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属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

第一章  金属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
第一章  金属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

第一章金属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1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1 晶体

内部的原子是按一定次序作有规律排列的物质叫晶体,如水晶、结晶盐、天然金刚石等。金属在固态下一般都是晶体。见图1-1(a)2 晶格

为便于分析和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情况,可示意地将原子缩小看成一个小球,并用假想线条将个原子的中心连起来,这样就得到一个抽象化的空间架格。描写原子在晶体中排列方式的空间架格叫晶格。见图1-1(b)

3 晶胞

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具有周期性特点,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取晶格中一个能够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晶胞,来描述该晶体结构的类型和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必须指出,位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结点为中心作热震动,并随温度升高原子的震幅加大,另外,实际使用金属材料一般为多晶体,晶体中原子排列也不是这样规则和完整。见图1-1(c)

图1-1 晶体及晶格示意图

1.2 典型晶体结构

1 体心立方晶格

它的晶胞是正方体见图1-2,属于这种类晶格的金属有α—Fe、Cr、V、Nb、W、Mn等,约有30种,占金属元素的一半左右。

图1-2 体心立方晶胞

a 体心立方晶胞

b 晶胞中原子数(示意图)

2 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也是一个立方体。原子处于8个菱形顶角和正方六个面的中心。见图1-3。属于这类的金属有15个,如γ—Fe、Ni、Al、Cu等。

图1-3 面心立方晶胞

a面心立方晶胞b晶胞中原子数(示意图)

3 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原子排列见图1-4。原子排列成六方柱体,

六方柱体的每个顶角均有一个原子,上下底面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六方柱体还有三个原子。如Be(铍)、Cd(镉)、Zn、Mg、α—Ti等17种。

图1-4 密排六方晶胞

a密排六方晶胞b晶胞中原子数(示意图)

1.3 钢锭结晶构造

钢液浇入钢钉模后,结晶从表面向中心扩展,最后凝结成固体,见图1-5。钢锭结晶后由三个晶区组成,即:

1表层结晶区液态钢水浇入定模时,与模壁接触的部分金属液体被迅速冷却,在较大过冷度下结晶,形成一层很薄的细晶粒表面,这就是表面细晶区。

2次表面柱状晶区表面细晶区形成后,钢锭模壁已被液态金属加热,加上表层金属结晶释放出结晶热,这样细晶区前沿液体的过度冷减小,新晶核形成困难,表层晶粒便向内部成长。次层晶粒成长时,应受到相邻晶粒的限制,只能沿散热相反方向,向内部生长,所以形成垂直于模壁的柱状晶粒层。

3中心等轴晶区钢锭心部液体散热较慢,并在各方向趋于均匀,是最后结晶的区域,晶核成长比较均匀,形成粗大的等轴晶粒。等轴

晶区组织疏松,常混一些杂质,力学性能较差。

图1-5 铸锭结晶构造示意图

a 纵向剖面b横向剖面

1—细晶粒区2—柱状晶粒区3—等轴晶粒区

1.4 同素异构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由同素异构转变所得的不同晶格的晶体,称为同素异构体。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有铁、钴、鈦、锡、锰等多种晶型金属。图1-6为纯铁的冷却曲线,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是铁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晶过程,一般称为重结晶。它有一定转变温度,同样遵循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的过程,转变也有晶体潜热的释放和过冷现象,但它液态金属结晶相比有很大不同之处。

图1-6 纯铁的冷却曲线

1.5 合金的结构

1 合金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碳素钢、铸铁、青铜、黄铜等。

2 组元

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叫组元。如黄铜就是由铜、锌两个元素组成的二元合金。

3 相

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4 组织

用金相观察方法,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看到的涉及晶体或晶粒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成情况,称为组织,也叫金相组织。

1.6 合金主要组织

1 固溶体

固溶体是溶质元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的固体合金。基本组元称为溶剂,溶入基本是组元称为溶质。根据溶质元子在溶剂晶格

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分为两类:

(1)间隙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的特点是溶质元素分布在溶剂晶格间隙处,见图1-7(a)。如C、N、B等非金属元素溶入铁中。

