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概说

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概说
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概说

在宋元讲史话本粗拙而浑朴的母体之内,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孕育躁动着。历经两代的胎教之后,她一朝坠地,呼出了惊世骇俗的奇声异响。自元末经明初至清末几世纪间,文坛上相继问世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一大批巨著。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上反应了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极其恢宏浩瀚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风姿卓越。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拿曾经说过:“形式的美,不论在人为的事物上或自然的事物上都是最后才被发现或赏识的。肯定它需要时间,欣赏它需要知觉的缜密和素养。”古典长篇的结构就是这种形式美的重要内容,是文学艺术发展到更自觉阶段的产物。本文就是想从古典长篇小说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两方面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古典长篇结构基本类型

统而观之,古典长篇小说大体上存在着链型、串珠型、辫型、团块型、羽型等几种结构类型。

1、链型结构,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均属此类。链型

结构的人物与情节安排

主要是单线进展,每个人物、情节单位既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一环扣一环,相互勾连。

其以主要任务为纲,次要人物为目,纲举目张。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在这几回书中,此人物始终处于舞台中心,以其活动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连续几个波澜,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在此,虽也写其他人物,但都处于从属地位,为这个中心人物服务。如水浒传里,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都写武松,其中虽也写了柴进、张青、孙二娘、施恩、孔亮等英雄,但这些次要人物都是为丰满武松形象服务的。此外如林冲、石秀、宋江等主要人物都是如此。这一主要人物的几回书一旦完毕,他就由中心人物降为次要人物,并逐渐隐去,如同现代电影手段中的化出。下一主要人物又随即化入,占据了舞台的中心。如史进事毕前引出鲁达,鲁达事毕前引出林冲等故事情节就在这仿佛接力赛跑中的彼此传递下逐步进展。总的轨迹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

儒林外史亦是如此。才从周进到范进到严贡生再到严监生……的进展序列,每个中心人物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而在其活动的同时,又引出一些次要人物。以邃公孙的几回为例,从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到

第十四回“邃公孙书房送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始终写邃公孙,同时也辅之写娄三、四公子、杨执中、牛布衣、陈和莆、鲁编修父女等一系列次要人物。《官场现形记》的结构基本仿照了《儒林外史》。

当然,这几部链型结构的作品又互有差异。《水浒传》虽逐一为英雄立传,但这些英雄被分别精雕细刻之后,不是销声匿迹,一去不复返了,在以后的某些章节里仍会出现。作品由一次次的小聚义发展到七十一回的大聚义时,“梁山好汉全伙在此”,一百单八将绿林英雄一并登台亮相,犹如千川归海,万籁皆鸣。《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则缺乏前者的统一性和照应性。《儒林外史》的人物虽然刻画过后也间或出现,但大都是一带而过,基本上是以封闭型的链型结构的形式发展着。如鲁迅所说:“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去其去俱恉,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官场现形记》则“头绪俱繁,脚色复伙,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只,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

链型结构通常以表现众多人物为基本特征,故又被称为“画廊式”结构。

2、串珠型结构,《西游记》《镜花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

残游记》、《孽海花》等

均属此类。在、串珠型结构情节复杂,场面繁复,但彼此并无内在、必然的联系,只是由于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或见闻,才使这诸多情节,场面贯穿下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活动或见闻就构成了全篇的统一结构线索,将诸多事件“散珠”串成一条项链。

以《西游记》为例,十二回前分别写了孙悟空的一系列活动和取经缘起以及准备过程;十二会后,开始了取经正文,相继出现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都通过取经僧徒与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展示出来。每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智擒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等。而其中,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线索,逐步展开情节。

《镜花缘》则通过落魄文人唐敖与妻弟林之洋、船工多久公的泛海出游,展现出一个幻想中的海外世界,逐一描绘了“两面国”、“无肠国”、“白民国”、“淑士国”、“女儿国”、“黑齿国”、“君子国”等事态民情。其中,唐敖等人的游历过程,就成了一条结构线索,以此线索将海外一系列各自独立的奇景异事贯穿下来,使之连成一体。

《二十年目睹只怪现状》则通过官场人物,洋场才子,以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的各种丑恶活动,广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官场为主的社会现象。本来

诸多“怪现状”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由于作品以“我”——九死一生二十一年的耳闻目睹为结构线索,就将这些独立事件组合成为一个比较统一的整体。

