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板缝是砖混结构、外模内板和外砖内模结构主要联结构件。它具有提高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和耐久性的功用。其钢筋绑所的特点是:布置零星分散,截面较小,数量较多,操作空间小,质量要求严等。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六层及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钢筋绑扎工程。

一、材料要求

1.成型钢筋

钢筋材质和成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其他

20~22号铁丝(火烧丝)、水泥砂浆垫块等。

二、主要机具设备

1.主要机械设备

钢筋除锈机、调填机、切断机、对焊机、弯曲成型机等。

2.主要工具

钢丝刷、砂箱、工作台、手摇板、卡盘、钢筋板子、各种切断器、起拱扳子、小撬杠、骨架绑扎架、各种钢筋钩、滑轮、夹具和测力器等。

三、作业条件

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确定圈梁钢筋的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并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2.模板已经支设或部分支设,其尺寸及牢固情况符合钢筋绑扎要求;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已清除干净。

3.钢筋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按绑扎次序、不同型号、规格整齐堆放在规定的位置。

4.进场钢筋已按照设计图纸和配料单仔细核对,钢筋的型号、尺寸、数量、钢号、焊接质量,均符合要求。

5.在模板上已弹好水平标高线。

6.检查构造柱基础及下层伸出搭接钢筋的数量、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操作工艺

(一)构造柱钢筋绑扎

1.一般采取先砌外砖墙后绑构造柱钢筋,亦可采取预制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安装后再砌墙体。

2.当下部基础或下层构造柱混凝土达到30%以上强度,即可开始绑扎构造柱钢筋。钢筋接头多设在梁板上面,伸出梁、板面高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现场绑扎时,先将每根柱所有箍盘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接长构造柱钢筋,划上箍筋间距,逐个绑扎。应注意的是箍筋搭接处,要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构造柱钢筋与圈梁钢筋应绑所连接,使形成一框架体系,在柱脚、柱顶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为使构造柱钢筋的位置正确,在砌马牙槎时,应沿墙高每500mm设两根¢6mm水平拉结钢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5.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整修,以确保钢筋位置及间距正确,然后即可支模浇筑。

(二)圈梁钢筋绑扎

1.圈梁钢筋一般在模板支好后绑扎。当采用预制绑扎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在构造柱处进行搭接绑扎。

2.在模内绑扎时,按箍筋间距在模板一侧划好箍筋间距,放箍筋后穿入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绑扎时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搭接处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

3.圈梁钢筋应交圈绑扎,使成封闭形。在内外墙交接处、大角转角处的锚固拐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圈梁和构造柱钢筋交接处,圈梁钢筋要放在构造柱内侧,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对Ⅰ级钢筋搭接长度不少于30d;Ⅱ级钢筋不少于35d(d—受力筋直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工,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同一截面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

6.圈梁与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部位相碰,钢筋需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要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其搭接或连接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圈梁钢筋绑扎完后应加垫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保护层厚度。

(三)板缝钢筋绑扎

1.楼板吊装、支模完毕,板缝清理干净后,即可绑扎板缝钢筋,其钢筋绑扎型式、构造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设在板缝中间,搭接部位应在

横墙处。

2.预制板端头的锚固筋应弯成45°,在墙端互相交叉,在交叉点上边绑一根通长连续钢筋,每隔500mm用铁丝绑一个扣。

3.板缝钢筋绑扎好后垫好砂浆块。

五、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的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拢的专门规定。

(二)基本项目

1.钢筋网片和骨架的绑扎和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扎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骨架无漏焊、开焊。钢筋网片漏焊、开焊不超过焊点数的2%,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的检验结果,每个搭接长度不少于规定值。

3.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度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手工电弧焊接接头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详见《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三)允许偏差项目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如下: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六、成品保护

1.构造柱、圈梁及板缝钢筋如采用预制钢筋骨架时,应在现场指定地点垫平堆放。

2.往楼板上临时吊放钢筋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垫平放置,以免变形。

3.钢筋在堆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渍、泥土或其它杂物污梁钢筋;贮存期不宜过久,以防钢筋重遭锈蚀。

