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例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磁能等等;并且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易于实现,可以输送到需要它的任何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电能的应用规模也很灵活。以电作为动力,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电气化程度,以电能代替其他形式的能源,是节约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向用户和用电设备供应和分配电能。用户所需的电能,绝大多数是由公共电力系统供给的,所以供配电至关重要,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章供配电的要求

2.1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

(1)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

(2)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设备布置、负荷容量及性质等综合考确定。

(3)配电系统应满足生产和使用所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接线简单,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操作安全,检修方便;另外,还要考虑节省有色金属消耗、减少电能损耗。

(4)自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但对非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超过三级。

(5)由公用电网引入建筑物内的电源线路,应在屋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电

源开关和保护电器。若由本单位配变电所引入建筑物内的专用电源线路,可装设不带保护的隔离电器。

(6)当用电设备容量大,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很潮湿、有腐蚀性环境的车间及建筑物内,

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7)各级低压配电屏(箱),应根据发展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备用回路。

2.2 多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的一般原则

(1)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可靠的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配电系统。

(2)确定多层住宅低压配电系统及计量方式时,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单元总配电箱设于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各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由总配电箱至各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各层配电箱至各用户采用放射式配电;

②单元不设总计量表,只在分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其配电干线、支线的配电方式同上项;

③分户计量表全部集中于首层(或中间层)电表间内,配电支线以放射式配电至各户。

(3)多层住宅照明计量应一户一表。

(4)除多层住宅外的其他多层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向各层配电间或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树干式和分区树干式的方式。

2.3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的一般规则

(1)选择变压器时,一般选用SCL型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

(2)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

(3)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

①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②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③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

(4)对经常处于备用状态的消防泵、喷淋泵、事故排烟风机等设备,不作为计算负荷的一部分来选择变压器容量。

(5)高层建筑的配电箱设置和配电回路划分,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和密度、防火分区、维护管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6)自各层配电箱至用电负荷的分支回路。

(7)高层住宅的照明计量表应采用一户一表,公用楼梯、公用走道的照明及公用电力计量宜单独设表。

第三章电力系统接地的介绍

3.1 高压系统的接地介绍

1、按接地方式分类

1)直接接地制式,即将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或通过小电阻与接地装置相连。这种接地制式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地电流很大,所以又叫大电流接地制式。

2)不接地制式,即将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不与接地装置相连或通过保护、测量、信号仪表、消弧线圈以及具有大电阻等接地设备与接地装置相连。这种接地制式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地电流很小,所以又叫小电流接地制式。

2、按接地设备分类

1)不经接地设备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不经任何接地设备直接接地或不接地。

2)经电抗或消弧线圈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与接地装置相连。

3)经电阻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电阻器与接地装置相连。电阻器为高阻值者称为高电阻接地制式,电阻器为低阻值者称为低电阻接地制式。

4)经电抗补偿、电阻并联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电抗器与电阻器并联接地,其中电抗器宜采用标准规格的消弧线圈。

3.2 低压系统接地介绍

3.2.1 IT接地系统

IT系统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在lT系统内:

(1)电气装置带电导体与地绝缘,或电源的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

(2)所有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电气装置的接地极接地。

由于该系统出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小,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会产生危险性的接触电压,因此可以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继续运行,并可通过报警装置及检查消除故障。

IT系统内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应自动切断电源:当在另一相线或中性线上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必须快速切除故障。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IT 方式供电系统 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图3-2-1-1 IT接地系统图

3.2.2 TT接地系统

TT 方式供电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 系统。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接地,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TT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1)能拟制高压线与低压线搭连或配变高低压绕组间绝缘击穿时低压电网出现的过电压;

(2)对低压电网的雷击过电压有一定的泄漏能力;

(3)与低压电器外壳不接地相比,在电器发生碰壳事故时,可降低外壳的对地电压,因而可减轻人身触电危害程度;[1]

(4)由于单相接地时接地电流比较大,可使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可靠动作,及时切除故障。

TT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1)低、高压线路雷击时,配变可能发生正、逆变换过电压;

(2)低压电器外壳接地的保护效果不及IT系统.

