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没有建立起共生共存的关系,现在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得不到满足的同时农村资金反而大量外流。分析了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对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

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支撑和来源,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甘肃省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很薄弱,但是在农业方面的自然优势和发展潜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是融通资金、调节资金、聚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血脉。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管是金融中介主体还是金融服务内容,在种类上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在运行效率、服务质量、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上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有效需求,整体上看甘肃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时期,仍未找到一个成功的发展模式和有效的解决之道。

1 我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信贷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缓慢,农业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

(1)农村担保抵押制度设计不合理,信用担保机构缺位。目前房地产抵押是通用的担保方式,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很难确定,导致农村房屋普遍不能成为有效抵押品,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实际运作范围,目前还没有涉及全部农村。

(2)农村政策性保险缺位,商业性保险服务难以到位。传统农业属于高风险弱质产业,没有保险支持,金融机构放贷顾虑重重。目前,各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农险业务,所开办的主要险种基本为农民房屋统一保险和养殖业、种植业保险两大类,但近年来保额、保费持续下滑,承保面逐年减少,农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单险种核算亏损,使其他商业保险公司望而怯步,基本放弃了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停滞不利于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从而恶化其信贷

条件,增加其获得贷款的困难,提高农业资金融通成本。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很低

所谓覆盖面是指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户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总体情况,是国际上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它可以全面衡量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服务于农户和农村,以及满足它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程度。

点覆盖面不宽。甘肃农村金融机构点少、业务覆盖率低,有些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展过象样的金融服务。根据中国银监局的资料:西部银行业金融点覆盖面最高的地区是重庆和四川,其次是内蒙古、陕西和广西,而甘肃只在西部地区排在倒数第三。甘肃每个县域只有个银行点,每个乡镇仅有个点,80个行政村才有一个点。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点的布局也欠科学,分布不均衡,过于向相对繁华的乡镇集中,经济条件好的村镇点多一些,边远地区则点过少、甚至根本没有。尽管眼下我省农村金融点严重不足,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点撤并之风仍在延续,机构和点的撤并随意性很大,并不考虑农民的需要。例如,从20XX~20XX年,省县以下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点减少了4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点减少了34%,这大大削弱了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点少,农户获得一笔贷款平均要多跑3、4次,每次要花3、4个小时,这样每笔贷款平均要支出近50元交通费。农民的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很多贫困农户就只能望“贷”兴叹了。

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逐年增长和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甘肃农村金融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20XX~20XX年农民人均存款余额分别为:元、元、元、元和元。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存款也在逐年增长,汇兑和结算业务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当前我省很多基层金融点只能办理存、贷、汇以及代收税费等业务,其他金融产品匮乏,业务覆盖率很低。例如,涉农保险业务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开展,但是当地农民的保险需求却异常高涨,%的农户有保险需求,其中,希望参加医疗保险的最多(有%),想投保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农民有24%,养老保险的期望率为13%,但实际上有%的农户没有得到保险保障。其原因除了农民支付能力有限和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外,当地没有保险机构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没有代办相应的保险业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农村金融机构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开展得不够,向农民宣传金融法规、致富信息、市场动态等“帮农扶农”工作开展得也不尽人意;我省农村金融机构点的营业面积狭小、电子化程度低;基层点的员工多为应届毕业生,对具体业务还不够熟练,办事简单生硬,缺乏细致周到的服务;各种金融服务“乱收费”时有发生,农民负担沉重。

农村金融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清,金融发展的主体不明。目前的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错位,表现为中国农

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政策金融业务。农村金融发展的主体不明,表现在农村会融体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农村金融形式基本上限定在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上,农村会融机构不仅受到中央银行的管理,还受到行业自律性组织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目标不同,有的甚至相互冲突,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致使管理上存在矛盾和差异,金融机构难于适应。农村合作基金会由最初正常发展到最后扰乱金融秩序,农村信用社甚至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都与政府的过度干预有关系。

