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精编资料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精编资料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精编资料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陵城区实验小学张菲菲【教材分析】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

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 -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

用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数学下: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 [4X3=12(人)]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或4X3+7 12+7=19(人)=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加减混合、乘加和乘减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复习题组(一)姓名:学号:(加减混合、乘加和乘减的解决问题) 一、直接写得数 50-16+11= 6×7-22= 3×8÷4= 27+13-17= 12-1×1= 0×2+8= 90-(14+17)= 20+(90-10)= (14+7)÷3= (60-6)÷6= 二、填空 1、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2、下面是田径队人数的统计表,请完成以下表格(单位:人) 三、选择题 1、从36与24的和中去掉12,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 36+12-24 B. 36+(24-12) C.36+24-12 2、16与9的和除以5,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16+9÷5 B.(16+9)÷5 C.(16-9)÷5 四、解决问题 背面是我们学过的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请你在解决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1)读清题目,弄清题意,从最后问题出发,找出中间问题和有用的信息。(2)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并作答。(3)把得到的结果套进原来的题目里进行检查。

1、学校原来有34个排球,借给同学们14个,又有同学还回来8个,现在有排球 多少个? 2、小军要看一本10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了15页, 还剩下多少页没看? (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第二种: 3、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二年级有5个小组参加,每组8人,三年级有80 人参加,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劳活动? 4、8个同学做花,每人做5朵,送了18朵给幼儿园小朋友,还剩下多少朵? 5、王爷爷家养了8只鸡,鸭子的只数是鸡的4倍,王爷爷家有鸡和鸭子共多少只? 6、同学们种了30棵月季花,又种了4行菊花,每行8棵。种的月季花比菊花少多 少棵? 7、小亮妈妈买公园门票,买了三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价钱如图所示。妈妈要 家长签名: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田横镇中心小学 李仲铮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 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文具盒 教师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两张作业纸,请你按顺序放在课桌角。老师听说咱班的学生喜欢唱歌,请一位同学起头,大家一起唱吧!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准备,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缓解学生紧张气氛,为课堂学 习做好心理准备。】一、课前复习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吧! 1.一班有4组同学去旅游,每组5人,一班一共来了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2.二班又来了15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吗?(1)问题1:-----------------,解答------------ (2)问题2--------------------,解答---------------------。 3,我发现:要解决第二题中的问题1和问题2,都必需先求出-----------的人数。 师:怎样列算式?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就是把二班的15人和三班的10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二、探究新知,理清思路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乘加问题) 1.师:旅游团马上要出发了,他们先来到了停车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声读一读。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每组9人,分成4组,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解决第一题。谁能把信息(学生读到信息时,老师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生读,师:想一想,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写,师巡视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兴庆区二十三小学贾雯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乘加乘减基础运算 1、括号里能填几? 9×()< 54 4×( )< 1672 > ( )×9 ( )×6 < 41 ( )×5 < 35 12 >5×( )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 546×( ) < 17 24 > ( )×8 ( )×8 < 47 ( )×9 < 64 37 > ( ) ×6 3、改写算式 (1)5+5+5+5+5+5=()×()8+8+8+8+8=()×() (2)3×8=()+()+()7×3-7=()×() (3)9+9+9+9+9=()×()6×8+6=()×() (4)8+8+8+8-5=()×()+()7+7+7+7+3=()×()+() ()×()-()=()×()-() ( )×( )=( )×( )=36 ( )×( )=( )×( )=18 ( )×( )=( )×( )=24 ( )×( )=( )×( )=16 应用并解决问题 1. 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2. 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3. 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4. 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5. 兄弟俩各有80元,哥哥用去了45元,弟弟用去了38元,谁剩下的钱多?多多少元? 6. 商场有冰箱76台,上午卖出18台,下午又卖出24台,商场还有多少台冰箱?

