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广告布点规划文本0821

安庆市广告布点规划文本0821
安庆市广告布点规划文本0821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总体控制规划 (1)

第三章设置、设计导则 (4)

第四章近期布点规划 (4)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

第六章附则 (5)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概述

为了合理布局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提供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定依据,特编制《安庆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布点规划(2008-2020)》。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5年2月1日);

4.《广告管理条例》(1987年12月1日);

5.《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5年1月1日);

6.《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局部调整);

7.《安庆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8.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规范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的设置与管理,使其更好地宣传商品、服务社会、美化城市,进而使广告设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按照“美化城市,提升品位,塑造城市景观,促进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的设置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置控制体系。

第四条规划原则

1.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

2. 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3. 因地制宜、分区管理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4. 符合安全、功能、美观的原则;

5. 有序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的编制为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置的管理和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依据,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规范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的设置和布局,消除和整治现状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协调和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第六条规划对象

本规划对象主要是指设置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公路、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两侧、城市出入口地段、城市重要节点和区域附近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按照广告发布的内容可分为公益性广告和商业性广告;按照广告设置的形式可分为两面体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和三面体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

第七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局部调整)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近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第二章总体控制规划

第九条总体控制分区规划

1. 禁止建设区

(1)控制范围

①安庆市老城区用地范围;

②反映传统文化风貌、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周边控制区;

③学校、医疗卫生三用地范围;

④历史街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用地范围及周边保护控制地带;

⑤有一定历史纪念意义的公园绿地范围;

⑥长江、新河滨水景观带;

⑦政府行政机关和重要公共建筑周边控制区(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⑧铁路沿线两侧和电力高压线走廊两侧;

⑨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设置的区域。

(2)控制引导

①政府行政机关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②学校和医院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③历史街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用地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

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④有一定历史纪念意义的公园绿地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⑤重要公共建筑、反映传统文化风貌、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周围100米范围内

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⑥铁路沿线两侧5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电力高压线走廊两侧30米

范围内不得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2. 限制建设区

(1)控制范围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除禁止建设区范围外其他用地。

(2)控制引导

①凡空置广告点位必须以公益性内容补充画面。规划广告点位为发布公益性广告内容的,不宜更改为商业性广告;规划广告点位为发布商业性广告内容的,可结合实际需要发布公益性广告内容。

②若需在限制建设区内划定的区域和路段外的其它位置设置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发布的广告内容应为公益性广告,且广告设施设置的位置须由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论证,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规划选址建设。

(3)布点规划

①现状广告点位

拆除广告点位

现状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拆除应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分步实施,规划至2020年共需拆除6处广告点位,具体如下表所示。

现状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拆除一览表(2020年)

序号位置内容形式拆除原由

5 菱湖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周边用地开发建设。

13 纬六路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北收费站附近东面商业两面体侵占规划城市电力高压线走廊

14 纬六路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北收费站附近西面商业两面体侵占规划城市电力高压线走廊

15 206国道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占用人行道,影响道路交通

16 龙眠山路段(北起合安高速公路收费站,南至纬

六路)东侧

商业两面体侵占规划城市电力高压线走廊

17 龙眠山路段(北起合安高速公路收费站,南至纬

六路)西侧

商业两面体侵占规划城市电力高压线走廊

注:表中拆除的广告点位序号与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设置现状一览表中的广告点位序号相一致。

b. 保留广告点位

除去规划拆除的6处广告点位,现状设置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保留19处广告点位。

②规划广告点位

规划至2020年在限制建设区内设置70处广告点位,其中商业性广告点位54处;公益性广告点位16处。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规划布点一览表(2020年)

序号位置内容形式备注

1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2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3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4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5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公益三面体新建

6 北部新城纬一路与学府路交叉口西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7 北部新城纬一路与学府路交叉口东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8 环城北路与集贤北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9 环城北路与集贤北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0 集贤关收费站南面206国道与集贤北路交叉口处公益三面体现状保留

11 环城西路与丁香路交叉口西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12 环城西路与黄土坑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3 环城西路与袁柏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4 袁柏路与黄土坑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15 环城北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6 环城北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7 城北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18 城北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19 城北立交区域公益三面体新建