4.避免踩踏、碰动已绑好的钢筋;绑扎构造柱和圈梁钢筋时,不得将砖墙和梁底砖碰松动。

七、安全措施

与“7.2现浇框架钢筋绑扎”一切安全措施相同。

八、施工注意事项

1.构造柱伸出钢筋发生位移时,如移位在40mm及40mm以内,弯曲坡度不超过1:6可用冷弯或热弯(氧乙炔火焰加热)处理,使上下钢筋对齐,如移位大于40mm,应用加垫筋或垫板焊接处理。

2.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扎方法,宜用部分反十字扣和套扣绑扎,不得全用一面顺扣,以防钢筋变形。

3.阳台下圈梁为“L”形箍筋,吊阳台时应注意保护,如碰坏,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再将阳台吊装就位,以免将阳台圈梁钢筋压扁变形。

4.板缝钢筋放置,对较宽板缝宜在钢筋下垫水泥砂浆垫块,窄板缝要把钢筋用铁丝吊在楼板上,以防板缝钢筋外露。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一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一安装构造柱钢 筋骨架一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 间距。 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 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 度不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10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10.1总则 10.1.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基础及底板钢筋绑扎。 10.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安全检查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钢筋、绑丝等相关材料标准和有关规定。 10.2术语、符号 10.2.1现浇结构 系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10.2.2HPB235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中的Q235钢筋,相当于原级别I级钢筋。 10.2.3HRB335(20MnSi)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中的HRB335钢筋,相当于原级别II级钢筋。 10.2.4HRB400(20MnSiV、20MnSiNbv、20MnSiTi)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中的HRB400钢筋,相当于原级别III级钢筋。 10.2.5RRB400(K20MnSi)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中的KL400钢筋,相当于原级别III级钢筋。 10.2.6 L a 钢筋锚固长度。 10.3基本规定 10.3.1一般规定 (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庆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2)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避雷网线的布设与焊接等。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完整版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45897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 1、植筋工程 因框架柱、屋面梁板施工完毕并拆模后再进行构造柱、圈梁施工,且为了保证构造柱子钢筋位置正确性,因此构造柱钢筋与屋面梁连接、圈梁钢筋与框架柱连接采用钻孔植筋法。 (1)植筋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施工原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钻出孔洞,注入胶粘剂,植入钢筋,待其固化后即完成植筋,犹如原有结构中的预埋钢筋,能使所植钢筋的技术性能得以充分利用。 植筋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省、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质量易保证等优点。 2)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T定位放线T钻孔T清孔T钢筋表面处理T注胶T固定钢筋T维持固化(凝胶)T 抽样检测。 ①基层表面清理:定位放线前,要先清除结构表面杂物。 ②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在需要植入钢筋的结构部位上定位放线。弹线前,

