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实 习 报 告

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现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实际动手能力。为走上新的岗位打下坚实的时间基础。

实习时间:2015年 7月5日——2011年7月26日

实习地点: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七一煤业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

了解矿山机电设备的生产加工过程,熟悉矿山设备的基本情况,熟悉掌握自己课题内容所涉及相关的皮带机,传动方面的知识

一.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1.1.矿井概况

1.1.1交通位置

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七一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高平市东南约12km的米山镇北庄、郭村,河西镇朵则、西李门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河西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18″~112°59′52″,北纬

35°42′29″~35°44′24″。北距长治市62km,南距晋城市33km。井

田南侧紧靠河西镇—陵川附城镇公路,矿井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西距207国道2km左右,距长(治)—晋(城)高速公路高平口约10km,矿井经河西镇—陵川附城镇公路与之相连;正在建设中的高(平)陵(川)高速公路从井田南部穿过;距南陈铺铁路6km,交通十分便利。

1.1.2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太行山南段西侧,地表大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属黄土丘陵地貌。井田内土梁及冲沟发育,但较平缓,切割较浅,属侵蚀剥蚀地貌。井田地势东部略高,西部较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海拔

937.5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祁寨村南沟谷,海拔830.27m,最大相对高差107.23m。

1.1.3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凉气爽,冬季寒冷。据山西省气候中心编撰的《山西省地面气候资料》(1971~2000年),高平市年均气温10.2℃,七月最热,平均23.2℃,一月最冷,平均-4.6℃;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出现在六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1℃,出现在一月;无霜期160天,年均冻结天数78天,最大冻结深度45c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82.34小时,年均降水量1550~1650mm,年蒸发量为1600~1700mm,年均风速2~3m/s,主导风向为NNW 风,最大风力8级,最大积雪厚度约35cm。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6),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以东。井田内基岩大面积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除中部零星有出露外基本呈隐伏状。根据生产矿井调查资料,钻孔揭露地层及煤层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井田构造总体为一宽缓的向斜,地层走向为北部及中东部大体呈南北走向,倾向向西,南部地层走向大体呈南东向,倾向南西。井田南部有一条正断层,风井附近发育一陷落柱。

总体看,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

1.2.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以东。井田内地形东高西低,近东西向黄土冲沟发育,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最高标高937.50m,最低标高830.27m,相对高差107.23m。井田水系均为季节性洪流沟谷,无河流。西李门村北蓄水池建在村庄范围内的粘土隔水层之上,范围较小,蓄水不大。对井田内地下水基本没有影响。

1.2.3井田形状大体为一矩形,东西宽约2.30km,南北长约

3.50km,面积为7.9642km。保有储量5196万吨。9号、15号煤尘均无爆炸性,9号、15号煤层自然倾向性为Ⅰ-Ⅲ。

二、 实习报告:

1、设备的总体介绍

我们这次所实习的单位是山西煤销集团七一煤业有限公司、是年产90万吨的矿井,使用带式输送机,悬移支架,刮板机以及采煤机等设备,针对于矿井的情况,我重点熟悉了带式输送机的结构,传动系统的维修,了解了支架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熟悉了刮板输送机的结构与功能和维修方法,对我的毕业设计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1、 带式输送机如图所示为固定式胶带输送机的一般结构。它主要由输送带、驱动轮、张紧轮、支承装置(上、下托辊)、驱动装置、张紧装置、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驱动轮、张紧轮及上、下托辊通过轴固定安装于机架,输送带环绕于驱动轮和张紧轮,形成封闭环形的运转构件,为了防止输送带下垂,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了可转动的上、下托辊,支承输送带,驱动装置安装于驱动轮端(头部),通过驱动轮的磨擦传动实现输送带的驱动,安装于张紧轮端(尾部)的张紧装置可完成输送带的张紧。 输送带是承载、传递动力和输送物料的重要构件。粮油、饲料加工厂中常用普通型和轻型橡胶输送带,它由数层带胶的帆布带经硫化胶结后的芯层和上下表面橡胶覆盖层组成。 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输送带和物料,防止输送带下垂。其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支架和托辊两部分组成,托辊可随输送带的前进而转动。常用的支承装置有单节平直型和多节槽型,前者用于输送包装物料和输送机的无载分支(下托辊),后者用于输送散体物料。驱动轮、张紧轮。主要包括轴、轴承和滚筒等部分。它们的作用是支承、驱动和张紧输送带。其中驱动装置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传动机构和驱动轮等部分构成,它的作用是进行动力传递,实现输送带的连续运转。张紧装置是用于实现输送带的张紧,保证输送带有足够的张力的构件。它安装于输送机尾部的张紧轮上,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有滑块式螺杆张紧装置和小车式张紧装置,前者一般用于移动式胶带输送机,后者用于张力较大的固定式胶带输送机。进卸料装置。输送包装物料时,进卸料用倾斜淌板,中间卸料用挡板;输送散装物料时,进卸料用进料斗和卸料斗,中间卸料用卸料小车。了解了胶带输送的一般结构后,下面来分析其工作过程。物料通过进料装置进入输送带,由于输送带的连续运转,

