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经典30题详解(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经典30道应用题详解+例题解答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kg,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kg,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这批蔬菜可以吃几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

(98+6)÷2=52(人)

乙班人数:

(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

(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

(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

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

(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

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西库存粮数:

480÷(1.4+1)=200(吨)

东库存粮数:

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当作1倍量,则乙站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

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减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乙数加上4就变成甲数的2倍;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差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儿子年龄:

27÷(4-1)=9(岁)

爸爸年龄:

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

上月盈利:

(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

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

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

(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

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

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倍比问题

【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1个数量=倍数;另1个数量×倍数=另1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3700kg是100kg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48000名是300名的几倍?

48000÷300=160(倍)

共植树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800亩是4亩的几倍?

800÷4=200(倍)

800亩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

16000÷800=20(倍)

16000亩收入?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相遇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

(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

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

(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

(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追及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

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

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用的时间。由小明跑200米用40秒得,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

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

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

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

[10×(22-16)]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则

追及时间:

[10×(22-16)+60]÷(30-10)=6(小时)

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兄比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

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

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

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

[9-(10-5)]分。

所以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植树问题

【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例2. 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400米,在岸边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

解:400÷4=100(棵)

答:一共能栽100棵白杨树。

例3. 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220米,每隔8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

解:220×4÷8-4=110-4=106(个)

答:一共可以安装106个照明灯。

例4. 给一个面积为96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60厘米和40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解:96÷(0.6×0.4)=96÷0.24=400(块)

答:至少需要400块地板砖。

例5. 一座大桥长500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50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2盏路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解:桥的一边有多少个电杆?

500÷50+1=11(个)

桥的两边有多少个电杆?

11×2=22(个)

大桥两边可安装多少盏路灯?

22×2=44(盏)

答:大桥两边一共可以安装44盏路灯。

年龄问题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是亮亮的6倍。

例2. 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解: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

37-7=30(岁)

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

(37-7)÷(4-1)-7=3(年)

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 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3年前增加

(3×2)岁,

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

49+3×2=55(岁)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

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

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

55÷(4+1)=11(岁)

今年父亲年龄为:

11×4=44(岁)

答: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1.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3:5,男生有多少名? 解答: 设男生人数为3x,女生人数为5x。由题意可得3x+5x=40,解方程得x=4。所以男生人数为3x=3*4=12。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解答: 周长=2(长+宽)=2(8+5)=26厘米。 3. 阿明有30块糖果,他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块糖果? 解答: 30块糖果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的糖果数为 30÷4=7块,余下2块。 4.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3千米,他每天骑车去学校,一个月有30天,一个月小明总共骑了多少千米? 解答: 小明一个月骑车的距离=3千米/天×30天=90千米。 5. 若一个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并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十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小,这个数字是多少? 解答: 由题意可推断这个数字是三位数,个位数字为1或2,十位数字为2或3,百位数字为3或4。满足条件的数为321或432。

6. 某商店原价卖出一件商品是800元,现在打7折出售,打折后的 价格是多少? 解答: 打7折相当于原价的70%,打折后的价格=800元×70%=560元。 7. 一块木板长80厘米,现要按照每段5厘米的长度来锯成若干段,最终会有多少段? 解答: 段数=总长÷每段长度=80厘米÷5厘米=16段。 8. 小华买了一本故事书,原价是45元,现在打6折出售,小华实 际支付了多少钱? 解答: 打6折相当于原价的60%,小华实际支付的金额=45元 ×60%=27元。 9. 甲、乙、丙三个数相加等于120,已知甲是乙的2倍,乙是丙的 3倍,那么甲、乙、丙分别是多少? 解答: 设乙的数为x,则甲=2x,丙=x/9。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 2x+x+3x/9=120,解方程得x=27。所以甲=2x=54,乙=x=27,丙=x/9=3。 10. 一根木棍15米长,要将它分成3段,第一段是第二段的2倍, 第二段是第三段的3倍,那么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的长度分别是 多少?

