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固端配筋率

嵌固端配筋率

嵌固端是指在结构的受力体系中,能够限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转动,同时能够承受水平力和弯矩的部位。嵌固端的配筋率是指在嵌固端处钢筋的截面积与混凝土截面积之比。

嵌固端的配筋率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嵌固端的配筋率越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好。但是,过高的配筋率也会导致钢筋用量增加,从而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在设计嵌固端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配筋率。一般来说,嵌固端的配筋率应该根据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荷载情况等因素进行计算,并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嵌固端的配筋率通常需要通过结构计算和试验来确定,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嵌固端的质量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 一、嵌固部位的概念 嵌固部位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结构下部的嵌固部位应能限制结构上部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转角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下部结构,因此对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应加以控制,并通过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调整,使塑性铰出现在预定的部位。 二、结构嵌固端的条件 高层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1.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1设多层地下室的情况设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最好把嵌固端放在地下室顶板位置,前提是满足或创造以下条件:(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孔洞,楼面框架梁的抗弯刚度要足够大,楼板也要有相当厚度:(3)地下室要有良好的侧限,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4)地下室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O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O.25%。(5)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 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不设地下室时的条件 高层建筑不设地下室通常是针对层数有限的小高层,或其基础持力层较浅的情况,但从抗震角度考虑是不宜提倡的。不管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都是以基础(承台)面作为结构嵌固端,且必须在该标高处的纵横方向设置刚度较大的基础梁加以连结,故首层层高应从基础面算起。若基础(承台)面标高与首层标高有一定距离而不设基础梁连结或其刚度过小,则地面标高处应设有刚性地面来作为结构嵌固端,首层层高可从地面层算起。若不设刚性地面,则上部结构无从形成嵌固端,也即结构计算简图不成立,设计上显然是不允许的。 以上列举的条件无非是说明要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其下部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柱根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且能承受或平衡柱根弯矩。规范中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

超详细的梁、板设计规范整理

超详细的梁、板设计规范整理 梁设计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 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 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查表看需要用几号吊筋。 F.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合适结果,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截面梁进行计算,要求计算结果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整理

板设计 一、截面尺寸 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二. 配筋率 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 三. 钢筋布置 a)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 b)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 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c)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 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四.板配筋计算 1)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2)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 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 3)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 新定义。 4)阳角处增设放射筋。7C14 梁设计 一.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二.梁截面控制指标

地下室作为嵌固端的条件--私藏资料

地下室做嵌固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原创) 1)地下室层数不少于2层 2)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 3)地下室结构布置应该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与承载力,能够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全部地下室抗侧力构件。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不低于C30,双城双向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小于0.25%。 4)各类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嵌固弯距有地下室顶板与基础之间构成的力偶及柱端两侧的框架梁所承担,其中前者占主要部分。为了避免柱塑性铰下移,地下室顶板柱两端框架梁的约束弯距设计值之和,不易小于该部位的上柱下端实际嵌固弯距设计值 5)地下室内结构的底部剪力易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剪切刚度进行分配,求的各抗侧力构件的底部剪力。地下室内的墙、柱截面,强度等级及配筋面积不易小于上部构件相应要求。地下室各层柱端面每侧实配筋不易小于对应上部柱每侧实配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6)地下室顶板不易采用无梁楼盖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相关技术问题张元坤(广州客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 所广州510170)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布又和配筋构造方面给予一定的必要保障,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引伸出若干值得思考及解决的相关问题。关键词:嵌固端;首层地面3刚度比;地下室;基础埋深1.引言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2.结构嵌固端的条件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2.1 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只 有正确选取嵌固端的部位才能准确计算上部结构的内力及配筋,并通过嵌固端相 关构造措施的正确实施确保上部结构塑性铰在预期的部位产生,故嵌固端的合理 选取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嵌固端;概念;合理选取;注意事项 1 嵌固端的概念 1.1 力学意义上的嵌固端 力学意义上的嵌固端是指嵌固端完全约束,即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转角位 移均为零。 1.2 规范意义上的嵌固端 规范意义上的嵌固端是指上部结构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因此规范嵌固端 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由于地下室土体对地下室顶板的影响,高层建筑在地 震作用下会发生变化。规范要求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适当加强,可以考虑 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可以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 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规范嵌固端相关条文均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 固端为前提进行规定,具体的主要规定如下: 1)如果地下室的上部结构嵌入屋顶为现浇梁结构,则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楼板的厚度不得低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 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这里应注意地下室的顶板应避免大开洞,主楼范围内的顶板与纯地下室顶板的高差不应过大。 3)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这里的地下室应为全埋地下室,地下室的四周 外墙与填土紧密接触,地下一层刚度可考虑相关范围内刚度,刚度比为剪切刚度比。相关范围一般指上部主楼外扩不大于三跨的地下室范围。 4)地下一层柱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不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且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左右端截面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受弯承载 力之和不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下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的1.3倍。 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 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2 实际工程中嵌固端的合理选取 在工程实践中,地下室顶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把将上部 结构的嵌固部位选择在地下室顶板,因为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结构的加强部位明确,地下室结构的加强范围高度较小,结构设计的经济效益较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工程都应该优先选择地下室顶面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的原因。但实际工程中也常遇到无法选取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情况:主楼地下室顶板与主楼外地下室顶板存在较大高差;地下室顶板在主楼及相 关范围内存在较大洞口;地下一层与上部一层剪切刚度比小于2;地下室为非四 边全埋地下室等情况。下面介绍几种工程实践中较常遇到的复杂情况及处理方法: 近年来涌现大量高层住宅小区,小区内高层住宅上部结构体系采用剪力墙结 构体系,小区地下室为满布的地下室,面积较大,主楼外的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

