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总论教案

生物技术总论教案
生物技术总论教案

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种类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3、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习生物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生物技术定义、种类及其相互关系;2、生物技术的特点;

3、生物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及与其它学科关系

课型:理论型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幻灯片穿插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讲授《生物技术概论》-1 生物技术总论(P1-14),包括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生物技术现状、面临的问题;其中重点讲授:生物技术定义、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物技术的特点,生物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约5min)

(一)与学生相互认识

(二)提出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讲授新课:(约80min)

(一)生物技术的含义(约30 min)

1、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的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幻灯片演示生物技术定义中的几个关键术语含义:现代生命科学,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生物原料,达到某种目的。

提问:生物技术是否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生物技术涉及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1)生物技术种类

①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

现代生物技术: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目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指现代生物技术。

②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如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 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种通过体外DNA重组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特殊功能的技术就是基因工程,也称DNA 重组技术。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培养、增殖(细胞、组织培养)或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和物种,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上游工程,包含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三个步骤。另一个则是下游工程,是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人们把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造人类所需的产品(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技术。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2)五大工程间的关系

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其他四大工程的发展,其他四大工程的发展又促使基因工程发展更迅速。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看作生物工程的上游处理技术,将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看作生物工程的下游处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中所需要的酶,往往通过酶工程来获得。

3)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

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组织工程学、遗传学、免疫学、器官移植、细胞生物、微生物、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学、植物生理学等,其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基础。

4)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及生物技术树

(二)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约10min)

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生物技术最初由一位匈牙利工程师Karl Ereky于1917年提出的。

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商品

幻灯片演示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

幻灯片演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2)1957年Crick又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3)1964年Marshall Nirenberg和Gobind Khorana等破译了64个遗传密码

4)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Paul Berg小组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将SV40的DNA片断与 噬菌体的DNA片断连接起来,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1980年获Nobel化学奖

(三)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约10min)

1、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植物在美国答40%,我国已批准转基因植物6种商品化:抗虫棉、耐储西红柿、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西红柿等,还有抗冻植物等;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举例:幻灯片图示转基因植物、多莉羊、转基因鱼等

2、医疗诊断、预防和治愈传染病和遗传病

举例:幻灯片图示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人胰岛素、疫苗等;DNA探针、基因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

3、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

举例:幻灯片图示替代能源乙醇等

4、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

工业燃料;氨基酸类(20多种);酸味剂;甜味剂。

贵重金属:金;银;铜等

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对伦理道德法律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其负面影响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我国生物技术现状(约10min)

幻灯片演示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

1986年生物技术领域“863”计划

2002-2005年期间实施“生物技术产业高技术工程”;

2002-2010发展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是今后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五)面临问题(约5min)

1、创新能力不足

2、研究和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3、生物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机制不很完善

4、低水平的重复。

5、专业及管理顶尖人才紧缺

三、课程小结:(5min)

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的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它至少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五项工程。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

心。

2、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 世纪70年代DNA的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学、电子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3、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化工原料等。这些领域的应用又必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带来影响。

4、现代生物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其负面影响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思考题:

1、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那些内容?

2、生物技术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4、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那些领域?

五、本章参考书:

1.《现代生命科学概论》.黄诗笺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2.《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陈章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现代应用生物技术》 .刘仲敏、林兴兵、杨生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5.《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佳、顾红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7.《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何效忠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生物工程概论》.王联结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生物技术》.朱圣庚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顾方舟、卢圣栋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0

第二章基因工程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相互关系;

3、掌握DNA的复制、转录的步骤;

4、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步骤;

5、掌握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1、DNA的复制、转录的步骤;2、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步骤;3、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含义

教学难点:DNA的复制、转录的步骤;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步骤

课型:理论型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幻灯片穿插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补充与基因工程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核酸与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含义。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复习上次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核酸

