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件砂筛分析实验

建筑材料课件砂筛分析实验
建筑材料课件砂筛分析实验

砂筛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实验操作: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

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数据处理: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到1%。

?

?

?(3)细度模数: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且两次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

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1、四分法缩取试样

用分料器直接分取或人工四分。将取回的砂试样拌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饼状,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2、试验前后质量偏差

试验前后质量总计与试验前相比误差不得超过1%,否则重新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简述: 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我们可以通过筛分析,计算砂子的大小搭配状况,判断砂子的级配和细度模数。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

砂的筛分析实验

细骨料检验过程讲稿 一、筛分析试验 取回试样,然后将砂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1.0%)。 (4)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5)按下式计算砂样的细度模数M x (精确至0.01)。 M x = 1 1 6 5 4 3 2 100 5 ) A A A A A ( A A - -+ + + + 式中:A 1、A 2 、A 3 、A 4 、A 5 、A 6 ——分别为5mm、2.5mm、1.25mm、0.625mm、0.315mm、 0.16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筛分实验应采用两组砂样平行实验,细度模数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二含泥量检验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 计算:

砂的筛分实验

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 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 三、实验步骤 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质量仲裁时, 生产控制检验时, 式中:mr—筛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 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9.计算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筛孔直径5.00~16.0mm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10.筛分析实验应采用两个试样进行平行实验,并以其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实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应重新进行实验。 四、试验记录格式 砂样取样数量克。 筛孔尺寸(mm) 10 5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2 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3 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2显著性检验 3.3可信限的估算 3.4对象的基线水平的组间比较 3.5调节显著性和可信限水平 3.6亚组、相互作用和协变量 3.7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 3.7.1评价范围 3.7.2变量选择和数据收集 3.7.3评价的受试者和数据报告 3.7.4安全性的统计评价 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

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规程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规程 (ISO9001-2015) (一)检测标准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 (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取样数量(见表1)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园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表1 试验项目最小取样数量(g) 筛分析4400 表观密度2600 堆积密度5000 含泥量4400 泥块含量20000 更多优惠资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e015586630.html,德信诚培训网

有机物含量2000 (三)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 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砼。 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 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砼及建筑砂浆。 (四)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级配区及累计 筛余(%)I区II区III区 方孔筛 9.5mm 0 0 0 4.75 mm 10-0 10-0 10-0 2.36 mm 35-5 25-0 15-0 1.18 mm 65-35 50-10 25-0 600μmm 85-71 70-41 40-16 300μmm 95-80 92-70 85-55 150μmm 100-90 100-90 100-90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指标 项目 I类II类III类含泥量(按重量计%)<1.0 <3.0 <5.0 泥块含量(按重量计%)0 <1.0 <2.0 更多优惠资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e015586630.html,德信诚培训网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定义:是反映药物临床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并对试验结果 作出分析、评价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评价药物是否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 基本准则:真实、完整地描述事实 科学、准确地分析数据 客观、全面地评价结局 结构与内容: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33-Ⅱ ****II期临床试验研究报——以***为对照药评价***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的分层区组 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机构名称:***(负责单位)(盖章) ***(参加单位)(盖章)研究机构地址及电话: **省**市**** **** 主要研究者: *** 主任医师(签名): 试验起止日期:****年**月-****年**月 原始资料保存地点:***医院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申报单位:***(盖章) 报告签名 报告题目: 主要研究者声明及签名 我已详细阅读了该报告,该报告客观、准确描述了 试验过程和结果。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研究负责人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统计分析负责人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申办者声明及签名 我们对该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监查,试验按临床试方案进行,我们已详细阅读了该报告,该报告客观、准确描述了试验过程和结果。 ***公司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监查员:***(签名):年月日 执笔者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报告目录 缩略语 论理学声明 报告摘要 试验目的 试验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件 附件 缩略语 缩写中文全称英文全称 ALT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annine transaminase RBC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WBC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N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L 淋巴细胞lymphocyte PLT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 3.13.1试样的处理 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3.2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

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20021d A G ?= ( G ……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 …… 筛面面积, mm 2;D …… 筛孔尺寸,mm )。 a )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 )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比例进行修正。 3.13.3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0.1%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11 654321005)(A A A A A A A Mx --++++=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精品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和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二)砂的筛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1)砂筛。GB/T14684标准筛孔径为0.150mm、0.300mm、0.600mm、1.18mm、 2.36mm、4.75mm、9.50(mm)的方孔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摇筛机。电动振动筛,振幅0.5±0.1mm 频率50±3H Z. (3)物理天平(称量1Kg ,感量1g),烘箱、浅盘、毛刷等。 (三)实验时间: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先用孔径为10.0mm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 g 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105±50C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准确称取试样500g。将筛子按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将砂样倒入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3将整套砂筛置于摇筛机上并固紧,摇筛10min;也可用手筛,但时间不于10min。4将整套筛自摇筛上取下,逐个清洁的浅盘中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砂粒并入一号筛中,并和下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5 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超过时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五)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孔径大于和等于该筛孔径的孔径的各筛上的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并绘制砂的筛分曲线。 3根椐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照标准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评定该砂试样的颗粒级配是否合格。 4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 X(精确0.1).

