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

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篇课文。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来针对这篇课文提出两个你认为重要的问题。

2.下发导学案。要求做完并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长征不仅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患难与共,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但也有一部分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年代,走进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板题)《倔强的小红军》。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再现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所做的批注,梳理回答问题的思路。

2、组内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的?

1、小组代表回答。

2、从课文的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人物相应的语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小组班内展示朗读。

4、现场采访。问题预设:A、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骗陈赓?

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B、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问题二:他为什么要这样倔强?

1、过渡:小红军又冷又饿,还这么疲惫,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预设:(1)他看出陈赓也很累(第二自然段的描写)

(2)他不想拖累陈赓。(在战争时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聪明机智,懂事,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

2、过渡:为了不拖累陈赓,小红军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一次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陈赓终于被说服了。

(出示句子:陈赓同志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用心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终于”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只好”是不得不这样的意思。用了“终于”,表明小鬼说服陈赓同志是费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陈赓同志不管怎样想帮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绝,没办法,不得不

离开他。这两个词,这里用了它们,把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设法拒绝帮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3.帮助是因为爱。拒绝也是因为爱。阅读了这一段,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疼爱和关怀,感受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份浓浓的爱。

问题三

1、过渡:小红军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陈赓,所以陈赓“只好骑上马朝前走去”。可是心情却____,为什么?

2、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为一个只有十一二岁,而且____的孩子,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独自行走,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3.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浮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接触过的人,再次在脑海里显现,换句话说就是想起来的意思。“出现”,是实在地显现出来,所以不能用。)

4.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

5.于是,陈赓同志“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为什么要狠踢马肚子奔跑起来?

(陈赓同志意识到小鬼有因疲乏饥饿而牺牲的危险。)

6、.结果,当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倔强地不肯和陈赓同志一起走,不肯承受陈赓同志的青棵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

这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7、.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心情?(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8.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心情?(师范读)

(三)总结

只要你用心读课文,谁都可以把课文读好。当你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时,不仅证明你读懂了,而且证明你能把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当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你说话就会正确流畅,你的作文就会正确、流利。所以你不能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好。

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说。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来评价---年龄:十一二岁;外貌:面黄肌瘦…;性格:倔强、坚强、善良…;思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

是啊,多么令人尊敬的一个孩子啊。在长征路上,有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太多这样令我们震撼的红军战士。他们有的留下了名字,

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正是他们的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心想着别人的高尚品质,才使我们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曲献给英雄的赞歌!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上马骑一会儿体力强多了

骑一段路同马比赛

一块儿走等同伴

把它吃了比你的还多

倔强的小红军公开课教案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rd 25、倔强的小红军 白莲学校彭伟娟 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步了解了发生在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红军,他可不是一般的小红军哪!他是一名倔强而可敬的小战士-----《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如何倔强法? 二、新授课部分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思考:这些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巡视,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3)指名朗读(谁给大家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4)评价(非常准确,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和他一样吗) (5)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这部分内容。思考:这段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6)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营养不良。)“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2、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之下让小红军如此的虚弱与疲劳啊?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1)指名回答:师点拨(画出来的请举手) (2)师小结:是呀,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忍饥挨饿,长时间行军,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吗?能不虚弱吗?更何况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啊!在这样那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下,这时,小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 红军教案 教学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倔强(juéjiànɡ)的小红军 􀀋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❶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❷。[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句导读: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❸,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xx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句导读:“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小鬼倔强❹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段导读: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❺面,递

