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常用的配水方式如图3-17。紧靠池壁内侧是一条横向配水槽,其后的人流装置可以有三种不同组合。溢流堰的堰口要确保水平;底孔应沿池宽等距离分布且大小相等;为了减弱射流对沉降的干扰,整流墙的开孔率应在10~20%,孔口的边长或直径应为50~150mm,最上一排孔口的上缘应在水面以下0.12~0.15m处,最下一排的下缘应在泥层以上0.3~O.5m处;挡板需高出水面0.15~0.2m,淹没深度不小于O.2m,距离进水口0.5~1.0m。[显示图片]

集水槽的布置有图3--18所示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以(a)最为简单,但因长度短,流速大,容易挟带较多的悬浮物;(b)种加设了一组纵向支渠,水力条件最好,但结构较复杂。目前,也有在沉淀池中、后部加设横向中途集水槽的。出流口常采用溢流堰和淹没潜孔。前者可为自由堰,也可为锯齿形三角堰,堰前设置挡板,用以稳流和阻挡浮渣,挡板淹没深度为0.3~O.4m,距溢流堰O.25~O.5m。出水溢流堰不仅控制着池内水面的高崖,而且对水流的与勺分布和出入水质古重要影M向,由此堰白必匆严格水平,以征证堰负荷(即单位堰长在单位时间的排水量)适中且各处相等。在采用淹没潜孔时,要求孔径相等,并应沿池子宽度上均匀分布,淹没深度征0.15-0.2m。[显示图片]

2.沉降区的设计

沉降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沉降区的长、览、浇尺寸和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由设计流量Q(m3/h)和表面负荷q(m3/m2.h),按A=Q/q计算沉降区表面积A(m2)。

(2)由与Q对应的水平流速v(mm/s)和沉降时间t,按L2=3.6vt计算沉降区长L2(m)。一般取v≤5mm/s;t取l.5~2.0h。(3)

按B2=A/L2计算池宽B2(m),并按L2/b=4~5的要求得单池或单格宽b(m)的近似尺寸。

(4)由n=B2/b确定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显然,由于n只能为正整数,而n、B2和b又互相关联,因此在确定n值后,需对b或B2作必要调整,但仍需满足L2/b≥4的要求。此外,在采用机械刮泥时,b值还必须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匹配。为了便于检修倒换,n值不应小于2,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增大造价。

3.污泥区的设计

污泥斗的容积可由排泥周期内沉降的泥渣量确定。泥渣体积V w(m3)按下式计算:

(3-22)

式中Q--废水设计流量,m3/h;

C和C--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

P--泥渣含水率(%);

γ--泥渣容重,kg/m3,当泥渣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 /m3;

T--排泥周期,一般取1~2d。

对倒正棱台形泥斗,其容积Vd(m3)按下式计算:

(3-23)

式中a1和a2--分别为泥斗上、下底边长,m;

h4--泥斗高度,m;,a为泥斗壁烦角,按污泥滑动性取450~600。

设m为沉淀池的泥斗数,如mV d≥V w,则能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加泥斗数或缩短排泥周期。

4.沉淀池的整体尺寸

设前、后挡板与进、出水口的距离分别为L1和L3,则沉淀池总长L(m)为:

(3-24)

设缓冲层高度为h3,当没有刮泥机时,h3=(h m+0.3),h m为刮泥板高度;不设刮泥机时,h3取O.5m。为了适

应冲击负荷的水位变化,有效水深以上应有保护高度h1,常取0.3m。故沉淀池总高H(m)为:

(3-25)

二、竖流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多用于小流量废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池面多呈圆形或正多边形。图3-19为圆形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上部圆筒形部分为沉降区,下部倒圆台部分为污泥区,二者之间有0.3~O.5m的缓冲层。沉淀池运行时,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管,由管口出流后,借助反射板的阻挡向四周分布,并沿沉降区断面缓慢竖直上升。沉速大于水速的颗粒下沉到污泥区,澄清水则由周边的溢流堰溢入集水槽排出。溢流堰内侧设有半浸没式挡板来阻止浮渣被水带出。[显示图片]

竖流沉淀池的直径一般在4~8m,最大不超过10m,以1.5~2.0m的静水压力排泥。为保证水流的竖向运动,池径与沉降区深度之比不宜大于3。如池径大于8m,应增设径向集水槽。

