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膨胀机理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

0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所投刊社及刊社评论 | 作者个人资料

投票

0条评论收藏推荐本文博客引用作者:王健吴巍刚所属分类: 环境科学

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苏州市排水管理处王健吴巍刚

摘要:阐述了污泥膨胀的定义,类型。着重探讨了污泥膨胀的诱发机理及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艺设计、工艺运行和应急措施三方面综述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为污泥膨

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字:污泥膨胀丝状菌 SVI

ABSTRACT: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sludge bulking definition,Type. The major rea son of having discussed sludge bulking emphatically that brings out mechanism a nd arouses sludge bulking is designed from technology , technology operation an d emergency measure 3 aspect has summarized the control measure of sludge bulki ng. Have offered to refer to basis for control and the prevention of sludge bul

king.

Keywords:sludge bulking;filamentous organism;SVI

1 前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当活性污泥不正常时,污泥就不易沉淀,SVI 值升高,甚至高达400 以上。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1]。污泥膨胀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使系统中的污泥越来越少,从根本上破坏曝气池的运行。因此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对废水生物处理极为重要。

2 污泥膨胀的类型

污泥膨胀成因的解释很多,一般分为丝状菌性膨胀和非丝状菌性膨胀。其中丝状菌性膨胀是

经常发生和最主要的一类膨胀。

2。1 丝状菌性膨胀

丝状菌膨胀是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的结果。正常的活性污泥是絮体状物质,是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的共生系统。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会产生污泥膨胀。研究表明,污

水水质是造成污泥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当废水中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时易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含硫化物高的废水易发生由硫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2]。污水的水温和p H 值及工艺方法也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如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的推流式较易发生污泥膨胀,而间歇运行的曝气池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法不容易发

生污泥膨胀。

目前已鉴别出能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丝状菌大约有30种,但与污泥膨胀密切相关的丝状菌只有十几种如微丝菌,软发菌,诺卡氏菌,浮游球衣细菌(1701型,0092型,0961型,00 41型,0803型),发硫菌(921N型)等[3]。

2.2 非丝状菌性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指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产生的膨胀,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且污泥负荷太高时。细菌很快将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又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就积储了大量高粘度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分子含羟基而具亲水性,使得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成粘性

凝胶状,无法在二沉池中分离。

经研究,非丝状菌性膨胀污泥含有大量的表面附着水,细菌外面包有粘度极高的粘性物质,这种粘性物质是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糖类。

3 污泥膨胀诱发机理

对其污泥膨胀诱发机理,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Cbiesa根据污水中不可降解基质和微生物衰减系数对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污泥膨胀的饥饿假说理论,指出活性污泥中有三种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一是生长速度快的菌胶团污泥絮凝微生物;二是具有高基质亲和力生长缓慢的耐饥饿丝状微生物;三是对溶解氧具有亲和力、对饥饿高度敏感的快速生长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耐饥饿丝状微生物占优势;当有机质在特定浓度以上时,只要氧传递不受限制,菌胶团微生物占优势;在高基质且受溶解氧限制情况下,快速生长的丝状菌占优势,影响污泥的沉淀性能,从而产生了污泥膨胀[4]。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的性能对比见表1 [4]。另有理论认为,低底物浓度下,具有较低KS(饱和常数)和Umax(最大比增长速率)

的丝状菌生长速率较高。见图1[3]。

性质菌胶团细菌参考值丝状菌参考值

最大生长速率高 4. 4d - 1 低 0.3d - 1

基质亲合力低 64mg / L 高 40mg / L

DO 亲合力低 0. 1mg / L 高 0. 027mg / L

内源代谢率(Kd)高 0. 012d - 1 低 0. 010d - 1

产率系数(Y)高 0. 153g / g 低 0. 139g / g

表1 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的性能对比

图1 丝状菌与菌胶团菌的选择性竞争曲线

从生态学看,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等共同构成一个共生的微生物生态体系,菌胶团和丝状菌是共生关系,均具有净化功能,其中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细菌生长的支撑,起“骨架”的作用。当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的生长达到一种平衡时,微生物间共生关系占主导地位,不发生污泥膨胀;在条件恶化时,竞争关系成为主导,菌胶团细菌受抑制,适应性强的丝状

