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物理各章中考点题型分值

初级中学物理各章中考点题型分值
初级中学物理各章中考点题型分值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考察的知识点共73个,具体分布如下:

安徽中考考点归类分析

1、关于分子动理论

基本上考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这两个知识点。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述: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部分复习相对简单的多。考试频率和考查分值:

分子动理论五年考查了四年且全部为填空题,只有2012年没考,平均考查分值为2分/年,主要考查“分子无规则运动”和“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两个点;

2、物态变化

考查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但是,由于物态变化的内容比较散,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做到面面俱到,争取不出现知识的遗漏。

考试频率和考查分值:

物态变化五年考查了四年,其中两年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两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只有2014年没考,平均考查分值为2.5分/年。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的情况。总体考查较为简单。

3、关于质量和密度

2015年6分,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2014年8分,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主要考查天平的调节和读数,而没有涉及密度的计算;2013年2分,在填空题中考查密度的计算,主要难点是单位的换算;2012年4分,仅仅考查天平的使用。所以,密度这一知识点在安徽中考中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既然2014和2015年

都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预计今年将会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或者融合在热机效率类的问题中考查。

4、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考查内容:

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

这部分内容考查内容简单,且考查频率极低,所以不做特别说明。

5、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该主题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子动理论的部分内容,即“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这部分内容一般和主题三(物质的结构和物体的尺度)合在一起考查。

考查频率和考查分值:

包括运动与静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的计算等,其中长度的测量在2012年和2015年均有考查,一直是出错率很高的考点之一。此外,关于速度的计算一般还融合在机械效率部分考查等。这部分内容在安徽中考中也是必考考点之一,2015年3分,2013年2分,2012年7分,2011年4分,平均考查分值3.2分/年。

6、机械运动和力

这部分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力、力与运动、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五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安徽

中考的一个重要模块。但是,一般情况下单独考查力的知识的比较少,只是在2011年考查,大多把力和力与运动放在一起考查。

7、压强和浮力部分

在以前的考查中大多分开考查,但是近两三年来往往融合在一起考查,这对于提高试题的覆盖面来说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后期考查中,这种趋势应该更加明显。

8、关于力与运动的考查

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等,大多属于概念性的内容,其中的基本实验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力平衡及其应用。

考查要求:以A等级要求为主,B等级为“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并能对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作出必要的说明”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颇受青睐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

2015年共7分;2014年14分;2013年7分;2012年4分;2011年13分。五年来考查的平均分值是9分/年,考查的点主要集中在惯性(5年全考)、摩擦力的实验探究和计算(考查4年,且两年考查摩擦力的实验和计算,15、14年两年计算,11年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和应用等。

9、简单机械

考查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极其应用;滑轮和滑轮组的应用

考查要求:这两个考点均为B等级的要求。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2015年4分,2014年3分,2013年3分,2012年2分,五年内平均考查分值为2.4分/年。

2015年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和动态杠杆中力的大小变化;2014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是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2013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动态杠杆中力的大小变化问题;2012年以作图题的形式考查力臂的作法。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已经五年没有考查,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简单机械部分还包括滑轮和滑轮组,这一考点一般融合在机械效率部分考查。

10、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考查

考查内容:压强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压强的计算、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解释现象、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浮力的相关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考查要求:压强的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作为B要求,其他均为A等级要求。但是,我们不能仅凭等级确定考题难度,需要注意!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2015年4分,2014年6分,2013年5分,2012年6分,2011年6分,五年内全部有所涉及,平均考查分值为5.4分/年。

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考查,安徽中考每年必考。其中2015年将浮力知识和漂浮的知识结合考查,共4分;然后2014年压强基本上都是考查公式P=F/S的应用、液体压强的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浮力产生的原因;2013年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2011年、2012年均考查公式P=F/S 的应用。可见,关于压强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压强的计算上。自从2013年液体压强的公式纳入考试要求以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每年都考,2013年和2014年一直考查的是公式推导,而2015年则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

而浮力的考查基本上都是浮力的计算,其实浮力的计算考查的点是相当稳定的,多是在四种计

算浮力的方法为考查点,我想,我们复习的过程中可以侧重计算。至于定性分析,可以在密度计这一知识点上入手。

11、关于“声现象”的考查。

考查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考查要求:均为A等级。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基本上每年都是2分或3分,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即为3分,若出现在填空题中则为2分。

关于声现象的考查,一般以填空和选择题为主,因为填空题受个数的限制,所以填空题的考查基本集中在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的考查上;而选择题则可以集中考查声音的多个方面,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上,所以本部分的复习我们可以以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的辨别为主,一般一个课时足矣!这部分内容一般得分率很高