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南安小学沈攀 一、“开场白”表述不当 说课的开场白一般应当扼要地说明所说的对象和内容。 不少老师的开场白却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第16课)”,或“我今天所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背影》”,或“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十八课<<一夜的工作>>”,诸如此类。很明显,这类开场白的所指是所说的对象或课题,而没有明确所说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既然说课是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某一教学课题的教学实施方案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分析,那么,说课伊始,说课教师就必然要准确地概括出自己所说的课题和主要内容,让听讲的教师明确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向,以利于听讲的教师调动先前经验和根据评价标准参与思考与反馈。因此,上述几例开场白可改为:“今天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第16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今天所说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背影》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十八课《一夜的工作》这一课题的教学难点确立、突破教学难点的设计及其理由”。这样,一方面反映了说课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说课的针对性,也能说明说课应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说课前的准备如何说课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其中说课占很大比重。通过说课这项活动,检阅了教师队伍,发现一些学科骨干,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但从说课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说课内容不清、理论功底浅薄、依据说得不充分等等。究其原因,有教师自身能力差的一面,更主要的是说课前准备不充分。那么,说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归纳起来应做好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 一、知识准备 知识是基础,没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想说好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课前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内容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教学大纲、教材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倔强的小红军公开课教案

25、倔強の小紅軍 白蓮學校彭偉娟 教學內容:(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5課《倔強の小紅軍》,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の朗讀課文。 2、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の高尚品質。學習陳賡同志關心戰士の美德。 3、引導學生瞭解通過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の寫作方法,並能在以後の習作中加以運用。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描寫人物言行の詞句,瞭解小紅軍和陳賡の品質及其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瞭解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初步瞭解了發生在長征過草地時發生の一個小故事,故事の主人公是一個小紅軍,他可不是一般の小紅軍哪!他是一名倔強而可敬の小戰士-----《倔強の小紅軍》。(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下麵我們來繼續深入瞭解這個感人肺腑の故事。看看這到底是一個怎樣の小紅軍,如何倔強法? 二、新授課部分 1、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用“~~~~~”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の句子。思考:這些外貌描寫說明了什麼?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の句子。 (2)巡視,找到の同學請舉手。 (3)指名朗讀(誰給大家讀一下你找到の句子) (4)評價(非常準確,其他同學找到の句子和他一樣嗎)

(5)現在請大家再齊讀一遍這部分內容。思考:這段外貌描寫說明了什麼? (6)指名回答問題。教師引導:“不過十一二歲”說明他(年紀很小,和你們差不多一樣大,正是需要別人照顧の年齡。)“黃黃の小臉”說明他(很饑餓,營養不良。)“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說明他(很寒冷,也說明長征の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條件極其惡劣)。 2、那麼,到底是什麼樣の環境之下讓小紅軍如此の虛弱與疲勞啊?請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畫出相關語句。 (1)指名回答:師點撥(畫出來の請舉手) (2)師小結:是呀,在荒無人煙の草地上,忍饑挨餓,長時間行軍,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嗎?能不虛弱嗎?更何況一個十一二歲の小孩子啊!在這樣那以生存の惡劣環境下,這時,小紅軍遇到了誰?板書:陳賡。 3、小紅軍遇到陳賡,這時陳賡想怎麼幫助他の呢?請看大螢幕,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務: (1)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對話,請注意體會任務相應の語氣。 (2)小紅軍是如何說服陳賡騎馬先走の,其理由是什麼?請用“----”畫出相關語句。 (3)從你們の朗讀中,可知道陳賡幾次想幫助小紅軍の呀?(4次)陳賡四次幫助小紅軍,那麼,現在,我想請一個小組の同學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他們の對話,其他同學認真聽,找一找小紅軍是如何說服陳賡騎馬先走の? (4):小組回饋,適時點撥指導並板書。 (5)從小紅軍の表現可以看出他具有什麼性格特點?(倔強) (6)師:是呀!他可真是一個聰明、勇敢、倔強の小孩啊! 4、這時,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1)那麼從“終於”,“只好”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自由發言,評價) (2)師點撥:剛才大家都看到了,陳賡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設法以各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倔强的小红军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倔强的小红军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 版 陈赓(gēng)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a)。我的比你的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gdì)呀!”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4、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2课时讲解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并齐读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配音乐《过雪上草地》 导读: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了是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情景,为了北上抗日,为了革命的胜利,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就用树皮和野菜充饥,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有

