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考研服装史必会33题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史冲刺考题33道

(内部资料 请勿传播)

一、试简述拜占庭时代的服装特征?

答案要点(注意:以下各题答案均为要点,请在记忆点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完善,并注意答题的格式和书写
的规范性):

1、总特征:基本沿用罗马末期样式,后因基督教盛行逐渐失去了罗马的单纯朴素,失去了自然悬垂的流动之美,
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重点转向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同时,充满绝对的宗教性,强烈否定人的存
在,穿衣是为了包藏身体。

2、具体的服装特征: A达尔玛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十字形布料,构成单纯、朴素。B贝尔:紫色或
白色的面纱。C帕留姆和罗鲁姆:由帕拉变窄演变成帕留姆,帕留姆演变的带状物叫“罗鲁姆”D帕鲁达门托姆:
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梯形加“补子”。E佩奴拉:威严的礼服。F丘尼卡。 (能列举一两个即可)



二、试分析哥特式时代的服装特征及其历史背景。

1、哥特式时代的背景:基督教盛行的时代,强调垂直线和锐角。

2、哥特式时代的服装特征:初期,性别区分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13世纪后,罗马式时代收腰身的合
体意识得到发展,出现立体裁剪,使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

3、14世纪中叶,出现男女服装造型的分化,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服上半身紧
身合体,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富有装饰性。延续了日耳曼的窄衣文化。



三、试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1、总特征:把衣服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因此在构成上与中世
纪截然不同,显示出鲜明的建筑一样的构筑性和铸型似的硬直性特征。

2、分段特征:A意大利风时期(注意,该题可作为简答题:简述意大利风时期的服装特征), 哥特式服装在西
欧各国盛行期间,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服装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15世纪中叶延续细长的造
型,16世纪,男女装开始向横宽方向发展,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的浑圆。服装的一大特色是面料;另一大特
色即在各个局部都可窥见白色亚麻内衣,一方面是由于亚麻织物本身魅力和配色审美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
解决人体运动机能问题,把关节处留出缝隙,用绳连接各个局部,内衣即从缝隙处露出,形成一种装饰,这使
得衣服构成依人体结构分解,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 B德意志风时期, 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裂口装
饰纹样。C 西班牙风时期(注意:该题可作为简答题:简

述西班牙风时期的服装特征),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
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主要表现于这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特征:1填充物的使用;2拉
夫的流行;3法勤盖尔的发明;4紧身胸衣与女服二部式构成。



四、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1、17世纪是欧洲动荡的变革期,所有国家几乎都参与了欧洲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这种时代产生了以男性为中心
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即所谓的巴洛克。

2、巴洛克的服饰文化强调感情表现、变化和动感,使用华丽曲线装饰;追求与众不同,装饰过剩;不拘泥于传
统造型,自由随意,追求变化,专注细节和技巧;比起裁剪和缝制的精致,更加重视衣服表面的装饰。



五、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1、背景:政治,在17世纪初摆脱西班牙统治,建立欧洲第一个资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欧洲强国,取
代西班牙掌握了流行的主导权。军事,30年战争的影响。

2、“三L”时代,长发、蕾丝、皮革;将西班牙风的分解变组合,僵硬变柔和,锐角变钝角,紧缚变宽松,抛弃
填充变为节约;西班牙风代表贵族样式,荷兰风是实用市民服;这个时代衣服是现代服装的直接始祖。

3、男装:由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影响,便于活动的骑士服装成为时髦,所以男装先于女装向实用化
方向发展。男装的填充物被取掉,束缚身体的部分缓解,造型变宽松。(注意以下可作为画图题出现:试画出
荷兰风时期男子的着装特征,具体图形参见西洋服装史书后附的彩图)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大溜肩,拉
夫变成大翻领、平领和披肩领。有纵向的斯拉修装饰,另一特色是水桶型的长统靴,为追求骑士风度,贵族男
士挂佩刀。曼特仍然使用。

4、女服:高腰身,脱离西班牙风的僵硬感,变平缓柔和,除罗布外,还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



六、试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或简述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

