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 前言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照类型分为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三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组成见图1。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建设由于其定位的不同会在具体建设过程及成果上的存在巨大的差异。

本建设方案中对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定位做如下假设:

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用于对基础地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发服务,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一体化的浏览、查询与统计、成果分发等功能。

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可实现的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基础地理数据内容与质量,尤其是在地理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分析方面;另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扩展性。

基础地理数据

管理系统

图1

本方案按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建设相关标准需求、硬件需求、软件需求及数据资源需求。

2.1 网络设施

建议内部局域网使用千兆网络交换机和千兆网线。

2.2 存储设备

数据库存储方式采用光纤盘直连方式,或则SAS盘直连方式,前者最佳。存储容量在1T以上,或则采用可扩容的存储设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数据量的增长实际情况,按需扩容。

2.3 服务器

服务器配置建议:

内存16G以上,双CPU,E5620。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2003 64位

3.1 空间数据库

Oracle 10g R2(64位),ArcSDE9.3.1(64位)。

3.2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可由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服务商建设实施。

3.2.1 功能设计

3.2.1.1 空间数据库管理

在数据库应用的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日常的工作正常的运转。数据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系统和业务应用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3.2.1.1.1 空间数据源管理

为了实现对远程数据库和本地数据库空间数据的调用,空间数据源的管理可以对空间数据的结构信息进行存储,供图层方案的配置管理使用。

3.2.1.1.2 数据库访问权限管理

为了加强对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对空间数据的数据集、要素以及属性的显示设定权限管理。通过权限来控制对数据的操作功能的使用。

3.2.1.2 基础地理数据入库管理

3.2.1.2.1 数据入库

3.2.1.2.2 矢量数据入库

经过数据预处理的矢量数据,为经过由ArcGIS Engine开发的数据检查软件检查合格后,其数据符合入库要求,可以通过矢量数据入库程序直接入库到ArcSDE中。

矢量数据的入库提供图幅级入库和要素级入库两种。

3.2.1.2.3 栅格数据入库

经过数据预处理的DOM和DEM数据,可以通过栅格数据入库与镶嵌程序直接入库到ArcSDE 中。

3.2.1.2.4 数据入库日志管理

数据管理者在进行数据入库的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者、机器IP地址、时间、入库数据量等信息。以此来实现对数据入库的元数据管理。

3.2.1.2.5 元数据的输入

针对各元数据子集的内容特点,为数据提供者提供一系列方便的元数据输入功能,便于数据提供者建立自己的元数据体系。

3.2.1.3 历史数据管理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历史数据的清理、恢复、查询回溯、归档标识管理。数据更新过程中,原有的数据应能自动保存到历史数据库中,并自动加入基于数据的更新时间的自定义标识,满足历史数据查询与回溯等要求。基础地理数据库是具有时态性的,数据库中的数据修改后,原来的数据要保留进入历史库中,基础地理历史数据库以时间为主线记录空间数据的变化情况,因而是一个可以进行历史回溯的系统。归档管理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历史数据,同时还可以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时间点进行合并、删除等操作与维护。

3.2.1.3.1 历史数据回溯

一段时间以后历史库中会存在很多的历史数据,需要让用户能够查看指定范围内的历史数据。因此,需要将历史数据按照图幅范围进行分类。在数据更新时生成一个历史记录表,记录每一个历史数据的数据名、更新时间以及它所对应的图幅序号。当用户选择了某个图幅后,读这个表就可以找出所有该范围的历史数据,用一个数组记录找出的所有历史数据的数据名,通过数据名就可以在历史库中调用每一个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回溯功能是让用户查看指定图幅范围内某一个时间的历史数据。根据用户选择的图幅范围将该图幅范围对应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历史数据进行查看。

本功能用来实现从历史数据库中按条件(如:日期,任务名称,任务编号等)调出符合的数据并显示到地图窗口中,与其它查询功能不同,本功能且只有本功能才能访问历史数据库,其它功能不允许访问历史数据库,按时间查询历史数据:

(1)方式一

指定一个固定时间(精确到日,如:2006年5月1日)及时间类别(入库时间,迁出时间)。(2)方式二

指定一个时间段(精确到日,如:2006年3月1日到2006年6月30日)及时间类别(入库时间,迁出时间)。

(3)指定数据显示方式

默认为追加到当前专题或者创建新专题,由用户输入专题名称。

3.2.1.3.2 历史数据管理

历史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对历史归档标识管理、历史数据清理、历史数据恢复等功能:

(1)归档标识管理

(2)历史数据清理

指定要进行删除的历史数据(先通过查询确定),历史数据删除后就会永远丢失,不能被恢复。(3)历史数据恢复

选择要进行恢复的多个历史数据层和归档标识,完成对该标识对应时间点历史数据的恢复。3.2.1.4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

本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多源基础地理数据的组织、基础地理数据编辑、图层显示控制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数据状态监控等常用功能,是用户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的交互界面。是对外提供服务的基础。

3.2.1.

4.1 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

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是通过图层方案管理来实现的。主要对类目较细的要素进行分类、分组的组织,以及对这些空间数据的图层控制管理、显示等常用功能,是用户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的交互界面,也是空间数据提供应用服务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对数据逻辑结构的创建、增加、删除、插入编辑等功能,对物理数据动态生成逻辑分类,分组管理、显示和控制;并且能够控制图层是否显示,图层的颜色,图层的显隐、叠放次序等功能。

有权限的用户(系统管理员)可以对要素进行分类、组织和维护等工作,从而实现了对类目较细要素的管理。

3.2.1.

4.2 图层方案管理

为了便于对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结合办理人员的使用情况对数据显示的图层方案进行个性化定制。使得办理人员在打开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的时候,可以方便的看到经常关注的数据。

图层方案的管理具体提供图层增加、图层移去、图层属性设置或查看、图层显示、连接等。

数据分层的原则为:

同一类数据放在同层;

相互关系密切的数据尽可能放在同层;

用户使用频率高的数据放在主要层,否则,放在次要层;

某些为显示绘图或控制地名注记位置的辅助点、线、面的数据,应放在辅助层;

基础信息数据的分层较细,各种专题信息数据则一般放在单独的一层或较少的几层中;

将相同专题的要素归类,例如水系数据的点、线、面类型的要素组织成同一个矢量数据集。

3.2.1.

4.3 显示方案管理

可根据某个“图层方案”创建数据的“显示方案”。

根据物理数据动态调整逻辑分类,实现数据显示的分组管理、控制。

控制图层是否显示,图层的颜色,图层的显隐、叠放次序等功能。

3.2.1.

4.4 符号库管理

提供专题制图的符号用户自定义功能,包括符号库的选择、符号的定制,符号化方式的选择等。提供对符号库的编辑,包括添加符号、设计符号、存储符号以及删除符号等符号编辑功能。

系统需提供点、线、面各种类型的国标、行标图式符号的配置及自动定制和绘制功能。

3.2.1.5 数据备份与恢复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需要把数据保存在几个不同存放地点和不同介质的存储器中,以避免发生意外使数据丢失。备份文件以备份日期作为目录名,并生成一个备份说明,在备份说明中记录各库中的容量情况和备份人姓名等备份制作的基本情况。本模块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全部的或者指定范围的进行备份的操作。

3.2.1.6 基础地理数据服务管理

3.2.1.6.1 格式转换

由于各个系统的数据组织方式不一样,一个系统的数据类型在另外一个系统中可能没有。例如,外业勘测交回的数据和系统使用的数据格式不一致,或者用户使用的数据和我们系统的数据不一致时,为了便于对数据的管理,需要将汇交回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化。同时,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本系统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坐标、分层及分类等的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支持DWG、Coverage、E00等格式的矢量数据到ESRI的GeoDatabase的转换,以及TIF、GRID等格式的栅格数据到ESRI 的GeoDatabase的转换等。而分层与分类的转换主要实现原来的数据标准到数据库的标准之间的转换。

3.2.1.6.2 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模块可以对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操作。坐标系的转换可分为动态投影与静态转换两种。