很多战士还没有来的及看到革命的胜利,就永远地倒在了皑皑的雪山,荒凉的草地,这当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有未成年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长征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最想提出的问题。(2分钟) 3、同学们读完了,请依次提出你的问题。(有价值的我们保留可以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小角落,重复的删除,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见你们多么乐于思考,但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我们只集中研究一下两个问题(出示写有问题的那张幻灯片):(1、)小红军为什么骗陈赓?(2、)陈赓都明白了什么?有些问题会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中得到解答,如果没有,我们再个别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你们, 5、课题中的“倔强”是什么意思呢? 很固执,不听别人劝告,很有主见。(学生如果说不到位给予适当的解答,可举例说明) 6、你们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别人的劝告吗?那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哪里呢?我该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找答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我们。 (陈赓同志和小红军的对话) 打开出示两人对话的幻灯片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姓名: 老师的话: 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 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13课语文S版第七册第25课鄂教版第八册第11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黄黄”、“小”是脸的特点,“大”是眼睛的特点,“薄”是嘴唇的特点,“翘”是鼻子的特点,“破”是草鞋的特点,“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再写了衣着(鞋子),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 (作者: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见《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 (作者: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11月5日版第31期)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倔强的小红军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姓名:张艳伊 单位:伊川县奋进矿校

倔强的小红军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主要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事。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主要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让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面对泥泞沼泽,面对饥饿疲劳,面对死亡威胁,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些必然在学生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与小红军年龄相当,易于替换角色,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的过程中凸现个性化选择。 三﹑说教法﹑学法 本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我通过第一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播放多媒体辅助课件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领学生进入长征过草地的真实情景,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文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学生要完成从语言到形象,从形象到品质的两次跨越,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升华。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主体地位。四、说设计理念: 我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针对课文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看完《倔强的萝卜》之后的留给我的思考

看完《倔强的萝卜》之后的留给我的思考 今天终于有空闲时间看点片子了,刚看完《倔强的萝卜》,它是以讨债还钱为基础讲述了民间科学家老罗(黄渤饰)多年潜心研究多种稀奇古怪的小发明小创造,并在工厂大院中建造起来了自己的地下城和实验室。谁知智商过高导致情商失调,一桩非法集资案,让老罗妻离子散,并和老友赵老板(马书良饰)反目成仇。为了找回尊严,老罗决定采用极端手段——挖一条地道潜入赵家,偷回属于邻居们的四十万元……与此同时,远在北京上学,老罗之子小罗(杜海涛饰),盯上了总是失恋的赵老板女儿赵玥(黄奕饰),开始和父亲不谋而合的“复仇计划”,他要“骗财骗色”。 看下来感觉还不错,内容还是不错的,也属于现在这几年拍这类“巧合片”里面比较有内容的作品了。影片中首先提到了中国现在特别重视的一个还钱问题,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了,可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看在钱的份上退缩了,以至于现在就成了”借钱容易,还钱难“的这样一个现象,影片的中老罗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去讨钱,可是对方任你怎样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地赖着不换,所以现在就成了“借钱时候是儿子,还钱时候是老子”了。 再者就是兄弟友情了,影片中的老罗和老赵在部队里可是出生入死的交情,但就是在这桩非法集资的事情上,兄弟两个反目成仇,一个是心里有愧整天躲着对方,一个是妻离子散整天想着掏钱,所以说如果真的把对方当朋友的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地在“钱”的事情上开口。不过影片在结局上还是对友情进行了肯定,老赵把钱还给了为了尊严和钱已经有点失魂落魄的老罗了,并且还成了儿女亲家,这时的老罗也终于打开了心结,终究也得了圆满。 说到他们儿子和女儿之间的爱情——小罗和赵玥,先前儿子也是为了讨钱去可以接近赵玥,而赵玥则为了在没找到男友之前先找个“替补”陪她,两人带着这样的目的在一起了,但是在接近的同时彼此之间多多少少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关系,而赵玥失恋后碰到的一场车祸的则瞬间把二人的关系拉近了,这时的他们才发现彼此是多么的美好。 再说说按摩女——小云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由黄小蕾饰演,演得不错,记得黄小蕾最初我在荧幕上见到她还是在安慰卫视的“超级大奖赢家”这个节目中见到的,短短几年可以说她已经有点红星的味道了。影片中刻画的的小云也成为本片中一个增加笑点的地方,黄小蕾的四川方言,和伟哥(邓紫飞饰)的激情床戏都是比较搞笑的,即使是有点俗,但也着实好笑。 这几年看这类的“巧合片”里面总是有坏人作为陪衬,这也成为了一种“方程式”。从《疯狂的石头》里的3个坏人,《疯狂的赛车》里的两个坏人,再到本片中的两个坏人宫保和清蒸,他们可以说都推动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故事带向高潮,而他们成为坏人的元素都是要发家致富,进城里想干一番大事业,而摆在他们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原本并不坏的他们一心想要发财,却在大城市中迷失了自我,想着一夜暴富,终于越走越歪,上了邪道,就像本片中最后的情节很微妙那个坏人头子因为房门被锁想要从窗子上逃出来,怎奈却被卡在了铁窗中,外面是大冬天,他自己是饥寒交迫,怎么办他看到了外面砖墙上的几个大字标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火炬二小常方强 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安排在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与其他3篇课文共同构成了反映“爱国精神”的主题单元。课文主要通过陈赓同志的深情回忆,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围绕“倔强”这一文眼展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借助情境熏陶、角色体验、表演朗读等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圈注、质疑等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深入领会,突破重难点,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情感的提升,学会抓住关键词(文眼)进行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