小学数学典型的30道应用题

小学数学典型的30道应用题: 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顷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详细解答过程)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小学数学)小升初复习《工程问题》30道专题应用题训练试题(附答案详解)

(小学数学)小升初复习《工程问题》30道专题应用题训练试题(附答案详解) (小学数学)小升初复习《工程问题》30道专题应用题训练试题 (附答案详解) 1.某修路队修好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3,正好是15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答案】600米 【解析】 【详解】 (1-14)×13=14 150÷14 =600(米) 答:这条路长600米。 2.一条公路,如果由甲队单独修,24天可以修完;如果由乙队单独修,36天可以修完,现在由乙队先修6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修,还要多少天可以修完? 【答案】12天 【解析】 【详解】 ÷ =÷ =12(天) 3.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答案】35 【解析】 把一池水的水量看为单位 “1”,5小时甲乙两个水管共注水1195201616⎛⎫+⨯= ⎪⎝⎭,离注满还有716,这时打开丙管,则注满水池需要的时间为711116201610⎛⎫÷+- ⎪⎝⎭ 。 【详解】 11111152016201610⎡⎤⎛⎫⎛⎫-+⨯÷+- ⎪ ⎪⎢⎥⎝ ⎭⎝⎭⎣⎦ =716÷180 =35(小时) 答:水池注满还需要35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工程问题,此类问题需要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修一条路,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30天,先由甲单独修5天,再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还需多少天完成? 【答案】9天 【解析】 【详解】 1÷20=1 20 1÷30=1 30 (1-1 20 ×5)÷( 1 20 + 1 30 )=9(天) 答:由甲单独修5天,再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还需9天完成. 5.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要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要做多少天? 【答案】56天 【解析】 【详解】 甲做48天,乙做28天后,完成剩下的工程甲还需63-48=15(天),乙还需48-28=20(天),所以甲的工作 效率是乙的20÷15=4 3 。 48甲+48乙=42甲+6甲+48乙 =42甲+6×4 3 乙+48乙 =42甲+56乙. 即甲干42天后,乙还需56天。答:乙还要做56天。 6.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8天完成,乙队要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3 4 【答案】31 3 天 【解析】【详解】

应用题经典30题详解(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经典30道应用题详解+例题解答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和例题完美版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和例题完美版 1. 简介 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了解典型应用题和例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将为你介绍小学数学中的30种典型应用题和例题,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加减法 例题1:小明有10本书,他借给小红3本,借给小芳2本。请问小明还剩下几本书? 解答:小明还剩下10本 - 3本 - 2本 = 5本书。 例题2:一根绳子长5米,小明用了2米,小华用了1米。还剩下多长? 解答:绳子还剩下5米 - 2米 - 1米 = 2米。 3. 乘除法 例题1:小明今年考了六次数学考试,每次的成绩分别是85分、92分、78分、89分、90分和87分。他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答:小明的总分是85分 + 92分 + 78分 + 89分 + 90分 + 87分 = 521分,平均分是521分 ÷ 6次 = 86.83分。

例题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老师希望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解答:每个小组有40名学生 ÷ 4个小组 = 10名学生。 4. 分数 例题1:小明吃了一个苹果的四分之三,还剩下四分之一。苹果一共有多少份? 解答:一个苹果的四分之三 + 四分之一 = 一份,即4分之3 + 4分之1 = 4分之4 = 1份。 例题2:小华走了整条路程的三分之二,还剩下400米。整条路程有多长? 解答:整条路程的三分之二 + 400米 = 整条路程,即3分之2 + 400 = 2分之3 = 整条路程。 5. 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题1:一块长方形的地板长8米,宽4米。计算地板的面积。 解答:地板的面积是8米 × 4米 = 32平方米。 例题2:一块正方形的地砖边长为6厘米。计算地砖的周长。 解答:地砖的周长是4条边相加,即6厘米 × 4 = 24厘米。 6. 圆形 例题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计算圆的周长。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王叔叔周日骑车旅行,上午骑行38.5千米,比下午多骑行2.65千米,王叔叔周日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3.一根绳子长26.3米,第一次用去5.26米,第二次用去4.67米。 (1)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多少米? (2)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5.笑笑的爸爸将一根电线用去52.67米,比剩下的多8.99米,这根电线长多少米?6.小丽身高1.35米,她站在0.5米高的凳子上时,比妈妈高0.26米。妈妈身高多少米?7.给图形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8.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其余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9.两根绳子分别长1.38米和2.15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接头处用去0.25米,接好后的绳子实际有多长? 10.探索园。 (1)上面是同一种盒装面巾纸的价钱。一家宾馆要买45盒这种面巾纸,怎样买最省钱?列式解答。 (2)810÷45=(810÷9)÷(45÷9)=90÷5=18 你能用这种方法计算下面两道题吗?试一试! ①2800÷56= ②360÷24= 11.五一放假期间,某游乐园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1)东东一家去游乐园游玩,选哪种方案合算? (2)四(2)班有40名学生,在2名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去游乐园。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解答。 12.小马虎用14.56减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13.39。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完整版)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完整版)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 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指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 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例如,如果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那么买同样的铅笔16 支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可以先求出买1支铅笔多少钱,即 0.6÷5=0.12(元),再用该单价乘以16支铅笔的数量,即 0.12×16=1.92(元),得出需要1.92元。 2.归总问题 归总问题是指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 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这里的“总数量”可以是货物的总价、

