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

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
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

产品名称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过程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试验,以验证过程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检验和试验。 2 职责 2.1技检部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负责检验和试验的委托。 2.2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质量检验员进行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 工作程序 3.1过程件的质量检验执行“三检制”的检验制度,即:操作者日常的自检、班组长对本组各工序的互检和下道工序对上到工序质量的互检、质量检验员的专检。 3.2专职检验员对批量加工零件实行首检,每班第一个零件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由专职检验员检查,合格后允许批量加工,并填写首检单,做好首检标识。加工过程中专职检验员须进行巡检,频次每班至少抽查3次,做好巡检记录。每道工序完工后,质量检验员按产品图样、标准、检验要求进行全检,如检验合格,由质量检验员做好合格产品的标识,操作者填写“工序检验单” 质量检验员签字认可。 3.3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验证单”,并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技检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有关人员参与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规定执行。 3.4当某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本公司不能进行时,由技检部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对所委托单位的检验和试验能力、资质等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5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和试验而转入下道工序例外放行的,必须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批准,例外放行产品要做好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 3.6产品在例外放行的同时,必须按规定进行正常的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应立即追回。 3.7每一次检验和试验,质检员都应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清晰,并能准确地反映出被检产品实际状况。 3.8技检员应得到质检部主管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工作。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9709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条目的 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处于可控状态,杜绝不合格品的发生和转序,消除潜在质量事故。 第二条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徽记”瓜子、花生、“好巴食”粗粮酥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规定。从投入原料到成品的过程的检验。 第三条职责 (一)每日生产前,生产工人应进行开工确认,车间质量负责人和现场品控负责监督检查。 (二)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

检、车间质量负责人对工艺、设备参数和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巡检、品控部现场品控对各工序半成品质量、卫生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检查。 第四条执行规程 第一款开工确认 在每一规格产品或者每一台机器正式生产前应检查环境、设备卫生、生产条件,并对各类原辅材料质量及首件产品在材质、规格、色泽、结构等品质符合性上进行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第二款过程巡检 (一)巡检时间及频率:车间负责人、现场品控每日完成开工确认后,要不间断地按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逐次检查。在生产期间,按工艺规定的检查频率进行巡检。 (二)巡检项目及方法: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温州市九特阀门有限公司 产品制程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使处于生产线的不同阶段半成品都符合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稳定产品质量。现制定以下 一、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线各加工工序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的过程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品管部负责产品制程中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与执行和质量记录保存。 2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①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稽核生产作业的质量状况,对异常及时进行排除或协助相关部排除。 ②负责制程点检验区域的生产秩序,以及不良品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③维护、保养设备与工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3.技术门 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技术更改的控制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 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完善图纸管理制度。 ③不定期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④协同质检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采购部 ①保证供方交货准时性,提高采购产品合格率。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③合格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工作程序 1制程自主检验 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质检人员和车间主任,共同分析原因及处理对策。 车间主任或主管均有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员工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2首件检验 操作者要严格按《首件检验制度》执行,对所生产的首件零件实施自主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送检验员检验。这对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等设备靠编程和刀具来保证加工质量的,以及冲床等靠模具保证质量的批量产品,尤为重要。因此,每天、每班生产的第一件,或当机床、模具、刀具等因素变化后的第一件均应实行首件检验。首件应由操作者自检后加以标识,然后检验员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工艺规程,对首件样品进行全面检查、测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生产。首检应保留必要的记录,如填写《首件检验单》。 3巡回检验 制程检验员每天在不同时段对各生产岗位进行巡回检验,依据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判定,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零部件检验记录单》上,若发现质量异常现象,立即责令操作者停止生产,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异常现象排除后,方可正常生产。若检验员无法判定,应及时填写《质量异常反馈单》,呈上级品管部门审核,或会同生产、技术、采购部门协商解决。对产生的不合格品要进行评审,当评审为返工时,通知生产部门进行返工;当评审为降级回用时,可直接入库;当评审为报废时,要填写《废品通知单》,通知生产部门办理入废品库,并在废品上作好明显标识及时隔离保存。 4完工检验 ⑴在制的半成品完工后,经全检或抽样检验合格,检验员要在《加工路线单》上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不良品经返工后需重新检验,合格签字后入库。 ⑵制程中的发现的不良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若出现批量不良品则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装配线上不良品处理 在装配过程中发现不良品(已从半成品库领出)时,要求退回仓库申请换料,首先装配车间对现场不良品进行管制,然后填写《装配线内不良品处理单》转品管IQC 判定,IQC检验时必须将判定结果在换料单上注明,需说明是来料不良、作业不良或其他方面原因,同时品

