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程标准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师:这些条件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它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自然资源啊?

学生回答。

师: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投影)工业生产、汽车、火车等图片,提问:这些机械的运转与什么资源离不开啊?

学生回答——能源资源

师:以上这些机械的运转,离不开能源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什么是能源资源?是指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物质或能量。

思考:我们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各包括哪些能源?

学生回答:

问:对可再生能源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呢?对非可再生能源我们又该如何开发利用呢?

学生回答

师:对于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保护和促进更新,并进行充分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形成的,人类用一点少一点,而且利用不当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利用时应该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和寻找新的代替品。在非可再生能源中的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假如请你投资开发我国的煤炭资源,你会选择在哪里开发呢?为什么?

投影中国煤矿分布图。请同学们进行选择。

学生回答

师: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海”著称于世,这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所以,合理开发山西省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省乃至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们在山西省投资开发煤炭资源,除了考虑这个地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外,我们还应考虑哪些开发条件呢?

学生回答,还应考虑开采条件、市场条件及交通条件。

一、资源开发条件

探究:请同学们看课本,探究山西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势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师:投影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投影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表,请同学们看表,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回答: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大约比生产量大1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很大,而生产量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不断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0亿吨,到那时,我国的能源缺口会更大。

投影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世界核能比重大,而我国核能却很少。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且我们刚刚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缺口,这样的消费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不会改变,这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投影中国政区图,请同学们找到山西省,请问同学们,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呢?

学生回答:中部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我国这样一些工业区,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所以从输煤输电来讲都非常便利。

投影山西省交通线分布图,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图3.4,在图中总结出山西省对外的交

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几种?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运输。

师:山西省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下面我们来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从北京经大同到包头的京包线;石家庄到太原的石太线;从太原到河南焦作的太焦线;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从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从图可看出,经过山西的铁路线较多,除了以上的铁路线外,还有很多铁路线和公路线,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的外运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我们说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过渡:以上是我们分析的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那么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有没有不利条件呢?

下面请同学们读材料,分析这些材料说明山西省煤炭开采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交通动力不足;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从这几则材料我们看出,山西省资源的开采中也存在着不利条件。因此,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只有了解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才能扬长避短的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过渡:山西省资源开采的优势条件是明显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换,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

二、能源基地的建设

请同学们看课本,归纳山西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建设能源基地。

学生回答

投影:

1.扩大煤炭开采量

问:为什么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学生回答:因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为了满足全国的市场需求因此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请同学们看图3.3,请同学们分析从1952年到2007年山西原煤的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原煤的生产量是不断增加

问:从什么时候原煤生产量增加的速度很快呢?

学生回答:1980年以后。

问:到2007年原煤的生产量达到了多少?

学生回答:6.3亿吨。

师:从图中可看出来,山西的煤炭从建国初期,一直到2007年都是稳步增长的,在2007年原煤生产量达到了 6.3亿吨,形成了以大同、河东、平朔、西山、等一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扩大晋煤外运能力

问:为什么要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呢?

学生回答:因为山西交通运力不足,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问:山西的煤炭外运主要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呢?请读图3.4。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

问:山西省为什么选择铁路和公路,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运输方式呢?山西临黄河,为什么不利用黄河来发展水运呢?

学生讨论:

师:航空运输动量小且运价高;管道运输只能运输液态和气态;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铁路运输运量大,运价相对公路运输低,而公路运输动量小,运价高,因此,山西从“六五”时其开始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投影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山西运煤干线,说出起始地点。

学生回答: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从神林到黄骅港的神黄线;从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投影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图,请同学们看图,请注意图中的横纵度坐标。

思考:山西的能源转换方式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两种转换方式,将煤炭转换为电力;将煤转换为焦炭两种方式。

师:山西一方面,建立坑口电站,变输出煤炭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这两个方面的转换,使山西的能源生产结构得到调整。

由于山西加强了能源的转换,因此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的调整,投影图3.6,请同学们思考:山西的煤炭和电力的调出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煤炭的输出量大于电力,两者的差距在减小,输电量增长很快。

师:山西的输电量不断增长,一方面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第二个方面,调整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也提高了山西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哪么对山西来讲,是输出煤好呢还是输出电好?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44页活动内容,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学生回答

讨论内容提示:

(1)从经济效益来看:卖出1吨煤的价格为160元,而1吨煤发出的电可值600多元。

(2)从输出成本来看:输电成本低于输煤。

(3)从生态效益来看: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而减轻使用地的环境污染。

(4)从资源消耗来看: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综合考虑,输煤和输电各有利弊,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至今。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资源开发的条件,我们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第二我们主要讨论了能源基地的建设,山西省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进行能源基地的建设。山西充分利用这里的煤炭资源,加强了能源基地的建设。所以山西的煤炭产消量一直在我国占第一位。但是,越是在市场条件越好的情况下,我们越应该要看到它存在的危机,因为山西省能源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页活动活动题第2题的材料,分析山西省煤炭市场将面临哪些挑战?