应先复核轴线位置,同时考虑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大小、钢筋间距,后用墨线或红油漆划 出钢筋布置的具体位置。 ③钻孔:采用冲击电锤钻钻孔,以确保孔的表面 有足够的粗糙度。钻孔时,需根据种植钢筋直径 大小酌情选用钻头。孔深为12d(d 为钢筋直径),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伽。钻孔时如遇原结构钢筋,钻孔位置则相应调整。钻孔宜保持孔洞垂直。 ④清孔:成孔后的孔洞,先用气泵或吹气筒清除 孔洞内粉尘,再用专用毛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清孔工作应进行至少三次,即三刷三吹,直至孔底、孔壁无粉尘为止。 清孔工作完成后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对孔洞深度、直径、位置、孔洞内清洁度等进行验收,合格后 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清孔工作必须仔细,如孔洞内有粉尘,粉尘将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同时,不能用水冲洗孔洞,以免残留在孔洞内的水分削弱粘合剂的作用,从 而影响粘结效⑤钢筋表面处理:植入孔洞内的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不得有油污或锈斑,当钢 筋表面有锈斑时,要用钢丝刷除表面浮锈,然后才能使用。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223-2002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 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人:尹维元 审核人:劳国成 批准人:李广荣 2002-11-28发布 2002-12-28实施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223-2002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的钢筋绑扎工艺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厂(场)后须经物理性能检定,对于进口钢材增加化学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1.2 钢筋绑扎用铁丝可采用0.9~1.2mm铁丝或镀锌铁丝,长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 2.2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尺子、粉笔、钢丝刷子及运输机具 2.3作业条件 2.3.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处理。 2.3.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3.3熟悉图纸,明确构造柱、圈梁、节点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确定圈梁钢筋的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并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2.3.4模板已支设或部分支设,其尺寸及牢固情况符合钢筋绑扎要求;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已清除干净。 2.3.5在模板上已弹好水平标高线。 2.3.6检查构造柱基础及下层伸出搭接钢筋的数量、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操作工艺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一般采取先砌外墙后绑构造柱钢筋,亦可采取预制好的构造柱钢筋骨架,安装后再砌墙体。 3.1.3 绑扎时应先将每根柱所有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接长构造柱钢筋,划上箍筋间距,逐个绑扎。注意在箍筋搭接处,要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 3.1.4 构造柱钢筋与圈梁钢筋应绑扎连接,使形成一框架体系,在柱脚、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地山水涧1期工程2-3#、2-4#、2-5#、2-6#楼及2#地下车库,位于郑州市迎宾路与田园路交叉口西南,由河南裕华置业有限公司建设,2#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3343.25㎡,建筑高度:3.9米;2-3#楼总建筑面积为3620.72平方米,建筑高度:18.420米;2-4#楼总建筑面积为2989.7平方米,建筑高度:18.530米;2-5#楼总建筑面积为2344.48平方米,建筑高度:18.360米;2-6#楼总建筑面积为2719.2平方米,建筑高度:18.510米;地上四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一、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钢筋下料完成。 2、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3、做好技术交底。 二、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钢筋运输车、石笔、墨斗、尺子等。 三、作业条件 1、基础垫层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垫层上钢筋位置线已弹好。 2、检查钢筋的出场合格证,按规定进行复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无油污、老锈,成形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 3、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4、绑扎钢筋地点已清理干净。 四、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施工现场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应和设计图纸相一致,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监理、甲方的同意。2)、技术关键要求 基础钢筋的绑扎一定要牢固,脱扣、松扣数量一定要符合标准要求,钢筋绑扎时一定要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3)、质量关键要求 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质量问题,妥善解决,达到质量要求: 1、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双排筋要保证上下排钢筋的距离。 2、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接头面积百分率要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3、钢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确,绑扎要牢固。 五、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2) 1 2、按钢筋位置布放基础钢筋。 3、基础钢筋采用双层钢筋,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 见下图;

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西蒋峪房地产开发项目一标段 9#楼钢筋施工方案 编制: : 审核: 审批 建筑单位: 济南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五月四日. 目录 一工程概 况 ........................................................... 二编制依 据 ........................................................... 三施工准 备 ........................................................... 3.1 技术准备 ...................................................... 3.2 机具准备 ...................................................... 3.3 材料准备 ...................................................... 四主要施工方 法 ....................................................... 4.1 工艺流程 ...................................................... 4.2 钢筋堆放 ...................................................... 4.3 钢筋加工 ...................................................... 4.4 钢筋连接 ......................................................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支板缝模板→办预检 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2、支模板: 3、构造柱模板: ⑴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穿墙螺栓,穿墙螺栓与内墙拉结,穿墙螺栓直径不应小于φ16。穿墙螺栓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⑵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穿墙螺栓拉牢。 ⑶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⑷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4、圈梁模板: ⑴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⑵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⑶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⑷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5、板缝模板: ⑴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⑵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⑶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6.6构造柱、过梁、压顶支模、浇砼 砌体施工完毕后,当砂浆强度达1MPa时,应及时进行构造柱支模、浇筑砼,过梁、圈梁、压顶与构造柱同时浇筑,以保证墙体稳定性,当不能及时支模浇砼时,应有可靠的稳定支撑措施。 构造柱支模施工工工艺如下: (1)沿构造柱边缘粘贴2公分海绵条,如图一 (2)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要清理干净、上好油),上口做成45o角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二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如图二、图三。 图一构造柱贴海绵条 图二构造柱支模图三构造柱支45o角浇筑口(3)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二次浇筑。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保证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拆除构造柱模板详见图四