《老残游记》和《孽海花》与《西游记》、,《怪现状》、结构特点类似,不必赘述。

有所不同的是,《西游记》、《镜花缘》、《孽海花》的中心人物往往是活动和事件的参与者。许多事件的潜在可能性只是由于这些中心人物的参与才转化成为现实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矛盾纠葛。而《怪现状》和《老残游记》的中心人物却更多的充当旁观者和记录人,他与事件本身较少内在的联系。此类作品的统一感实则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的“旁证”所造成的错觉,有如外国的《天方夜谭》、《十日谈》以及我国的《豆棚闲语》。因而,从结构美学意义上看,后二者略逊于前三者。

3、辫型结构,《三国演义》即属于此类。作品展示的是以汉末至魏晋那一段合久必分三足鼎立、此消彼长,终又合而为一的历史画卷,因而,基本上采取了魏蜀吴三条线索交叉缠绕在一起的结构方式,犹如一条辫子。三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牵制、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无分割孤立之感。

《三国演义》的结构既恢宏博大,又严密精巧。全书年代久远,事件繁杂,人物众多,头绪纷纷既要照顾历史事实,又要考虑艺术上的和谐统一,然而作者能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体,有条不紊地展开故事情节。清代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结构评价很高,曾有:《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于《史记》者。《史记》各国分书,各人分载,于是有本纪、世家、列传而总成一篇。分则文短而易工,合则文长而难好也。

后代有许多历史演义步《三国》之后尘,从结构上讲,亦可说是在编辫子,惜之杂乱无序,头绪过多,远不及《三国》结构的精巧。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表现对象的不同,作家才力的差别,以及虚与实艺术观念的不同等等。

4、团块结构,《红楼梦》、《金瓶梅》即属此类。

《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有多条结构线索,如贾府衰败过程线索,宝黛爱情悲剧线索,等等。但孰为主线,孰为副线,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副线索之争各拘一隅,都有某种合理性,而同时又都有一定缺憾。究其原因,就是过分源于西方小说理论中的主、副线观念,以至坠入片面性与绝对化。从《红楼梦》作品的实际来看,无论是贾府衰败过程线索,还是宝黛爱情悲剧线索,或是其他矛盾斗争线索,都是齐头并进,交织缠绕在一起的,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实在难分主次。鉴于此,我认为应借用话剧结构的团块模式来分析《红楼

梦》。这样,既可避免徒劳无益的主、副线之争,又能使此结构分析更接近作品实际。

贾府衰败与宝黛爱情,一为主干,一为中枢神经,互相渗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这两者,封建家庭内部各种矛盾斗争频频展开。“宝玉挨打”一事即可见此。此事既由于宝玉与戏子琪官交往——叛逆与封建正统的冲突;又由于贾环中伤——封建社会家庭的嫡庶之争;而贾环的中伤又起因于金钏投井之事——主、非矛盾斗争。随着宝玉生活道路这一中枢神经的运动,其他各种矛盾线索也都产生连锁反应、共振现象。“晴雯之死”则是非主矛盾、奴仆矛盾几条线索交织在宝玉生活道路这一轴线上的反应。而上述所有的矛盾斗争,无一不植根于贾府衰败过程的大主干之中。在由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划分开的三个立体大团块中,多条关系脉络总是聚集一处,难分你我。

《金瓶梅》由于问世较早,且为文人独创作品之开始,其结构不及《红楼梦》复杂、丰厚,但也呈立体团块状,两大块分别代表西门家族的兴衰过程。其中,主要有西门活动线索,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以及潘金莲与众妻妾矛盾线索。

5、羽状结构,《歧路灯》即属此类。作品写的是书生谭绍闻丧父后,受母亲溺爱,渐至为浮浪子弟引诱下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终至倾家荡产的故事。围绕着谭绍闻败家的中心线索,形形色色的人物,场面交错出现,从而展开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图卷。每一穿插,又各自构成独幅风俗画,有如羽毛一般。