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谈谈对“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句话的理解。 4.能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几句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捶打自己的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引导质疑明确任务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1、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学生交流自己上节课所得: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甚至被课文中感动的句子等。) 2、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孩子们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新词。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查找长征资料、做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

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不理解的词语可借助字典帮助理解;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读音是否正确;是否流利。 3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要在第一课时给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的时间,注意读书要有的实效,要层层深入) 三、学习生字 1利用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音、形、义结合在一起识记。 2小组内合作学习。学习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我的记字好方法;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内容:组里未解决的问题;记字方法;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革、薄、翘”这三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5学生练写,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评价。 四、再读全文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生字、写词作业。 3继续查找长征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体,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谁来帮助大家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课程定稿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课程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 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25课《倔强的小红军》.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而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要说服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最后“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在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我今天要上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针对课文特点,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上两点教学目标,我们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以上两点,我们是从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设计的,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涵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依据《新课标》对阅读课的要求,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主线,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说设计理念:

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

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 发表时间:2014-05-27T14:09:21.3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王炜煜 [导读] 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句“饱含深情”的话。 王炜煜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71100 最近,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全部都是用双面胶粘贴的事先打印好的纸条。就连课前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也是由执教者用键盘敲上去的。评课者指出:“某老师虽然粉笔字写得不好,不过她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的优势……” 乍听之下,蛮有道理;仔细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不是坑人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讲完一节课,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自己写的字,写字教学如何落实?学生跟着谁去练字?说实话,我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这样的语文老师! 我不禁想起了于永正老师。于老师很重视写字教学,不但要求写得正确,而且要求写得规范。并且在教学中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将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镜头一: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 [例1]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从板书课题开始,于老师就提醒学生注意“母”字的笔顺。 [例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们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第一笔的起笔位置…… [例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师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这些字怎么写才规范、才好看,并让学生跟着写一写。师巡视学生书写情况,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例4]师: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让地方写下面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有精神…… [例5]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说完,于老师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的“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大家把课题写一遍。(师巡视,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例6]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于老师写课题。注意“鲁”字当中的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师巡视,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很多老师习惯于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两遍,似乎教学课题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从以上六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于老师完全不是这样,他经常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导写字要领,还让学生跟着老师仿写,并及时对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树立“典范”,让其他同学有榜样可学。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使课题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场”,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而成为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镜头二:循序渐进,重写法指导 [例7](《第一次抱母亲》)课的最后,于老师指导学生写字。