20 城北立交区域公益三面体新建

21 环城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两面体新建

22 环城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两面体新建

23 纬六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24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5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6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西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7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8 206国道北侧青园国际农机五金机电城前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0 迎宾大道与湖心北路交叉口西面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1 迎宾大道与湖心北路交叉口东面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2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3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4 黄土坑路与菱湖北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5 集贤南路石化天桥南面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6 双岗路道路绿化隔离带中公益三面体现状保留

37 湖心中路与市府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8 菱湖北路与湖心中路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0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1 花亭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2 菱湖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43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44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两面体新建

45 振风大道道路绿化隔离带中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46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两面体新建

47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48 龙眠山路东侧公共绿地内公益两面体新建

4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0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1 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公益三面体现状保留

52 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53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4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5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6 港口路与元山路交叉口东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57 祥和路与秦潭路交叉口西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58 皖江大道与秦潭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59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0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1 环城北路与潜江路交叉口西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62 环城北路与潜江路交叉口东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63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4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5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6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7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8 环城北路北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69 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西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

70 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西南角公益三面体新建注:⑴本表仅为城市限制建设区内的广告布点内容。

⑵本表中各广告点位具体位置详见规划广告点位编号图。

3. 一般建设区

(1)控制范围

①合安高速公路安庆段两侧;

②江北高速公路安庆段两侧;

③安九公路安庆段两侧;

④206国道安庆段两侧;

⑤新安枞公路安庆段两侧;

⑥老安枞公路杨桥段两侧;

⑦安桐公路安庆段两侧;

⑧十洪公路安庆段两侧;

⑨规划公路(月山至海口段)两侧。

(2)控制引导

①公路两侧按每隔1000—1200米的距离设置1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②高速公路两侧按每隔1200—1500米的距离设置1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

③公路与城市出入口相距3公里内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可按300—500米的间隔距离合理设置;

④一般建设区内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应避开周边村庄居民点在公路两侧合理设置,且与周边建筑距离应大于其自身高度;

⑤建议一般建设区内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布点分区域规划控制,其中各区域公益性广告比例不得低于15%。

(3)布点规划

规划一般建设区内沿高速公路、公路两侧设置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遵循控制引导要求合理布点。

第十条重点区域规划

1.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

在振风大道立交区域规划新设置2处三面体广告点位和2处两面体广告点位;保留2处三面体广告点位;拆除1处三面体广告点位,规划广告内容以商业性广告为主,可安排少量公益性广告。

2. 城北立交区域

在城北立交区域规划新设置4处三面体广告点位;保留纬六路与龙眠山路道路交叉口东北角的1处三面体广告点位;拆除4处三面体广告点位。规划广告内容以商业性广告为主,可安排少量公益性广告。

3.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规划在立交匝道处设置5处三面体广告点位,内容以商业性广告为主,其中结合主匝道入口处设置1处公益性广告点位。

4. 菱湖风景区

规划在本区域不新建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保留三处现状存在的广告点位。

第三章

设置、设计导则

第十一条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设置导则

1.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有关市政安全规范,尽可能远离电力高压线走廊,支撑柱落点不得影响地下管线的敷设,广告牌面应尽可能与道路走向垂直。

2.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高度应与周边建筑布局和绿化配置相协调,沿道路两侧的广告设施外型应基本统一,宜采用两面体广告形式,而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宜采用三面体广告形式。

3. 城市道路各交叉口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数量不得超过4块。广告设施不得占用交通渠化岛和人行道;

4. 广告牌面端部距离城市道路红线和桥身侧面不得小于5米;

5. 广告牌面端部距离高速公路、公路两侧边缘不得小于5米;

6. 广告设施支撑柱距离周边建筑不得小于其自身高度。

7.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设置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必须满足机场净空高度控制的要求。

第十二条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设计导则

1.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广告牌设计最大尺寸:牌面宽度≤21米,牌面高度≤7米,广告设施总高度不得大于22米;

2. 大型双面体支撑式广告设施广告牌设计最大尺寸:牌面宽度≤18米,牌面高度≤7米,牌面下缘距地面不得小于15米,广告设施总高度不得大于22米;

3. 大型三面体支撑式广告设施广告牌设计最大尺寸:牌面宽度≤21米,牌面高度≤7米,牌面下缘距地面不得小于15米,广告设施总高度不得大于22米。

4.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挖孔桩占地不小于3米×3米,开挖承台占地不小于5米×3米。