过程产品检验标准

过程产品检验标准 1.目的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加以控制,使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以下简称集热管)的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的质量。 2.适用围 适用于集热管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 3.职责 3.1生产车间各工序严格按本工序工艺操作规程和《过程产品检验标准》进行 生产操作及检验; 4.工作程序 4.1集热管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如下: 毛坯管→拉封→清洗→烘干→镀膜→封口→排气→退火→烤消 其中,镀膜工序既为关键工序,又为特殊过程。 4.2技术文件 生产技术部编制工艺技术文件,生产车间各工序确保使用现行有效版本的技术文件。 4.3过程产品检验标准 本工序为上一工序的检验人,负责对上一工序半成品的检验。对不合格品要拒收,并填写检验单 5.毛坯标准; 1、玻璃管上1㎜以下的结石不的密集,即10mm*10mm围的结石不得多于1 个:整支管子上不得多于3个,对面周围不得有裂纹,大于1mm的结石不允许存在。

2、玻璃管上直径1mm的纬瘤不得密集,即10mm*10mm围的结瘤不得多于2 个;直径1.0mm~2.0mm的结瘤不得多于3个; 3、外管气线长度应小于40mm,在管长200mm围,10mm-20mm的气线不得多 于2条; 4、管气线长度应小于200m,在管长200mm围,20mm~40mm的气线不得多于 2条; 5、气线宽度不得超过0.5mm; 6、距离玻璃管两头200mm围,不得存在气线、结瘤、结石。 7、不允许有明显的直棱线及石棉辊印; 8、不得存在严重的硬划伤; 9、轻微划伤:整支管子上小于100mm的划伤不得多于2条,大于100mm的 划伤不得存在; 10、不允计存在析晶; 11、整支管子上不允许存在油污、泥土、石棉印、铁屑、铁锈、编织袋等; 12、应力:不得存在应力集中; 规格尺寸与偏差围(单位:mm)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准版)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 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91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准版)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转。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零件负责。 (3)、完工检:工序终结,零件去尽毛刺。检验时应作好检验

记录。 3、凡跨部门加工的工序(零件)须凭加工部门检验人员在工艺单上签字,否则,不得流转到下道。 4、发现生产过程违反工艺规程,检验员应及时劝阻,若该行为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劝阻无效,发现人有权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领导。 5、在生产过程中,对按规定应做而没有做好“自检”的产品(零件),班组长要负全责。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程序,确保产品合格 2、适用范围:公司生产各工序、外协厂的检验过程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确保每道工序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2生产部各车间负责按检验要求报检及质量整改 3.3采购部负责外协厂加工产品的信息申报 3.4品质部负责外协厂加工过程的质量抽检 4、检验规定、流程及要求: 4.1生产过程 4.1.1下料车间: 实施生产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规格、尺寸、厚度等。要求:1)下料车间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 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 3)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采取点交方式,且必须有质检人员在点交单上签字确认,没有检验员签字不得转交下道工序,同时下道工序不得接收 4)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5)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 6)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 4.1.2结构车间: 检验分两个步骤:一是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焊缝等。二是报检。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尺寸、平整度等。 要求:1)结构车间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2)车间在整个产品完工后,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检验员报检。3)接到报检通知后,检验员必须按时、按标准进行检验。4)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采取点交方式,且必须有质检人员在点交单上签字确认,没有检验员

签字不得转交下道工序,同时下道工序不得接收5)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6)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7)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 4.1.3表面处理: 实施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喷漆过程(含底漆、中间漆、面漆) 要求:1)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4)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5)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4.1.4机加车间: 实施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尺寸、精度等。 要求:1)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4)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在合格的加工件上打上绿色漆点,不合格的打红点)5)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 4.2外协件的检验控制及要求: 4.2.1采购部:一要与合格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其内容:要求供方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必须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且提出相应的标准,满足我们的质量要求。二要对供方实施跟踪监控,并建立供方档案,定期对供方进行评审。三要及时将外协厂加工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品质部、生产本部。四要外协件进厂后,要以书面形式及时报检,杜绝不经检验直接入库或使用。 4.2.2品质部:一是在接到采购部信息后,对外协厂加工过程定期进行抽检,确保生产过程中满足质量要求。二是接到报检通知后立即实施检验,检验合格的粘贴标示,并留下相关记录。三是经检验不合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进货检验(IQC)、生产过程检验(IPQC)、最终检验控制、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质量记录。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Quality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a.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 a.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 a.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等。 生产过程检验