1、古典主义的服装更加柔和,复杂的垂褶是其特点。希腊(或古典主义)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并非预先根
据人体形状裁制而成,典型的多莱帕里,即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优美的垂褶,是最本质的、
最自然的状态,有效利用了布料的特性,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布料与人体、主体和客体、形式和精神都取


得高度的调和。

2、

法国革命后的女装(或新古典主义的女装)趋向简朴志向和古典风尚。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为典
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人类纯粹形态,服装的色和形成为区分革命派和反革命派的标志。前期的女装以简练、
朴素为主。 后期女装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胸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的很大、
很低。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



七、 简述克里诺林时期女装的特征及其历史背景(或简述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历史背景。)


1、背景:政治,第二帝政侵略各国;经济,英国万国博览会开幕;文化,复兴了上个世纪的洛可可趣味,史称
新洛可可时期,又因女装上大量使用裙撑克里诺林,又称克里诺林时代。

2、第二帝政推崇路易十六时代的华丽样式;女性参加劳动不被社会认可,(以下可作为画图题:请画出新洛可
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具体图形参见西洋服装史书后附的彩图)使女装向束缚行动自由的方向发展,膨大化
向极端发展,新裙撑克里诺林问世。女装各部特征:1领子有高领口和低领口,低领口一般为角形或V形大开领,
装饰蕾丝。2膨大的袖子消失,出现宝塔袖。3紧身胸衣科尔塞特仍用于整形。4裙撑再次复活,外面的裙子装饰
也越来越多。5 1848革命以来,妇女解放运动持续发展,女裤时有展现。



八、 巴斯尔时期的服装文化和S形时期的服装文化有何区别?


1、巴斯尔时期的背景:政治军事:普法战争爆发,巴黎公社成立,经济:时装界消沉,克里诺林被反省,服装
的机能性收到重视。臀垫巴斯尔复活,流行于70年代到80年代,史称巴斯尔时代。

2、服装: 男装,男子服装的现代型基础已于第二帝政时代确立,无大变化。 女装,除凸臀的特征外,另一特
色是拖裾;为了与后凸的臀部相呼应,用紧身胸衣把胸托起,腹部压平,强调前挺后翘的特征。女西装套服登
场,女服又一次向男装靠拢。开始穿上各种运动服,促进了女服的现代化进程。

3、S形时期背景:政治,沉醉在大战前的美好时期;文化,出现了否定传统造型样式的新艺术运动,其主要特
征是流动的装饰性曲线造型,非对称的自由流畅的连续曲线。受新艺术流动曲线的造型样式影响,女装外形侧
面也呈优美的S形,因此,把这一时期称作S形时代。

4、男装仍是三件套形式;女装受新艺术影响外形变纤细、优美、流畅的S形,所谓S形,即非极端的巴斯尔。



九、简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或分析30年代到40年代前半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历史背景?)

1、一战的影响:

男子全都奔赴前线,妇女成为战时劳动力,女装因此产生跨时代的变革,裙长缩短,繁琐的装
饰被去掉,变得富有机能性;男女同权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被强化和发展,出现否定女性特征的样式,职业
女装应运而生。

2、文化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特征: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相反的要素构成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
代感的艺术形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成为现代设计的基
础。

3、20年代流行的基本外形是宽腰身的直筒形女装;女性审美倾向与胸部扁平、瘦骨嶙峋。人们把穿短裙、留短
发的职业妇女称作杰尔逊奴。

4、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女性重新回到家庭,裙子变长了,腰线回到自然的位置,出现了细长的外形,崇尚成熟
优雅的女性美,女装再次出现尊重优雅的非机动性倾向,杰尔逊奴式消失;

5、二战使女装再次转向机能化,军服式女装风靡全球。二战决定性的完成了女装的现代化,战争期间,女装完
全变成了男性味很强的现代装束,也就是军服式。战争结束后,军服式女装继续流行,但腰身变细,显得肩宽,
战后的军服式又被称作宽肩式,对腰线的意识为迪奥尔新样式埋下伏笔。



十、简述法国品牌迪奥的风格特征?(或简述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的服装文化或服装特征)