(2)置换固溶体

两种元子大小相近,则形成置换固溶体,溶剂晶格上的部分元子被溶质元子置换,见图1-7(b)。如铁中加入Cr、Ni等合金元素均可形成置换固溶体。

图1-7 固溶体结构示意图

a 间隙固溶体b置换固溶体

2 金属化合物

组成合金的组元,按一定元子数量比相互化合物而成的完全不同于原组元晶格的新相,且具有金属特性的固体合金称为金属化合物。如钢中的碳化物、Fe3c、Cr7c3等。

3 机械混合物

当组成合金的组元,其数量不能完全溶解或完全化合时,则形成由两相或多相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如钢在平衡状态下就是铁

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7 相图

图1-8是Fe—Cr合金二元相图。如图合金成分在γ区,含鉻量在10.5%以上,并快速冷却得到就是马氏体不锈钢;如果合金成分在α区得到的就是铁素体不锈钢;如果通过合金化使γ区扩大到常温或常温以下,钢冷却到常温得到的也是奥氏体组织,这就是奥氏体钢。

图1-8 Fe—Cr系二元相图

1.8 变形、回复和再结晶

1 变形

金属经过冷变形后,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成纤维状。晶粒边界模糊,晶格扭曲、元子位移。

变形后金属强度、硬度提示,塑性、韧性降低被称之为加工硬化,如钢管冷拔,冷扩都产生加工硬化。

2 回复

金属经冷变形后,如果加热250~300℃,冷加工应力可消除一部分,性能没有明显改变,塑性变形组织没有变化。

3 在结晶

如果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350~450℃,由于元子活动能力增强,譬如钢、铁,破碎、拉长的晶粒就会变成细小,均匀的等轴晶,这就是再结晶,对普通碳钢来说;再结晶处理温度为600~700℃,对不锈钢来说应再高些。

对奥氏体不锈钢来说,如果单纯是为了软化可做再结晶处理,但最终热处理必须加热到每种钢规定的固溶热处理温度,并随后急冷,即固溶热处理。这是因为冷变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在850℃以下加热会造成碳化物析出,使钢易产生晶间腐蚀,即使加入到1000℃,某些碳化物也不会充分溶解,所以固溶处理温度多在1000℃以上。应注意的是,850~930℃的稳定化处理与上述问题不是一回事。固溶处理不仅使变形奥氏体不锈钢发生了重新再结晶,同时碳化物得到充分溶解。

1.9钢中常见的组织

1 铁素体(F)

α-Fe中溶入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固溶体叫做铁素体,用F表示,为体心立方体晶格。如图1-9(a)、1-9(b)(是铁素体微观组织)

2 奥氏体(A)

γ-Fe中溶入碳和(或)其他元素构成的固溶体叫做奥氏体,用A 表示。见图1-10。是体心立方体晶格。

图1-9 铁素体晶胞模型图1-10 奥氏体晶胞模型

3 渗碳体(Fe3C)

渗碳体即铁碳化合物,即Fe3C,正交系晶体结构。奥氏体中的Cr7C3, Cr23C6,叫做碳化物。

4 马氏体(M)

马氏体属于低温较复杂组织,奥氏体过冷到Ms(马氏体转复点)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复。一般将马氏体定义为碳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但实际非所有马氏体都是过饱和固溶体,只是转变机构符合马氏体转变特征。马氏体组织见图1-11

5 珠光体(P)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根据转变温度不同分类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珠光体组织见图1-12

图1-11 淬火、回火组织图1-12 珠光体显微组织

管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是( A 、管理的功能 B C 、管理的特性 D 2、 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 )。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D 、企业家角色 3、 公司经理正在同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B )。 A 、企业家角色 B 、混乱处理者角色 C 、资源分配者角色 D 、谈判者色 4、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 佳绩。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B )。 8、泰勒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C )。 9、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 B )为前提。 10、 ( B )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西蒙 11、 ( C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 ? 西蒙 B )。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基本手段 A 、监督者 、传播者 C 、发言人 、联络者 5、技术技能对于 C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苴冃 、基层 、所有层次 6、概念技能对于 A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基层 、所有层次 7、被后人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 A 、法约尔 B 、韦伯 、泰勒 、巴纳德 A 、资源配置 B C 、提高劳动效率 D 、资源利用 、追求利润最大化 A 、受雇人 B 、经济人 C 、社会人 D 、自我实现人

第一章 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环境分析的概念 5.战略制定的概念。 6.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7.战略决策 本章重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战略决策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战略管理的四个基本模块包括()、()、()、()。 2.一般来说,公司要考虑的三类战略是()、()与()。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说法,典型的战略决策有()、()、()三种模式。 二、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 2.触发事件 3.环境分析 4.战略制定