第四章 近期布点规划

第十三条 近期布点规划内容

规划至2010年在城市限制建设区内设置广告点位55 处;其中商业性广告点位45处,公益性广告点位10处。

城市一般建设区内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布点结合现状高速公路、公路以及近期建设的公路的实施情况按照一般性的控制引导原则进行合理设置,不统计布点数量。

规划设置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必须满足设置、设计导则的要求。

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规划近期布点一览表(2010年)

序 号 位 置

内 容 形 式 备 注 1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2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3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4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5 北部新城立交区域

公益 三面体 新建 6 北部新城纬一路与学府路交叉口西南角 公益 三面体 新建 7 北部新城纬一路与学府路交叉口东南角 公益 三面体 新建 8 环城北路与集贤北路交叉口西北角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9 环城北路与集贤北路交叉口东北角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10 集贤关收费站南面206国道与集贤北路交叉口处 公益 三面体 现状保留 11 环城西路与丁香路交叉口西北角 公益 三面体 新建 12 环城西路与黄土坑西路交叉口东北角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13

环城西路与袁柏路交叉口西北角

商业

三面体

新建

14 袁柏路与黄土坑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15 环城北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6 环城北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新建

17 城北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18 城北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19 城北立交区域公益三面体新建

20 城北立交区域公益三面体新建

21 环城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两面体新建

22 环城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两面体新建

23 纬六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24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5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6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西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7 中兴大道与206国道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8 206国道北侧青园国际农机五金机电城前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2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0 迎宾大道与湖心北路交叉口西面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1 迎宾大道与湖心北路交叉口东面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2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3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34 黄土坑路与菱湖北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5 集贤南路石化天桥南面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6 双岗路道路绿化隔离带中公益三面体现状保留

37 湖心中路与市府路交叉口西北角商业两面体现状保留

38 菱湖北路与湖心中路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3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0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1 花亭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42 菱湖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43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44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两面体新建

45 振风大道道路绿化隔离带中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46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两面体新建

47 振风大道立交区域商业三面体新建

48 龙眠山路东侧公共绿地内公益两面体新建

4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0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1 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公益三面体现状保留

52 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东南角商业三面体现状保留

53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4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西侧商业两面体新建

55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东侧商业两面体新建注:⑴本表仅为城市限制建设区内的广告布点内容。

⑵本表中各广告点位具体位置详见近期规划广告点位编号图。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第十四条本规划应通过专家评审论证,成果公示,征求行业协会、广告经营者及社会公众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本规划应作为安庆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布点的主要依据,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设置、管理活动,均应遵循本规划。对符合规划要求予以保留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进行清理、规范;对现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依法逐步拆除。

第十六条建议根据本规划尽快编制相应的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技术管理规定,加强城市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的管理,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第十七条建议将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的用地供应纳入城市经营性土地管理体系,实行其供应用地的招挂拍。大型独立支撑式广告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其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安全间距的要求。

第十八条加强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规划意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条本规划经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安庆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布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文本中用“下划线”标明的条例或语句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送审稿)

安庆市城乡规划局2016.6.27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2章建设用地 (2) 第3章开发强度 (6) 第4章建筑间距 (9) 第5章建筑退让 (15) 第6章绿地控制 (20) 第7章环境景观 (26) 第8章综合交通 (31) 第9章特别控制 (40) 第10章单元控制 (44) 第11章配套设施 (47) 第12章附则 (56) 附录A:名词解释 (57) 附录B:计算规则 (61) 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6) 附录D:附图 (77)

说明:1、本稿仿宋斜体字为技术管理规定或补充规定延续的条款;2、其他正文为根据最新政策、规范要求等新增条款。 第1章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 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控规通则”是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的通用性规划管理规定,以整体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地块控规”是具体项目地块开发建设的个案性规划管理规定,以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 “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经法定程序审批后,是城乡规划

