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

104例月经不调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月经不调;疗效

月经不调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青壮年时期的妇科的疾病,出现该类症状的患者大多由于肾气严重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药物刺激、房劳多产、睡眠不适等原因,导致机体的血运出现不畅,正常内分泌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最终成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1]。本次研究选取104例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对应用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月经不调患者104例,采用数学随机抽样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其中,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21例;年龄19~41岁,平均29.4岁;月经不调症状出现时间4个月~9年,平均1.7年。治疗组52例,其中,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21例;年龄20~43岁,平均29.1岁;月经不调症状出现时间5个月~8年,平均1.9年。两组年龄、婚姻状况、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及克罗米芬促排卵法等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2]。

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验调经汤进行治疗,基本方剂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肉苁蓉、吴茱萸、大腹皮、黄芩、紫荆皮、甘草、生姜、大枣。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重用川芎、白芍;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柴胡、川楝子;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腰腹疼痛的患者,加用益母草、延胡索、杜仲、续断;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头痛的患者,重用川芎,并加用赤芍;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路路通、王不留行;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腰腹疼痛的患者,加用泽兰叶、枸杞子;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多,伴有头

咳嗽特效中药处方

组成:金沸草(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1 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 2 风热 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3兼喘,合三拗汤;4 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5 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 5 脾胃虚弱,合五位异功散。 贝母瓜蒌散 药物组成: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桂枝 【功能】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止嗽散 药物: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 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功效:调肺下气,止嗽化痰。 适应症: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五位异功散 [组成药物]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效能] 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金沸草散(除痰之剂) 总结:伤风欬嗽编号:007 组成: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主治: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加减:(1)如满闷,加枳壳、桔梗。(2)有热加柴胡、黄芩。(3)头痛加川芎。归经:手太阴药。方义:(1)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2)半夏燥 痰而散逆。(3)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4)甘草发散而和中。