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作业指导

1、技术标准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抽样方法和数量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 3.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子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 天平、摇筛机、试验筛、烘箱(105±5)℃、浅盘、标准筛、磅秤、温度计、直尺、容量筒、漏斗、吹风机、玻璃棒、软硬毛刷、干燥器、铝制料勺、虹吸管等。 5、(砂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 5.1颗粒级配(筛分析)——砂 5.1.1 仪器设备 a)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300mm或200mm;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c)摇筛机; d)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e)浅盘、硬、软毛刷等。 5.1.2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5.1.3 称取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取25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大小从上到

砂石筛分析操作规程

震击式标准振筛机操作规程 (砂子筛分析检验)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宿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筛分析试验应下列步骤进行: 1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 注:1 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2 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2 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按式(6.1.4)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式中m r ——某一筛上的剩留量(g); D ——筛孔边上(mm); A ——筛的面积(mm2)。 3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 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 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0.1%; 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β2+β3+β4+β5+β6)-5β1 μf = 100-β1 (6.1.5)式中μf——砂的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学号: 班号:结 02 实验日期: 实验者:陈伟 同组人:吴一然 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 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 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砂表观密度测定; 2、砂筛分析试验; 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 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 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 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 1、表观密度的定义: 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单位:g/cm3),如果两 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 验。 2、细度模数: 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百分率; (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 (3)用M x=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 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 的属于Ⅲ区。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 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 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 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3、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是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的一种方法 四、实验步骤 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 (1)实验仪器:天平(量程1kg,精度1g); 容量瓶(500ml); 干燥箱; 干燥器。 (2)实验步骤: --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 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 --打开瓶塞并添加水,使得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外 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1;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清洗瓶内外,在装入上述相同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 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2; --取水的密度为1g/cm3,用下述公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0.01g/cm3)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3)实验注意事项 --300g砂子装入容量瓶后,不要马上称重应摇晃容量瓶,排除气泡。 --容量瓶上面有一刻线,两次加水一定是凹面相齐。 --注意300g砂子要全部加入容量瓶,不要丢或有剩余。 2、筛分析实验 (1)实验仪器:筛(10;5.0;2.5;1.25;0.63;0.315;0.16); 筛底电子秤。 (2)实验步骤: -- 称取砂500g。将筛子按筛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将砂样倒入 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用手筛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称取各号筛上上的筛余量;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

砂筛分析实验

砂筛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级配曲线,即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判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出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规格,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并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操作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精确至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筛孔尺寸(mm )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底盘 (3)细度模数: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且两次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累计筛余(%) 筛孔尺寸(mm) 1区2区3区 10.0 0 0 0 4.75 10~0 10~0 10~0 2.36 35~5 25~0 15~0 1.18 65~35 50~10 25~0 0.600 85~71 70~41 40~16 0.300 95~80 92~70 85~55 0.150 100~90 100~90 100~90

砂石筛分析试验步骤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 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1%, m3与m4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 . 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法分出0.075mm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 0.075mm筛上部分应为0。 五、结果评定 (一)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率? 以各号筛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一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m底) m。—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底—筛底(0.075mm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分计筛余百分率 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Pi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Pi=mi/(mo-m5) 各符号意义同前。 (3)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O.1%。 (4)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5)用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 .075mm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用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准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砂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二 砂的基本性质试验 三、砂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以评定砂的粗细程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仪器与设备: 方孔筛一套(包括孔径为10mm 、5mm 、2.5mm 、1.25mm 、0.625、0.315mm 、0.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电子天平(称量200g ,感量0.01g )、托盘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烘箱、托盘和毛刷等。 试样制备: 取回试样,然后将砂样通过10mm 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 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 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 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 300 d A 式中:m r ——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 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3)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实验结果: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1.0%)。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医学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和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5.3.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砂筛分实验及数据表格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间

砂的筛分试验 1.1主要仪器与设备: 1)方孔筛一套(孔径为4.75mm 、2.36mm 、1.18mm 、0.60mm 、0.30mm 、0.15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 2)天平:称取1000 g 、感量1 g ; 3)摇筛机: 4)烘箱:(105±5)℃ 5)浅盘、毛刷等。 1.2实验步骤: 将试样缩分至1100 g ,置于烘箱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 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 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300 d A 式中:m r ——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 2)。 如果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超过了上式的计算值,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3)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否则须要重新进行试验。 1.3实验结果计算: 1)分计筛余量、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细度模数(精确至0.1) 该砂为中砂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 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 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 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浅盘、硬、软毛刷等。 三、试样制备: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 的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用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四、筛分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

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0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筛 分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无筛分机时可改用手筛。生产控制检验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中的量, 否则应将应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Mr=Ad?/300 Mr一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 d一筛孔尺寸(mm): A一筛的面积(mm2)。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