1、迪奥尔与他的“新样式”:40年代末,新样式诞生:自然垂肩,乳罩整理的高挺丰胸连接着束细的纤腰,宽
摆大长裙,离地20cm,细跟高跟鞋,整个造型十分优雅,女性味十足。

2、“形”的时代:8-Z-翼-垂直-0-郁-H-A-Y[8Z翼垂0郁嘿,40年末到55。

3、迪奥尔总的特点:一直追求服装外形的变化,推翻了紧贴肉体的设计,致力于创造独特、均衡的完美外轮廓
形,但迪奥尔为了完成造型,常常对衣服内部结构进行各种衬垫处理。因其对形的追求,迪奥尔的时代被称作
形的时代或字母形时代。



十一、简述20世纪六十年代女装特征。

1、女装的单纯化和轻便化(1958-1962):“机能性强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崭新的美学观念随着现代生活的展
开越来越深入人心。

2、“反体制时装”与“迷你”时代(1963-1967):反体制时装:随着避世派运动的蔓延,在波普艺术、欧普艺
术等文艺思潮影响下,出现了迷你裙、喇叭裤、放弃胸罩以及追求民族风等反体制服装,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
局面彻底告终。克莱究65年推出两大样式,迷你裙和几何学形,迷你裙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几何学样式是东西


方服饰第一次碰撞融合;67年出现相反倾向,裙长出现长、

中、短并行的局面。



十二、简述高级成衣业迅速崛起的历史原因?

“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暴是垮掉的一代的非暴力反传统行为模式,起源于美国50年代
中期的避世运动。后又出现嬉皮士、茄克族、国会族等一些奇异的年轻派别,这种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强制性
的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服装流行的方向和模式,给为贵妇人服务的高
级时装业以致命的打击,使高级成衣业迅速崛起。



十三、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1、石油危机与宽松式时代(1973-1977):出现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在反体制思潮和石油冲击的
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自60年代克莱究几何学样式以来,东西方服饰又一次碰撞交融,推动西洋服
饰文化朝东、西混合方向发展。

2、复古思潮与“形”的复归(1978-1982):宽松风在流行四年后,从78年肥大的外形逐渐减少。离体的非构
筑式向合体构筑式复归。

3、破烂式”与名牌热(1983-1988):总体仍是多样化的复古倾向。川久保铃、山本耀司推出黑丝基调具有革
命意义的破烂式和乞丐装。20世纪以来,女装不断向简洁化、舒适化方向演进,破烂式和乞丐装是“贫穷主义”
下的必然。

4、东欧剧变与20世纪60年代样式复兴(1989-1990):世界政局动荡不安,与60年代颇为相似,90年巴黎
时装发布会,出现了60年代样式复兴的潮流。

5、经济萧条与20世纪70年代样式的重现(1991-):欧美经济不景气,环保意识增强,出现了类似70年代石
油危机背景下的意识。90年代流行倾向的六个方面: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节俭意识;重叠穿衣;高新技术未
来派;高纯度配色;新的浪漫主义。

(以上九、十、十一、十三题精简汇总后即为以十年为一阶段分析20世纪30年代起女装的(或服装的)发展
历程以及相关背景、思潮、发展趋势等等。该内容一般为最后一道大题)



十四、试简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或西方男子服饰近现代的变化形态及主要历史原因。)

1、在以男装为中心的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风时段,十七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男子三件套装。

2、洛可可时期基本以女装为中心,而男装的三件套装向近代男装发展。18世纪中叶,英进入产业革命,男装
又发生了变化,去掉多余的量,变得实用,出现了现代晨礼服和燕尾服的始祖——夫拉克和现代西式背心的前
身“基莱”,夫拉克、基莱和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作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服一直用到19世纪。