5.使命 6.战略 7.战略实施 三、问答题 1.简述战略管理的内容。 2.简述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 3.简述战略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列举触发事件的情况。 5.简述什么是评估与控制。 6.简述战略决策过程的8个步骤。

第二章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本章主要内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董事会成员的组成 6.高层管理的职责 7.战略领导与战略远景。 8.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9.企业的责任 10.公司利益相关者 本章重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高层管理的职责 6.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7.企业的责任 8.公司利益相关者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公司治理指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2.大多数公开上市的董事会由()和()组成。 3.卡洛尔认为企业管理者有的四种责任包括:()、()、()、()。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A 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筐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 m ,然后水平移动30 m ,此过程中砖块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为( ) A .路程大于70 m ,位移为50 m B .路程和位移都大于50 m C .路程为70 m ,位移为50 m D .路程和位移都是70 m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砖块的路程s =40 m +30 m =70 m ,位移x = 302+402 m =50 m ,C 正确. 答案:C 2.连淮扬镇铁路是江苏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该线北起连云港,经淮安、扬州至镇江,全长305 km ,设计区段列车速度为250 km/h ,在镇江五峰山处,以主跨1 120 m 悬索桥跨越长江,进入镇江新区.文中“305 km”和“250 km/h”分别指( ) A .路程 瞬时速度 B .路程 平均速度 C .位移 瞬时速度 D .位移 平均速度 解析:全长305 km 是列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设计时速250 km/h 为全程对应的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答案:A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0.5 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 .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 .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解析:“金牌”一昼夜t =24 h 的路程s =500里=250 km ,“金牌”的速度v =s t =250 km 24 h ≈10.4 km/h =2.9 m/s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约为1 m/s ,与“金牌”速度不符,故A 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 m/s ,与“金牌”速度比较接近,故B 正确;我国规定高速公路车

第一节 钢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钢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结构是由构件组成的 构件的种类:梁、柱、板、墙体、桁架、网架、悬索 变力性能:拉、压、弯、剪、扭、疲劳、裂缝扩展(断裂) 杆件系统:梁、柱、桁架、网架都属杆件系统 结构计算的内容包括: 强度 稳定 结构在静力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振动 疲劳 其中:强度,稳定和变形在结构设计中常要予以计算。振动是在设计跨度大而轻的楼层和楼梯时考虑,主要是防止因人行走或使用时结构产生令人不适的振动。疲劳计算仅在多次反复荷载下才予以考虑。 § 1 强度 强度:可指杆件的强度或结构的强度。 一.杆件的强度:杆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荷载引起的外力≤构件的承载力(由材料强度,构件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确定) 影响因素: 荷载:大小,作用方式(拉、压、弯、剪、扭,静力或动力)

材料: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 构件截面的大小和形状:截面越大,承载力越大。粗绳比细绳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性层的两侧远方。因此工形截面的抗弯承载能力要比面积相同、宽度相等的矩形

沿Y轴方向,也就是抵抗绕X轴的弯曲(强轴弯曲),有较大的强度,同时也有较 层沿Y轴。截面面积总是有效地分布在中性轴的两侧远方。 二、结构的强度:是结构抵抗破坏的能力。 结构是由杆件组成的,但结构中某根杆件的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构破坏。

结构的破坏与结构的稳定有直接关联,通常说结构失稳了就意味着结构破坏了。这个问题在结构稳定中再予以介绍。 § 2 刚度 简单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近似地表示为: △=Q/B 式中△为结构或构件的变形,Q为荷载效应,B为结构或构件的刚度 由此可见,刚度愈大,变形愈小,刚度是衡量结构或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一、杆件的刚度:杆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轴向刚度:杆件抵抗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能力 弯曲刚度:杆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扭转刚度:杆件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 荷载引起的构件变形≤规范容许的构件变形值(通常以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为依据) 影响因素: 1.荷载:大小,作用方式(拉、压、弯、剪、扭)引起杆件相应的变形。 2.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屈服后材料的变形能力等。 3.杆件的长度、截面大小和形状:一般地说,杆件愈长,刚度愈小,变形愈大。例如,杆件在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轴向变形与杆件长度成正比,而 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与梁长的三次幂成正比。截面尺寸愈小,杆件刚度愈小,变形愈大。截面形状对构件的强度有影响,对杆件刚度