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29T16:09:56.7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3期作者:李烨 [导读] 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疗效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色斑面积及斑色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疗效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桃红四物;六味地黄汤;黄褐斑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68-02 近几年,黄褐斑在临床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伴有褐色色素沉着斑等症状。该疾病具有发病较缓、病程长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治疗黄褐斑的特效手段。黄褐斑较多出现于育龄期妇女[1],不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面部美观,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黄褐斑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调节机体阴阳,有利于改善人体内分泌环境,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7.64±2.85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2.57±0.66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 37.60±2.87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2.59±0.65年。中医诊断标准[2]:(1)主症:伴有面部黧黑斑。(2)次症:伴有倦怠乏力、头晕耳鸣以及两目干涩等症状;舌红少苔,脉弦细。排除标准:(1)面部伴外伤史者;(2)面部伴有其他色素沉着性疾病者;(3)哺乳及妊娠期妇女;(4)伴心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5)不同意本次研究者;(6)近期行其他药物治疗者;(7)伴精神、意识障碍者。两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服用0.3g/次VC,每天三次;同时服用VE,每次0.2g,每天两次;并外用3%氢醌霜,每天两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合加味六味地黄汤(组方:桃仁12g,当归20g,红花12g、牡丹皮9g,熟地黄15g,女贞子12g,山茱萸12g,僵蚕15g,白芷9g,川芎15g,山药15g,白茯苓15g,益母草15g,赤芍9g)进行加减治疗。若患者月经前服药或者伴有严重瘀滞者,则应适当提高红花、桃仁用量(应注意避免经期服用);月经则可加用黄精及何首乌;伴有湿热证者加用薏苡仁及栀子;伴有气虚者加用黄芪及党参。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停用其它药物。 1.3 评定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色斑面积至少减少90%,且斑色与正常肤色无明显差异;②显效:色斑面积至少减少60%,斑色显著改善;③有效:色斑面积至少减少30%,斑色有所缓解;④无效:色斑面积减少幅度小于30%,斑色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实验室指标: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雌二醇(E2)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18例基本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4例基本治愈,11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α-MSH、E2水平分别为(24.08±4.63)μg/mL、(62.88±6.94)ng/mL;对照组分别为(39.15±5.07)μg/mL、(75.49±7.85)ng/mL;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黄褐斑较多出现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部分学者认为它与人体内分泌失调、心理状态等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黄褐斑是主要出现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肝斑”、“黧黑斑”等范畴,以中青年女性为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心理负担。中医认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血瘀及肾虚等因素而引起面生色斑,临床中较多使用疏肝理气、滋阴补肾等方法进行治疗[3]。 桃红四物汤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及滋阴补血等功效,在临床中较多用于活血调经,根据黄褐斑的病理特点,因此笔者将其加减方治疗黄褐斑使用桃红四物汤。该方能够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其中当归具有生血活血之效;川芎则可上下行血之气;红花及桃仁等则具有活血祛瘀,生新血的作用。本研究在桃红期物汤的基础上还加用了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该方主要包括僵蚕、熟地黄、益母草及川芎等药材,其中僵蚕具有祛风解毒之效,对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效果理想;山茱萸、熟地黄则能够补肾填精;白茯苓则具有祛湿健脾之功;益母草则可行血养血、活血化瘀;白芷则具有通窍行表之效。六味地黄汤具有良好的化瘀祛斑、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发现[4],当归中的阿魏酸能够抗促性腺激素,且拮抗酪氨酸酶活性,进而预防酶氧化而产生色素。女贞子及牡丹皮等药材则能够增加SOD活性,清除体内自由基,且可减小血液黏度,明显改善血流,有利于祛除黄褐斑;红花可有效调节内分泌能力,促进皮肤的快速代谢,另外还可提高抗氧化酶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作者:丁舸,杨宜花,左志琴,赵永红 【摘要】黄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清肠止痢、清泻肺火、泻肝胆火、泻火解毒、清热泻痞、清热安胎、和解少阳、清热止血等方面。 【关键词】黄芩;清热燥湿;方剂;中药配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504702)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云:“主诸热黄疸,肠侦,泄痢,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主治秘诀》也曰黄芩:“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由此可见,黄芩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在许多方剂中也均有配伍,现将其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清热燥湿是黄芩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本草经疏》指出:“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侦、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对于湿热病证,黄芩常与清利湿热药配伍,则效如桴鼓。如甘露消毒丹主治瘟疫、暑温、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方中以黄芩为君药,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配上滑石、茵陈清热利湿,既使湿热从内而燥之,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之。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证型疾病疗效显著,宋诵文〔1〕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98%。叶伟东等〔2〕用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瘀疸型肝炎42例,显效3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6%。如此配伍还有《温病条辨》中的黄芩滑石汤等。 2清肠止痢 黄芩善祛大、小肠湿热而止痢,为治痢要药。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本草经疏》也指出黄芩:“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均说明黄芩有较好的止痢之效。如治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葛根芩连汤,取黄芩清里热,厚肠胃而治痢,以解胃肠之里急;合葛根发表解肌,升清阳而止痢,以解肛门之后重。二药合用,既内清里热,又外解表邪,以达里和表解之功。又如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的黄芩汤和治湿热痢疾的芍药汤中均以黄芩与芍药配伍,一清一敛,相互制约,共奏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治疗腹痛下痢、身热口苦诸证。再如,治湿热食积的枳实导滞丸中黄芩、黄连相伍,也是取其厚肠止痢的作用。黄芩抗菌范围广泛〔3〕。 3清泻肺火 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尤善清肺经火热,故有“黄连泻肺”之说。正如《滇南本草》云:“上行泻肺火,……,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证多用之。”《丹溪心法》亦云:“泻肺火,降膈上热痰。”对于肺中有热或肺有痰热,常首选黄芩以治之。如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咳嗽,方中黄芩苦寒,善清泻肺火,清气分热,以黄芩泻火之力助胆南星降痰之功,体现了“治痰必降其火”之旨。又如定喘汤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的哮喘气急,方中黄芩苦寒泻肺,与桑白皮合用,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故《本草纲目》说:“黄芩得酒上行,……,得桑白皮泻肺火。”如此类方还有黄芩泻肺汤、黄芩泻白散等。 4泻肝胆火 黄芩味苦性寒,入胆经,肝胆相表里,故有清泻肝胆的作用。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中均将黄芩与龙胆草、栀子等药同用,增强全方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又如天麻钩藤饮,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使全方熄风定痉之功得增。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天麻钩藤饮200%水煎剂经胃管给狗用药,每日80mL,共给10-20d能使高血压狗的血压降