农村金融机构的控制主体不明确,农村金融机构中既有信用合作社这样的体现合作互助的合作性金融机构,也有农业发展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一般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它们的控制主体应该不一样,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国家控制,合作性金融机构由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控制,商业性金融机构由社会公众控制,这是由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目前全省的农村金融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更无法保证农民参与对金融机构的管理。

全省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差,金融创新不足。从目前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反映出的情况看,一方面农民金融需求比较强烈,但农民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呈现出萎缩的趋势,这既有金融机构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更涉及到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作为目前农村金融主体的信用社的贷款利息比较高,期限比较短,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和生产周期,这与传统的以农作物生产周期为贷款期限的农村肥料、种子等小额贷款相比,目前的信贷品种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对融资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金融的需求。

2 加强农村金融对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这个中国最大乡村银行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回到传统的合作制存在困难,过渡到股份制方向也有障碍。不管如何改革,目标都应是使农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使农村信用社这一不可替代的农村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为此,必须从农村经济实际出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从对接农村内在金融需求出发构建农村信用社管理机制,必须依托农村信用社强大的机构络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拓展农村地区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增强农业银行的支农能力。农业银行应深化改革,剥离不良资产,建设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商业银行,增强支农能力。改革后的农业银行应继续坚

持为农服务的方向,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络,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络、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把资金支持的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积极支持龙头发展,切实把农业银行办成全面支持三农的综合性银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健全农业发展银行的扶农功能。农业发展银行应拓宽业务范围,由重点支持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环节,转向支持农产品的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环节,并延伸到支持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口环节;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综合型政策银行。

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优化信贷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拓展农村信贷市场,针对不同贷款种类、不同贷款对象、不同贷款需求,强化信贷营销意识,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和范围,满足不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积极面向农村的信贷机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信贷投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坚持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与提高经营效益并重,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办法,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建立清收盘活与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双重考核机制,提高经办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增强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能力和活力。按照市场化取向确立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合理确定涉农贷款利率。

加强支付结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系统络建设,扩大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疏通汇划渠道,向县域、涉农和农户提供、推广多种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强化支付结算管理,坚决杜绝随意压票、退票以及无理拒付、挪用截留客户资金行为,公开银行结算方式、业务处理时间和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

加快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适合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金融产品,不断完善消费信贷方式,增强消费信贷对活跃农村消费的支持作用,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规范民间借贷,加强监测分析,引导民间资金发挥农村融资的补充作用。积极探索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有效途径。

创新金融服

务方式,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做好农民工的储蓄、汇兑等服务工作,研究开发、推广使用农民工银行卡,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民工返乡持卡转帐、取现提供相应服务,取消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金融服务。要利用信息来源广泛、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优势,为农民工及乡镇生产生活、汇兑结算、金融理财等方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拓宽中间业务的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办新型的农村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对辐射范围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促使其逐步发展壮大。

调整信贷结构,找准信贷投入的着力点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灌区节水改造、农村电改造、农村“六小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模式,重点支持城乡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水土保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贷款投入,对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信贷需求积极给予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着改善。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优势项目的信贷投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项目建设,加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化管理。积极支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整体竞争力。重点支持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果蔬等产业。优先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等产权明晰的经济联合体,培植一大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完善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信贷投入。把支持甘肃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作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采取“区别对待,重点扶持”的办法,及时做好信贷规模配置和系统内资金调度,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和生产环节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注重将信贷支持龙头发展与扶持农户农副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与农户经营效益的同步提高。探索和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方法,切实解决龙头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问题,支持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

化和市场开拓能力。

改善甘肃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银、政、企和个人和谐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有效防范和个人失信行为的发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债权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改制和破产程序,改善维护金融债权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为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创造有利条件,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及时沟通交流维护金融债权的各类信息,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强对贷款的信用状况和资金营运状况的监测。

构建风险补偿机制,破解农村信贷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的实际情况,根据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研究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实行“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缓解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推动地方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担保机制建设,鼓励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各类商业性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探索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农业担保机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的有效途径。政府有关部门、中介机构要适当降低抵押品登记和资产评估等项目的收费标准,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经济负担;积极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开办涉农项目保险业务,不断拓宽风险补偿途径。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其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参与的金融生态建设协调联动机制。继续加大协调和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向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宣传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法律知识、金融工具和产品知识,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利用金融产品的能力。大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建设,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经济问题,20XX,(10):49-52.