竖流沉淀池内,水流水平分速为零,在静水中沉速为u s的颗粒在池内的实际沉速为u s 与水上升流速v的矢量和(u s-v),颗粒被分离的条件为u s>v,而u s≤v的颗粒始终不能沉底,因而其沉降效率与具有相同表面负荷的平流沉淀池相比减小了;即E T=(1-p0) 100(%)。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表面负荷,按公式(3-20)计算,当无资料时,可按v=(O.5∽0.8)mm/s,即q (2.0~3.O)m3/m2·h取用。(2)沉降时间按公式(3-20)求取;当无资料时,可取t=(1.0~2.0)h a。

(3)管口不设反射板时,取中心管内流速v0≤0.03m/s;设反射板时,v0≤0.1m/s。

(4)中心管与反射板之间的

流速v1一般不大于0.04m/s。(5)中心管及反射板的结构尺寸如图3-20。(6)保护高度取0.3~0.6m,缓冲层高度取0.3m,泥斗壁倾角取45°~55°。[显示图片]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内容如下:

(1)中心管的断面A1(m2)和直径d(m)由单池流量Q/n(m3/h)及中心管流速v0(m/h)计算,其中Q为废水流量(m3/h),n为池数

(2)由表面负荷q(m3/m2·h)及单池流量计算沉淀区断面积人A(m2)。

(3)由A1和A2计算沉淀池表面积A(m2)和直径D(m)。

(4)由上升流速v(m/h)和沉降时间t(h)计算沉降区有效水深h2(m)。

(5)由中心管出流速度v(m/h)和喇叭口直径d1(m)计算喇叭口与反射板问高度h3(m)。

(6)污泥体积V w的计算同平流沉淀池,污泥斗实际体积V d(m3)为:

(3-26)

式中h5--泥斗圆台部分高度(m);

R和r--分别为圆台上、下底半径(m)。

(7)沉淀池总高H(m)按下式计算:

(3-27)

式中h1--保护高度,m;

h4--缓冲层高度,m。

三、辐流沉淀池

辐流沉淀池是一种直径较大的圆形池,其结构如图3-21。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布水筒后,通过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围的环形穿孔整流挡板,沿径向呈辐射状流向池周,经温流堰或淹没孔口汇入集水榴排出。沉于池底的泥渣,由安装于衍架底部的刮板以螺线形轨迹刮入泥斗,再借静压或污泥泵排出。[显示图片]

悬浮固体颗粒在辐流沉淀池中的沉降规律如图3-22。由于过流断面由中心向周边不断增大,水平分速逐渐减小,因此其沉降轨迹呈下垂曲线。如没中心筒半径为r l,池半径为R,沉降区水深为H,那么在半径为r的任意点上,颗粒在dt时间内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d r=vdt和dH=udt。由于dH/u=dr/v,故颗粒的分离

条件为。将代入,整理后可得:[显示图片]

或(3-28)

可见,辐流沉淀池中颗粒的分离条件与平流沉淀池相同,总沉降效率仍为

辐流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为20~40m最大可达100m。池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5~3.0m。池底以0.06~0.08的坡度坡向泥斗。这种沉淀池的缺点主要是中心进水口处流速较大,且呈紊流,容易影响初期沉降效果。为此,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池型,如回转悬槽配水式和向心辐流式等。

辐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和沉降时间t应通过沉降试验确定,对生活污水,q可取2.0~3.6m3/m2·h,t取1.5~2.0h。将效水深h2通常取池半径1/2处的深度值。池表面积和直径的计算与竖流沉淀池相同;泥渣体积和波斗尺寸的计算与平流沉淀池相同,但排泥周期一般为4h。沉淀池总高H(m)按下式计算:

(3-29)

式中h1--保护高度,取0.3m;

h3--缓冲层高度,计算方法同机械刮泥手流沉淀池;

h4--泥斗上缘到池半径1/2处的高度,h4=D i/4,i为池底坡度;

h5--污泥斗高度。

第七节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原理没汁的新型沉淀池。与普通沉淀池比较,它有容积利用率高和沉降效率高的明显优点。