3、在19世纪近代服装发

展历程中,男装变化不大,源于男性从沙龙里走向了工商业领域,场所的变化使得男
装开始追求衣服的合理性、活动性和机能性,19世纪中叶完成了现代化的男装,后来样式上的变化就不明显了。
期间作为对浪漫主义的反省,50年代出现的实证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直接反映于男装,男装基本样式仍是上衣、
基莱和庞塔龙的组合。(注:括号内内容选答一两点即可,上衣有四种:白天的常服罗克·科特、夜间正式礼服
泰尔·科特,即燕尾服、白天穿的晨礼服“毛宁·科特”,来自骑马服、外出便装“贝斯顿”,意为休闲茄克,
也就是我国所称的“西服”。基莱种类较多;克尤罗特成了旧时代的遗物,庞塔龙变成与现代男裤一样的筒裤,
但比较窄,裤线还不明显。衬衫领子降到下颌以下。克拉巴特被蝴蝶结取代。夜间用的大衣延续上个世纪的披
风形式。)至此,男装现代型基础确立



十五、以中国服装史的五次变革为例分析中国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1、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政治、军事需要,将西北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
裳着裤;2、魏晋南北朝时期,“蛮夷入主中原”;3、唐朝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
期;4、清朝时期,经剃发改装的严酷措施,汉人穿上满装,蓄辫。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
服饰;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的“拿来主义”,西方服饰形态和文化深刻冲击中国传统服饰,为中国服装史
上最深刻的变革,影响至今。



十六、试比较东西方服饰的异同及其成因。

1、早年,差异不大,东西方相近;中世纪以后,欧洲窄衣文化,东方宽松。原因:民族文化心理和历史地理
气候;由此造成服装材料的不同。东方:丝绸、麻、棉。西方: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进而导致服装形态差异;
服装裁剪不同,西方:贴身、合理,“省道”技术,追求立体。东方:平面裁剪,追求宽松、飘逸;

2、导致东西方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民族心理、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突出人,强
化性别。东方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弱化人,模糊性别。



十七、简述周代服饰特征。

1、上衣下裳:仍然保留上衣下裳服装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2、深衣:西周时用途最为广泛的衣服,男女皆服。领式一般为交领,即大襟,右衽;深衣有曲裾和直裾两种;
小口大袖;领和袖口通常为宽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面料纹有浓郁的楚国文化风格,一

直盛行到
汉代

3、冕服:冕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等组成,冕冠是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最贵重的一种礼冠。按规定,戴冠冕
者,穿着相应的玄衣和纁裳。玄衣即黑色上衣,纁裳即绛色围裳。

4、元端:是仅限于天子与士大夫服用的正式上衣,诸侯用来祭祀宗庙而士大夫则作为朝服。



十八、试述汉代服饰特征。

1、男:汉代服饰在经济繁荣和政权稳固的基础上日趋华丽,汉承秦后,以袍为朝服,袍即深衣制。袍服为主要
形式。燕居多服禅衣,即单衣,形制与袍同,但不同衬里。曲裾深衣在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
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袍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
紧窄部分称为祛,宽大部分为袂。襜褕和裤等。

2、女:常服为上衣下裙和深衣,特点是衣服宽博,衣袖趋大,袖口收敛,曲裾直裾并存,曲裾居多。曲裾深
衣。襦裙和袿衣(适当展开)



十九、分析汉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1、汉代的服饰纹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服饰纹样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改变了商、周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出现了上下穿插、
四面延展的构图,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
右任意延伸。在服饰图案的色彩运用上,主要以对比为主,强调明快、醒目、艳丽,表现了素中见华美的特点。
3、从图案的造型看,龙、凤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综上所述,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
追求,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达到了人为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服饰纹样
此时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

4、所以我们说,服饰图案的运用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二十、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1、丝绸之路并非一条一成不变的固定路线,而是不断开拓、不断变化的西行通道,是古代中西方陆路文化、经
济交流通道的泛称。它至唐代时达到鼎盛。唐代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交通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明
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航海业得以空前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退出了历史舞台。

2、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产品、
茶叶、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了世界各地。中亚的文明成果也不断地输入中国。

3、丝绸之路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

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
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二十一、简述隋代男女服饰特征。

1、男装以衫为主,女装以襦裙为主。隋代女装典型的是小袖长裙,裙系到胸部,是一种端庄秀丽、修长婀娜的
风格。贵族妇女出行,则着大袖服。

2、受齐梁风气影响,妇女另加小袖式披风,近似唐初流行的胡装。

3、隋代至初唐,女装上穿小袖短襦,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中用细带系扎,这种服饰流行很久,并影
响到东邻国家和地区。