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数量关系:1份数量 ×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 每份数量。例如,如果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 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呢?我们可以先求出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即3.2×791=2531.2(米),再用每套衣服用布的米数除以总 米数,即2531.2÷2.8=904(套),得出现在可以做904套。 3.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指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例如,如果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用公式求出甲班人数,即(98+6)÷2=52(人),再用公式求出乙班 人数,即(98-6)÷2=46(人),得出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和倍问题

三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4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4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彤彤和姐姐共有39个福娃,如果姐姐给彤彤7个后就比彤彤少3个,那么姐妹俩原来各有福娃多少个? 解析:姐姐:25个;彤彤:14个 【详解】 7+(7-3)=11 姐姐:(39+11)÷2=25(个) 彤彤:(39-11)÷2=14(个) 2.二年三班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4倍多2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男生8人,女生34人 【详解】 男生:(42-2)÷(4+1)=8(人)女生:42-8=34(人) 3.游乐场上午有游客643人,中午有384人离去。下午又来了524人,这时游乐场内有多少游客?全天游乐场内来了多少游客? 解析:783人;1167人 【详解】 643-384+524=783(人) 643+524=1167(人) 答:这时游乐场内有游客783人,全天游乐场内来了游客1167人。 4.笑笑一家从成都出发去北海旅游,下面是他们的行程路线图。 路程/千米 成都-A城300 成都-B城680 成都-C城1230 成都-北海1460

(1)笑笑一家先到A城,从A城出发时,笑笑写了一个算式:1460-300=1160(千米)。笑笑是在计算( )到( )的路程。 (2)笑笑一家从A城出发,行驶了500千米后吃午餐,请你在图中用“△”标出笑笑一家吃午餐的大概位置。 (3)估一估,这条路线上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最长的一段大约是多少千米? (4)笑笑一家从成都出发的时间是早上7时,到达北海的时间是当日晚上10时,笑笑一家路上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解析:(1)A城北海 (2) (3)500千米 (4)15小时 【详解】 (1)成都到北海的路程是1460千米,成都到A城的路程是300千米,1460-300=1160(千米)求的是A城到北海的路程。 (2)因为从A城到B城的路程是680-300=380(千米),从A城到C城的路程是1230-300=930(千米),所以笑笑一家从A城出发,行驶500千米后的位置应该在B城与C城之间,靠近B城一些。 (3)观图可知,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最长的一段是B城到C城,求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30-680,1230可以看作1200,680可以看作700,所以1230-680≈1200-700=500(千米)。 (4)从早上7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5小时;从中午12时到当日晚上10时经过了10小时,所以从早上7时到当日晚上10时一共经过了15小时。 5.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结果和为195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解析:1999 【详解】 个位上多加了:7﹣1=6; 十位上少加了:8﹣3=5,也就是少加了50; 50﹣6=44; 1955+44=1999;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某购物网上某品牌乒乓球,A、B两店的价格如下图。李老师要买30个乒乓球,该去哪家店买? 2.笑笑的爸爸将一根电线用去52.67米,比剩下的多8.99米,这根电线长多少米?3.小丽身高1.35米,她站在0.5米高的凳子上时,比妈妈高0.26米。妈妈身高多少米?4.一个修路队3天修完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24千米,第二天修了2.59千米,第三天修了3.76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5.王老师五月份预交手机话费200元。下面是王老师五月份的手机费用详单,请你算一下还剩多少钱? 国内通话费68.70元 网络流量费23.80元 短信费1.3元 6. (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冬多走多少千米? (2)小华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7.小强身高1.35米,他站在0.5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求爸爸的身高是多少米。 8.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其余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9.100千克花生可以榨出43千克的花生油。那么,1吨花生可以榨出多少吨花生油?10.下面的三角形有一部分被一张长方形纸挡住了。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有四位同学是这样想的: 小军: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小明:它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小刚:它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小东:因为遮挡,无法估计。 (1)哪些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请在相应名字前面的里面画“√”。 (2)为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请用画图或文字描述的方式说明理由。 11.一辆新能源汽车行100km耗电13千瓦时。 12.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了一星期后,剩下的比吃了的多14.7千克,剩下98.7千克。食堂运来多少千克大米? 13.在里填小数。 14.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15.爸爸带着小军去超市购物,爸爸带的钱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小军带的钱数,两人一共带了148.5元钱。请你算一算,爸爸和小军各带了多少元钱? 16.—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2厘米,已知一条边长是12厘米,求另外两条边长分别是多