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

(一)核酸的化学结构

幻灯片图示:碱基、戊糖

(二)核酸的分类

(三)DNA的结构

1、DNA的碱基组成

(2)DNA双链的书写

如:5’-GATCATAATTC-3’

3’-CTAGTATTAAG-5’

可写成:5’-GATCATAATTC-3’

(3) DNA双链的存在

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的DNA都以线形存在,大部分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和全部线

粒体DNA以及细菌的质粒DNA是环状DNA分子。病毒和噬菌体中有的含线形DNA,有的含环状DNA。

(4) DNA双链的基本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的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碱基对,它们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

2、DNA的一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3、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

DNA的两种二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DNA双螺旋的意义

4、DNA分子结构的特征

(四)RNA的结构

1、核糖核酸(RNA)分为

幻灯片图示mRNA结构特点

幻灯片图示tRNA的结构

幻灯片图示rRNA的结构

幻灯片图示大肠杆菌的rRNA的结构

(五)DNA分子的功能

1、DNA分子能在细胞内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用ori表示。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replicon)。在原核生物中,每个DNA分子上就有一个复制子;而在真核生物中,每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复制子,每个复制子长约50-200kb。

2、携带遗传信息

DNA的转录;多媒体演示DNA的转录

转录包括:转录启动子、转录区

转录启动子:是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原核生物:-10区(TATAAT)、 -35区(TTGACA)

真核生物:-25---30区(TATA)、-70---80区(CAAT)、-80---100区(GC)转录区:从转录RNA的起录点开始,包括基因编码区和转录终止子

思考题:DNA结构的特点与功能?

二、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含有:碳、氢、氧、氮、硫

蛋白质水解可成为肽,肽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它是组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1、氨基酸

氨基酸的通式幻灯片图示

氨基酸的分类幻灯片图示

甘氨酸(Gly)的侧链只有一个氢原子,是最简单的氨基酸,具有独特的性质,可以单作为第四类,也可以归于第一类。

含有芳香性侧链:Phe、Tyr、Trp、His

侧链为醇或酚的氨基酸有:Ser、Thr、Tyr

可以形成氢键:Arg、Lys、Asp、Glu、Ser、Thr、Asn、Gln、His、Tyr及Trp 2、氨基酸的性质

肽键、肽和多肽

不同数目的aa以肽键顺序相连,形成链状分子,即是肽或多肽,通常分子量在1500以下的为肽,在1500以上的为多肽,-NH2端为N末端写在左,

另一端为C末端,写在右。

(三)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蛋白质一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二级结构幻灯片图示α-螺旋;β -折叠

β折叠: 较α螺旋伸展的构象,两条或多条肽链间互相以氢键连接起来的成片层状结构,平行或反平行两种类型。

β转角:4个连续的aa残基组成,主链骨架以180返回折叠,第n个残基的羰基氧原子与n+3个残基上的亚氨基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

三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三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四级结构幻灯片图示

四级结构(quanternary structure)组成蛋白质的多条肽链在天然构象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多以弱键互相连接。(疏水力、氢键、盐键)

每条肽链本身具有一定的三级结构,就是蛋白质分子的亚基。

举例:球蛋白

–近似球形,表面富含亲水基团,溶于水

如:酶、多种蛋白质激素、各种抗体

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举例:纤维蛋白

蛋白质分子围绕一个纵向轴缠绕成螺旋状

如:指甲、毛发、真皮、韧带等

(四)蛋白质的空间作用力

(五)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是模板与氨基酸之间的接合体。

蛋白质的合成步骤

翻译的起始——核糖体与mRNA结合并与氨基酰-tRNA生成起始复合物。

肽链的延伸——核糖体沿mRNA5’端向3’端移动,导致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肽链的终止以及肽链的释放——核糖体从mRNA上解离,准备新一轮合成反应。多媒体演示蛋白质的合成

三、基因与基因表达的一般概念

基因作为唯一能够自主复制、永久存在的单位,其生理学功能以蛋白质形式得到表达。DNA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它通过自主复制得到永存,并通过转录生成mRNA,翻译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控制所有生命现象。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transcription)和翻译(translation)两个阶段。转录是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除了T→U之外)的RNA单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翻译是指以新生的mRNA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子遗传密码翻

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RNA)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发育、代谢和免疫状态等

课程小结:本次课补充与基因工程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核酸与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含义。

思考题:

1、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含义?