此外尚有浮现结构,明末清初某些作家文人所作也属此类。其以几个主要人物各自的活动线索交织成作品的结构。

二、古典长篇结构成因

1、古典长篇结构之所以具有上述各类结构,首先因为表现内容的需要,换言之,就是由于千姿百态的作品内容需要按照适于自己表现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才出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各种类型的结构体制。辫子型结构首先是为了适应军阀纷争、三国鼎立、最终三分归一统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内容表现需要的;如果没有贾府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人物关系、大小事件,也不会出现《红楼梦》这种立体团块式的宏构巨制;同样,《水浒传》、《儒林外史》,一个塑造众多造反英豪,一个刻画儒林种种丑态,而由于人物过多,每个人物都难以用更多篇幅去表现,这就决定两者均采用仿佛列传似的链型结构,使人物之间相互勾连、承接,此存彼去,形成不断的“接力”过程。至于平面、立体两大结构体系的形成等,也主要由于表现内容的需要。

2、中国古代文化的史学传统也制约着古典长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使之赋有不

同于西方小说的各种特征。中国上古神话虽为小说萌芽,但由于它们不及西方一些国家的神话多而且系统,对后代小说的影响就不是强有力的。在此情况下,春秋战国的寓言故事和先秦史传文学也施加影响于小说,成为其发展的另外两个源头。尤其是处于儒学神圣地位的史传散文,对后代小说的制约和影响更是深刻而久远的。中国史学的正宗地位使得素来被轻视的小说为之吸引、同化,以至于许多小说家都自命写史,来抬高自己作品的身价。这就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古典长篇小说的结构观念。大量历史小说的创作拘泥于历史事实,忽视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整体效果。

3、说话艺术的表演特性则是形成古典长篇结构的特征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说话人特别是讲史艺人的表演受时间限制,每次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抓住听众,使之听罢下次还愿意来听。因而,说话人的着眼点和注意力就不能不放在每一次单独的表演上。这就造成了故事的每部分必有中心,高潮迭起,一部长篇讲史的总体效果就变得相对次要了。一场讲一点,要讲上好几个月,才讲的完。在这种不厌其烦的缕缕细说中,故事的结构就自然成为不关痛痒的东西了。他在我国历史中的特殊融入性,自然影响了古典长篇的结构。

4、传统审美习性的古典长篇结构特征的促成作用也不能忽视。由于中国美学传统中伦理精神过盛,我们的先人更注重情感与内容的善和实用性,对于形式的美与和谐,追求要弱些。作者如此,读者也如此,互为因果,循环往复。此外,“作者与读者对小说里的事实都比对小说本身更感兴趣。最简略的故事,只要它的事实吸引人,读者也愿接受“。人们沉迷于小说故事情节的欣赏中,对作品的结构就漫不经心了。

参考文献

1、《美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中国小说史略》十六卷本《鲁迅全集》九

3、《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江西人民出版社

4、《喜剧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5、《集外集拾遗》鲁迅

6、《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上海古籍出版社

公开课笔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郑州大学·徐正英 一、名称: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批史)---古人对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评介;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论)---文学的理论原则; 科学叫法: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1.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评价; 2.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学说的讲解和阐释; 3.对重要文学观念演进轨迹的勾勒; 如文学观念的演变:孔子--兴观群怨说,屈原--诗可以怨(离,别也,骚,愁也);荀子--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杜甫--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韩愈--不平则鸣 4.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批评篇章和专著的导读; 5.介绍古人对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的评介情况。 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作用: 1.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能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提供借鉴。(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及理论从来不讲形象,中国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散文,讲究的是声色之美,抒情写景) 2.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文学史(如《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家兼理论家 ·宋代是产生文化巨人的时代: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奖、散文家、词人、诗人、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湖州竹派的创立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们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在理论指导之下完成的,搞清了他的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他的文学创作。如韩愈的文学理论:文从从字顺各识职;唯陈言之勿去,导致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3.有助于我们阅读鉴赏古代文学的作品(古代的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学理论) ·如钟嵘《诗品》对曹植作品的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苏轼的文学理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4.能提高我们的写作修养和写作技能(如《水浒传》,《红楼梦》,《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吸收借鉴经验) ·《水浒传》写人:同中见异 武松:城市小市民家庭出身;从小没爹没娘;寄人篱下;有着市民的虚荣。 鲁智深:下等军官出身;跟三教九流打交道,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了解下层昏暗的现实。 李逵:一个流氓无产者;做事不计后果。 ·《红楼梦》结构--网状结构;人物出场--人物展览式;同中见异和对比法;虚写法、实写法。 5.提高民族自信心(中国古代文论外散内连、形散神聚) 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 ·三种观点 (一)郭绍虞先生:三分法 1.从先秦到南北朝(文学观念的演进期)

