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第32卷 第3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2 No.3 2010年 3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r. 2010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刘 君,刘福海,孔宪京,李永胜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在流场试验和土体静力变形试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测试分析效果。但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还未见发表。结合边坡稳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对边坡失稳的判别准则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SONY高清数码摄像机、MVC高分辨率摄像头和CANON数码单反相机进行图片采集。结果发现高清数码相机所采集的照片能够为PIV技术提供较好的支持。图片分析结果表明:PIV测量技术能较好地测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观察面内任意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可以获得丰富的边坡变形直至破坏的完整过程,从而可以深入地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变形发展、应变局部化形成及其与边坡破坏过程的关系。通过对位移时程曲线的分析表明,位移曲线曲率判别法能较准确判别边坡失稳时刻。

关键词:PIV;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边坡稳定;变形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0)03–0368–07

作者简介:刘 君(1972–),男,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从事岩土工程变形与稳定分析研究。E-mail: junliu@https://www.360docs.net/doc/e3158068.html,。

Application of PIV in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

LIU Jun, LIU Fu-hai, KONG Xian-jing, LI Yong-s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 Offsho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PIV is a velocity-measuring technique commo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tests, but no previous report is found on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in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The PIV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 on slope stability, and the failure criterion is also studied. Sony high-definition video camera, MVC3000 camera and Canon EOS 450D digital camera are used to capture images. It is found that Canon digital camera can provide the best quality images and the measured results exhibit good regula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V technology is verified to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displacement of any point at any time with accuracy within the observation region. Furthermore, one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the whole failure process of slope under earthquakes. The maximum curvature criterion of the displacement-time curv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time of sliding of slopes.

Key words:PIV;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slope stability; deformation

0 引 言

我国80%的水能资源在西部。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必将得到快速发展,高坝大库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多[1]。在高坝大库中,高土石坝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西部拟建设的高土石坝多位于强震区,大坝能否抗御强震袭击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2]。

滑坡是土石坝的主要震害之一。它不仅使工程遭受重大损坏,甚至造成溃坝失事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人们对地震引起的滑坡问题日益关注[3]。边坡的失稳破坏是一个存在着岩土体的滑动、平移和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4]。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破坏一般是渐进过程,破坏过程与边坡的变形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坝的地震观测和微振试验在许多国家得到开展,目的是获得大坝地震响应和抗震性能的实测资料,但只获得了极为有限的资料,经受过强震考验的大坝十分稀少。振动台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模拟地震的再现,或者进行特定的振动,而被试验结构的反应经过相似换算后可以得到原型结构在真实地震状态下的反应。所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成为预测高土石坝地震变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815024);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2009T017)

收稿日期:2008–12–10

第3期刘君,等.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369

形和破坏以及检验数值计算结果的重要手段[5-6]。

目前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测量位移主要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加速度然后通过积分运算或者人为布置标志物的方法。但是传统的位移测量方法存在着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测量点有限、对模型扰动大等缺陷。而且,由于试验前很难准确确定边坡发生滑移区域的具体位置,因此这些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研究边坡渐进破坏的要求。PIV测试技术为克服已有方法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即粒子图像测试技术[7-8],是一种非接触、瞬时、动态、全流场的速度场测量技术,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9]。利用摄像设备采集图片,将土体变形前后摄取的灰度图像分割成若干均匀网格。将变形前某一网格在变形后图像指定范围内进行全场匹配和相关运算,根据峰值相关系数确定该网格在变形后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到该网格的像素位移,再根据一定的比例关系转换得到网格中心点的物理位移。对变形前所有网格进行类似运算就可以得到整个位移场。

图1 PIV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9]

Fig. 1 Principles of PIV analysis (after D J White)

PIV技术最初被应用在流体力学的试验领域中,在该领域中正在被广泛应用[10-13]。而土体的变形也可以看作一个低速流动的过程,所以可以将PIV方法引入到土工试验中。

White D J[9]利用PIV技术开发了GeoPIV程序,并将该方法引入到压入桩试验的位移量测中,且在模型上不需要任何量测标志点,仅利用岩土本身的纹理特征。本文即采用了该程序进行PIV分析,并自行开发了位移场显示程序。Hossain等[14]利用PIV技术对纺锤形基础在粘土中的承载力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IV技术在粘土中仍然可以较好地应用。李元海等[15]对砂土模型试验变形场量测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PIV方法使得砂土模型局部化变形、剪切带和渐进破坏过程的量化分析成为可能。张嘎等[16]利用固定在模型箱上的摄像头对土坡离心试验位移场量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IV技术适用于离心场环境中土坡变形过程的测量。Radoslaw[17]采用无标点法,对砂土地

基的变形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IV技术对砂

土地基变形量测有效。

由上可见,PIV技术目前在岩土静力学试验中应

用比较广泛。 PIV技术在砂土试验变形破坏方面的有

效观测在静力试验中已被多次证实,但在大型振动台

模型试验中的应用尚未见到相关的介绍。

1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

应用特点

以往PIV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大都限于静态边

界流场的研究,而该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

应用与在静力试验中的应用相比有一些独有的特点:(1)以往PIV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中所

关注的模型范围较小,一般都限于几十厘米的范围内,所需要的照片采集设备较易满足精度的要求。而本文

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尺寸和需要观测的范围较大,长4 m,高1.3 m。因此,使用的照片采集设备必

须具有极高的像素分辨率,而现有的设备能否满足这

一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静力试验中模型箱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而振动台模型试验存在模型箱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因此,模型的运动会呈现与静力试验不同的趋势。消除

模型箱运动的影响和观测模型在振动试验中的运动趋

势也成为一项新的研究任务。

(3)振动台试验中,振动台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

振动,而相机也按照一定的帧频采集照片,这两个频

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对PIV技术的成功应用产生影响也

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基于上述几个问题,本文利用几种不同的设备,

对PIV技术应用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可行性进行

了初步探索。

2 试验设备及模型介绍

2.1 试验仪器

本文研究采用的仪器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实

验室的水平与垂直两向激励的水下振动台。振动台的

主要参数如表1示。

表1 水下振动台主要技术参数

Table 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shaking table

振动

方向

控制

方式

最大

载重/t

水平最

大位移

/mm

水平最大

速度

/(cm·s-1)双向数字10 ±75 ±50 水平最

大加速

度g

竖向最

大位移

/mm

竖向最大

速度

/(cm·s-1)