钢筋绑扎施工方案模板

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 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 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 铁丝: 可采用20~22号铁丝或镀锌铁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砼垫块、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4) 工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粉笔、尺子等。 2 作业条件: (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 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 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 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 核对钢筋的级别, 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 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4) 熟悉图纸, 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 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 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 确定施工方法, 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5)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 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 支完底板四周模板( 或砌完保护墙, 做好防水层) 。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 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 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 (2) 划钢筋位置线: 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 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 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 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 (3)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 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 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 本工程先铺长向钢筋, 再铺短向钢筋。 2) 钢筋绑扎时, 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 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 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 也可采用八字扣, 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砼垫块, 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 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 摆放距离可缩小。 4) 底板如有基础梁, 可分段绑扎成型, 然后安装就位, 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5)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 绑完下层钢筋后, 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 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 , 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 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6)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 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 除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 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 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关于圈梁、构造柱的设置要求和规范_1 一、圈梁的设置 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 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 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 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 设置数量。 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 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 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 构件可靠连接。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Ⅱ508)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混凝土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1.2 砂: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为2.5~ 3.5。含泥量控制在5% 以下。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3 石子:宜用粒径5~30mm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4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有害物含量检验报告应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验部门出具。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2.1.5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掺和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1.6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搅拌机、塔吊、提升架、振捣器。 2.2.2工具:灰斗、手推车、铁锹、钢尺、灰铲、铁盘、铁抹子、木抹子等。 2.3作业条件 2.3.1混凝土配合比需经试验室试配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3.2模板支设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接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2.3.3完成钢筋绑扎,安装完专业管线,做好预埋预留,拉结筋的设置及锚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办完隐检手续。 2.3.4构造柱、圈梁施工缝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凿清理,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理验收手续。 2.3.5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砌体、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3.6搭好操作平台或操作架,并验收合格,浇筑构造柱前,砌体砂浆应有一定的强度。 2.4技术准备 2.4.1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4.2按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做好开盘鉴定和混凝土浇筑申请。 2.4.3对预拌混凝土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一般应明确浇筑部位、浇筑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等。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操作方法 3.2.1混凝土拌制

圈梁,构造柱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

筏板基础钢筋施工方案(1)

筏板基础钢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1999 2、《钢筋等强度剥肋滚压且螺纹连接技术规程》Q1JY16-1999 3、《混凝土结构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结构详图》03G101-1 4、筏板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3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恒大城工程四期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恒大城温江项目工程四期,即59~61#建筑及其裙房和地下室。该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凤溪大道旁,地势平坦。无施工场地。 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剪结构,建筑面积约5.78万m2,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其中裙房四层。四层设梁式转换层。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根据设计,本工程主楼采用筏板基础,其中筏板厚度为1.8m,2m;附楼抗浮板,抗浮板厚度为0.45m,筏板基础钢筋需要量大。 三、施工准备 1、机械设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机、对焊机及相应的配套吊装设备。 2、材料: (1)钢筋采购:钢筋采购应严格对供方考核和提出供货要求,特别是在用于纵向受力钢筋的部位,其钢筋在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应满足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关于抗震结构的力学性要求。为便于钢筋供货合理,供方优选1-2家为宜。 (2)各种规格、型号、级别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3、作业条件: (1)有专门的场地供钢筋加工、制作使用。 (2)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规定。 (3)钢筋抽样:作业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施工规范、图集。按 照图纸设计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合理的做出钢筋抽样及用量。 四、钢筋的加工制作 1、箍筋:箍筋一般都用细钢筋,加工时采用机械折弯。这些钢筋切断时可用切断机、钢筋大剪或砂轮锯,切断后应将不同的样式、型号、规格分别放置。成型时,每个样式的箍筋先做一个样板,然后校核各部位尺寸及角度,无误后批量加工。 2、主筋:主筋的加工制作应按图示规格尺寸和规范的规定,端部的锚固应符合要求。 筏板钢筋绑扎施工顺序: 底板底层钢筋绑扎→搭设钢管架子→底板上层筋绑扎→马凳筋绑扎→柱、墙插筋 1、绑扎底板下层钢筋 1)筏板钢筋排列顺序