恒载计算

恒载计算 屋面: 不上人屋面: 最薄30厚LC5.0轻集料混凝土2%找坡层(容重不大于8kN/m3) (0.095+0.030)*8=1 kN/ m2 20厚水泥砂浆:0.02*20=0.4 kN/ m2 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 kN/ m2 5厚白灰砂浆隔离层:0.005*17=0.085 kN/ m2 100厚泡沫玻璃板保温层:0.1*5=0.5 kN/ m2 40厚细石混凝土:0.04*24=0.96 kN/ m2 计:3.3 kN/ m2 上人屋面: 最薄30厚LC5.0轻集料混凝土2%找坡层(容重不大于8kN/m3) (0.095+0.030)*8=1 kN/ m2 20厚水泥砂浆:0.02*20=0.4 kN/ m2 3+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 kN/ m2 100厚泡沫玻璃板保温层:0.1*5=0.5 kN/ m2 10厚砂浆隔离层:0.010*17=0.17 kN/ m2 40厚细石混凝土:0.04*25=1.0 kN/ m2 计:3.37 kN/ m2 坡屋面(有保温层) 15厚水泥砂浆:0.015*20=0.3 kN/ m2 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 kN/ m2 100厚泡沫玻璃板保温层:0.1*5=0.5 kN/ m2

40厚细石混凝土:0.04*25=1.0 kN/ m2 顶棚+其他:0.4 kN/ m2 计: 2.5 kN/ m2 坡屋面(无保温层) 15厚水泥砂浆:0.015*20=0.3 kN/ m2 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 kN/ m2 40厚细石混凝土:0.04*25=1.0 kN/ m2 顶棚+其他:0.4 kN/ m2 计: 2.0 kN/ m2 楼面: 卫生间:最薄30厚细石混凝土找坡(1%):0.1*24=2.4 kN/ m2 20厚水泥砂浆:0.02*20=0.4 kN/ m2 8厚防滑地砖:0.008*28=0.3 kN/ m2 顶棚:10厚水泥砂浆:0.2 kN/ m2 计:3.3 kN/ m2 其他楼面: 预留30mm厚:限值2.5 kN/ m2 墙体(每1m高):外墙(240厚、37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墙(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0.000以下采用混凝土实心砌块:0.3*24=7.2 kN/ m 一、240厚外墙: 0.24*11.8+0.04*20+0.2(保温层)=3.832kN/ m 二、370厚外墙: 0.37*11.8+0.04*20+0.2(保温层)=5.4 kN/ m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 剪力墙(纯剪力墙) 1剪力墙截面 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 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参数指标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剪力墙配筋率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剪力墙分布筋布置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 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 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嵌固端的要求

嵌固端的设计要求 一.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1.刚度比:抗规6.1.14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 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 相连的抗震墙。 注:1.“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 2.侧向刚度比是剪切刚度比。 而高规3.5.2 条, 注:1. 高规的刚度比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三种刚度比,和抗规是不一样。 2. 高规没有提及相关范围内的刚度?