二十二、唐代纺织工艺五法是什么?分别简述 (唐朝服饰丰富多彩的的原因:胡服影响和纺织工艺)

1、唐朝服饰当时纺织工艺加工可分为织、绣、绘、缬、贴五法。

2、织为织锦,一为五色织就的彩锦,以小团窠最为常见;一为特制宫锦,有专用于官服的彩绫,也有专人设计
花样后工人织就,用于制屏风的瑞锦宫绫。

3、绣为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唐女子衫、襦、裙皆施绣纹。

4、绘是泥金银绘或彩绘。泥金银绘即是用金银粉画在衣裙材料上。

5、缬为印染。唐时称印染为缬,分彩色套染及单色染。

6、贴即“堆绫、贴绢”法,把彩色绫绢照图案需要剪下后贴在丝绸之上。



二十三、试述唐代的服饰纹样审美特征。

1、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除了用真实的花、草、鱼、
虫进行写生,传统龙、凤图案亦未被排斥,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
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
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2、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
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
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二十四、阐述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的影响。

1、宋代,儒学得到了复兴,由程颐、程颢、朱熹创立的“理学”使儒学真正的哲学化,逐渐成为统治两宋的主导
思想。提出了“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而灭人欲”等观点。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
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空灵、含
蓄、自然、平淡

的意境。

2、在服饰风格上,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朝廷多次定制申饬, “务从简朴”,“不得奢靡”,不少学者也纷纷
提倡服饰要简洁、朴实。因此,整个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形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
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而简洁。



二十五、简述宋元时期的服饰特征。

1、宋初建国大部分承袭唐代,衣冠服饰也袭晚唐五代遗制,无大变化。男子,袍衫、革带与佩鱼:革带在宋代
时是区分官职的附属物,鱼袋是官吏出入、联络的凭证。鱼目昼夜不闭,寓意常备不懈。方心曲领:宋代以前,
官员朝服里面衬一个圆形护领。宋以后,朝服项间套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饰物,被称作“方心曲领”。 幞
头和巾。 女子,宋代女子的服饰,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裙、裤等形制。背子是宋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服
饰。帔帛发展到宋代为霞帔。宋时女子缠足成为儒家礼教倡导的一部分。

2、元代,公服:元代以长袍为主,男子公服多从汉俗,近乎宋式,俱右衽、盘领、大袖,戴舒脚幞头。质孙
服:蒙古男子平日多着质孙服,形制为上衣下裳相连。辫线袄和比肩、比甲。女子:袍服:蒙古女子以穿着袍
服为主,汉人称其为团衫或大衣,形制宽绰,多为左衽。姑姑冠。



二十六、简述明朝服饰特征。

1、明朝恢复了汉族传统服制,但实际形制和唐宋不同。

2、男子:团领衫和补子,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层的专用头衣。常服中的幞头称为乌纱帽;直裰或直身罩甲
和巾帽等等。女子服饰,主要有衫、袄、霞帔、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
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背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流行更广。比甲是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本为元制,
但北方妇女尤为喜爱,作为日常之服。



二十七、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1、明代纹样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吉祥纹样的运用,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纹样所表达的“富
贵寿喜”四字概括了明代市民文化的追求及审美趣味,如今,吉祥图案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
知民族精神的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

2、明代图案在继承前代图案的同时,创造并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明代皇帝头戴善冠,穿有满地云纹衬托
团龙及十二章纹样服饰,前后及两肩各绣金盘龙一,寓意了皇帝才德兼备、文武双全。

3、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穿的龙袍与宪宗皇帝龙袍相似,只是满地的云纹样图案被满地的寓意图纹所代替。装饰美
化只是一方面,而纹样寓意的内涵更为深刻。随

之发展的寓意图案有的至今仍在沿用。龙纹,云纹、植物纹等
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式化造型特点。



