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完整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完整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瀑布、动物、植物等。人类属于大自然,但人造zào

的东西都不属于大自然。

2、夜晚出现流liú星、天然石拱ɡǒnɡ、枯kū叶蝶dié、猪zhū笼lónɡ草和hé火山shān 爆bào 发fā等都是大自然中有趣qù的自然现象。

3、花儿不是都有香味。茶花是一种花。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1、生石花是一种植物。

2、蜻蜓有六只脚。

3、雨后出太阳了会见到彩虹。

4、鸟儿能在天空中飞翔xiánɡ

。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1、成熟的番茄是又大又红的,未成熟的番茄是绿色的。

2、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番茄看起来又大又红。

4、鼻子能闻到物体的气味,桂花和橙子闻起来很香。

5、舌头能尝chánɡ到物体的味道,酸suān 奶尝起来是酸的,糖tánɡ

果尝起来是甜的。 6、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7、耳朵能听到物体的声音。

8、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软ruǎn 硬yìnɡ,光滑huá或粗糙cāo ,鹅卵石摸起来很硬、很光滑。

9、要了解香瓜的特tè征zhēnɡ

,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鼻子、舌头、眼睛和皮肤。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1、观察细微wēi

的事物需要用放大镜。

2、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眼睛观察,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

3、禁jìn 止zhǐ用放大镜看太阳,避bì免miǎn 眼睛被灼zhuó伤shānɡ。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1、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西瓜、芒果、草莓、梨、杨桃、猕猴桃等;常见的蔬菜有番茄、花椰菜、洋葱、芹菜、苦瓜等。

2、苦瓜很苦但有营养。草莓的颜色是红色的,个头很小;西瓜的个头很大。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

1、苹果是红色的、圆圆的、硬的,吃起来是甜的。香蕉是黄色的、弯弯的、软的,吃起来是甜的。

2、新疆盛shènɡ产葡萄和哈密瓜。

3、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葡萄的颜色有绿色和紫色的;菠萝的表面是粗糙的。

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

1、我们常见的蔬菜长在菜园里。

2、黄瓜、豆角结在藤ténɡ蔓màn 上。土豆、花生、萝卜长在地下。莲藕ǒu

长在池塘的水里。

3、玉米和茄子长在枝干上。

第八课:各种各样的文具

1、我们的书包里有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等文具。

2、铅笔长长的、硬硬的,可以写字。

3、橡皮软软的、香香的,可以擦去铅笔字。

4、尺子是长方形的、硬硬的。

5、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尺书本帮我装,可我还得背它走。——书包。

第九课:铅笔和彩笔

1、不同类型的笔的笔迹不同。

2、铅笔有2B 、HB 、H 三种,其中2B 铅笔颜色最深sh ēn ,H 铅笔颜色最浅qi ǎn

3、彩笔有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三种,其中水彩笔的颜色最深,彩色铅笔的颜色最浅。

第十课:常见的尺子

1、尺子可以测c è量li án ɡ物体的长度。

2、尺子都有直zh í边、都有刻k è度d ù。

3、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制造了塑s ù料li ào 尺、皮尺、木尺、卷尺等尺子。它们的材料都不同。

第十一课:凉爽的秋天

1、秋风送爽,天气转凉。

2、9月1日开学时的季节是秋季。

3、秋天树叶黄了,开始落叶了,小朋友们的衣服加厚h òu

了。

4、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如向日葵、柿子、苹果、高粱li án ɡ、玉

米、棉花等。

5、秋天,蚂蚁、松鼠加紧j ǐn 储ch ǔ备b èi

粮食,大雁往南飞。 第十二课:凉爽的秋天

1、冬天天气寒冷,叶子都落光了,还会下雪。

2、冬天河水结冰,房屋上会有冰挂现象,植物上有霜冻现象,车上还装防滑链li àn

3、冬天,青蛙、乌龟、蜗牛和蛇sh é都会冬眠过冬;松鼠、蚂蚁活动减少,在洞里过冬;大雁南飞过冬。

第十三课:温暖的春天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2、春天,气温逐zh ú渐ji àn 升高,雨水逐渐增多。