一、浅层沉降原理

设有一理想沉淀池,其沉降区的长、宽、深分别为L、B和H,表面积为A,处理水量为Q,表面负荷为q0,颗粒沉速为u0,则由公式(3-19),可得Q=u0A。由此可见,在A一定的条件下,若增大Q,则u0成正比增大,从而使u≥u0。的颗粒所占分率(1-p0)和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u/u0都减小,总沉降效率ET相应降低:反之,要提高沉降效率,则必须减小u0,结果Q成正比减小。以上分析说明,在普通沉淀池中提高沉降效率和增大处理能力相互矛盾,二者之间呈此长被落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如果象图3-23那样,将沉降区高度分隔为n层,即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沉降单元,那末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深度由H减小到H/n,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u0扩大到u≥u/n,沉速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也由u/u0增大到n u/u0,从而使公值大幅度提高;反之,在E T值不变,即沉速为u0的颗粒在下沉了距离h后恰好运动到浅层的右下端点,那末由u0/v`=h/L和h=H/n可得v`=n v,即n

个浅层的处理水量Q`=HBnv=nQ,比原来增大了n倍。显然,分隔的浅层数愈多,E T值提高愈多或Q`值增加愈多。[显示图片]

此外,沉淀池的分隔还能大大改善沉降过程的水力条件,当水以速度v流过当量直径为d e的断面时,雷诺数Re=d e vρ1/μ,d e=4R(R为水力半径)。若原沉淀池内水流的雷诺数为Re,则分隔为n个浅层后的雷诺数Re`=(B+H)Re/(nB+H)。如果再沿纵向将池宽B也分为n格,即相当于n2个管形沉降单元,那末其雷诺数Re"=Re/n。显然,只Re"<R`<Re。实际上,普通沉淀池中,Re=4.O×103-1.5×105,水流处于紊流状改而在斜板和斜管沉淀池内则可分别降至500和100,远小于各自的层流临界雷诺数103和2.0×lO3,可使颗粒在稳定的层流状态下沉降。其次,由于浅层和管形沉降单元的水力半径R很小,表征水流稳定性的佛劳德数Fr=v2/Rg可增大至10-3~10-4以上。上述沉降面棚大和水力条件改善的双重有利因素,不但使斜板、斜管沉淀池能在接近于理想的稳定-条件下高效率运行,而且也大大缩小了处理单位水量所需的池容。

二、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构造

将浅层沉降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时,必须解决沉泥从隔板上侧顺利滑入泥斗的问题。为此,要把隔板倾斜放置,而且相邻隔板之间要留有适当的间隔。一块隔板和它上面间隔雌的空间就构成…个斜板沉降单元。如果再用垂直于斜板的隔板进行纵向分隔,每个斜板单元就变为若干个斜管沉降单元。斜板倾角θ通常按污泥的滑动性及其滑动力向与水流方向是否一致取300~600,为了安装和检修的方便,通常将许多斜板或斜管预制成规格化的整体,然后安装在沉淀池内,就构成如图3-24所示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图中,安装斜板或斜管的区域为沉降区,沉降区以下依次为入流区和污泥区,沉降区上面为出流区。沉淀池工作时,水从斜板之间或斜管内流过,沉落在斜板、斜管底面上的泥渣靠重力自动滑入泥斗。这种沉淀池常用穿孔整流墙布水,以穿孔管或淹没孔口集水,也可在池面上增设潜孔式中途集水槽使集水更趋均匀。集泥常采用多斗式,以穿孔管靠静压或泥泵排泥。沉降区高度大多为0.6~1.Om,入流、出流区高度分别为0.6~1.2m和0.5~1.0m。为防止水流短路,须在池壁与斜板或斜管体间隙处安装阻流板。[显示图片]

根据沉降区内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横向流三种。异向流可采用斜板或斜管单元,而同向流和横向流则只能采用斜板单元。目前主要采用异向流。

斜板和斜管体常用薄塑料板模压和粘结制成。斜板可用平板或波纹板。斜管断面有正六边形、菱形、圆形和正方形,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用。斜板断面与斜管断面并无严格的界限,若以R 和d 分别代表水力半径和断面高度,则当R >d /3时称为斜板,而R≤d /3时则称为斜管。

三、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异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及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如表3-7。

图3-25为固体颗粒在异向流、同向流和横向流斜板沉降单元内的沉降规律图尔。没斜板长为l ,宽为w ,倾角为θ,板间净距为d ,单元内的水速为v ,颗粒沉速为u 0,则颗粒的运动由v 和u 0合成。按图3-25(a)中的几何关系,可得:[显示图片] (3-30)

因通过每个沉降单元的流量 ,即q=v·d·w ,即v=q/d·

w 。将其代入上式,则可得:

(3-31)

上式中的lwcosθ为一个沉降单元的斜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用a f表示;dw/sinθ

为沉降单元的水平底面积,用a表示。a f+a即为一个沉降单元的总沉降面积。若沉降单元数为n,斜板利用系数为k,则有:

(3-32)

式中Q--沉淀池设计流量;

A f--所有沉降单元的斜板的总水平投影面积;

A--所有沉降单元的水平底面积。

同理可以证明,对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有:

(3-33)

对横向流沉淀池有:

(3-34)

由公式(3-32)~(3-34)可以看出:(1)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沉降面积远大于相同尺寸的普通沉淀池的表面积,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沉降效率和单位池容的处理能力;(2)在颗救沉速u0、沉降单元数n和倾角θ一定时,以异向流的处理能力最大,同向流居中,横向流最小。而在类型和尺寸满足设计参数允许值的条件下,n值愈大(即单元高度d愈小),倾角θ愈小,则A f值愈大;(3)流量Q、沉降面积A f和A与颗粒沉速u0之间仍保持着u0=Q/A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设计计算时,仍可先由沉降曲线上查到u0,再根据选定的其它设计参数计算a f和a的值,便可利用公式(3-32)、(3-33)和(3-34)确定所需的沉降单元数n,并进而确定沉降区的整体尺寸;(4)沉降单元数为n2或n·m的斜管的沉降面积与沉降单元数为n的斜板基本相等,因而仍可按斜板沉淀池的方法计算,只是设计参数有所不同.

例3-3现拟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处理流量Q=300m3/h的某种废水。已知斜板长l

=1.0m,宽w=2.0m,厚δ=5mm,安装倾角θ取600。,板间净距d取80mm,斜板利用系数k取0.9,并查得颗粒沉速u0为1.5mm/s。试确定该沉淀池沉降区的整体尺寸。

解取池宽等于斜板宽2.0m,并作沉降单元断面图。按公式(3-32)得:[显示图片]

、故有

沉降单元数n=55.6/1.185*0.9=52.10(个),取53个。斜板数n`=n+1=54(块)这样,沉降区整体尺寸为;

宽度B=w=2.0m

高度

长度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分离悬浮颗粒物和悬 浮物质附着的生物膜,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并进行进一步处理。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池体尺寸、池体形状、进出水流量、沉淀物质比例等。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法(HRT) 水力停留时间法是一种基于水体在沉淀池内的滞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 尺寸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 进出水流量。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 小时为单位计算。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选取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 常见的数值范围为1-4小时。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Q×HRT 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体积,Q表示进水流量,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2.有效沉淀区面积法(ASA) 有效沉淀区面积法是通过确定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来设计沉淀池 尺寸的方法。沉淀池内的有效沉淀区指的是沉淀物质大致排列的区域,通 常位于池底。为了保持沉淀物质的沉降效果,有效沉淀区面积应足够大。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Q×f×C

其中,A表示有效沉淀区面积,Q表示进水流量,f表示收窄因数,C 表示沉淀物质的浓度。 3.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 斜板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混凝沉淀的沉淀池设计。在这种沉 淀池中,废水通过斜板槽向下流动,在槽内与混凝剂发生反应并形成絮凝物,最后沉淀到池底。 斜板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涉及到斜板槽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一 般来说,斜板槽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废水在槽内有足够的时间与混凝 剂反应。斜板槽的角度应根据混凝剂类型以及废水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45-60度之间。 总结起来,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法、有效沉淀区面积 法以及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等多个参数。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性能。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1.基本要求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举例计算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 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 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 (1)流速的选择: 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 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 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 (3)水深的确定: 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 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 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 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

v=(g×(ρp-ρf)×d^2)/(18×μ) 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 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 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通过引导水流使其中的杂质、悬浮 固体和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沉淀池的设计 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量、污染物颗粒大小等。下面将 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水 流量和水流速度等。确定这些参数需要考虑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1.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取决于水流量和水流速度。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 为水流长度的3-4倍,宽度应为长度的1-1.5倍,深度应为宽度的0.5- 0.6倍。根据具体的水处理要求可以对这些比例进行调整。 2.水流量: 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水量。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的水 处理能力来确定。水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水的能力,通常以每小 时处理的水量来表示,单位为m3/h。 3.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是指水流通过沉淀池时的流速,通常以米/秒为单位。水流 速度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水流速度 应使污染物能够在沉淀池内沉降到底部。 进行沉淀池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流速度对沉淀效果的影响。过高 的水流速度会导致悬浮颗粒无法沉降,而过低的水流速度则会导致沉淀池 体积增大。