二十八、试述清朝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1、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丝绸产品的精致华贵发展到登峰造
极的程度。民间所有的面料制作也极为精美。而且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2、面料早期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宫廷纹样配色多仿汉、晋、唐、宋各代而加以变化。纹样在继承明代
纹样的基础上,更为精致细腻,甚至发展到堆砌雕琢的程度,意蕴以富贵、吉祥、如意的含义居多。早期多用
暗蟒、拱璧、汉瓦当纹、富贵不断、江山万代等。后期纹样日趋写实。

3、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说历代服
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
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那么,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
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了。

4、清代的服饰除了承前代的装束外,主要是在装饰物件上更加完备了,如服装出现了马蹄袖的上衣,出现了
马甲。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
到了繁纷的程度。






二十九、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1、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裝,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
而定型的。当时的变化并不复杂。

2、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旗袍的款式几经变化,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
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臀的旧貌,让女性的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來,适合了当时的风尚,促进了女性
解放。旗袍的诞生几乎成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裝扮。

3、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
来,旗袍传到了外国,被西洋女子效仿穿着。

4、发展至今,旗袍的样式花色都逐渐繁多,随着复古风尚的流行,旗袍重新演绎昔日的精彩。作为中国服饰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旗袍,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华夏文明,衬托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仍然在样式上不断
创新,在时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十、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1、最早的中山装,领口成关闭的八字形,前门禁七粒扣

,后背有中缝,衣服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个贴袋,胸前
两个明袋还制成可以涨缩的“琴袋”式样,上袋盖做成倒山形笔架式。

2、1949年前后,中山装的革命象征意义突出。出席政府组织的会议或与工人谈判,一律换上中山装。

3、60年代初是中山装真正普及的年代,中山装款式上出现了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单止口切线,另一种是青年
式的双止口切线。

4、60年代中后期外国人称中山装为“毛服”。那时军便装的造型与中山装很接近,区别在于,中山装是明贴袋,
而军便装是开袋;中山装造型方正,军便装则大幅收腰,以适应军装系武装带的特殊要求。

5、80年代中山装淡出男装舞台,随着人们对动乱年代的反思,以及海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人性化空间在这一时
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论年龄、不分场合地千人一衣的着装方式自然而然地开始淘汰。特别是当时的国家领导
人穿茄克公开亮相,茄克成了中山装在便服领域的取代者。 这一时期,造成对中山装重大冲击的还有西服热。

6、90年代中山装似乎销声匿迹,在生活中淡出,却又演变成一种新的时尚在舞台上卷土重来。一批明星们身着
中山装走上舞台,以现代人的审美观重新演绎独特的时尚。中山装开始了新的纪元。



三十一、分析文革时期的服饰特征及其成因。(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1、在人类几千年的穿衣史中,政治因素始终是与服装发展密不可分。 “工农兵”的胜利,使代表“工农兵”形象
的服饰备受青睐。文化大革命中绿色红卫兵服十分流行。绿色不仅成为革命的标志,还成为狂热、盲从的政治
符号。人们通过表征的趋同掀起的绿军热装,在世界的服装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2、文革是一场服饰革命。人们的穿着打扮首当其冲,破四旧运动是这场服饰革命的第一个战役。过往的服饰成
为革命的对象。为了适应新标准,人们开始极快的改变装束,几乎都选择了十分类同的服装形式和单一的服饰
色彩。十年内保持着穿着的高度统一,这种现象与政治联系表现出罕见的密切。随着政治的升温,一些错误服
饰观念在文革中恶性膨胀,加剧了这一变革,人们通过服装这个特殊符号来减少由本质不同带来的外观差异,
试图通过统一服装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3、文革时期高度统一的服饰,是在文革这个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人民日常生活政治化,使服饰被
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服饰作为一种“自我存在的符号”,穿着统一服装的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使“自我”归
属于“革命群体”的概念

得以强化;服饰也是一种“价值的符号”,这种价值表明了穿着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意义,
人们希望从穿着“革命化”服装中体现其革命的理想;服饰还是态度的符号,一个人的着装和人对社会事物的态
度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穿着者与已有穿衣规范的一致或背离程度,然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与通行的社会规范相
一致。相同样式、色彩、质感的服装赋予了人们相同的共性,结果人通过服装被符号化了。