玉女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玉女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即“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所致。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 为标。笔者用玉女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滋肾阴、清肺胃之热,标本同治,疗效可佳。 1基本方: 生地15g、石膏30g(先)、麦冬15g、知母15g、 牛膝15g、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15g 茯苓15g、丹皮15g、丹参20g、西洋参10g 黄芪10g、葛根15g。 多食易饥加栀子10g、黄连10g;口干渴明显加天花粉15g、重用石膏60g;尿量频多加桑螵 蛸15g、五味子15g、覆盆子15g;腰痛明显加杜仲20g、川断20g、狗脊20g、骨碎朴20g; 大便稀薄加苍术20g、白术15g;心悸、五心烦热明显加龙骨30g(先)、龟板30g(先); 伴胸闷、胸痛加三七参3g(冲服)、红花12g;下肢麻木加鸡血藤30、红花10g、伸筋草 15g;视力模糊加枸杞子15g、石决明30g(先)、桑叶15g;乏力明显加胎盘4g(冲服); 畏寒肢冷加附子15g(先煎90分)、肉桂6g。 2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200例患者中,男性139例;女性61例;年龄45 岁到76岁;显效:140例,占70%;有效40例,占20%;无效20例,占10%。 3病例举例: 患者,王某某,女,62岁,退休干部,大学文化。因“反复口干、尿多”于2011年10月20 日上午9时来我科就诊。当时症状为:口干、多食、小便频数、浑浊如膏、饮一溲一、面容 憔悴、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既往糖尿病史。长期服用二甲双 胍每次0.25g每天三次。查体:体温:36.7度;血压:135/85毫米汞柱:脉搏:56次每分; 呼吸:19次/每分;全腹彩超提示:脂肪肝、胆囊炎;空腹血糖:7.8毫摩尔/每升;余阴性。此次发病因饮食不节而引发,辩证为阴阳两虚,用基本方加杜仲20g、桑螵蛸15g、五味子 15g、覆盆子15g、附子10g(先)、肉桂6g,一日一剂,每剂煎汤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服三剂后诸症缓解,偶感口干用基本方加沙参10g、知母15g,巩固治疗一周,患者诸症消失。 4讨论: 糖尿病临床表现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症,与祖国医学“消渴病”基本相符。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内经》中还有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主要病机。《素问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着令人发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渴”,其中尤以阴虚为本最易。故 滋阴为治病之本。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脾,称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 偏胜,以治其标。以滋补肾阴为主,适当清虚热。亦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石膏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