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XX,(S):24-30.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

究,1999,(10):53-61.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世界经济,20XX,(6):3-9.

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六年思考与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XX,(4):23-30.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财贸经济,20XX,(4):40-43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

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 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XXXX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以打好“六大攻坚战”为目标,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着力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全区金融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有所提升,保险业市场竞争明显,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XXXX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XX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分别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xx银行。新引进XXXX村镇银行1家,预计12月底开业。保险公司5家,分别为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财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12家,基本不开展业务。 农村信用社现有营业网点X个,职工X人。各项存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 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笔、X万元。其中涉农贷款X户、X万元,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成了“一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小微企业贷款X户、余额X万元,小微客户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社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客户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客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盲区。辖区XX

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均有客户经理包片负责,并且村村有贷款、有便民服务终端,目前信用社共服务存量贷户XX户,贷款覆盖面达到40%。共有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其中2009年12月之前的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2015年新增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 农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1处。各项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10.4% ,其中:机关单位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X%;今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同比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存款增速X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X万元,较年初净增X万元,增幅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个百分点。自助存取款机台数达X 台,在离县城较远乡镇、人员居住密集且金融服务需求大的XXX 等行政村选择金融服务小超市,布放转账电话X部、POS机X部,建设惠农通取现服务点X个。不良贷款X笔X万元,信用卡不良透支X笔X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城区邮政局代办营业点X 个。存款余额X万元。营业网点个人储蓄存款余额X万元,公司业务存款余额X万元,代办点存款余额X万元;信贷业务本年放款X笔,放款金额X万元,贷款结余X万元,其中涉农的小额贷款本年放款X笔,金额X万元。不良贷款共计X笔,金额X万元。 xx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 较上年同期新增投放X 万元,存贷比X%;不良贷款余额X万元,完成经济利润X万元, - 2 -

《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发布纪实【宜信研究院】

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向小微三农提供服务”再次将“三农”发展问题与近年来的新热点“互联网金融”相结合。12月19日,宜信普惠联合兰州大学发布《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初步验证互联网金融是服务三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白皮书》显示,甘肃农村已有68.7%的农户使用互联网,其中65.5%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上网已经超过电脑上网成为主流。虽然受制于知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农户对新型金融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均较低,但对于年轻一代,互联网金融已经渗入到农户生活。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有潜力大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向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人群拓展服务。 甘肃农村小额贷款需求旺盛 “甘肃省农民自筹资金的能力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有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兰州大学与宜信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对甘肃农村金融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且发布了报告。这个报告对于解决甘肃农村金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和意见,希望大家关注,一起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说。2014年7月,宜信普惠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开展甘肃农村金融调研项目,涵盖甘肃省8个地区、27个镇、75个行政村,共完成2032份有效调研问卷。本调研采取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组还与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的供给状况以及相关政府政策。 调研显示,甘肃省农村地区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旺盛,高达68.9%的农户在近三年有过借钱行为,其中28.7%的农户借款在3次以上。融资需求以小额为主,0.5-5万的小额需求占比达82.2%。农户借款用途多样化,其中51%的借款用于生活支出,例如子女上学、盖房装修、购买大件等。 35.9%借款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借款期限1-2年的比例占到75%。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大伟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提升之际,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利用互联网金融帮助小微、帮助三农,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宜信的互联网金融助农实践与国家政策导向高度吻合,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甘肃农村金融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加上互联网的高使用率,利用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服务。面向未来,西部大有机会,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西部发展。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赞同,他说:“在经济新常态的下,西部面临重大机遇——西部未来一定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一定快速增长的火车头。”他建议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西部在未来中国发展格局中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把中国真正从一个金融小国变成金融强国,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潜力非常大,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金融的现代化。” 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文瑞说:“人民银行开始对信贷投向做评估,要求银行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向县域,向三农、小微企业倾斜。”他介绍了甘肃近年来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及取得的可观成效。同时,他也认为甘肃县域金融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正如《白皮书》所描述,甘肃的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了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外流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抑制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积极性的发挥。” 调研发现,农户在融资过程中,关注的主要要素是速度、额度、利率。34%的农民从银行申请并获得贷款。46.6%的农户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手续繁杂、缺少熟人、缺少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 系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劳务活动相区别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以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是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简单点说虚拟经济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标与本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相互制相互作用。虚拟经济既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远,泡沫越大,泡沫破灭后的灾害也越大。虚拟经济过度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 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策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许能变成传播风险的渠道,所以在开发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品过度开发,进而控制风险的规模。要牢牢坚持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原则和方针,理顺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构建完善的金融系统,适度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配套的虚拟经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务之急。 对实体经济而言,加大产业调整结构,企业不能再以现有业务为由借新债还旧债,在获得新增银行贷款之后,不用于企业的改进创新,而是铤而走险,另辟蹊径,通过其它投资机会走出危机,最后弄得实体不实。同时还要整治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减少过度投资,也就是说现在用信贷资金砸出来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

