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

顶板
顶板

一、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是指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所引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

3.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矿压控制。

4. 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形式:如围岩变形、顶板下沉、岩体离层、破坏和冒落、煤体压酥、片帮和突出、支架受载、变形、折断以至大规模岩层移动、“放炮”等现象,均称之为“矿山压力显现”。所以,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和外部表现。

4.伪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随采随冒,一般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5.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通常由具有一定稳定性且易于随工作面回柱放顶而垮落的页岩、砂页岩或粉砂岩等岩层组成。

6.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硬的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石灰岩及砂砾岩等岩层组成。

7.孔隙度(空隙度):指岩石中各种裂隙、孔隙的体积之和与岩石整体体积之比。

8.岩石视密度;岩石空隙中的液体全部被蒸发,试件中仅有固体和气体状态下,其单位体积的质量。

9.直接顶的初次垮落:采煤工作面自开切眼开始推进后,直接顶岩层一般并不立即垮落。待推进一定距离后,直接顶悬露面积超过其允许值,才会大面积垮落下来,称为直接顶的初次垮落(初次放顶) 。

10.初次垮落距: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过一段距离后,直接顶悬露达到一定跨度,采空区进行初次放顶,直接顶开始垮落,此时直接顶的跨距成为初次垮落距。11.老顶的初次来压: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压力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12.老顶的初次垮落(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老顶初次垮落(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

13.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的初次来压以后,随工作面推进老顶岩层形成的裂隙体梁结构由稳定到失稳而导致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周期性增大的现象。

14.周期来压(垮落)步距:相邻两次周期来压(垮落)之间回采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15.煤矿冲击地压: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井巷或采场周围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而产生的急剧、猛烈的动力现象。

16.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压缩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17.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值,称为单向抗拉强度。

18.岩石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与破碎前体积的比值。

19.岩石的容重;岩石的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岩石的重量。

20.初撑力:支柱最初形成的主动力。

21.砌体梁:老顶岩层达到极限跨距以后,老顶岩层就要断裂、形成所谓的裂隙体,但断裂后的岩块由于向下回转时产生相互挤压和摩擦而不发生垮落,这是断裂岩块间形成外表似梁,实则为拱的平衡结构,这种结构称之为砌体梁。22.钻屑法;钻屑法又称钻粉率指数法或钻孔检验法。钻屑法是通过在煤层中钻小直径钻孔(直径42mm~50mm),根据钻孔在不同深度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有关动力现象判断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

23.复合顶板;复合型顶板的一般特征是下软上硬。下部软岩层一般是泥岩、页岩、砂页岩,上部硬岩层一般是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火成岩等,在软硬岩层之间存在有弱面和光滑面,粘结力很小,极易分离。

24.应力集中系数;为支承压力与原岩应力的比值。

二、论述简答

1.矿山顶板事故防治的工程意义

安全生产,减少事故,预防顶板事故方面阐述就行了,自己发挥。

2.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图示并说明岩石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力学特性。)

(1)压密阶段。岩石受力后,首先出现的是压密阶段I。此时,变形主要是由岩体内的结构面(节理、裂隙等)被闭合和裂隙中充填物受到压密而造成的。其特点是:随着应力的增长,变形增长率逐渐减小,故应力一应变曲线呈上凹状。

(2)弹性阶段。岩体经过压缩以后,即由非连续介质转化为连续介质。在载荷的持续作用下将进入第二阶段—弹性阶段II。在这个阶段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性质共同起作用,但主要是结构体开始承载和产生变形,这时弹性变形是岩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随载荷增加,变形基本上按比例增长,即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直线型。

(3)塑性阶段。当变形继续发展到屈服点以后,就进人岩体变形的第三阶段—塑性阶段III。在这个阶段中,与结构体变形同时伴随有结构面的剪切滑移变形,且变形成分主要是沿结构面滑移,岩体的扩容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特点是:随载荷增加,其变形增长率不断增加,即应力—应变曲线呈弯曲状。

(4)破坏阶段。当应力增加到极限强度时,使岩体沿着某些破损面滑动而导致岩体破坏,于是进入第四阶段—破坏阶段IV。

在变形全过程中,无法严格区分岩体的变形和破裂,实际上岩体在变形过程中包含着破裂的成分,破裂的出现反映着变形积累的突变。因此,变形和破裂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是岩体变形性质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最主要的特点。

画图说明

岩石全过程应力应变图3.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因素

1.深度越大,巷道越难维护,但维护费用的增加并不与深度成正比。浅部巷道的矿压主要表现在顶部,深部巷道的矿压则来自四周,并有冲击地压现象。

2.岩层性质的影响

岩体内摩擦角小,结构面发育,则矿压显现显著。在缓倾斜岩层中矿山压力主要来自顶板;急倾斜岩层中矿山压力来自顶底板,在巷道中表现为两帮压力较大。在强度较大的岩体中,顶压较明显;在强度低的岩体中,四周压力较明显,底鼓影响严重。遇水膨胀的岩体最难维护。

3.地质构造的影响

在向斜轴、背斜轴、压应力断层或剪应力断层附近等应力集中区,矿山压力较大。因为构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垂直于巷道轴向,平行于这些构造走向的巷道更难维护。

4.巷道尺寸和形状的影响

巷道的矿山压力与巷道尺寸成正变关系。巷道的形状对弹性状态的周边应力影响较大,对塑性区的大小影响较小,巷道形状对支架的受力情况有较大的影响,曲线形巷道断面易于维护。

5.时间影响

由于岩石不断移动,塑性区将不断扩大,岩体强度又逐渐削弱,矿山压力也将随时间而增加。如果维护措施得当,强度较大的岩体将在短时间内趋于稳定,软弱岩体则将持续很长时间。

6. 其它采掘工程的影响

采掘工程将引起周围岩体中应力重新分布及岩体移动。凡处于这一影响范围的巷道,矿压显现将加剧。

4.简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破坏特征

在采用长壁采煤法时,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暴露出来的上覆岩层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变形、移动和破坏。根据破坏状态不同,上覆岩层可划分为三个带。

冒落带。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采煤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的煤层直接顶的破坏范围。该部分岩层在采空区内已经垮落,而且越靠近煤层的岩石就越紊乱、破碎。在采煤工作面内这部分岩层由支架暂时支撑。

裂隙(缝)带。指位于冒落带之上的岩层。这部分岩层的特点是岩层产生垂直于层面的裂缝或断开,但仍能整齐排列。

弯曲下沉带。一般是指位于裂隙带之上的岩层,向上可发展到地表。此带内的岩层将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

裂隙带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3个区:煤壁支撑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

(1)煤壁支撑影响区:它是由于工作面煤壁支撑而使顶板呈拉伸变形形成的。范围从工作面前方30—40 m一直到工作面后方4—8m,该区内顶板水平移动较为剧烈,垂直移动则甚微,在有些场合垂直位移还会出现负值(即岩层上升现象)。

(2)离层区:范围从工作面后方4—8m至30m左右,该区内顶板急剧下沉、断裂,且各层下沉的速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少,并且层间的离层现象随着距煤层距离的增加而愈多。