7. 兔妈妈给四只小兔分萝卜,每只分7,还剩下6个,原来有多少个? 8. 上衣是裤子的6倍,裤子8元,一件上衣多少钱?一套衣服共多少元? 9. 一本故事书有80页,小明昨天看了35页,今天把它看完了。今天看了多少页? 10. 妈妈给我买了两袋巧克力,每袋里都有5个,我吃了4个,还剩下多少巧克力?针对以上10道题,每题再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可以自行增加条件出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青岛版六三制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才会喜爱数学。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1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中的内容。本 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 1-5 的乘法口诀后 进行教学的。例 5 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 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 3 × 3 + 2 ”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 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 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 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 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 × 2 =

2 ×4 = 4 ×4 = 1 ×3 = 3

2 = 1 ×4 = 3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

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4.认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具体情景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用乘加乘减解决的两步应用题》小研究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表内乘法,而且我们能用乘法来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101---102页,完成下面的题目。要加油哟! 1、通过仔细阅读课本,我能提出一个问题: 我的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问题与困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片) 孩子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鲁山公园的美丽景色。大家想去游玩吗?(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鲁山公园的风景区游玩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用乘加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 预设:①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②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板贴在黑板上) 2、提出问题。 根据前面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①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②需要买多少张票? ③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④一共多少辆汽车?

…… (教师板贴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导游,要想带领大家进入风景区,你的任务应该是干什么? 生:(。。。。买票)。 要想知道买多少张票,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真是一名优秀的小导游!(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3、合作探究。 师质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有想法后列式解答。 1)先自己试试看。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列出算式。 2)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3)全班交流展示, 我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想知道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知道这些数学信息: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其次,旅游团的人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分好组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5人没有分组。其中已经分好组的人数不知道,需要先求出来。 教师板书关系式:总人数=已经分好组的+剩下的5人 学生板演,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9×4=36(人)4组一共有36人。36+5=41(人) ②9×4+5 = 41(人) ③5+9×4= 41(人) 思考:4×9+5这个算式会算吗?(会)那还等什么,赶紧在本上算一算吧。(师巡视,边巡视边评价)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来。大家看屏幕。(4×9+5)这个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交流:先算4×9得36,师顺便划线;再算36+5得41)同意他的说法吗?谁再来说怎么算?4×9求的是什么?(咱们大家真棒!)(课件展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我们选择用圆形表示人,9人一组就画9个圆形,分了4组,就画4个9,还剩5人。要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必须先求4组有多少人(课件圈出4行圆形),就是4×9。但这是旅游团的总人数吗? 得再加上剩下的5人,才是一共有多少人。 师质疑1:在5+9×4这个算式里4×9在后面,为什么却要先算呢?(划线)先算4组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说,4×9求得是什么?所以要先算4×9=36,再用36+5=41元。大家明白了吗? 师质疑2: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不错,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相同点: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不同点:算式的写法不同)(9×4=36人,36﹢5=41人;先算4组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9×4﹢5=41人)(先算乘法) 4、优化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活动二用乘减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停车场区域)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山脚下停车场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汽车停了3排,每 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2、解决问题③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二年级乘加乘减应用题

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一 1、小青买了5本练习本,每本7角,又买了一个橡皮5角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2、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和5千克梨,每千克梨6元,每千克苹果3元,苹果和梨共多少钱? 3、九只兔子和2只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4、学校有一座教学楼共五层,每层三米,教学楼高多少米? 5、每间教室八张桌子,七间教室有一间放杂物,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6、学校组织学生折纸鹤,每个同学折7只,9个同学可以折几只纸鹤? 7、每盒铅笔有5只,妈妈买了7盒铅笔用了一只还剩几只铅笔? 8、河边有三只鸭子,河里也有三只,又跑过来三只,一共有几只?

9、同学做操站了5排,每排有4个人,又来了一个同学,一共有几个人做操? 10、有3窝蚂蚁.每窝4只,有一只出去找食物了,现在窝里还有几只蚂蚁? 11、少年先锋队有9个小朋友新加入,每个小朋友带一个红领巾,一共准备几个红领巾? 12、刘奶奶家有两种鸡,每种鸡有7只,还有3只鸭,奶奶养了多少家禽? 13、每排有8棵桃树,有4排,还有7棵苹果数,一共有几棵树? 14、鸟妈妈有5只鸟宝宝,每只鸟宝宝要吃4条虫子,鸟妈妈要吃7条虫子,它们一共吃几条虫? 15、小米用小棍拼了4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他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16、广场上有5个孩子,有4个孩子都是6岁,还有一个孩子8岁,他们一共多少岁?