2. 楼板: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 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 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8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 抗规6.1.14 条,高规 3.6.3 条。 3. 抗震等级:------- 抗规6.1.3 条,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 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 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 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 高规3.9.5 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 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 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 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三级或四级。 4. 相应调整:抗规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 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 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 向钢筋的1.1 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

嵌固端的解释

导读:多层、特别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进行概念设计、结构计算时,必须明确嵌固端的位置。确定嵌固端就是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并能承担上部结构在该处屈服超强引起的极限弯矩和出现塑性铰时的最大剪力以及相应的最大最小轴力。关键词:嵌固端,概念设计,刚度多层、特别是 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进行概念设计、结构计算时,必须明确嵌固端的位置。嵌固端是人为的对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直接关系到结构计算模型与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的符合程度,以及构件内力、结构侧移等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嵌固端的定义,指除能承受轴力、弯矩、剪力之外;X向水平位移,Y向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位移角均为零的部位。按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机制而言,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确定嵌固端就是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并能承担上部结构在该处屈服超强引起的极限弯矩和出现塑性铰时的最大剪力以及相应的最大最小轴力。故嵌固端的选取和处理直接影响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恰当和正确对待嵌固端的选择和处理对保证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如进行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此“底部两层”理解为从嵌固端向上的二层,而不是从基础向上的二层。墙厚和配筋,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嵌固端的正确选取,直接影响工程的墙厚及配筋,影响工程造价。所以,设计人应高度重视。。 多层建筑的嵌固端一般在基础位置;因为多层建筑一般不含地下室,其基础埋深较浅;实际工程中,特别是城市繁华地段,多层商业公建也存在联体的大底盘地下室。。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但实际工程中,高层建筑也存在不含地下室的情况;所以,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基础埋深,有无地下室,地质情况等具体对待。 1.有地下室的建筑 有地下室的建筑宜将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设在地下室顶板,此时应满足以下条件:1.1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一般宜小于本层层高的1/3。 1.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即强梁弱柱),且该层楼板不得留有大洞,楼板框架梁应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梁柱节点的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柱端 [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9187923.html,]实际承载力之和。 1.3地下室结构的布置应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和承载力,能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所有的地下室抗侧力构件上;为此,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小于0.25%。 1.4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即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可参与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的计算,但当地下室外墙与上部结构相距较远,如地下室一端附带多跨地下车库的情况,则在确定结构底部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外墙不参与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的计算。 1.5上部为多塔结构地下室为大底盘时,应满足以下条件:<1>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上部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小于 2.0。<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应小于1.5,塔楼范围可取塔楼周边向外扩出与地下室高度相等的水平长度。 1.6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面积,处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1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若由于地下室大部分顶板标高降低较多、开大洞口、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地下室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或地下一层混凝土剪力墙墙体较少等原因,不能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时,

关于嵌固端的理解

关于嵌固端的理解

关于嵌固端的理解 无地下室小高层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和处理 一、前言 嵌固端的定义,若按计算模型而言,是指除能承受轴力(N)、弯矩(M)、剪力(V)之外,U(X方向水平位移)、V(Y方向水平位移)、ω(竖向位移)、θ(转角位移)均为零的部位,若按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机制而言,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确定嵌固端就是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该预期部位出现,并能承担上部结构在该处屈服超强引起的极限弯矩和出现塑性铰时的最大剪力以及相应的最大最小的轴向力。由此可知,嵌固端的选取和处理直接影响结构体系的受力与变形状态。所以在抗震设计中,恰当和正确对待嵌固端的选取和处理问题,对保证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嵌固端位置的选取与基础的型式和埋深相关连,一般情况选取在基础的顶面。众所周知,小高层建筑以承受水平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为主,为保证稳定和抗倾覆能力,必须考虑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多层建筑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一般可不考虑基础有效埋置深度的要求。但是往往由于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是否有地下管道和设备基础等);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持力层的埋深,地下水性质和埋深等);相邻房屋和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冻胀和融陷等因素的制约,使框架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引起底层柱的长度相应增加较多。当无地下室时,如底层柱断面尺寸不变,相对相邻上层柱的线刚度减小,影响水平位移的控制。如保持线刚度不变,比起相邻上层柱需增大底层柱的断面尺寸。加之柱子埋在土中,不能充分利用其围合的空间,经济效益无法合理体现。这一情况,在设计中