3、春天,种子发芽了,幼y òu 苗开始生长,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x ǐn ɡ,家燕从南方飞回来了。

4、春天,树木长出了嫩n èn 叶,很多植物都开花了,农民伯伯开始了春耕ɡēn ɡ。 第十四课:炎热的夏天

1、夏天天气炎热。

2、夏天常见的天气有高温和暴雨。

3、夏天,荷花开放,蝉在树枝上鸣叫,萤火虫在夜里一闪sh ǎn 一闪地发着光。

4、夏天常见的动物有萤火虫、蝉、蜻蜓和蚊子。

2017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表格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期)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江苏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 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 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做实验:滚小球。 4、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故事。 5、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 6、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1、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学生回答个性备课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 3、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4、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 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己的改进有启发。 板书设计: 2、小小工程师 设计发明制造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

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 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 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

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草 植物树根茎叶果实…… 花 课后反思: 1.2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 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 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 《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 3、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三、说教学过程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

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迸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瀑布、动物、植物等。人类属于zoo 大自然;但人;造的东西都不属于大自然。 li u g n)g k口di e 2、夜晚出现;流星、天然石;拱、;枯叶;蝶、 zh u l cn g h e she b O o f a ;猪;笼草;和火;山;爆;发等都是大自然中 q u 有;趣的自然现象。 3、花儿不是都有香味。茶花是一种花。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1、生石花是一种植物。 2、蜻蜓有六只脚。 3、雨后出太阳了会见到彩虹。 xi an g 4、鸟儿能在天空中飞;翔。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1、成熟的番茄是又大又红的;未成熟的番茄是绿色的。 2、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番茄看起来又大又红。 4、鼻子能闻到物体的气味;桂花和橙子闻起来很香。 ch a n g su a n 5、舌头能;尝到物体的味道;;酸奶尝起来是酸的; t a n g ;糖果尝起来是甜的。 6、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7、耳朵能听到物体的声音。 ru O n y in g ( hu a 8、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软;硬;光;滑或粗 cao ;糙;鹅卵石摸起来很硬、很光滑。 t e zh 引g 9、要了解香瓜的;特;征;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鼻子、舌头、眼睛和皮肤。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w百 1、观察细;微的事物需要用放大镜。 2、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眼睛观察;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 j in zh i b i mi On 3、;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zhu o sh ag ;灼;伤。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1、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西瓜、芒果、草莓、梨、杨桃、猕猴桃等;常见的蔬菜有番茄、花椰菜、洋葱、芹菜、苦瓜等。 2、苦瓜很苦但有营养。草莓的颜色是红色的;个头很小;西瓜的个头很大。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 1、苹果是红色的、圆圆的、硬的;吃起来是甜的。香蕉是黄色的、弯弯的、软的;吃起来是甜的。 sh e n g 2、新疆;盛产葡萄和哈密瓜。 3、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葡萄的颜色有绿色和紫色的;菠萝的表面是粗糙的。 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三、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大象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计划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学习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的课堂常规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才能让他们逐渐步入学习的轨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五官”兄弟共三课:1、“五官”兄弟,2、观察水果,3、不一样的立豆子;第二单元认识小动物共3课:1、兔子,2、金鱼,3、蚂蚁;第三单元元我在哪里共3课:l、我的前后左右,2、太阳和东南西北,3、逃离冒险岛;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共3课:I、磁铁小屋,2、磁铁游戏,3、多种多样的磁铁。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搛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