三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鸡兔同笼,鸡和兔子一样多,兔子和鸡的腿数总和为30,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解析:鸡有5只;兔有5只 【分析】 根据“鸡和兔子一样多”将1只鸡和1只兔子分一组,每组内的腿数和是4+2=6,再根据“兔子和鸡的腿数总和为30”,用30÷6求出组数,组数即是鸡兔的只数。 【详解】 30÷(4+2) =30÷6 =5(只) 答:鸡有5只,兔有5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和差倍问题,正确的应用倍数关系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2.同学们布置庆六一文艺演出会场,需要搬8张桌子和16把椅子,若搬法如下图.那么一次搬完需要多少名同学? 解析:24人 【详解】 搬椅子:16÷2=8(人) 搬桌子:2×8=16(人) 16+8=24(人) 3.马小虎计算40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丢了,算出的得数是43,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 解析:43-40=3 40+30=70 【解析】 【详解】 略 4.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2分米,剩下的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几分米? 解析:6分米 【详解】 2米=20分米 20-2=18(分米) 18÷3=6(分米) 答:每段长6分米。 5.三(2)班有20人去秋游,如果每辆车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车?

出租车限乘4人面包车限乘6人 解析: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 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 【分析】 本题用列表法找出方案即可。 【详解】 方案出租车4人面包车6人人数 方案一5020 方案二2220 2×4+2×6 =8+12 =20(人) 答: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 【点睛】 本题考查优化问题,用列表法解决比较简单直观。 6.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所得的和是199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解析:正确答案是2039 【分析】 一个加数个位是7,另一个加数十位是3,相加得到1995,可以构造算式57加上1938得到1995,然后求出正确的加数,再计算正确的结果。 【详解】 一个加数个位是7,另一个加数十位是3; += 5719381995 正确的加数是51和1988; 5119882039 += 答: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2039。 【点睛】 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多算了6,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少算了50,总共少算了44,1995加上44得到正确的结果。 7.李芳家、学校和刘文家在人民路的一旁,李芳家离学校245米,刘文家离学校788米。李芳家距刘文家多远? 解析:543米或1033米

小学数学最典型的30道应用题

小学数学最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王师傅6天能加工9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能加工多少个零件?(一个月按30天计算) 解析:4500个 【分析】 先用900除以6计算出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然后用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乘30即可。 【详解】 900÷6=150(个) 150×30=4500(个) 答:一个月能加工4500个零件。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要过年了,万德隆超市对某品牌牛奶进行促销,王阿姨带245元去买牛奶,她最多能买到多少箱? 牛奶 36元/箱 68元/两箱 解析:7箱 【分析】 牛奶68元两箱,实际只卖34元一箱。总钱数一定时,价格越便宜,买得越多。问题为:最多能买到多少箱?如果有余数,弄清楚余数的意思后再进行思考,据此解答。 【详解】 245÷68=3……41(元) 41÷36=1(箱)……5(元) 3×2+1=7(箱) 答:她最多能买到7箱。 【点睛】 需要注意,比较单价时可以将“68元/两箱”的单价看成是34元一箱,但计算时不要直接除以34,因为这是促销的方法,只能两箱一起买,所以用245除以68,剩下的钱单独买1 箱牛奶需要36元,最后只剩5元。 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火车长93米,每秒行驶21米;乙火车长126米,每秒行驶18米。两车同向而行,开始时甲火车的车头与乙火的车尾相平。经过多长时间后,甲火车的车尾与乙火车的车头相平。 解析:73秒 【分析】 甲火车要比乙火车多跑两列火车车身长度和的路程,用两列火车车身长度和除以它们的速度差即可解答。 【详解】

小学数学最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小学数学最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 +例题详解 典型的30道应用题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小学数学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小学数学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 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 1.92元。 例 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 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 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 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分类讲解附带例题和解题过程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 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