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麻醉苏醒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1)。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also called emergence delirium)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至今为止,EA的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仍是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一·EA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

有数据表明,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急性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十五分钟左右,Terri V oepel-Lewis等统计关于儿童的EA发生时间(多发时间拔管后3-45 min;平均14+-11min),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成人发生率5.3%,儿童大约12-13%(2),尤其在学龄前儿童,老年人的发生率亦较高。在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药物的干预。

二·EA的危害

EA不论是对病人本身以及某些需要术后安静的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一些病人躁动非常严重时会有暴力倾向,例如拔除引流管、尿管、胃管,肢体的不自主运动以及抬高身体有可能会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而医护人员亦需要较多的人力来处理。并且在病人躁动时,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在一些心功能较差或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是极其不利的。此外,在一些术后要求病人安静的手术,例如脊柱外科的手术、脑外科的手术、耳鼻喉科的一些手术,一旦病人躁动而未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得当,将对手术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进而预防躁动的发生,发生时能根据各个病人进行恰当的处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EA的评估标准

EA的评级也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尚未有全球统一的标准,尤其在成人,尚未检索到合适的标准,在儿童则有一些分级标准,大致相似,列出一份具有代表性的分级标准:躁动评分可采用一个五点的分级来评估

1 睡眠

2 清醒,安静

3 激惹、哭闹

4 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

5 严重躁动,定向障碍

评分为4分或5分的大多需要药物干预(3)。

四·EA发生的相关因素

I 麻醉原因:

1.术前用药: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呈正相关(4),氟哌利多、大剂量的胃复安、咪唑安定等苯二氮唑类药品(5),以及阿片类药物,如度冷丁。

2.诱导及维持用药,包括咪唑安定(3)、依托咪酯、硫喷妥钠、氯氨酮,均有相关文摘提出可致苏醒期躁动。至于可挥发吸入麻醉药物,这方面有大量的学者做了试验研究,目前大多都认为这是引起躁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氟烷、乙醚、以及新一代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地氟醚、异氟醚等(2,6)。在儿童方面,已经有一些未经历外科手术的试验表明,在去除外科手术的因素,没有疼痛刺激下,吸入麻醉麻醉药仍可引起躁动的发生(7,8)。吸入麻醉药引起躁动机理至今不明,这亦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之一。

3.快速苏醒,Cravero et al认为快速的苏醒所导致的EA延长了病人停留于麻醉复苏室的时

间,因此利弊相抵,并无特别优势(2,3,6)。吸入性麻醉药物短期内浓度急剧下降,拔管的时机掌握不合适,病人知晓,患者感觉已经恢复,但是意识尚未恢复,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但是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快速的苏醒和EA并无太大关联(9).

4.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肌松药残留可导致严重的焦虑和躁动,有条件时可行肌松监测,或者常规拮抗肌松。

5.术后止痛的不完善,各个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不一,不同个体存在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某些生理,病理以及药理因素会影响脑组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常规的用药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要求,在麻醉苏醒期有相当多的病人诉伤口疼痛难忍,这也是比较明确的一种引起躁动的原因。但是在一些排除了疼痛的试验中,躁动依然存在,疼痛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躁动(7,8)。

6. 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气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脓毒血症等,这些均可引起躁动或谵妄。

7.其他的原因:低温,膀胱胀,尿管的刺激,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仔细观察排除。II·手术原因:

1.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在耳鼻喉科手术(2)、呼吸道、乳腺以及生殖系统等与情感关系较密切的部位进行手术操作(4,5),在儿童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喉等部位手术病史时,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发发生较高(2)。

2.体外循环等手术操作所致的微量空气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术后精神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此类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越高(4)。

III·病人本身的因素:

1.病人的年龄,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EA发生率以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发生为多见。老年病人的发生率较高是否和褪黑素的异常分泌有关,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已经在这一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10)。

2.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EA的发生(4)。在儿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术前焦虑状态的评估采用耶鲁焦虑分级(mYPAS),研究表明术前焦虑和术后EA有一定的正相关性(11),而在成人,由于缺乏术前焦虑状态的评估标准,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

3.与生俱来的对麻醉药物的兴奋,包括吸入麻醉药物,术中一些催眠镇静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可能与病人的遗传有关,需要我们在此再做进一步探讨。