菌大量繁殖,引发污泥膨胀。

关于丝状菌在液体培养中增殖形态的研究表明,能否引起污泥膨胀主要取决于发芽期孢子的举动。有些丝状菌在液体培养中,还没有发芽的孢子被刚发芽的丝状菌菌丝缠绕凝集在一起,菌丝分枝伸长,在通风搅拌下,慢慢变大,逐渐形成菌球体。这种菌球体由外向里越来越疏松,其核心部分成高度空白,有时可以观察到退化的细胞和孢子座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丝状菌不发生污泥膨胀。有些丝状菌在发芽时期,孢子没有凝集作用,即孢子大多是一个一个地零散地发芽,当袍子量少时,菌丝一个一个地自身缠绕可成长为菌球体,原则上一个孢子生成一个菌球体,不会引起膨胀,但若孢子量多时,发芽的菌丝重复分枝伸长,并编织成网眼状,形成菌丝状生长态,则引起污泥膨胀[5]。

除了基质浓度外,不同的水质条件(如水温、酸度、营养物浓度等)也可导致丝状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污泥膨胀。近年来发现痕量金属缺乏可导致菌胶团微生物的代谢困难,诱发污泥膨

胀。

4 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活性污泥膨胀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4.1 废水水质的影响

4.1.1 污水种类

废水水质对污泥膨胀有明显影响,一般认为污水中悬浮固体少,而溶解性和易降解的有机物组分较多,特别是含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等类型基质的污水容易发生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例如啤酒、食品、乳品、石化、造纸等废水。

4.1.2 营养成分

有研究认为,污水中的碳、氮、磷的比例对发生丝状膨胀影响很大,氮和磷不足都易发生丝状膨胀.但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恰恰是含氮太高促使了污泥膨胀,在实验室的研究也表明,

如以葡萄糖和牛肉膏为主配制人工污水进行实验,则不论碳、氮、磷的比例是高或低,都会

产生及其严重的污泥膨胀。

4.1.3 pH值

活性污泥是一个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宜范围.丝状细菌宜在酸性环境(pH值为4.5~6.5)中生长,活性污泥的菌胶团宜在pH为6~8的环境中生长。在pH值≤5的情况下,易引起真菌繁殖而造成污泥膨胀。另外,污水在下水管道、初沉池等贮存设施中,停留时间过长,发生早期消化,使pH值下降,产生利于丝状菌摄取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和H2S,导致污泥膨胀。

4.2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溶解氧(DO)是影响污泥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污水厂在实际运行中由于DO的原因而引起的污泥膨胀也比较常见。国外有不少关于DO对污泥膨胀影响的研究报道,但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例如,Sezgin等人的研究发现,曝气池混合液中DO浓度小于1.0mg / L时会引起污泥膨胀,德国研究小组则认为曝气池中DO浓度小于2.0mg/L时就会导致污泥膨胀。Ben efield等人报道高DO会引起污泥膨胀[4]。Palm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污泥膨胀的DO 临界值与污泥负荷有关,如诺卡氏菌的适合生长条件是DO≥0.9mg / L,污泥负荷(COD / MLSS)= 0.10~0.28kg /(kg·d),从表2可以看出,在高污泥负荷下,“安全”DO值较

高[6]。

污泥负荷(kg /(kg·d)) DO(mg / L)

0. 3 1. 0

0. 5 2. 0

0. 75 3. 0

0. 9 4. 0

表2 污泥负荷与DO “安全”浓度的关

4.3 污泥负荷的影响

污泥负荷是影响污泥膨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各国的研究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有的甚至矛盾。Pipes调查研究了32个活性污泥处理厂,发现合适的污泥负荷在0.25~0.45kgCOD / kgMLSS·d范围内,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会导致高的SVI值。Chao 和Keinath在研究中发现,负荷在0.6~1.3gCOD / gMLSS·d和大于1.8gCOD / gMLSS·d 范围内易发生膨胀。德国一个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指出,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比