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

最新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资料

西部地区作为当前我国经济整体规划中的重点支持地区,其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经济已取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西部省份在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考评下,仍滞后于东部省份,这其中原因尽管很多,其中不乏西部省份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差异较大,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但缺乏结构完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并存的金融体系支撑,使得实体经济、整体产业发展因缺乏金融的有效支持而难以良性高效发展,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当前在西部地区,大型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偏向于各项条件相对较优的东部地区,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相对有限,区域性金融机构又发展相对滞后,都造成了当今西部省份的金融发展现状。为此,本文将针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深入探析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趋势,指出当前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当前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所界定的“西部地区”概念,是按照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对西部地区的界定,即其范围共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份,其中含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

面积共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为3.67亿,占全国的25%。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此,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作为评价一个地区金融规模的重要指标——金融机构 存贷款规模,这一指标一直呈增长态势,截至2011年底,各省份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均呈正增长(如图1、图2所示)。但也应看到,尽管12省份均被划在我国西部省份,但各省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在存款方面,存款规模最大的陕西省为19348.66亿元,最小的西藏自治区仅为1662.5亿元,前者为后者的11倍;而贷款方面,规模最大的重庆市为13001.39亿元,最小的西藏自治区为409.05亿元,前者为后者的31倍。可见,西部12省份间的金融资金量规模相差极大。 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日趋完善 我国金融改革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日趋完善,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设置也日趋健全。在银行类金融机构方面,截至2011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以省分行形式在西部地区12省份设置了分行。股份制银行方面,交通银行于2011年作为战略投资者身份筹备发起设立了西