下面是一个沉淀池设计的具体计算示例: 假设需要设计一个沉淀池来处理废水,废水的水流量为100m3/h。根 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沉淀池尺寸为长10m、宽5m、深度2m。 首先计算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沉淀池中 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停留时间=沉淀池体积/水流量 停留时间=(10*5*2)/100 停留时间=1小时 停留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废水的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计算水流速度。可以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池的尺寸来计算。 水流速度=污水流量/沉淀池横截面积 水流速度=100/(10*5) 水流速度=2m/s 最后根据水流速度的选择,可以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沉淀池设计计算示例。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 其他因素,如进出水口的设置、污泥的排放等。每个具体的情况都可能有 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沉淀池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 〔1〕沉淀区有效水深2h 2h q t =⋅ (2-15) 式中 q — 外表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 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 max 3600Q A q ⨯= (2-16) 式中 ma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 或 1max V Q t =⋅ 〔2-18〕 〔4〕沉淀区长度L t L υ6.3= 〔2-19〕 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按外表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 L 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b 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 〔7〕污泥区容积W 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 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 或 1000 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 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 时,取1000 kg/m 3;

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 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 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 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8〕沉淀池总高度H 4321h h h h H +++= (2-24) 式中 h 1 —超高,采用; h 2—沉淀区高度,m ; h 3—缓冲高度,m ;一般取。 h 4—污泥区高度,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度,m 。 例题:某城镇人口200000人,最大污水流量90000m 3/d ,欲建一污水处理厂,假设采用平流式初沉池,试求沉淀池个部分尺寸。 解:Q max =90000m 33/s 根据表2-5,取外表负荷q=3/(m 2·h),沉淀时间t=1.5h 。 〔1〕沉淀区有效水深2h 2 1.5 1.5 2.25h q t =⋅=⨯= 〔m 〕 〔2〕沉淀区总面积A max 3600 1.0436*******.5 Q A q ⨯⨯=== 〔m 2〕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122496 2.255616V A h =⋅=⨯=〔m 3〕 〔4〕沉淀区长度L ,取水平流速v =6.5 mm/s 3.6 3.6 6.5 1.535.135L vt ==⨯⨯=≈〔m 〕 〔5〕沉淀区总宽B 249671.335A B L === 〔m 〕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 设计计算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1.5-2.5 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 ,浸没深度≥0.25m ,一般取0.5-1.0m ,距离进水口0.5-1.0m ;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 ,浸没深度0.3-0.4m ,高出水面0.1-0.15m 。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 94%%100350 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 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 5.1720q 3600Qmax ==480(m 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 。=3600Qmax t=720×2=1440 m 3 (5)沉淀池长度 设初沉池流速v=4.8mm/s L=3.6vt=4.8⨯3.6⨯2=34.56(m) 池总宽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沉淀池是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工艺条件,沉淀池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 1.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在沉淀池内流动的原理,将悬浮物和颗粒物重 力沉降至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以下是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流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通常根据水 流速度和沉淀池尺寸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沉淀时间为2-4小时。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 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水流速度过快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充分沉降,水 流速度过慢会降低处理效率。根据经验公式,水流速度一般控制在0.5- 1.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处理量越大,池 体尺寸越大。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高度 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流沉淀池: 辐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状排放的原理,使悬浮物和 颗粒物在辐射状水流作用下向池壁沉淀。以下是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 计算: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辐流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与平流沉淀池相比,辐流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对较高,一般控制在1.0-2.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一般情况下,辐流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使用斜管作为沉淀介质,悬浮物和颗粒物在斜管的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底部进行分离。 -斜管角度:斜管角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斜管角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一般情况下,斜管角度控制在55-65度。 - 斜管间距:斜管间距是指相邻斜管之间的距离,也是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之一、斜管间距根据处理量和沉降时间来确定,一般控制在300-500mm。 -池体尺寸:斜管沉淀池的池体尺寸与处理量和沉降时间有关,一般情况下,池体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沉淀池设计参数与处理量、沉淀时间、沉淀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设计沉淀池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沉淀池能够有效地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 浮物质和沉淀物质,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 设计计算和设计参数。 第一种是矩形沉淀池设计计算。矩形沉淀池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此在许多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在设计矩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以 下几个参数: 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应根据处理的水量和水质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为水流速度的10到20倍,而宽度应为水流量 的1.2到1.4倍。深度一般为水深的1.5到2倍。 2.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根据处理水的 质量要求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确定沉淀池的沉淀时间。通常,沉淀时间 应为水流速度的3到5倍。 3.渣浓度:渣浓度是指沉淀池中沉淀物质的浓度。通过调整水的流速 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控制渣浓度。一般来说,渣浓度应为流入水浓度的 1/3到1/2 第二种是圆形沉淀池设计计算。与矩形沉淀池相比,圆形沉淀池具有 更好的沉淀效果,因为它能够减少水流的涡流和湍流。在设计圆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 1.直径:沉淀池的直径应根据流入水的流量和质量来确定。一般来说,直径应为流量的1.2到1.5倍。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