本章参考书:

1.《现代生命科学概论》.黄诗笺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2.《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陈章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现代应用生物技术》 .刘仲敏、林兴兵、杨生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5.《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佳、顾红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7.《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何效忠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生物工程概论》.王联结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生物技术》.朱圣庚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顾方舟、卢圣栋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0

11.《药用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高文远,贾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现代生物学导论》.寿天德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13.《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主编.农业出版社.2005

14.《基因工程》.楼士林、杨盛昌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15.《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罗明典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6.《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陈竺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基因工程

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工程中的四大要素;2、掌握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3、理解克隆子的筛选、鉴定;4、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了解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中的四大要素;2、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

教学难点:载体;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克隆子的筛选、鉴定

课型:理论型+辩论型

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幻灯片穿插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讨论课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组织、引导和总结。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教学时数:理论课4学时,讨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讲授《生物技术概论》-2 基因工程(P17-57),包括DNA重组、基因克隆载体、目的基因、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重组子的鉴定、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重点讲授:基因工程中的四大要素、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约5min)

二、讲授理论新课:

(一)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

1、基因工程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①定义:简称限制性内酶。限制酶能够识别DNA大分子链上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并能在某一特定部位将DNA断裂。它有"分子剪刀"或"分子手术刀"“基因刀”之称。

②分类:

③命名

④识别序列

一般识别序列为4-6bp大部分为二分体对称切割(双重交替式)即一条5’- 3’与另一条为3’- 5’的碱基相同。

多媒体展示:EcoR I 识别序列和二分体对称切割

5’-G↓AATTC-3’

3’-CTTAA↓G-5’

⑤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方式及意义

三种切割方式:

A 从识别序列中间切开产生平末端(blunt end)

B 从5’-3’链上对称轴左方切开和3’-5’链上对称轴右方切开形成具有凸出的5’磷酸基团的粘性末端。如:P25图2-5

C 从5’-3’链上对称轴右方切开和3’-5’链上对称轴左方切开形成具有凸出的3’羟基基团的粘性末端如:P25图2-5

酶切的方法:单酶切、双酶切、部分酶切。

2)为了便于DNA片段的连接往往用不同的酶对DNA片段末端进行修饰这种酶就是DNA片段末端修饰酶。

3)DNA连接酶:

目前用于试管中连接DNA片段的连接酶有E.coli DNA 、T4DNA连接酶。

2、基因克隆载体

1)定义:基因克隆载体是一类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代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2)目前经常使用的载体,有质粒和病毒两类。各种不同的载体,尽管分子量大小、结构和用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载体,它们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特性:

①能在受体细胞内进行独立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在其DNA插入外源基因后,仍然保持稳定的复制状态和遗传特性;

②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并进行纯化;

③在其DNA序列中,具有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这些位点位于DNA复制的非必需区内,可在这些位点上插人外源DNA,但不影响载体自身DNA的复制;

④具有能够观察的表型特征,在插入外源DNA后,这些表型特征可以作为

重组DNA的选择标志。即至少应有一个遗传标记基因,以指示载体或重组DNA 分子是否进入宿主细胞

举例1:普通型载体pBR322 多媒体演示结构及工作原理

质粒pBR322载体的结构

举例2:农杆菌Ti 质粒 多媒体演示结构及工作原理

4)病毒克隆载体(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phage )是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有的噬菌体基因组较大,如λ噬菌和