常见小说结构

小说的结构是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 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盖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剪裁布局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组织安排。 小说结构方式常见的有: 1.单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描写。 小说情节由发端、展开到结局乃至尾声,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 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以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前后经过为线索来展开叙事,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 2.复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运用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更丰满地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采用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模式。 故事的外壳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则是夏家的故事,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 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3.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

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 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 意识流小说常用这种结构方式,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以“斑点”这一个象征性意象为核心的“结点”,连缀起六次心理猜测,来表达她对社会现实、对人生状态等问题的思考。 4.蛛网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由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而成,盘根错节宛如一个蛛网。 例如,柳青的《创业史》由四条线索同时展开来结构情节: 一条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郭振山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姚世杰、郭世富为代表的坚决反对合作化妄图恢复旧秩序的复辟势力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中间人物”的活动线索。 四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有机的网。 此外,还有板块型结构、回环型结构等。 限于篇幅,此处从略。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小说阅读文本大都是小小说或者是节选改编自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具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从“分析作品结构”这一考点来看,其常见题型主要有: 通过概括小说情节梗概,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解说其思路脉络;通过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理解小说的整体构思特点;通过分析小说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问题,理解小说谋篇布局的章法及意图;等等。 那么,高考小说阅读“分析作品结构”类型试题的应答的思维策略有哪些呢?下面试作简要解说。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之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 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 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 立思考的余地。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 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樱桃园》等。 《变色龙》作品简介 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巡警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 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 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主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 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一开始,奥楚蔑洛夫很 是公正和严历,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 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并 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这时巡警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又开始“变脸”,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但接着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改口大骂赫留金。他对小狗的态度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伶俐的”,“小坏包”。处置完“事件”后,他警告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目录 《一碗清汤荞麦面》[日本] 栗良平 《法律门前》[德国] 卡夫卡 《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的等待》[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 《没有锁上的门》[美国] 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小公务员之死》[俄国] 契诃夫 《穷苦人》[俄] 列·托尔斯泰 《“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雨果 《雨伞》[日本] 川端康成 《陈小手》汪曾祺 《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没有完的故事》[美国] 欧·亨利 《热爱生命》[美国] 杰克.伦敦 《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半张纸》[瑞典] 斯特林堡 《饥饿艺术家》[奥地利] 卡夫卡 《罗生门》[日本] 介川龙之介 《桔子》[日本] 介川龙之介 《鱼服记》[日本] 太宰治 《柏林之围》 [法国] 都德 《夜》 [意大利];路·皮兰德娄 《阿拉比》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羊脂球》 [法国] 莫泊桑

正文 一、推介原因 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在日本,该书的出版被形容为掉进了“一亿泪的海”;《读者》总编彭长城认为《一碗清汤荞麦面》是该刊创刊以来刊出的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栗良平.本名伊藤贡,日本著名作家、演讲家。1943年5月生于日本北海道。曾经从事过十多种职业。在综合医院任职十年,高中时代曾翻译安徒生童话而引起对口述童话的创作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四百多篇民间故事以各地方言亲自巡回讲述。主要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而以《一碗清汤荞麦面》而成为儿童类畅销作家。 [思考] 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 那女人购买清汤荞麦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 ” [参考答案] 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难,在母亲心中刻上了深深的伤痕,每当除夕夜来临,他都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复杂心情,既要与孩子过年又不愿在人前表现家境的窘迫,以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得在顾客散尽时候去。 三人要一碗面的尴尬,这样晚的时间因吃一碗面而麻烦人的歉疚,使得母亲每次都怯生生的发问。 推介理由 有人曾说鲁迅是中国最痛苦的文人,那么卡夫卡也许可以称作奥匈帝国最痛苦的文人了。卡夫卡短暂的一生是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的。“孤独感”与“死亡意识”几乎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