4.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有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长期服用会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摄取,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H1、和H2受体),在吸入全麻时易引起惊厥或心率失常,EA生率较一般病人高。

五·EA的预防以及处理

对于EA的发生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以上相关高危因素来预防处理,对于易感人群谨慎用药,尽量避免发生,并有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也有大量的学者做了相关的临床研究,下面大概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借鉴。

1.术前的访视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除了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意外,应该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以及恐惧。对于小儿患者,则应该和其家长进行沟通,嘱其对患儿进行耐心的解释。

2.术前访视时根据各个病人情况给出合理的术前医嘱。在一些精神紧张难以配合的患者、老年病人以及小儿慎用苯二氮唑类镇静催眠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减少东莨菪碱的使用,一般尽量使用阿托品替代)。此外有报道术前使用咪唑安定可以减少EA(12),认为咪唑安定抵消了七氟醚所致的快速复苏,病人的复苏的总时间并不会延长。做到个体化用药,尽量避免

由于术前用药不当所致的EA。

3.诱导及术中维持用药。如果病人为EA发生的高危人群,那么诱导所用静脉药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依托咪酯,硫喷妥钠等。在国外吸入性麻醉药物除了全麻维持使用外在小儿诱导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而在国内尽管诱导使用较少,但是由于吸入麻醉药物的发展快,优点明确,因此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吸入全满药物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能够减少其所导致的EA,S Kubo等认为术中复合使用异丙酚或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13,14)。.此外芬太尼的使用或许可以减少EA的发生,在儿童2.5 μg/kg的芬太尼静脉注射应用于静吸复合全麻可减少EA (8,15,16,)。在小儿还可以用芬太尼l 2 microg/kg滴鼻,亦可以减少EA(6)。可乐定在麻醉诱导后使用,可以静脉使用,也可以硬外使用,也有较多文献指出可以减少EA(17,18)。麻醉苏醒期给予酮咯酸(ketorolac属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易可以减少EA的发生(19) 。

4.良好的术后镇痛。不可否认,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创伤,因此尽量将这个创伤所致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需要我们合理恰当的使用术后止痛,无论是静脉还是硬外或者其他的给药方式,都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滴定”(cautious titration)给药,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在良好止痛的同时防止苏醒延迟以及毒副作用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达到一个良好的止痛效果一直以来是许多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追求的。

5.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谵妄。

6.EA出现后的处理。首先要排除心脑血管意外、癫痫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排除上面4和5两大类原因,然后再根据躁动的情况来处理。在成人以及老年患者缺乏对此的评级,因此在何种状况下需要药物干涉缺乏统一准则。在小儿患者则可以根据五点的躁动评分来评估,一般评分达到4分或者5分则需要药物干涉(详见EA分级)。①保证供氧以及呼吸道的通畅,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系统;②镇静药物的使用:在成人较常使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安定2.5 to 5 mg IV,或者氯羟去甲安定(lorazepam 1 to 2 mg IV),如果躁动持续存在可以加大药量,氟哌啶醇(成人0.5- to 5-mg IV,每 20 to 30 minutes后可再用)(20) ,此药争议较大,因为有部分病人使用后可以出现椎体外系症状。在临床工作中较常用到的还有Propofol,单次5mg 或10mgIV,如效果不理想可以加大药量。③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包括吗啡、芬太尼、度冷丁等,这类药物在临床中使用也是比较普遍,使用时要根据病人情况谨慎用药,采用滴定用药,以防发生中枢性呼吸抑制。④其他用药:例如可塞风,曲马多等,亦可减少EA。

结语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它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各位临床医生在工作中也是深有体会。关于这个现象仍有许多问题困扰我们,就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言,从病人本身的原因到我们麻醉药品的使用,均有很多不同的观点,EA的评估、EA的发生机制,是我们未来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难题之一。只有从EA的病因学开始研究,从EA的发生机制,到高危因素,到临床评级,再到治疗,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个困惑我们的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