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刻诊:人中等个,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啰嗦,无结核病,月经无异常。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痔疮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痔疮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17:41.477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李鹏英张小强* [导读] 关于对痔疮进行治疗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摘要】目的关于对痔疮进行治疗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收治的痔疮患者,选择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42例。对照组配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选择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疼痛评分、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痔疮过程中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值得推广。 【关键词】痔疮;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 痔疮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较为多发的病症,这种病情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大,也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痔疮在进行治疗时从中医角度出发选择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迅速恢复,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预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1]。最近几年通过中医方案对于痔疮进行治疗被普遍应用在临床上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对于痔疮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并且将主要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所收治的痔疮患者,本文选择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2例。本文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6.5±10.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3.4±11.8)岁。本文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肛肠病学会关于痔疮的诊断标准,本文排除存在直肠疾病的患者,排除肛周存在脓肿或存在肛裂等疾病的患者,本文所有患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情况,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治疗时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坐浴,主要选择苯扎溴氨溶液每日为患者进行3~4次的干预,每次坐浴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患者坐浴以后选择马应龙痔疮膏敷于患处,同时为患者选择痔根断片进行治疗,每日为患者给药三次,每次为患者给药2片,还要为患者选择化痔丸,每日为患者给药三次,每次为患者给药3g,对所有患者连续治疗一周作为一个疗程[2]。 对于本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止痛如神汤的方剂主要为:秦艽10g,苍术10g,当归12g,防风12g,泽泻10g,桃仁15g,皂角刺13g,黄柏12g,槐花13g,大黄20g。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以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为患者加水蛭30g,蜈蚣1条,还要不要换着加地鳖虫10g,红花15g,以此方案对外痔患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肛门存在灼痛感,需要为患者加冰片15g,薄荷10g;如果患者存在有炎症性外痔,为患者加金银花15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5g;如果患者存在内痔脱出嵌顿导致出现水肿,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为患者加五倍子10g,制乳香10g,没药10g,土茯苓15g,苦参20g。药物用水煎两次,最终取500ml装瓶。 对患者进行熏洗的时候在装有大约1000ml开水的坐浴盆当中放置500ml药液,当水温降为60℃的时候对患者进行熏蒸,当水温降为35℃的时候,可以选择纱布蘸取药液对肛门部位进行擦洗,每日对患者进行两次学习,每次时间为15分钟,连续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对本文所有患者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价,主要为患者选择采用视觉评分法(V AS)进行评价,评分为10分,6分为中线,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对患者的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进行评价,评价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统计学检验的过程中计量资料选择t值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选择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注:本文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5.0。 2.结果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疼痛评分、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本文观察组患者分别为 (1.2±0.5)分,(13.0±2.4)d和(19.3±3.3)d,对照组分别为(1.7±0.8)分,(15.8±2.5)d,(22.9±2.8)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文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和创面愈合状况比较 项目n疼痛评分(分)肉芽组织和床面相平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观察组42 1.2±0.513.0±2.419.3±3.3 对照组42 1.7±0.815.8±2.522.9±2.8 t- 1.6315 1.0364 1.0082 P-0.0153<0.050.0089<0.050.0071<0.05 3.讨论 本文主要分析痔疮患者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本文结果的观察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对患者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的价值。止痛如神汤对于肛肠科的病症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剂,止痛如神汤当中的药物能够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去痛化瘀,起到活血止痛,解毒通便的作用,能够对患者进行消肿。药物还能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对肺炎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 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 疗基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 床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 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促进 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临床效果 肺炎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中以常规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会产生一定 毒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机能,所以应选择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1]。 据相关研究指出,中医药对肺炎咳嗽治疗的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探析对其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 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重要器官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随 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 79岁,最小为25岁,年龄均值为(35.6±3.3)岁,14例为风热咳嗽、11例为风寒咳嗽、8 例为风燥咳嗽;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26岁,年龄均值为(35.7±3.4)岁,15例为风热咳嗽、10例为风寒咳嗽、8例为风燥咳嗽。两组患 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 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组成包括20g麻黄、15g桑白皮、15g半夏、15g贝母、10g甘草、10g杏仁,若为风寒咳嗽,则可另加12g紫菀、12g僵蚕;若为风热咳嗽,则可另加15g蒲公英、12g菊花、12g金银花;若为风燥咳嗽,则可另加15g百合、15g 花粉,煎煮后取汁,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持续用药7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和记录,判定标准如下: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均完全消失,各项体征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均得 到明显改善,各项体征趋于好转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对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进 行记录,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对肺部啰音消失和胸片阴影吸收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肺炎是终末气道中出现在肺间质、肺泡的炎症,通常是因疾病微生物、理化以及免疫损 伤等因素而引发。对于肺炎患者来说,临床主要症状通常为咳嗽,同时还会伴随咳痰、发热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347人已访问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聂娅 【关键词】头痛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外感内伤 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1.1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4日初诊。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予清上蠲痛汤加减: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服上方15剂而愈。