2.深度:深度是指沉淀池的深度。深度应根据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深度应为直径的1到1.5倍。 3.倾斜角:倾斜角是指沉淀池底部的倾斜角度。倾斜角的选择应基于沉淀物质的性质和污水的特性。一般来说,倾斜角应为3到5度。 第三种是喷射沉淀池设计计算。喷射沉淀池通过喷射气体或液体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以促进沉淀物质的沉降。在设计喷射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 1.喷射比:喷射比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与进水流量之比。通过调整喷射比,可以改变沉淀物质的沉降速度。一般来说,喷射比应为进水流量的2%到5%。 2.喷射时间:喷射时间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的持续时间。喷射时间应根据沉降物质的性质和处理水的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喷射时间应为1到3分钟。 3.喷射速度:喷射速度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的速度。喷射速度的选择应基于处理水的特性和沉淀物质的沉降速度。一般来说,喷射速度应为进水流速的1.5到2倍。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设计参数。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水质要求、设备的限制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处理效果。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 )/(1502d m kg ∙≤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 4.0m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 2 ' max 7805.12360065.0m nq Q F =⨯⨯==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 D 52.3114 .3780 44=⨯== 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 22 2 ' 25.8044 324 m D F =⨯= = ππ 实际负荷)/(45.132 2360065.0442 32 2max h m m D n Q q ∙=⨯⨯⨯== ππ,符合要求。 3、沉淀池有效水深 t q h '1= 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 m h 0.325.11=⨯=

气浮沉淀池设计计算

气浮沉淀池设计计算 气浮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设备,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设计和计算气浮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流量、悬浮物质的浓度、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等。以下是关于气浮沉淀池设计计算的更详细说明。 设计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气浮池的流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池体的水体体积。它通常由产生废水的流程或工艺决定。例如,对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流量可以是一个稳定的流速,也可以是一个变化的流速。 第二步是测量废水中悬浮物质的浓度。悬浮物质的浓度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悬浮物质质量。可以通过取样废水并进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悬浮物质的浓度。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这些浓度数据进行经验调整,以确保有效的去除悬浮物。 第三步是考虑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对气浮的影响。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决定了在气浮沉淀池中悬浮物质沉降的速度。通常,较大的颗粒物会较快地沉降,而较小的颗粒物沉降较慢。此外,较大的颗粒物也更容易受到气泡的浮力影响,从而提高悬浮物质的去除率。 基于以上的设计参数,可以进行气浮沉淀池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的目标是确保污水在进入池体后,能够在池体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使悬浮物质沉淀并被去除。这可以通过计算气浮沉淀池的停留时间来实现。停留时间由池体的体积和进水流量决定。 停留时间计算公式为:停留时间=池体体积/进水流量 例如,假设气浮沉淀池的体积为100立方米,进水流量为10立方米/小时,那么停留时间为10小时。

停留时间的选择取决于废水的水质要求和设计需求。一般情况下,停留时间应该使得废水的浊度降至一定的标准值以下。 此外,气浮沉淀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废水的PH值、温度、气泡生成和分布、池体的深度以及池体的形状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气浮沉淀池的性能和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气浮沉淀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流量、悬浮物质浓度、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等因素。通过计算池体的停留时间,可以确定气浮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但是,实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验调整,以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水质要求的达标。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 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 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 设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 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1.5-2.5m3/(m2·h), 沉淀效率为40%-60%。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max=0.2 (m3/s)=0.23600=720 (m3/h) 设表面负荷q=1.5m3/(m2·h),沉淀时间t=2h A==480(m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3600t=720×2=1440m3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1.设计目标: 2.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a.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计算公式: HRT=V/Q 其中,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 b.处理量(V)的计算公式: V=A*H 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H表示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单位:米)。 c.水流速度(L)的计算公式: L=Q/A 其中,L表示水流速度(单位:米/小时),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d.污泥沉淀速度的计算公式: S = (Cin - Cout) / HRT