动态投影是指系统在运行时,可以改变当前地图显示使用的空间参考,系统自动将不同坐标系统的数据投影到当前空间参考下。

静态转换是读取原始数据的坐标,将每点的坐标转换到新的坐标系下,生成新的数据文件(本系统使用多项式拟合办法完成不同坐标系统间的转换)。

3.2.1.6.3 调图管理

提供多种不同的空间数据库数据调用查看方式。具有自定义范围调图功能,如根据图幅、行政区划、任意区域(点、矩形、多边形、线)、缓冲区等进行调图等;具有根据地名、道路、图幅号、坐标、社区等属性调图方式。

3.2.1.6.4 信息查询

系统提供空间位置查询、属性内容查询,以及两者的联合查询,并能够提供详细的查询结果。下表是具体的功能描述:

表1查询统计的功能描述

3.2.1.6.5 1统计分析

系统提供对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按行政区域统计

用户选择特定的行政区域,系统对该区域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 按任意区域统计

用户选择一个任意的空间区域,系统对该区域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 按类别统计

用户选择一个数据类别,系统对该类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

按图幅统计

用户输入一个或多个图幅,系统对该图幅包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 按查询结果统计测绘成果

用户执行信息查询后,系统对查询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

统计结果可以送往表格显示、统计图显示、GIS图形显示以及打印。

3.2.1.6.6 1空间分析

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空间叠加分析、线形网络、三维空间统计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

叠加分析

拓扑分析

空间缓冲区分析

行业、专业应用的空间分析

基础空间信息的分析等

3.2.1.6.7 报表制作输出

报表制作与输出将提供一个通用基于.NET的DLL库,可以制作、生成和输出报表。下表是具体的功能描述:

表2 报表制作输出的功能描述

3.2.1.6.8 数据提取与输出

主要实现从数据库中按照一定的条件提取数据到其他格式的功能,对矢量数据能够输出SHP、个人空间数据库(MDB)、DWG等格式,对栅格数据能输出TIFF、IMG、GRID等格式数据。在提取的时候支持投影变换。支持用于分发和用于更新两种输出模式。

下表是具体的功能描述如下:

表3 数据提取与输出的功能描述

3.2.1.6.9 地图制作与打印

主要实现按照一定的条件从数据库中制作地图的功能,可以实现1:500、1:2000、1:5000标准分幅地图的制作,能够自动根据已经入库的元数据信息生成图幅的整饰,支持注记、点、线、面、圆、椭圆、矩形等元素(Element)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支持地图的打印以及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输出TIF、BMP、JPEG、PDF等格式,支持从要素转换到元素的转换以实现在出图过程中地图的编辑(数据库库中的数据不能为了出图而编辑)。支持地图模版功能。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矩形范围制作复合专题图。生成的地图可以保存为MXD格式的文件供下次使用或被ArcMap使用。

制图功能支持基于数据库的标准图自动生成和专题图制作功能。所见即所得。用户可以按图幅、任意范围、任意查询结果、任意空间属性与关联的业务属性等导出相应的数据,制作各种地图和专题图。

一般整饰元素

以下的功能可以实现非标准图廓及图外要素整饰功能。

表4 地图制作与打印功能描述

标准图幅整饰

表5 标准图幅整饰

打印输出

表6 打印输出功能描述

3.2.1.6.10 数据浏览

提供多种不同的空间数据库数据调用查看方式。具有自定义范围调图功能,如根据图幅、行政区划、任意区域(点、矩形、多边形、线)、缓冲区等进行调图等;具有根据地名、道路、图幅号、坐标、社区等属性调图方式。下表是具体的功能描述:

表7 数据浏览的功能描述

3.2.1.7 平台管理

3.2.1.7.1 用户与权限管理

系统提供一套完善而且灵活的用户以及权限管理工具,以实现对系统数据不同级别的访问、操作等,从而最大可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可控性与安全。

用户及权限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组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设置三大部分。