T 噬菌体等;有的则较小,如M13、f1、fd 噬菌体等。用感染大肠杆菌的λ噬菌

体改造成的载体应用最为广泛。

举例1:粘粒(Comsid) 载体 多媒体演示结构及工作原理

举例2:粘粒 pJB8 多媒体演示结构及工作原理

5)染色体定位整合载体

举例:人工染色体克隆载体 多媒体演示结构及工作原理

3、目的基因

1)定义

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性状、获得预期表达产物

的基因,称为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的来源

3)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

(1)酶切法

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基因容易定位 ,或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 分子常采用酶

切法。

(2)PCR 扩增DNA

前提条件是必须对目的基因有一定的了解,需要设计引物

①PCR 的原理

PCR 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实质为体内DNA 复制的体外模拟。当双链DNA 变性为

pBR322

BamHI

SalI

HindIII

PstI

ScaI Amp r ori

(4.36 kb)

单链后,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混合物的四种dNTPs,以与模板互补的核苷酸为引物,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PCR技术能快速特异地扩增所希望的目的基因或DNA片段,并能很容易地使微微克(pg)水平的起始物达到微克(μg)水平的量。

②PCR的特点

特异性强 1988年,Saiki首等从温泉中分离到的耐热Taq DNA 聚合酶用于PCR以来,可在较高温度下连续反应,显著提高了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

敏感性高以2n指数扩增从100万细胞中检出1个靶细胞

快速一个PCR过程需要3-4小时即可完成

简便产物可直接用于序列分析和克隆,

可扩增RNA或cDNA 逆转录酶将mRNA ,cDNA再扩增

对起始材料要求低粗提的DNA即可

有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错误掺入错配率万分之一

③PCR反应体系多媒体演示工作原理

反应流程: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循环周期的多次重复

变性退火50-60℃延伸

First Cycle 2nd Cycle

图2-6 PCR反应的流程

PCR 反应体系的组成:Taq DNA 聚合酶,引物( primer),模板, dNTPs,缓冲液(buffer), Mg2+

(3)目的基因的合成

步骤:①合成引物

②合成DNA寡核苷酸连杆

③合成基因片断

④ DNA片断的连接重组,采用DNA片段的连接酶有E.coli DNA 、T4DNA连接酶(4) cDNA文库

① cDNA(complementary DNA)文库概念

cDNA(complementary DNA) 指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而成。

cDNA(complementary 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各种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储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样的群体称为cDNA文库。

②基本过程

cDNA克隆基本过程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酶催作用,使总mRNA转变成双链cDNA 群体,并插入到适当的载体分子上,然后再转化给大肠杆菌寄主菌株的细胞内,以构成了包含产所有基因编码的cDNA基因文库( cDNA library) 。

③ cDNA克隆的优越性

(5)基因组克隆

①含义:基因组文库( gene library(bank),genomic library)是指将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或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切成许多片段,分别连接到载体(噬菌体或粘粒)上,经体外包装,侵染大肠杆菌后形成的克隆群体。它包含某一生物的全部或大部分染色体组,其中的每一克隆仅含有某一生物基因组的一个片段。当需要这一生物的某一基因时通过特定片段找到理想基因所在的克隆。

②基本步骤:

a.从供体基因组DNA产生适当大小的DNA片段

b.在体外将这些DNA片段同适当的λ噬菌体连接成重组分子

c.转化到大肠杆菌的受体细胞中去

d.从转化子克隆群体中挑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

4、受体细胞

所谓基因克隆的受体细胞,从实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NA(基因)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从实验目的上讲是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细胞。原核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可以作为受体细胞,但不是所有细胞都可以作为受体细胞。

目前用作基因克隆受体的主要是大肠杆菌,酵母和某些动植物的细胞。

提问:为什么目前用作基因克隆受体的主要是大肠杆菌?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

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制取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反向转录法、内切酶切割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

第二步:基因载体的选取:

用人工方法,取得目的基因的适宜的载体,即质粒(一种环状双链DNA)或病毒。载体一般带有必要的标志基因,以便进行检测。

复习提问:基因克隆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三步:DNA的体外重组:

第四步:DNA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目前用于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具体采用那一种方法,应根据选用的载体系统和受体细胞类型而定。

1、外源DNA转化法:

2、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

第五步:受体细胞的繁殖扩增:

含重组DNA的活受体细胞,再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繁殖和扩增,使得重组DNA分子在受体细胞内的拷贝数大量增加。

第六步: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

1、基本概念:

克隆子:通常将摄取外源DNA分子并能使该分子在其中稳定维持的受体细胞统称克隆子。也叫转化子。

重组子:含重组DNA分子的克隆子称重组子。

2、克隆子的筛选方法

1)根据载体选择的标记基因筛选转化子

抗药性标记插入失活选择法

根据载体除草剂抗性基因

β-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选择法

根据生长调节剂非依赖型筛选转化子

根据核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缺失互补筛选

2)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一个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即表达产物易被鉴定的基因。

3)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3、重组子的鉴定

通过筛选获得转化子,那么转化子是否是我们需要的重组子呢?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鉴定重组子基因组中外源DNA片段、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或翻译的多肽(蛋白质、酶)

1)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

根据重组DNA分子大小鉴定重组子初步鉴定

据酶切图谱鉴定重组子

PCR扩增

DNA杂交法鉴定

应用DNA芯片鉴定重组子

据核苷酸序列鉴定重组子

2)据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鉴定重组子

Northern杂交

3)据翻译产物鉴定重组子

电泳

免疫检测法

第七步:目的基因的表达。

(三)基因工程应用研究

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牧、渔等产业,甚至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将在下面有关章节论述。这里仅就基因工程应用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1、基困工程药物研究

2、基因治疗研究

3、转基因植物研究

4、转基因动物研究

5、环境保护研究

6、基因工程的安全性研究

三、实验:辩论课(4学时)

(一)组织教学并提出本次辩论课的要求与安排

辩论题目: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要求与安排:将全班同学按正、反分为为2组,每组选1名同学作为主陈述,其他同学作为副陈述可以随时补充观点;每组通过查资料提出一个观点,组与组之间以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作为主持人随时调节气氛和引导学生。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

(二)辩论开始:

1、每组观点表述

2、就不同的观点,以自由发言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并随时引导学生。还要随时调节气氛使多位学生积极参与,辩论气氛热烈。

(三)教师总结:

三、课程小结

1、基因工程以DNA为基本材料。

2、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是基因工程工具酶、载体、目的基因、受体细胞。

3、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载体重组,转入受体细胞,筛选和鉴定克隆子。

四、思考题

1、简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核酸酶的作用?

2、什么细胞能作为受体细胞?

3、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4、基因工程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五、本章参考书:

1.《作物育种生物技术》.陈佩度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2.《现代生命科学概论》.黄诗笺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3.《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陈章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现代应用生物技术》 .刘仲敏、林兴兵、杨生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6.《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佳、顾红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8.《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何效忠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生物工程概论》.王联结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0.《生物技术》.朱圣庚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顾方舟、卢圣栋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0

12.《现代生物学导论》.寿天德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13.《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主编.农业出版社.2005

14.《基因工程》.楼士林、杨盛昌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15.《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罗明典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6.《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7.《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陈竺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第三章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教案(1)

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3、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培养、人工种子、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细胞培养、人工种子、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细胞培养、人工种子、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型:理论课、实验课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幻灯片穿插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3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讲授《生物技术概论》-3 细胞工程(P60-91),包括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其中重点讲授: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基