(3)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

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4)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系统难以推广。

(5)TT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图3-2-2-1 TT接地系统图

3.2.3 TN接地系统

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或变电站附近接地。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极相连,必要时可增加接地点并均匀分布。

中性线的检测与相应切断导线的要求与TT系统相同。

根据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否合并的情况,将TN接地系统分为TN-C、TN-S和TN-C-S。1)TN-C接地系统

保护线和中性线合并为PEN线的系统,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采用一般的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对于单相负荷或三相不平衡负荷以及有谐波电流负荷的线路中,PEN线有电流,其产生的压降呈现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上,对敏感设备不利。此外,PEN线上的微弱电流在爆炸危险环境也可能引起爆炸,因此在爆炸危险

环境中不能采用这种系统。由于PEN线在同一建筑物内相互有电气连接,所以当PEN线断线或相线直接与大地短路时,都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会扩大事故范围。

图3-2-3-1 TN-C接地系统图

2)TN-S接地系统

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的系统。正常情况下PE线不通过负荷电流,所以与PE线相连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正常时不带电,所以可用于精密设备以及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但是TN-S 系统仍存在相线对大地短路引起电压升高和对地故障电压的蔓延问题。

图3-2-3-2 TN-S接地系统图

3)TN-C-S接地系统

PEN线从某点开始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后的N线对地绝缘。为了防止混淆PE和N 线。国标规定,PE、PEN线涂黄绿相间色标,N线涂浅兰色色标。PEN线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否则将失去分开后形成的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

图3-2-3-3 TN-C-S接地系统图

第四章防雷接地系统

4.1防雷与接地系统概述

4.1.1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一级防雷的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4)超高建筑物,如40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其他民用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物。

二级防雷的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

物。

(4)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高层建筑物,如19层及以上的住宅和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物。

三级防雷的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10至18层的普通住宅。建筑物高度不超过50米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图书馆、档案楼和省级以下的邮政楼等。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根据以上分类可知本建筑属三级防雷建筑物,下面就就讨论一下三级防雷建4.1.2防雷系统的设计原则

1、保护器不影响被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2、雷击产生冲击波时,所采用的防护器件应有低阻抗,将冲击电流直接导入大地而不产生危险的冲击对地电位差;

3、防护器件应有较高的承受冲击能量的能力,并有规范的接地系统。

按照IEC1312-1~3规范,为保护你变频器系统的设备,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LPZ),根据各部分空间不同的LEMP(雷闪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防护等级,合理使用相应的防雷器。

4、电源系统: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感应雷中有80%是经由电源线侵入网络设备的,要保护好电子设备,需要在它们的电源输入端之前设置电源防雷器,这样可以将从沿市电电路袭来的雷电过电压提前泄放到大地。

4.1.3一般的防雷措施

(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一些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3)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筑物的保护措施。

4.2建筑物的防雷设施

4.2.1建筑物防雷

(1)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接闪器:接闪器采用10镀圆铜,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通风管、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3)引下线:线间距不大于25M。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引下线在距地0.75M设接地测试连接板,-0.5M预埋连接板供补打接地极用;设连接板的引下线位

置参见一层接地及房顶防雷平面图。

(4)接地装置:利用结构独立基础做接地极,并利用结构地梁内钢筋或40×4扁(无地梁钢筋处)将桩基础接地极连接在一起。

4.2.2接地及安全措施

(1)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等的接地共用同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不打人工接地体。

(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纸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结构采用等电位卡子;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0.3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插座PE线相联结。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2D501-2(4)过电压保护: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第一级电涌保护器In》50KA;住户配电箱内装第二季电涌保护器In》In=10KA。

(5)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电话引入段等处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6)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在住户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

第五章课设心得

经过本学期对供配电的学习,对供配电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做课程设计加深了对供配电的理解。从开始到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成,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

这次课程设计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加深了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更提高了我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内容。

同时在这次课设中,我们组一共8名成员,每个人负责一块,让我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志平.供配电技术(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宝贵杨志辉.发电厂变电所部分(第2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王士政,冯金光.发电厂电气部分(第3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华智明.电力系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5]熊信银.张步涵.电力系统工程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6]电气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某锻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Word版