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Quality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 (FinalQuality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 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首件检验; b.生产信息与原材料、产品的核对; c.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末件检验 e.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检验或验收检验。 a.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 b.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 c.不合格处理; 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等。 最终检验控制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编号:SY-AQ-0440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of production process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转。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零件负责。 (3)、完工检:工序终结,零件去尽毛刺。检验时应作好检验记录。 3、凡跨部门加工的工序(零件)须凭加工部门检验人员在工艺单上签字,否则,不得流转到下道。

4、发现生产过程违反工艺规程,检验员应及时劝阻,若该行为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劝阻无效,发现人有权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领导。 5、在生产过程中,对按规定应做而没有做好“自检”的产品(零件),班组长要负全责。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6588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转。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

生产过程中检验规范

****有限公司 CO.,LTD. 生产过程中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CL3-21 版本号: D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修订记录

1 目的: 明确规定生产过程的检验规范,对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从原材料投料直至成品入库前各厂工序环节的质量检验。 3 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对本规程进行管理,并对生产过程检验进行监督。 3.2 班长或工艺员负责首件送检和所辖班组、工序的质量监控,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进行 消除。 3.3 生产工人负责本工序产品质量的自检和互检。 3.4 质检员负责对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首检、巡检、抽检等专职检验。 4 工作内容: 4.1 总则: 4.1.1 产品在检测过程中的所有工序操作工必须严格按工艺术要求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进行 标识。 4.1.2 质检员按工艺流程中设置的检验严格执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半成品转出(仓) 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不约转仓(出)入库。 4.1.3 在检验中由于量具误差所产生的争议,以品管部的量具为准,由于测量误差所产生的 争议,以品管部质检负的量值为准。 4.1.4 标本标准、图纸、工艺文件、顾客或授权部门所制的样板是过程检验的技术依据,非 研发部修改的图纸、工艺,不得作为检验依据。 4.1.5 质量记录由品管部保存、保存期按点规定执行。 4.2 首件检验: 4.2.1 在每单开始生产或更换模具、修模、调模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前3件产品由维修技 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填写《首件记录》表的相关栏目连同产品一起送质检员进行首检。 4.2.2 质检员根据相关的产品图或《工艺过程卡》以及有效的产品样板进行检测、检验、合 格后将检验结果填写于《首件记录》相关栏目,作检验结论、必要时制板,通知维修技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并将《首检记录》交相关车间主管签字确认。 4.2.3 首件检验不合格、维修技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后重 新生产首件送检,直至首件合格质检员签字确认后方能批量生产,同时质检员作好首检合格率统计,作为考核资料报相关部门。

车轮的生产流程及相关检验标准

车轮的生产流程及相关检验标准 1、熔炼(Melt) 将原材料铝锭(A356)经过熔炼设备,合格的铝水必须经过抽样成型后放到光谱仪(Spectrumeter)里检查成分,只有成分符合标准才允许转下一工序。 2、铸造(Casting) 采取低压铸造方式,铝水在下,模具在上,用底压方式使铝水往上升,透过浇口铸造成形。 X光检测(探伤检查):检测铸件的缩松、气泡、渣滓等情况。 3、热处理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车轮的机械性能,即提高车轮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硬度。 4、机加工 用数控车床对铸件毛坯进行机械加工,包括对轮辋、安装面、中心孔的加工;用加工中心加工螺栓孔、气门孔及装饰孔等。 径向/横向跳动量测试:目的是检验车轮机加工的精确性,用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车轮平衡测试:目的是检测车轮的平衡性,用以保证汽车的平顺性。 三坐标测量:目的是检查PCD的位置度,以使车轮能准确地装在汽车上。 气密性试验:对每个车轮做气密检测,用以确保车轮装上轮胎后不漏气。 全尺寸检验:是用于检查新品是否符合客户图纸要求。 5、表面处理——涂装和电镀 表面处理也就是给每一个车轮穿上漂亮的外衣,并使车轮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不变色、不腐蚀、不老化。涂装也就是最为常见喷漆工艺,Gacosia产品全面采用德国涂装技术和设备,确保每一个车轮都完美无瑕。电镀——经抛光、前处理、镀亚光镍、镀铜、镀半光镍、镀铬后,一个个时尚美丽的电镀产品就面世了,电镀产品由于其特有的光泽,可以让座驾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奢华飘逸盐雾试验:对车轮成品做试验,看看是否脱漆和电镀不稳定,目的是考验车轮的抗腐蚀能力。 6、车轮的强度性能试验 为了确保用户使用车轮的安全性,对每种规格的车轮都必须进行三项试验: 1、冲击试验(Impact Test) 2、弯曲疲劳试验 (Cornering Fatigue Test) 3、径向疲劳试验 (Radial Fatigue Test)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新编版)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新编版)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转。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零件负责。