建埠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建埠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3 冷 静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自1891年开埠以来,青岛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到带状的狭长城市,再到今天拥湾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青岛城市建设与发展思维不断成熟、更加科学的历程。每一次城市发展思维的变革,都会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 关键词:青岛;建埠;城市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2698(2009)0320006205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东经120°22′,北纬36°4′,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市域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76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76万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青岛一直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现辖7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代管5个县级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 一、建埠以来青岛区划的历史沿革 青岛在建制前属即墨县仁化乡管辖,因胶州湾而显其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海军舰船的威胁,清政府于1891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驻防青岛,在青岛村东侧建总兵衙门,这一年被认为是青岛市建制的开始。此后,这一区域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传统市镇,至1897年,市区人口约1.4万人。同年11月14日,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派远东舰队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使青岛以“租借地”的名义成为德国的殖民地,租期99年,由此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时期。 1891年~1898年是清政府管辖时期。1898年~1914年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 1914年~1922年是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1922年~1929年在青岛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945年是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 1945年~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设立 青岛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成立人民政府,改为 省辖地级市,下设市北、市南、台西、台东、四沧、李村、浮山7区及即墨县、胶县、胶南县三县。 胶州专区的崂山办事处划归青岛市(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批准)。 撤销青岛市四沧区、浮山区、李村区,设立四方区、沧口区(内务部1951年8月16日批准)。青岛市的即墨县划归莱阳专区;胶县、胶南县划归昌潍专区(国务院1961年5月23日批准)。撤销青岛市崂山郊区,设立崂山县,驻李村(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撤销青岛市台西区,并入市南区、市北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8日批准)。 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县、胶南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78年11月17日批准)。设立青岛市黄岛区,以胶县的黄岛、薛家岛、辛安3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78年11月27日批准)。 原潍坊地区的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83年8月30日批准)。 原烟台地区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83年8月30日批准)。 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国务院1987年2月12日批准)。 撤销崂山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国务院1988年 6 第22卷第3期2009年9月 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Vol.22No.3 Sep.2009 3 收稿日期:2009207213 作者简介:冷静(19742),男,山东乳山人,副研究员。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 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学生获奖登记表 1、在由市地震局组织的全市地震应急知识竞赛中,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奖学生 名单具体如下: 等级班级姓名班级姓名 一等奖二(3)汪文娴二(6)方竺乾 二等奖二(9)王凤鸣二(2)陈丹二(2)祖琪 三等奖二(4)潮杰二(9)周静静二(6)陈晨二(1)胡珊二(1)王钢二(3)顾玲玲 2、3月20日晨读课,我校进行了初一、初二年级英语同步阅读单词竞赛。本次比赛旨在考察学生对阅读单词的理解、记忆,以及对词性的掌握。《英语同步阅读》是我校特色校本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信息检索能力起到了较强的巩固作用。 从两年多开设课程的反馈情况看,它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深化同学们用English语言去理解问题的语言思维模式,这是我校办学以来最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我校将继续通过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语言情景化学习,通过行之有效的巩固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赛将根据学生成绩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名单附后)。 初一英语阅读单词竞赛 奖次姓 名 班级 姓 名 班级 姓 名 班级 一等奖刁节 霖梓 初一 (3) 杨 倩 初一 (3) 祝希 瑀 初一 (4)陶 椰 初一 (4) 吴休 同 初一 (5) 黄绪 绪 初一 (8)韩 璐 初一 (9) 方 宸 初一 (9) 丁伯 仪 初一 (1 0)程筱 宇 初一 (11) 二等奖 丁 汀 初一 (3) 叶禹 夫 初一 (3) 刘 畅 初一 (4)王竹 可 初一 (4) 胡馨 予 初一 (4) 江青 颖 初一 (4)江 雪 初一 (4) 丁 玲 初一 (5) 曹溶 溶 初一 (6)任 意 初一 (7) 周 好 初一 (8) 吴成 友 初一 (8)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关于对《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改的说明 (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已试行两年多,《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结合两年来的实际运用以及兄弟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将《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宗旨是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管理。下面,就我们的修改内容重点向大家进行说明: 1、适用范围的界定原《技术规定》适用范围是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依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修改为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范围。(第1条) 2、老、旧、新区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政府领导的指示以及市民网站的意见,结合我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具体要求,我局在《技术规定》中对老、旧、新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城区以“双增双减”为基本原则;旧区要优化、调整用地布局结构,加强河湖水系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新区以“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景一片”为目标;(第17、18条) 3、日照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原《技术规定》中对高层进行日照分析要求用累计法计算。鉴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逐日加强。仍按简单的日照累计法计算建筑物的间距,经常造成被遮挡的既有建筑物内的居民提出异议。修改中对日照分析法计算间距提出了具体要求并