(3)重新压实区:位于工作面后方30 m以外,该区内已断裂的岩层又重新被采空区冒落的矸石支撑,由下向上各岩层的下沉速度逐渐增大,层间进入相互压实的过程。

5.采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分布的特点

采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分布形态如图所示。可将其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支承压力区)和应力不变区(原岩应力区)。

其分布特点是:

(1)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壁一端几乎支承着采煤工作空间上方裂隙带及其上覆岩层大部分重量,即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远比工作面后方支承压力大。

(2)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带随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

(3)由于裂隙带内形成了以煤壁及采空区垮落带为前后支承点的拱式平衡结构,所以,采煤工作空间是处于减压带范围内。6.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一、顶板岩层组成

1.直接顶的影响

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及生产效率,同时也将影响到支护方式的选择。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岩层的力学性质;二是直接顶岩层内各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情况。

2.老顶的影响

老顶的运动及来压强度不仅对直接顶的稳定性有

直接影响,而且对确定支护强度、支架的可缩量以

及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老顶对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影响主要决定于直接顶

的厚度。显然,直接顶越厚,老顶离煤层越远,破

断后形成平衡结构或呈缓慢下沉式平衡的可能性

越大,来压强度也将较弱。

二、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山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对顶板下沉量、煤壁片帮、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

影响。

顶板下沉量随时间的延长会相应增加。加快推进速

度能够避免一些矿山压力现象。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只是缩短了落煤与放顶两个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能够减小一部分顶板下

沉量。但不会消除由于落煤、放顶剧烈影响所造成

的部分顶板下沉。

只有在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才能使顶板下沉量明显降低,

从而使支架受力减少。当工作面推进速度达到一定

程度后,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

将逐渐减少。

三、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直接影响原岩应力的大小。开采深度对矿山压力具有绝对影响,但对矿山压力显现的

影响则不尽相同。

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比较明显。如

在松软岩层中开掘巷道,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

道围岩的“挤、压”现象将更为严重。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具有岩石冲击的矿井,形成

岩石冲击的次数及强度将显著增加。

开采深度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尤其是对

顶板下沉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的增加

及底板臌起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工作面支架受载的

增加。

四、采高与控顶距

在一定条件下,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重

要因素。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间越大,工作面上覆

岩层破坏也越严重。在同样位置的老顶岩层取得平

衡的机会就越小,而且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工作

面煤壁也越不稳定,易于片帮。采高越大,工作面

中矿压显现越严重;采高越小,顶板活动越缓和,

煤壁也较为稳定。

五、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对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有着较大的影

响。

急斜长壁工作面顶板下沉量比缓斜工作面要小得

多。这主要是随煤层倾角的增大,上覆岩层作用于

层面上的压力减小,而沿层面的切向滑移力增大。

随倾角的增大,采空区冒落的矸石不一定能在原地留住,很可能沿底板滑移,从而改变了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由于采空区冒落矸石的滑移,使采空区上形成了上

部冒空而下部冒实的情况,导致工作面支架受力不

均衡。

另外,在同样生产条件下,采用沿倾斜向下推进的

长壁工作面布置与沿走向推进的工作面布置相比,

其上覆岩层更容易形成平衡“结构”。

7.初撑力定义及对顶板控制的影响

支柱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初撑力(指移架后

的支架初始阻力。它的大小取决于泵站的工作压

力,并受管路损失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面;巷道分述。

初撑力是指支柱通过泵压而给予顶板的主动支撑

力,较大的初撑力能使支柱较快达到工作阻力,减

小顶板下沉量,防止顶板早期离层破碎。等根据自

己理解详细论述。8.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岩石性质及构造特征。在巷道掘进遇到强度较低的软弱岩层时很容易发生冒顶,但一般情况下规模及强度比较小,如泥质胶结的页岩等。对于坚硬岩层,受力后不易变形和破坏,巷道掘进过程中也不易发生冒落,然而一旦发生冒落,其规模及强度可能较大,例如砂岩等。岩石的构造持征对巷道变形破坏性质和规模也有影响,如巷道顶板中有弱面(煤线、弱层理面等)时,就容易引起顶板岩层的离层甚至冒顶。

(2)开采深度。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上覆岩层重量增大,形成的支承应力较大,从而将增大巷道的变形及破坏的可能性。此外地下岩石的温度也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温度升高会使围岩由脆性向塑性转化,容易使巷道产生塑性变形。

(3)煤层倾角。煤层倾角不同也会使巷道的破坏形式有差异。如水平或中斜煤层巷道中多出现顶板弯曲下沉、冒落。急斜煤层巷道多出现隘帮、底板滑落及顶板抽条冒落等形式的破坏。

(4)地质构造因素。地质破坏带内的岩层通常是由松散的岩块所组成,在地质破坏带内开掘巷道时很容易产生巷道冒顶事故,而且冒顶规模一般较大。

(5)矿井水的影响。矿井水容易使破碎岩块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而造成个别岩块滑动和冒落,也会使岩石强度降低,或促使岩层软化、膨胀,从而造成巷道围岩产生很大的变形。

(6)时间因素影响。各种岩石的强度都有一定的时间效应,特别是矿井巷道的围岩,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较差,在时间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岩石的强度会因风化、地下水等作用而降低。

(二)开采技术因素

(1)巷道与开采工作的关系。如巷道是受一侧采动影响还是受两侧采动的影响,是初次受采动影响还是受多次采动的影响。

(2)巷旁保护的方法。如留煤柱护巷还是在巷旁浇注刚性充填带护巷。

(3)巷内采用的支架类型及支护方式。

(4)巷道掘进方式。如在前进式开采中,工作面的上下区段平巷可以来用与工作面平行掘进、滞后掘进及超前掘进等不同方式,采用滞后掘进可以使巷道躲开采煤工作面的剧烈采动影响,避免巷道产生剧烈变形与破坏。

9.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基本形式

(一)巷道顶板冒落

(1)顶板规则冒落。其特点是顶板冒落后,冒落面比较圆滑、规整。这类事故一般发生在泥岩、砂质页岩或含有泥质夹层的松软岩层。

(2)顶板不规则冒落。其特点是冒落形状很不规则。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断层等地质构造破碎带。

(3)顶板弯曲下沉。这种情况是在上覆岩层重量的作用下,顶板岩层弯曲下沉,岩层底部受拉而出现裂缝或断裂。这种事故多发生在近水平或缓斜煤层的层状顶板岩层结构中以及巷道跨度较小的情况下。

(二)巷道底板变形与破坏

(1)底板塑性膨胀。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巷道底板为强度较低的粘土质岩石中。其变形特点是,巷道底板呈塑性臌起。