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二班级姓名1、每排有九棵树,小华种了四排一共要浇多少棵树? 2、5束花.每束有8只。共有多少只花? 3、算盘上有九排珠子每排七颗,共多少颗珠子? 4、宾馆招待客人,一个家放三盘水果,九个家放几盘水果? 5、送水工每天送五箱水,八天送多少箱水? 6、树上有九只小鸟,一共多少条腿? 7、钟面上从数字12到1共五个小格,那从1到5一共有几个小格? 8、小朋友一天洗三次脸,一个星期洗几次脸?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 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 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两张作业纸,请你按顺序放在课桌角。老师听说咱 班的学生喜欢唱歌,请一位同学起头,大家一起唱吧!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准备,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缓解学生紧张气氛,为课 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课前复习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吧! 1.一班有4组同学去旅游,每组5人,一班一共来了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2.二班又来了15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吗? (1)问题1:-----------------,解答------------ (2)问题2--------------------,解答---------------------。 3.我发现:要解决第二题中的问题1和问题2,都必需先求出( )的人数。

师:怎样列算式?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就是把二班的15人和三班的10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二、探究新知,理清思路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乘加问题) (出示课件) 1.师:旅游团马上要出发了,他们先来到了停车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声读一读。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每组9人,分成4组,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解决第一题。谁能把信息(学生读到信息时,老师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生读 师:想一想,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写,师巡视 师:要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找生作业本展示)和他做的一样请举手。说说自己怎么想的?4×9=36 这一步是求得什么? 36+5=41 这一步是求得什么? 谁能像这样再说一说,学生说出先求,再求老师能及时表扬,并板书。两个同学再说 2.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要求一共有几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说老师贴问题} 生:先求已经分组的人数,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师贴两个问题,问:每一步怎样列算式? 板书算式:4×9=36 36+5=41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会想到已经分组的人数? 生说想法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1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

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2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几道复习口诀的题,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部分出示) 3×5=15 4×3=12 二四得八一七得七 2.看图列式。 出示3组木马,每组都有3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继续出示3组木马,再出示1组木马,但是有2个人。问:一共坐了多少人? 2.自主探究 认真思考,你会怎么解决这道问题。请将你的算式写到纸条的背面。 可能出现的答案:3+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教师追问: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代表什么?谁可以给大家解析一下? 3.个人展学 请至少2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3×3表示坐满的三个木马共有9个人,2表示没坐满的那两个。他们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 教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各问题?(谁的式子和这个不一样) 3+3+3+3-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3×4-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5.小组合作,探究式意 以同桌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假设有4组都坐满。3×4=12,但多算了一个人,所以减1。 至少叫3位同学说说这各式子的意义。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口诀计算。 大家看这两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式子有些不同,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这个不仅有乘法还有减法。那么以后再这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大家可要记住哦。(板书: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1.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学生打开课本在书上完成。独立思考。 2.展示两种算法,且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3.及时点评 第二题: 1.完成题单上的题。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说出计算顺序。(先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同步练习

第一学期检测试卷 二 年 级 数 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一、仔细审题,填一填。(共24分) 1.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每空1分,共12 分) 8×7-7=( )×( )=( ) 9×5-9=( )×( )=( ) 3×7+3=( )×( )=( ) 3×7+7=( )×( )=( ) 2.括号里填几才能使每组卡片上式子的得数相等?(每空1分,共12 分)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6 分,共12分) 1.把7+7+7+5改写成乘加算式是( )。 ① 4×7+5 ② 3×7+5 ③ 4×7-2 2.图形中 最多的是(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三、细心的你,算一算。(共28分) 1.比一比,算一算。(12分) 2.火车来了。(每小题8分,共16分) (1) (2) 四、看图列式。(每小题6分,共12分) 1. 2. 五、聪明的你,答一答。(共24分) 1.给二小的28名小志愿者每人一个包子,够吗?(8分)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李丽娜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宝宝,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哪些粮食?小白兔采了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

有几个蘑菇? 生: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加法算式5+5=10(个) 师:它的简便算法谁会? 生:乘法算式5×2=10(个)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 生:也准备了蘑菇,但它比小白兔多采了2个。 师:哦,那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加法算式5+5+2=12 (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课 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生:小灰兔采的蘑菇数量比小白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白兔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面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2+2 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组交流) 生:先算和小白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12个。 师:如果这样列算式呢?2+5×2 生: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