某锻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12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设计对象简介 (1) 1.2原始资料介绍 (1) 1.3设计原则 (3) 1.4设计任务 (3)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的意义 (5) 2.2负荷计算 (5) 2.3功率补偿 (7) 第三章供电方案及主变压器选择 (8) 3.1供电方案的选择 (8) 3.2变电所主变压器型号 (8) 3.3技术指标计算 (9) 3.4方案经济计算 (11) 3.5主接线的设计 (13) 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 (15) 4.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15) 4.2短路电流计算 (15) 第五章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9) 5.1功率损耗计算 (19) 5.235K V架空线路的导线选择 (19) 5.335KV各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20) 5.3.1 35kV断路器 (21) 5.3.2 35kV隔离开关 (21) 5.3.3 35kV电压互感器 (22) 5.3.4 电流互感器 (22) 5.410KV各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23) 5.4.1 10kV断路器 (23) 5.4.2 10kV隔离开关 (24) 5.4.3 10kV电压互感器 (25) 5.4.4 10kV电流互感器 (25)

5.7车间变电所 (26) 5.810K V备用电源进线 (28) 第六章主要设备继电保护设计 (29) 6.1主变压器的保护方式选择和整定计算 (29) 6.210KV高压线路的保护方式选择和整定计算 (30) 第七章配电装置设计 (32) 7.1变配电所的形式选择 (32) 7.2配电设备布置图 (32) 第八章防雷接地设计 (34) 8.1防雷设计 (34) 8.1.1防雷措施的选择 (34) 8.1.2直击雷防护 (34) 8.1.3雷电侵入波防护 (34) 8.2接地设计 (35) 第九章车间变电所设计 (36) 9.1车间变压器的台数、容量 (36) 9.2变电所位置的原则考虑 (37) 第十章厂区380V配电系统设计 (38) 10.1三级负荷配电设计 (38) 10.2二级负荷配电设计 (38) 心得体会 (39) 附录一:设备汇总一览表 (40) 附录二:低压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项目 附录三:系统总接线图 附录四:继电保护图

供配电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供配电》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1.11

《建筑供配电》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知识内容由于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面对建筑领域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学生不光需要较完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设计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课程设计中熟悉工程的性质,熟悉从设计、施工安装直至验收等具体内容,以便达到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培养的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在实践中熟悉了解主要高、低压电器设备的用途、使用场所,熟悉电力线路、配电线路的敷设,常用电器设备的安装以及防雷、接地装置的敷设施工。提高学生绘制工程图,增强作为现代电气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供配电设计程序,了解有关建筑电气设计的各种技术规程,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培养学生使用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和产品样本的能力。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达到: 1.熟悉供配电系统的常用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气程设计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电气装置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利专业2.具有将《供配电》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提高绘制工程图,增强作为现代电气工程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了解供配电设计程序,能使用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和产品样本,了解有关的设计规范。 4.能多角度观察问题和抓住工程技术关键,通过社会调研,收集资料,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得到体现。 5.掌握电气工程制图的原理、方法,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了解常用电气工程设计软件的特点和操作要领,具备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图的能力。 三、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内容和程序 (一) 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令、标准和规范,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供配电设计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设计中应采用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供配电技术电子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案

第一章工厂供电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工厂供电的基本知识 供电系统、发电厂、电力系统及自备电源 电压、电能质量 中性点运行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第一节工厂供电的意义、要求及课程任务 一、意义 1、工厂供电(plant power supply): 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2、重要性 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供电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发生

重大的人身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上甚至政治上的重大损失。二、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讲述中小型工厂电能供应和分配、电气照明问题,使学生具有对中小型工厂的供电系统及电气照明进行操作、维护、设计、计算的能力。 第二节工厂供电系统、发电厂、电力系统及自备电源 一、工厂供电系统概况 1、中型工厂供电系统简图:一根线表示三相线路 2、中型工厂供电系统的平面布线示意图 3、大型工厂总降压变电所 4、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的供电系统 5、只设一个降压变电所的供电系统 二、发电厂和电力系统 1、发电厂(发电站):,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有: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 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或水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水流位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或火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 热能→机械能→电能。 核能发电厂通常称核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核裂变能→热能→机械 能→电能。 风力发电厂利用风力的动能来产生电能。 地热发电厂利用地球内部蕴藏的大量地热能来生产电能。 太阳能发电厂就是利用太阳光能或太阳热能来生产电能。利用太阳光能发电,是通过光电转换元件如光电池等直接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这己广泛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航装置上。利用太阳光能发电,可分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光→热→水蒸汽→电)。 1 .优点:

(完整word版)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例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磁能等等;并且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易于实现,可以输送到需要它的任何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电能的应用规模也很灵活。以电作为动力,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电气化程度,以电能代替其他形式的能源,是节约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向用户和用电设备供应和分配电能。用户所需的电能,绝大多数是由公共电力系统供给的,所以供配电至关重要,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章供配电的要求 2.1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 (1)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

(完整word版)长沙理工大学电网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4) 第二章电网接线初步方案设计 (7) 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7) 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第三节:输电线型号的选择 (22) 第四节: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1) 第三章调压计算 (38) 课程设计总结 (45) 前言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 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能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无形的二次能源,发电、变电、 输送、分配和消费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必须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保证生产生活的稳定,所发电能要满足经济性好、 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等要求。 经验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联合电力系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 高质量的最好的办法,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联络线路将 几个地方电力系统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力系统称为联合电力系统。联合电力 系统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系统备用容量、装设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提 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间相互支援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系 统容量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可以减小系统受到干扰(负荷变化)时的频率

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 要建好大规模的安全可靠的联合电力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加强电力规 划和电网建设。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定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 架结构等。电力规划的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电 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 该课程设计要求按照给定的数据,依照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输电、分配和消费的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三 个变电所、若干输电线路,同时考虑该系统为联合电力系统的一子系统,其 联络线可视为无穷大系统。设计的要求是该电力系统应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电能质量高,同时运行方式灵活,适应多种负荷变化 情况。投资费用亦应当设计至最小。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一、设计任务 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站(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 1.确定供电电压等级 2.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3.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4.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5.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6.调压计算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优秀)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 (2)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其无功补偿 (6) 2.1负荷计算 (6) 2.2无功功率补偿 (11) 第三章变压所位置与形式的选择 (12) 3.1变压所所址的选择原则 (12) 3.2工厂负荷中心的确定 (13) 第四章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5) 4.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15) 4.2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6) 4.3主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9) 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21) 5.1短路电流计算电路 (21) 5.2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21) 5.3计算供电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22) 5.4 k-1点(10.5kV侧)的计算 (22) 5.5 k-2点(0.4kV侧)的相关计算 (23) 第六章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4) 6.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24) 6.2 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4) 6.3 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7) 6.4 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28) 第七章变压所进出线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29) 7.1 概述 (29) 7.2 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29) 7.3 380低压出线的选择 (31) 第八章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36) 8.1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 (36) 8.2变电所继电保护装置 (40) 8.3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41) 8.4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继电保护装置 (43) 8.5变电所低压侧的保护装置 (44) 8.6其他保护 (44) 第九章变电所防雷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45)

9.1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45) 9.2变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设计 (46) 第一章设计任务 一设计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及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规范,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基本要求。并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便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电能和有色金属的节约等问题。 二设计依据 2.1 工厂负荷及电源情况 2.1.1工厂负荷性质 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46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h。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是学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练习。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地区电网的设计,巩固和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要求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力网的初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综合地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电力网初步设计的有关技术规程,树立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观点。 ·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熟悉电力网正常运行的基本计算。 ·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 地区电力网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附录A) 1、发电厂及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 2、各变电所及发电厂负荷的最大有功功率、年最大有功功率、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功率因数、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和调压要求及供电可靠性要求。 3、各发电厂的装机台数、单机容量、型号及功率因数等。 4、地区最热月平均空气温度等。 ·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功率平衡计算