初中生物《生物分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带7 年级上册课本, 2、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活动。 教师:1、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准备实物展示:黑藻、铁线蕨、苔藓、瓜子、小麦、玉米、银杏、红叶石楠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图片。动物图片 一、情景引入: 师:播放视频 师: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保护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师:播放PPT 展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怎样能够了解这些生物认识它们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这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回答分的标准)。 师:很好,其实大家把这些书分开的过程就是“分类”,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 生:(图书馆、超市、学校……) 提问: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使我们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很方便。 师:对,我们对于书籍的分类也恩那个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请大家按你们分好的类将书有序的放入书包,今天回家后把自己书包里所有的书都分类整理,以便以后迅速的找到。 提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呢? 生:品种繁多的时候需要分类。 师:(展示生物种类数量)我们看到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210 多万,这样的一个类群分类的必要性是非常紧迫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板书: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对植物进行分类 1、了解植物特征 师:好,我们了解了生物分类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给植物分类,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植物,说说它们的特征及所属类群。刚才我们知道了分类要根据生物的特征,所以我们分类的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 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我们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得,有些同学对部分植物可能不太熟悉了,现在给大家3 分钟时间,可以翻阅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来找找这些植物的特征,没有带书的同学,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可以看投影。我们待会请同学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里的六种植物他们的特征。 学生查阅资料 请学生介绍六种植物的特征。 2、尝试分类 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分类了,如果你是分类学家,你会怎么给这六种植物分类? 生: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师:大家说的都对,在分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前,各国的植物学家也想大家一下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进行分类,但是这样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是有限制的,所以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后,人们就开始按照生物进化的角度进行分类。 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呈现的分类体系,大家现在尝试按照这样的体系,将这六种植物进行分类,最终看看这里的A---F 分别是以上那种植物。 学生开始分类 汇报结果 3、教师引导了解植物的分类体系(同时板书) 师:植物可以按照有无种子分为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师:孢子植物可以根据根茎叶的有无分为三类藻类、苔藓、蕨类。(学生描述特征) 提问:种子植物又可以按照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教师展示桃子和松的球果给学生说明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的情况。) 师: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 生:松、柏、杉、银杏、苏铁。

初中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和评价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2、通过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3、通过活动分析、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了解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现代生物技术和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感悟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去关注和评价生物科学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树立利用生物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活动: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 3、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 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 1、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布置课前收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引入:

媒体展示:科学家改造的转基因的生物,如蕃茄、猴等。这些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 一、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资料: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多媒体展示) 提问:胰岛素是从哪儿来的?传统方法产生胰岛素的特点是什么?科学家用什么方法生产胰岛素?(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图25—7, 提问:想一想科学家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合成胰岛素的操作步骤。(幻灯片展示其过程) 二、转基因产品: 媒体展示“转有人的a—抗胰岛素的酶的转基因羊”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讲解“转基因羊”的一些特点。(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图片)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与制药: 提问:(1)利用转基因技术制药有哪些特点? (2)目前有哪些转基因药品? (3)其前景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讨论提出的问题。 归纳小结上述三个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 出示资料:基因诊断肿瘤。(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尽早诊断疾病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1)转基因技术与农业: 提问:(1)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一些农作物新品种,你能举例吗? (2)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分析教材P129的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P129的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提问:转基因技术在治理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9的内容并讨论。(学生回答)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P55 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P81 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 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P37 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P126 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114 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P43 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173 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P21 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P184 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P56 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P136 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又称为DNA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P68 15、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16、基因治疗: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P240 17、生物能源: 18、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和容易标准化生产。)P226 19、RNA反义技术: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AN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P243 20、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P245 二、基础知识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12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北师大初中生物八下《生物技术》教案

第25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第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 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安排 1 四、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式 五、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 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一)制作酸奶(板书)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什么? 4. 评价、鼓励。 制酸奶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5、请例举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牛奶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酸奶酸溜溜的。 四川泡菜、韩国泡菜还有我们自己制的泡菜。xx (二)制作泡菜(板书) 1、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坛口? 2、提问:微生物从哪里来? 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 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过度句:有没有那些同学参观过沼气池,知道沼气池是怎样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吗?(四)沼气发酵(板书) 用课件展示沼气池结构示意图(或观看课文P121图255)小组讨论、思索、回答主要成分是甲烷