(2)底板臌裂。这种情况发生在层状结构的中硬粘土质岩石中。其变形特点是巷道底板发生明显的裂隙及臌起。

(三)巷道两帮变形

(1)巷道臌帮。这种事故在整体结构或层状结构的岩层或煤层中均可能发生。其变形特点是,巷道两帮出现比较规则的臌出。

(2)巷帮开裂或破坏。这种情况发生在整体结构的厚岩层或块状岩体中。其变形特点是巷道两帮出现开裂破坏。(3)巷帮小块危岩滑落或片帮。这种事故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带、岩层中有软弱夹层的地段等。其变形特点是巷道帮发生岩石滑落破坏

10.巷道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1)坚持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应由有经验的工人操作,同时要有专人观看。

(2)检查支架架设质量。支架的架设质量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发现背顶封帮不严及变形损坏的支架必须处理好后再施工。

(3)严格控制掘进迎头的空顶面积。当空顶面积超出规定的要求,或顶帮岩层比较破碎时应及时架设支架进行支护,切忌空顶作业。

(4)及时整理放炮崩倒或崩歪的支架。11.巷道过断层等构造变化带的安全措施

(1)加强构造变化带的地质调查工作,查清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与安全措施。

(2)减小空顶距离,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及时架设临时支架,尽可能快地架设永久支架。永久支架滞后距离一般不能大于2—4m,采用砌碹支护时,每次掘砌宽度不得超过1m。

(3)改变巷道支护方式。巷道穿越地质破碎带时,可缩小棚距或改用砌碴及U型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

(4)减少放炮装药量,降低因放炮对断层带附近破碎顶板的震动。如果放炮法难以控制与管理顶板,可改用手镐方法掘进。

(5)采用超前探梁支护不稳定顶板,绝对禁止在空顶条件下作业。

(6)施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随时注意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7)巷道接近断层构造带时,放炮前还必须检查掘进工作面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积存情况,做好断层水的探查工作,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12.巷道局部冒顶时的处理方法

(1)先加固整理好冒顶区前后的完好支架,支架间用拉杆或绳子连好,背顶封帮要严密。

(2)及时封顶、控制冒顶范围的扩大。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木垛法进行处理。处理人员站在安全一侧,处理掉冒顶区顶部活动矸石块,确认无危险后抓紧安设支架,砌好护顶木垛,并逐步加高护顶木垛使其托住顶板。

(3)在具备锚喷支护条件时,可考虑使用锚喷支护法处理冒顶区域。

13.巷道大面积冒顶的处理方法

如果冒顶范围较大(如冒顶区长6—8m、冒高3m左右)时,可以采用从冒落区两边相向修理、利用绞架控制顶板的方法。

(1)加固冒落区附近的支架。可在巷道两帮打木板拾棚,以提高支架稳定性与支撑能力。

(2)架设绞架前要用长杆工具站在有支架掩护的地方

敲下松动浮歼,确认无危险时再进行工作,并随时注意顶板变化情况。

(3)架设绞架地点至少要有2m左右高、1m以上宽的安全出口,如果顶板破碎、冒高过大时,则禁止架设绞架。

(4)如果巷道内冒顶高度与范围都很大,用绞架方法进行处理可能要消耗大量坑木,而且也不安全时,可另开绕道,绕过冒顶区。

14.采煤工作面冒顶预兆

1、局部冒顶的预兆(直接顶)

由于局部冒顶预兆不明显,易被人忽视,但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征兆。

(1)响声;(2)掉渣;(3)片帮;(4)裂缝;(5)离层;(6)漏顶;(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8)顶板的淋水明显增加。

试探有没有冒顶危险的方法:(1)木楔法;(2)敲帮问顶法;(3)震动法。

2、大面积冒顶的征兆(老顶或直接顶)

(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岩层破碎下落,掉渣逐渐增多,由稀变密;顶板裂缝增加、裂隙张开,顶板产生大量下沉。

(2)煤帮的预兆:煤质变软变松,片帮增多。

(3)支架的预兆:木支架、摩擦柱被压弯、折断,楔销有时会弹出或挤出,金属支柱破顶、钻底,活柱迅速下缩,发出“咯咯”声响。

(4)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顶板淋水增加。

15.减少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关键(或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有哪些?)

(1)进行矿压观测,掌握顶板的活动规律,预测顶板的活动范围、方向及时间。

(2)对不同的煤层和顶板条件,正确选择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如果煤层倾角大或工作面仰斜推进时,为防止顶板沿倾斜方向滑动推倒支架,可通过架设抬棚、木垛和打斜撑等特殊支护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3)改善开采技术,提高支架的初撑力和支架的稳定性,采用正确的支护手段。木支柱、摩擦式金属支柱都存在着初撑力小、可缩量小等缺点,应大力推广单体液压支柱、滑移顶梁支架和自移式液压支架。16.综采工作面在破碎顶板条件下的顶板控制措施

(1)采用带压移架法。如煤壁片帮深度达到未割煤先移架也不影响采煤机割煤时,应采取超前移架法。

(2)在移架时有可能出现冒顶的情况下,应采取先移顶板完整的支架,并在顶梁上放平行于工作面的长木梁护住附近不完整的顶板,然后再移相邻支架。如遇到破碎漏矸顶板,还要在平行于工作面长木梁上铺金属网片、荆笆或木板等护顶材料(图)。

(3)当工作面顶板在割煤后很快垮落,并且垮落面积较大时,可在相邻支架间超前架设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的走向棚。在走向棚下面再架设l一2架平行于工作面的临时抬棚。当前移支架托住抬棚,即可撤除抬棚的支柱,相邻支架即可在平行于工作面棚梁和走向棚保护下前移,最后拆除走向棚支柱。

(4)当煤壁易于片帮,支架又没有护帮设施时,可靠近煤帮打临时柱。

(5)当支架顶梁上方冒顶时,可采用在支架顶梁上方架设木垛接顶。

(6)控制工作面局部破碎顶板,可垂直工作面在顶梁上铺金属网,网与网之间的搭接长度为200 mm,每隔100 mm 连一扣,特别注意新网片应放在旧网片下面。顶板破碎范围较大时,宜选用平行于工作面铺网的方法。

(7)破碎顶板的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应尽可能采用掩

护式液压自移支架。

17.支架围岩相互关系。

支架作用:

支架的支承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少围岩移动的作用,支架却只承担其中一小部分载荷。能够抑制顶板离层,减少顶板下沉量,防止松动围岩冒落,阻止煤壁片帮等。

围岩作用:

围岩是一种天然承载结构。围岩自身具有支承能力(自承力)。在开掘巷道以后形成的“支架—围岩”力学平衡系统中,围岩通常承受着大部分的岩层压力。

在巷道支护过程中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为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就要允许围岩产生某些变形,这种变形会使围岩中的能量得到一定释放,从而起到适当的“卸载作用”,这将有利于减轻支架受载。然而从安全观点来看,这种变形又是应当有限制的,不能允许它发展到有害或危险的程度。

支架可以起到凋节与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但它应在围岩发生松动和破坏以前安设,以便使支架在围岩尚保持有自承力的情况下与围岩共同起承载作用,而不是等围岩已发生松散、破坏,几乎完全丧失支承力的情况下再用支架去承担已冒落岩块的重量。也就是说,应当使支架与围岩在相互约束和相互依赖的条件下实现共同承载。按照这个原理去进行巷道支护工作,从总体上说可以获得更为简便、经济和安全支护效果。