功率平衡计算,包括有功功率平衡和无功功率平衡两部分; (1)有功功率平衡 为了维持频率的稳定,满足用户对功率的要求,电力系统装设的发电机额定容量必须大于当前的最大负荷.因此必须进行最大负荷时有功功率平衡计算,以校验系统备用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有功功率负荷按下式计算: ·用电负荷 ∑==n i i LD P K P 1max 1 ·供电负荷 LD g P K P 2 11 -= ·发电负荷 )(11 3 y g f P P K P +-= 式中 ∑=n i i P 1 max —n 个变电所最大负荷之和; 1K —同时率 2K —网损率 3K —厂用电率 y P —发电厂的机压负荷 同时率1K 的大小与电力用户的多少、各用户的用电特点等有关,一般应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无实际统计资料时,可参考附表B-1的同时率1K 。 网损率2K 以供电负荷的百分数表示,一般为%10~%5。 厂用电率3K 以厂用电负荷占发电负荷的百分数表示,通常发电厂厂用电率如附表B-2所示。 为保证系统的频率稳定和供电可靠性,系统内的总装机容量应大于发电负荷,即系统中应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按规定,系统的总备用不得低于系统最发电负荷的20%,即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应大于或等于发电负荷的1。2倍,即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 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 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系、专业: 电气自动化、电子系 年级、班级: 08电子大专班 学生姓名:胡佳兵 指导老师:欧阳华明、钟老师时间:2010年12月

目录 摘要··················································第一章绪论设计选题背景·································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1设计要求简介·······································第三章负荷计算········································3-1-1三相用电设备组负荷计算的方法·······················3-1-2计算负荷及无功功率补偿·····························3-1-3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型式·····························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4-1-1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4-1-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4-1-3 短路的形式········································4-1-4 短路原因··········································4-1-5 短路的后果········································第五章导线和电缆的选择·································5-1-1选择校验项目及条件································5-1-2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面积······················第六章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6-1-1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6-1-2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某机械厂供配电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学生 学号631324220205 指导教师 2016 年

前言 (3) 第一章选题背景 (4) 设计的意义 (4) 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 2.1 设计内容及步骤 (5) 第三章负荷计算 (6) 3.1计算负荷及无功功率补偿 (6) 3.2全厂负荷计算: (8) 第四章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11) 第五章变电所变压器和主接线方案设计 (13) 5.1主变压器的选择 (13) 5.2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3) 5.3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3) 5.3.1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4) 第六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15) 6.1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15) 6.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5) (1).电力系统的电抗标幺值 (15) (2).架空线路的电抗标幺值 (16) (3).电力变压器的电抗标幺值 (16) 6.3 K-1 点(10.5kV 侧)的相关计算 (16) (1).总电抗标幺值 (16) (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16) (3).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16) (4).三相短路容量 (17) 6.4 K-2 点(0.4kV 侧)的相关计算 (17)

(1).总电抗标幺值 (17) (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17) (3).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17) (4).三相短路容量 (17) 第七章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8) 7.110kv 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8) 7.1.1按工作电压选择 (18) 7.1.2按照工作电流选择 (18) 7.1.3按断流能力选择 (18) 7.1.4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 (18) 7.2380V 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2) 7.3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24) 第八章变压所进出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25) 8.110KV 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25) 8.1.110KV 高压进线的选择校验 (25) 8.1.2由高压配电室至主变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 (25) 8.2作为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选择校验 (26) 8.2.1按发热条件选择 (26) 8.2.2校验电压损耗 (26) 第九章降压变电所防雷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28) 9.1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28) 9.1.1直击雷防护 (28) 9.1.2雷电波入侵的防护 (28) 9.2变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设置 (28) 第十章设计总结 (30) 10.1 总结 (30) 参考文献 (31)