其中组管理是指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逻辑上的分组,同组内的成员具有一样或者类似的系统使用权限,比如环保局可以按照局内的科室或部门进行划分。当一个用户组被创建之后,需要及时的为这个用户组分配权限。

用户管理是指对单独的系统使用人员进行管理,当一个新用户被创建时,需要为该用户指定一个组别,该用户自动继承该用户组的权限信息。当然,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该用户进行权限的重新分配,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的等等。

权限管理是针对整个系统来提出,权限信息表中保存着该系统的所有相关权限信息,每个用户组或者用户都具有该表中的若干个使用权限。

3.2.1.7.2 数据访问监控

记录数据的访问情况,实时监督关键或敏感数据的访问情况,它可以依据事先约定的业务条件监控各类数据当前的状态(访问、更新、锁定等),合并这些状态信息存储于相关的系统数据库中。

3.2.1.7.3 日志管理

用户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自动产生相应的日志信息,包括操作者、机器IP地址、时间、操作内容与对象等信息。日志管理模块主要进行日志的记录、查看、保存等操作。

用户可以查看使用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名、部门名、登录时间、功能操作次数,并以列表的方式按时间进行排序显示;可以按部门名和用户名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组统计。

4 系统建设数据资源需求

4.1 DLG

4.2 DEM

4.3 DOM

4.4 DRG

5 系统建设相关标准需求

5.1 数据标准

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CH/T 9005-200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CH/T9008.2-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

CH/T9008.3-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5.2 软件系统实施规范

GB/T 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CH/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GB/T 9385-2008《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 14079-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8566-200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14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 16260-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GB/T 16680-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GB/Z 18493-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GB/Z 18914-2002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GB/T 201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维护》

5.3 系统运行及维护制度

大数据中心方案设计(机房)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7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8 1.1.7设计指标9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1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2 1.2装饰装修工程14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4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4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7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8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8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0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0 1.3.4供配电设计21 1.3.5电池22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2 1. 4.1设计依据22

1.4.2设计目标22 1.4.3设计范围22 1.4.4新风系统22 1.4.5排烟系统23 1.4.6风幕机系统23 1.5精密空调系统23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3 1.6防雷接地系统25 1.6.1需求分析25 1.6.2系统设计25 1.7综合布线系统26 1.7.1系统需求分析26 1.7.2机房布线方案27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7 1.8门禁系统28 1.8.1需求分析28 1.8.2系统设计28 1.9机房视频监控29 1.9.1项目概述29 1.9.2设计原则29 1.9.3总体目标30 1.9.4设计依据30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1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3 1.10.1概述33 1.10.2设备监控分析33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5

XXX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XX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 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本文就详细分析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士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质检技术;建设与应用 1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推进地理信息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理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如车载导航、手机定位、智能交通、物流快递以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产品,通过提升各种地理信息产品的附加值,能充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及人们对相关地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拓展相关地理信息的消费市场。 1.2 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 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建设并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还能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比如说地理信息测量技术、质量测量技术。通过建设和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先进测量技术,这样能提升我国相关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还能促使我国相关行业占据该产业的制高点。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该行业的创新体系,提升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应用范畴 2.1 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实际的执行中,相关作业单位应对单位的采集人员、核查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作业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作业单位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自检、互检以及单位验收制度,验收最终的成果,从而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2.2 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 除了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外,作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地理信息质检技术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比如:检查后数据采集的精度。作业单位通过对