12、关于光现象的考查

2015年考查8分,考查内容是凹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和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实验方法,而不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2014年考查7分,重点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和成像规律的证明题,感觉并没有考查物理问题的实质;2013年考查12分,其中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6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6分,但是这6分的感觉和2014年的证明题感觉相同,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2012年考查4.75分,其中填空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反射角和折射角的计算,选择题中考查凸透镜的应用;2011年考查4分,分别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作图,考查的相对比较常规。五年平均下来,考查的平均分值为7分,从考查内容看,凸透镜的问题是考查的焦点,但是关于光现象,个人认为主要就是区分光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这三大块,只要将每一块的典型考点介绍到,相信中考应该会考得很好

13、机械能:功、功率、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考查要求: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是B等级的要求,而动能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这些概念题则为A等级要求。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是每年必考考点,五年均有所考查。2015年6分,其中斜面的机械效率2分,功的计算4分;2014年共7分,其中功和功率计算4分,滑轮组机械效率3分;2013年8分,主要考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其中包括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实验操作等两个方面;2012年共7分,其中斜面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3分,功的计算2分,功率的计算2分;2011年考查9分,其中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6分,功的计算3分。平均考查分值7.4分/年。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每年必考的计算,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机械效率是综合考点,可以包括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多个知识点,所以花大力气还是值得的。而功和功率的独立计算也是考查的重点。

14、关于能量的考查

关于能量和能源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分值多为2分或3分,而2012年考查8分的情况应该说是一个反常。但是,这个知识点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重点考查的是动能、重力势能及其相关因素;机械能的转化等。所以我们复习的重点可以放在能量转化上。

15、内能

考查内容:关于热量内能和热量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的考查

考查要求:关于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途径、热机工作的能量转化为A等级,而热量的相

关计算均为B等级。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2015年6分,2014年2分,2013年4.5分,2012年5分,2011年3分,平均考查分值4.2分/年。考查内容基本上都是糅合在热机效率的计算中考查。在计算部分,主要考查Q=mq和Q=cm△t的应用

16、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考查内容:知道自然界中常见的能量形式;知道能量转化及其守恒定律。

考查频率:基本上不会单独出现。

17、电和磁

关于电磁联系部分的考查,2011年、2013年、2014年均是5分,2012年考了2分,2015年考了7分,平均每年考查分值4.8分,可见,电磁联系部分的分值比例还是比较诱人的。同时,电磁联系部分的考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比较集中,考试频率最高的是右手螺旋定则,五年内共考了四次,可见其重要性;其次是电动机及其原理、发电机及其原理,五年共考了3次;其次就是电磁铁、奥斯特实验等等。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查特点是,分值高,但是知识点较为简单,所以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8、关于欧姆定律和电功率计算题的考查

关于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安徽中考的考试很固定,基本上每年都是15分左右,其中2015年13分,2014年12分,2013年16分,2012年19分,2011年16分,平均每年考查分值15.2分/年,试题分布集中在填空题和计算题部分。从历年中考试题分布看,每年都有一个填空类的电学计算和一个计算题,有时候是两个计算题,这部分内容,相信我们只要收集部分试题即可解决。

19、电学中的动态电路分析和故障分析题的考查

关于动态电路的分析和电路故障,一直是安徽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所以我们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练习进行练习。个人认为,这一考点的性价比也很高。不过,从近几年的考题看,关于动态电路分析的难度明显加大,2013年以前的考查还是很常规的,但是2014年和2015年的考查则明显发生变化,2014年的考题涉及了混连电路,而2015年的第17题则把动态电路的分析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相结合,不仅仅是定性判断点表示示数的变化,还要定量分析出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关系,将试题的难度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

20、电学中的伏安法测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考查

关于伏安法测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安徽中考每年必考,分值一般为8分左右,考查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连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故障的排查、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等,相对而言,性价比也较高。在安徽中考中,间接测量的电阻或电功率相对而言考查较少,仅仅在2010年考过一次,还是需要重视的。

武汉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苏教版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就成了热点问题,分数比例较大,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忽视物理实验的复习,或不知道怎样复习,不知道中考哪几个方面考核,失分较多,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帮助同学们有目的搞好实验复习,仅就部分省、市中考实验题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供复习时参考. 一、数据处理型 例1.测定牛奶的密度 (1)某同学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①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盛有牛奶的玻璃杯的质量,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138.0克; 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里,量筒 中牛奶的体积如图1(1)所示; ③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游码的位置如图1(2)所示. 把步骤①、②、③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二、仪器使用型 2.图2中,甲图是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图,乙图是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示意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待测电阻估计约为10欧姆,请回答下面问题: (1)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端. (2)电压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伏特的负接线柱;电流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安培的负接线柱. 三、找错型 3.某同学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用了两节干电池,带测电阻阻值约为10欧,连结了图3所示的实物电路,简要写出图3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课改实验区) (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友情提示: Hi!亲爱的同学,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把平日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1. 卷(I)的答案需要涂在答题卡上,卷(II)的答案需要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题上做答案无效、不得分。 2. 请务必在答题纸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 卷(I)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满分30分)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 对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加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B.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C. 物体内某一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下面是可逆过程的是() A.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B. 一棵豆子的生长 C.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光路 D. 一只玻璃杯落到地面跌碎 3. 下列知识结构有错误的是() A.

