组方的能力;难点是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药物配伍意义分析,重点章节是总论第二章方剂及治法、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各论的第一~四章(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第六章(温里剂)、第八章(补益剂)、第十二~十四章(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和第十六~十七章(祛湿剂、祛痰剂)。难点章节是总论第六章,各论第一~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十四章和第十六~十七章,具体章节内容同上。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剂学》教学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穿插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氏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穿插法、取象比类法、PBL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中医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声象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目的要求] 一、明确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二、了解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三、熟悉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及其基本内容。 四、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简要说明原始保健知识和医药技术的积累以及医学理论的确立。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重点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基本内 容。 三、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措施: 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五、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阐明中医学具有鲜明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 与自然界和社会的统一性。 二、恒动观念:阐明中医学恒动观念的含义及其生理上、病理上和疾病防治的恒动 观。 三、辨证论治:阐明中医学“证”的含义、辨证和论治的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方 法。 第三节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中医学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建国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概况和科研成果以及中医学在国际的交流和贡献。 二、中医学的和展望: [方法与时间] 课堂理论课2学时。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一、了解阴阳学说是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和自发的辨证观思想, 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 二、掌握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在中医学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具有物质、运动、变化三大特性,具有朴素唯物观和自发辨证观思想。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具有“背日”、“向日”和“水”、“火”的基本特性,是确定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与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1112020068)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 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执业药师(中药学类)课程教学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学类)课程教学大纲 Z-1-03: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类别:中药学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的、合理的使用非处方中成药的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基础理论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中的指导作用;了解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及其与中药现代应用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执业药师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执业能力,提高其医药结合的基本意识和业务素质。 五、课程重点内容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知识。 2.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及其对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3.辨病论治的基础知识。 4.辨病与辨证的基础知识及对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5.中医治则、治法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6.中医基本理论现代研究和中药现代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基本技能 1.辨证使用中药的基本技能。 2.辨病论治的基本方法。 3.通过辨别体质和辨病,掌握使用中药的基本技能。 4.中医基本理论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

施。 5.中医基本理论现代研究的基本方法 6.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合理、科学的使用非处方中成药。 7.中药现代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研讨专题 1.中医与中药相结合的必要性、现状和措施。 2.中医基本理论在中药临床应用和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3.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对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影响。 4.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系的剖析。 5.中医基本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前景。 Z-1-04: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中药学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名称:药理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临床常用药物和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过程、临床应用及合理用药等内容。为执业药师从事药学工作,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二)药物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三)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 (四)各类药物中其它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应用;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附送习题

《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目的、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及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2.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任务。 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时要求】 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中药药性的药理 【目的要求】熟悉中药药性的现代认 识。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气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2.介绍五味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3.介绍升降浮沉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4.介绍归经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5.介绍有毒与无毒及用药禁忌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课时要求】 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3.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药物和机体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存条件、炮制、制剂、剂量、用法、配伍(七情)、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态、精神因素(情志)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环境因素:气候、时辰、地区、社会条件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课时要求】 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 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了解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差异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效性、双向调节性、复杂性。 3.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剖析复方的配伍关系。 4.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的整方实验及拆方实验的方法。 【课时要求】 4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2.中药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3.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各论 第五章解表药 【目的要求】 1.了解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试验方法。 2.熟悉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3.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内容】 介绍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实验方法和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 1.麻黄: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解表(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 平喘(解痉、止咳、抗过敏)。 利水(利尿)。 其他作用(升压、中枢兴奋、升高血糖等)。 (3)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