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罗素 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

西方哲学史 罗素 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
西方哲学史 罗素 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

西方哲学史罗素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精选篇】

1.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2.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

3.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维特根斯坦

4.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

5.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6. 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卡西尔

7. 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梅罗.庞蒂

8.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福柯

9.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

10. 存在就是统摄。——雅斯贝尔斯

11.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蒙田

12. 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布迪厄

13.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

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像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哈耶克

14.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

15.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热门篇】

1.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尔

2.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3.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4. 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弗兰茨.卡夫卡

5. 我手中的灯笼,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泰戈尔

6.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

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7.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8.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

9.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10.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11.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

12.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13.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洛克

14.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伯格森

15.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

中。——胡塞尔

16.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17.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18.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

19.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维特根斯坦

20.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语句【经典篇】

1.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

2.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霍尔巴赫

3. 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克尔凯郭尔

4. 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

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泰戈尔

5.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6.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7.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8.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9.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10.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11.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12.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13.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赫胥黎

14. 生活就是战斗。-- 柯罗连科

15.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导读:本文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阅读是一场奇妙的体验,我们可以从那些文字当中体会作者的爱与孤独,以期跨域时空和作者达成一点共鸣。而读后感,便是这些心灵震撼过的记录。下面,为您带来“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精彩读后感尽在。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

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 篇“西方哲学史8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篇一: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 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 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 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 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 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 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 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 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 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 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 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 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 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 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 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 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 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 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内容来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第22卷第4期 OF THE GRADUATES Vol 2001 SUN YAT一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2 NQ4.2001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肖经纬 【内容提要】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别从罗素的哲学现、历史观及方法 论三个层面上对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进行剖析,尝试通过对其写作的立 场、态度、取材及评价标准、视角等方面的探讨逐一考察罗素如何解读西方哲 学发展史以及如何解释西方哲学发展史。 【关键词】罗素西方哲学史方法论 哲学大师写哲学史彭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而且,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不可避 免地将自己的哲学观点带进哲学史,所以,他们

所写的哲学史,或多或少都寄托了自己 的哲学理念。十九世纪黑格尔所写的《哲学史讲演录》,至今仍是人们研究黑格尔哲学 思想的重要文本,尤其是他在书中所表达的哲学史方法论,比如把哲学史看作是一串圆 圈的圆圈等等,迄今还在影响着我们不少人的哲学史研究。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 表人物之一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liy)中,以哲学 大家的手笔,高屋建瓶,恢宏磅礴,以独到的视角论述了两千多年西方哲学发展的历 史。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也是我们研究罗素本人哲学观的重要资料。 一、哲学的定义 t 要考察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不能不考察罗素的哲学思想。事实上,如果说, 罗素的哲学只是他所从事事业(寻求确实知识)的一个副产品[’〕的话,《西方哲学史》 亦只是其哲学研究的一个副产品而已。这本广为哲学爱好者所熟知的书,在罗素所有的 著作中,并没能占据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即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 导言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

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 1、受虐:有关犹太人 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我们可以暂且将亚伯拉罕同意为犹太人的祖先,然而,要剔除耶和华在旧约中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影响而将纯粹的史料剥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承认所罗门王和大卫的存在。那么,在以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为民族辉煌的最高点的犹太民族,拥有哪些特殊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力,并借助后日的基督宗教而传绵不息呢? 罗素列出了这些要素,它们分别为:1)一部圣史(即旧约)2)上帝的选民3)关于“公义”的新概念4)律法5)弥赛亚6)天国确实,这些因素构成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共同的骨架。任何一点的缺乏都将导致整个宗教神学系统的不均衡与不完善。 仔细阅读有关篇章和资料,可以发现,事实上有一条主线贯通了这六点要素。这条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族特征,也可以干脆说成犹太民族本身。如果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可以将其列为一张精细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 ANCIENT PHILOSOPHY - The Rise of Greek Civilization

№.1 -In all history, nothing is so surprising or so difficult to account for as the sudden rise of civilization in of what makes civilization had already exi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Egypt and in Mesopotamia, and had spread thence to neighbouring countries. But certain elements had been lacking until the Greeks supplied them. What they achieved in art and literature is familiar to everybody, but what they did in the purely intellectual realm is even more exceptional. 【译文】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希腊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们在纯粹知识的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还要更加不平凡。 【本人评注】希腊文明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其实,对于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现代中国人而言,希腊又何尝不会引起我们的家园之感呢?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学院:理学院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摘要:罗素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首先将哲学定义为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并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谈到哲学是种生活方式的观点,同时他把哲学视为宽容的学问,最终怀揣着浪漫情怀评述哲学史上灵动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透过《西方哲学史》可以读出身为哲学家的罗素在陈述哲学思想时的严谨;又可以读出身为普通人的罗素在评述哲学家和哲学思想时的丰沛情感。 关键词:罗素;哲学观;哲学史观 1.罗素的生平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话题: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经验主义亚里士多德 慕名已久的大作,花了很多天看完了。由于几年来都在学习佛学等东方哲学,于是我抱着学习了解西方哲学的心态去学习的,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一)古代哲学1前苏格拉底哲学体系比较单纯:唯物,唯数,唯变。2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大哲的理论,我还是没消化好,大体是积极入世参政的。3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消极出世,注意自身道德。二)天主教哲学主要叫基督教的历史,主要是用“第一因”证明上帝。但都是先信了特意找来的“证明”。三)近代哲学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对康德、黑格尔等大师的说明还是让我增长了见识。虽然作者努力把他们串起来,但我觉得还是有点勉强。感觉在西方,近代人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加上科学的发展,总体比古人的哲学成熟些。而在东方哲学上,好像还是守着古人的哲学,而只作少量改进。通过休谟和康德,我发现我们思考时有些默认接受的、感觉不