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金属学和热处理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1.这种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不在外形,主要在于内部的原子排列情况;先,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体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不同方向三测量其性能时,表现出各向异性或异向性。 3.最典型最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3种类型: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 4.体心立方晶格:除了在晶胞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外,在立方体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原子半径a r 43 =,原子数8x1/8+1=2,配位数(所谓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个 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为8;致密度(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用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 体积之比表示)V nV k 1 = 5.面心立方品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的:原子半径,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 6.晶向指数的确定,晶向族包括的晶向; 7.晶面指数的确定,晶面族包括的晶面。 8.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 这就是晶体缺陷。 9.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2)线缺陷:最简单、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3)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和内界面两类, 10.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粒间界,或简称晶界。 11.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称为相界。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1.纯金属结晶的条件:满足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 2.为什么液态金属在理论结晶温度不能结晶,而必须在一定的过冷条件下才能进行呢?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如果液相的自由能比固相的自由能低,那么金属将自发地从固相转 变为液相,即金属发生熔化;如果液相的自由能高于固相的自由能,那么液相将自发地转变为固相,即金属发生结晶,从而使系统的自由能降低,处于更稳定的状态;液相金属和固相金属的自由能之差构成了金属结晶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液、固两相自由能的差值越大,即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越快。 3.液态金属结晶时存在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的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3.金属结晶是晶核的形成和长大的过程。 4.液态金属中的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状态,这种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称为结构起伏,或相起伏。 5.液态金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体中的相起伏才能成为晶胚。 6.在过冷液体中形成固态晶核可能有两种形核方式: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7.形核功…一在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只补偿了表面能的2/3,还有1/3 的表面能没有补偿,需要另外供给,即需要对形核做功,这个功称为形核功。 8.形核功从哪里来?这部分能量可以由晶核周围的液体对晶核做功来提供。在各微观区域内的自由能并不相同,有的微区高些,有的微区低些,即各微区的能量也是处于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状态,这种微区内暂时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即为能量起伏。当液相中某一微观区域的高能原子附着于晶核

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一、金属的基本结构 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其性能也不同。但是对于同一种成分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工艺,改变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金属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金属和合金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因此首先要了解其晶体结构。 1、金属的原子结构及原子的结合方式 (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4个,这些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力很弱,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此时的原子即变为正离子,而对于过渡族金属元素来说,除具有以上金属原子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在次外层尚未填满电子的情况下,最外层就先填充了电子。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不仅容易丢失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容易丢失次外层的1~2个电子,这就出现了过渡族金属化合价可变的现象。当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彼此相互结合时,不仅最外层电子参与结合,而且次外层电子也参与结合。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特别强,宏观表现为熔点高。强度高。由此可见,原子外层参与结合的电子数目,不仅决定着原子间结合键的本质,而且对其化学性能和强度等特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2)金属键 处以集聚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将它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其整个原子集体所公有,称之为电子云或电子气。这些价电子或自由电子,已不再只围绕自己的原子核转动,而是与所有的价电子一起在所有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规律运动着。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结合力与结合能 固态金属中两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正离子与周围自由电子间的吸引力,正离子与正离子以及电子与电子间的排斥力。 结合能是吸引能与排斥能的代数和,当形成原子集团比分散孤立的原子更稳定,即势能更低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所做的功是使原子的势能降低,

超声无损检测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1.1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1.2 金属学与热处理基本知识 1.3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材料 第一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以及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这不仅是由于来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成熟,而且还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性能。 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部件、设备、结构件等能正常工作,材料所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化学性能(耐蚀性、热传导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工艺性能即材料在被制成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例如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金属材料是制造承压类特种设备最常用的材料,其性能介绍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应了解材料方面的有关知识。 1.1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外力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指标。 1.1.1 应力和应变