英语句法结构分析

主语,就是动作的执行者,一般都是名词,有时是用一个句子来作主语,这种情况叫做主语从句. 例如:He teaches English.He is a teacher.He就是主语. 谓语,就是行为动词,而行为动词又包括,连系动词,实义动词. 表语,就是表明主语的身分,性质特点,如上面的例子,teacher就是表语,表明主语he是一个老师.表语是用在连系动词后面的,一起构成"系表"结构. 宾语,就是动作的承担者.例如上面的English就是动词teach的承担者.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是指一些词可以加双宾语时而言的! 例如give ,有句型give sb. sth.和give sth. to sb. 这种情况下,sb是间接宾语,sth,是直接宾语.简记为:直间两个宾,间宾在后,to 领先. 宾语补足语,就是补充说明宾语的状态特征. 例如;We call him Tom.我们叫他汤姆,Tom就是him 的补足语. 主语补足语是补充说明主语的形态特征. 例如The deer was caught alive.那只鹿被活捉,alive就是主语deer的补足语,说明这只鹿还是活的. 定语,就是形容词或者相当于形容词的词来修饰名词. 例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beautiful就是girl的定语. 状语,就是句子的枝叶,用来补充说明其时间,地点,条件,程度等. I get up at 6:30. at 6:30就是一个时间状语. 主谓宾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为一种文法的语序,即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像英文的"I eat apples"就是一个例子,在此范例中I为主词(主语) 汉语也是以主谓宾结构表达.“我爱你”这三个字,我是主语,爱是谓语,你就是宾语.

茅盾长篇小说叙事视角分析

茅盾小说叙事视角分析 文/颦颦小字2016.8.8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对茅盾长篇小说的影响 茅盾对长篇小说情有独钟,他以明快的社会科学武装自己,又研究了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演进,加上在大革命旋涡里的一番经历,茅盾是立意要写时代精神,社会全局以及存在的尖锐矛盾和重大题材。茅盾的这些构思,显然只有“长篇小说”能够容纳。茅盾曾回顾说:“那时候,我觉得所有自己熟悉的题材都是恰配做长篇,无从减短似的。”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主要全知叙事视角、限知叙事、全知和限知交替使用、纯客观叙事这四种叙事视角。 所谓叙事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和他所叙故事之间的关系。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曾提出三种小说的叙事视角,即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1]中国传统小说家最常用的是全知叙事。何谓全知叙事?它指的是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有权利知道并说出小说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其作用有利于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透视与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茅盾是左翼作家的领军人物,他始终坚持的是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之路,注重题材的重大性和时代性。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而言,茅盾在将全知叙事运用到长篇小说里,均表现出在传承的特征。茅盾先生历经“五四”与“五卅”革命运动,也感受过新旧文学的冲突。换而言之,茅盾在进行创作时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养分,即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里常用的全知叙事视角进行创作。比如在《子夜》的开篇就是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场面将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矛盾逐一呈现出来。 当然《子夜》这一部小说并非全是用的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始当中也运用其他叙事视角。比如林佩瑶,在吴老太爷眼中她是妩媚妖冶而可怕的;在叙述者眼中,林佩瑶却是善解人意的。作者交换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将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从平面走向立体,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其一、人物性格的全知叙事方式。茅盾善于在激烈的时代矛盾中刻画人物。在小说《虹》中,人物性格同样是在深刻的矛盾与张力之中得以丰满化。从主人公的身上,既看到旧家庭伦理观念对她的束缚,也鲜明地感受到新思潮对她心灵的唤醒。而在小《子夜》这部小说里,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性格中的精明能干、又刚愎自用、凶狠冷酷无一不是在矛盾之中展现的。他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与工农群众之间、与其他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读者窥测人物内心世界的切入口。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目录 《一碗清汤荞麦面》[日本] 栗良平《法律门前》[德国] 卡夫卡《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的等待》[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 《没有锁上的门》[美国] 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小公务员之死》[俄国] 契诃夫《穷苦人》[俄] 列·托尔

斯泰 《“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雨果《雨伞》[日本] 川端康成《陈小手》汪曾祺《陈奂生上城》高晓声《没有完的故事》[美国] 欧·亨利《热爱生命》[美国] 杰克.伦敦《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半张纸》[瑞典] 斯特林堡《饥饿艺术家》[奥地利] 卡夫卡《罗生门》[日本] 介川龙之介《桔子》[日本] 介川龙之介

《鱼服记》[日本] 太宰治《柏林之围》[法国] 都德《夜》[意大利];路·皮兰德娄《阿拉比》[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羊脂球》[法国] 莫泊桑 正文 一、推介原因 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在日本,该书的出版被形容为掉进了“一亿泪