麻醉苏醒期标准护理计划

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大约分为4阶段:1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2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3呼吸道反射恢复;4清醒。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病人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麻醉苏醒期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生命体征的改变;2尿潴留;3有窒息的危险;4有受伤的危险。1、生命体征的改变相关因素1手术创伤。2与麻醉有关。3术前病情严重。主要表现1体温过低或高热、寒颤,四肢末端发凉。2血压过低,脉搏增快或减慢。3心律失常。护理目标1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2脉搏、血压平稳。3心律正常。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1次,清醒后,每2小时测1次,至病情稳定。2采取体温或降温措施,维持正常体温:(1)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如无休克,因麻醉作用使病人感觉障碍,宜给予50℃以下的热水袋,用布包好,以防烫伤。(2)小儿全麻木后常有高热,应给予吸氧,物理降温。3给予相应处理,维持循环功能:(1)血压过低:给予平卧位,静脉输液及输氧,必要时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调节输液量。(2)心律失常:心电图连续监测,若有异常,应遵医嘱对症处理。(3)每小时测定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重点评价1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2处理后的效果。2、尿潴留相关因素1与麻醉有关。2与手术(盆腔及会阴手术)有关。3使用镇静药较多。4排尿姿式改变。主要表现1病人主诉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膀胱区胀痛感。2膀胱过分充盈。3不能自行排尿或滴尿。护理目标1尿液排出。2排尿功能恢复。护理措施1用手轻柔、均匀地按压膀胱部位,或听叩诊音,评估膀胱内尿量及尿意感。2提供诱导排尿措施:(1)热敷下腹部。(2)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或听流水声。(3)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协助病人坐起或站立排尿。(4)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或以上几条相互配合进行。3上述方法无效时则行导尿术,解除尿潴留。4盆腔会阴部等手术后可留置导尿管,防止尿潴留。5拔除导尿管之前,应先训练膀胱功能,以免拔后再次出现尿潴留。重点评价1病人是否接受诱导排尿措施。2病人是否自行排尿。3病人的膀胱充盈程度。3、有窒息的危险相关因素1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2术后呕吐。3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4舌根后坠。主要表现1病人用力呼吸,尤以呼气时更明显,面色紫绀。2听诊肺部有啰音甚至哮鸣音,两肺呼吸音减弱。3喉头有痰鸣音。4血压骤增,脉数。护理目标麻醉苏醒期呼吸道通畅,病人无窒息、误吸的发生。护理措施1评估可能引起窒息的因素,以引起警惕。2专人守护病人至清醒,以病人能准确回答问题为准。3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至清醒。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口腔内呕吐物和气管内分泌物。5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深度,随时采取应对措施,如输氧、清除积痰等。6若病人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和呼吸困难,尤以吸气困难为主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1)舌后坠:将下颌部向前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2)喉头水肿:遵医嘱可雾化吸入混悬麻黄碱;静脉输入脱水剂,如甘露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严重者准备气管切开。(3)喉痉挛:面罩加压给氧,严重者应用肌肉松驰药,如静脉注射琥珀胆碱50mg,插管人工通气等,至病人呼吸正常。(4)气管内阻塞:立即抽痰,严重者行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重点评价1呼吸道是否通畅。2呼吸是否平稳。4、有受伤的危险相关因素麻醉苏醒期延长。主要表现1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淤血或破损。2躁动,可能发生坠床或外伤。3有无意识行为,如拔出静脉输液管、抓伤口敷料及引流管等。护理目标1病人皮肤完整无损。2未发生坠床及其他意外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0-05-17T09:27:2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黄国英[导读] 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黄国英 (黑龙江省森工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17-02 【摘要】目的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48例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结果 548例患者中,有286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2.22%,结论护理人员重视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全麻苏星期躁动观察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进入观察室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临床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多语多动,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强烈挣扎以致坐起不自主运动,不听指令,严重时可造成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对348例全麻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生躁动的原因,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本组548例,其中男356例,女192例,年龄4-81岁,腹腔手术185颈部手术72例,开胸手术83例,乳腺手术76例,四肢手术32例。妇科手术92例,骨科手术18例,手术前均无并发症,均采用插管全麻,482例术后带气管导管入PACU,66例拔管后入PACU,平均复苏时间120min。 1.3 方法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引起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比例 1.4 结果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其中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刺激较为常见。因麻醉镇痛药物作用逐渐消退而发生疼痛,导致患者无意识挣扎,不自主运动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麻醉减浅后,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而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拮抗催醒药物、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等亦是苏醒期躁动的诱因,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也是躁动发生的诱因。 2 讨论 2.1 引起躁动的原因(1)任何刺激都会引起躁动和不安,拔除导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2)体外循环等手术操作所致的微量空气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术后精神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高。