【最新文档】供配电专业指导书-word范文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供配电专业指导书 篇一:供配电技术指导书 供配电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车间照明设计 院系:机械与电子系专业班级:11电气2班学号:1106440233 学生姓名:张帅指导老师:时宗亮 起止时间:1012——12——30 1 前言 1.1 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综合训练学生运用供配电技术、电气照明、建筑电气等专业知识,完成某生产车间电气照明初步设计,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1.2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供配电技术、高低压电器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第下表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文中的要语言简练通顺,图表规范正确 2)文中的图形和符号尽量采用IEE 标准 3)课程设计论文在4000字左右 4)课程设计论文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5)课程设计论文应按学院的统一要求格式打印装订成册 2 第一章课程设计内容 电气控制课程训练一、照明接线 1、单灯接线 2、两地控制一盏灯接线 3、日光灯接线 3 二、电度表接 1、单相电能表常用接线 2、三相电能表常用接线 3、带电流互感器三相电能表常用接线 4 三、电机接线 1、电机出线 2、电机同名端判定 2、单向运转接线 5 篇二:供配电指导书内容目录细化 第1部分安全 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 ⑴《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⑵《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⑶《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 T5044-201X)⑷《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⑸《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⑹《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完整版)《供配电技术》教学大纲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供配电技术 课程编码:210401514 学分及学时:2学分 7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6学时) 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开课部门:新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冯柏群、蔡雯主编,《供配电技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参考书:何首贤,杨卫东主编,《工厂供配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应用课程,适用于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通过开设此课程,让本专业学生对电力系统、变配电系统、工厂配电、电力设备用电、系统安全保护及事故预防有个整体性的、系统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和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结构、安全保护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要求学生具备一般配电线路布置能力、简易电气设备的安装能力、电力系统用电安全意识及安全操作意识。 本门课程属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有相当的难度,教学中要注重实物、图解、实地观察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要特别注重安全操作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电力系统概述 1.教学基本内容:电力系统组成、工厂供配电系统、电能的质量指标。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组成、电能的质量指标及电力负荷的等级。 3.教学重点难点:电力变压器额定电压的确定、电力负荷的分级。 4.教学建议:针对电力系统图详细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二)工厂的电力负荷 1.教学基本内容:。工厂的电力负荷和负荷曲线、工厂计算负荷的确定、工厂变配电所的布置与结构。 2.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工厂计算负荷、功率因数、无功补偿的概念并能计算。 3.教学重点难点:计算负荷的运算、无功补偿量的确定. 4.教学建议:详讲电力负荷的概念和工厂计算负荷的确定、无功补偿量的确定. (三)工厂变配电所电气设备 1.教学基本内容:电弧的产生及灭弧方法、工厂变配电所常用的高低压设备、电力变压器、工厂变配电所的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工厂配电所的作用、主要设备、主接线方式.

(完整word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 第五章无功补偿 (5) 第六章低压配电 (6) 附录一名词解释 (7) 第一章总则 第 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 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 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 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 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度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第 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事情。例如:重要交通关键、重要通信关键、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举动的大量人员会合的大众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摘要 工厂供电系统就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再分配电能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去,它由工厂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工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技术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进线电压的选择, 变配电所位置的电气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及继电保护, 电气设备的选择,车间变电所位置和变压器数量、容量的选择,防雷接地装置设计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工厂进线电压的选择 (2) 2.1电压损耗的条件 (2) 2.2机械厂设计基础资料 (2) 2.3工厂常用架空线路裸导线型号及选择 (3) 2.4方案初定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 (4) 第三章变配电所位置的电气设计 (7) 3.1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7) 3.2结合方案要求设计位置图 (7) 第四章短路电流的计算及继电保护 (8) 4.1 短路电流的计算 (8) 4.2继电器保护的整定 (11) 第五章电气设备的选择 (12) 第六章车间变电所位置和变压器数量、容量的选择 (13) 第七章防雷 (14) 7.1防雷设备 (14) 7.2防雷措施 (14) 第八章接地 (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附图143

第一章绪论 工厂供电,即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核心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企业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可见,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自动化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确实做好节能环保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保证工厂供电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保护,监视和测量装置。目前多以采用自动装置,将计算机应用到工厂配电控制系统中去。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 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

(完整word版)建环公司三层办公楼-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绪论 前言:照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需要兼顾应用光学、电学、建筑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方面技术的一门科学,本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整个课程设计完成后能提高学生对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照明设计的初步能力。 本设计的题目为“某三层办公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照明器的型号选择、灯具的布置、照度计算、照明负荷的计算、导线的选择和计算。以高效节能与最大效益化的设计方案,设计评估出最合理的方案,对该办公楼进行设计。 关键词:照明设计;负荷;节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2015年12 月20 日2015 年12月22 日