他先请学生“读帖”,之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又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面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于是,于老师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接着,于老师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 [例8](读完《白杨》15—17小节,于老师指导学生书写“介”和“疆”) 师:“介”字的第三、四笔的距离不要太宽,否则,这个字就像房屋的屋山头。“疆”字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次长;左边的“弓”字里面的“土”字千万别丢了。记住“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说完,将“弓”字里面的“土”字描成了红色。)于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注重“合乎汉字楷书之规范”。他将传统的“读帖、描红、仿影、临帖”与自己的范写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顺应了学生练字的客观规律。 板书每一个生字,于老师都力求写得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要求学生写的字,他都要先写一写,每一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收笔,都做到心中有数。正因为有了精心细致的准备,于老师的写字教学才立竿见影,卓有成效。 不仅如此,几乎在每一节课上,于老师都提醒或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看看“三个一”做到了吗。于老师总是这样,从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 《第一次抱母亲》临下课时,于老师谆谆教导学生:“要堂堂正正地练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于老师总是这样在指导学生练字的同时,将练字的意义与“爱国”“做人”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许多老师觉得很难找到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从而忽略了或淡忘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句“饱含深情”的话。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25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25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十二篇 第1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膝盖______ 干粮______ 浮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查字典 “腮”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屈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几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页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艮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疲惫______ 满不在乎______ 倔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顾——______ 终于——______ 倔强——______ 浮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荒无______ 满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读了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你想提的问题有哪些?请写几个下来。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明知道说服了陈赓,自己一个人在长途中会有生命危险,但还是坚持这样做,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文中“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答案】: 【解析】: 第11题【语言表达】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遂平县瞿阳镇三小张新改四年级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肌、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

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腿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一个小红军的故事,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自主认识(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播放课文录音,听读课文。 1,复习重点词语 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倔强 2,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红军呢?用“------- ”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这段外貌说明了什么? 三,参与实践 ( 品读课文,读课文2—10段。) 1,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陈赓被小红军说服了?用笔做上记号。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生汇报交流: (1)“摆出一副……”师:小红军拒绝骑陈赓同志的马。 (2)“要我同你的马赛跑……”师:他再次拒绝骑马。 (3)“不,你先走……”师:他拒绝同行。 (4)“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师:他拒绝陈赓的青稞面。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1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同学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4.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

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全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教师:请你再读读填上去的这些词语,从这些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红军的年龄,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他穿得不好。 教师: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小红军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小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长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教师:读投影上的话,注意有感情。 教师:陈赓是怎样做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先看看他们对了几次话,分别有什么表现?学生:第一次陈赓让小鬼骑马,小鬼觉得自己体力很强;第二次陈赓命令他骑马,小鬼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第三次陈赓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小红军说:“让陈赓先走,自己还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陈赓要给小鬼青稞面,小鬼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教师板书: 先让他骑马体力很强 再令他骑马准备赛跑 接着要他同走要等同伴 最后给他青稞粮袋鼓鼓 教师: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板书内容连成话来说。 学生:(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说。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 教师:请大家用上顺接连词,把刚才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先……再……接着……最后)教师:通过这些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了陈赓想方设法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在帮助小红军时的所做所为你用什么词来概括? 学生:多次、几次、尽最大努力。 教师:陈赓这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这样地拒绝帮助;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学生: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段意)那陈赓一次次地帮,小红军一次又一次拒绝,看出了什么? 学生:小红军是倔强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教师:这位小红军走出草地了吗?(读书) 学生:他停止了呼吸,牺牲在草地上。 教师:小红军倒在草地上时,陈赓是怎样做的?陈赓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调过头来? 教师:回到第2段,找出哪几句说明小红军在骗陈赓;陈赓受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