学生回答:

师:从材料可看出山西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条件不具优势。

如果你是山西省省长,你会采取什么对策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课堂练习。

三、区域调整

——重新确定发展方向、重新挖掘区域优势

山西省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进行区域的调整:

1、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利用能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讨论:

1)山西构筑的三条产业链分别是什么?

2)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3)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学生讨论回答

师:山西构筑的三条产业链分别是:煤—电—铝产业链,在工业炼铝中,主要采用电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丰富,有了电能保证可大力促进炼铝工业发展,输出铝制品;

煤—焦—化产业链,山西省有优质的主焦煤基地,发展炼焦业可以为省内外的钢铁工业提供燃料,炼焦的副产品如焦煤油、煤渣等还是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原料;

煤—铁—钢产业链,山西省有丰富的煤炭,附近省(区)有丰富的铁矿,可建立移铁就煤型的钢铁工业基地,一方面可以输出钢铁,另一方面又为本地煤炭开采和冶金工业提供机械制造原料。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了本省丰富的煤炭、铝土矿资源及附近省(区)的铁矿资源,同时还须依赖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构建起来。

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由单一煤炭为主转向多元化,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动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看课本46页活动,完成活动题目。

过渡:能源的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燃煤发电,洗煤和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同步。

2、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师: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环保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除了调整产业结构之外,还有哪些举措呢?

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归纳、交流。

学生回答

师: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加强“三废”的治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山西省能源基地为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科技为先导,以产业

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同时保护与治理了生态环境,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板书设计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一)自然条件

1.煤炭资源、煤层气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

3.煤种齐全

4.煤质优良

5.开采条件好

(二)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广阔

2.交通便利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一)成就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扩大晋煤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力不足

2.水资源短缺

3.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一)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1.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2.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二)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1.调整原有的重化工业

2.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四、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调整产业结构

(二)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三)加强“三废”的治理

说课稿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有两个:一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本节课按教材要求需2个课时来完成,今天学习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分析了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对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我不仅分析了有利条件,也利用材料补充分析了不利条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资源的开发条件。本节课通过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这一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探究不同区域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区域地理研究方法的指导,并让学生阅读图、表,让学生从图表中去寻找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可能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一些欠缺。

《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

《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 第一节一一“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1 教案示例1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2.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3.我国现行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难点】 1.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和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2.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教学方 法】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计算机、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 与学生简单的问候,开学了,感觉高兴吗? [复习] 初一的一学年中,我们学习了地理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让我们简要回忆一下,哪位同学说说学过哪些内容? [回答] 地球、气候、中东……

[总结]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地理知识,首先是地球和地图,了解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知识;然后是自然方面,陆地和海洋,其中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 接着是天气与气候,有天气的知识、气温的知识、降水的知识、世界气候的基本情况。最后两章讲了人文知识,居民与聚落,包括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最后一章是发展与合作,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合作等。 七年级下册,我们飞到了遥远地方,看世界,了解大洲的代表一亚洲,学习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了地区,如东南亚和中东,一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最小的单元,学习了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况。 [引入新课] 有哪位同学暑假出去旅游了吗?去哪里了?说说基本情况,如人文、自然等。 [回答] 略 [教师] 很好,古语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仅在军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实际,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去年我们了解世界地理知识,我们对自己国家有多少了解呢? [活动]

动物的运动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 合,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 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形成爱惜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应附 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 2、通过PPT(关节模式图)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 个感性认识,再通过绘图的练习,掌握此知识点。 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运动系统的模型、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生物的特征教案 (1)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生物的特征教案一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先从常见的生物引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学生平时能见到的生物,并引导他们对生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系统地生物特征的概念。之后,通过举例说明生物的七个特征。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为主,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在科学观察、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引导。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学生对多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的七个特征,同时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神奇。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内容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本节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来说明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教材对概念的理解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分辨生物的特征即可。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⑵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疑点】 1.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 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哪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方法】 1.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2.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通过看投影片、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识记有关地理事物 【教学媒体】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地球仪、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自制中国政区课件、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

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上。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疆域辽阔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教材提供的相关练习 (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2)投影“中国的疆域示意图”,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四名同学依次说出习题答案。 [教师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用具】: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 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一些动物的一些行为。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 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 完成。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 和繁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 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 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 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 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 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③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什么是生物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一)什么是观察 师:可我们需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生物呢?

