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教材地特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地特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地特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结构体系

这套教科书在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编排上,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一年级上册,从汉语拼音人手,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安排识字和读儿歌的内容。汉语拼音之后是形式多样的识字课和内容丰富的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穿插其中。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

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

上册中,每组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既便于

学生识字,又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掌握学习方法,低年级主要是发现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妙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

(二)主要特点

1.教材内容——凸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这套教科书中,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从儿童生活出发,从当代儿童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

反映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例如:《借生日》,文中的小孩因为妈妈总把生

日忘记,就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胖乎乎的小手》中,兰兰因为长辈喜欢

自己的小手,就想用双手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完全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想法,与儿童的心理没有丝毫距离。又如:《赞美》中,小刺猬和小松鼠互相赞美,互

相从对方的赞美中获得自信,体验快乐;《从现在开始》中,狮子想另选兽中之

王接替自己,动物们最欢迎的是让大家“按照每个人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的小猴。这体现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感,富有现代意识,彰显时代特征。

这套教科书中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尊重多元文化,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干世界、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参加实验的一位教师深有

感触地说:“孩子喜欢课文,是我们的教材带给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财富,也是

教材给先进的教学理念所提供的最宽敞的着陆平台。”教材审查意见中也这样写道:“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儿童的经

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课“文文质兼美,较有典范性,语

感鲜明,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材编扫——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这套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避免烦琐,加强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拼音、识汉字、

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进行整合,使孩子初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第三课开始,

拼音教材中出现了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安排了词、短语或句子。在这

一部分,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编排,

不但能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就

不再仅仅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以第三课《b、p、m、f》为例,在画面中,“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散步,在相应的位置出现“爸爸”、“妈妈”、“我”这几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爸”、“妈”、“我”这三个生字。这样,把

识字与拼音的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把汉字学习孤立于拼音之外,从“爸”、“妈”、“我”这几个最简单的口语常用字学起,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思想,为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入学之初就做好奠基工作。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识字课、几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不仅识字与课文,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一

单元。这个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

走进春天的图画,“春天来了 !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引导学生人情人境,去体验春天,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之后的“识字1”是由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的意境优美的画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识字课的后面,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之后的四篇课文中,有描写春天景色的《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有描写春天人的活动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村居》。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讲春天,唱春天。教材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引导学

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形式,既贴近儿童生活,又蕴涵教育价值,且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之间的联系。

3.识字写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低年级,识字写字处于更为重要的

地位。实验教材突出这一重点,基于学生识字、写字的不同认知规律,本着多认

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低年级要求认字 1 800个,能写其中的 1 000个。其中,一年级上册要求认字400 个,能写其中的100 个;一年级下册要求认字550 个,能写其中的250 个。

根据几份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该教材编写者确定出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要求学生认读。据统计,一年级上册要求认的400 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

读物的50%以上,整个低年级要求认的 1 800 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90%以上,这样,儿童可以及早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充分发挥了汉字学习

的效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要求写的字也完全依照写字规律编排。一年级上册只要求写100 个笔画最简单的字,每课的三四个字在笔画或笔顺上有一定的共同点。例如:第一次写字,

要求写的字是“一、二、三”,练习横画;第二次要求写的字是“十、木、禾”,练习竖、撇、捺三个笔画。这样安排,起平稳,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笔画

和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写的字都是构词率较高的字,而且每课写的几个字大多在结构上有一定规律。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你、们、红、绿、花、草”,每两个字同偏旁;《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拉、把、给、活、种、吃”,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这样安排,既便于教师分类指导,又便于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在笔顺笔画的安排上,重视打好基础。第一学期要求笔画描红,已经描过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笔画笔顺不再要求描红。这样安排,避免笔顺学习的烦琐化,促使学生迁移学习成果,尽早形成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利用汉字规律,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教材还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识字课。一年

级上册中有象形字、会意字、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一年级下册以后,采用了更

多的韵语形式,如合辙押韵的成语歌、词组歌,新三字经,对子歌,猜谜语,谚

语,数量词编成的韵语,拍手歌等。

如《口耳目》一课,“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几个排列整齐的象形字,渗透着祖国汉字的造字规律,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又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 6”:

一只海鸥,—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一块稻田,

一方鱼塘,一座果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不同量词和名词组合而成的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的识字课,不仅识了汉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文化的熏陶。教材审查意见中是这样评价的:“这部分编排有新意。一方面,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另

一方面,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热爱,也利于积累语言。”

另外,这套教科书的编排提倡“两条腿走路”,课内识字、课外识字双线并行,提供了认牌匾字、认姓氏字、认其他教科书上的字等多种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

激发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

4.教材的呈现方式——大胆改革,面貌一新。

这套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师生平等,使教科书成为真正的学本。

在这套教科书中,单元前的导语、,课文后的练习及“语文园地”中的要求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非常亲切自然,增强了教科书的亲和力,使教科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

如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的导语“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

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文字简明亲切,点明了“家庭生活”这个专题,把学生引入温馨的家庭情境中。在有的课文后,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

例如,在《春雨的色彩》的文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又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文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 ”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

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

条件。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这套教科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

自主发现学习方法。在低年级,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

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

”,两个小伙伴正在对

。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

西

。”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

学习

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有关

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

不直接把识字方法呈现给学生,而是把规律暗含在学习内容之中,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努力发现。这样编排,不但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发现的意识,而且

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持续获得学习的动力。

(3)提供展示舞台,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套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在游戏中学的意图,不断给

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练习、复

会写”、“我会认”、“我会画”等图标,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学生

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低年级的每册教科书中都有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全文不

习、猜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自己

注汉语拼音

,学生可以通过借助图画、阅读预

外,这套

读生字,读通课文,并从中获得成功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另

氏字,

教科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一年级上册,鼓励学生认姓

“展示

认牌匾字,并安排了交流的机会。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里设

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汉字,这不但为巩

课内识字开辟了良好的途径,而且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从名称到内容,

对于

中这样评

“语文园地”的这种编排,教材审查意见

彰显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

,主动探

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我的发现 ?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特点

究规律;

,展示台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使学生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5.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

这套实验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

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

个方面。

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除了上面提到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

;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例如:学习《静夜思》一课后,引导孩子观察夜空

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投

身植树活动;学习《看》一课后,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

电视

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

极性。

用语文,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的积

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例如: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

能展现学

乐的节日

》;画自己喜欢的季节,画自己家乡;等等。这些活动,不仅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

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

学生的生活。

虑知识与能力这套语文实验教科书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整

体考

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提供大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空

间,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

,使学生在兴趣盎

动提供了良好的凭借,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语文课程资

然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乐于学习语文、乐于运用语文、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成功的学习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

