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一.感冒

感冒是指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因感受非时之邪所致,称为重伤风。如感受时行疫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若正气虚弱,易受外邪,导致感冒发作者,称为体虚感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机制】

感冒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正气失调有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之气,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风邪为主因,在不同季节,常与其他当令时气相兼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正气不足,卫外能力减退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本病病位在肺卫,病理性质多属于表实证。风夹时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至感冒。本病的主要机制是表卫失司、肺气失宣。若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症的可能。

【辩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变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

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病情较轻,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疫疠之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常暴发流行,症状严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合并他病。

2.辨风寒与风热主要从寒热、有汗无汗、咽部红肿及舌脉特

点来辨别。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咽痒不肿或淡红微痛,苔白,脉浮紧为主症;风热感冒已发热重,恶寒轻,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主症。

3.辨气虚阴虚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

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嗽无力,脉浮等气虚症。

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等症。

(二)辨证分型

1.风寒束表

症候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痰白清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护治法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治疗代表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

症候表现:身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汗出不畅,口干微渴,鼻塞留黄涕,咽痛咽红,咳嗽,痰黏或黄稠,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护治法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治疗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袭表

症候表现:见于夏季,头昏胀痛,鼻塞流浊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咳嗽痰黏,舌苔黄腻,脉濡数。

护治法则:清暑祛湿解表。(治疗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

症候表现:感冒反复不愈。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倦怠无力,短气懒言,咳嗽,咳痰无力,脉浮而无力。

护治法则:益气解表。(治疗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

症候表现: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解表。(治疗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

1、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2、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风寒外袭,热必内郁,故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或吃热面汤一碗,趁热服之,促其发汗,可一汗而解,故奏效颇捷。【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浮紧、舌苔薄白。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内科中医临床秘方 一、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秘方(14首) 1.1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 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 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 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 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

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 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 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 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 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 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 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 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 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辛温解表汤

中医内科 感冒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 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 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感冒的诊断要点 ?多有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劳累汗出当风、受凉遇冷的病史。尤其是季节转换、寒暑交接的期间,有众多类似症状的患者发病。 ?主要证候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发热恶寒等。 ?一般传变较少,病程3~7日可痊愈。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相鉴别。一般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感冒的辨证分析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所致。风为百病之长,不同季节之时邪伴随风邪,兼挟致病,如兼寒、兼热、兼暑湿等。风性高扬,人体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最易受邪。风邪袭人,多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归于肺。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风邪乘之,肺卫首当其冲。肺卫失和,营卫不调,遂见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卫表见证;肺气失宣,气道不畅,则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见证。另外,素体阳虚者,.易感受风寒之邪,素体阴虚者,易感受风热之邪,虚人感冒也是常见的临床证候。总之,感冒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卫,一般实证多见,体虚感受风邪者则易见虚实挟杂证候。 感冒总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宣肺透邪为主。临床上可结合具体证候表现,分别兼以散寒、泄热、化湿、益气、养阴等,遣方用药分别治疗。 感冒的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型 【证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稀薄;重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 1.主方葱豉汤(葛洪《肘后备急方》)加味 处方:葱白6条,豆豉12克,杏仁10克,苏叶12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苍耳子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头痛身痛甚者,加羌活9克,独活9克。恶寒、无汗而发热明显者,加麻黄9克,石膏20克,柴胡10克。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桔梗8克,麻黄9克。 2.中成药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包括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炎结膜热等。中医上对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 【关键词】感冒;辨证论治;辨证分型;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205-02 1.病理辨证: 感冒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但必须根据证情辨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宜于辛温,风热当用辛凉,暑湿则当清暑祛湿,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1)风寒证: 主要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痠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 主要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娥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簿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奏,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粘或黄。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侵瘀肺卫之征。 (3)暑湿证: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簿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痛;风暑侠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舌苔簿黄腻,脉润数为暑热夹湿之征。 (4)气虚感冒: 主要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证候分析:由于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