较频繁地出现污泥膨胀问题,此时其污泥负荷小于0.05kg COD / kgMLSS·d;而在推流式曝气池中当污泥负荷超过0.5kgCOD / kgMLSS·d时才出现污泥膨胀问题[2]。

4.4 工艺方法的影响

研究和调查表明,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的推流方式较易发生污泥膨胀,而间歇运行的曝气池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设初次沉淀池(设有沉砂池)的活性污泥法,SVI值较低,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叶轮式机械曝气与鼓风曝气相比,易于发生丝状菌性膨胀。射流曝气的供氧方式可以有效的克服浮游球衣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5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污水处理厂如发生污泥膨胀,可针对膨胀的类型和丝状菌的特性,采取一些抑制的措施,其控制措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临时应急控制措施;第二类是工艺设计控制措施;第三

类是工艺运行控制措施。

5.1 临时应急控制措施

5.1.1 投加混凝剂

目前,用于改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凝聚剂有石灰、铁或亚铁和铝盐等。投加高岭土、碳酸钙、氢氧化钙等也可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7]。例如,向曝气池中投加FeCl2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投加滑石粉能很好地改善污泥沉降性能,使SVI从850 mL / g 迅速降低至250 mL / g,并逐渐稳定在100~150 mL / g 范围内。

5.1.2 投加化学药剂

可以向发生丝状菌膨胀的污泥投加化学药剂,来杀灭或抑止丝状菌,从而达到控制

污泥膨胀的目的。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氯气,通常向回流污泥中投加,投加量一般为2~10 kg Cl2 / 1000kg干污泥。此外,投加臭氧、过氧化氢(H2O2)也能起到破坏丝状菌改善污

泥沉降性能的作用。

5.2 工艺设计控制措施

在污泥膨胀的控制中,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解决污泥膨胀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工艺设计阶段就防止污泥膨胀的发生,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减少城市污水厂的初沉池或取消初沉池,增加进入曝气池的污水中悬浮物,可使曝气

池中污泥浓度明显增加,污泥沉降性能改善;

(2)为避免污水早期消化,可采取适当措施,如使下水道具有合适的坡度以防止污水长时间停留;调节池、沉砂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等。

(3)对于现有的容易发生污泥严重膨胀的污水厂,可以在曝气池的前面部分补充设置足够的填料。这样,既降低了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又改变了进入后面部分曝气池的水质,可以有

效的克服活性污泥膨胀。

(4)在曝气池前端通过设置高负荷接触区(也称生物选择器),池中混合液呈推流状态,形成一个明显的底物浓度梯度来克服污泥膨胀[8]。选择器可分为好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和厌氧选择器等形式。PrendlL等人对制糖和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证明,好氧选择器可以有效地控制021N型、0041型和1701型丝状菌的生长,数十天后污泥SVI可从300~600mL /

g降为60~90mL / g。

(5)采用对污泥膨胀有控制作用的工艺。大量实践表明,SBR 工艺与活性污泥法其它工艺相比是一种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SBR 工艺的特点是间歇进水,在底物降解过程中反应器内底物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具有理想的推流状态,在反应开始出现的高基质浓度实际上起到了生物选择器的作用,因此丝状菌不易形成优势而发生污泥膨胀。

(6)设置调节池,对进水水质、水量进行均衡,使曝气池的负荷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污泥膨胀的发生。

5.3 工艺运行控制措施

污水厂在运行中发生污泥膨胀时, 如果查明膨胀的原因是由于运行工艺不合理所致, 可以

调整运行参数来控制污泥膨胀。

(1)污水厂由于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过低而引起低溶解氧膨胀,可以加大曝气量或在推流式曝气池中合理分配曝气量(前端增加,后端降低),使曝气池内保持合适的溶解氧浓度来控制丝状菌膨胀。在试验研究中发现,对于低溶解氧污泥膨胀的发生,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4 mg / L 运行一段时间,污泥膨胀就能得到有效控制[9],如图2所示。如果污水厂运行稳定,则使曝气池中保持适量的溶解氧(不低于1~2 mg / L,不超过4 mg / L)就能有