增加了“连续日照一个小时以上”的内容。(第39条) 4、临街建筑退让标准提高按照市政府宜政办秘[2009]47号文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第56条) 5、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进行了调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内的机动车停车要求也在提高,停车难已成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此,我们对住宅部分的机动车停车位进行了调整,保障性用房的标准也做了适当的修改。(第75条) 6、交通影响分析范围扩大按照市政府宜政办秘[2010]78号文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第82条)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两年多来,得到了诸多关心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热心人员的关注,真诚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和见解。我们结合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体会以及设计、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议,对《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提请大家讨论,目的是为了将安庆市规划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 二〇一三年八月九日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索罗乡学区2009-201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09—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09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 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说明书

目录 一、城市基本情况 (3) (一)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3) (二)自然环境 (4) (三)社会经济发展 (5) 二、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6) (一)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 (7) (二)近几年规划建设实施情况 (9) 三、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原由及主要内容 (13) (一)影响城市发展的宏观因素分析 (13) (二)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修改的原因 (16) (三)关键问题的分析 (19) (三)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区域 (29) 四、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局部调整 (30) (一)指导思想 (30) (二)规划原则 (30) (三)规划依据 (32) (四)规划期限 (34) (五)城市规划区 (34) (六)城市性质 (34) (七)城市发展方向 (34)

(八)城市规模 (35) (九)城市结构 (35) 五、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36) (一)建设用地的现状特点 (37) (二)建设用地调整的目标 (38) (三)建设用地布局的局部调整思路 (38) (四)建设用地的总体调整 (40) (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调整 (42) 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2) (一)综合交通建设目标 (52) (二)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2) (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53) 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一)绿地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55)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7) 八、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58) 给水排水规划 (58) (二)电力电信网规划 (59) 九、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9) (一)近期建设规划措施 (59)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划 (59) (三)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60)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年)

目录 第一章胶州市概况 第一节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第二节城市路网概况 第二章胶州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一节胶州市交通发展的需求预测 第二节胶州市的交通发展目标 第三节胶州市的交通发展战略 第三章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及期限 第一节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 第二节胶州市交通规划期限 第四章胶州市区域内路网规划 第一节胶州市乡镇间的路网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市区内交通网规划 第五章胶州市客运站交通规划 第一节胶州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六章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第一节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关于交通的相关保障措施第七章附录

第一章胶州市概况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5 平方公里,辖1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10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城区人口超过45万人。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秧歌之乡等荣誉称号。 胶州地处胶州湾腹地最深、最开阔的位置,济青、青兰、环胶州湾、同三四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四条铁路贯穿境内,是内陆各省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从半岛区域看,在东西走廊上,“三线两站”构筑起独特的区域价值。三线,即山东半岛“一体”发展的三条黄金通道,济青、青兰高速以及胶济铁路,胶州均处于咽喉位置。两站,即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以及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总投资7.1亿元的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是中国铁道部在全国设立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是青岛。 第一节胶州市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一、区域概况 胶州市属青岛市辖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经为119°37′-120°12′,北纬为36°00′-36°30′。市域东南隅胶州湾与青岛市区相望,东南海岸线长25.5公里。全市东西横距51公里,南北纵距54.3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胶州市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78.5258万人,总户数为23.8718户,农业人口49.8454万人,城市人口28.6804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6.52%。 胶州市是青岛市次级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省环胶州湾经济开放地带的前沿,南至青岛前湾港48公里,东距流亭国际机场35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全方位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十一五”期间被青岛市规划为划区的县级市。 胶州市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过渡地带,东邻即墨市、城阳区,西靠诸城市、高密市,南接胶南市,北连平度市。扼东西交通之咽喉,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现状交通较发达。胶济铁路与胶黄铁路在市区东部交汇,胶新铁路以胶州为起点,从市区西侧穿过,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分别从市区西侧、北部、东南部穿过,在胶州、龙山、马店、营海留有出口,另有国道204、省道217、219、325公路等主要干线经过。 二、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胶州市现有人口78.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9.85万人,2000至2006年,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9%,其中农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36%。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4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1元。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9.8%。 胶州市的国民经济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形成了由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矿产等42个主要行业和门类构成的工业生产体系。“九五”胶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17.8%。十年来平均增长率为1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预计2010