金融机构同业合作机构一览表

金融机构同业合作机构一览表 68家信托公司,91家公募基金公司,67家基金子公司,111家证券公司,832家银行,115家财务公司,40家金融租赁...... 【1】68家信托公司 1 国民信托国民信托有限公司 2 国投信托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3 华鑫信托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 外贸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5 金谷信托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6 英大信托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7 北京国投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8 中诚信托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9 中粮信托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信信托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1 爱建信托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2 安信信托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3 中泰信托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4 华澳信托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5 上海信托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6 中海信托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17 华宝信托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8 东莞信托东莞信托有限公司 19 大业信托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0 粤财信托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 21 平安信托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2 华润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23 中投信托中建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4 杭州工商信托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5 昆仑信托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6 万向信托万向信托有限公司 27 浙金信托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8 紫金信托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9 国联信托国联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0 江苏信托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1 苏州信托苏州信托有限公司 32 长安信托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3 陕国投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4 西部信托西部信托有限公司 35 建信信托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6 国元信托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7 百瑞信托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8 中原信托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39 民生信托民生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40 北方信托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41 天津信托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2 长城新盛信托长城新盛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3 华融国际信托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4 重庆信托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5 新华信托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46 四川信托四川信托有限公司 47 中铁信托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8 方正东亚信托方正东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9 交银国际信托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50 陆家嘴信托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51 山东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52 厦门信托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00001)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目前,四大银行以赚取利差为其主要的收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 3.5%,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达到 3.06%,贷款利率过高,导致实体经济盈利减少,实体经济萎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认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的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我国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其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这样,金融业的发展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会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的方面引领者实体经济的走向。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 第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界的难题,备受各界关注。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督职责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要求。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担保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 标签:担保反担保 1 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债务得到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权利上设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财产的一种权利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队伍的壮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我国信用担保的探索始于1992年,经历1999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试点,2000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4800多家,担保资金近3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即由政府出资,吸收部分社会资本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信用机构;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自出资金,自担风险;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是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责任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国有政策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三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至2010年6月30日,全省各类投资担保机构突破千家,达到100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16.06亿元。其中郑州市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34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40%,政府参股的有16家,商业性或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332家,注册资金达到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48家担保机构中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登记备案的仅91家,占郑州市担保机构总数的26.15%。 2 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困境 2.1 目前担保业发展特点①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担保规模有限。②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房产抵押可能还是最大的业务范围,据媒体报道,在郑州有些担保公司的领导直言:“我们只做房、车的业务”。而且目前在郑州担保市场中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融资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担保品种局限在流动资金,对信用担保的要求高,业务量小。③反担保措施严苛。由于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担保公司每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几乎都要求提供对等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甘肃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调研与思考

