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研组学科特色建设构想与

中学地理教研组学科特色建设构想与
中学地理教研组学科特色建设构想与

实施方案

一、地理学科特色建设的总体构想

1.遵照学校提出的学科特色建设的总体构想,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地理组教师的各自优势,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加强教学科研,投身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地理教师队伍,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三地理高考、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努力彰显地理学科的特色,挖掘地理组教师的潜力,体现我校地理学科的优势,努力打造地理学科教学的品牌。

二、地理学科特色建设的实施方案

1.进行理论学习,个人总结反思,组内研讨,将本学科本组学科特色建设上升到理论高度。

2.在教学中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地理时事、多媒体技术整合,用鲜活的时事内容、直观的地理情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地理练习系统的变革,改变单一的、枯燥的练习,形成灵活的系列化、多元化的练习,体现基础性、能力性及智力性。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3.加强教研组活动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组,全组教师要认认真真树立科研意识,选择科研课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并结合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每学期末撰写一到两篇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努力进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组教师个体、集体相结合,进行“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整理。4.编制预习案、导学案,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设计和制作切实可行的预习案、导学案(以上2部分课前1天发给每个学生),练习检测(附在预习案、导学案后),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资源达到最佳优化组合,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要求、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5.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

集体备课力求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往好的教学经验能够不断得到推广,同时研究地理教与学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意见统一后各人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同时备课组也要应有一定的制度,并加以落实、强化。

6.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实现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组每位老师要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教育教学资源(课件、试卷、导学案)努力实现资料的积累、整理归类,并通过不断总结升华,备案成库,实现地理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

7.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科优势

强化全组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网络素材和典型案例编写一些补充材料,鼓励教师结合乡土地理和身边地理环境的特点,制作并使用各类素材,从教学实践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丰富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并做到资源共享。对于学生,通过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力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意识,促进学生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初中地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接近尾声,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有喜悦、有收获、有心酸-----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学期初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学期计划,制定学科组的学期工作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 1、本学期七、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认真学习新的《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轴心、以“落实每一个教学行为为切点”的工作面。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抓好常规教学,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我们地理组抓好集体备课,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晓重点章节,实事求是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关键、难点、重点、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其要点是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做好展示课及课后反思。 3、将“提优保差”的工作常抓不懈,落实到位。进行会考考点、考纲、历年会考真题的研讨,力争把握好会考的方向,制定会考复习计划,争取优异的成绩。 4、组织好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根据学情拟定后期教学工作方向与重心。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重视抓好教学科研。全组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或案例。 2、进一步发挥团体作用。每周四上午第二节定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不敷衍,切实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晓重点章节,实事求是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关键、难点、重点、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能作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学案、统一作业。 3、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水平,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方案

地理教学特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十二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教学环境、学生环境,为全面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制定本教学方案。 二、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形成地理思维,会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使教学既服务于学生未来高考等检测性选拔人才的需要,又服务于学生自身终生发展需要。 要求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地理教学。 三、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地理多以记忆性内容为主,尤其是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氛围不够,书籍少导致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不能有效发挥联想记忆,很多地理名词名称都是初次接触,因此会因记忆上的负担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但有利的是现在考试方式的宽松性,开卷方式就免去了“只有记得牢,才能得高分”的传统培养模式,这给地理课堂拓展了活动空间,有利于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四、实践人员: 王丽琴姜黎黎 五、措施 1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广泛搜集地理相关教学资料、教学素材用于教学中,完成课标要求同时,跳出课本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如自然现象、身边的事物、社会时事现象等来吸引学生,但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要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中学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X X X中学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13.3—2015.12) 全面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推动我校体育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达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我校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的基础 1、师资队伍。学校现有5名专职体育老师,目前,我校有23(24)个教学班,七、八年级开设体育课3节/周,九年级开设体育课2节/周。我们在体育课堂改革、教学研究,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研究能力。 2、群体工作与业余竞赛。学校现有篮球队和田径队,两支业余运动队能坚持长年系统的训练。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抓好业余体育竞赛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了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田径运动会和每学期举行多项体育比赛,踢毽、跳绳、迎春长跑、一二九比赛、拔河及球类等比赛,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传统,全面落实学生大课间活动、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 3、科研水平。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组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重点,先后对体育课组织形式、如何在体育