效的防止污泥膨胀[3]。

图2 高DO下SVI 值的变化

(2)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定期测定碳、氮、磷浓度,以检验其比例是否合理。若比例不当,可适当补充营养元素,缺氮时可从污泥消化池中回流上清液。

(3)改变污水的进水方式,将连续进水改为间歇进水可控制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污泥膨胀。这是因为从进水时高底物浓度到停止进水时的低底物浓度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浓度梯度,有利

于抑止丝状菌的生长。

(4)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在经过沉砂池后,跳越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5)沉淀池及时排泥,以避免污水的早期消化,对已产生消化的污水进行预曝气等。

(6)在污泥负荷提升时发生污泥膨胀,采取阶段性波浪式的负荷提高方式,将负荷提升后,适当回调,维持一段时间,使污泥逐步适应,然后再进行负荷提升。

6 结语

污泥膨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的多发性、普遍性及危害严重性使人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污泥膨胀控制技术。虽然十多年来各国在理论和实用控制技术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有关污泥膨胀的理论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污泥膨胀机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经济有效的污泥膨胀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 高延耀,顾国维编.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刘寒,李旭等.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与控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2):88~91

[3] 周利,李丽等.活性污泥法中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

005,26(2):50~54

[4] 周利,彭永臻等.丝状菌污泥膨胀机理与控制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5,18(2):43~47

[5] 杨柳燕编.环境微生物工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李宇庆,赵建夫,陈玲.污泥膨胀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2004,(4):11~

12

[7] 张艳.活性污泥法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节能环保技术,2004,(5):22~26

[8] 张凤君,赵芝清等.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和腐败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6(6):32~36

[9] 张志峰,孔建成等.绍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泥膨服控制对策[J].工业给排水,2005,

7(31):47~51

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与控制

oujian 发表于 2007-1-19 14:11:00

============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与控制=============

活性污泥系统的效率是由1、具有高的生物活性的好氧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对有机物的去除;2、在二沉池中有效地分离这些微生物决定。在这两个过程中以取得高质量、高浓度的回流污泥而达到满足。污水处

理的运转问题同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关也就与污泥膨胀现象有关。评价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指标有

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初始沉速等

SV与SVI

SV是污泥沉降比,曝气池的混合液静置 30min后活性污泥的体积比。取1L(人工100ml);实际测量时,由于污泥浓度的不同,活性污泥的容积会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要将污泥浓度的变化考虑(SV I—污泥容积指数) SVI=(SV×10)/MLSS (ml/g) MLSS为活性悬浮物浓度 g/L

SVI值受到容积直径,污泥的初始浓度和搅拌情况的影响,每个污水处理厂的SVI值没有可比性。下面图是污泥浓度对SVI值的影响

ZSV 污泥面成层沉降速度

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的特性,采用不同阶段的数值做为评价沉降性能的指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首先是再凝聚过程,这个时间的长短和沉降性能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细菌分散生长或凝聚不良会造成污泥界面始终不清。在污泥沉降曲线的下一个阶段是成层沉降阶段(污泥免得沉速为常数,ZSV),在沉降60 min后,污泥面在很长时间基本不变,这时的体积为压实体(V0)

丝状菌的长度

90%以上的活性污泥膨胀同丝状菌的过度增殖有关。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丝状菌长度107Ч/ml是污泥膨胀与否的分界。

建议活性污泥膨胀的定义:由于某种原因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SVI不断上升,沉淀池污泥面不断上升。造成污泥流失,曝气池MLSS浓度降低,从而破坏正常的处理工艺操作的污泥为膨胀污泥。

容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几种进水特征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陈腐或腐化,含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物,含有有毒物质,N,P含量不平衡,N的含量过高,低PH值,缺乏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Fe等),含有大量H2S。完全混合曝气池容易发生膨胀,工业废水较城市污水更易发生膨胀。