18.锚杆支护理论

①悬吊理论: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以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

②组合梁理论:机理: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挤紧,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提高其自撑能力。

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梁)。在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这种组合厚岩层内的最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亦减小。

③组合拱(压缩拱)理论:机理:在破裂区中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错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交错,就能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19.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处理原则。

处理顶板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难人员及恢复通风等。抢救遇难人员时,首先直接与遇难人员取得联络,可采取呼叫、敲打和使用地音探听器等方法,来确定遇难人员的地点和人数。如果遇难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良,必须设法加强通风,以保证遇难人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如果因冒顶遇难人员被堵在矸石堆内,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品。在抢救中,必须时刻保护人员的安全。如果发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应首先加强支护,准备好安全出口通道。在冒落区进行救护工作时,要密切注视顶板的活动情况,注意检查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在清除冒落矸石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防止伤害遇难人员。在处理顶板事故时,应根据岩层冒落高度、冒落块度大小、冒顶位置和范围大小以及围岩破碎和矿压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1)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若遇难人员被大块矸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撬棍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撬起,将人迅速救出。

(2)当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难人员又靠近煤壁时,可沿煤壁内冒顶区从外向里掏洞,架设梯形棚子支撑顶板,一边架设棚子,一边掏洞,直到把遇难人员救出为止。

(3)当遇难者位置靠近放顶区时,可沿放顶区由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用木板、笆片把顶、帮背严背实,或用前探棚边支护边掏洞,把遇难人员救出。

(4)如果冒顶范围较小、矸石块度小,比较破碎,可果用撞楔法处理冒顶。

(5)分层开采的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由于底板是煤层,当遇难人在金属网或在荆笆等人工顶板的下面时,可沿底板煤层在人工顶板下掏小洞,边架棚边掏洞,把遇难人员救出。

(6)当底板是岩层,遇难者在金属网或荆笆等人工顶板下面时,可沿煤壁掏小洞,救出遇难人员。

(7)当工作面冒落范围很大时,遇难者在冒落工作面的中间,如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处理所用时间长,而且也不太安全,应采取沿煤层重新开道的方法处理。新开巷道与原工作面距离一般为3—5m左右。也可以沿煤壁采用掏洞法处理,但靠冒落区的一侧必须用木板、笆片背严背实,以防窜矸。

(8)工作面两端冒落,把人堵在工作面中间,此时如采用掏小洞或撞楔法难以通过,则可采取另掘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或危险区将遇难人员救出。

(9)单巷掘进发生冒顶事故,将遇难人员压住或堵住时,可采用撞楔法抢救遇难人员。

20、冲击地压的防治施有那些?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主要应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区,对已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域或因地质构造等因素存在的高应力,采取改变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能,降低或释放煤岩体积聚的弹性潜能。

(一)合理开拓布局,采用正确的开采方法

(1)开采保护层。开采煤层时,为了降低潜在危险层的应力,首先应当开采保护层。当所有煤层都有冲击地压危险时,应是开采冲击地压危险性最小的煤层。

(2)避免形成孤立煤柱。划分井田和采区时,应保证有计划的合理开采,避免形成应力集中的孤立煤柱,不允许在采空区内留煤柱,巷道上方不留煤柱,有条件的采区上山、采区边界及区段巷道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避免应力集中。 (3)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时,应尽量采用长壁采煤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4)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应尽量将主要巷道和峒室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5)合理安排开采程序。要合理安排开采程序,防止采煤工作面三面被采空区包围,形成“半岛”。采煤工作面应采用后退式开采,避免相向采煤。

(二)煤层预注水

煤层预注水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采用向煤层注水的方法,使相邻巷道、采煤工作面的煤岩层边缘区减少内部粘结力,降低其弹性,减少其潜能。

(三)钻孔卸压法

钻孔卸压法是利用钻孔降低积聚在煤层中的弹性能,是释放弹性能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直径大约l00 mm的钻孔,现已有直径为300 mm的钻孔。由于钻孔后,钻孔周围的煤体受力状态发生了变化,约束条件减弱,使煤体卸载,支承压力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峰值向煤体深部转移。

(四)震动爆破法

震动爆破法是在安全条件下,用爆破方法释放煤层积聚的能量。使煤层裂隙松动,是预防冲击地压的一种方法,一般有卸载爆破和诱发爆破两种方式。

卸载爆破就是在高应力区附近打钻,在钻孔中装药进行爆破,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支承压力带的形状和减少峰值,炮眼布置尽量接近于支承压力带峰值位置。

诱发爆破就是在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进行大药量的爆破,人为地在工作人员撤出后诱发冲击地压。

(五)强制放顶

如深孔爆破人工强制放顶等同坚硬顶板部分处理方式。21、坚硬顶板处理措施。

(1)注水弱化(软化)坚硬顶板

①顶板高压注水

顶板高压注水是从工作面顺槽或专用巷道(工艺巷)向顶板打深孔,进行高压注水。利用高压水对顶板进行压裂,其作用是增加和扩展顶板原始裂隙,高压水在岩体中形成压力坡降,使水更好地在岩体中透过裂隙、节理、层理及其他弱面而渗流,从而在岩体中产生水力的、机械的、物理和化学的作用。高压注水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岩体内应力的重新分布,也可使岩体产生塑化作用。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处于试验阶段,在波兰、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坚硬顶板处理的主要手段。

②顶板静压注水

顶板静压注水是使顶板含水率提高,降低顶板的强度,使顶板垮落距离缩小,避免顶板来压过于强烈。但该方法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顶板岩石吸水性强,且吸水后其强度明显降低,否则不能应用。

(2)爆破弱化坚硬顶板

爆破弱化是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将顶板切断,使一定厚度的顶板冒落形成矸石垫层。切断顶板可以减小顶板冒落面积,减弱顶板冒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形成的矸石垫层则可以缓和顶板冒落时产生的冲击波及风暴。目前爆破弱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循环式浅孔放顶

循环式浅孔放顶主要作用是,爆破后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形成矸石垫层,缓和顶板冒落时产生的冲击。具体做法是,每1~2个循环,在工作面切顶线处打一定深度的浅孔,装药进行爆破。缺点是对生产的影响较严重,对高推进速度的综采工作面不适合。

②步距式深孔爆破

步距式深孔爆破主要作用是,切断顶板,避免顶板大面积冒落。具体做法是,在顶板周期来压前,沿工作面向顶板偏向采空区方向打2~3排深孔,装药爆破,爆破后使在顶板内形成一道一定高度的沟槽,坚硬顶板就沿这条沟槽折断。③超前深孔预裂爆破

超前深孔松动爆破主要作用是,切断坚硬顶板,减小顶板冒落面积。具体做法是在上、下顺槽或特殊巷道(工艺巷)向顶板打深孔,在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进行爆破,预先破坏顶板的完整性。