竖向最

加速度g

工作

频率/ Hz

1.0 ±50 ±35 0.7 0.1-50

370 岩土工程学报 2010年

2.2 试验模型

在钢制模型箱内堆制模型进行试验。模型箱尺寸为4.0 m×0.8 m×1.5 m,由48个高强螺栓固定到振动台台面上。图2为所测试模型正视图,模型坝坝高1.3 m,材料采用的是粉细砂,控制其密度为1.39~1.42 g/cm3,含水率为 4.5%~5.4%,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如图2中圆圈所示。在模型外侧玻璃上设置4个标记点作为像素坐标与物理坐标转化的依据以及计算模型相对模型箱的相对位移(如图2中标记点1和2)。

图2 振动台试验模型示意图

Fig. 2 Profile of model for shaking-table tests 由于砂料粒径较小,纹理对比度很低,因此在模型靠近玻璃的一薄层范围内添加与模型砂颜色有较好对比度的绿色塑料颗粒来形成具有随机分布特性的较大色彩差的测量区域,塑料颗粒的直径约2 mm。

试验输入的水平地震波为频率10 Hz的喇叭波,如图3所示。从0开始逐级施加,直至边坡发生滑移破坏为止。振动过程中不间断地利用选取的测试设备进行照相或者录像,作为PIV分析的原始材料。

图3 振动台输入波形及局部放大图

Fig. 3 Input of earthquake waves and local enlargement

3 图像采集设备

以往应用PIV技术研究岩土变形问题所关注的均为小尺寸模型范围,对相机的要求较低。然而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相机的选取成为影响测试技术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

本次模型试验照片的获取共采用了3种设备:SONY HDR-SR7E高清数码摄像机、微视千兆网MVC3000 SAC-GE12摄像头、CANON EOS 450D + 10~22 mm广角镜头。在进行振动台试验之前进行了小比尺、近距离的试验,表明上述3种设备采集到的照片均能进行PIV分析。

3.1 SONY数码摄像机

SONY HDR-SR7E数码摄像机,动态有效像素228万像素,最大帧频为30 fps。

利用摄像机进行水平方向全程录像,存储格式为avi视频文件,试验结束后将视频分解为一系列连续JPG图片,图片分辨率为1014×570像素。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连续帧的大量图象。进行PIV分析前将avi 文件分解成JPG图片文件。经过测试分析,由于分解得到的图片像素太低,从视频分解到照片的过程中也可能丢失一些信息,因此,识别的准确率很低,从图4所示结果中可以看到存在大量的坏点。由于视角较小,只能观测到模型右上部分很小范围,所能分析的有效范围约为需要分析范围的1/2。

图4 SONY高清摄像机分析结果

Fig. 4 Analytic results from SONY video camera

3.2 微视千兆网摄像头

微视千兆网MVC3000SAC-GE12摄像头,最大幅面2048×1536像素,采用千兆以太网传输,帧频为12 fps,存储格式为BMP图片文件。

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9]和试验对比测试,选择灰度图像进行记录和分析。采用微视千兆网摄像头所能观测的范围比SONY数码摄像机略大,但仍小于需测范围。为方便对比,截取相同的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测试,摄像头所采集的照片在分析时出现部分区域无法识别的现象,识别的准确率也很低,如图5示。这说明采用微视千兆网MVC3000 SAC-GE12摄像头进行图片记录仍然无法满足试验的要求。

3.3 CANON高清数码单反相机

CANON EOS 450D高清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1220万,最高分辨率4272×2848像素,存储格式为JPG图片文件,连拍约3.5张/s,配备10~22 mm广角镜头可以在距模型两米处摄取整个模型的照片。

第3期 刘 君,等. PIV 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371

图5 MVC3000高分辨率摄像头分析结果 Fig. 5 Analytic results from MVC camera

利用此设备采集的照片具有分辨率高、采集范围

大的优点,能够摄取约整个模型3/4的范围,所能分析的有效范围基本将整个滑移带包括在内。为方便对比,截取与前述两种设备相同的范围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数码相机所采集的照片可以取得很好的分析效果。图6为振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模型局部区域的位移场分布,可见识别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利用高清数码相机采集的照片辅助进行PIV 技术分析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

图6 CANON 高清数码相机分析结果 Fig. 6 Analytic results from CANON digital camera

图2中标记点1和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 cm ,将选取的3种设备固定在同一位置拍摄模型箱上相同范围时,两点之间的像素数列入表2中。由此可见,随着像素数的增加,分析的效果越好。当10 cm 的距离具有158个像素时,可以取得很好的分析效果。因此,图像拍摄设备具有的像素精度是影响PIV 技术分析成败的关键因素。

表2 不同设备拍摄相同距离时具有的像素数

Table 2 Pixels of different equipments 设备

像素/个

SONY 数码摄像机 47 微视千兆网摄像头 76 CANON 高清数码相机 158

4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PIV 方法应用于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可行的。利用PIV 方法可以得到其它测量方法所无法获得的一些重要信息。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有效地捕捉到模型在振动过程中变形、沉降、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边坡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为深入了解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的机理提供辅助条件。图7给出了振动过程中模型相对于模型箱的增量相对位移,即当前步模型相对模型箱的位移与前一步相对位移的差。

试验的前一阶段,整个模型以均匀沉降为主并伴有向右侧的运动,这是由于模型左侧受限的原因。在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同时伴有相对于模型箱的水平往复相对运动(如图7(a ),7(b ));随着振动台输入加速度的增大,模型部分区域达到屈服加速度,出现相对滑移现象(如图7(c ))。此时,预示着滑移破坏的开始;随着振动台加速度的增加,滑移进一步发展,在模型外侧可以明显观察到滑裂面的形成,边坡完全失稳(如图7(d ))。

(2)通过对模型中某一网格点的观测,可以得到模型中任意观测点的像素位移时程曲线。然后根据像素坐标与物理坐标的转化得到任意点的物理位移,从而可以定量分析沉降、失稳和滑移过程等信息,这就解决了光学位移计等量测手段在土石坝模型试验中应用困难的问题。