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

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新变化? A增加语感练习,在朗读中学好普通话 B写字要求降低,识字要求增加 C拼音进入儿歌学习,增加“和大人一起读” D增加传统文化渗透,一年级开始学古诗文 “部编本”较之“人教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更加便学易教。“部编本”课文的版面编排设计更美观,使学生不致因为呆板的设计觉得无趣,也不会因为过于花哨而分散注意力,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偏旁、笔顺等小细节的设计,使教师更加容易把握教学的具体要求及重点和难点,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不像“人教版”那样在单元前会明确给出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但是每个单元的课文之间相互联系。《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和《四季》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四季”来设置;《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和《雨点儿》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儿童想象”来设置;《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和《项链》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儿童生活”来设置;《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和《小蜗牛》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来设置。这些主题的设置都在努力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三,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部编本”课文内容文质兼美,《江南》等传统文化经典篇章回归课本,增强了课文的人文底蕴。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停顿”“认识逗号和句号”“认识自然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1]。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是经过多名专家和优秀教师精心打磨而成的,对教师而言,明确“部编本”和“人教版”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挖掘其价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特色: 1.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3.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4.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5.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6.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 7.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语文版小学语文教材 结构: 1.课文 2.习题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东方第一小学杨关辉 统编教材注重经典性和人文性,内容上着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时代性,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本文我主要以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对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一、部编版教材更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部编版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有很多,如古诗、寓言故事、历史名人故事、古代神话故事、以及大量的名言警句等等,这都浓缩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共有七首古诗,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浓浓的诗歌氛围中吟诵经典,一起迎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天,并积累有关“春”主题的诗句;一起学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品质;一起同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劳动人民;一起欣赏“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江上夜景。本册教材还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文献中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进行了改写,以寓言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从篇幅短小的故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如《亡羊补牢》告诉孩子们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揠苗助长》告诉孩子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等等。另外识字单元的第二课《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了解,认识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习惯。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孩子把传统节日与西方的节日区分开,并且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除了古诗、寓言故事、传统节日之外,《语文园地七》的《二十四节气歌》让孩子们对古时候农民的农事生活有了大概定位;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向我们弘扬了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随后教材又在《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板块给出了三句关于助人为乐的谚语,加深孩子们的理解;《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板块则向我们出示了三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有言必行”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向我们展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需要新的一代传承下去。 小小情境图,浓浓中国味。不仅仅是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课本中的插图也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道。以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村居》为例,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弥漫,三五儿童提绳拽线,欢呼雀跃,欢快地放着风筝,一只只风筝随风飞舞,尽情飘荡,编者只是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含有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明媚欢快的春光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们结合情境图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部编版教材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孩子们开始转入了“独立自主”的阅读,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这标志着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了整本书的阅读,这与涧西区目前推行的新教育中的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密切相关。“和大人一起读”是亲子阅读的一种模式,能够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快乐读书吧”是读整本书的模式,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年级下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第一学段 所谓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四册教材。四册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崔峦老师曾为我们概括总结了五点: 1、学会汉语拼音(会读、会拼、会抄写); 2、识字、写字; 3、正确地朗读; 4、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册教材的编写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余三册都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还增设了“宽带网”栏目,同时,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级两册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从二(上)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为了便于中低衔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外,从一(下)开始教材还分别安排了5~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其知识结构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五部分。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总结本段教材特点包括:突出重点加强统合整体推进动态生成 这四册教材仍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单元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而且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松山初中吕永山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外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等。 下面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一)阅读: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二单元,散文诗;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文艺作品;四单元,关于节日风俗,民间艺人轶事的文章;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六单元,文言文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共有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 本册教材沿袭上册教材安排将文言文单独收编在两个单元中集中学习。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分开教学。上半期教授1、2、5单元,后半学期教授3、4、6单元,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 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特别是语法知识是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 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在口语交流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并能写成感人的文字;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收集资料,出墙报或写成文章。第三单元:科海泛舟。收集资料,动手实践。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古诗朗诵比赛。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本册教材推荐两部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东升学校——王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新课标对教材定位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把教材作为优秀范例,创造性的使用材料,将“教语文”变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习生活”“在语文中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一、准确理解教材资源是创造性使用材料的基础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浅潜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如教《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先指导学生朗读秋叶落下的“唰唰”声,再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价他读的怎样。 学生说:读得难过、伤心。 老师问:为什么这样的语气读? 学生说:因为树叶离开妈妈心里难过。 老师又问: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说:应该快乐。 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长大了,可以自由咯。 老师:你是个独立性强的孩子,很勇敢。你用快乐的语气读读吧! 又一个学生说:树叶落下来是在舞蹈,所以是很美的读出来也是快乐开心的。. 老师:你们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那也用开心的语气读吧。 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感受去朗读。再配以动作表演。 深入理解课文,浅出各种感受,师生互动,让学生有独特感受,个性得以张扬,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从而达到朗读训练的升华。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部分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允许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答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须拟设多样性的应对方案作为预案,一般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拟设应对“预案”。这种“预案”应是求异与优化整合的。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理解,如何引导他们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片面和局限性的见解,如何通过点拨使之深化和完善,对偏颇和创见共存的体悟,如何进行引导,使之在研讨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提升创见的目的等。二是依据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思辨生奇的基础和资源条件。依据学生个体需求,即这种预案留给学生广阔的自主空间,且贯穿于“课前——课内——课后”等环节的全过程。课前准备内容设计,要体现出广、活的特点,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主设定活动的时空,依据那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课堂自主学习指导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氛围,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激发学生个性舒展和创造。主要从培养学生独特个体与自主参与出发,如拓展途径、扩大视野,动手操作、深化体验,访问调查、加强交际等。三是依据学生的经验和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作为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基础和最为 重要的书籍,当它发生错漏、失实、偏差时又会产生何种后果?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种舛错?这恐怕不仅仅是教育行业一己之事 李郁 中小学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中小学的教材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料,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最近曝出有心人和民间团体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存在内容上较大的不 足和技术上明显的舛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对中小学教材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那么,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这问题有多大,应该如何弥补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 新中国61年出版10套教材 2019年1月,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一成立,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就设立了编审局,集中了老解放区和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的部分编