④地面深孔放顶

地面深孔放顶的主要作用是从地面打钻孔爆破,在采空区后方切断坚硬顶板,避免顶板大面积冒落,具体做法是在采空区上方的地面打垂直钻孔,达到已采区顶板的适当位置,然后装药进行爆破,将大面积悬露的顶板崩落。

车库顶板行车及各类堆载验算实例计算书

车库顶板行车及各类堆载验算实例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二、设计数据(拟定,实际根据结构图纸) 地下室顶板板厚:300mm。 最大跨度为8.40m,无梁楼盖。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8m。 车库设计活荷载:5KN/m,消防车道荷载17.85KN/m2。 三、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1、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 自重为18KN/m2 。 2、地下室顶板覆土1.8m每平方米荷载:18KN/m×1.8m=32.4KN/m2。 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32.4KN/m+5KN/m=37.4KN/m(活载按恒 载计算,增大安全系数)。 4、根据拟定数据计算得顶板可承受恒荷载折算后为:37.4KN/m。 四、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一)、车库顶板行车荷载 1、吊车、干混砂浆罐车、钢筋运输车、混凝土罐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根据各种车型荷载: (1)吊车 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捆按5吨计,合计33×1.1,

总计37吨。(设计为恒载,将活载转化为恒载,下同) (2)钢筋运输车 按装30t考虑,车重15t,合计45×1.1=49.5吨。 (3)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按装10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15吨,10立方米混凝土按24 吨计,合计39×1.1=43吨。 (4)干混砂浆罐车 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车自重约20吨,砂浆25吨,合计45×1.1,总 计50吨考虑。 综上荷载按50吨考虑,车型按混凝土罐车考虑(増大安全系数) 混凝土罐车车轮距图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6: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2012附录C.0.4: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式中 L----板的跨度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 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按罐 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单侧荷载取25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 全考虑): Mmax=FL/4=525KN.M 2、设计计算

信息论基础论文

信息论基础发展史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可靠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从长期通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回顾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经过抽象、概括、提高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信系统是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存在着最简单的通信工具和通信系统,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是悠久漫长的。电的通信系统(电信系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一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是:当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以及后来的电子学理论一旦有某些进展,很快就会促进电信系统的创造发明或改进。 当法拉第(M.Faraday)于1820年--1830年期间发现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后,不久莫尔斯(F.B.Morse)就建立起电报系统(1832—1835)。1876年,贝尔(A.G.BELL)又发明了电话系统。1864年麦克斯韦(Max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H.Hertz)用实验证明了这一预言。接着1895年英国的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的波波夫(A.C.ΠoΠoB)就发明了无线电通信。本世纪初(1907年),根据电子运动的规律,福雷斯特(1,Forest)发明了能把电磁波

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

新桥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培训教案 课程名称: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总学时:8 本次课题: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学时数:8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煤矿巷道掘进施工方法及支护形式。 2、了解顶板事故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熟悉掌握巷道掘进施工方法、支护形式和顶板事故及防治措施(新桥矿井下现状)。 教学难点:施工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讲述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内容: 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 1、巷这内人行道的宽度和相应的安全间隙有哪些规定 (1)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0.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巷道内安设输迭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 5m ;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 7m。巷道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8m (2)在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中,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

在巷道的一侧设臵躲避酮, 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 躲避铜宽度不得小于1. 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 8m,躲避酮内严禁堆积物料。 (3)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 6m 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 1. 8m 在巷道的曲线段,车辆四角要外伸或内移,应将安全间隙适当加大,一般外侧加宽200mm ,内侧加宽100mm 2、中心线和腆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延设中心线和腰线? 中心线的使用和延设最简单、方便的办法为拉线法,如图4-2所示。在原中线的1点上系线绳,拉到工作面4点上,同时在原中线2, 3点上挂垂线,在4点移动线绳,使线绳与2、3点所挂垂线相切,此时。4点即为巷道中心线位臵。 腰线拉线法。如图4-3所示,在原腰线1点h系线绳,拉到工作面4点上、下移动,使之与原腰线2, 3点重合一致时,4点即为工作面的腰线点。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在线监测应用及发展趋势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在线监测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通常情况下,矿压显现会给井下采煤和掘进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使矿压显现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必须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因此而进行矿压的监测及管理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矿压的在线实时监测和管理不仅在于消除和减轻矿压显现对井下工作的不良影响,而且可以利用矿压为开采服务。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矿压顶板压力在线监测光纤光栅 1.绪论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研究煤与围岩的压力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仅可以保证井下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为井下顶板事故的发生进行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安全和经济效益。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以及现阶段该煤矿所采用的矿压监测方法和对未来矿压监测方法的建议。 2.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在煤岩体体内形成回采工作空间(巷道)将引起围岩破碎,其上方岩体的部分重量则由此空间内的支护物来承担,从而形成了对支架的压力(有时是由于围岩变形而形成对支架的压力)。由于这些原因对支架造成的压力,不同于岩体内的矿山压力,可称它为围岩压力或顶板压力。 煤层上方的岩层在开采的影响下,一般在回采工作面前方30~40米处就开始变形。其特点是水平移动较为剧烈,但垂直移动则甚微。回采工作面推过切眼4~8米后,垂直位移急剧增加,但各层位移不尽相同,其特点使越向上越缓慢。当已断裂的岩层重新受到已冒落矸石支撑时,变形曲线又趋于缓和,在此区域内个岩层移动速度的特点是邻近煤层的岩层,其运动速度要缓于上覆岩层。 因此,根据上述特点,如下图,可将裂缝带岩层中相当于A区的部分成为煤壁支撑影响区;而B区则称为离层区,C区则为重新压实区。 A-煤壁支撑区 ;B-离层区 ;C-重新压实区 Ⅰ-冒罗带 ;Ⅱ-裂缝带 ;Ⅲ-弯曲下沉带 3.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顶板压力监控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市鲁洲机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中煤顺通辛安煤业 KJ685煤矿顶板动态安全检测系统 技术方案 泰安市鲁洲机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煤矿灾害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2013年03月04日

技术方案目录 一、监测内容 二、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 三、产品技术特点 四、系统结构及组成说明(含电气结构图) 五、系统监测方法及工作原理 六、系统现场布置及安装说明 七、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八、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一、矿井概况 (一)、1401工作面概况 1、1401工作面概况 概况煤层名 称 4#层水平名称水平 采区 名称 南盘区工作面 名称 1401回采 工作面 地面标高1674-1682 工作面 标高 +1455~ +1472 地面位 臵 地面为中山丘陵黄土掩盖地貌,植被稀少地势起伏较 大、沟谷呈树枝状“V”字形发育,地表无建筑物、无 河流、改回采面位于井田南部。 井下位 臵 工作面东西布臵,北、西、南三向均为实体煤,东侧 20米1402工作面。 走向长 (m) 872 倾向长 (平距) (m) 200 平面 积 (m2) 174400 煤层情况煤层总 厚(m) 7.47 煤层结构煤层倾 角(°) 0-6° 简单 煤层总厚是7.47米根据实际计算,采厚3.2m,机采厚3.2m,放煤厚度4.27米。 煤层为气煤、长焰煤,内含2层夹矸,厚度均为0.3米。 煤层顶底板 名称 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