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动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难点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口头讲解法、实验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等。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瀑布、动物、植物等。人类属于大自然,但人造z ào 的东西都不属于大自然。 2、夜晚出现流li ú星、天然石拱ɡǒn ɡ、枯k ū叶蝶di ?、猪zh ū笼l ?n ɡ草和h ?火山sh ān 爆b ào 发f ā等都是大自然中有趣q ù的自然现象。 3、花儿不是都有香味。茶花是一种花。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1、生石花是一种植物。 2、蜻蜓有六只脚。 3、雨后出太阳了会见到彩虹。 4、鸟儿能在天空中飞翔xi án ɡ 。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1、成熟的番茄是又大又红的,未成熟的番茄是绿色的。 2、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番茄看起来又大又红。 4、鼻子能闻到物体的气味,桂花和橙子闻起来很香。 5、舌头能尝ch án ɡ到物体的味道,酸su ān 奶尝起来是酸的,糖t án ɡ 果尝起来是甜的。 6、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7、耳朵能听到物体的声音。 8、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软ru ǎn 硬y ìn ɡ,光滑hu á或粗糙c āo ,鹅卵石摸起来很硬、很光滑。

9、要了解香瓜的特t a征zh ēn ɡ ,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鼻子、舌头、眼睛和皮肤。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1、观察细微w ēi 的事物需要用放大镜。 2、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眼睛观察,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 3、禁j ìn 止zh ǐ用放大镜看太阳,避b ì免mi ǎn 眼睛被灼zhu ?伤sh ān ɡ。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1、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西瓜、芒果、草莓、梨、杨桃、猕猴桃等;常见的蔬菜有番茄、花椰菜、洋葱、芹菜、苦瓜等。 2、苦瓜很苦但有营养。草莓的颜色是红色的,个头很小;西瓜的个头很大。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 1、苹果是红色的、圆圆的、硬的,吃起来是甜的。香蕉是黄色的、弯弯的、软的,吃起来是甜的。 2、新疆盛sh an ɡ产葡萄和哈密瓜。 3、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葡萄的颜色有绿色和紫色的;菠萝的表面是粗糙的。 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 1、我们常见的蔬菜长在菜园里。 2、黄瓜、豆角结在藤t ?n ɡ蔓m àn 上。土豆、花生、萝卜长在地下。莲藕ǒu 长在池塘的水里。 3、玉米和茄子长在枝干上。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2、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3、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4、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也可以提供一段有关植物的视频,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的。例如,“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哪里?”等。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下来, 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并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记录内容,补充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重点让学生辨识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当学生表达出“长叶子的是植物;开粉色、红色花的是植物;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物”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上指认。对于水中的植物,学生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提醒。教师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考考学生的眼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植物的寻找更加全面。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 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瀑布、动物、植物等。人类属于大自然,但人造z ào 的东西都不属于大自然。 2、夜晚出现流li ú星、天然石拱ɡǒn ɡ、枯k ū叶蝶di é、猪zh ū笼l ón ɡ草和h é火山sh ān 爆b ào 发f ā等都是大自然中有趣q ù的自然现象。 3、花儿不是都有香味。茶花是一种花。 #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1、生石花是一种植物。 2、蜻蜓有六只脚。 3、雨后出太阳了会见到彩虹。 4、鸟儿能在天空中飞翔xi án ɡ 。 [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1、成熟的番茄是又大又红的,未成熟的番茄是绿色的。 2、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番茄看起来又大又红。

4、鼻子能闻到物体的气味,桂花和橙子闻起来很香。 5、; 6、舌头能尝ch án ɡ到物体的味道,酸su ān 奶尝起来是酸的,糖t án ɡ果尝起来是甜的。 7、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8、耳朵能听到物体的声音。 9、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软ru ǎn 硬y ìn ɡ,光滑hu á或粗糙c āo ,鹅卵石摸起来很硬、很光滑。 10、要了解香瓜的特t è征zh ēn ɡ ,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鼻子、舌头、眼睛和皮肤。 (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1、观察细微w ēi 的事物需要用放大镜。 2、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眼睛观察,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 3、禁j ìn 止zh ǐ用放大镜看太阳,避b ì免mi ǎn 眼睛被灼zhu ó伤sh ān ɡ。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1、! 2、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西瓜、芒果、草莓、梨、杨桃、猕猴桃等;常 见的蔬菜有番茄、花椰菜、洋葱、芹菜、苦瓜等。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