学生:通过看,观察。 师:对,我们要研究生物的奥秘,经常要用观察的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那观察一般需要哪些器材,又有什么要求呢?请大家阅读第2页的文字来找出答案。出示课件总结,并说明可借助工具,也可直接用眼睛观察。下面就让我们用观察,讨论,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生物的特征。(激发兴趣,通过质疑引起下文,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活动情境中)(二)什么是生物 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出哪些是生物?(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下面请你以某一生物为例来说明你认为它是生物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对,生物实际上就是有生命的物体,而在生物学中把有生命的物体划分为三类:动物、植物、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与之相反,没有生命的物体就叫非生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在我们的教师里有哪些生物与非生物。 生:仔细观察环顾四周说出生物有:老师,学生,细菌和真菌非生物有:黑板,粉笔,书,桌子,凳子,空气,笔,电脑等。 教师:我们本节主要来学习有生命的物体——生物。那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有生命的呢?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人就是生物,下面就以人为例来得出所有生物的特征,请大家仔细想想,人有什么特征,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证明人是有生命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人需要吃饭,喝水。人能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能排废物(排汗,排尿,排便)人能从小长大,能生儿育女。人面对外界不同的情境,能做出不同的反应。人有寿命,会生老病死。人是由细胞组成。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就以我们人的特征为例,来看一下其它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是否也具有和人一样的特征,如果其它生物也具有,说明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各抒己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特征 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册《1第1节 辽阔的疆域》word教案 (2)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 1.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重点) 2. 了解我国陆上疆界及大陆海岸的长度,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重点) 3. 在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能够估算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的度数 及领土最东端和最西端经度相差的度数来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难点) 4. 通过描图、填图能在图上指出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邻国、濒临的4海1洋和主要 的岛屿,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进一步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即疆域辽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拼图游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的疆域与邻国拼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北京——天安门 军舰 活动1:赏析 活动2:谈一谈你对领土有怎样的认识?(说出自己现有知识对领土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三军——海陆空 火箭炮战斗机 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阐述,说出自己对 领土的理解与认识。 赏析视频 图片:我国 庄严肃穆 的北京天 安门和飒 爽英姿的 海陆空三 军;让学生 感受祖国 的和平与 发展、国家 主权和领 土完整,离 不开伟大 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 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 情和学习 欲望。 承接过渡 教师小结:“领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即中国的“疆域”。我国的“疆域辽阔”有广阔的领土面积和海洋面积,疆界线和海岸线长,邻国和临海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辽阔

1.1.1生物的特征

第课时 授课教师: 课题 生物的特征课 型 新授个性化 修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 石头、菊花(带有枯枝)、树叶、蝗虫、蚯蚓、杯子、水等。 【提出问题】 观察并区分以上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区分的理由是什么?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5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 (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4)教材中的10幅图片各说明生物的哪项特征? (5)观察一下教室,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 (人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菊花的枯枝是生物 吗?) (6)说一说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呼吸、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3)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方式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 (4)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气、排尿。 【你说我辨】 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1、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2、葵花朵朵向太阳。 3、蜻蜓点水、金蝉脱壳。 4、望梅止渴 5、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课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1、阅读以下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2、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粒小麦种子、一棵小树苗,它们都是生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p6练习2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1.1 辽阔的疆域 教案23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 1.引入新课 (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

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2.转折深入 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欢迎来到奇妙的生物世界,你知道哪些是生物?举例说明 2、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小游戏PK------生物知多少?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手电筒和绿色植物吊兰,提问:手电筒和绿植吊兰的区别是什么? 2、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三、阅读书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阅读书本P4--P7,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植物和动物需要什么才能成活?怎么获得? 2、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憋气?陆生植物的根长时间泡在水里,为什么根会烂掉? 3、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植物呢? 4、动物遇到敌害会怎么做?含羞草受到触碰又会怎么样? 5、一粒种子如何形成参天大树?大树又如何产生后代? 6、狗妈妈和狗宝宝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解疑合探总结归纳