新鲜污水同腐化污水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机酸和硫化氢含量不同。在“腐化”过程中(新鲜污水存储几天后),有机酸从50mg/l上升到100-150mg/l,硫化氢从<0.5mg/l上升到15mg/l。两种污水在曝气此分格增加到24格后SVI才接近。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2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 定义: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分类: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措施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措施K,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

污泥膨胀的原因

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丝状菌性膨胀:成因: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受破坏,而丝状菌大量出现。泥中有大量丝状菌时,大量具有一定强度的丝状体相互支撑、交错,大大恶化了污泥的沉降、压缩性能,形成污泥膨胀。调查研究表明:膨胀污泥中的丝状菌,主要是以浮游球衣细菌为代表的有鞘细菌和以丝硫细菌为代表的硫细菌。造成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 (1)污水水质: 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水质是造成污泥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高的污水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含硫化物高的污水往往发生由硫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污水的水温和pH值也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水温低于15℃时,一般不会膨胀。pH低时,容易产生膨胀。 (2)运行条件: 曝气池的负荷和溶解氧浓度都会影响污泥膨胀。但结论也往往有矛盾。试验证实,对于含硫化物高的污水,不论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低或高都会产生由硫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3)工艺方法: 研究表明: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的推流方式较易发生污泥膨胀;叶轮式机械曝气比鼓风曝气易于发生。 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系统:间歇运行的曝气池;不设初次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的供氧方式。 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 原因: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的积贮,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使污泥的SVI值很高,形成膨胀污泥。 抑制的措施: ①控制曝气量,保持曝气池中适量的溶解氧(不低于1~2mg/L,不超过4mg/L); ②调整pH值; ③调整氮、磷比例的失调,适量投加氮和磷化合物; 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但投加药剂费用较贵,停止加药后又会恢复膨胀,而且并不是对各类膨胀都是有效的; ⑤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在经过沉砂池后,跳越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1)低基质浓度型;(2)低溶解氧浓度型;(3)营养缺乏型;(4)高硫化物型;(5)pH不平衡型。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污泥膨胀相关理论: (1)A/V假说:当混合液中基质收到限制或控制时,由于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基质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因而菌胶团受到抑制,丝状菌大量繁殖; (2)动力选择性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饱和常数,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的竞争情况; (3)饥饿假说: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菌胶团细菌,第二类是具有高基质亲和力但生长缓慢的耐饥饿丝状菌,第三类是对溶解氧有高亲和力、对饥饿高度敏感的快速生长丝状菌; (4)存储选择理论:在底物风度的状态下,非丝状菌具有贮存底物的能力,而被贮存物质在底物匮乏时能够被代谢产生能量或合成蛋白质。但是一些丝状菌也具有底物贮存能力,底物贮存能力不能完全用来解释污泥膨胀机理; (5)氮氧化氮假说:CASEY提出低负荷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膨胀假说,如果缺氧区的反硝化不充分,导致好氧区存在亚硝酸氮,那中间产物NO、N2O就会抑制菌胶团的好氧细胞色素,进而抑制其好氧情况下的基质利用,相反一些丝状菌只能将硝酸氮还原为亚硝酸氮,因此不会在反硝化条件下胞内积累NO和N2O,丝状菌就不会在好氧段被抑制,因而更具竞争优势。亚硝酸与SVI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粒径分布较广,且以球菌为主,膨胀污泥的粒径大都在10μm以内,污泥较为细碎。 影响污泥膨胀的因子: 1、温度