中医体质辩证

中医体质辩证 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健康。 阳虚体质——怕冷。手足冰冷爱怕冷 阴虚体质——缺水。口舌干燥易冒火 痰湿体质——肥胖。大腹便便代谢差 湿热体质——长痘。爱长痘痘易口苦 气郁体质——郁闷。闷闷不乐防抑郁 气虚体质——疲乏。气短出汗易感冒 血瘀体质——长斑。血脉不畅爱长斑 特禀体质——过敏。常打喷嚏爱过敏 --------------------------------------------------------- 一、平和体质(健康)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方药:防风通圣丸。 二、阳虚体质(怕冷)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方药:肾气丸。 三、阴虚体质(缺水)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方药:六味地黄丸。 四、痰湿体质(肥胖)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方药:平胃散。 五、湿热体质(长痘) 总体特征:湿热內藴,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重

要特征。形体特征:湿热体质的人形体偏胖或苍瘦。方药:龙胆泻肝胶囊。/三仁汤(薏米、杏仁、寇仁)。 六、气郁体质(郁闷)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方药:逍遥丸。 七、气虚体质(疲乏)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方药: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足三里。八、血瘀体质(长斑)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方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九、特禀质(过敏)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方药:消风散。/玉屏风散。 ---------------------------------------------------------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 暑期到来,感冒是常见病之一,提供一篇资料大家参考 感冒是指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毒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古代有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等别称。历代医家对感冒病因的认识主要有六淫邪气和时行疫毒两方面。在六淫邪气之中,又以风邪最为常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较早记载了“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的时行感冒。 不少人视感冒为小恙而不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因为失治、误治而导致严重的病变。因此,必须加强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本病主要涉及西医学的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诊断注意事项 1.注意辨证,避免笼统诊断感冒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其诊断依据为:常以鼻塞、喷囔、咽痒或咽痛、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而时行感冒(流感)的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常入里化火,故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一般认为,感冒主要是因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或生活起居失当,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复感风邪(常夹寒、热、暑、湿、燥)或时行病毒,经皮毛口鼻而入,侵袭肺卫,造成机体营卫不和,肺气失宣而染疾。其病因虽以风邪为主,但临证多夹其他邪气共同致病。因而临床上常常见到不同的类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表寒里热、热毒炽盛、时令感冒等等,并且常常因夹杂而衍变成错综复杂的见证。目前临床存在一种时弊,即不加辨证而笼统诊断为感冒。中医治疗感冒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方法,而且强调辨感冒与流感,辨时令,辨寒热,辨虚实,辨有无夹杂证,因证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果不加以辨证,就会给治疗带来治法不清、药不对证甚至加重病情或变生他途的后果。 2.注意鉴别诊断感冒应该与鼻渊(急性或慢性鼻窦炎)、热痹(风湿热)、乳蛾(急性扁挑腺炎)、麻疹、瘟黄(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等疾病相鉴别。一般而言,鼻渊多以鼻塞流涕为主症,但鼻渊多表现为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多无腥味;鼻渊一般多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感冒病程较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较快。然而,临床上亦常见到素有慢性鼻炎因患感冒发作者,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鉴别。 因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也不容忽视。风湿热和感冒二者均有发热、恶寒、肢体或关节疼痛,但风湿热常见有关节尤其是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病程一般较长,发热一般较重。实验室检查,风湿热常见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指标异常。 急性扁桃腺炎和感冒均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但急性扁桃腺炎有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扁桃腺红肿胀大,常常有黄色或白色脓样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麻疹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少见,麻疹初期也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与感冒相似,但麻疹多伴有目赤畏光,眼泡浮肿、多泪,口腔检查可以见到口腔粘膜出疹等特异性症状。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临床上也多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有纳呆、厌油、右胁下疼痛、皮肤粘膜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常有肝功能的损害。如果不加以鉴别,有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 治疗注意事项 1.注意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但必须时时注意疏表和宣肺两端。其具体治法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立的,由于临床有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夹燥以及素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的体质类型,往往使感冒变得虚实夹杂,因而必须针对具体的证型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一般而言,风寒表实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若是风寒表虚则应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为主;风热表实以辛凉解表、疏泄风热为主;风热表虚以辛凉轻解

倪海厦中医治疗感冒

倪海厦老师]治疗感冒全面、有效、最好 (小管子注:转自刘老师心的教育新浪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e02996301.html,/s/blog_5f5c578c0102dv03.html,后来发现药方说明来自倪海厦老师,图片整理是其弟子的贡献,再次一并感谢!)