(3)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3)手术体位不适引起的躁动,如胸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受束,苏醒后取平卧位,疼痛难忍。颈部部手术后患者也会因为咽喉不适,气道堵塞或疼痛而引起躁动。(4)使用催醒药物后,也会引起躁动。(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胀气,尿潴留等并发症均可以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6)术后止痛的不完善,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以儿童和老年人最为多见。(7)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躁动的发生。 2.2 护理措施 2.2.1 首先要排除心脑血管意外、癫痫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排除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及术后镇痛不完善,然后再根据躁动的情况来处理,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 心理护理术前的访视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除了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意外,应该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以及恐惧。 2.2.3 减少不良刺激,协助麻醉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不符合拔管要求的,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少量异丙酚镇静药物,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躁动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解释也不能使患者安定,遵医嘱给予1mg咪唑安定静脉推注,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忌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2.2.4 安全护理胸科患者手术创面较大,术中被动体位,导致舒适的改变,手术后至麻醉清醒前患者取平卧位,专人护理,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意外伤害。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谵妄。 2.2.5 用药护理全麻苏醒时的躁动与麻醉药在体内的残留有关,患者出现呼吸表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应立即报告医生,打开气道,加压吸氧,增大氧流量。鼓励病人做有序和呼吸,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准备。同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往往患者的意识恢复欠佳,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积雪氧饱和度,妥善固定防止坠床,防止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 3 小结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分析躁动的相关因素,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有效地预防患者躁动,以及对发生躁动患者的恰当处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全麻苏醒期躁动,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部分患者躁动非常严重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熟悉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病人可能造成的损害,对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刘新. 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10):42. [2] 尼新莉,徐继善.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2(17):100.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14T16:10:2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章凤[导读]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龙章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手术室 418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5-02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 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1] 3 躁动程度分级类 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2] 4 护理 4.1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3]对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带气管内导管的躁动患者,根据病情不适合拔管要求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眯唑安定或少量丙泊酚镇静,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因为躁动导致气管内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符合拔管要求的患者,应协助麻醉医生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个别拔管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4.2在患者全麻苏醒期,患者应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以外伤害及自伤发生。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4.3控制疼痛由于疼痛是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4.4加强非语言沟通技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来观察判断病人的需要,并且耐心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4.5全麻苏醒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患者多呈腹式呼吸,呼吸浅,急促而无力,并伴有抽搐样挣扎,表情痛苦,此时,护士应立即汇报给麻醉医生,协助麻醉医生疏通患者气道,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及时运用肌松拮抗剂,同时做好插管急救准备。患者因催醒药导致的躁动,往往表现患者意识恢复欠佳,此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防等,防止因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并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6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不同手术类型引起的躁动护理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访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静脉麻醉;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外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护理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系统的稳定;乳腺手术多为女性,因此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加强术前访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全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华勤学.