B. C. 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依次为: D.

4. 从下列图像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 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D. 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5. 下列作图完全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 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 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和物体同侧 还是异侧 像距v和焦距f 的关系 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2f 投影仪u=f 不成像 u

初中物理中考分类试题

2014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简单机械 15.(3分)(2014?黄冈)如图所示是液压起重车意图.使用时液压杆将起重臂顶起,可将重物吊起并安放到需要的地方.请在图中分别画出: (1)重物对起重臂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及该力的力臂; (2)液压杆对起重臂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臂的画法;力的示意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重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G的力臂.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阻力阻力臂乘积一定,则动力臂最大时动力会最小. 解答:解:(1)重物对起重臂的作用力竖直向下,作用点在起重臂的左端;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即为力臂L2; (2)力臂最长,此时的力最小,确定出力臂然后做力臂的垂线即为力F1,如图所示: 点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 7.(2014山东济宁)小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 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4所 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C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 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19.(2014山东济宁)小梦在进行物理复习迎接中考前,认真阅 读了一遍物理课本。当他看到“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上海向明初级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上海向明初级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2.如图甲,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6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12﹣l4s内,力F做功48J C.从10s开始F的功率保持24W不变 D.若t=12s时撤去所有外力,物体将做减速运动 3.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甲、乙两灯泡均发光,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一只电表指针仍明显偏转,另一只电表示数为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甲灯泡短路B.乙灯泡短路C.甲灯泡断路D.乙灯泡断路 4.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如图装置闭合电路后磁针会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B.如图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如图装置所揭示的原理可制造发电机 D.图中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某种“气凝胶”的密度只有3kg/m3但硬度却很大,如果用“气凝胶”做一尊仿真成人雕像,那么其质量相当于() A.一个苹果 B.一个鸡蛋 C.一枚硬币 D.一辆汽车 6.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图乙中A、B分别是小灯泡和电阻R1通过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只闭合开关S、S3,调节滑片P,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0 时,小灯泡两端电压恰好为2V;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b端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 A.电源电压为10V B.只闭合开关S、S1、S2,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移至b端 C.只闭合开关S,改变其它开关的通断及滑片的位置,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大于1.2W D.只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端时,1.5min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为640J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2011年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学号: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2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初级中学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试题解析版

2018年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100N 2.(2019?黑龙江)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 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 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3.(2019?黔西南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 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 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 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4.(2019?广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C. 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D. 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6.(2019?成都)如图,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小秦骑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小秦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D.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 7.下列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规律与对应的实用技术的原理、规律不相符的是()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物理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物理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到相同的烧杯中,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为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__相同,不断搅拌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导致初始阶段色拉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除色拉油自身外,还有________要吸收热量;要尽量减小此因素的影响,改进的方案有________(写出一种)。(3)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由图像可知,色拉油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时,_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受热均匀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1)运用控制变量法,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和保证色拉油和水的质量相同,保证加热时间相同;不断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产生误差。 (2)容器初温过低,则液体和容器会同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变化不是直线,可以通过提高容器初始温度,减小容器吸收热量对实验的影响。 (3)相同的加热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色拉油升温更快,所以需要的时间短,而水升高相等的温度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所以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 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乙 2.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 ,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 ,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3)[4]根据t=cm Q ?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4min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4min ,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温度变化值为 50℃-10℃=40℃, 乙的温度变化值为 40℃-10℃=30℃, 乙的比热容 ()()3340 1.810J /kg 2.410J /kg 30c =??=?乙℃℃℃℃ 。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鲲龙”AG600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水上起降,如图所示。“鲲龙”AG600是国家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既能在陆地

2020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题型分值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 考察的知识点共66个,具体分布如下: 考点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选择题 2 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10%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选择填空作图 实验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 验方案 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 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 (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 1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重点 2 眼睛和眼镜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选择填空作图 实验 三、物态变化(4个考点)7% 1 温度与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选择填空简答 2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 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3 汽化和液化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 措施 4 升华和凝华 [复习指要]学生常见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学生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科学。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四、电与磁(五大块)40%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 选择填空 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 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