方案-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

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国家1:25万数据说明与代码 由ouyangjunxiang于 2004-05-18 9:05 国家最新1:25万数据量太大,不便共享,这里先提供国家最新1:25万数据 说明 1:25万更新后数据说明 一、概述 1、覆盖范围 全国1:25万更新数据库共包含按照1:25万地形图分幅的数据816幅,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二、更新数据说明 1、数据源: 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组织,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而成的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是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范围的共816幅,每幅图的经差为1.5度,纬差为1度。 2、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地图投影: 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 5、现势性: 本次建立的数据库的内容现势情况最低达到2000年底,有的资料现势性情况要更好,达到2002年 6、更新资料: 更新的基本资料有1:5万卫星数字影象数据;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1:5万地名数据;最新勘界成果。以及一些更新参考资料,如各省测绘局收集的现势资料、1:1万数据库成果、其他满足1:25万数据库更新要求的资料、图件、图集等。 7、更新内容: 更新内容涉及主要更新要素如全部铁路;全部境界;省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乡镇及以上等级点状居民地、县级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五级及以上等级河流;大型工程设施等重要地物。一般更新要素如县乡级道路;行政村级点状居民地、乡镇级真形居民地;六级河流等。 8、存储方式、内容: 内容是地理要素以经纬度表示的ARC/INFO 1:25万更新数据分为13层存放,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属性表,是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分层存放的。 要素名层名属性表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地理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 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定位基准,是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综合信息的基础,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智慧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结合南平市现有数据情况,补充生产或整合更新南平市域范围内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整合改造形成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并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库管理和维护更新,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补充生产:补充生产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景观数据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改造更新。将原来离散的、数据格式各异的空间信息改造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对象主要是现有数字线划图、中小尺度遥感影像、高程模型以及地名数据; (3)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整合生产(含政务版、公众版):以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标准规范,面向公共应用需求进行数据的对象化、网格化、信息化加工处理,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 (4)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入库、日常管理及更新维护, (5)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整合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版地理框架数据和公众版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入库处理,最终建成包含影像数据、矢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政务地理框架数据库、公众地理框架数据库以及对应的元数据库和数据目录。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改变南平市因获取掌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所形成的数据在内容、格式、坐标系统、定位精度等方面存有差别的现状,最大限度地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为交通、水利、国土、统计、公安、民政等各类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还将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向全社会提供导航、定位、出行等位置服务,从而推进南平市信息化进程,为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校园一卡通项目数据库安全系统 建设方案书

一、系统现状概述 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内也称为校园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校园的标志性工程和前导性工程。校园卡是将广大师生员工与数字校园有机连接在一起的最有效的媒介,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形象和重要标志之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架构在校园网上,以感应式射频IC卡为媒介,综合提供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服务功能的系统平台,以及其架构在此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 核心系统都运行在Oracle数据库之上,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性基础。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据库,作为校园一卡通的基础数据存储和运行平台,存储着核心数据资料和基本业务逻辑,其稳定性与否直接关系着校园一卡通的对外服务能力。 以下通过介绍数据各种主流数据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根据业务系统的用户规模大小和用户的数据库维护能力以及项目投入成本,提出我们的建议解决方案。 1.1双机热备系统特点与优势 双机热备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讲,就是服务器高可用应用的另一种说法,英译为:high available,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热备是根据意译而来,同属于高可用范畴,而双机热备只限定了高可用中的两台服务器。热备软件是用来解决一种不可避免的计划和非计划系统宕机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当然也有硬件的。是构筑高可有集群系统的基础软件,对于任何导致系统宕机或服务中断的故障,都会触发软件流程来进行错误判定、故障隔离、以及通地联机恢复来继续执

行被中断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经受一定程度可接受的时延,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 从狭义上讲,双机热备特指基于高可用系统中的两台服务器的热备(或高可用),因两机高可用在国内使用较多,故得名双机热备,双机高可用按工作中的切换方式分为:主-备方式(Active-Standby方式)和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方式),主-备方式即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即Active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即Standby状态)。而双主机方式即指两种不同业务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互为主备状态(即Active-Standby和Standby-Active状态)。 注:Active-Standby的状态指的是某种应用或业务的状态,并非指的是服务器状态。 组成双机热备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方式: 1、基于共享存储(磁盘阵列)的方式: 共享存储方式主要通过磁盘阵列提供切换后,对数据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保障。用户数据一般会放在磁盘阵列上,当主机宕机后,备机继续从磁盘阵列上取得原有数据。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式因为使用一台存储设备,往往被业内人士称为磁盘单点故障。但一般来讲存储的安全性较高。所以如果忽略存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也是业内采用最多的热备方式。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乔婷婷 学号:201301181122