顶底板情况老顶细砂岩8.25-17.9 胶接致密的水平层理。直接顶粉砂质泥岩 1.22-3.0 层理发育 伪顶0.3 棕色、灰色高岭土 直接底粉砂质泥岩 1.79-3.8 无层理、质密。 2、工作面简介: 1401工作面长200米,顺槽到井口3040米,井口到办公室300米。(实地测绘距离) 2.1 工作面液压支架:中间架型号:ZF8000/22/35_ 过渡架型号:ZFG8000/22/35 。 2.2 两巷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型号_DW35/100___ 。 3.工作面测区的布臵: 3.1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测区:工作面共布臵 135 台支架。其中有 6 台过渡支架,机头3_台,机尾3_台;其余为中间架 129台。 4.工作面现有的监测仪器是顶板离层监测仪(机械式); (二)、1402工作面概况 1、1402工作面概况 概煤层名称4#层水平名称水平采区名称南盘区工作面 名称1402 地面标高1640 工作面标 高 +1485~ +1508 地面位臵位于井田范围东南部,地表为中山丘陵黄土掩盖地貌,植被稀少、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呈树枝状“V”字形发育,地表无建筑物、无河流。

第二节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上) 煤矿生产的特点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机、环境三方面,人是这三个因 素中最活跃的因 素,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有 90%以上由人的失误引起。根据开滦集 181 起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因个人违章造成 181 起事故中,都有人的因素。 、物的要素的特点 1、环境的恶劣性: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 不安全状 态在生产过程中总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经过人们的检查、发现和整改而被 消 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不断进行,又可能重复出现或产生新的不安 全 状态。在没矿生产环境中,不仅如此,它还有其相对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 1)煤矿工作环境大都在井下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特点 我国 95% 以上的煤矿是井下作业,井深平均在 400 米以上,煤矿井下工作 场所狭小,光线阴暗,环境潮湿,矿井内空气紧靠地面通风设备供给。工人劳 动强度大,一般矿井采掘工人每班下井到升井约 10 小时左右,部分条件艰苦的 甚至达到 12 小时左右。即使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标注化矿井的采掘面,也面临着 多方面的问题。 ( 2)煤层赋存差、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 我国煤矿生产煤层赋存差、地质条件复杂,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一是煤 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开采强度的不断增 强,煤与瓦斯空出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突出危险区域也在不断扩大。二是 地下水防治难度增大。近年来,随着煤矿开发生产的深度不断加大,井巷工程 的掘进速度加快和随着煤矿开采方式、 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的变化, 水害产生的条件、 水害威胁的程度以及水害生成的机理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给对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的分析造成很大难度,从而增加了 水害治理的难度。三是我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中精 查资源量仅占2 5%,详查资源量仅占17%,绝大部分为地质工作程序极低 的普查。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矿压、地温、水压、瓦斯 涌出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 3)受井下自然灾害影响的特点 我国煤矿不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自然灾害也较为严重。发生事故的 客观因素很多,如:瓦 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灾、火灾、顶板等事故。 这些事故通常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据 1992 年对国产 3 t 以上 矿井的调查, 在 2351 个矿井中有煤 (岩) 与瓦斯突出威胁的矿井 210 处,占 9% , 高瓦斯矿井 824 处,占 55% ,受水患影响的矿井也占相当比例。 资料报道,当今世界上所有系统失效中,约有 70%— 90%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 失误。我国淮北矿务局历年死亡事故中 团 公司对 1990— 2000 年间所发生的 90 多 起,占 50% 以上,严格地讲在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3)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 对采场矿山压力影响因素的探讨 (3) 2.1 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2 生产工艺过程对顶板下沉速度上的影响 (4) 2.3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4 开采深度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5 支护材料及顶板管理方法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5) 3 矿山压力的各种控制措施 (5) 3.1 支架和围岩的相互关系 (5) 3.2 巷道矿压控制方法及原理 (6) 3.3 冲击地压压及其控制 (6) 4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正文 摘要:通过对采场矿山压力呈现规律的研究,总结了对采场矿山压力的6种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的影响、开采深度的影响、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支护材料及顶板管理方法对矿山压力的影响、采空区处理方式对采场压力产生的影响。掌握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因素,对控制顶板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介绍了对采场矿山压力假说的探讨,提出了对软顶板、厚煤层顶板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压力控制研究 1课程设计的目的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是安全专业主干的课程的一个重要事件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得毕业设计及矿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该方法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2.1 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采面矿山压力与采高控顶距的关系。直接顶下沉量应符合或接近于岩层整体移动曲线。由于L远大于S0,因此岩层移动曲线可近似于直线,控顶距为R处的顶板下沉量SR与岩层最终下沉关系值为:SR/R=S0/L,因此: SR = S0/L×R,SR=1/L×[(kp -kp’)/ (kp -1)]×m×R,令:1/L×[(kp -kp’)/ (kp -1)]=η,则S=ηmR。因此,

顶板动态监测

一、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预防 回采工作面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及防止发生顶板事故。煤矿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从我国煤矿事故统计来看,顶板事故一直居各类事故之首。据历年统计,国有煤矿顶板事故约占死亡事故的40-45%,顶板事故中大多数又发生在回采工作面,约占70%。为预防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首先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一)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基本特征 据我国各矿区历年的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条件和方式均有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对监测和控制冒顶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1、顶板类型发生冒顶的工作面顶板往往是较软的、较硬的、复合顶板或镶嵌型顶板。较软的顶板中有再生顶板、伪顶、松散型及破碎型顶板,如近距离煤层上层回采后的下煤层顶板呈现为膨胀后的破碎顶板。较硬的顶板易造成大面积来压及镶嵌型局部

冒顶等。复合顶板或称离层型顶板的岩性结构为下软上硬,其下位软岩层的厚度一般小于采高,软硬岩层间常夹有煤线或薄层软弱岩层。据统计,这三类顶板发生事故约占全部工作面顶板事故的70-80%,其中以复合顶板下发生事故最多。地质构造带如断层、褶曲附近,顶板容易破碎,也易引起冒顶。 2、冒顶地点按工作面发生冒顶的位置,主要在两端两线,即上下端头、煤壁线(梁端到煤壁无支护空间)、放顶线。上下端头冒顶约占25%、煤壁线冒顶约占30%、放顶线冒顶约占20%、工作面冒顶约占25%。按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的位置,有将近70-80%的顶板事故发生在初放期间,其中多数事故发生于工作面离开切眼小于10m范围内,常处于工作面初次来压前。 3、支护形式顶板事故与支护机械化程度关系极大。据统计,摩擦支柱工作面比木支柱工作面顶板事故减少60%,而又比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高6-9倍,比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高2-4倍。1990年在国有煤矿工作面中,单体液压支柱普采面占21.8%,炮采面