2012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477期)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04,2012 (CumulativetyNO.477) 甘肃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调研与思考 谢晓娜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年来,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本省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创新贷款模式和担保方式上有了新的探索,对拓展农村信贷渠道,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创新工作中面临的“五缺”困境亦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创新 一、甘肃省农村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总体情况 (一)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纵深发展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制定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方案》,确定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各实验县成立由主管金融的副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为副组长,县农牧局、林业局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引导金融机构依托实验县独特的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针对性地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在多方联动下,甘肃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农户实际金融需求,积极探索扩大农户抵押担保物范围,创新贷款模式,创设信贷产品品牌。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从甘肃省陇东地区农耕文明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中提炼精髓,开拓性地设立了“农耕文明”涉农个人贷款品牌。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立足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出“公司+农行+农户”三位一体的贷款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做法得到省长刘伟平的高度肯定,将其称为“清吉模式”。陇西农村合作银行依托陇西县“中国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独特的中药材产业优势,面向中草药产业推出特色信贷产品—— —“陇药通”,有助于解决县域中药材产业的融资瓶颈。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研发了集贷款、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飞天“福农卡”小额信贷业务,持卡人经发卡行社评级授信后,持飞天“福农卡”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取小额信用贷款,贷款额度在授信期间可循环使用,可通过ATM机、电话银行随时随地还款,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化。 (二)创新贷款模式,扩大信贷产品服务农村地区的覆盖面 甘肃省银行类金融机构针对农户缺少抵押物的实际,尝试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专业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贷款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梳理近年来甘肃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有如下几种贷款模式:“下游公司(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该贷款模式主要是满足与收购加工企业签约的农户群体的贷款资金需求。由银行省分行与基层经办行共同配合,负责从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筛选一批优质企业,经办行直接根据这些企业与农户的签约订单为农户办理贷款业务,采用委托支付和资金统一管理使用的方式。 “上游企业+农户(合作组织)+订单模式”。该贷款模式针对已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农户社员群体,且所参加合作组织已形成较大规模,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能够组织入社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信息、销售等综合活动。上游公司主要指区域内规模大、信誉好的农资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银行依据生产销售企业与农户签约的订单,向申贷农户发放贷款,采用委托支付和资金统一管理使用的方式。 “种植(养殖)大户+担保公司模式”。该贷款模式主要针对形成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群体设计。银行定期与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联系,获取年度省级、县市级种植(养殖)大户名单,由基层经办行对这些农户展开专门调查,选择其中信誉度高、经验丰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客户,作为目标客户群体。同时,与资质高实力强的担保公司合作,在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为这部分农户办理个人助业贷款业务。 “公司+协会+农户+银行模式”。该模式是银行依托行业协会为平台,择优发放农户贷款,公司为贷款农户提供担保,并由协会为公司提供反担保,协助银行管理收回贷款。 “政府+农户‘两权’抵押贷款模式”。针对农户贷款抵押物有限的问题,银行积极探索扩大农户抵押担保物范围的有效途径。经与部分地方政府协商,规定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可以在当地流转,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流转处置,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约定事项及贷款合同进行公证,解决了农户因抵押物不足难以贷款的问题。 (三)创新担保方式,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 甘肃省金融机构围绕马铃薯、中药材等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模式,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和种植农户贷款难问题,实现了政、银、企、农合作共赢。 “存货抵押”担保方式。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马铃薯运销及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运销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原料收购旺季期间,针对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的实际情况,银行采用库存淀粉抵押方式,根据企业库存淀粉市场价的50%核定授信额度,并对贷款资金进行封闭管理,按照购贷销还,库贷挂钩的方式,对贷款发放、收回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有效地解决了清吉公司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专业担保公司+‘双重’担保模式”。面向中草药产业的特色信贷产品—— —“陇药通”引入了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目前已与甘肃惠森银担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引入了最高额抵(质)押担保和保证金保证担保“双重”担保措施,使信贷资金规范、安全地注入中药材产业,最大限度地解决县域中药材产业的融资瓶颈,还可将现有药材存量保证担保贷款转化为抵押担保贷款,在信贷资产质量优化的同时有助于实现药材市场的高效运营。 二、甘肃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涉农贷款投放明显加快 在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引导及有关方面的配合下,甘肃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甘肃实际的针对性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些产品和服务方式对拓展农村信贷渠道,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1年1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067.34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6.04%,较年初增加404.34亿元,同比增长25.45%,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09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实现多方联动和共赢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开展以来,得到政府部门的 85 Times Finance

金融与实体经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我国的重要作用:促进国民基础经济复苏,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就业岗位;促使政府投资等刺激政策的有效实施;防范“产业空心化”和“金融泡沫化”等各种潜在风险;稳固金融业发展,应对国际性经济冲击。 2. 实施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效措施:第一,统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应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依附经济。第二,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有效性;明确监管职责,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第三,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充分满足优势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的金融支持。第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创新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第五,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产能过剩。 3. 首先,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实体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重视再工业化,实体经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等。其次,提出实施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防止金融泡沫;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和增加税收。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如采取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快实体经济升级转型、改善实体企业的经营环境,实现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放宽民间借贷、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通过金融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总量增长过快,但结构不合理,功能发挥不充分 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金融结构过于单一 金融机构的集中度过高,不利于金融行业额充分竞争 美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开始陷入“滞胀”的困境,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越发高昂,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发展幵始出现转型的需要和倾向,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当务之急。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决定了金融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美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加大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NASDAQ股票市场迅速?起,风险投资体系规模也迅速扩大,在整个金融结构中占比显着提升。凭借技术进步和金融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美国知识经济特征明显的“新经济”开始发力,国民经济保持了战后罕见的长期高速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结构的关键性调整成为新经济在美国率先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最典型的负面例子就是美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过程中,衍生产品市场的无限制发展,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全球经济杠杆化水平居高不下,并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固然具有分散和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但如果监管不当,无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极易成为投机的温床。次贷危机之前,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竟远远高于全球的GDP,金融创新过度和虚拟经济泡沫化膨胀已一览无遗。统计表明,仅在1980-2006的26年间,美国的虚拟资产增长高达453%,其中金融和地产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1 一iL其基础资产出现问题,衍生产品市场即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轰然倒塌。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匹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两者在运行中必须保持动态均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前提,但虚拟经济具有自身特殊的运行规律,导致与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没有建立起共生共存的关系,现在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得不到满足的同时农村资金反而大量外流。分析了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对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 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支撑和来源,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甘肃省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很薄弱,但是在农业方面的自然优势和发展潜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是融通资金、调节资金、聚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血脉。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管是金融中介主体还是金融服务内容,在种类上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在运行效率、服务质量、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上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有效需求,整体上看甘肃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时期,仍未找到一个成功的发展模式和有效的解决之道。 1 我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信贷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缓慢,农业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 (1)农村担保抵押制度设计不合理,信用担保机构缺位。目前房地产抵押是通用的担保方式,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很难确定,导致农村房屋普遍不能成为有效抵押品,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实际运作范围,目前还没有涉及全部农村。 (2)农村政策性保险缺位,商业性保险服务难以到位。传统农业属于高风险弱质产业,没有保险支持,金融机构放贷顾虑重重。目前,各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农险业务,所开办的主要险种基本为农民房屋统一保险和养殖业、种植业保险两大类,但近年来保额、保费持续下滑,承保面逐年减少,农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单险种核算亏损,使其他商业保险公司望而怯步,基本放弃了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停滞不利于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从而恶化其信贷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马亚妮