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1.2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临床又以气虚头痛最为多见,其痛绵绵,遇劳则甚,兼神疲、气短等,顺气和中汤主之;若见气虚而有目胀、颈胀、耳鸣等症,则改用益气聪明汤。肾虚头痛者,其痛为空痛,以后头为主,兼腰膝酸软等,杞菊地黄汤主之;若虚热甚可合大补阴丸,若有水不涵木而肝阳化风者,则加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 内伤头痛之实证主要为痰浊、瘀血或肝阳上亢所致。《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因头为清窍,而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扰清窍,故临床痰浊头痛者居多。若头痛而昏蒙,伴胸痞呕恶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肝阳头痛者,其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胁痛、脉弦等症,天麻钩藤饮主之。瘀血头痛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通窍活血汤主之。 此外,因久病入络,故凡属慢性头痛,无论头痛性质或部位,均可配合天蝎散(天麻、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加强疗效。 1.2.1 气虚头痛典型病案:患者,女,58岁,2005年10月23日初诊。诉前额痛,遇冷或劳累加重,精神疲乏,时有眩晕,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顺气和中汤加减:西参片10g, 黄芪3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升麻3g, 柴胡10g, 川芎10g, 白芍10g, 葛根20g, 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2005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或桑白皮汤加味。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中成药:急支糖浆10ml 每日3次口服;鲜竹沥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 3.肺胃热盛证 治法:泻肺泄热,清胃通腑。 方药:麻杏石甘汤、银翘白虎汤合凉膈散加减。生石膏、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瓜蒌、甘草。 4.热闭心包证 治法:清营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猴枣散加减。水牛角、丹参、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淡竹叶、猴枣散。 5.气阴两虚证 治法: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 方药: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麦冬、人参、五味子、甘草。 中成药:百合固金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川贝止咳糖浆10ml 每日

小针刀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小针刀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 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看小针刀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腰椎键盘突出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3月到10月送到本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临床表现都 是单纯腰痛。使用不同的治疗办法并将全体病人分为对比组与小针刀组各45例。对比组进行六味地黄汤加减+骨盆持续疗法,小针刀组进行六味地黄汤加减+小针 刀治疗,两组疗程四周后查看结果、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使用JOA和视觉模拟疼痛 去评分。结果:小针刀组总有效率是93.3%(42/45)、疗程后JOA评分为 (23.7+2.8)远超对比组的77.8%(35/45)和(19.7+3.4),VAS数值(2.4+0.5) 分低于对比组的(3.6+0.8)分;两组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联合六味 地黄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明显优于牵引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能够恢复腰 椎功能,缓解腰痛的情况,并且十分安全。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小针刀;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长出现的腰腿疼痛病症,其发病原因主要在于患 者椎间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损害和退变以及突出状况,压迫神经受到一定刺激, 导致腰部疼痛,肢体麻木。严重的会让患者的失去行走能力,影响生活质量。临 床表现症状,发病人群较为年轻,会给患病者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本次探究过程中,本文使用了小针刀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详细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和分组 选取院内自2017年3月到10接受的腰椎键盘病人90例,都经过了 CT影 响学检查确诊,患者都是单纯腰痛。除掉反复发病严重、合并血管、腰椎结核以 及肿瘤病人。其中共有六十八位男性,二十二位女性;年纪在二十五到五十四岁,平均(38.4+5.4)岁;病程两月到两年;L4~S5 五十五例(61.1%)L5~S1 35例(38.9%)病症类型:突出型53例(58.9%)膨出型(41.1%);体重在50~90kg,平均(71.4+8.3)kg。根据诊疗办法不同把病人分为对比组合小针刀组各45例。 1.2治疗办法 患者给进行六味地黄汤加减诊疗,组方:牡丹皮、山药等药物一并使用。 对比组进行骨盆支持牵引,进行伸位牵引,牵引力通常为体重的60%,依据病人 的耐受而定组次。每次三十到四十分钟,每日一次。小针刀组:患者俯卧位,往 病变位置的横突、侧隐窝、关节窝附近有压痛感的部位,进行标记,选择汉章牌 3号小针刀对病症部位垂直入刀,刀口需保持和脊柱中轴平行,进入3cm左右, 在病人感到酸胀时,刀口改为横向,剥离韧带3~4刀,进刀中应该避开重要神经 与血管,手术结束后使用无菌纱布遮盖刀口,手后几天避免沐浴。每周一次,两 组持续治疗4周后判断疗程,并且查看治疗期间病患的不良反应。 1.3观看指标及评定准则 使用JOA腰椎测定办法,对病患的治疗前后腰椎能力打分,总分值29分,分数越高表明恢复状况越好。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给双方试验对象打分,分 值最低0分,最高10分,分数高则表明疼痛感越强。 1.4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接连四周后,病人腰疼痛和麻木消失,能够正常工作,且随访半年

