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散文专题(二)——人物形象分析

第 2次

2016.4.2

课前热身——基础知识

一、(6小题,共19分)

1. 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褴褛(lán) 门槛(kǎn) 尴尬(kān)

B.枸杞(ɡǒu) 佝偻(ɡōu) 马驹(jǖ)

C.繁衍(yán) 衔接(xián) 街道(jiē)

D.挑衅(xìn) 湖畔(pàn) 拌嘴(bàn)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惶恐张皇失措诚惶诚恐B.阔绰如坐针毡藏污纳垢

C.蓬蒿吹毛求痴断章取义D.臆测盛气凌人冥思遐想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得一提。

B.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C.昨天,看完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精彩比赛,几个球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姚明的突出表现。

D.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令人头晕目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看到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我们嬉笑打闹、同桌共读。

B.这个县级洗煤厂经过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C.法国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了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这一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强调了人类生活质量与健康的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①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③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6.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见他不可,在电话中,钱钟书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也就可以了,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钱先生的言外之意是:(不超过20个字)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 1 )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池美竹之属。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征蓬入汉塞,归雁出胡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F.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选做4小题即可,4分)

①,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④,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根据要求默写。(4分,本小题得分可作为附加分,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

①写出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抒发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句。

②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8.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5分)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3)藉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56分)

三、(4小题,20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1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理解词语。(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肉食者谋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①忠之属也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③民弗从也

属于作文以记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战则请从

10.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 结合文章,说说“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三方面?(3分)

内容讲解——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分析】

(一).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二).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三)四步分析法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四)阅读感知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阅读练习: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

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儿,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请试着说说文章中“暴君”、“哲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儿子的创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1.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3分)

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2.请品味文中带“▲”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3分)

课堂练习

练习一:《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第2自然段在描写父亲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A.环境、动作、心理

B.动作、外貌、心理

C.外貌、环境、心理

D.外貌、动作、语言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在铁道边……

()

2.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父亲?

3.用“”画出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

4.标出下面句中的动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5.用“”画出选文第一段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达了“我”

怎样的心情?

6.选文中两次写到作者流泪,你知道他分别是因为什么流泪吗?

练习二: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那个。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怎么会变得这么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愈来愈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德纳夫人的班级,伦德纳夫人很胖、很高,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敬爱她。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住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知道后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试”。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耳语测试”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德纳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德纳夫人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老师轻轻地说着: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我”先天的生理缺陷都有什么?

2、由于这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我”有怎样的感受?

3、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

4、为什么那八个字给“我”那么大的改变?

练习三: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

“正是。”我咬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1、简要概括文中故事的大意。

2、指出文章主要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

3、从这件事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四.课堂小结

1.题型:

2.答题方式:

五.课后作业

练习四: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

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6分)

18.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5分)

19.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4分)

21.下面属于余秋雨作品的是(2分)

A.《繁星》 B.《名人传》 C.《信客》 D.《端午的鸭蛋》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复制链接]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真题

初中阅读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一、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の主要目の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记叙文阅读最重要の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の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の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の准确认识。 二、刻画人物形象の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の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来表现人物の性格特征。 (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の言行,间接の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の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の性格。 三、怎样分析人物の形象: 步骤一:画出描写或评价人物の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の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课堂练习 滴水之恩 紫红色の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の车来到这个地方の,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の古塔。当我在陌生の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の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の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の老妇人の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の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の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の,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の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の乌云撕开一道耀眼の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の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の窗格透出昏黄の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の样子。他の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の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の眼睛并没有因我の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の烟头,红红の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の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の。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の吗?”

人教版中考考点散文阅读

考点跟踪训练16散文阅读 一、(2011·浙江义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中考冲刺 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 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 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 陈思呈 ①说到打酱油,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②八十年代的每个孩子都干过。家里做菜要用到酱油,下面条要用到芝麻酱,早餐要用到下粥菜——都要派遣孩子到杂咸铺走一趟。 ③打酱油有两种规格。一是用瓶,一是用碟。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用瓶的可能要两毛 钱。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吃掉。这属于儿 童打酱油业的潜规则。 ④杂咸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南姜……各种小菜,后面几个瓮, 装着鱼露,酱油,醋……各种蘸料。酱油就在后面某个瓮中,上面盖有木板。量酱油的器具是 竹做的筒状物,大小不同的竹筒对应不同的价格容量。 ⑤打芝麻酱又不同。装芝麻酱的不是瓮,而是玻璃缸。上面盖着的也不是木板,而是大玻璃片。通体透明的玻璃设施,是对芝麻酱本身的信心。其姿色和形态确实值得展露,膏油柔腻的样子总能让人通感。所以打芝麻酱的小孩,碟子里买了五分钱的芝麻酱,回到家一般只剩下三分。有两分在路上舔进了肚子。这也是打芝麻酱行业的潜规则。 ⑥这些都是我和小夏,在这个人到中年的秋天里,共同回忆起来的。但小夏记得比我更多,