图8和9为图2中位移观测点1与2的水平向和竖向位移时程曲线(此处的位移是指模型相对于模型箱的总位移)。由于地震的水平往复运动,模型相对于模型箱有水平向往复相对运动,因此图8中曲线1出现锯齿状波动。由于只施加了水平向地震激励,所以水平向位移曲线的波动较竖向位移明显。水平位移曲线的波动反映了滑动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短暂的滑动和停止以及压密和疏松的往复运动。图2中观测点1位于滑移带内,观测点2在滑移带外。由图8和图9可见,模型的非滑移带一直处于一个平稳沉降的阶段,而处于滑移带内的部分首先处于一个平稳沉降阶段,滑裂面贯穿后,变为急速滑移的阶段,中间的转折点即为滑体开始滑动的时刻。

(3)通过分析处于滑移带内观测点的位移时程可以得到滑裂面的形成过程以及滑动开始的时刻。

一直以来,如何判断边坡是否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是边坡稳定分析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判断边坡失稳破坏的标准主要有收敛性准则、塑性区贯通准则、广义剪应变准则、位移突变准则、位移速率突变准则以及位移曲线曲率判别法[18]。

372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10年

图7 模型变形过程 Fig. 7 Deformation of the model

地震作用下的边坡滑移实际上是边坡某些区域达

到屈服加速度后发生的失稳破坏。因此,滑移块体的加速度在滑移发生的瞬间会有增大的趋势。而位移曲线的曲率(如式1所示)是与位移的二阶导数相关的一个物理量,而滑移体的加速度即为位移曲线的二阶导数。因此,用位移曲线曲率判别法判断边坡失稳发生的时刻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这里所说的“曲率”与数学上的曲率有些区别,它带有符号,正号表示曲线凸向下,负号表示凸向上。

3

2

''

'2[1()]y y κ=

+ 。 (1)

图10与11分别为处于滑移带内观测点1的水平向与竖向位移(模型相对于模型箱的总位移)时程曲线及其对应的“曲率”。由图可见,两条曲线均在采样开始后8.25 s 出现曲率最大值。此时刻之前,曲线的“曲率”在图中虚线上下两侧基本呈对称分布,说明此时模型没有发生连续的滑动。此后,“曲率”不再对

称,位移曲线也不再出现位移减小现象,说明滑体开始加速下滑并一直滑移下去。因此可以确定采样开始后8.25 s 为边坡滑移开始时刻,同时也说明采用曲率判别法判断边坡失稳是可行的。而在采样开始至8.25 s 之间,滑移体已经出现水平和竖向位移以及短暂的滑动,说明这类边坡失稳破坏是一个渐进的破坏过程。

图8 观测点水平向总位移时程曲线

Fig. 8 Horizontal time-displacement curves of observed points

图9 观测点竖向总位移时程曲线

Fig. 9 Vertical time-displacement curves of observed points

图10 观测点1水平向位移和曲率

Fig. 10 Curvature of horizontal curves of observed point 1

图11 观测点1竖向位移和曲率

Fig. 11 Curvature of vertical curves of observed point 1

第3期刘君,等.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373

(4)通过对摄取的照片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全部网格点的位移矢量场直观地观察到滑移带的形状。

振动结束后,由于砂料的掩埋,造成滑裂面裂缝在许多区域被模型箱的加筋槽钢所遮挡,难以完整描绘出滑移带的形状。而通过PIV分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图12所示为滑移发生后整个模型的增量相对位移分布图。振动前模型中被梁挡住不可见的一部分,振动后由于滑移和沉降而显露出来,而这部分处于网格划分范围外,所以在图中两根竖梁的右侧和横梁的下侧出现一部分空白区域。图中绘出的黑实线两侧位移场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以判定黑实线所处的位置和形状即为滑移面所在,这与振动结束后裂缝可见部分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12 滑移带位置和形状

Fig. 12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sliding surface

5 结 语

本文基于PIV技术,结合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PIV方法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该测量技术能较好地测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观察面内任意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可以获得丰富的边坡变形直至破坏的完整过程,并具有不干扰测量对象、无需预先确定测点、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好、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量小等优点。通过对位移时程曲线的分析,位移曲线曲率判别法能够较准确判别边坡发生失稳的时刻。

由于振动台在工作过程中会造成包含地基在内的整个场地都在振动,很难找到一个固定不动的位置来架设照相设备,因此给图像获取带来了困难,如影响相机对焦,成像不够清晰,相机的转动将会造成图像有些失真,并且难以估计转动造成的测量误差。上文中的位移曲线由于包含了这部分运动在内,所以不是很光滑,计算得到的边坡滑移时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克服图像采集设备的振动是将来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使用PIV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致谢:本文的模型试验得到了朱彤高工和周扬博士生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孔宪京, 邹德高, 邓学晶, 刘莹光. 高土石坝综合抗震措施

及其效果的验算[J]. 水利学报, 2006, 37(12): 1489–1495.

(KONG Xian-jing, ZOU De-gao, DENG Xue-jing, LIU Ying-guang. Comprehensive earthquake resistant measure of

high earth-rockfill dams and effectiveness verification[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6, 37(12): 1489–1495.

(in Chinese))

[2] 张锐, 迟世春, 林皋. 基于大变形理论的高土石坝坝

坡稳定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07, 25(6): 54–57.

(ZHANG Rui, CHI Shi-chun, LIN Gao.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earth rockfill dam based on large deformation theory[J].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2007,

25(6): 54–57. (in Chinese))

[3] 谢和平, 邓建辉, 台佳佳. 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

岩土工程问题[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9):

1781- 1791. (XIE He-ping, DENG Jian-hui, TAI Jia-jia.

Wenchuan Large Earthquake and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related geotechnical problem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27(9):

1781–1791. (in Chinese))

[4] 周健, 贾敏才. 土工细观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ZHOU Jian, JIA Min-cai. Model test and

micr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in Chinese))

[5] 解中辉. 核电站斜坡式堆石堤模型试验及相关问题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XIE Zhong-hui.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lope breakwater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research of correlated issues[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in Chinese))

[6] 孔宪京, 刘君, 韩国城. 面板堆石坝模型动力破坏试验

与数值仿真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1): 26–30.

(KONG Xian-jing, LIU Jun, HAN Guo-cheng. Dynamic

failur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ode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3, 25(1): 26–30. (in Chinese))

[7] 徐玉明, 迟卫, 莫立新. PIV测试技术及其应用[J]. 舰船

科学技术, 2007, 29(3): 101–105. (XU Yu-ming, CHI Wei,

MO Li-xin. PIV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9(3): 101–105. (in

Chinese))

[8] 杨小林, 严敬. PIV测速原理与应用[J]. 西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05, 24(1): 19–21. (YANG Xiao-lin, YAN Jing.