其中,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C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C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 e.污泥体积的计算公式: Vsludge = (Sin - Sout) / S 其中,Vsludge表示沉淀池的污泥体积(单位:立方米),S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 3.参数选择: 在设计絮凝沉淀池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参数值。例如,水力停留时间可根据需要的沉淀效果和处理能力来确定,一般常用范围为0.5-3小时;水流速度通常选择为0.3-0.5m/h;进出口浓度差和污泥沉淀速度的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并根据结果确定。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基本要求 1、沉淀池设计工作总体指标: (1)池坝总高:H=4.00m (2)池坝总容积:V=20m3 2、沉淀池设计有关工作: (1)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 (2)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 (3)水力及湿度设计; (4)内外表面抹面设计。 二、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 1、池容及池坝形状: (1)池容: V=20m3 (2)池坝形状:池容V=20m3,池坝总高H=4.00m,成椭圆形; (3)池容深: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0.50m,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H-0.50m=3.50m,故池容深=3.50m. 2、池容宽度及池坝内砼砌筑量计算: 以池容宽度δ为变量,求解池容宽度δ. 椭圆形池容体积: V=πr1r2h 其中,r1为长径,r2为短径,h为池容深 短径取池容宽度δ,

则长径可求得: r1=(Vδ)/(πh) 池坝内砼砌筑量可求得: V=2πr1h+2πr2h+(r22-r12)/2 其中,r2=δ 即, V=2πr1h+2πδh+(δ22-r12)/2 结合V=20m3 及H=4.00m,求解池容宽度δ,我们得到: δ=2.81m 故,池坝总容积V=20m3,池容深=3.50m,池容宽度δ=2.81m. 三、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 1、底部砼混凝土设计: (1)离池底高度:H1=0.50m (2)底部容积:V1=VH1/H=200.50/4.00=2.50m3 (3)底部砼混凝土用量:V1/0.35=7.14m3 (4)底部砼混凝土标准:C20; 2、池坝内砼混凝土设计: (1)池坝容积:V=20m3 (2)池坝内砼混凝土用量:V/0.35=57.14m3 (3)池坝内砼混凝土标准:C25; 3、池坝外砼混凝土设计: (1)池坝外砼混凝土用量:V/0.65=30.77m3 (2)离池坝外砼混凝土标准:C20; 四、水力及湿度设计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Settling tank)是一个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它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处理工程中。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 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取决于进水速度、水流量和所需的停留时间。设计时需要确定所需的停留时间,通常建议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停留时间的选择将会影响沉淀池的尺寸。停留时间增加可以提高悬浮物和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沉淀池的尺寸。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和经济性。 2. 进水速度:沉淀池的进水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进水速度不能超过水流的沉降速度,以确保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根据Stokes公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水流的沉降速度: V=(g*d^2*(ρ-ρw))/(18*μ) 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物质的直径,ρ是颗粒物质的密度,ρw是水的密度,μ是水的粘度。设计时,进水速度应小于沉降速度。 3. 池底速度:沉淀池的池底速度应足够小,以防止悬浮物再次悬浮起来。一般来说,池底速度应小于1 cm/s。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池底的速度: Vb=Q/(A*H)

其中,Vb是池底速度,Q是水的流量,A是池底面积,H是沉淀池的 深度。设计时,可以根据池底速度来确定沉淀池的面积。 4.池底斜度:沉淀池的池底应具有适当的斜度,以便收集沉淀下来的 物质并排出。一般来说,斜度的设计应根据所使用的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 来确定。通常建议斜度为1:2到1:3,以确保沉淀物顺利排出。 以上是沉淀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为了确保 沉淀池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对汇水坑、沉降区域、底部排出口等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 总结一下,沉淀池设计和计算法包括确定停留时间、进水速度、池底 速度和池底斜度等重要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 经济性以及相关的水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沉 淀池的有效运行,达到预期的水处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