安庆外国语初二第二学期月考测试卷

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 八年级四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分) 1、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往更远的太空飞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 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 B .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C . 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 .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2 、 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各用 15N 的力水平拉一测力计,测力计静止不动,测力计的示数 是 () A. 0N B. 30 N C. 20 N D. 15 N 3、一个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后跳得更远,是因为( ) A. 速度快,惯性大,跳得远 B. 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跳得远 C.利用惯性,跳得远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一根电线下吊着一盏灯 , 下列各对力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 A.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B. 灯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C.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地球的吸引力 D.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的重力 5、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A. 汽车的轮胎、鞋底等都印有很多花纹 B. 医生在戴乳胶手套前先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 C. 自行车在下坡时要用力捏闸 D. 台球运动员要在球杆击球的一端打点蜡 6、一个重 800N 的物体,受到 800N 竖直向上的拉力时,该物体(

A. 推力小于此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平衡,所以桌子水平方向不动 C. 小红对桌子的推力等于桌子对小红的推力 D. 推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平衡,相互抵消 8、有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每隔2.5s 从飞机上释放一包救灾物资, 当 置排列顺序如图所示,正确的为( ) 9、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 ,这 主 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 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紧急刹车 D. 突然启动 10、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 M,受到两个水平拉力 F1、F2作用,F1方向向左,F2方向向右。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M 处于静止状态,则F1 一定等于F2 B. 若M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 一定小于F2 C. 若M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 一定等于F2 D. 若M 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与F2的合力一定为零 11、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②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③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④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有三包相同救灾物资落下且未落至地面时, 若不计空气阻力, 则这三包救灾物资在空中的位 -r.- a ; D . a a A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一、市域规划人口 2015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56万人左右,2020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75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规模为710万人左右。 二、市域城镇化水平 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2%,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8%,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2%。依据市域人口预测,2015年总人口规模按656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40万人左右;2020年总人口规模按675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90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按710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495万人左右。 三、次区域划分 整个安庆市域划分为安庆中心都市区、桐潜重点发展区、西南沿江发展区、西北生态发展区四个次区域。 1、安庆中心都市区.区域空间范围 安庆市规划区,包括安庆市市辖三区和皖河农场;枞阳县城所在地(枞阳镇)、官埠桥镇、铁铜乡;怀宁县城所在地(高河镇)、洪铺镇、月山镇、凉亭乡、茶岭镇、石镜乡;桐城的鲟鱼镇。 2、桐潜重点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桐城市区所在地、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大关镇、金神镇、新渡镇、双港镇、吕亭镇、嬉子湖镇;潜山的县城所在地(梅城镇)、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油坝乡、黄泥镇;怀宁的金拱镇、马庙镇、公岭镇、三桥镇、黄墩镇、平山镇、黄龙镇、江镇镇、小市镇、秀山乡、清河乡;枞阳的汤沟镇、义津镇、钱桥镇、项铺镇、横埠镇、周潭镇、麒麟镇、浮山镇、老洲镇、函山镇、陈瑶湖镇、风仪乡、长沙乡、会宫乡、雨坛乡、金社乡、白湖乡、钱铺乡、白梅乡。 3、西南沿江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望江全县域;太湖县城所在地(晋熙镇)、新仓镇、徐桥镇、江塘乡、大石乡、小池镇、城西镇;宿松县城所在地(孚玉镇)、复兴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汇口镇、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程岭乡、千岭乡、九姑乡、五里乡、佐坝乡、洲头乡、趾凤乡;怀宁的腊树镇、石牌镇、雷埠乡。 4、西北生态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 标体系研究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文章摘要】: 统一的中小学指标体系是一个地区对中小学建设实施统一管理,规范建设的保证,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在众多指标中,学生千人指标数和生均用地是影响布点规划的两个主要指标。 【关键词】中小学布点规划指标体系千人指标数生均用地指标 1 前言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发展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七大曾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社会建设部分要把教育摆在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序言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 2 我国现有指标情况