374 岩土工程学报 2010年

Principles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image processing using PIV[J].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05, 24(1): 19–21. (in Chinese))

[9] WHITE D J.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behaviour of pressed-in

piles[D].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2.

[10] 孙鹤泉, 康海贵, 李广伟. PIV的原理与应用[J]. 水道港口,

2002, 23(1): 42–45. (SUN He-quan, KANG Hai-gui, LI Guang-wei.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PIV[J]. 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 2002, 23(1): 42–45. (in Chinese)) [11] 禹明忠, 王兴奎, 庞东明, 王殿常. PIV流场量测中图像变

形的修正[J]. 泥沙研究, 2001(5): 59–62. (YU Ming-zhong, WANG Xing-kui, PANG Dong-ming, WANG Dian-chang.

Calibration of the image distortion in measuring velocity field with PIV[J].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1(5): 59–62. (in Chinese))

[12] 孙鹤泉, 康海贵, 李广伟.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的发展

[J]. 仪器仪表用户, 2003, 10(6): 1–3. (SUN He-quan, KANG Hai-gui, LI Guang-wei.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J]. Electronics Instrumentation Customer, 2003, 10(6): 1–3. (in Chinese))

[13] MURAI Yuichi, YAMAMOTO Fujio. Simultaneous PIV/PTV

measurements of bubble and particle phases i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based on image separation and recon- struction[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 B, 2004, 16(6): 756–766.

[14] HOSSAIN M S, HU Y, RANDOLPH M F, WHITE D J.

Limiting cavity depth for spudcan foundations penetrating

clay[J]. Géotechnique, 2005, 55(9): 679–690.

[15] 李元海, 朱合华, 上野胜利, 望月秋利. 基于图像相关分

析的砂土模型试验变形场量测[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1): 36–41. (LI Yuan-hai, ZHU He-hua, UENO Katsutoshi, MOCHIZUKI Akitoshi. Deformation field measurement for granular soil model using image 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4, 26(1):

36–41. (in Chinese))

[16] 张嘎, 牟太平, 张建民. 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离心模型

试验变形场测量[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1): 94–97.

(ZHANG Ga, MOU Tai-ping, ZHANG Jian-min.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using image analysis in centrifuge modeling of slop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7, 29(1): 94–97. (in Chinese))

[17] MICHALOWSK R L, SHI Lei.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reinforced foundation sand at failur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3, 129(6): 439–449.

[18] 黄盛铨, 刘君, 孔宪京. 强度折减DDA法及其在边坡

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增

1): 2799–2806. (HUANG Sheng-quan, LIU Jun, KONG

Xian-jing. DDA with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slope[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27(S1):

2799–2806. (in Chinese))

振动试验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振动试验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试验机的一般要求、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正弦激振力或随机激振力不大于200 kN试验用振动试验机。 激振力大于200 kN的振动试验机宜由用户和制造者或供应商参照本标准协商达成协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的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98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GB/T 2298—1991,neq ISO 2041:1990) GB/T 2611 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JB/T 6147—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9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额定负载 rated mass 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试验负载。 3.2 额定正弦激振力 rated excitation force under sinnsoidal conditions 不同试验负载下所有最大正弦激振力的最小值。 3.3 额定正弦加速度 rated sinusoidal acceleration 正常工作时,台面允许达到的最大加速度。 3.4 极限特性 limit characteristic 在不同的试验负载下随频率变化的位移速度一加速度的极限值,一般用极限曲线表示。3.5 额定频率范围 rated frequency range 极限特性曲线的最低频率至最高频率的范围。 3.6 额定随机激振力 rated random excitation force 任一试验负载下随机激振力的最小值。该力与频率上、下限之间的均匀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对应。 4 振动试验机的组成 振动试验机由以下部分组成: a)振动试验机台体; b)功率放大器; c)振动控制仪(可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d)冷却风机或热交换器等辅助设备。 5 基本参数与参数系列 5.1 振动试验机应给出下列基本参数: a)额定正弦激振力; b)额定随机激振力; c)额定频率范围; d)额定加速度; e)额定速度; f)额定位移; g)额定负载。 5.2振动试验机参数系列见表l,并优先选用表1的参数。

混凝土实验室操作规程.

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仪器预热5分钟以上,按下启动按钮,关闭回油阀,缓慢打开送油阀,使活塞浮起。 2.输入试样组号P0000(试验编号),设定试件的截面代号S (100×100mm设定1,150×150mm设定2,200×*200mm设定3)。 3.加荷在试件即将接触上压板时按至零,消除系统零误差,继续加荷,直至试件破裂,仪器显示最大力值,依次做完本组试验,自动打印该组数据。 4.按“取消”键,可以结束本组试验,已测数据被存在仪器内。 5.关闭送油阀,同时打开回油阀,切断电源。 6.加载过程中,根据GB/T500812002的规范,对不同时间应控制的加荷率范围如下: 100mm*100mm立方体试块 强度≦C30时,为3.16—5.26KN/s 强度≧C30并为

水泥标准养护箱操作规程 1.箱体就位静止24小时后,换好地线调节好水平,向水箱加清洁凉水,水位超过加热管,并向温控仪传感器茧型塑料盒内加蒸馏水,将纱布一头放入盒内,打开侧门拿掉增湿器喷嘴,取下水箱逆时针旋下水箱底盖,加满清洁水(蒸馏水最佳)。旋紧盖后放回增湿器上,将喷雾量旋钮调节到最大位置。 2.设定温度为20±1℃。 3.设定温度大于等于95%。 4.打开仪表电源开关。 5.工作正常后装入试件进行养护。 6.对箱内温度.湿度每天做好记录。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_沈德建