《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 2.能够区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教学重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资料,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大家可以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玉米、番茄、大豆等等。 教师:播放克隆羊多莉视频,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创造多莉所应用的是什么技术。 学生:讨论回答是克隆技术 教师: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它们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转基因技术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资料分析内容,学生阅读讨论转基因番茄

的形成原理。接着用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基因工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的基因组中,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教师:通过课前你们搜集的资料,大家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转基因生物。学生纷纷发言,介绍各种转基因动、植物。 教师: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三、克隆技术 教师:刚才的视频短片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以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生物技术是什么 生: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思考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资料分析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克隆牛的形成原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后代。 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与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那你们除了知道有克隆羊以外,还知道其他的克隆生物吗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克隆猪、克隆猴等其他克隆生物的图片。 教师: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技术》教案-新版

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2、学习调查方法,掌握调查技巧。 3、关注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道德。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学习调查方法,学会书写调查报告。 3、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难点: 调查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一些能充分说明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的事例,制作成课件。 2、将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 3、提前一周布置调查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指导。 学生准备: 1、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2、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成调查小组,通过讨论制定调查内容和对象,制定调查方案,设计好调查报告。在课前完成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在课堂上汇报作好准备。 3、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转基因生物培育过程的视频,引出生物技术话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汇报课前进行的“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在倾听后可以提问,并对该组进行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是个组织者,更是个倾听者,其任务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成就的舞台。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能轻率地进行评价。在学生汇报后再播放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应用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益。 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辩题一:正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都是利益。反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利益。辩题二:正方——只要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反方——虽然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也不能应用于人的克隆。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持共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辩论团,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辩论前教师要提出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辩论过程中的语言文明和修养风度。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充当裁判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辩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显在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就看它被人怎样利用。如将生物技术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就将为人类带来福祉。反之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就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怎样应用生物技术,将是每个现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即使人们应用生物技术的初衷是好的,某些生物技术也存在着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成熟继续被人们关注,人们会不断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展示你的才华,将来解决这些难题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活动三:自我评价,盘点收获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共同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4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6.4 现代生物技术 一、学习目标 1、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说转基因和克隆生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克隆技术与伦理。 4、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回答(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师:你们回答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渗透STS理念,是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之重。通过多媒体介绍生物科技,学生直观地看到21世纪的生物技术,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投身这一领域研究的动力。 (一)转基因技术 导学问题(一) 1. 转基因抗冻番茄获得的外源基因是什么基因?如何转移到小鼠的体内? 2. 转基因抗冻番茄研究有什么意义? 3.转基因烟草为什么有良好的抗虫作用? 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观察课本转基因抗冻番茄育成示意图的图片,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阅读、讨论、交流。 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关键点拨。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导学问题(二)克隆技术及应用 1、阅读课本“探究竟·资料分析”,观察克隆牛的培养过程示意图。 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述说克隆牛的培养过程。 (2)在进行克隆实验时,克隆牛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3)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4)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克隆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2、理解了克隆牛的培育过程后,看P99叶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克隆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导学问题(三)隆技术与伦理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认为克隆人可以吗? 然后完成辩论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要求:参考课本P99的辩论说明,每小组共同找出一个论点进行辩论,最后进行小组表达交流。老师具体组织,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结合辩论的观点,得出我们如何对待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三)点收获,提出困惑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概念; 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功培育出许多抗虫抗病的作物新品种; 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黄瓜、烟草、番茄、油菜等多种新品种; 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这不仅可能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还可能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四)比一比,试一试 1、克隆牛的卵细胞核来自于() 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其它细胞 2、克隆羊“多利”是将绵羊的乳腺卵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的。根据遗传学原理,“多利”面部毛色应时()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3、下列繁殖新植物的方法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A利用扦插的方法,培育葡萄幼苗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烟草 C利用马铃薯的块茎来繁殖新个体 D利用种子来繁殖玉米植株 4、克隆是指()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一教学方案 1. 本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四年制本科生),其中理论课讲授 54 学时,实验 课 18 学时 2. 本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除课堂 教学衔接了其他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和科研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二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1. 作业 1.1 预习作业:每堂课后布置课后预习作业,并要求做好预习笔记,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1.2 课后作业:每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师批阅后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 1.3 课堂作业:根据需要在课堂安排一定的练习,并当堂讲评,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能力 2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2.1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2 平时小测与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试为辅,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 教材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学习参考书郭勇.生物制药技术(第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G 沃尔什.生物制药学(原著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宋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等;实验占20%。 生物技术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和要求 2. 熟悉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重点: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征难点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学时,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1学时,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章现代生物技术复习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复习教案苏教版 复习重点 1、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3、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 2、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技术。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中,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4、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5、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6、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7、多利羊和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乳腺细胞。 8、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人,则会出现的后果是威胁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简要叙述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分析:首先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杀虫毒素基因,然后将此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的细胞核中,使其与普通烟草细胞的核物质相互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判断: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但不能开发生物能源。 分析:错误。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但不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 3、判断:生物技术可以克隆生物体,但不能克隆生物的器官。 分析:错误。利用生物技术既可以克隆生物器官,又可以克隆生物体。 4、假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分析:不可能。原因是人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后天的各种因素也非常重要。 5、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人,则会出现的后果是() A.解决很多科学难题,促进社会加速进步