她早慧,五官开放程度更充分,听到看到感到的比普通的小孩多。 ⑦小时候,我们分头居于那条街的南北两端。南北两端各有个杂咸铺。小夏打交道的杂威铺,店长是一个热情而瘦的女人,大家都喊她“三姨”。早慧的小夏还能记得她招呼时慈眉善 眼的微笑和声音:“妹啊,来啊。”而我打交道的那个杂咸铺,店长却是一个脸色阴沉、面目 模糊的老头,记忆中他从来没开口说话,听家里长辈叫他“铜锣伯”,但以我们几分钱酱油的交情,也没有到需要开口互相交谈的程度。 ⑧如果我和小夏走出各自的巷子,我们可能会在大街上遇到。我们很可能会在大街上义井 巷口的饼干厂门口遇到。因为,彼时有些孩子,打酱油时会特意绕远点,到饼干厂旁边的杂咸铺——为了尽情地呼吸饼干厂送出来的芬芳。 ⑨饼干厂华丽的芬芳与咸杂铺酸涩清寒的气质,对比宛如唐肥宋瘦。饼干厂像交响乐,咸 杂店像二泉映月,唉,不,饼干厂的芬芳不能..形容也不需 ..形容,体会太深,比喻反是玄虚。饼 干厂三个字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所谓“流淌着奶和蜜之地”,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饼干⑩和饼干厂一样华丽的地方,是冰室。冰室的芬芳与饼干厂又有不同,除了它们适合的季节区别之外,香味也稍带区别。饼干厂的芬芳更娇憨,冰室的芬芳更浪漫。如果用年龄来形容,当我们站在饼干厂前面使劲吸溜着鼻子时,我们还是儿童,当我们坐在冰室里看着雪糕从小窗 口里送出来时,我们已经是少女了。 ?雪糕一般有两个颜色,粉红和鹅黄。冰花则是透明的。有时候是一个雪糕加一个冰花, 搭配效果十分丰富。为什么食物那么美呢?这个世界对馋嘴的小孩太好了。 ?如果我和小夏都再绕远一点,我们也许会在电影门口相遇。但电影是晚上才会播放,那时候会涌现一些卖零食的人,自行车后面绑着两个筐子,把神秘的布打开,里面很可能是刚炒香的葵花子。葵花子的盛量工具是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几分钱用哪一个杯子固定的,方法跟打酱油一样。 ?电影院门口还有卖竹蔗的,跟瓜子一样,都是一场电影结束后地板上丰富垃圾的来源。“乌腊蔗”是竹蔗的一种,粗而黑皮。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去祖母或外祖母那里,深情叫唤一声,便能获得几分钱,足够买上一大截吮吸良久。但去母亲那里叫唤是没作用的,母亲认为馋嘴是家教不严。 ?彼时买东西,都不说店名,多数也没店名。一般是用店长的名字代指,而且多是外号。比如,去铜锣伯那里打酱油。去三姨那里打酱油。多数店主的名字很奇怪,叫熟了也不求究竟。例如,卖猪肉的叫“德国兵”,他早年腿受了什么伤,走路无法弯曲。人们认定德国兵走路就是这个姿势。便“赐名”与他,他也只能接受。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 1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散文九大考点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主题)线索—人—事物—感情 明确集中开拓深化 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 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 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景语 (状物)抒情情语 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1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小说阅读复习 【教学设想】: 使用市规定的小说文段《鞠躬》对自己任教班级进行学情摸底,总得分率是55%,4道题目题目的得分率分别为51%、49%、63%、60%,其中得分率最低的就是第二道题目,也就是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题目,因此我定下了这节小说阅读复习课的复习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情节的能力。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读懂小说人物形象,从而理解小说内涵。 【学习重点】: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对《鞠躬》这一小说文段进行了检测,各小题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 【课堂学习】: 一、问题自己找 展示幻灯片导入:学情反馈(小说文段《鞠躬》各小题得分情况),出示小说阅读中考考点及本课学习目标。展示《鞠躬》第2题题目及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对照参考答案,说说自己平时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如何抓住答案要点。 方法和手段: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聆听并及时给予回应。 二、老师支支招 过渡:承接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并激发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再做人物分析题时准确度更高些,答案更完善些?(幻灯片投影《鞠躬》有关校长的语段,提醒学生可以在分析人物形象前先思考三个问题:1、人物职业身份?2、面对什么问题或矛盾冲突?3、他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针对相关语段思考概括回答三个问题。 方法和手段: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感受答案生成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小组形成答案,代表发言分享。教师点拨:了解各小组讨论进度,适当进行指导点拨。 教师明确: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 老师过渡引出下环节:刚才同学们的尝试,让我们发现,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通过分析人物的职业身份,以及面对矛盾冲突时是怎样处理的,往往,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就一步步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时,只要我们有条理的把它表达出来,题目就能很好的完成了,现在,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阅读《信仰》这篇文章,分析老头这个人物形象。 三、大家练一练 幻灯片展示答题思路,发放练习。 学生活动一:完成文段《信仰》第1题。 方法和手段: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一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二:学生展示答案 教师点拨:好中差答案进行对比性评讲,将学生不够准确的答案逐步按照之前的方法步骤演绎成好答案。 四、我们想一想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2019-2020年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

2019-2020年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 一、散文基本知识 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往往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项目,尤其是散文阅读。究其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不懂得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教给学生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有关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

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分析

九年级语文 导 学 案

学生: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 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试题回顾方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 (胡适《我的母亲》)试题: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第⑦段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概括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第二步梳理情节 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三步具体概括 【注意】多侧面忌笼统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四步标清序号

①严厉:晚上人静后母亲重重地责罚、教育我。 ②疼爱儿子: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总结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安贫乐道、洁身自律、清正廉洁、循规蹈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胆小、圆滑、暴躁、势力…… 【题型二】 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人物描写分类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

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6)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2.下列这段文字中,有叙述,也有议论,请指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哪些句子属于议论。 ①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②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③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这位先生明明是探察外界却误认为探讨自己。 属于议论: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记叙: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呢?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 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