第22卷第6期2006年12月 结 构 工 程 师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s V o l .22,N o .6 D e c .2006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沈德建 1,2 吕西林 1 (1.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2.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提 要 在介绍振动台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内容的扩展、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研究进展、振动台试验方法的发展和振动台试验新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值得关 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试验方法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S i m u l a t i n g E a r t h q u a k e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Mo d e l T e s t S H E ND e j i a n 1,2 L UX i l i n 1 (1.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D i s a s t e r R e d u c t i o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92,C h i n a ; 2.I n s t i t u t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8,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h a k i n gt a b l e i s i n d u c e df i r s t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c o p e o f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i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u t h o r s i s c o m p a r e d a n d r e m a r k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 n e w m e t h o d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e s u l t i s a l s o p r e s e n t e d .S o m e v a l u a b l e q u e s t i o n s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a r e i n d u c e d a n d m a y b e p a i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b y r e -s e a r c h e r s .K e y w o r d s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m o d e l t e s t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8040) 1 概 述 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评价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和衡量减震、隔震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由于振动台本身承载能力、试验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许多时候必须做缩尺模型试验,在坝工模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更是如此。 一些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超出了设计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对其抗震性能做合理的评估。超高层建筑和超大跨度建筑,在理论分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试验,特别是振动台模型试验,是分析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线弹性的缩尺模型相似关系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许多复杂结构的相似关系、非线性动态 相似关系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未能得到 较好的解决。一些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其他一些新型结构的动态相似关系的 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甚至才刚刚起步。 振动台试验较好地体现了模型的抗震性能,可我们更关心的是由模型的试验结果推算的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这方面尚未形成非常一致的结论,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介绍国内外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的最新进展 2.1 振动台本身的发展 作为美国N E E S 计划的一部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 D )于2004年安装M T S 公司制

振动试验台安全操作规范

振动试验台安全操作规范 一、高频式振动试验台的目的: 振动测试的目的,在于实验中做一连串可控制的振动模拟,测试产品在寿命周期中,是否能承受运送或振动环境因素的考验,也能确定产品设计及功能的要求标准。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提升3%的设计水准,将增加20%的回收及减少18%的各项不必要支出。振动模拟依据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方法,如共振搜寻、共振驻留、循环扫描、随机振动及应力筛检等。 二、技术参数: 1.振动方向:①(上下/左右/前后)单独振动②上下/左右/前后三轴一起振动③二轴一起振动(上下左右/左右前后/上下前后)④二轴、三轴连续振动(上下→左右→前后/上下→前后→左右/左右→前后→上下/左右→上下→前后/前后→上下→左右/前后→左右→上下)⑤垂直+水平振动(上下/前后)⑥全方位六度空间一起振动。 3.振动试验机最大试验负载:100kg/最大激振力2200kgf。 4.频率范围:定频50HZ。 5.振动试验机功率:3.3KW。 6.振幅(可调范围mmp-p):0~5.2mm。 7.最大加速度:22g,最大加速度=0.002×f2(频率HZ)×D(振幅p-pmm)。 举例:10HZ最大加速度=0.002×102×5=1g。 8.振动波形:正弦波(半波/全波)。 9.时间控制:任何时间可设(秒为单位)。

10.电源电压(V):220。 11.最大电流:15(A)。 12.精密度:频率可显示到0.01Hz。 13.显示振幅加速度(另购):如需看出振幅、加速度、最大加速度、准确数字需另购测量仪。 14.最大振幅5.2mm,最大振幅=20/(0.002×f2)。 举例:100Hz最大振幅=20/(0.002×1002)=1mm。 15.加速度与振幅换算1g=9.8m/s2。 16.频率越大振幅越小 三、使用特点: 1、工作温度:5℃~35℃ 2、环境湿度:不大于85%RH 3、电子式控制、振动频率、振幅可调,推动力大,杂音小。 4、高效率、高负载、高频宽,低故障。 5、控制器易操作,全闭封,极安全。 6、效率振动型态。 7、移动式工作基架,易于放置,美观大方。 8、适合生产线、流水线做全检。 四、高频式振动试验台特点: 1.音圈结构获得中标局及美国发明专利。 2.水平滑床采用无段式静音油压帮浦。 3.侧板、底板采用铸钢制造,坚固且具低共振之特性。 4.机台采气囊及油压缓冲器双重避振设计,无须地桩固定,机台安全稳定不摇晃,不影响楼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确认主机电源相位是否正确。机箱底部有相位保护 提示,灯亮为OK。 2、调整振动台高度。 3、调整风机相位以吹风为准。 4、面板操作: 4.1电源一切OK后,先开MAIN,再开SYSTM开 关,停顿10秒钟左右,NORMAL指示灯亮后OK。 4.2输入信号源,机台即或振动。 4.3相关指示含义: 名称含义备注 EXT-1 指外部信号输入通道切换EXT-1为准 EXT-2

INT-S.G 信号切换EXT-S.G为准 EXT-S.G TEST 自检校准不用动 CAL FIX 定频不用动 SWEEP 扫频不用动 ALARM 报警开关“ON”为开;“OFF”为关 EMG 紧急开关 STOP RESET 复位开关 5、关机 先停止振动,先关信号源,再关SYSTEM开关,最后关MAIN开关。 6、注意事项 振动台工作时,被振动物要按要求固定牢固,应有人