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钢筋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B50300- 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范围 本方案针对于阳光水岸24#楼柱、梁、板等钢筋。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2.1.1、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1.2、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柱的外框线。 2.1.3、柱钢筋绑扎前,柱底施工缝已处理完毕,柱筋调整完毕并办理完隐检手续。 2.2材质要求 2.2.1、钢筋:应有出厂材质证明及复试报告。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2.2、绑丝:可采用20-22 号铁丝或火烧丝(根据钢筋的规格确定) 2.2.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材料应有足够的承载强度,垫块的规格尺寸根据钢筋的直径和设计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确定(或现场预制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 2.3主要工机具 钢筋弯曲机、卷扬机、钢筋切断机、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

架、钢丝刷、粉笔、尺子等。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1.1、柱钢筋绑扎 预制柱钢筋骨架——施工缝砼表面凿毛、修整底层伸出的柱搭接筋——安装柱钢筋——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梁钢筋绑扎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1.3、板钢筋绑扎 支板模板——布置板筋——放通长水平拉通筋——板负筋 3.2操作方法 3.2.1柱钢筋绑扎 3.2.1.1、柱钢筋骨架 3.2.1.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2.1.2在受力筋帮扎后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伊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为防止骨架在运输中变形,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3.2.1.3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梁上、下均为500mm,箍筋间距为1OO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2.2、修整底层伸出的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柱位置线,检查搭接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建筑认证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提要: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源自物业管理资料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宜有钢筋拉接;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基础垫层完成T弹底板钢筋位置线T钢筋半成品运 输到位T按线布放钢筋T绑扎。 操作工艺: 1、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将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3、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 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贝懦将全部钢筋相交点 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 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见图: 钢筋撑脚的形式和尺寸如图,图一所示类型撑脚每隔1m放置1个。其直径选用:当板厚h w 300mrfl寸为8~10mm当板厚h=300~500,时为12~14mm当板厚 h>500mn时,选用图二所示撑脚,钢筋直径为16~18mm沿短向通长布置,间距以 能保证钢筋位置为准。 5、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独立柱基础底板钢筋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 上面。

7、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尺寸应比柱的箍筋尺寸小一个柱筋直径,以 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9、钢筋的连接: ①受力钢筋的接头宜布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 径的10倍。 ②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 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 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为25%; ③当钢筋的直径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④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且不小于500m 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 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 受拉区不宜大于50%;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基础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10、基础浇筑前,把基础面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准确。 11、承台钢筋绑扎前,一定要保证桩基伸出钢筋到承台的锚固长度。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等结构形式的剪力墙钢筋绑扎。工程 施工应以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依据 一、材料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所用钢筋种类、规格必须符合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施工工艺标准(doc 5页)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施工工艺标准(doc 5页)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2.1.2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 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2.1.3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 作业条件 2.2.1 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 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3.2.3 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3.2.4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3.3.3 板缝模板: 3.3.3.1 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 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3.2 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3 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 基本项目: 4.2.1 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1.5mm。 4.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4.2.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 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表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