注3:大柴胡汤, 应用时机就是小柴胡汤的症狀加上便秘.附方:

苓桂术甘汤: 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晕车(上車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貼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芍药甘草汤: 中药的止痛药,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爬山回來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腳无力…等,皆可缓解。 麦门冬汤: 熱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痛、沙哑,或扁桃腺发炎。也是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泄、上吐下泄(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 孕妇平胃散、胃苓汤不可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拉肚子來勢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卻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节。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时,亦可服用。往來寒熱(发烧時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中医感冒分型及各种预防治疗方法

中医感冒分型 一、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春季如何预防感冒 冬末春初正是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感冒的季节,而感冒带来的威胁,除了发烧流涕外,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如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所以,生活中对于普通的感冒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据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病毒的侵害,最常见的要数感冒病毒。有数据统计表明,各种不同的感冒病毒可高达200种,免疫系统在每次面对不同病毒侵害时,难免疏漏防范。一旦免疫系统薄弱时,感冒就容易趁虚而入。天气变化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造成免疫力下降,给感冒病毒可乘之机。因此,对付感冒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方法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中的营养。 一、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2、充足的睡眠 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如果感觉到自己好像快要发病时,使应给予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 3、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 疲劳会令身体变得虚弱,很容易被感冒细菌乘机进侵。 4、切忌积压压力 压力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故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患上感冒的机会也会相对地减低。5、留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的温度应保持於摄氏18至20度,而湿度则以70%为最理想。室温过高会令身体对寒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

病毒性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 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类、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银翘解毒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退热颗粒。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z中医体质辩证

2016年第一季度社区医疗培训 中医体制判定授课人-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最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养生,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

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盛、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胁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青紫属血瘀体质。

-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 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外感风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风寒夹湿 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

舌苔白腻,脉濡。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外感风热 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风热夹燥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 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外寒内热 症状: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治则:宣肺散寒,清热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 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

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 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 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 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 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中医学治疗感冒常用十汤

真正正统中医学在治疗感冒时,最常使用的处方我帮大家归纳一下,让大家都好记,也都会使用。中医治疗感冒是依据不同的感冒症状来开立处方,不是依据西医区分为那类病毒来开方子的。 1.桂枝汤: 处方内容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红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民众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将感冒病毒清除于体外,病人会迅速恢复过来,使用此方时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你就可以按照我说的比例来抓药服用,在服用过后的第二天中午,如果病人的胃口恢复,就代表病已经完全好了。(辛温发表) 2.麻黄汤:处方内容是麻黄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三碗水然后用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这个处方是专门治疗一种特殊的感冒,主要症状是非常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发烧,没有汗,这个感冒症状多发生于冬天寒冷时,但是也有时会发生在夏天,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只要出现这个症状就可以使用它,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记录,就不可以服用它,其它的都可以服用。 3.葛根汤:处方内容是葛根15克(生津)麻黄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此方多用于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时,这是因为病人是在发汗时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后项强痛,头痛又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同时这个处方我们也可以给正在发水痘而发烧的小孩吃,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逼出体外,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吓人,其实病已经好转,病人烧退,体力也同时会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4.大青龙汤:处方内容是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