1、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①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出示生石花图片:“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它属于生物吗? 3、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提问:机器人能跳舞,做出各种动作,那机器人属于生物吗?五、课堂反馈及检测完成相关习题 六、课堂延伸,情感提升 1、你自己也有这些特征吗?举例说明。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领悟到珍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2、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七、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邻国、海域等角度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知 道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逐渐学会如何从地图中获得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陆域、海域两方面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知道中国是海路兼备的国家教学难点:学习分析中国海路兼备的特点有何优越性 三、教学设计 歌曲导入:播放《大中国》并展示歌词,鼓励学生跟着一起唱,以激发其积极性。再引用“景色也不错,······好大的一个家······我们的大中国”等歌词引出相关的图片。教师向学生同一个时间段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风景,说明中国的辽阔。 过渡:那么具体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些差异的呢? (一)中国的陆地面积大 1.展示相关的表格:世界上的面积大国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 承接:既然中国的面积这么大,那么它的四个端点又在哪儿呢? 2.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中国的疆域图,找一找中国的四个端点(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地图的相关知识,尤其的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比例尺的内容)。 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同时提醒学生划出相关的内容。(这里教师要适当解释一下什么叫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引导学生利用经度纬度和比例尺知识自己动手,使学生对中国陆上面积的辽阔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3.中国的陆上邻国 引导学生以逆时针的方向,在图3—1上找出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可以以自由发言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也可以以类似于成语接龙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带领大家回顾一遍。 过渡:中国的陆上面积辽阔,除此之外呢,中国还有广阔的海域面积。 (二)中国的海域 1.隔海相望的国家 展示中国的疆域图,并指导学生从图3—1中找一找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为防止遗漏,最好请学生回答时,按照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的方向来说,教师再带领大家回顾一遍。 承接:刚才我们讲到了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那么它们相隔了哪些海洋呢? 2.四大海洋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2章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的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说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肌肉、关节、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和理解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运动是与其功能的统一的,是动物行为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方法 图片导入法,观察法,课件演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小结学习反馈及总结 通过PPT 展示反馈练习,思考后请学生回答。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运动是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上完成的,从而了解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观点。对本节课学 习的总结 学生思考后 回答。 仔细体会 “结构与功 能相统一” 的观点。 完成笔记 巩固新知, 让学生更深 刻认识这一 生物学观 点。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骼(包括骨、关节)肌肉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四、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检测案 1、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 ①关节头②关节囊 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⑵.尝试说出你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称: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⑶.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叫做_脱臼_______ 2、右图为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⑴.当你做屈肘运动时,[1] 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2] 肱三头肌处于舒张 状态。 ⑵.如果你手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这是因为[1]处于收缩状态,[2] 处于舒张状态。 ⑶.由以上实例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⑷.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A )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⑸.由图中可知: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至少应固定在(B )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能确定。 3、将下列动物与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动物名称运动方式 金丝猴飞行 蜗牛攀缘 蚯蚓行走和奔跑 猎豹蠕动 蝗虫游泳 家鸽爬行 鱼跳跃 袋鼠 反思与补充: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观看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不。 2.举例讲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讲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 2.增强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看能力和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教具预备 1.教师预备:〔1〕一只爽朗的小鸟。 〔2〕一盆在单侧光照耀下向光生长的植物。 〔3〕有多种生物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2.学生预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物或标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明白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凉,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漂亮,你们明白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饰的如此漂亮吗? 学生: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专门好,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漂亮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观赏吧! [讲授新课] 一、观看分析——什么是生物 教师:请同学们预备好纸和笔,我们观看一段多媒体片段,大伙儿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预备好了吗?开始。 多媒体演示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 教师:〔及时评判〕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形,如记录了10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1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20种以上的请举手等。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形,给予评判鼓舞。 教师:你们是如何样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呢? 学生: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师:专门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有哪些特点。 二、知识迁移——生物的特点 教师: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点?再想想这些特点其他生物是不是也具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2020秋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2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疑点】 1.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 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哪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方法】 1.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2.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通过看投影片、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识记有关地理事物 【教学媒体】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地球仪、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自制中国政区课件、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的特征》教案_8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 能主动观察生物与非生物的各种现象,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渐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 1。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

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