的海”;《读者》总编彭长城认为《一碗清汤荞麦面》是该刊创刊以来刊出的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栗良平.本名伊藤贡,日本著名作家、演讲家。1943年5月生于日本北海道。曾经从事过十多种职业。在综合医院任职十年,高中时代曾翻译安徒生童话而引起对口述童话的创作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四百多篇民间故事以各地方言亲自巡回讲述。主要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而以《一碗清汤荞麦面》而成为儿童类畅销作家。 一碗清汤荞麦面 [日本]栗良平

一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叙述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理论层面做了简单的辨析。其次简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叙述者”按照叙述者在古代小说中的演变分为四节。第一节“史官式叙述者”,认为早期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叙述者以“史官”的标准限定自己,遵循着历史的叙述法则,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二节“传奇式叙述者”,首先论述了六朝之后文言小说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两种类型。其次分析了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多于叙述者的情形,最后分析了作者、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第三节“说话式叙述者”,按照白话小说发展的进程分别论述了宋元话本、拟话本和明代四大奇书叙述者的特征。第四节“《红楼梦》的叙述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叙述者与四大奇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并通过分析《红楼梦》叙述者的特点,说明了这一类型叙述者的普遍特征。 第三章“叙事角度”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

际,将叙事角度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节“中立型全知视角”,认为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叙事视角与当时的小说观念密切相关。第二节“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出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以及《痴婆子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节“戏剧式叙事视角”,论述了话本小说中的某些公案类作品在运用这种叙事视角时的特点。第四节“编辑型全知视角”,指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之一,这种叙事视角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表现略有不同。第五节“多重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虽然仍运用全知视角,但却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同时叙述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最典型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第六节“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外在于故事,相对固定地以某一人物的视点作为叙事角度来进行讲述,最典型的作品是《老残游记》。 第四章“叙事时间”依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在“时距”、“时序”及“频率”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五节。第一节“时距”,分别探讨了省略、概述、场景和停顿在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第二节“时序之一——插叙和倒叙”,指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倒叙较少,插叙在唐传奇中较为常见,话本小说中的公案类作品为设置悬念而经常使用插叙或倒叙。长篇章回小说中局部的插叙较为多见。第三节“时序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各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文学短篇小说知识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 2.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和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与作品、风土人情与习俗、历史与文化等,通过经典短篇小说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风格、语言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3. 教学任务:通过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短篇小说构成要素、在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本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同时,增加短篇小说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短篇小说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所选短篇小说涉及到的著名作家的写作特色,短篇小说的重要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 2. 一般了解:作者的生平,所选短篇小说涉及的与英国和美国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英美短篇小说简介(4学时) 1. 重点:短篇小说的概念、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的基本要素及主旨内涵。 2. 难点: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主旨内涵。 3. 主要内容 3.1、短篇小说的概念