二、设计计算 1、设计内容简述 设计对象为某一3层办公建筑工程。供电方式为放射式,电源供电采用三相四线380/220V制式。设计内容包括照明器型号(楼道与卫生间采用平圆形吸顶灯,其他部位采用YG2-1控照式荧光灯)、灯具的布置、照明负荷的计算、导线的选择和计算、照度计算(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卫生间、楼道、办公室、会议室),开关、插座、配电箱布置,电气管线选用,以及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部线路、电气设备选用。 (备注:本班设计的是办公建筑工程第2层) 2、办公建筑照明设计 2.1.照明灯具选用及布置 1 .照明灯具选用:吸顶安装;卫生间、楼道、楼梯间、大门外采用平圆形 吸顶灯(白炽灯,60W)其他部位采用YG2-1控照式荧光灯(荧光灯,40W) 2.照明灯具布置如下表1所示 2.2.开关选用布置 开关按照房间位置便于操作,一般安置在房间的入口位置,目前较常用的是翘板式开关,可根据布灯情况选择单控、双联单控、三联或多联开关等各种规格的开关装置。在同一处分别控制多盏灯具时应尽量采用多联开关。 办公室、会议室的灯具控制方式可采用调光装置、单控开关等。卫生间的开

(完整word版)教学楼供配电设计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任务 (1) 3 设计思路 (1) 4 设计计算,设备与元器件选择计算与参数选择 (1) 4.1 负荷计算公式 (1) 4.1.1 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1) 4.1.2 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2) 4.2 教学楼的负荷统计及计算 (3) 4.3 低压配电 (8) 4.4 变压器的选择 (9) 4.4.1 电源及供电系统 (9) 4.4.2 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9) 4.5 短路电流的计算 (10) 4.6 电气设备的选择 (12) 4.7 变电所进出线及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14) 4.7.1 引入电缆的选择 (14) 4.7.2 380V 低压出线的选择 (15) 5 参考资料 (17)

盐城工学院新校区教学楼 B 楼强弱电系统设计 1设计目的 建筑电气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建筑电气设计理 论与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更有效地 培养本业专业综合设计思维以及施工、安装的实践能力。本课程 设计的任务包括高层建筑的强弱电气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强弱电 气系统电气施工图的设计。 2设计任务 盐城工学院新校区教学楼 B 楼强弱电系统设计:设计本校新校区教学楼 B 楼( 含两侧与 A、 D楼相连的连接部分 ) 的供电系统。 各人设计并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绘制一份建筑电气施工图 (含系统图、平面布置图、设备接线图)、各人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各人完成设计小结一份。 3设计思路 (1)确定负荷级别; (2)负荷估算:本阶段主要采用单位容量法或单位指标法进行估 算; (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容量,提出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 容量、电压等级的要求; (4)确定变、配电所位置、数量、容量,变压器台数。 4设计计算,设备与元器件选择计算与参数选择 4.1负荷计算公式 4.1.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1) 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共28页word资料

第1章绪论 供配电技术,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及分配的问题。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民用住宅、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电力,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建立在电气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电力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这些用电部门造成严重的和深远的影响。故,作好供配电工作,对于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配电工作要很好的为用电部门及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必须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力的供应、分配及使用中,不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要求。 (4)经济——应使供配电系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的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量。 另外,在供配电工作中,还应合理的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即要照顾局部和当前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照顾大局,适应发展。 我们这次的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某高校供配电工程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作为高校,随着本科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未来几年的继续扩招,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电力设施将提出相当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做供配电设计工作,要作到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电力变压器及一些相当重要的配电线路上,应力求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从大选择,以避免一台变压器或一组变压器刚服役不到几年又因为容量问题而台而光荣下岗的情况的发生。 总之一句话:定位现实,着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此课题。 第2章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规范要点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技术指标,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在设计中,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以及地区供电特点,合理确定设计方案。还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设计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2.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负荷。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的专用馈电线路,以及蓄电池和干电池可作为应急电源。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由两线路供电。必要时采用不间断电源(UPS)。 2.1.1 一级负荷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或中断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 就学校供配电这一块来讲,我校现没有一级用电负荷。 2.1.2 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较大损失的负荷,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等;或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的用电单位正常的工作负荷,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或中断供电将造成秩序混乱的负荷等。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校现有的二级负荷有:综合楼(南)和综合教学楼(北)的消防电梯、消防水泵、应急照明,银行用电设备,专家楼用电设备,医院急诊室用电设备,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