辑开始编审文史教材,编选新中国的中小学教材。 1951年秋,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常简称为“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教材。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这套教材被停止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接下来是10年“文革”,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极为混乱。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此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教材使用也相对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以后的5年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后又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这就是第六套和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

2019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结构与主要特点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结构与主要特 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

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 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

最新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

小学语文教材重难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重难点分析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有几个变化 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2、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 1、语文评价的目的: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进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程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课程评价主体:“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 小学生识字能力包括: 1、掌握识字工具(汉语拼音、汉字结构规则、字典); 2、运用识字工具(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形成识字习惯(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 1、爱惜书写工具; 2、写字姿势正确; 3、态度认真专心; 4、讲究书写卫生。 新课程对识字要求是: 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们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和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材体系的安排 打开书本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本册书在课程安排上的的一些新特点 1、本册共有32篇课文。同上册课文相比,第一:它少了专题识字课。第二: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它们是: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16课《充气雨衣》、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安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2、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3、本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

“我知道”“宽带网”的安排 这两个全新栏目,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的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方便、快捷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7302540.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作者:许萍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19年第02期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多,似乎不把自己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课堂就没有了深度。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把知道的和想讲的都一股脑讲给学生,教师讲得不亦乐乎,而学生通过这篇课文能习得怎样的阅读方法,训练怎样的语言能力,教学是否完成了学段的要求,教师是不清楚的,学生也是不知道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解读没有目标意识。部分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总目标、年段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忽视教学设计是对这三个目标的层层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解读的偏差,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学习内容和各种拼凑的教学策略。 2.过分依赖现成资料。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时不知道该教什么,于是就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照搬教参教学设计,或者上网东拼西凑,甚至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就将其照搬过来。 3.教材解读层次浅、随意性大。许多教师解读教材时,没有深入阅读教材内容,没有认真品读教材,只是粗略浏览,有时凭着经验和直觉理解教材内容,出现了随意解读教材的情况。 准确解读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最基本环节,教师只有准确解读教材才能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从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学文本的特點。 要在一个整体系统中解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册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整体安排到每个单元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到每篇课文的内容,包括插图和课后练习等,都做到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深入具体文本的解读,做到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文本只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范例。学生学习语言可以用这篇文章,也可以用另一篇文章。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从教材给出的文本中选择听、说、读、写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学习。 2.与教学文本充分对话。教师 拿到文本,先不要急于寻找参考书与网络资源,而是要先从读者、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真诚为您服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特点作一介绍。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要编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须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是分层次提出的,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就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我们在编写四年级上册教材时,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并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如《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

提。显然,这是个既教学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续的几个学段中再没有与之照应的提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划分出层次,但是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它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第一学段提出来了,就应该贯穿始终。为了落实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我们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 例如,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 会写1800字。识字、写字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就是结合本组所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的字的一种措施。 又如,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语言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 《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一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老师们钻研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浅谈如何研究小学语文教材

浅谈如何研究小学语文教材 【摘要】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就两个方面对研究语文教材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是解读教材,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解读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能力,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难的问题。如果对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歧解,那么就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对教材有了理解,再根据年段制定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的驾驭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解读;目标 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教师忽略了“研究教材”,表现出这样一些弊端: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难以操作。有的课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有的课机械地将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