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6):224~225.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 张春华 宋美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发表时间:2012-07-20T11:31:30.7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导读]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本溪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的哭喊、手脚乱动、不合作、无法安抚等现象,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出现意识和行为的分离,临床上,把这现象称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这不仅伤害到患儿身心的健康,还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阻止和控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就我院关于全身麻醉患儿的数据,进行探讨。 1 资料 2010年5月到2011年9月期间,我院共对54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主要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切除手术。其中,女32例,男22例,年龄4-13岁,体重11-50公斤。术前心、肺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把54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 2 方法 2.1麻醉方法 为了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帮助病人及家属克服对手术室的顾虑和恐惧,手术前1d要探访病人,鼓励病人,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使其知道术后口腔的不适感。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 苯巴比妥钠5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建立ECG、HR、BP等监测。 对照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雷米芬太尼1ug/kg、卡肌宁0.06mg/kg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雷米芬太尼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 追加卡肌宁0.02mg/kg。 治疗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芬太尼3ug/kg、卡肌宁0.06mg/kg静脉推注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 间断静推芬太尼1ug·kg-1。 手术完毕,立马停止用药,并把气道和口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后,脱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5%、潮气量大于7ml/kg,拔除气管导管。监测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心电图、血压、SPO2。拔管后,对患儿进行镇静评分,标准参照Ramsay 镇静程度评分法。 2.2评分方法 患儿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麻醉和疼痛的描绘评分。麻醉评分标准:6分无反应;5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4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有反应;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2分表示合作、安静;1分表示焦虑、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疼痛评分标准:3分剧烈疼痛;2分中度疼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耐受;0分无疼痛。 3 结果 手术顺利,完毕时间为15-50min,停止用药到拔管的时间为8-20min。统计学上,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在统计学意义上,无差异。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恶心有8%,呕吐有4%;雷米芬太尼治疗组,恶心有6%,呕吐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芬太尼对照组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是哌啶的衍生物,特点是起效快、消除快。其突出的优点不同于其它阿片类药物,在手术中增加雷米芬太尼剂量,不乱是短小手术中,还是长时间手术中,其药效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有利于毕后从麻醉中清醒[2]。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具有协同作用[3]。但丙泊酚输注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患儿清醒的时间;雷米芬太尼不管输注时间的长短,停止输注的半衰期仅需3- 5min。考虑到这点,我们在麻醉的后期,将尽量降低丙泊酚的输注浓度,适量增加雷米芬太尼的输注浓度, 依靠协同作用来保证麻醉深度。 麻醉后,不仅要加床挡保护患儿,防止拉扯引流管或敷料;还要观察患儿膀胱的充盈情况,及时留置导尿。可通过观察患儿的瞳孔、脉搏、呼吸、神经反射、血压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即将苏醒的患儿,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睫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若瞳孔较小、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表示患儿麻醉程度较深,短时间内不会苏醒[4]。疼痛是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首要原因,处于苏醒期的患儿,麻醉未清醒,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另外,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着患儿的体温,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着凉感冒,要根据患儿需要进行盖被、灯照等保暖措施。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抵抗力差,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病情变化迅速,术后的护理难度大。因此,麻醉苏醒期,做好术后的一般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儿早日康复重要的一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的特点,麻醉用药的特殊性,还要加强学习小儿护理的相关医学知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干预,可分术前、术中、术后三大步进行。术前:探访、沟通。手术前与患儿和家长沟通交流,鼓励患儿;解除患儿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感;告诉他们麻醉过程是无痛的,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术后口腔会出现不适感,但无疼痛,提高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术中:麻醉管理。 控制用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患儿入室后,注射咪唑以安定情绪,再进行其他操作,减轻患儿的紧张感。给予患儿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其放松,更利于麻醉诱导。术后:及时停药、术后镇痛。选择适宜的时机,停滞麻醉药的输注;术后及时镇痛。基于雷