SSI体系阻尼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_张之颖

第43卷第2期2010年2月 土 木 工 程 学 报 C H I N A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V o l .43F e b . N o .2 2010 基金项目: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基金项目(2006-A -02)作者简介:张之颖,博士,副教授收稿日期:2008-09-11 S S I 体系阻尼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张之颖1  赵钟斗2  吕西林3  楼梦麟 3 (1.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2.韩国仁荷大学,仁川402751; 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要:土与结构由于材性上的差异,其相互作用体系通常被认为是非经典阻尼体系。在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软弱地基基础上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阻尼特性问题。在递增的振动台模拟地震作用下,通过对模型体系不同部位测点的传递函数、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等实测数据的对比,考察S S I 体系合成模态、合成模态阻尼比的存在性及其动力非线性产生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经典阻尼特性,在S S I 体系抗震设计方法中可以按经典阻尼体系考虑。 关键词:土-结构相互作用;经典阻尼;振动台试验;合成模态中图分类号:T U 435 T U 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1X(2010)02-0100-05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s o f t h e d a m p i n g b e h a v i o r o f S S I s y s t e m s Z h a n g Z h i y i n g 1  C h o C h o n g d u 2  L ǜX i l i n 3  L o u M e n g l i n 3 (1.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49,C h i n a ;2.I n h a U n i v e r s i t y ,I n c h e o n 402751,K o r e a ; 3.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D i s a s t e r R e d u c t i o n i n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9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s y s t e m i n v o l v i n g 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i s o f t e nc o n s i d e r e da s an o n -c l a s s i c a l d a m p i n gs y s t e m d u et o d i s t i n c t i v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t h em a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o i l a n ds t r u c t u r e .A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b a s e do n s h a k i n gt a b l et e s t i sc o n d u c t e dt oe x p l o r et h ea c t u a l d a m p i n gb e h a v i o ro f s o f t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 s y s t e m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t h e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s ,t h e n a t u r a l f r e q u e n c i e s a n dt h e m o d a l d a m p i n gr a t i o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a r t s o f t h e s y s t e mr e v e a l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c o m p o s i t e m o d e a n d m o d a l d a m p i n g r a t i o a l o n g w i t h n o n l i n e a r d y n a m i c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 s y s t e m u n d e r g r a d u a l l yi n c r e a s i n ge a r t h q u a k ea c t i o n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 t h ec l a s s i c a l d a m p i n g b e h a v i o r i s p r o n o u n c e di n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s y s t e m a n ds e i s m i ca n a l y s i s c a nb e p e r f o r m e db y u s i n g c l a s s i c a l d a m p i n g t h e o r y .K e y w o r d s :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S I );c l a s s i c a l d a m p i n g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c o m p o s i t e m o d e s E -m a i l :z h a n g z h y @m a i l .x j t u .e d u .c n 引 言 多自由度等效黏滞阻尼模型下的动力体系,有经典阻尼体系和非经典阻尼体系之分 [1-2] 。经典阻尼体 系具有一致均匀的阻尼特性,运动方程可在主模态空间解耦,体系具有经典正则模态,存在“振型”概念[3] , 其动力分析可采用传统的“振型分解法”;而非经典阻尼体系,由于体系内部阻尼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运动方程在主模态空间无法解耦,体系不具有经典正则模态,没有传统概念上的所谓“振型”,运动方程的求解 将十分困难 [4-5] 。 虽然完全符合经典阻尼特性的实际结构是极少的,一般动力体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经典阻尼特 性,但由于经典阻尼特性能使体系动力分析得到极大 的简化,因此在实用上,在误差允许的条件下,实际工程结构常被近似为经典阻尼体系进行动力分析。 在土木工程中,当结构体系不考虑地基协同作用时,一般被公认可以近似为经典阻尼体系。但当考虑地基-结构相互作用(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 ,简称 S S I )时,多数学者认为[6-9] ,由于体系组成材料的不同,各部分材料的耗能特性存在差异,因此,“考虑地基协同作用的体系”不能被近似为经典阻尼特性。现有的一些研究基本也是在此思想认识主导下进行的,而且在这一认识前提下的研究,亦多以公式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为主,对S S I 体系实际阻尼机制的研究甚为欠 DOI :10.15951/j .t m gcxb .2010.02.013

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实例

一、振动台试验方案 1试验方案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塔楼结构体系为“三维巨型空间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由4个核心筒、钢骨混凝土(SRC)外框架、3个避难层联系桁架三部分构成,图1-2、图1-3分别是B塔结构体系构成示意图和建筑效果图。特别指出的是本工程在14、24楼层的联系桁架的腹杆以及32、48楼层的斜撑为防屈曲支撑(UBB)构件。设计指标为小震不屈服,大震屈服耗能。具体位置示意见图1-4。 本工程的自振周期约为 6.44秒,超过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反应谱长为6秒的规定。本工程存在5个一般不规则和2个特别不规则类型,5个一般不规则类型分别是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刚度突变、构件间断和承载力突变。2个特别不规则是高位转换和复杂连接。 1.2 模拟方案 1、模拟方案选择 动力试验用的结构模型必须根据相似律进行设计,模型动力相似律的建立以结构运动方程为基础,选择若干主要控制参数作为模拟控制的对象,依据Buckingham的π定理,经无量纲分析导出控制参数的无量纲积,据此确定各控制参数的相似比率。 结构动力试验的相似模型大致分为四种: (1)弹塑性模型理论上可以重现结构反应的时间过程,使模型和原型的应力分布一致,并可模拟结构的破坏。由于要严格考虑重力加速度对应力反应的影响,必须满足S a=S g=1(S a=模型加速度/原型加速度,S g为重力加速度相似系数,各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见表1),即模型加速度反应与原型加速度反应一致,这一要求大大限制模型材料的选择。因为在缩尺模型中,几何比(S l)很小,在Sa=Sg=1的条件下,要满足Sa=S E/S l Sρ=1,即S l=S E/Sρ,必须使模型材料的弹模

振动台操作规程

振动台操作规程 本试验室振动台用于水泥砼坍落度小于70mm时试件成型试验规格,型号为ZT—1×1,为了确保试验准确和安全,规定本规程: 1、将混凝土试品的试模放置在振动台上,于台面的中心线相对称、夹牢。 2、振动电机应有良好的可靠地线。 3、接通电源,开动振动台至混凝土表面出现乳状水泥浆时为止。振动时间一般不超过90S。 4、振动结束后,用金属直尺沿试模边缘刮去多余混凝土,用镘刀将表面抹平。 5、试验完毕,关掉电源,清扫振动台台面。

液塑限测定仪操作规程 1、调平底脚螺母,使工作面水平。 2、接通电源,放上测试土样,再使电磁头吸住圆锥仪,使微分尺垂直于光轴。 3、调节投影象清晰,再调零线调节旋扭,使屏幕上的零线与微分尺零线的影象重合。 4、转动平台升降螺母,当锥尖刚与土面接触,计时指示管亮,圆锥仪即自由落下,延时5秒,读数指示管亮,即可读数, 5、读数后,要按复位按钮,以便下次进行试验。

SJD60型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本试验室的混凝土搅拌机用于室内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搅拌,规格为SJD60型,为了确保试验准确和使用安全,规定本规程。 1、启动前将筒限位装置销紧,用少量砂浆涮膛,再刮出涮膛砂浆。 2、按规定称好各种原材料,往拌和机内顺序加入石子、砂、水泥。 3、开动拌和机马达,将材料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将水徐徐加入,全部加料时间不宜超过2min. 4、水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和约2min. 5、卸料时先停机,然后将筒体位置手松开,再旋转手轮,由蜗轮付带动料筒旋转到便于出料的位置,停止转动,然后启动机器使主轴运转方向排出物料,直至将料排净停止主轴运转旋转手轮使料筒复位。 6、清洗料筒,将水倒入料筒内使主轴运转将料筒和铲片冲洗干净或用沙子清洗也可。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简易版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物品放置:将振动试验的物品放入试验 台上的夹具中,用扳手将固定螺丝拧紧,防止 振动中物品脱落损坏; ?开机:打开启动按钮,此时听到“嗒” 的一声,表示振动台电源接通,如果没有声 音,则先按停止按钮再重新按启动按钮; ?振动频率调节:根据实际情况,把频率 调节旋钮旋到合适位置,在调整频率过程中, 需缓慢调节,以防瞬间频率过高,将物品振 坏; ?关机:振动实验结束后.先把频率按钮