(3)、完工检:工序终结,零件去尽毛刺。检验时应作好检验记录。 3、凡跨部门加工的工序(零件)须凭加工部门检验人员在工艺单上签字,否则,不得流转到下道。 4、发现生产过程违反工艺规程,检验员应及时劝阻,若该行为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劝阻无效,发现人有权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领导。 5、在生产过程中,对按规定应做而没有做好“自检”的产品(零件),班组长要负全责。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生产过程检验规范

生产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1.1 阻止不良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1.2 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1.3 发现不合格品时,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 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1.4 对制程管制的结果进行制程能力分析,以便导入持续改善,进 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冷、温挤压件、坯料精加工生产的过程监测控制; 3、权责 3.1 品检课:1、检验产品(包括外协),合格品进仓,开具不合格 品处置单,进行标示隔离 2、制程稽核 3、提供工样样品 3.2 品保课: 1编制各岗位作业指导书,制作工样 2进行全尺寸监测, 3评估关键尺寸的制程能力 4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3.3 生产科: 1、依照标准组织生产活动, 2、对在制品进行质量监控,包括首末件检查,定期 自主检查,主管不定期检查 3、主管制程稽核 4、生产进度与交货期控制 5、不合格事件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3.4 外协:1、外协作业相关标准(例如:人员资格、设备规格、 产品标识、搬运防护等)与图纸的发放与确认 2、生产进度与交货期控制 3、外协不合格事件的通知与纠正措施跟催确认,必 要时驻厂跟催生产进度,监督检查 3.5 技术科:协助不合格事件的原因调查与改善对策, 4、名词解释 生产批:一个计划单加工完成后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为生产批(数量)。 周转批:退火后定量装周转箱,一个周转箱为一个周转批,相同产品不同钢材炉号禁止同炉退火 检验批:抽样检验时决定抽样数量的批量,不同周转批如果是同一钢材炉号的可以视为一个检验批 5、检验内容 5.1 首件/ 5.1.1

维修后均要首检。 5.1.2 操作工在加工产品前首先确定机械设备的加工能力以及设备的状况及条件设定或工模制定的状况,适合产品型号、规格的要求,对照图纸的尺寸要求及工样,对开始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进行首检,反复检验,做到认真、仔细、负责。符合质量要求后,经检验员确认,继续生产。并填写好“制程检查记录单”。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质量问题。 5.1.3 每天下班前操作工应检查最后一个工件,并将结果记录在制程检查记录单 5.1.4 每个生产批的最后一件产品检查后连同模具一起保存,以便下次模具重新使用时与生产首件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该末件报废处理。 5.2自主检查/巡回检查/ 全尺寸检查 5.2.1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对自己加工的每一件产品的尺寸,按图纸标出的尺寸项目进行测量,检验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产品的各道工序进行抽检,检验结果要记录在制程检查记录单 5.2.2 生产科长及品检课长对各工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主管巡回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制程检查记录单 5.2.3 品保课每天至少选定一个产品,对产品外形加工的各个工序要进行全尺寸检测,检测结果记录在全尺寸检查记录单 5.3抽样检查 5.3.1、每一道工序(含外协)的产品加工完毕后,检验员按抽样计划对本道工序完工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5.3.2、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做好标识工作。各工序加工完毕,经品检课检验合格后,填写好“成品检验记录”,及“产品制造过程流转卡”,进行入库。 5.3. 3、对不合格品,品检课开具不合格品处置单,进行隔离标示并通知生产、品保、技术等相关单位落实三现主义。对于外协厂,必要时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驻外协厂 5.3.44、不得将未完成过程抽样检验的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如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转入下一道工序,需经客户代表批准后,进行标识,做好记录,并留下部分产品继续检验,方可放行。 5.4制程稽核 5.4.1品保课依照相关作业标准制作制程稽核查检表,交由品检课实施制程稽核 5.5制程能力评估 品保课应每周至少一次依照客户的要求和产品的重要程度选择关键尺寸,依机台类别进行制程能力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录在制程能力诊断表上。 5.6不合格品处理 5.6.1 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出的不合格品要放在不合格品箱(红色)里面, 5.6.2 操作工在自主检查中如发现两个都合格,就继续生产;两个都不合格就停止生产;一个合格一个不合格就再抽两个,第二次只要发现一个不合格就停止生产。 5.6.3只要发现任何不合格品,对已经生产的产品都要进行全部检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正式版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转。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