摘要: 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地形图数据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要对需要面状表示的要素进行构面处理,如池塘面、植被面,构面前需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二)数据检查分析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921 (协议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 标准版本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协议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本使用许可协议赋予使用方仅享有本协议所明确规定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权。提供方保证,提供方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法定授权提供者,并被授权具体行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版权及相关权利。本许可协议为不可转让和非独占的。本许可协议由许可协议文本和附表组成。 1.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使用方仅限于在本单位(本单位以使用方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为限)的范围内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扩展在所属系统和上级、下级

或者同级其他单位。但获得特别许可的除外。 (2)使用方必须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形成的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版权的所有者(所有者名称见附表)。 (3)使用方对被许可使用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拥有复制、传播、出版、翻译成外国语言等权利,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使用方不得将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 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加快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审批,以及省、市、县三级事项动态管理,实现与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的对接,为相关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办理提供支撑。(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牵头负责) 4.政务电子证照库。落实《X省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全市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根据网上办事业务需求梳理证照应用目录,逐步汇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各类许可证、执照、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合格证书、批准文件、证明文件及其他行政许可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发表时间:2019-05-06T16:38:47.2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蔡云霞 [导读] 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该文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系统。而所谓的空间数据库,正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力辅这以计算机硬件力量的支撑和扶持,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活动,以实现提供空间动态层面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服务的质量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段。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与核心元素,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二、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GIS空间数据库与普通的数据库在模型及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空间数据有以下特征。空间特征:每一个空间对象具有空间坐标。除了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都需要建立空间索引。非结构化特征:空间数据不满足结构化的要求。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时,它的数据项有可能是变长的。例如,一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将是不可预料的;此外,一个对象也可能包含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空间关系的特征: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的空间关系。该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库是海量数据。由于空间数据量大,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出块或者图幅,垂直方向上分层来组织。由于空间数据的如上几个特征,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而大部分GIS软件将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统来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弱,特别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都缺乏基本的功能。所以GIS 开发商一直在寻找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同时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 三、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库在实际构建前需对设计的用途以及应用对象进行确认,确保空间数据分析能够为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首先,做好数据库应用对象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应用对象的调查了解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处理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其次,对数据研究范围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区域边界与地理控制点两方面。最后,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为使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需注意综合考虑调查资料与其数学精度,如地物间是否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或图面的相关表示是否准确等。尤其要求在构建前应使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避免出现数据不统一的情况。 四、空间数据库分类 空间数据可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矢量数据用点、线、面等来描述现实世界,表达地表信息,通过坐标值来定义,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栅格数据用一定的空间分解力来解析地表的信息,通过灰度、色调来定义。以前矢量数据以其数据结构严密,拓扑关系完善、数学分析方便、图形输出精美、数据记录量小等诸多的优点而为广大GIS用户青睐,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制约栅格数据的硬件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图周期和更新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矢量数据复杂的内容、漫长的采集期,不便快速更新的缺点反而越来越突出。现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互相成,互相转化,使矢量图的内容相对数字地形而言,内容大为减少,缩短了矢量数据生产和更新的周期。 五、我国的空间数据库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 5.1我国现行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我国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很多人由于对数据库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把地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弄混淆,所以在两个数据库中分别含义对方的数据信息。还有一些空间数据库在设计初期不合理,无法满足地图数据库的要求。为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直接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在进行地形图生产的同时,利用同一数据源,采用与地形图相同的地理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 5.2现有空间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两个数据库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后期制作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利用逻辑关系把相关的地理信息分隔开来;在数据库中记录信息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在数据库中存在大量人工处理过的地理信息。这样不仅给数据空间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降低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5.3未来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 在充分了解地图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之后,知道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据库。为此,在以后的建设中要集中到这两个方面:其一,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和改造。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提取地理信息的速度,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加强管理,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有效操作;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把控,防止数据泄露,并进行有效分类,统一标准。其二,对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明确地图的符号化,统一标准,提高对数据的挖掘能力,加强地图制图综合能力。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时,就证明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信息储存方面也可以及时的更新,不用在大量积攒无用的信息。 六、我国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途径 虽然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研究历程,但如令人欲改变停滞不前的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基本途径的转换和更新。第一,要在新兴的空间数据库的工作上,夯实其更新创造的基础。更新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实现对地理信息速度和精确度的增长,自动化程度的增强,同时也要促进数据系统的人为管理。第二,对于传统通用的地图数据库,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造,对于地图数据库中的系统功能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图形的符号化动作,以便解决地理信息的合理表示问题;地图制图综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IT ”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 (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建设目标及建设容 第二章、需求分析 1.3功能要求 1.3.1数据采集整合 通过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服务,进行整理后,汇入统一的系统数据库存储。其处理过程可监控,可回溯,可重新采集。系统详细记录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整合规则,提供编辑处理。 数据采集主要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 文档:采集存储各种文件、预案; 2. 视频:采集存储各种演戏视频。 3. 地图:采集存储各种地图数据。 1.3.2数据查询应用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整合基础之上,根据用户权限提供定制的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定制信息的展示容,具体的详细页,这些功能只需分配给某具体用户,即可直接使用。支持查询条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地图、文档、视频等容进行查询。