教学中培养学生主自创新能力等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和总结。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在逐步提高。 二、面临的困难 从以上现状分析情况来看,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较好的基础,但现有水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现有的专职体育教师虽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教育教学的理念虽有了转变,但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还不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不多。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距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要求还存在差距。 4、学校田径队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篮球队也因选拔有困难遭遇成绩受挫的尴尬。13年修塑胶场地,场地完善后学生运动成绩会有所提高。 5、体育老师外出交流、探讨、协作的机会不多。 6、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7、体育器材的配备与合格学校《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2013至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群体活动丰富多彩,课余训练出成绩,体育科研有成果,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本地区要有

初中地理学科教案设计

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名称及形成原因和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及形成原因;还要知道澳大利亚采矿业的发展,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解、讨论等教学法,实例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感受、领会知识,同时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过程,提高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说明我们的家乡应该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人和环境如何协调发展,进一步树立爱我家乡的思想观。 教学重难点 澳大利亚存在大量特有动物的原因;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澳大利亚特色景观图组,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并配以解说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独特的动物资源 1.继续播放导入的视频提问:如果我们去澳大利亚科学考察,你需要做哪些准备?(服装、钱、了解风俗等)一提起澳大利亚,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加以总结。 2.播放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品种的视频图像,呈现“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特有动物品种呢?要求学生根据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回答。 3.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 提问:什么时候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对生物进化有何影响?为什么南极大陆却少有生物分布?倾听并总结学生回答的答案。 探究二:发达的养羊业 1.多媒体字幕提问: 养羊业发展简史?殖民者将羊带到了许多地方,但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形成发达的养羊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出发,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教师队伍 一、中学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体育教师是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 一个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个人认为一、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方法手段,圆满的完成课程内容,很好的达成课程目标;而敬业精神,更多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追求。二、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会只把工作当工作而已,而是精益求精,从治学和育人的角度出发,更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能够花时间想办法,研究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1、职业态度 对于任何职业态度决定一切。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体育教学能否开展,教育事业能否薪火相传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中学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当做工作,而非事业的人占大多数,在机制上,待遇上,发展潜力上,都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2、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方面讲,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经历等。体育教师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会不同程度的偏爱某些学生。虽无可厚非,但为了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老师还是平等的和所有学生交流,爱护和关心每个学生。 除此之外,家长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孩子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不可或缺。教师与家长之间不仅要相互尊重,更要相互理解,保持联系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机会应该合理地安排在各个教学阶段,而不要等到开家长会时才反应。当然有一点还需要提出,作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在实际中学教学中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达到基本目标就可以了,所以学生与家长的沟通相当罕见,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3、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教师只有严谨治学,以主人翁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营造良好学风,不断满足教学质量的需要,不断提升社会接班人水平,不断推进社会进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9级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9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第二批试点省市(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方案等诸方面要求,结合试点省市现行教材及教学等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上篇:必修课程 一、概述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4学分,72课时。 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学内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一)地理1 本模块的内容,依据新课标地理1的“内容标准”确定,并与现行教材必修一中的相关内容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表1 地理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2.教学方式建议 (1)以认识自然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学中应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在地貌、大气、水循环、自然灾害等内容的学习中,应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常见自然灾害”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地震体验馆等,开展针对某种自然灾害的避灾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在“地貌”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识别家乡的常见地貌等。 (3)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利用地理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和相关模型,帮助学生在无法实地接触的条件下去认识真实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太阳系构成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观察模型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直观认识。 (4)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霜冻、飞机高空飞行的一般高度等现象。 3.考试、评价建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742269.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 作者:胡冬运 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出发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外,还应兼顾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这对学生健康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且可操作性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对教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策略,使初中地理教学除了兼顾地理学科本位,还能兼顾教育全局,对于促进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升和地理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提出了三点教学策略,分别为: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人地观念、通过构建时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构建生态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人地协调观就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人地协调需要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我们生活的环境美好,自然资源充足时,人类的生活才会美满而幸福。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地理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基础知识教学后,笔者提出问题:“致使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使学生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既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和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行。 二、通过构建时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虽然地理学科在学习时会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板块,但是他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低,当发生沙尘暴或是洪水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科.网 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推动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对培养人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身方法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近1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身体素质。 标签: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体育教师专项范围偏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院系毕业生的专项范围有所扩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三自主教学形式”在高校推行以来,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种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体育教师专项范围偏窄的矛盾日渐凸现,能够开设跆拳道、散打、拳击、体育舞蹈、羽毛球、网球、民族体育等新课程的教师明显不足。 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有待增强 在许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在学生整个学习中的比重非常有限。由于体育课程课时设置的局限,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和定位模糊,无法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因素都极大的挫败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其职业素质提出了更大考验。 3.师生比例失调 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体育教师的队伍也逐渐壮大。笔者对西北部分高校体育课堂师生比例进行了调查,其比例平均为1∶48,这与教育部相关领导提到的大学体育课师生人数比例(1∶25~1∶30)进行比较,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明显偏少,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要求,更不符合体育课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负担,最终导致的结果:一是班级人数符合体育课要求,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放羊式”教学在所难免;二是体育课人数较多,不能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课师生比例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4.职称与学历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队伍系统的功能。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