4、一元化审美标准下造成的对异类服饰不宽容的精神,使服饰完全脱离了其原始的物质属性,而转化为政治
的附属品。一些曾在建国初期代表着民主与自由的服装,如中山装等,虽仍为老百姓普遍穿用,但其进步意义
已经消失,在政治口号声中显得刻板而没有生气。女子服饰的变革也是这场“服饰革命”的内容之一。女性对政
治越来越多的参与,转变了其在社会以及家庭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而与外界形成一种新型的“同志化”关系。
在极“左”思潮和传统伦理道德双重影响下,性别特征被有意地弱化,性别倾向被认为地忽视,女子着男装变得
更加顺利成章。

5、政治上的极端倾向,也造就了“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里特殊的流行服饰,军服、红卫兵服、军便服、中山
装成为一种“衣时尚”。在这种形势下,服饰本身特有的审美属性被服饰衍生的政治属性所压倒,成为一种特殊
的政治手段。

6、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共产党终于终止了政治上的极左路线,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使中
国历史上这段非常时期的畸形审美终告结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升温,中国国民的衣着也开始与世界同步,
中国的传统服饰也在世纪之交开始为国际时装界重视。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元化时代。






三十二、简述新中国服装发展的轨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来了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制度、阶级结构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
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服装变革表现为对代表封建等级制度的服装的抛弃。这种全社会性的服装变革并非简
单的服饰演进,而是中国服装革命化、政治化的产物。建国后服装的演变,改变了中国服装的自然演化过程,
政治事件造成了服装风貌的变革,这一变革对中国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被认为是地主阶级、资
产阶级代表服装的长衫、旗袍、西装等都被逐渐抛弃。

2、政治、经济对服装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但是像这段历史时期(包括以后的文革时期)政治对服装的决定性的、
广泛的影响着实是罕见的。由于相当一段时期的经

济落后,在物质短缺和严峻的政治氛围里,衣消费始终处于
一个低水平,许多人家都是自己动手做衣,这是中国人大多家庭的主要衣服来源,裁剪水平良莠不齐,款式简
单,色彩单调。尤其是物质的匮乏与经济的不景气,所以这时的衣裳便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打补丁也成了这个时期的政治时尚之物。因为补丁衣服合乎当时社会政治时尚的要求,旧的、破的衣服以及有
几块补丁的衣裤,显示着节俭和革命。

3、服装形式的简单并不表示该服装现象的简单,相反,这种异乎寻常的高度统一的服装反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因为它并非作为民族服装出现,全民性统一化着装是现代国家的衣文化奇观。

4、这种政治上的极左思潮到70年代末得到遏止,中国的服装个服装产业真正步入春天。

5、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服装产业,这种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批量制作的方式
使时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在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地发展。90年代,中国人穿衣已经越来越不受物质或传统观
念的局限,服装的丰富程度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不断改变的时尚潮流更多地体现着
当代中国社会的开放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6、1994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服装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
并进入了一个品牌化的时代,且从外观、功能、面料、品类等方面,中国服装都进入了中国服装历史上最为丰
富的时代。

7、 90年代是中国服装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这个时期国内的服装名牌亦大量涌现,有些品牌已经达到了
很大规模的程度。中国设计师在90年代的成长也非常迅速。随着服装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国人消费能力
增强、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装大国,正为世界所瞩目。

三十三、

中国服装史画图题重点:(见中国服装史中附图)

请画出商代玉人的服装示意图(窄袖交领右衽)见附件

请图示说明幞头的发展演变过程。

请画出汉代的曲裾深示意图衣。

请画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穿裤褶的男子服装示意图。

请画出唐代的半臂襦裙服装示意图。

请画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

请画出明比甲、背子和水田衣的示意图



西洋服装史画图题重点:(见西洋服装史书后附图)

1、试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需画出紧身胸衣和羊腿袖等);

2、试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需画出斯拉修裂口装饰等);

3、试画出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需画出凸臀和拖裾

以及紧身胸衣等);

4、试画出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需画出裙撑克里诺林等);

5、试画出西班牙风时期贵族男女着装(需画出填充式等);

6、试画出荷兰风时期男子的着装特征(需画出普尔波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