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2-03-22T14:04:14.6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王磊[导读]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 王磊(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商丘 476000)【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82-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 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的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受到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 2.5%硫奔妥钠 3.5~5.8mmg/kg、琥珀胆碱1.5~2mg/kg、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 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 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喉等部位手术病史者,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定发生率较高。其次,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低温、术前过度紧张、焦虑,以及对麻醉药物敏感等亦可引起躁动的发生。 3.4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颅内压增高;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力、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胀气;泌尿系并发症如尿潴留等,均可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2]。 4 躁动处理 4.1术前访视患者,心理干预在医学中的价值和地位也已得到肯定。Kain和耶鲁大学的同事们经研究发现,小儿术前越紧张焦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就越高。所以术前要正确评估患儿的麻醉风险,给出合理的术前医嘱。并嘱其家长对患儿进行耐心解释,减少术前焦虑现象。 4.2维持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特别要防止麻醉过程中镇静、镇痛不全,要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弱调整麻醉的深浅,手术结束前及时停用麻醉药物,以减少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 4.3观察气管导管、引流管和导尿管的使用情况并掌握适时的拔管时机。因导尿管刺激而未到拔管时间者,可经导尿管向膀胱、后尿道注入利多卡因以减轻刺激。一次符合拔管标准则及时拔除。 4.4 做好术后镇痛,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合理使用术后止痛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达到良好止痛效果。 4.5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等的平衡。注意围手术期的监测和监护,防止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4.6一些拮抗剂和催醒药物如氟吗西尼、纳洛酮会引起患者烦躁不安。如需使用可采取小剂量、多次试探性给药的原则,避免引起患儿过度兴奋而烦躁不安。 5 小结 全麻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机制不完全清楚,引起术后躁动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很难完全防治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如果能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做好术前访视、术中合理应用麻醉方式和麻醉药品,并给予充分的术后镇痛,掌握正确的拔管时机,保持呼吸、循环稳定以及避免各种不适感和不良刺激等,即可明显减少或避免术后躁动的发生,从而减少躁动引发的各种危害。参考文献 [1] 欧阳葆怡.染重病患的镇静.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6,17(4):296.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二版):1393.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2T09:49:30.9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周娜 [导读] 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并就其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因素并探析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合计30例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5%;引起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及尿管刺激;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P<0.05);实施催醒药物及未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其躁动发生率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引起全麻手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这样方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全麻苏醒期不恰当行为,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全麻手术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后,其会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并存,患者会不按指令行动,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发生自身意外等不良后果,临床若不能及时的给予患者实施恰当的措施处理,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全麻措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这也导致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预防或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此次我院对近期内30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其中男91例、女85例;患者年龄16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46.2±4.8)岁;患者手术方式:骨科手术86例、腹外科手术37例、耳鼻喉手术21例、妇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术闭13例患者带管进入麻醉复苏室,其余均拔管后进入复苏室,其中有40例催醒后拔管。 1.2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总结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与手术、催醒药物使用等的关系,同时探析总结相关有效的护理措施。 1.3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躁动评估评分标准分为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停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3级以上均可定为全麻苏醒期躁动。躁动程度分类,其中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则躁动停止的表示轻度;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的表示中度;不自主运动,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的表示重度[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本次观察的176例全麻术后患者中合计30例患者发生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05%,其中17例轻度躁动,占56.67%;10例中度躁动,占3 3.33%;3例重度躁动,占10%。引起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因素分析显示,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占据主要地位,分别为13例(43.33%)、8例(26.67%)、5例(16.67%),其次还包括心理应激2例(6.67)、制动不当1例(3.33%)及其他因素1例(3.33%)。 2.2苏醒期躁动发生特点分析: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 (P<0.05),详见表1;在药物使用方面,40例催醒药物使用患者中12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0%,未使用催醒药物的患者中18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24%,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35例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中3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未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中27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9.15%,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 注:与其他手术类型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1手术因素,伤口疼痛、情绪紧张等是造成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胸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留置管道较多,加之胸外距离呼吸道较近,患者会因术后呼吸运动牵拉导致伤口疼痛,从而引起苏醒期患者难以忍受而发生躁动。耳鼻喉手术由于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术后通气不畅,不能言语,因此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患者会出现异常激动的现象,这也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腹外手术术后通常会留置胃管、尿管等多种管道,患者会因管道刺激、呼吸运动牵拉等造成一定的疼痛,从而发生苏醒期躁动[3]。○2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状态还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其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任何外源性刺激和疼痛都会引起躁动的发生。○3药物使用因素,本研究显示催醒药物的实施会增加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催醒药物的应用会兴奋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及延髓呼吸中枢有关。 3.2护理措施:○1疼痛护理,疼痛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术后护理方面,止痛剂的实施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先予以患者疼痛控制,给药途径可采取静脉注射,这样可根据患者反映做出剂量的调整,易于掌握有效剂量。同时注意给药时,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时间,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4]。○2减少各种不良刺激,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并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并及时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对于尿管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在麻醉前向患者做出解释以取得患者术后的配合,同时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在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及早拔除尿管,以减少刺激症状;术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对固定不当引起的躁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学龄前儿童和60例学龄期儿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A组、B组。