地理学科介绍

听别样说“东”道“西” 学另类“经”天“纬”地 ——淮北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介绍 称赞人知行合一,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称赞人视野开阔,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称赞人才学渊博,常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以上称赞获其一种都是件幸事,那么,有没有一类人可以同时享有这些赞誉呢?当你苦思冥想不知其为何人时,实验高中地理学科组正向你走来。 该学科虽为人们口中的“小学科”,但学科成员个个都成“大气候”。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力量强韧,老中青齐聚一堂。老年教师的经验之足、阅历之厚,中年教师的稳重之神、成熟之态和青年教师的活力之丰、激情之盛无不给该组增光添彩。 天上之皓月繁星,地上之矿石宝藏;自然之山川河流,人文之城乡风情;远古之草木化石,未来之气候变迁;国内之人口经济,国外之政治关系都包罗在内。总而言之,天、地、人无不在地理研究范围之内。 广阔的学科范围给了学科教师广阔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组教师既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教学,又仰望星空,积极钻研创新。 该组现有教师六人,其中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三位。获市教坛新星兼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两人。两人在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安徽省优秀论文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全国课件比赛中获奖。这些荣誉既是对他们教学成绩的肯定,又是该组成员积极科研创新的有力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发挥自己的一己之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融合新课程理念,认真详细备课、有效组织教学、及时监测评估,积极反思改进,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该学科也是我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 武承红老师是本组教龄最长的老师,既是曾经的淮北市教坛新星又是淮北市的骨干教师。其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其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武老师与其先生皆为地理老师,可谓志趣相投,近三十年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为淮北的地理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谢文老师是资深名师,曾获2001年安徽省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02年安徽省论文比赛三等奖,教学成绩突出。在学问上涉猎广泛,教学上精益求精,生活上乐观旷达。其讲课条理清晰,其声音掷地有声,兼具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 汪昌云老师来自美丽巢湖,独特的南方口音给他的课堂添注了更多活力与魅力。汪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参与试题命制与打磨,对高考重难点研究透彻,其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 80后老师任丽梅也是该组的杰出代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总是兢兢业业、温和谦逊,好学上进,从一位初入教坛的生涩教师成长为一位风格独特的骨干教师。其教学成绩突出,教学风格独特,分获2009年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12年淮北市教坛新星、2012年全国课件比赛二等奖、2015年淮北市骨干教师。 徐府、邵俊显老师为本组的青年才俊,性格亦刚亦揉,刚柔并济。在近三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皆关心学生、认真负责、积极进取,深受学生喜爱。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谈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谈 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要明确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地理学科文化素质,落实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本文就初中的地理的课程学习特点,对地理学科素养培养进行阐述,把初中地理教育中提高学科素养的工作落实到地理学科实践教学中去,更好地推动我国的义务教育建设工作。 标签: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进程推进的不断加快,对于初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印发的相关课程理论改革中对于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培养学生专业的地理素养要求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而全方位地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质,真正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好。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 (一)终身性地理知识、技能的理念培养 终身性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和人地关系四项地理基本指标,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不断全球化的今天,个体在社会生活与生存中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而言,应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 (二)渐进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渐进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来看,不同教育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表现出既具有共同指向性,又具有层级阶段差异性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 二、如何加强地理学科素养培养 (一)丰富课堂环节,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丰富课堂地理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地理能力,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可以分为文字内容、图片内容、活动内容三个部分,其中活动内容是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地理社会实践的内容,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各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所不同,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课下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但地理教育资源不足的学校,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要求。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实用性,根据不同地理知识点的实用性,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各省市的简称的实用性就很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处处见到,本节课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不同的同学扮演各省市的不同车辆,让其他同学根