老中医秘方 宫寒痛经一个古方全部搞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秘方宫寒痛经一个古方全部搞定 导语:对于痛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女性常见的问题,痛经严重的话,可是会引起不育的,而很多妇科问题也都是痛经引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对于痛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女性常见的问题,痛经严重的话,可是会引起不育的,而很多妇科问题也都是痛经引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么古人痛经、宫寒是怎么办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病,而且人数也非常的多,大家平时都拿它怎么办的呢,怎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痛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有报道显示1/3以上的乳腺增生是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不孕症中伴有痛经者占56%,并发现痛经消除后即能怀孕,所以痛经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疾病。 临床常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手足厥寒”提示身体远端供血不足,“血是有形的气”,末梢循环无血可供,手足就会冰冷,很多女孩就因为手冰凉,被戏称为“鬼手”;“脉细欲绝”则提示血管收缩,血管因为血寒而收缩变细,甚至摸不到。仲景先师仅用八个字就告诉我们当归四逆汤的适应证是血虚寒凝。根据寒凝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症。今天主要谈谈寒性痛经,临床见到经期腹部冷痛,喜欢抱个热水袋,手足冰冷甚至头痛,我常形容这种患者是“五心厥冷”,就是手足心加脑门心冰凉,就可使用本方。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甘草6,通草6,大枣8枚,痛经多年的加生姜15克,吴茱萸3克。在使用过程中,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在肛肠术后的临床疗效

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在肛肠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加减在肛肠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84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治疗,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并观察两组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消除水肿、出血、止痛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用于肛肠术后治疗有显著疗效。 标签:止痛如神汤加减;肛肠;术后疼痛;临床应用 我国曾对不同职业、年龄的76692人进行了肛门直肠疾病普查。对其中取得完整资料的57297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有肛肠疾病的共有33837人,总发病率为59.1%,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近6例患有这种疾病,痔疮占发病总人数的87.25%、肛裂占4.12%,肛乳头肥大占2.85%,肛瘘占1.67%,直肠脱垂占0.58%,直肠息肉占0.28%,肛门搔痒占0.17%,其它肛门直肠疾病占3.08%。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在明显上升。然而由于其部位特殊及患者对术中、术后疼痛的恐惧而延迟诊治,因此许多患者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了减轻术后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我科运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184例肛肠术后患者,纳入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标准[1]。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男64例,女28例;年龄18~72岁,以30~60岁最多;病程3 d~13年;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含环状混合痔8例),嵌顿痔外剥内扎术8例,外痔切除术8例,肛裂切扩术10例,肛周脓肿根治术8例,肛瘘切除术8例,肛瘘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6例。对照组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0~73岁,以30~60岁最多;病程4 d~5年;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4例(含环状混合痔6例),嵌顿痔外剥内扎术6例,外痔切除术12例,肛裂切扩术8例,肛周脓肿根治术6例,肛瘘切除术10例,肛瘘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秦艽、桃仁各20 g,苍术、防风各20 g,黄柏15 g,当归尾、泽泻各9 g,槟榔3 g,熟大黄、五倍子、蒲公英30 g制作方法:上方加水30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min,即可使用。功效:清热燥湿、行气化瘀、消肿止痛[2]。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将药液倒入坐浴盆中,先熏洗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不烫手为宜)用纱布将药渣滤出,继续坐浴15~20 min,坐浴完毕后,将痔疮栓(广州敬修堂生产)塞入肛内,无菌敷料覆盖,2次/d,10 d为1疗程。对照