系统能提供强大的搜库功能,用户输入一定条件后,系统可在整个数据库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系统既能够实现简单的指定查询功能,又能够实现复杂的条件组合查询功能,既可实现精确查询,又可实现模糊查询。 利用现有采购的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关联数据库,结合大队的工作方法,实现人、地、物、事、组织五要素的关联,实现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 1.3.3系统统一日志 日志是指系统或软件生成的记录,通常采用字符形式或标准记录形式。本系统中的各种操作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日志信息,这些信息要存放到数据库中,作为整个系统的统一日志的一部分。 统一日志的功能包括日志的统一存取、分析查询、集中管理和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 统一日志服务的统一存取功能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日志存取接口。该接口利用消息传输服务将各应用的日志统一存放到数据库中。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有效的管理查询提供方便,同时简化了软件的日志操作流程。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日志查询接口,支持多种方式和快速的日志查询功能。通过按不同方式的日志查询结果,可以利用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实现日志的导出、删除(经认证授权的管理员才可以执行删除操作)等日志管理功能。该功能可在系统管理席位上为管理人员提供日志管理功能。 1.3.4用户权限管理 具体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具有相同应用需求的用户归入角色进行管理,由系统管理员对角色统一分配权限,即根据不同角色的应用需求将系统功能进行分配。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2016-2017年) 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

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

智慧旅游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1)收集XXX湿地恢复工程及XXX流域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覆盖XXX湿地及XXX城区100km2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成果,为XXX湿地专用地形图测绘提供航空影像数据资料。 (2)建立基础控制网。利用《四川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GPS控制测量技术,在XXX湿地公园35平方公里区域布设5个D级GPS点,完成了34公里四等水准观测,建立了与现行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联系的坐标系和高程控制网。 (3)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车载移动测量完成XXX湿地恢复工程区建成后35km2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化图生产。 1.2在线电子地图数据库 在线电子地图包括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和旅游专题电子地图数据。基础电子地图数据是包含多种数据源所共同组成,为城市旅游上层系统的各应用(功能、服务)开发提供基础地图支撑,主要内容及数据来源如表 1 基础电子地图数据组成所示。 旅游专题地图数据是由各景区(点)特有的专题数据组成,为各城市旅游景

区(点)专项应用(功能、服务)开发提供地图数据支撑,主要内容及数据来源如表2所示。 1.3虚拟三维地图数据库 虚拟三维地图数据包含仿真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和景区真三维数据。具体内容见表5-3。 1.3.1仿真三维地图数据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主要依赖于传统的4D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是通过传统作业方法根据规范的要求从原始航空/航天影像上采集、加工制作的,它们是最为基础的空间信息。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三维仿真电子地图是一种更富信息、更细粒度展现地理要素的大比例尺地图 三维仿真电子地图结合多边形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地图渲染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等技术基础之上形成的成熟的数据产品。三维仿真电子地图基于三维仿真建模技术,通过实地采集地标地物数据,在城市矢量图和正射影像图基础上建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