2.1 深圳市中小学校指标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szb2004)》,深圳市高中设置标准为:3.5~6.5 万人普通高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 50 座。普通高中用地面积为18~21 ㎡/座,建筑面积为8.5~10.5 ㎡/座。初中设置标准为:3~5 万人初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50 座。建筑面积8~9.5 ㎡/座,占地面积15~18 ㎡/座。初中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市区范围内初中的服务 半径不宜大于 1000m。用地面积14~17 ㎡/座,建筑面积6.5~7.5 ㎡/座。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在不足 1.5 万人的独立地区宜设置18 班小学。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 所毗邻。 2.2 南京市中小学校指标根据《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摘自2004 年6 月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规定》的决定),南京市每千人口中按70 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 平方米;新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 平方米。每千人 口中按70 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 平方米、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 7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 平方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8028 字号:[ 大中小 ] 2014-09-25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 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 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 (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

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将金阳新区与老城、小河等区域连片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若以国土口径统计,建设用地289.8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320万。 (1)一城(主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4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7万。 (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天组团。主城周边组团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3万。

安庆市城市体规划2030年版

一、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 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枞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 2011年03月通过省规委会审查;2012年0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0年8月整理).pdf

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贵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除农村个人建房、市区私房修建和临时建设按有关规定执行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六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的规定执行,分区规划未覆盖的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必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七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附表(一)《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八条附表(一)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容积率和密度指标,按有关专业法规、规范执行。 第九条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独立工矿区和建制镇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照附表(一)中心环路以外的指标执行。 第十条市中心区临商业干道的建设项目,能为社会提供使用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下表控制。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25%? 炎魑趴占涞牟蛔几淖魉鳎坏迷黾咏ㄖ铩? ━━━━━━━━┯━━━━━━━━━━━━━━ 容积率控制指标│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 │增加的建筑面积(M▲) ━━━━━━━━┿━━━━━━━━━━━━━━ 小于3 │2 大于等于3小于5│3 大于等于5小于7│4 大于等于7小于8│5 ━━━━━━━━┷━━━━━━━━━━━━━━ 第十一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一)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换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10%,或只有底层为商业? 虬旃淖酆献≌醋≌婊扑悖ㄖ莼拾锤奖恚ㄒ唬┲凶≌闹副曛葱小? 第十二条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高出地面标高1.5米以下的半地下室、层高在2.2米以下一面临空的半地下室、层高不大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控制室、屋顶装饰性建筑物以及底层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架空层,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三条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中高层以下条式居住建筑的间距规定如下: (一)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在中心环路以内南北朝向0度-30度范围内,以南侧及东南侧的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0.9;等于或大于30度的,以东侧或东南侧的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0.8。在中心环路以外,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1.0。 (二)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纵墙面,山墙不得开窗不得挑阳台,进深不得大于10.5米,建筑间距不得小于8米;进深大于10.5米时,其间距不得小于10米,最大进深不大于12米。临山墙开间不得双侧设置阳台,阳台进深不大于1.5米,阳台设置不大于1/2建筑面宽。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1、当两幢居住建筑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求,在中心环路以内,两建筑中心间距不小于1∶0.9,中心环路以外,间距不小于1∶1.0,最窄处不小于15米。 2、当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3米。 3、当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等于或大小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0米。 (四)当建筑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度以内的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低层建筑开窗面间距不少于8米。 第十五条中高层以下居住建筑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6.5米,山墙不得开窗和挑阳台。 第十六条点式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的间距,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高层建筑(含高层居住建筑)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除符合日照、采光、消防和视线干扰及省制定的间距规定以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住宅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小于5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不得小于24米,面宽大于5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但最小间距不于24米。 (二)住宅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与东(西)侧住宅的间距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25倍,并不得小于20米。 (三)高层条式建筑的短边或山墙面与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间距不得小于9米,高层点式建筑与中高层的住宅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3米。 (四)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四条执行。 第十八条两幢高层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25倍,并不得小于24米;东西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东侧建筑高度的0.20倍,并不得小于20米。 第十九条中高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内天井平面尺寸不小于3.3米×3.3米。 第二十条非住宅建筑的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一条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章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二条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或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4米和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