所谓“应力”,是在施加的外力的影响下物体内部产 生的力。如图1所示: 在圆柱体的项部向其垂直施加外力P的时候,物体为 了保持原形在内部产生抵抗外力的力——内力。该内力 被物体(这里是单位圆柱体)的截面积所除后得到的值 即是“应力”,或者简单地可概括为单位截面积上的内 力,单位为Pa(帕斯卡)或N/m2。例如,圆柱体截面积 为A(m2),所受外力为P(N牛顿),由外力=内力可得,应 力: (Pa或者N/m2) 这里的截面积A与外力的方向垂直,所以得到的应力叫 做垂直应力。图1 应变 当单位圆柱体被拉伸的时候会产生伸长变形 ΔL,那么圆柱体的长度则变为L+ΔL。这里,由 伸长量ΔL和原长L的比值所表示的伸长率(或 压缩率)就叫做“应变”,记为ε。 与外力同方向的伸长(或压缩)方向上的应变称为“轴向应变”。应变表示的是伸长率(或压缩率),属于无量纲数,没有单位。由于量值很小(1×10-6百万分之一),通常单位用“微应变”表示,或简单地用μE表示。 而单位圆柱体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变长的同时也会变细。直径为d0的棒产生Δd的变形时,直径方向的应变如下式所示: 这种与外力成直角方向上的应变称为“横向应变”。轴向应变与横向应变的比称为泊松比,记为υ。每种材料都有其固定的泊松比,且大部分材料的泊松比都在0.3左右。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各种材料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已经通过实验 进行了测定。图2所示为一种普通钢材(软 铁)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图。根据胡克定律, 在一定的比例极限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线性 比例关系。对应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

图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图和有向图 定义1.1 一个无向图图(graph )G 是指一个二元组),(E V ,其中集合V 中的元素称为顶点(或点,或端点, 或结点)(or vertice, or node, or point), 集合E 中元素为V 中元素组成的无序对,称为边 (edge). 注意:1. 上述集合E 中的元素可以相同,有的文献称这样的集合为多重集。 2. 图),(??称为空图,它有时在举反例的时候用到,且有时将一个结论推广到包含空图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故本书中假设所讨论的图都不是空图。 3. 在一个图=G ),(E V 中,为了表示V 和E 分别是G 顶点集合边集,常将V 和E 分别记为)(G V 和)(G E . 我们经常用图形来表示一个图。用小圆圈或实心点表示图的顶点,用线段把无序对中两个顶点连接起来表示边。其中顶点的位置,连线的曲直、是否相交等都无关紧要. 例如,=G ),(E V ,V =}{54321,,,,v v v v v ,=G }{),(),,(),,(),,(),,(),,(544231212111v v v v v v v v v v v v ,G 的图形如下. 3v 4v e 2 5v 1v 2v 1e 图. 1. 设=G ),(E V . 若V 为有限集,则称G 为有限图(finite graph );若V 为单点集,则称G 为平凡图 (trivial graph ). 为方便起见,常用e i 表示边,例如在图1中2e 表示边),(31v v , 而1v ,3v 称为2e 的端点. 两个顶点相同的边称为环 (loop), 具有相同顶点的多条边称为重边 (multiple edge), 不含环和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simple graph). 例如在图1中1e 为环, 32,e e 为重边,所以此图不是简单图. 定义1.2 设图G 的顶点集为)(G V ={}n v v v ,...,,21,边集为)(G E ={}m e e e ,...,,21.G 的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G A 是一个n n ?矩阵,元素j i a ,为端点的边的数目。G 的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和本质习题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真题回顾】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多选题】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3.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4.【多选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主要有()。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电话访问 5.【判断题】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X )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7.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8.【多选题】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发展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判断题】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为此,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X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 D.教育影响 13.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5.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16.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7.【多选题】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c )。 A.沛西·能 B.米丁斯基 C.凯洛夫 D.利托尔诺 学说主张代表人物 18.【多选题】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d)。 A.武士教育 B.绅士教育 C.僧侣教育 D.骑士教育 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23.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B)。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古代社会教育具有(A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全部背会) ?整式的乘法: 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整式乘法法则: 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数学符号表示:a m.a n=a m+n(其中m、n 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数学符号表示:(a m)n=a mn(其中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 数学符号表示:(ab)n=a n b n(其中n为正整数)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乘法运算: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一起作为积的因式. 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和同底数的幂的运算法则完成的。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如2a3·3a2=6a5,而不要认为是6a6或5a5. ②.相同字母的幂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总结:在探究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是把某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这里再一次说明了整体性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何为数据?何为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所谓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要表示数据通常有三个方面事情要做: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 当原始事实按照具有一定意义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在一起时,它就成了信息。 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这种组织规则和方式具有超出数据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2、什么叫系统?五个基本要素?特性?有哪几类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 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 按系统功能分类:社会,经济,军事,企业管理 按与外界关系分类:封闭式与开放式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3、什么是系统方法?什么是系统观点?说出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兼顾、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所谓系统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演步骤: ①定义问题:列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②列出资源和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每个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③给出方案: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 ④评估被选方案 ⑤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⑥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4、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5、什么叫管理?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各种资源和实践环节进行规划安排、优化控制的总称。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①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系统的长处,一些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处理,一些工作要由人进行处理,使人和计算机系统和谐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金属学第1章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 1-1 注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 σb、δ、ψ、HBW、HRC、HV、αk、KⅠC 答:σb——抗拉强度指标。反映零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δ——断后伸长率。表示试样被拉断后,伸长的长度同试样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ψ——断面收缩率。表示试样被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始截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HBW——硬度指标。是由布氏硬度试验测定的。 HRC——硬度指标。是由洛氏硬度试验测定的。 HV——硬度指标。是由维氏硬度试验测定的。 αk——冲击韧度指标。反映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KⅠC——断裂韧度指标。反映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1-2 何为金属的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 答:强度——是指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硬度——表示金属局部表面抵抗更应物体压入的能力。 冲击韧度——反映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断裂韧度——反映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1-3 为什么机械零件大多以σs为设计依据? 答:由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在设计时都以不发生塑性变形为原则,σs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因此,机械零件大多以σs为设计依据。 1-4 什么叫屈强比?它有何实际意义? 答:在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不仅要求高的屈服强度σs ,同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屈强比,即σs/σb。屈强比愈小,零件的可靠性愈高。在超载的情况下,由于塑性变形使材料的强度提高而不至立刻断裂,但屈强比太小,材料的强度利用率太低,造成浪费。对于弹簧钢来说,要求高的屈强比。