调至0Hz,然后按下停止按钮,取下试验物品,关闭振动台电源; ?振动台要固定位置,防止滑动; ?振动台所放物品一定要保持平衡,以防物品不平衡而在振动过程中损坏; ?插拔电源插头时,要小心操作,以防被电击伤; ?振动过程中,切忌用手触摸被振物品,以防振动中的物品将手击伤; ?试验台经常保持清洁,长期不用应套好塑料防尘罩,放置在干燥的环境内。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完整版)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足,可查看右侧面油标, 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检 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更 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按 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该 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意 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方 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如 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电 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在 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加 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电动振动试验说明书

DLS-3000-40-07 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SM 苏 州 苏 试 试 验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S T I目录 目 录 1. 安全须知 2. DLS-3000-40-07 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概述 3. DLS-3000-40-07 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构成 4. DLS-3000-40-07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方框图 5. DLS-3000-40-07振动试验系统技术参数 6. 系统各组成部分详细说明 6.1 SA-40开关功率放大器 6.2 DLS-3000-40-07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台体 6.3 振动系统的地基和安装 7. 系统运行 7.1 电动振动台部分的备 7.2 SL-0707水平滑台运行前的准备 7.3 传感器的安装 7.4 运行操作 7.5 停机 8. 注意事项 9. 保护动作和复位方法 10. 试验样品 11. 附图

1. 安全须知 为安全起见,请注意下述事项(由于是作一般性的说明,可能有些项目本装置中没有)。 1.1 占有区域 为安全起见,在振动试验装置及电缆的四周设置一个设备占有区域(可能的话在5 m2以上)。 保持占有区域清洁,不需要物品不可放在占有区域内。占有区域以外也可能因噪音等对人体构成伤害。除设备专门操作者,他人不可进入占有区域。 1.2 培训 对本装置的操作者必须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有条件的进行专门培训。 1.3 检查 为了您的使用安全,请做定期检查。 1.4 设置 振动试验装置的主操作面板应该设置在能看到振动台、功率放大器的位置。 1.5 设备电源 变更电源的场合,风机、马达等可能会产生倒转现象。请确认旋转方向,用箭头表示正确的旋转方向。 1.6 其它注意事项 a. 噪声 振动试验装置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故对周围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保护措施(耳塞等)。我公司推荐隔音室作为防噪对策。

振动台模型试验

01 建筑结构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从模型的设计制作、确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到最后实施试验和对试验报告数据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历时较长、环节较多。显然,预先了解和把握振动台试验的总体过程,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才能较顺利地完成该项工作。介绍将会按照以下顺序依此进行: 1 模型制作 2 试验方案 3 试验前的准备 4 实施试验 5 试验报告 6 试验备份 02 1 模型制作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制作,在获得足够的原型结构资料后,至少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环节: (1)依据试验目的,选用试验材料; (2)熟读图纸,确定相似关系; (3)进行模型刚性底座的设计; (4)根据模型选用材料性能,计算模型相应的构件配筋; (5)绘制模型施工图; (6)进行模型的施工。 对上述各条的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分述如下。 1.1 选用模型材料 模型试验首先应明确试验目的,然后根据原型结构特点选择模型的类型以及使用材料。比如,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型结构设计方法和参数的正确性时,研究范围只局限在结构的弹性阶段,则可采用弹性模型。弹性模型的制作材料不必与原型结构材料完全相似,只需在满足结构刚度分布和质量分布相似的基础上,保证模型材料在试验过程中具有完全的弹性性质,有时用有机玻璃制作的高层或超高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如果试验的目的是探讨原型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时,通常要采用强度模型。强度模型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模型与原型材料在整个弹塑性性能方面的相似程度,微粒混凝土整体结构模型通常属于这一类。以上分析也显现了模型相似设计的重要性。 在强度模型中,对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模拟多由微粒混凝土、镀锌铁丝和镀锌丝网制成,其物理特性主要由微粒混凝土来决定,有时也采用细石混凝土直接模拟原型混凝土材料,水泥砂浆模型主要是用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板壳等薄壁结构,石膏砂浆制作的模型,它的主要优点是固化快,但力学性能受湿度影响较大;模拟钢结构的材料可采用铜材、白铁皮,有时也直接利用钢材。总之,模型材料的选用要综合就近取材及经费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强度、弹性模量的换算等。 1.2 模型相似设计 把握大型模型振动台试验,最关键的是正确的确定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之间的相似关系。目前常用的相似关系确定方法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两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当待求问题的函数方程式为已知时,各相似常数之间满足的相似条件可由方程式分析得出;量纲分析法的原理是著名的相似定理:相似物理现象的π数相等;个物理参数、个基本量纲可确定()个nkkn[$#8722]π数。当待考察问题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式时,多用到这种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中包含诸多的物理量,各物理量之间无法写出明确的函数关系,故多采用量纲分析法。 量纲分析法从理论上来说,先要确定相似条件(π数),然后由可控相似常数,推导其余的相似常数,完成相似设计。在实际设计中,由于π数的取法有着一定的任意性,而且当参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较多时,可组成的数也很多,将线性方程组全部计算出来比较麻烦;另一方面,若要全部满足与这些π数相应的相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振动试验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物品放置:将振动试验的物品放入试验台上的夹具 中,用扳手将固定螺丝拧紧,防止振动中物品脱落损坏; ?开机:打开启动按钮,此时听到“嗒”的一声,表示 振动台电源接通,如果没有声音,则先按停止按钮再重新 按启动按钮; ?振动频率调节:根据实际情况,把频率调节旋钮旋到 合适位置,在调整频率过程中,需缓慢调节,以防瞬间频 率过高,将物品振坏; ?关机:振动实验结束后.先把频率按钮调至0Hz, 然后按下停止按钮,取下试验物品,关闭振动台电源; ?振动台要固定位置,防止滑动; ?振动台所放物品一定要保持平衡,以防物品不平衡而