顶板压力是什么压力有初次和周期

顶板压力是什么压力有初次和周 期 顶板压力是什么压力有初次和周期第三讲顶板 第一课顶板压力是什么压力有初次和周期 在掘进巷道之前,地下的岩层或煤层是实体的,上部岩层的重量压在下部岩层上,处于平衡状态。这时岩体不变形,也 不会移动。我们在煤层或岩层中掘进一条巷道后,巷道顶部的岩层就要往下落,这个顶部岩层的重量就压在巷道的两帮上 (叫做支撑压力),就像盖房子用的水泥预制板搭在两堵墙上一样。 如果巷道断面小,而顶板岩层又坚硬,这个预制板 ”(顶板)一时还不会垮落;如果巷道断面大,顶板岩层比较松软、 层理又明显,这个预制板”就会发生离层和弯曲下 沉,有的人叫顶板有劲”了;要是不用支架或其他办法支护住,最后就要断裂、破坏、冒落下来。这种由于进行采掘活 动而在巷道及回采工作面周围岩体中,以及在支架上所引起的力,叫做矿山压力”,人们习惯叫顶板压力。

掘出的巷道如果不支护,顶板就要冒落,冒顶会不会越冒越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些农村的窑洞吧。在黄土高原土质致密的地方,人们往往在向阳坡掏成半圆顶窑洞居住,窑洞里不支护,上面的黄土层多少年也不会塌落,井下巷道也是这样,当顶板冒成拱的形状,就自然平衡不再往高处冒了,形成了自然的平衡拱。这时顶板的压力通过圆拱传递到巷道的两帮上,就好像一座石拱桥,桥上的物体重量是由两边桥基来承担一样。这个拱可以保持比较长时间的稳定,因此巷道支架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是拱内破碎岩石的重量。这种情况在煤炭科学理论上叫做自然平衡拱假说。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压力大,顶板压力比掘进巷道复杂。现在我们用 缓倾斜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采煤的工作面作 个例子来说明。 回采工作面由开切眼向前推进采煤。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区也跟着 向前移动。随着工作面推进,靠采空区的支柱要顺序一排排回掉,直接顶就会自己垮落。如果直接顶比较厚,冒落的岩石可以填满采空区,老顶和老顶上面的岩层出现一定的弯曲便沉落在压实的碎矸上,形成了工作面后方的支承压力区。按照前面说的拱形理论,因为压力向前工作面前后传递,所以工作面及靠近的一部分采空区就成了减压区,顶板的压力显得比较缓和、均匀。如果直接顶的厚度比较小,冒落的岩石就不能填满采空区,直接顶上面的老顶就悬露在采空区上/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老顶悬露面积不断扩大,到一定距离就断裂下沉而垮落,这时使工作面顶板压力突然增大,形成了老顶来压。

XXX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XXX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顶板管理水平,预防采掘工作面冒顶、片帮事故,切实加强顶板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确保集团公司安全奋斗目标的实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XX 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成立集团公司顶板管理领导组 组长:董事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成员:生产、安全、机电副总工程师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顶板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处,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处处长兼任。 各矿井、区域公司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领导组,认真开展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建立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一)集团公司由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每季度进行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专项检查,按照检查内容打分排名进行考核奖罚,并将检查情况向全集团公司通报。各级检查验收人员要把顶板管理作为现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五定”处理。

(二)严格执行《XX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坚持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及规程措施执行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三)集团公司、矿每年要编制年度顶板管理专项资金计划。集团公司、矿每年用于顶板管理的费用按不低于0.5元/吨提取。主要用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购置和更新顶板监测、矿压观测的仪器仪表,开展顶板管理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三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 (一)领导组组长全面负责顶板管理各项工作。 (二)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顶板管理各项工作。 (三)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顶板管理具体工作。 (四)领导组成员负责落实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1、地质处负责对矿井编制的地质资料检查审核,为顶板管理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2、总调度室负责对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和掘进工作面巷道开口、贯通、遇地质构造、顶板发生变化等情况做好记录,并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采取措施。 3、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向使用单位提供合格的支护材料和支护设备。所有购买和使用的支护材料必须是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4、机电处、租赁公司负责支护设备把关,确保支护设

地下室顶板堆载及行车验算

N O.2013G49地块项目A地块工程 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 编制单位: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汪翔 编制日期: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NO.2013G49地块项目A地块工程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卡子门大街与汇景北路交叉口。场地北侧规划建设机场二路,场地南侧规划建设机场三路,场地西侧规划建设苏家桥路,场地东侧规划建设夹岗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报建面积)约为115324.95m2,单体为高层住宅、社区商业等,包括5#、6#、7#、8#计4栋单体(地下一层、地上29层)、D3社区商业、配电房及大地库工程。其中地上面积约94097.43m2,地下面积21227.52m2(一层地下室,含高层地下室)。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NO.2013G49地块项目A地块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就没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在地下室顶板上(局部)设置施工道路。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位置及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现浇板进行顶撑加固(考虑结构砼支撑体系加强)。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0-199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2、根据现场载重货车≤75吨、材料堆放最大荷载20.0kN/m2进行编制。 三、设计数据 地下室顶板板厚:300mm 主梁最大间距为8.40m;主梁断面500×800 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2m 活动荷载:2.5KN/m2 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自重为18KN/m3 2)地下室顶板覆土1.2M每平方米荷载:18KN/m3×1.2M=21.6KN/m2 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21.6KN/m2+(活动荷载2.5KN/m2)=24.1KN/m2 4)本工程顶板可承受荷载折算后为:24KN/m2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Part2)

信息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信源的数学模型 信源编码定理 信源编码算法 信道容量 通信的容限
第 1 页 2011-2-21

引言
一、信息论的研究范畴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度量方法,研究信息的
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信息论:通信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方 法,各种信源、信道的描述和信源、信道的编码定理。 实用信息论: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也就是狭义信息 论方法在调制解调、编码译码以及检测理论等领域的应用。 广义信息论,包括信息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新的应用, 如模式识别、机器翻译、自学习自组织系统、心理学、生物 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切与信息问题有关的领域。
第 2 页 2011-2-21

二、信息论回答的问题
通信信道中,信息能够可靠传 输的最高速率是多少?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信息进行压缩后,依然可以从已压 缩信息中以无差错或低差错恢复的 最低速率是多少?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最佳系统的复杂度是多少?
第 3 页
2011-2-21

三、香农的贡献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年),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创造性的采用概率论的方法来研究通信中的问题,并且对 信息给予了科学的定量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 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以及1949年,《噪声下的通信》标志了信息论的创立。 1949年,《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论》,用信息论的观点对信息保密问题做了 全面的论述,奠定了密码学的基础。 1959年,《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它是数据压缩的数学基 础,为信源编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1年发表“双路通信信道”,开拓了多用户信息理论(网络信息论)的研 究;
第 4 页 2011-2-21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 规定(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新版)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不断增大,加之顶分层工作面的增多,顶板管理难度在不断增加,采煤、掘进及巷修工作面顶板管理及巷道日常维护已成为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各级领导必须把顶板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布置、检查、总结顶板管理工作。公司、矿都要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每半年矿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及时总结顶板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完善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每年在安全技措工程中,必须安排顶板管理项目和资金计划,从投入方面逐步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第二条:公司总经理、各矿井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

