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摘要)刘家琨

都说王澍有些反叛,我不觉得。他是太严肃太认真,不愿不求甚解,不愿人云亦云,他是因为打破了砂锅才被人当作异类的。

关于这幢建筑的平面,主要的体块本来是同一体系平行规矩老老实实的,但由于有一条通道从上面的庭院冲下来由建筑群中斜穿而过直插湖边,像列车开过后的劲风,使道路两边的小一些的东西微微摆动。

在每一个自成场所的地方,王澍都设置出一种情境:青砖小院,柱林,临水走廊,入水的"诗歌屋"──一个水上的亭子。王澍在构建的方法上绝对专业,而在构建的目标上却相当感官化,归根结底,他是富于戏剧性的。

建筑的"正式"部分,或称建筑主体,换句话说,就是在需要秩序、需要认真计划主要功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非常专业化的现代主义手法。那些元素对峙,体系叠加,偏转冲突,都是刻意设计而成的。有点复杂,有点炫技。清楚,紧张,类似思辨游戏。而通常是作为"利用"的部分,却表露出一种交融随意,暧昧动人。有一点很有趣,即平面标高与水的距离。不同的距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如果与水面离得较远,其下便出现"桥下"状态,显得颇不寻常。较近,则成为亭榭杆栏,具有传统韵味。这两种状态中无论哪一种,都比上面那些由强大清晰的专业手法制造出来的戏剧冲突来得简单动人。它们所处地下"状态,几乎是象征性地表现出了王澍的专业手法之下的情感基础。

如何保持设计的明晰简约,同时又具有充分的自由度和可读性,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我很注意王澍的策略。他以现代主义的饺子皮包裹起个人的、非正式的、非专业的等等混合馅,以期形成外部单一、内部复杂矛盾的东西。

尽管王澍对"顶层画廊"更为得意,但我更看重这个苏州文正学院图书馆:一个是在夜色掩护中制造梦幻,一个是在光天化日下处理现实,难度系数不同。大家都才刚刚起步,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建筑,从根本上,王澍也不把完美作为目标。我真心喜欢这种有争议的动人,而不愿看那些近于完美圆熟的庸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