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是通过硝化过程使氨氮转化为NO3--N, 然后通过反硝化过程使NO3--N 还原为N2来降低处理水中TN 浓度?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控制硝化过程,使微生物氧化氨氮生成中间体NO2--N, 然后利用NO2--N 进行还原反应生成N2,即短程硝化反硝化〔1-2〕?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点〔3〕:可节省供氧量约25%,能耗低;可节省反硝化碳源约40%, 在C/N 值一定的情况下能提高对TN 的去除率;可减少污泥生成量约50%;可减少硝化过程碱的需求量;反应时间短,可减少反应器容积?实验利用低DO 和高pH 作为选择条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并通过改变条件以求寻找短程硝化发生转变的条件,该实验研究具有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采用一小型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间歇反应器),见图1? 图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的材质为有机玻璃,反应器尺寸为:30 cm×20 cm×30 m,有效水深为20 cm,总有效容积为12 L?采用鼓风微孔曝气,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每个周期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5 个阶段? 1.2 实验进水及接种污泥 为稳定和方便控制实验条件,实验采用人工配制模拟氨氮废水,其组成见表1?其中微量元素溶液的组成(g/L) 为:MnCl2·4H2O 0.20,NaMoO4·2H2O0.11,CoCl2·6H2O 0.20,ZnSO4·7H2O 0.10,NiCl2·6H2O0.04,FeCl3·6H2O 0.24?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olatile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1、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说明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说明 SV30较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下降,很有可能发生污泥膨胀,发生污泥膨胀的原因很多,这里有篇资料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 摘要:从污泥膨胀产生的内在因素着手,分析丝状菌过量繁殖的原因,针对几种常见的活性污泥工艺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选择池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污泥膨胀的原因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学号 130909221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4)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 1.2设计原则 (5) 1.3设计依据 (5)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9)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摘要 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3/d。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 (二)工艺原理 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一)形态: 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 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

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 {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 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 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 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 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 四个阶段: 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

活性污泥指标及污泥膨胀处理

活性污泥法 处理的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它是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即微生物高度活动的中心,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故活性污泥中还含有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等。 1.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邹源 摘要:控制活性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工艺良好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进水水质和反应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可能诱发活性污泥膨胀的多种因素,着重介绍了由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原因;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其反应器的形式也不断发展,是一个仍处于不断变革中的水处理工艺装备。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污泥膨胀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据报道美国60%、德国约50%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污泥膨胀现象,Madoni[1]等人调查了意大利167家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厂,其中的81家存在着污泥膨胀问题。我国绝大部分的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污泥膨胀问题。 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 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

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m/g。 1.2 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及其饱和常数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群,丝状菌属于A型;具有低的Ks和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率并占优势;而菌胶团细菌属于B 型,具有较高的Ks和μmax值,在高的基质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大并占优势。1980年Plam又对理论加以扩展,认为该理论对溶解氧也成立,即DO与碳源基质一样,其浓度的高低影响着两种类型细菌的生长速率及其优势地位。 选择性理论能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基础上对污泥膨胀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污泥膨胀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已成功地开发出了选择性反应器工艺来控制污泥膨胀。另外,关于污泥膨胀理论还有A/V假说、饥饿假说和积累-再生假说等。 1.3 测定指标 在污泥膨胀问题的早期研究中[2],常用的指标有塞里奥尔特(Theriault)指标、唐纳森(Donaldson)指标、哈兹尔廷(Haseltine)指标和莫尔曼(83*0-9.4)指标。其中,由德国人莫尔曼于1914年提出的污泥容积指数,至今仍是常用的测定指标。目前,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摘要 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沉淀压缩性能差;SV 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 达到300以上) ;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导致其比重变轻,引起的粘性膨胀,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1。1 认识丝状菌 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1.2设计原则............................................................................................................ 1.3设计依据............................................................................................................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错误!未定义书 签。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一、活性污泥的形态、组成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法工艺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图2-5-1)。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有机物,而后才被代谢和利用。废水由此得到净化。净化后废水与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分离,上层出水排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其余为剩余污泥,由系统排出。 2.活性污泥的形态和组成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有时呈铁红色)絮绒状颗粒,也称为“菌胶团”或“生物絮凝体”,其直径一般为0.02~2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一般为1.002~1.006g/m3;活性污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cm2/mL。 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及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因污泥性质的不同而异。例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其有机成分占75%~85%,无机成分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机成分主要由生长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群体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如图2-5-2所示),其中以各种细菌及原生动物为主,也存在着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轮虫等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被处理的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在有机固体物质中包括某些惰性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物质。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措施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措施 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具体措施: (1)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2)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3)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4)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