生物技术概论考试复习题解答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 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 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 变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 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 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一个生物体 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 } 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 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16、传代: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1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阶段,一般持续1-4周。 18、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19、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20、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它可以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关注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区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能利用说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能正确理解对待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细胞工程及克隆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2、多利羊的克隆技术。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分析各种相应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介绍生物技术 师: 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 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聊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这两个名词,那他们代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他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 生:不远,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转基因食品。 师: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的家庭和平时逛超市看到的转基因食品 生:交流 小结: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如果对此比较感兴趣的话就应该从我们的身边去仔细观察去搜集。 师:那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到与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形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师(知识延伸):除了转基因食品外,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介绍其他的转基因动.植物 师:引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和加工的食品。 师: 多媒体除了介绍基因工程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工程技术是什么? 下面我们共同了解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重点

一、生物技术总论 1、生物技术定义: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3、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加快发展起来的。 两者的差别:传统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细胞或组织水平,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在分子水平。 两者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是以传统生物技术为基础。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传统生物技术研究。 4、“六高”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二、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特性,在较短时间内使现有物种的性能得到改善,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生物类型,或者利用这种技术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 2、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6)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基因工程操作步骤p17 ①获取目的基因;②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PCR概念: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 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①化合物诱导转化法;②农杆菌转化法;③电穿孔转化法;④花粉管通道法;⑤基因枪法;⑥超声波处理转化法;⑦脂质体介导转化法;⑧体内注射转化法;⑨精子介导法;⑩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等 6、基因文库定义: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物质信息通过克隆载体储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7、克隆载体定义: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分类:质粒载体、病毒克隆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8、人类基因组计划概论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74~75内容,理解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2.结合教材P73~75内容,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3.结合教材P73~75内容,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重难点击] 1.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2.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一、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1.电泳 (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带电粒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 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迁移动力与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③分离依据: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常用的电泳方法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琼脂糖,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②变性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剂,蛋白质都变为椭圆

形,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因此变性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的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2.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一般含有5种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 3.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立体结构研究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能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还可以揭示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1.从电荷方面思考,适合电泳法分离的各种分子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各种分子应带有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电荷。 2.变性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否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为什么? 答案否。因为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远大于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决定。 归纳总结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的两点区别 (1)分离原理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依据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 ②变性胶电泳则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非电荷性质和分子形状。 (2)用途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用于分离大分子核酸。 ②变性胶电泳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核酸。 1.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带的电荷多少 B.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多少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