在振动过程中损坏; ?插拔电源插头时,要小心操作,以防被电击伤; ?振动过程中,切忌用手触摸被振物品,以防振动中的物品将手击伤; ?试验台经常保持清洁,长期不用应套好塑料防尘罩,放置在干燥的环境内。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8513 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准备工作 1、振动台安装前,应先打好地基,打地基地土平面要按水平找平,并按底架螺栓,然后安装,安装使固定螺栓必须拧紧。 2、振动台安装完毕试车时,先开车3-5分钟后停车对所有紧固螺栓进行检查,若松动须紧后方可使用。 二、试验操作 振动台在真实过程中,混凝土制品应须牢固的紧固在振动台面上,所需振实物制品放置要与台面相对称,是负荷平衡。

三、注意事项 1、振动器轴承应经常检查,并定期拆洗,更换润滑油,使轴承保持良好的润滑。 2、振动台应有可靠接地线,确保安全。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SW系列电磁振动台操作要点

SW型电磁吸式振动试验台 使用说明书 若能明确了解振动试验的目的就必能了解振动试验的必要性. 现今世界经济潮流,已从过去地域性的经济模式而走向全球性的经济贸易。无论是地域性市场或进军全球市场,高品质的表现是不容讳言的。而振动测试更是协助您产品跃入高品质行列中不可缺乏的利器。 产品达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将有不同状态之振动产生,造成产品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对于产品有任何损坏都不是厂商及客户所愿意见到的,然而运送过程所发生的振动却是难以避免,若一味的提高包装成本,必将带来严重而不必要的浪费,反之脆弱的包装却造成产品的高成本,并丧失了产品形象及市场,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愿见到的。 振动测试约在四、五十年前开始萌芽,理论建立时,并无助于人们相信它的重要性,直到二次大战时,许多的飞行器、舰艇、车辆及器材在使用后,意外的发现机件失零的比例相当高,经研究的结果发现,大都由于其结构无法承受其本身所产生的长时间共振,或搭载物品承受运送共振所引起之,元件松脱、崩裂,而致机件失零甚而造成巨大损失。当这项结果公布后,振动测试才受到各界重视,纷纷投入大笔经费、人力去研究。尔后,对于振动量测分析以至模拟分析的近代理论建立后,对振动测试的方法及逻辑亦不断改进。尤其现今货物的流通频繁,使振动测试更显重要。 然而振动测试的目的,是在于实验中作一连串可控制的振动模拟,测试产品在寿命周期中,是否能承受运送或振动环境因素的考验,也能确定产品设计及功能的要求标准。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提升3%的设计水准,将增加20%的回收及减少18%的各项不必要支出。振动模拟依据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方法如共振搜寻、共振驻留、循环扫描、随机振动及应力筛检等,而振动的效应计有:一、结构的强度。 二、结合物的松脱。三、保护材料的磨损。四、零组件的破损。五、电子组件之接触不良。六、电路短路及断续不稳。七、各件之标准值

振动试验机使用说明书

随机振动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WINDOWS界面) 2002年10月

随机振动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WINDOWS界面) 1. 引言 本振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用作振动和冲击试验控制。从振动试验的历史来看,试验是从定频正弦→正弦扫频→随机振动发展的。正弦定频试验可以对选定的一个或数个频率(通常选为试件的共振频率)下对试件进行振动试验,由于不可能测出试件所有的共振频率,再由于非线性因素和结构损伤的影响,共振频率本身在试验过程中也是变化的,于是就发展了正弦扫频试验,试验过程中对试件所有的共振频率都能考核到。为什么又要进行(宽带)随机振动试验呢?一是实际飞机、火箭、船舶、车辆上测得的振动环境接近于宽带随机,二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快速数字谱分析算法(FFT)的发明使得技术上有了实现的可能;从对试件损伤和工作可靠性的影响来看,正弦扫频与宽带随机也有很大的差别,举例来说,正弦扫频时试件各共振频率依次发生共振,而宽带随机试验时,试件各共振频率同时发生共振,若有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两弹簧片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可能它们依次共振时不相碰,但同时共振时就相碰,而造成仪器工作的不正常。这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正弦扫频与随机振动试验的差别。一句话,随机振动试验更接近于实际振动环境,对试件的考核也较严格,从而更容易保证您的产品的质量。美军标MIL-STD-810F更推荐随机试验时频率分辨率采用800谱线,本系统能满足此要求。 对于涡轮螺桨式飞机,直升机,和机载炮击振动,主要振动环境为宽带随机加窄带随机或宽带随机加多频正弦振动,美军标MIL-STD-810D~F规定要作这两种模拟,窄带及正弦频率一般不变。本系统能完成宽带加窄带随机和正弦加随机试验,窄带及正弦频率可以扫频。 关于冲击试验,早先多半采用跌落式,凸轮式等机械冲击试验装置,这些装置结构简单,但对冲击参数(冲击加速度、波形、冲击时间等)的调整较麻烦,波形不准确。在实际冲击环境中有两种理想的加速度冲击波形:半正弦波模拟了完全弹性碰撞;后峰锯齿波模拟了完全塑性碰撞,冲击时间常取11ms和6ms。本系统能够很方便地在振动台上模拟这两种波形和不同时间不同加速度的冲击试验,且有较高的精度。 从美军标MIL-STD-810D冲击试验规范开始,要求首先满足规定的冲击响应谱而对波形却不作规定,它认为这种模拟方式最能准确地模拟冲击环境对产品不同自振频率的部件产生同样严格的冲击效果。为适应这种冲击试验要求发展的趋势,本系统开发了冲击谱合成的功能,圆满地解决了此问题,这是任何机械式系统所不可能完成的。 2 系统性能 2.1 正弦扫频 控制和测量通道 1~8 频率范围 5~5000Hz 扫频包线等幅、等速度、等加速度 分析方式 RMS、跟踪滤波 扫频方式线性—对数、正反扫、定频 2.2 随机振动(包括宽带加窄带和宽带加正弦) 控制和测量通道 1~8 频率范围 5000Hz 宽带谱线数 100~800线 控制谱动态范围 >55dB(自闭环) 窄带谱或正弦谱线数 0~10 2.3 冲击试验控制 脉冲时间 1~30ms 波形半正弦、三角、锯齿、方波 冲击谱合成频谱范围 5~2000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