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作业 Part1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的观点表述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具有以下的一些核心概念: 1、空间。地球上的一切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有人说“如果搬走了地理学的空间就等于搬走了地理学大厦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空间概念在地理学中的意义。 2、人地关系。地理学注重资源、环境及其变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研究土地利用、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3、环境变化。地理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聚焦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人类活动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时间。时间即地理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时间变化的研究涉及变化的状态、变化的驱动力、变化的机制、变化的后果等。特别关注与此有关的“周期”、“发育”、“演化”、“演替”、“平衡”等概念。 5、区域和地方。注重区域和地方特性、地方差异和地方联系,具有实在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地方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地方之间有共性亦有差异,地方差异既是空间联系的原因也是空间联系的结果。

6、尺度。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尺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认识、分析地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需要清楚地界定所关心问题的尺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不同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关联起来,以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6、系统。地理学本身就隐含系统概念的一些观点,如整体性、相互作用、空间等级,借鉴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出一套地理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7、景观。景观是我们看到的地球表层或其某部分的形态,是漫长时空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产物。要了解景观,需要重新塑造景观形态、影响其发展的各种事件。景观多样性构成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全球化。世界不同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关联日益紧密,各地的环境变化已累计到使全球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又反过来冲击所有国家和不同地方。全球化的过程和空间是不均衡的,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责任是由区别的,全球化世界仍然是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当代地理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地方。 Part2地理学的学科特色 1、区域性。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的区域空间,任何区域 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 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区域有空间尺度大 小之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教研员版)(2021年)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停课不停学”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学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发展中,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一、自主学习课时安排 时间学习内容 第1课时亚洲—位置和范围2月17-21日 第2课时亚洲—自然环境 第3课时第七章—东南亚 2月24-28日 第4课时第七章—日本 二、学习资源包(两周) 课时安排资源目录 课时1 课时2 1.自主学习工具单:自主学习导读单、自主学习检测单 2.电子课本

课时3 课时4 3.微课资源;武侯“三顾云”——七年级地理下册微课资源 4.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742269.html,/portal/html/1s1k/course/1.html### 三、自学方法指南 第一步: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阅读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一)阅读文字 1.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部分,通读教材,了解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结构和体系。 2.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进行深度阅读。 用黑笔勾画“问题导读”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概括该部分内容的主题;用红笔批注自己的理解或问题。 (二)阅读地图 结合《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教师提供的本节课的结构化板书、思维导图等相关资料,学会读图、析图。 1.读图名,读图例。 2. 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读图获取信息并勾画、批注。 (三)知识应用 完成本课时教材“活动”及“读图思考”等部分,运用自主学习的成果,试着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 第二步:观看本节视频资源包(微课或上课视频或教师网络直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