三物黄芩汤治疗手脚心发热

三物黄芩汤治疗手脚心发热 物黄芩汤专治手足烦热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 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 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日在温 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 )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发表时间:2013-08-01T14:56:2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乜存旺[导读]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生地、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20克,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乜存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卫生院 810016)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84-01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痛经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乃王氏五大逐瘀汤之一,近年来,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1例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最大的47岁,最小的13岁,病程3月—5年,原发性痛经13例,继发性痛经8例;行经前痛10例,行经时痛7例,行经后痛4例,同属气滞血瘀,伴有乳房胀痛、恶心呕吐,下腹部坠胀,经来色紫黯加血快,舌紫暗有瘀点,脉沉。 2、治疗方法 2.1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生地、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20克,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乳胀者加郁金、香附、青皮;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姜竹茹、生姜;下腹部坠胀者加乌药、川楝子、小茴香。若经后痛者属气血虚弱,去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换白芍,生地换熟地,加太子参、黄芪。 服用方法:月经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调治3—5个月经周期。 2.2饮食疗法: 艾叶粳米粥:鲜艾叶40克(干、品减半)、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加水煎煮,取汁500ml,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兑入药汁,以武火煮沸,加红糖搅匀,改用武火煮之米烂汤稠为度。 服用方法: 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约在下次来月经前3天停服,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此方对虚寒性痛经配合血府逐瘀汤最佳。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一年以内未再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一年内无复发。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4、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 曾桂英,女,36岁。2012年7月21日初诊。诉痛经,月经不调十余年。体质肥胖,平素四肢怕冷,记得自月经来潮就有痛经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李海策 刻诊:月经第一天,小腹冷痛剧,不能直腰,腰酸,纳可,便溏,舌质淡边有齿印,舌根白厚,六脉皆细弱,尺部沉紧。 诊断:痛经(肾阳虚弱、寒凝胞宫) 拟方:当归15、川芎10、熟地10克、太子参15克、黄芪20、延胡索15、附子10(先)、干姜15、炙甘草10、仙灵脾15、炒茴香20、乌药10克、白芍10克、柴胡10 、肉桂8(后),七剂,日一剂,忌食辛辣寒凉。二诊:2012年7月28日,服二剂药后不疼,服完7剂肚子感觉舒服许多,大便也成型了。嘱原方继进五剂后停药,下次月经来后复诊。三诊:2012年8月27日,17日开始继服药4剂,月经至,这次月经来腹痛大大好转,只隐隐有微痛,经量多色暗带有许多血块。如法调理3个月经周期,并辅以艾叶梗米粥痛经完全消失。此后路遇数次诉未再复发。 5、体会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等症状的病证。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现代医学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一般原发性痛经见于未婚、年龄小或婚后未孕者,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生殖器发生了病变引起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腺症、肿瘤等。中医将痛经的证型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血热加瘀、气虚加瘀,无论何种证型都不外瘀。血府逐瘀汤功用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自愈。参考文献 [1]张丽香,贾风仙等.中药治疗痛经.《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年24期. [2]赵乐天.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05期. [3]罗楚兵.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第28卷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