责任。总经理要定期听取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项目、安全等部门的顶板管理工作汇报。矿长要定期听取矿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开拓、安全等部门的顶板管理工作汇报。督促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主要技术措施和资金、顶板事故控制指标落实的情况,及时做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指令。 凡忽视顶板管理工作,安全技措资金和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超过年度顶板事故控制指标的单位,要追究矿、区队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1-3万元处罚。 第三条:分管顶板管理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矿井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健全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落实和领导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分管副矿长尤其要抓好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掘进工作面贯通、开口、过构造带等关键环节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四条:公司、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上的领导责任。负责配备技术力量,确定岗位责任制,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组织制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编制年度顶板管理技术措施及资金计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 易版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矿山顶 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 处理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特制定制度如 下: 1.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顶板压力动态监 测。 2.综采技术室自行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 建测压组。 3.测压组人员应分别对工作面的顶板移近 量、活柱下缩量及顶板破碎度等进行监测并进 行记录。 4.监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具及仪表,并

负责对仪表及监测工具的维护保养,保证仪器、仪表的灵敏可靠。 5.综采技术室人员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掌握监测进度,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为安全生产服务。 6.根据不同监测目的,对所测数据进行细致整理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进支架等措施。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6006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 较深刻地理解信息的表征、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提高信息传输系统可靠性、有 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的一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择一种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精度。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识别、表达、处理及扩展信 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共32学时。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消息、信息和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通信系统模型 (3)明确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通信系统模型的构成及其相应功能 (2)难点:理解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55-45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不断增大,加之顶分层工作面的增多,顶板管理难度在不断增加,采煤、掘进及巷修工作面顶板管理及巷道日常维护已成为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各级领导必须把顶板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布置、检查、总结顶板管理工作。公司、矿都要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每半年矿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及时总结顶板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完善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每年在安全技措工程中,必须安排顶板管理项目

和资金计划,从投入方面逐步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第二条:公司总经理、各矿井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总经理要定期听取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项目、安全等部门的顶板管理工作汇报。矿长要定期听取矿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开拓、安全等部门的顶板管理工作汇报。督促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主要技术措施和资金、顶板事故控制指标落实的情况,及时做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指令。 凡忽视顶板管理工作,安全技措资金和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超过年度顶板事故控制指标的单位,要追究矿、区队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1-3万元处罚。 第三条:分管顶板管理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矿井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健全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落实和领导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分管副矿长尤其要抓好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掘进工作面贯通、开口、过构

煤矿顶板动态在线监测系统

煤矿顶板动态在线监测系统 疏礼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装备技术研究分院,北京100013) 摘要:针对煤矿顶板灾害多发及人工监测不及时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顶板动态在线监测系 统;详细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的技术原理、组成结构、功能模块及应用效益。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 实现了顶板压力、位移、应力监测数据之间的融合和可视化分析,可对煤矿顶板安全隐患进行快 速、准确的预警、预报。 关键词:煤矿;顶板压力;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496X(2012)10-0092-02 Roof Dynamic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in Coal Mine SHU Li-chun (Research Branch of Mine Safety Equipment Technology,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13,China)Abstract:For the problems that there are much more disasters in coal mine roof and the artificial monitoring roof are not in time,the paper designs a kind of roof dynamic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in coal mine and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and basic struc-ture,function module and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 detail.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real-ize the fusion and visualized analysis among roof pressure,displacement,stress monitoring data,which can provide rapid and accurat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 for coal mine safety hidden trouble on roof. Key words:coal mine;roof pressure;on-line monitoring 目前大部分煤矿对顶板压力、位移、应力的监测是通过人工方式对安装在综采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巷道离层仪、应力计人工观测后计算得出,由于数据计算量较大,人工计算费时费力且及时性不够,常常造成对所观测到隐患不能及时做出预报。KJ29型煤矿顶板动态在线监测系统是用于煤矿顶板运动各参数的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将计算机检测技术、无线和有线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煤矿顶板的自动监测、分析和预警。 1系统组成结构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分为井下和井上2大部分,系统由计算机上位机软件系统、KJ236-J矿用数据通讯接口、KJ29-Z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通讯主站、KJ29-F矿用本安型顶板监测分站、GDW150顶板位移传感器、GMY300锚杆(索)应力传感器、GZY50矿用支架(柱)压力传感器、KJJ1矿用本安无线网关设备组成。根据煤矿具体需求可以组成电缆网传输、光纤与电缆混合组网,及光纤环网传输方式。以光纤环网传输结构如图1。2系统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1)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兼容井下通讯电缆、光缆专线、以太网络及无线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监测参数包括:工作面支架或支柱工作阻力、顶板离层位移、锚杆锚索载荷应力3个方面。 2)系统由3个不同监测功能的子系统(综采支架或支柱工作阻力监测子系统、顶板离层位移监测子系统、锚杆锚索应力监测子系统)组成,在有些煤矿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可能只需要使用其中的1 2个监测子系统。这3个监测子系统从功能上加以区分,硬件结构使用统一的总线地址编码,实际布置上分站可以混合排列,监测主机通过通讯协议区分数据类型,可满足国内大型矿井多采区布置的矿压监测需要。 3)提炼出由不同类型监测数据所反映出煤矿顶板稳定状态或支护体工作状态的数据,由计算机进行分析,达到自动识别判定巷道围岩安全性、支护稳定性和可靠性、锚杆或支架的工作状态等。 4)主要技术指标。①系统分站容量:1 16台监测分站;②系统通讯距离:监测分站与传输接口最 ·29 ·(第43卷第10期)设计·开发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

重庆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2学期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半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20分) 1.按信源发出符号所对应的随机变量之间的无统计依赖关系,可将离散信源分为有记忆信源和无记忆信源两大类。 2.一个八进制信源的最大熵为3bit/符号 3.有一信源X,其概率分布为 123 x x x X 111 P 244 ?? ?? ? = ?? ? ?? ?? ,其信源剩余度为94.64%;若对该信源进行十次扩展, 则每十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是15bit。 4.若一连续消息通过放大器,该放大器输出的最大瞬间电压为b,最小瞬时电压为a。若消息从放大器中输出,则该信源的绝对熵是∞;其能在每个自由度熵的最大熵是log(b-a)bit/自由度;若放大器的最高频率为F,则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最大信息量是2Flog(b-a)bit/s. 5. 若某一信源X,其平均功率受限为16w,其概率密度函数是高斯分布时,差熵的最大值为1 log32e 2 π;与 其熵相等的非高斯分布信源的功率为16w ≥ 6、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7、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信源熵(或H(S)/logr= H r(S))。 8、当R=C或(信道剩余度为0)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9、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10、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 =≥≤?”或“?” (1)当X和Y相互独立时,H(XY)=H(X)+H(X/Y)。 (2)假设信道输入用X表示,信道输出用Y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0,I(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