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零件负责。 (3)、完工检:工序终结,零件去尽毛刺。检验时应作好检验记录。 3、凡跨部门加工的工序(零件)须凭加工部门检验人员在工艺单上签字,否则,不得流转到下道。 4、发现生产过程违反工艺规程,检验员应及时劝阻,若该行为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劝阻无效,发现人有权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领导。 5、在生产过程中,对按规定应做而没有做好“自检”的产品(零件),班组长要负全责。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 第一条目的 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处于可控状态,杜绝不合格品的发生和转序,消除潜在质量事故。 第二条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徽记”瓜子、花生、“好巴食”粗粮酥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规定。从投入原料到成品的过程的检验。 第三条职责 (一)每日生产前,生产工人应进行开工确认,车间质量负责人和现场品控负责监督检查。 (二)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车间质量负责人对工艺、设备参数和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巡检、品控部现场品控对各工序半成品质量、卫生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检查。 第四条执行规程 第一款开工确认 在每一规格产品或者每一台机器正式生产前应检查环境、设备卫生、生产条件,并对各类原辅材料质量及首件产品在材

质、规格、色泽、结构等品质符合性上进行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第二款过程巡检 (一)巡检时间及频率:车间负责人、现场品控每日完成开工确认后,要不间断地按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逐次检查。在生产期间,按工艺规定的检查频率进行巡检。 (二)巡检项目及方法: 1、产品外观:目视、手感及对比。 2、规格尺寸:运用量具检测。 3、关键特性:用检验仪器进行检测,必要时取样送技术中心检验。 4、设备及运行参数:检查运行是否正常,记录实际运行参数并与规定参数作对比分析。 5、物料摆放:检查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是否摆放在规定位置。 6、卫生:检查是否按规定清洗消毒,消毒液浓度是否符合规定,作业环境人员是否清洁和符合卫生规定,是否有产品、物料散落在地面。 7、工艺执行情况:检查员工是否按规定操作机器设备,是否有不安全作业行为,是否有以次充好的行为,更换规格品

服装厂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1.梭织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 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

制程检验规范01

制定部门品质部修订日期页数修订次0 1.目的 为了规范过程检验方式,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责任,防止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检验规范。 2.范围 包括制造过程中及其相关工艺的检验。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领料确认、工艺检验、自主检验及不合格的处理记录; 3.2品质部负责巡回检验、移转检验及其记录; 3.3首件检验、专门检验由品质部主导,生产部/工程部配合。 4.工作程序 4.1工艺检验:在生产开始前,由生产部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生产之工艺或设备进行调 整、确认,以确保其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4.2领料确认:生产部领料人员应领用正确的原辅材料、零配件,以确保其规格型号、性能 满足加工机产品质量要求。 4.3专门检验: 4.3.1 是指针对比较重大或复杂的质量、技术问题,由品质部召集,会同生产部/工程部/技 术部相关人员进行的检验。 4.3.2检验完成后,品质部应填写《检验报告》及对其归档保存,必要时可COPY给相关部门, 或者出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质量、技术讨论会。 4.4首件检验 4.4.1 在批量生产前,品检员应会同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 4.4.2首件检验之抽样方式依《产品检验抽样作业标准》。 4.4.3首件检验完成后,品检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 4.4.4首件检验不合格,品检员应即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矫正或改进,并重新进行首件检验, 至合格为止,必要时应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 4.4.5所有产品于生产前必须做首件检验,且只有首件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常生产。 4.5自主检验 4.5.1自主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作业员对其所生产产品之外观、规格性能等所进行的 部分或全部检验的过程。 4.5.2自主检验完成后,作业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 4.5.3自主检验发生不合格,作业员应即时停产,并报告相关人员及时处理,直至问题解决 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应对本时间段所生产产品进行隔离、标识及全检确认。 4.6巡回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