地下室顶板作高层建筑嵌固端的相关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地下室顶板作高层建筑嵌固端的相关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也较为普遍,从而 导致人口密度的增加,业内已把地下室的有效利用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的基础功能,在结构设计中,上部结构嵌固层的选择关系到项目造价、安全稳定性以及结构计 算的真实性,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嵌固端相关问题,接着论述了高层结 构设计中嵌固端的控制参数和具体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嵌固端;地下室顶板;解决措施 高层建筑在结构建模阶段,就应考虑并指定嵌固端位置,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这常常面临着各 种实际情况需要分析,如地下室顶板开洞较大,削弱了其顶板的刚度;基础形式 的不同;整体结构刚度在设计和计算的局限性等。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 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配筋 构造方面给予一定保障措施,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须引起足够重视。 1地下室顶板开洞对高层结构嵌固端的影响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与基础相连,是建筑上层结构的根部,地下室结构可以 为高层建筑提供合理、安全和可靠的嵌固部位,在建筑竖向荷载传递过程中起着 桥梁性的作用,将地基与上层建筑能够很好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从而降低高层建筑整体的重心,增强高层建筑的抗倾覆能力,同时增加上层建筑 整体的稳定性。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最底层的结构,为满足建筑功能需求,需要 在顶板上进行开洞来满足设计的需要,达到建筑物所需要的特定功能。但地下室 顶板开洞将会降低整体结构的刚性,使其抗变形能力减弱,对上部结构的嵌固作 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地下室顶板开洞尺寸越大,其建筑的结构质量分布将会受到影响,最终将会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地下室顶 板在洞口的形状、数量、布置方式等将对上部结构的嵌固作用产生影响。洞口的 数量太多使得地下室顶板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其变形量加大,这将影响整体 建筑的稳定性,使得抗倾覆能力削弱,使建筑发生坍塌的风险加大。高层建筑地 下室顶板开洞在应力集中部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也比较大。 2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必须具备的条件分析 2.1嵌固端上下结构抗侧刚度条件 所谓嵌固是底部结构对上部结构指刚性固定,从力学角度来说,嵌固端下方 刚度无穷大,无平动、转动,达到完全约束。从工程角度看,嵌固是一个区域对 另一个区域的相对固定。实际工程中决定地下室嵌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地下室的 相对刚度。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对嵌固条件的规定,即“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应 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是指结 构自身刚度,在选取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虽然楼层侧向刚度比计算中不应考虑 土对地下室外墙的约束作用。当地下室范围较大时,在计算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 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四周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3.7条及其条文说明,这里的相关部位指地上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范围,均可纳入地下嵌固部位的刚度计算范围。 2.2地下室周围土有良好的约束作用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应为完整的地下室,地下室周边均有与土紧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9.5.3)

式中M

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 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10.1.6 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10.1.7 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2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

嵌固端配筋率

嵌固端配筋率 1. 介绍 嵌固端配筋率是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嵌固端进行加强处理的一项技术。嵌固端是指混凝土构件中悬臂部分与支座之间的区域,一般包括梁、柱等结构构件。 通过增加嵌固端的配筋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增加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结构设计中,合理确定嵌固端配筋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2. 嵌固端配筋设计原则 在进行嵌固端配筋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对于嵌固端配筋率的确定,需要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荷载和极限荷载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在进行嵌固端配筋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钢筋布置及配筋率。 2.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进行嵌固端配筋设计时,需要尽量减少构件的材料消耗和施工成本,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确定嵌固端的配筋率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材料成本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 2.3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在进行嵌固端配筋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极限状态包括弯曲破坏、剪切破坏、挤压破坏等不同类型的破坏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破坏形式,需要采取相应的配筋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嵌固端配筋率计算方法 嵌固端配筋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3.1 弯曲受力状态下的嵌固端配筋率计算 3.1.1 弯矩作用下的配筋率计算 当嵌固端处于弯曲受力状态时,可以根据弯矩大小和截面尺寸来确定嵌固端的配筋率。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ρ= A s b⋅ℎ