到的、未认真审查的“真理概念”:1)时间,无法想象没有时间,没有先后顺序的世界。2)空间,无法想象没有空间。3)几何,认识物质都有一个几何形状4)数学,认识物质都有个数。5)因果,通过大量归纳,以产生因果的概念。---目录和我的笔记(写得比较随意,有兴趣者去看原文吧)----卷一:古代哲学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第二章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第三章毕达哥拉斯数学理论第四章赫拉克利特原子万物变化着第五章巴门尼德没有事物是变化第六章恩培多克勒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第七章雅典与文化的关系第八章阿那克萨哥拉找不到那种对伦理与宗教的偏好从毕达哥拉斯传到苏格拉底第九章原子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第十章普罗泰戈拉第二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十一章苏格拉底第十二章斯巴达的影响第十三章柏拉图见解的来源第十四章柏拉图的乌托邦(受斯巴达影响)第十五章理念论第十六章柏拉图的不朽论第十七章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第十八章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知识是记忆)第十九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二十章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奴隶主的,不与奴隶、妇女平等)第二十一章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君主制>贵族制>立宪政府>民主制>寡头制>僭主制)第二十二章亚里士多

罗素西方哲学史

羅素《西方哲學史》 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出生於政治世家,祖父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教父是知名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 ~1873年)。羅素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和哲學,1895年以論文《論幾何學之基礎》獲得劍橋大學研究員資格,1910年和老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發表《數學原理》,1918年因反戰被監禁,失去劍橋教職;1920年訪問中國,在北京講學一年。1950年以《西方哲學史》(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其得獎理由為:羅素撰寫過多部重要作品,並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與思想自由。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之所以得到極大程度的重視,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除了上述理由外,《西方哲學史》一書中展現自從蘇格拉底(Socrates)之前的古希臘文明乃至當代英美分析哲學的樣貌,正如該書之副標題「And Its Connection with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所述,《西方哲學史》是一本欲連結古今政治社會情境的偉大著作。 即使有後起之秀,如柯普斯登(Frederick Copleston)等,寫過更大部頭的哲學史,或寫過更為淺顯易讀的小書,如《寫給所有人的簡明哲學史》(“A Passion for Wisdom: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Philosophy”,Robert C. Solomon與Kathleen M. Higgins合著),或以不同語言、寫出更具有故事性的讀本,如《蘇菲的世界》(英文譯名“Sophie's World”,挪威人Jostein Gaarder著)、《哲學家的咖啡館:小女孩與教授的哲學書》(Das Cafe der toten Philosophen: Ein Philosophischer Briefwechsel fur Kinder und Erwachsene)等書,均無損羅素《西方哲學史》的歷史地位,而當代哲學家與讀者對該書的支持與重視程度亦有增無減。除了羅素本身在書中詳述哲學家身處的時代背景外,對於個別理論產生的源起及與整個哲學體系間的關連亦有清楚說明,並加以論証,由此展現出羅素深厚的哲學素養及其哲學家風範,是足以作為後繼者所效法的。

(完整word版)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与其说他的“理念”是一种单纯的哲学,不如说他创造了一种关于美的意境,天地万物都可以归服于“理念”的名义下,这何尝不是人类意识中那种最纯粹的、统一的关于宇宙初生之美的体验呢!美在第一双眼睛看来是不可言说的,而柏拉图却说了出来!在无意之中,柏拉图的“理念”接近了上帝,可他终究只是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家则是和上帝融为一体的,他们就是神。可以说,柏拉图是最后一个体验到古希腊那种酒神的迷狂(更多请你搜索)的人,而柏拉图之后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他那种冷静的理智,仿佛再也听不到诗人那疯狂的呐喊了,仿佛再也没有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了。 与其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力求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

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自然万物那种朦胧之美变得清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以上所说的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他发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发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了宇宙万物的原因,这种差别何其之大啊!从此以后,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开始统治人类的意识,诗人的激情在机械的碾压下变得微弱,最终也熄灭了。那第一双眼睛看到的纯粹的美似乎消失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范着宇宙机械的秩序。在他们以后的时代里,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人类的意识中几乎始终贯穿着他们两人的思维方式。人类的文明的历史到底是向前推进的还是后退的?这其中蕴含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方式,一种是科学的,一种是哲学的或宗教的。我想,之所以会请出那位全能的上帝来统治一切,是因为人类已经陷入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下面请看本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qq炫舞印象唯美句子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与其说他的“理念”是一种单纯的哲学,不如说他创造了一种关于美的意境,天地万物都可以归服于“理念”的名义下,这何尝不是人类意识中那种最纯粹的、统一的关于宇宙初生之美的体验呢!美在第一双眼睛看来是不可言说的,而柏拉图却说了出来!在无意之中,柏拉图的“理念”接近了上帝,可他终究只是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家则是和上帝融为一体的,他们就是神。可以说,柏拉图是最后一个体验到古希腊那种酒神的迷狂(更多请你搜索)的人,而柏拉图之后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他那种冷静的理智,仿佛再也听不到诗人那疯狂的呐喊了,仿佛再也没有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了。

与其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力求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自然万物那种朦胧之美变得清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以上所说的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他发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发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了宇宙万物的原因,这种差别何其之大啊!从此以后,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开始统治人类的意识,诗人的激情在机械的碾压下变得微弱,最终也熄灭了。那第一双眼睛看到的纯粹的美似乎消失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范着宇宙机械的秩序。在他们以后的时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