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长期以来,无论是叙事学还是一般的小说理论,都对时间问题倾注了过多的研究热情;相比之下,对空间的关注简直是少之又少。诚然,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而叙事的本质即是对时间的凝固、保存、创造和超越;对事件的叙述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否则,叙事的秩序就建立不起来。英国女作家伊利莎白·鲍温说得好:“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的利用的。”(P602) 但是,对时间的重视不能导致对空间的忽视。事实上,作为一种“先验的直觉形式”,时间只有以空间为基准才能被考察和测定,正如空间只有以时间为基准才能被考察和测定一样。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一种“存在”,还是作为一种意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小说中,时间和空间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正如让一伊夫·塔迪埃所说:“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P224)。本文即欲着力于探讨作为“结构”的“空间形式”。 一、叙事的困境 我们的论述将从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开始。在这一短篇杰作中,博尔赫斯以形象的方式,提出了叙事的困境问题。 《阿莱夫》的情节并不复杂:尽管贝亚特丽丝·维特波死了,但对她怀有一种“不合情理的爱”的叙述者“我”,仍会在4月30日她生日这天,到加拉伊街她的家去探望她父亲和表哥卡洛斯·阿亨蒂诺·达内里(与罗伯托·亚历山德里离婚后,她一直与父亲和表哥卡洛斯住在一起)。“我”与卡洛斯是暗中的情敌,所以“我们内心里一向互相厌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地赢得了卡洛斯·阿亨蒂诺·达内里的信任”。于是,“我们”偶尔会聚在一起聊聊,聊的话题主要是卡洛斯多年来一直在写的一部长诗。卡洛斯“雄心勃勃地想用诗歌表现整个地球”,但在“我”看来,“从达内里的诗里可以看到勤奋、忍耐和偶然性,就是看不到他自己所说的才华”(P329)。某一天,卡洛斯气急败坏地打电话告诉“我”:由于房东要扩大咖啡馆的经营,准备拆除他的住房——其“加拉伊街根深蒂固的老家”。卡洛斯说,他不同意这么做,准备找律师打官司。在这关口,他还向“我”透露了一件“十分隐秘的事”,那就是:“为了完成那部长诗,那幢房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地下室的角落里有个阿莱夫。他解释说,阿莱夫是空间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点”(P333)。“我”禁不起诱惑,决定去看看这个神奇的“阿莱夫”。在进地下室之前,得“先喝一小杯白兰地”,之后,按照卡洛斯的交代,“你必须仰躺着。在黑暗里,一动不动,让眼睛先适应一下。你躺在砖地上,眼睛盯着楼梯的第19级。……几分钟后,你就会看到阿莱夫。炼丹术士和神秘哲学家的微观世界,我们熟悉的谚语的体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334) 一开始,“我”还以为受了卡洛斯的蒙骗,但不久,“我”就看到了“阿莱夫”。那是楼梯下方靠右一点的地方的“一个闪亮的小圆球,亮得使人不敢逼视”: 阿莱夫的直径大约为两公分,但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体积没有按比例缩小。每一件事物(比如说镜子玻璃)都是无穷的事物,因为我从宇宙的任何角度都清楚地看到。我看到浩瀚的海洋,黎明和黄昏,……看到世界上所有的蚂蚁,看到一个古波斯的星盘,看到书桌抽屉里的贝亚特丽丝写给卡洛斯·阿亨蒂诺的猥亵的、难以置信、但又千真万确的信(信上的字迹使我颤抖),……我看到阿莱夫,从各个角度在阿莱夫中看到世界,在世界中再一次看到阿莱夫,在阿莱夫中看到世界,我看到我的脸和脏腑,看到你的脸,我觉得晕眩,我哭了,因为我亲眼看到了那个名字屡屡被人们盗用、但无人正视的秘密的、假设的东西:难以理解的宇宙。(P335—337) 看来,“阿莱夫”真的是一个神奇的、“难以理解的宇宙”,可谓芥子须眉、包罗万象、极天际地。据博尔赫斯解释,“阿莱夫”(Aleph )是希伯来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在犹太神秘哲学中,这个字母指无限的、纯真的神明;据说它的形状是一个指天指地的人,说明下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上面世界的地图;在集合论理论中,它是超穷数字的象征,在超穷数

经典英文短篇小说 (108)

The Romance of a Busy Broker by O. Henry Pitcher, confidential clerk in the office of Harvey Maxwell, broker, allowed a look of mild interest and surprise to visit his usually expressionless countenance when his employer briskly entered at half past nine in company with his young lady stenographer. With a snappy "Good-morning, Pitcher," Maxwell dashed at his desk as though he were intending to leap over it, and then plunged into the great heap of letters and telegrams waiting there for him. The young lady had been Maxwell's stenographer for a year. She was beautiful in a way that was decidedly unstenographic. She forewent the pomp of the alluring pompadour. She wore no chains, bracelets or lockets. She had not the air of being about to accept an invitation to luncheon. Her dress was grey and plain, but it fitted her figure with fidelity and discretion. In her neat black turban hat was the gold-green wing of a macaw. On this morning she was softly and shyly radiant. Her eyes were dreamily bright, her cheeks genuine peachblow, her expression a happy one, tinged with reminiscence. Pitcher, still mildly curious, noticed a difference in her ways this morning. Instead of going straight into the adjoining room, where her desk was, she lingered, slightly irresolute, in the outer office. Once she moved over by Maxwell's desk, near enough for him to be aware of her presence. The machine sitting at that desk was no longer a man; it was a busy New York broker, moved by buzzing wheels and uncoiling springs. "Well--what is it? Anything?" asked Maxwell sharply. His opened mail lay like a bank of stage snow on his crowded desk. His keen grey eye, impersonal and brusque, flashed upon her half impatiently. "Nothing," answered the stenographer, moving away with a little smile. "Mr. Pitcher," she said to the confidential clerk, did Mr. Maxwell say anything yesterday about engaging another stenographer?" "He did," answered Pitcher. "He told me to get another one. I notified the agency yesterday afternoon to send over a few samples this morning. It's 9.45 o'clock, and not a single picture hat or piece of pineapple chewing gum has showed up yet." "I will do the work as usual, then," said the young lady, "until some one comes to fill the place." And she went to her desk at once and hung the black turban hat with the gold-green macaw wing in its accustomed place. He who has been denied the spectacle of a busy Manhattan broker during a rush of business is handicapped for the profession of anthropology. The poet sings