1-5 什么是疲劳破坏?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抗力? 答:金属材料在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绝大多数机械零件的破坏主要是疲劳破坏。 影响材料疲劳强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材质等内因外,还与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质量和工作环境等外因有关。因此,提高零件的疲劳抗力,可通过优化零件设计,改善表面加工质量,采取喷丸、滚压、表面热处理等工艺,均能有效地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1-6 解释名词:晶格晶胞致密度合金相。 答:晶格: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晶胞:晶格中能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单元,称为晶胞。 致密度:晶格致密度是指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的总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反映了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 1-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指出α-Fe、γ-Fe、Al、Cu、Cr、Mo、W、V、等各属于何种晶体结构? 答:α-Fe、Cr、Mo 、V、W等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Al、Cu等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1-8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哪些缺陷?它们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性能有较大影响。由于缺陷附近的晶格发生了畸变,导致能量升高,使得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 1-9 什么叫结晶?结晶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答:金属材料经过由液态冷却转变成晶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复习题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西蒙)管理就是决策。(许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乔忠等)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3)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4)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5)激励职能。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6)协调职能。协调职能包括对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对协调主要是沟通,即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部人际关系。对外协调主要是公关,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播媒体、客户、公众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含义是什么? 答: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的客体,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4、管理者有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要执行多种管理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可归纳为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又可划分为三种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管理者的信息角色也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洞察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又分为企业家、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等。 5.简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还应该具备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决策技能、创新技能等。 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实践性? 答: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们通过对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总结、升华而得到,反过来它又被用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要真正掌握管理学仅靠书本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活动去体会和磨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是管理学的实践性。 7、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发展性?

第一章 机械基础概述

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 [考纲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和属性,以及机器、机构、构件、零件和部件的区别。 2、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了解钢的常用热处理。 4、了解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5、了解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6、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工作能力准则。 第1课时 (内容)§1。2机器的组成 (目的要求)1、了解一台完整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并理解其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各种机器的共同属性。 3、正确理解机构、构件、零件和部件等概念的主要属性,认识一些常 用的基本构件、零件和部件。 (重点)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要点) (一)、机器的组成 机器一般由原动力部分、工作部分、传动部分和检控部分组成。 例如:拖拉机、汽车等简单机器由前三部分组成。汽车的动力部分为热机,传动部分为齿轮传动,执行部分为车轮子。 (二)、机器的属性: (1)人为组合体。 (2)各实体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来完成功能转换。 仅具有前两个属性的机械称为机构;习惯上将机器和机构总称为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在于:机器能对外做功或进行能量转换。而机构只能完成运动和动力的传递或改变运动形式。 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体称为构件。构件和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三)、机械零件的分类: 通用零件——各种机器经常用到的零件,如螺栓、螺母、齿轮、弹簧等。 机械零件 专用零件——某种机器才用到的零件,如电动机的转子、汽轮机叶片、内燃 机中的曲轴活塞等。 (四)、部件:机械中为了完成同一使命、彼此协同工作的一组零件组成的组合体称为部件,如发动机、减速器、联轴器等。 (练习)一课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