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A组、B组随机分成A1组(29例)、A2组(31例)、B1组(32例)、B2组(28例),A1组、B1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2组、B2组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为七氟醚。比较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的躁动评分。结果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手术后的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其躁动风险越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gitation performance of pediatric Sevofluran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Methods 60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60 cases of school-age children undergo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different anesthesia induction way,the patient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1 (29 cases),group A2 (31 cases),group B1 (32 cases),group B2 (28 cases).Group A1 and group B1 were given Midazolam+Propofol+Sufentanil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and were used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maintenance,group A2 and group B2 were given Sevoflurane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extubation agitation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four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among four groups (P>0.05).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B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2,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agitation is easy to happen agitation during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and the risk of younger children agitation is higher.[Key words]Pediatric patients;Sevoflurane;Anesthesia;Recovery period;Agitation 七氟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吸入式麻醉药物,对患者的麻醉诱导起效速度较快,且患者的术后意识苏醒较快,其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仍存在较高的术后躁动事件发生率,尤其是机体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发表时间:2014-05-22T15:59:4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卢岩[导读]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 卢岩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1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护理人员要知晓躁动的原因,从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躁动全麻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2-01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定向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1],严重者可能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后果严重[2]。我们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躁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全麻患者309例,年龄10-71岁,平均4 2.57±7.21岁。手术科室:骨科51例,普通外科207例,妇产科42例,心胸外科8例。全部患者行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2.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记忆,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其心理承受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感,特别对于男性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强调术后会有导尿管的刺激感和尿意,使患者心理有一定准备,当术后发生尿道不适时心理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需提前告知全麻患者,他们可能需要口腔防止口罩等,以消除术后可能出现的顾虑,减少躁动的发生。 2.2外源性刺激所致躁动的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度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或疼痛即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例如吸痰、切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等引起的刺激,患者表现为呻吟或狂躁,甚至是自行拔除插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拔除相应的导管,消除刺激。对于不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噂医嘱给予少剂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给予镇静,继续给予呼吸机通气,防止因气管脱出而造成的窒息;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协助医师将其拔除,清理好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拔管后,患者如仍发生躁动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患者躁动伴有辗转反侧,可能是尿管的刺激,患者可能会试图拔扯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解释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适当挪动导尿管,减轻患者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2.3手术相关原因引起的躁动的护理上腹部或心胸外科手术创面较大,术中窗口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入ICU后虽然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导致机体的舒适度发生改变,而且由呼吸运动而导致的疼痛一般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耳鼻喉外科的手术常因患者鼻腔塞满填塞物而导致通气不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针对此类原因,我们将患者均取平卧位,专业护理人员监护。重症躁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坠床、自伤、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的发生。骨突处垫以衬垫。注意静脉输液情况,保证通畅,防止皮肤受压。因术后剧烈的疼痛所引起的躁动会造成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差的患者,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噂医嘱给予止痛药处理。剧烈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导致呼吸受阻,此时可加大供氧流量,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同时噂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用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 2.4使用催眠药而致的躁动的护理有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相关[3]。研究表明,多沙普伦可以直接兴奋延髓上的呼吸中枢,用药后容易出现剧烈挣扎、躁动,增加机体躁动的发生率[4] 。针对此类原因,护士应注意与医生的交流,当患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动作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面罩加压供氧,鼓励患者做有序的呼吸动作。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患者意识往往不好,此时,护理人员应将其四肢固定于床边,防止坠床的发生,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5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的护理肌松药残留的患者会使呼吸的幅度变浅、频率变快,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托起患者的下颌,加大氧流量,医嘱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的准备,严密注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物残留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2.6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在未明确躁动原因前应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氧,防止窒息,备好软垫和约束带,如躁动严重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但要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的副损伤,而且过紧的束缚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躁动,所以,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四肢血运情况,保证静脉回流良好。 3.结果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4.小结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较为常见,而发生躁动的原因很多,如手术部位、术后是否使用催眠药、肌松药、术后的不良刺激等、心律失常、胃肠胀气等。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防止其坠床、自伤等的发生。术后尽量排净吸入的麻醉药,将麻醉药的浓度慢慢降低,谨慎使用止痛措施;如使用雷米芬太尼,在停药后要有后续的持续止痛措施;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导尿、吸痰、插管等;如已发生躁动,应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加强通气;尽量避免引起躁动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调控肌松药的用量,尽早停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少量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以减少躁动;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等的发生,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躁动是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果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当前,对于躁动发生的机制不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