《文学概论》在线测试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提出艺术品“四要素”说的是美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是 A、苏珊?朗格 B、艾布拉姆斯 C、威尔逊 D、韦勒克 ?2、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观点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孔子 ?3、在《文艺月报》195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论“文学是人学”》的学者是 A、周作人 B、鲁迅 C、钱谷融 D、周扬 ?4、“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一段话表明 A、艺术完全是虚构 B、艺术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C、艺术源于生活 D、艺术与生活毫无关系 ?5、提出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家是 A、恩格斯 B、列宁 C、别林斯基 D、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艺术真实的特点包括 A、假定性 B、诗艺性 C、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D、拒绝虚构 ?2、意象的特点包括

A、境生象外 B、产生的随机性 C、自我表现性、自足性 D、系统性 ?3、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艺术品的“四要素”包括 A、想象 B、作品 C、世界 D、艺术家 E、欣赏者 ?4、叙事类文学语言当中,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应该是 A、描写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叙述则起辅助性作用 B、描写能使叙事具体生动、形象逼真 C、描写对所叙述的人和事能起到映衬、铺垫和暗示的作用 D、叙述是起主导作用的,而描写则起辅助性作用 ?5、王国维把意境分为 A、花鸟缠绵 B、云雷奋发 C、雪月空明 D、无我之境 E、有我之境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界定文学。 正确错误

句法结构梳理

句法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基本句架 一、主语+ 系动词+ 表语(系动词由to be构成) 1.He was an engineer. 他曾是位工程师。 2. My father is in good health. 我父亲身体挺好的。 3. That is all I want to say. 这就是我想说的。 4. Friends are many but true friends are rare. 朋友多但真正的朋友并不多。 5. I’m not sure about that. 我对那事没把握。 6. The results are what I expected. 这结果是我预料到的。 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ctory and defeat is the slightly of margin. 胜利和失败只是毫厘之差。 8.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9. Your help has been of great value. 你的帮助很大。 10. I am the first child in my family to attend college.我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 11. Your task is to finish the job within two days. 你们的任务是在两天内完成此项工作。 系动词前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 12. He will be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 他将负责这项工程。 13. John can be your guide during the holiday. 约翰可在假期为你作导游。 14. Little Tom was able to do the job alone. 小汤姆能独立做这个工作。 15. Of three people who travel together, there must be someone who can be my teacher. 三人行必有我师。 16. Red color may be a symbol for danger. 红色也许是危险的信号。 能起系动词作用的动词 17. The piece of silk feels soft. 这块绸料手感柔软。 18. He went a child and returned an old man. 他走时还是个孩子,归来已是老人。 19.The problem seemed quite easy, but it soon appeared very difficult. 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很快就显现出它的难度。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契诃夫短篇小说答案

契诃夫短篇小说答案 1、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2、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3、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4、他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5、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6、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7、他的小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8、他的作品的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9、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10、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1、他的代表作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12、《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13、《预谋犯》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本文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 14、《未婚夫和爸爸》以夸张的手法反映了沙皇俄国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给人的恐惧。 15、《胖子和瘦子》反映十九世纪末沙皇专制制度下整个俄国社会现实,抨击形式那种世俗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16、《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既反映了由于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行为荒诞,也表现了一个下等官员可悲的屈从、可鄙的奴性与可怜的结局。 17、《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18、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诌媚,对下欺压。但他却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他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19、在契河夫的经典短篇小说《变色龙》里,相对于奥楚蔑洛夫,叶尔德林是个次要角色,他除了端醋栗、帮警官脱大衣、穿大衣三个动作、以及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四句话外,不再有其他描写。 20、《苦闷》写出了沙皇俄国时期社会的死气沉沉和冷漠。 21、《第六病室》这部严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说无疑是作家契诃夫一生所写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国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22、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叙述一对相爱的男女在充满虚伪的社会中艰辛的情感历程。 23、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24、。《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 25、《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