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及其调养

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及其调养 中医讲究辨证论证,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调养.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那么你是那一种呢? 【平和体质】体形匀称健壮,“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睡眠好,二便正常,平时不爱得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调养方式:饮食不要过饱、过饥、过冷、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适度进行运动锻炼。 【气虚体质】说话没劲,容易呼吸短促,经常出虚汗,经常疲乏无力,肌肉松软不实。这种人容易感冒,不耐寒暑,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以柔缓运动,散步、太极拳、气功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阳虚体质】总是手脚冷,不敢吃凉东西;受凉或吃冷东西,容易拉肚子。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比别人容易感冒。性格多沉静、内向。这种人肌肉松软不实,耐夏不耐冬。舌淡胖嫩,脉沉迟。 调养方式: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多晒太阳,选择南方或东方、阳光充足的高楼居住,多晒太阳(曝背)、撞背(振奋督脉阳气)。可练习闭目金鸡独立,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艾灸关元、命门、足三里。可服金匮肾气丸。 【阴虚体质】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

红,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喜冷饮。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耐冬不耐夏。容易患虚劳、失眠。常便秘或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地瓜、山药;多吃长在水里的东西,如藕、竹笋、荸荠、菱角。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多到海边、山林、河畔等负离子丰富的地方赤脚散步、游玩;住低楼层的房子。可酌情服用一贯煎、六味或杞菊地黄丸。 【痰湿体质】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皮肤出油,多汗且黏,眼睛浮肿,经常感到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舌苔厚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可服用化痰祛湿方——二陈汤。 【湿热体质】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容易心烦急躁。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气郁体质】性格内向不稳定,多愁善感、忧郁脆弱,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类体质人多发癌症,要注意!

治疗感冒、咳嗽中药处方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 细目一:概述 一、感冒的概念及源流 1.感冒的概念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感冒的源流 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这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大法则。 明清对虚人感冒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至清代,随着温热病学说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医家逐渐认识到本病之发生与感受时行之气相关。 二、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凡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感冒的常见病因 外因为六淫、时行病毒侵入人体,以风邪为主,可兼寒热暑湿等。与体质不强,或生活起居不当等有关。 二、感冒的病机及转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感冒的诊断要点 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中医体质养生 傅英杰主讲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体质养生傅英杰主讲 您了解自己的身体吗?您想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体质吗?针对不同体质又如何养生呢?(..)剖析各类人群的形神特征,揭密生命现象之本,打开防病养生之门。 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自己属于什么体质,盲目的进补,反而给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后果,那么,我们怎样来判断自己属于什么体质呢?在今天这一讲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去判断体质,上一讲我们主要讲的是体质的形成,大家还记得吧?那么怎么样去判断体质呢?我们说很简单,实际上就是你只要有一个正常的感官系统就可以了,中医对中医诊断呢它有一个基本的原理,什么原理呢?就是中医坚信有诸内必形诸外,你有什么样的内在,它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散发信息。 中医诊断体质判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就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你有健康的脏腑气血,你必然有相对好的健康的外形,你的脏腑功能气血失调于内,它一定会通过五官皮肤形体情绪反映在外告诉你我生病了,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望闻问切方面积累了非常大量的经验,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他应该是一个感官非常发达非常敏锐的一个医生,就眼力很够,听力很够,嗅觉敏感,切诊手的感觉非常到位,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说我们中医的感官敏锐度慢慢地退化了,我觉得这个非常可惜,因为我们知道中医养生也好,中医治病也好,它首先它是强调一个因人而异,辩证施治,你怎么样因人,你怎么样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体质的差异,你怎么样去辨 1 / 9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2010-08-26 09:35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姜活丸、参苏丸、惊风丸等。 风热感冒:为感受风热之邪,因正邪交争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畏寒轻,汗不多,头面胀痛、四肢酸乏、咽喉肿痛等。推荐使用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药。如V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暑湿感冒:为夏天暑热之气侵袭,暑热挟湿气伤人。症见恶心、呕吐、身热出汗、乏力、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水(液、颗粒、丸)、夏桑菊颗粒、六合定中丸、小柴胡颗粒、银柴颗粒等。 病毒性感冒:为病毒侵袭引起,因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症见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剧烈、疲乏等,宜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推荐使用板篮根颗粒、抗病毒颗粒、抗感颗粒、抗冲颗粒、三九感冒颗粒等。 气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则:益气

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症状:发热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枣。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

中医完整病历 感冒

新建县xxxxxx院 入院记录 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 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 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 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 主诉:恶寒发热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8.5℃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 x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