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5)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6)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7)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8)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9)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10)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保持5mg/l的残留浓度,能够抑制球衣菌属的增殖。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 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 线的斜率为 max V Ks ,截距为max 1 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污泥膨胀常见解决方案和思路

摘要:从污泥膨胀产生的内在因素着手,分析丝状菌过量繁殖的原因,针对几种常见的活性污泥工艺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选择池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式中X----生物体浓度,mg/L; 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μ----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KS-----饱和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mg/L; 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 研究证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μmax值比菌胶团的低,所以,按照以上Monond方程,具有低KS和μm ax值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具有高的增长速率,而具有较高KS和μmax值的菌胶团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才占优势。同样认为低负荷对于丝状菌生长有利的理论还有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这里的表面积和容积,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该假说认为伸展于絮凝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A/V)要大大超过菌胶团细菌的比表面积。当微生物处于受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当确认活性污泥系统发生丝状菌膨胀后,首先可以通过镜检和污泥沉降比观察来判断污泥膨胀的程度;随后,通过对系统的食微比、溶解氧、进水营养盐浓度,混合液pH值、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分析,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成因,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营养盐不足诱发的污泥膨胀 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调整食微比和补充足量的营养盐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其中食微比的调整,应以加大排泥量为主,以增加进水负荷为辅,使污泥负荷达到0.2kgBOD/kgMLSS.d以上。在满足微生物对N、P等营养盐的需求前提下,负荷增加并达到合理的区间内,可以促进菌胶团细菌的繁殖,使其生长的速度大于丝状菌繁殖的速度,从而抑制污泥膨胀;同时,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不仅能改善系统的食微比,而且可以排出大量的丝状菌,有利于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使菌胶团细菌在活性污泥的生长中占优势地位。 2.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水温高、溶解氧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 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通过调整食微比同时加大曝气量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有时由于设备的原因或水温的原因,供氧量难以大幅增加,那么食微比的调整可以采用加大排泥,从而减低曝气池污泥浓度的方式来实现。由

于污泥浓度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氧的需求量,而食微比的提升则有利于氧的利用效率提高。 3.对于由于pH值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 这种情况下,往往其食微比也是不足的,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除了调整进水的pH值,向曝气池投加液碱外,加大排泥,提高食微比仍然是一个必要的调整手段。 4.对于污泥膨胀程度达到高度膨胀的情况 上述的手段依然是有效的,但是调整周期会大幅延长,有时会长达1个月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 5.对于污泥膨胀的程度达到极度膨胀的情况 仅通过上述的工艺调整,不仅时间周期更长,还要长期忍受恶化的出水水质。这种情况下,将系统中的膨胀污泥排空,接种新的活性污泥进行重新培菌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注意事项: ?水中的氨态氮对丝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意提高进水中氨态氮的浓度(超过微生物对N需求的1倍以上),则有利于缩短调整周期。 ?其他应对高度或极度膨胀的措施还有:例如向系统中投加惰性物质、投加杀菌剂和将pH值提高至10以上来压断丝状菌菌丝、杀灭丝状菌等比较激进的措施。本文不推荐轻易使用,因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把握不慎会导致系统的出水进一步恶化,最终不得不选择重新培养活性污泥,延长了处理的周期。

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的增长特点和净化作用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者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 的悬浮固体浓度。以MLSS(mg/l)表示。 2.污泥沉降体积(SV30)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静置 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SV可以反映曝气池

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它还能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污泥沉降比测定简单,并能说明许多问题,因此成为曝气池管理中每天必须做的测定项目。一般曝气池中SV%正常值为20%-30%。 3. SVI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 =(SV%×100)/MLSS 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过高则说明污泥结构松散,难于沉淀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发生膨胀。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1、溶解氧 生化处理的基本要素:营养物、活性微生物、溶解氧,所以要使生化处理正常运行,供氧是重要因素。一般说,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2—4mg/L)。 2、水温 维持在15~2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 3、营养料 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C5H7O2N,霉菌为C10H17O6原生动物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