2.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过分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追求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根本没有此项内容,教学过程中更不能体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未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从一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思考,以致曲解教材。 4.语文学科本位缺失。教学中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忽视对语言的积累运用,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和思考时间。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就以下两个方面对“如何研究教材”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1.解读教材 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讲过这样的话:“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这恐怕是所有当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篇课文,只读一两遍是很难找到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读了若干遍之后,读出味来了,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有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参加2019年春季部编教材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对部编语文教材的培训学习,我对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有以下理解。 一、小学语文课本的讲读篇目总数减少,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重视字的书写和认知,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虽然讲读课篇目减少了,但识字量一点也没有喊少,反而从难度和识字量上有所增加,例如同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我会写的字要求6个,部编版要求9个,人教版会认的字要求有8个,部编版教材则要求认识15个字。可见识字量的要求是大大增加了,再加上每单元的识字加油站有十到二十字不等,更是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无形当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同时我会写的字强调了书写的笔顺和书写的规范化,也说明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基础。 “快乐读书吧”板块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补充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之所以没有变为讲读课,是强调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而且只所以定为“和大人一起读”,体现了亲子共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同时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拓展视野,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的内容,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吸引中国文化精华的精神。

虽然语文讲读课总数有所减少,但却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中国古诗文名篇,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整个小学6年12册课文中共选入古诗文类文章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而初中三年6册的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所占比重更大,高达一半以上,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紧扣语文教学改革,更注重对中国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三、从课后练习题的设置来看,部编教材更加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和对文章主旨内容及传承精神的理解,而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味的要求创新和拓展。 例如变原来的“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为“复述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拓展以及“理解词语并造句”等环节,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学习和运用紧密相关联。由此可见,课文的讲读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炼字造句的能力,这是非常符合学生语言学习和运用规律的,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总之,部编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目的变化都是很大的,同时也释放了语文改革和考试的方向,起码在重基础,重运用,重阅读,重文章理解,以及重古诗文经典精华的积累和写作逐级训练上要较旧教材,要好得多,同时抓考试方向也更准,因此部编教材在教与学上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精品—浅谈小学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

精品—浅谈小学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 浅谈小学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 摘要: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梳理发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基于部编教材,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问题。以部编教材执教过程中的某些教学实况、行动研究、理论思考等为基础,提出三大教学策略和设想:第一,有效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第二,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创新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科学技术,助力语文文化传递。 关键词:部编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个人的学习生涯有着深刻而又久远的影响。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发展,文学素养的积累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由于语文这一学科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多样的课程类型和课文体裁,语文教学也一直是一线教师甚至教育研究者永恒的研究话题。近段时间,部编新教材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为这套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并组织编写,所以具有空前雄厚的编写资源,目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我们作为一线工作者在执教这套教材的过程中也实际地体会到了教育部层面在引导小学语文课堂在做一些变化。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经验梳理,笔者希望在本文中探讨分析基于部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问题,希望能够既激励自身不断反思前行,又能够给同在路上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少许启发。 1 有效互动助力语文学习环境创设 师生互动在课堂环境中无处不在,大到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批评,小到师生间的一个眼神一次接触,师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塑造相互影响。而师生言语互动更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精神不易集中的特点,为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关注互动,尤其是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笔者看来,这种掌控主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完成。所谓有效可能包含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有效的提问注重整体性、层次性、追问和停顿;第二,有效的讲解基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搭支架;第三,有效的指令基于学生的习惯养成,组织学生的课堂行为。 在小学的六年里,学生的心理、生理也在不断发展、成熟、完善,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来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划分为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积极互动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正向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为学生主动表达想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主要包括多取向和多角度的表扬,接纳学生情感,采纳学生观点这三类行为。尤其是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这种课文数量减少,教学类型增加的大形势之下,纯粹的知识教学恐怕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语文课堂的要求,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势在必行。 2 素养为先助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在小学语文中原本就占有很大的比重,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再做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加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这一现象还曾引发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的热议。事实上,在笔者看来,部编版教材这两大改变并非是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够理解到内涵、意蕴和用词手法等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转换思维,试着从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将培养语感作为小学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