其中,ρ为配筋率,A s为钢筋面积,b为截面宽度,ℎ为截面高度。 3.1.2 剪力作用下的配筋率计算 当嵌固端处于剪力受力状态时,可以根据剪力大小和截面尺寸来确定嵌固端的配筋率。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ρ= A s b⋅d 其中,ρ为配筋率,A s为钢筋面积,b为截面宽度,d为有效深度。 3.2 挤压受力状态下的嵌固端配筋率计算 当嵌固端处于挤压受力状态时,可以根据挤压荷载和截面尺寸来确定嵌固端的配筋率。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ρ= A s b⋅ℎ 其中,ρ为配筋率,A s为钢筋面积, b为截面宽度, ℎ为截面高度。 4. 嵌固端配筋率的设计例子 下面以柱子为例,说明嵌固端配筋率的设计过程。 某柱子的截面尺寸为400mm × 400mm,设计弯矩为200 kNm。根据结构设计要求,柱子的弯曲配筋率需满足0.5%。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钢筋面积A s的计算 公式: A s=ρ⋅b⋅ℎ 代入已知数值,得到: A s=0.005×400×400=800mm2 假设采用Ф16钢筋,其面积为200 mm²。则需要布置4根Ф16钢筋。 同样地,在剪力作用下和挤压作用下也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计算。 5. 结论 嵌固端配筋率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确定嵌固端的配筋率,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进行嵌固端配筋设计时,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同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受力状态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来确定配筋率。最后,通过一个柱子的设计例子,说明了嵌固端配筋率的具体计算过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设计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

嵌固端配筋率

嵌固端配筋率 摘要: 一、嵌固端配筋率的概念与作用 1.嵌固端的定义 2.配筋率的作用 3.嵌固端配筋率的定义 二、嵌固端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1.规范中的计算公式 2.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方法 3.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嵌固端配筋率的验证与调整 1.验证方法 2.调整策略 3.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四、嵌固端配筋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1.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2.节约材料和资源 3.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正文: 嵌固端配筋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嵌固端配筋率的概念、作

用、计算方法、验证与调整以及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嵌固端配筋率的概念与作用 嵌固端,又称锚固端,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承受水平荷载的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受压区域内的钢筋。嵌固端的配筋率,是指嵌固端内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混凝土受压截面面积之比。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抗弯能力以及抗震性能。 二、嵌固端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1.规范中的计算公式 根据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嵌固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 ρ= As / Ac 其中,ρ为嵌固端配筋率,As为嵌固端内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Ac为混凝土受压截面面积。 2.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通常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嵌固端配筋率的调整。调整的方法有经验法、类比法和分析法等。 3.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计算嵌固端配筋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直径的取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2)钢筋间距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合理设定; (3)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三、嵌固端配筋率的验证与调整

剪力墙配筋计算书注意事项

1、★短肢剪力墙全截面配筋率小于规范,不符合JGJ3-2010中7.2.2 条。 2、★剪力墙结构,建筑长度65米,未留缝,未见有效的抵抗温度应 力措施。违反GB50010第9.1.1条(规范45m)。 计算书: 3、★加强区计算层数不足,违反GB50011之6.1.10条。 4、★周期折减系数取0.95,未充分考虑填充墙的影响,违反GB50011 之3.6.6条。 框架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8 5、★上部楼层以地下室为嵌固端,高层部分地下室与上层刚度比小 于2,违反GB50011之6.1.14条。注意修改计算书WMASS中的刚度比:Floor No. 2 Tower No. 1 Ratx = 0.3895 Raty = 0.4615 6、★场地类别、特征周期注意复核 7、★特征周期回代 8、★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选择“否” 9、★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选择“是” 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 0.70 11、★高度超过60米,风荷载应放大1.1倍 12、注意修改如下内容(有时考虑机房层边缘构件多一层) 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

层号塔号类别 1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2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3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4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13、查看以下内容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14、周期比是否满足小于0.9 15、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90% 16、位移、位移比是否满足要求 17、风荷载体型系数高宽比>4,体型系数取1.4,《高规》4.2.3 18、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即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不能太 大: (1)两个方向周期值应相近,不超过15%,两个方向的周期比都要小于0.9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3.5734 6.57 1.00 ( 0.99+0.01 ) 0.00

结构电算

---------------------------------------------------------------------- 总信息文件 ---------------------------------------------------------------------- 工程名称:555 工程代号: 设计人:雷晁宇 校核人: 软件名称: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版本: 计算日期:2014/05/21 ---------------------------------------------------------------------- ********************************************************** 设计参数输出 ********************************************************** 结构总体信息 ........................................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 结构所在地区: 全国 地下室层数: 0 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 0 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 0.000 裙房层数: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0 加强层所在层号: 0 底框层数: 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施工模拟一 风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计算方式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是否计算吊车荷载: 否 是否计算人防荷载: 否 是否生成绘等值线用数据: 否 是否计算温度荷载: 否 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 否 是否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否 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 1 计算控制信息 ........................................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0.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