中国经贸导刊 甘肃省农村金融 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朱厚军马亚妮 摘要:利用1991—2010年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农村金融并没有很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经济增长协整关系甘肃省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核心,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关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大多数是针对中国整体发展情况,或者是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对比。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研究区域性农村金融问题,主要有王曙光和邓一婷的《农村金融领域“系统性负投资”与民间金融规范化模式》(2006),周彬和匡亚斌的《甘肃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2007),彭记德的《西部农村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2008),胡金焱和董鹏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山东例证》(2009),石晶、李青松和霍瑜的《甘肃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2010)。但是反映和探究甘肃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章却不多。本文把研究点放在甘肃农村,更具有微观层 面的指导意义。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一)变量选取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 我国目前官方尚无统计指标与资料。 结合甘肃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内相关 研究的普遍做法,本文用第一产业增 加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之和来估算 农村经济总产出,用RGDP表示;居 民收入水平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本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 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用 FR表示;农村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是 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计量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关注农村投资与 农村消费,本文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来反映农村投资,用TZ来表示;用 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来表示农村消费, 用XF表示。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可 以用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来表示。 农村贷款包括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 贷款,用DK来表示。农村存款主要 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机构 的各项人民币存款组成,用CK来表 示。 (二)数据处理 选取甘肃1991—2010年间农村 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 为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以1990年 为基期,利用价格指数对名义变量数 据进行折算得到实际变量数据。通 过取对数以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 差,分别记为LRGDP、LFR、LTZ、 LXF、LDK和LCK,因为对数化变换 不但不会改变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反 而能够使其显性化,从而方便构建模 型,以求能更好地反映变量之间关系 的弹性值。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借 用Eviews5.0软件获得了相关计量的 统计数值。原始数据来源于《甘肃年 鉴》。 三、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运用Eviews5.0软件,对各个变 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 稳性。首先对RGDP、FR、TZ、XF、DK 、CK进行对数处理,其结果分别为 LRGDP、LFR、LTZ、LXF、LDK和LCK。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变量的ADF 统计检验值均大于显著水平1%、5% 和10%下的临界值,说明存在单位 根,是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 后的变量是平稳的。所以一阶的水 平序列是平稳序列,各变量是一阶单 整I(1)序列。依据上述分析,大致可 以判定变量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单整 的阶是相同的。不过要判断出变量 的时间序列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还需 要更进一步构建回归残差序列。 (二)协整分析 可以运用Engle—Granger两步 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根据 财政金融322012年1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