将物料输送到卸料点,然后利用卸料装置将物料卸下,卸完料后的空带经下部空载段回带。概括起来就是:利用环绕并张紧于驱动轮、张紧轮的封闭环形输送带作为承载、牵引和输送物料的构件,通过输送带的连续运转实现物料的输送。

2、液压支架

ZY4400/11/23D型支撑掩护式综采液压支架是根据我国薄煤层的地质条件,并针对我矿的具体使用条件和特殊要求,在吸收同类型支架优点的基础上而设计的。该型支架与运输机、采煤机、过渡支架及端头支架配套使用,可实现水平工作面或倾角小于25度的倾斜工作面薄煤层的割煤、支护、移架和运煤等综合机械化作业,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工作面单产,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综采设备。该支架为两柱支撑掩护式型式。两根立柱支撑顶梁,主要承受顶板的垂直压力;同时通过掩护梁及前、后连杆与底座各自铰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来承受支架所受的水平力和侧向力;顶梁带有护帮板,使得该支架支撑能力大,切顶与防护性能好,支架纵横向稳定性强。ZY4400/11/23D型液压支架主要参数合理,结构比较完善,功能较为全面,纵横向稳定性强;材料及制造立足国内,拆装、检修较方便;液控元件均择优采用国产定型质量可靠的产品,配件供应有充分的保证。本支架的性能参数较为广泛的适应于国内薄煤层的地质条件,各局、矿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使用。

2.3、支架的组成、用途及特点

ZY4400/11/23D型液压支架(外观见附图)主要由金属结构件、液压系统和防倒、调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主要金属结构件有:护帮板、顶梁、掩护梁、底座、前、后连杆、

推杆及侧护板等。 液压控制系统除了立柱、各种千斤顶外,还包括各种液压控制元件(操纵阀组、安全阀、液控单向阀等)和液压辅助元件(管接头件、胶管等)。防倒、调架装置包括顶梁、掩护梁的左右侧护板及各自的侧推千斤顶、弹簧套筒等。支架各结构件之间及结构件与液压元件间均通过销轴、螺栓等连接,管路连接采用快速接头、U型卡,拆装维护方便。

该支架的用途是:支护工作面顶板,掩护采煤机、输送机的工作空间,使采煤机一次采完工作面高度,并由输送机将采下的煤运出,分别通过割煤、移架、推溜等工序组成作业循环,实现综采机械化连续生产。

ZY4400/11/23D型液压支架的主要特点是:

2.3.1、工作面三机配套设备能力较大,而且推移千斤顶行程达900mm,配置800mm截深采煤机滚筒,可实现高产高效;

2.3.2、支撑能力大,切顶性能好,且初撑力也较大,占工作阻力的82%,同时前连杆采用双连杆,支架抗扭能力大;

2.3.3、设置护帮板可适应及时和超前支护,起到防止片帮、冒顶作用;

2.3.4、支架结构件板材均采用60kg/c㎡高强度钢板,强度比普通16Mn提高一倍;主要销轴材质均采用30CrMnTi,比普通40Cr提高强度近一倍,既可以减轻重量增加了强度,又能提高支架的安全系数;

2.3.5、支架的液压系统采用大流量系统,立柱、千斤顶均采用350l/min(DHC)大流量操纵阀,可显著提高升、降架、移架及支架其它动作速度。

2.3.6、顶梁与掩护梁铰接处采用顶梁顶板延长、顶梁侧护板设置

立封板结构,挡矸效果好。

2.4、主要技术特征 《待续》

2.4.1、型式: 四柱四连杆支撑掩护式

2.4.2、支撑高度:不加柱帽/加柱帽 1.5~2.9/1.5~

3.1m 2.

4.3、工作高度:不加柱帽/加柱帽 1.7~2.7/1.7~2.85m 2.4.4、支护宽度: 1.43~1.60 m

2.4.5、中心距: 1.5 m

2.4.6、初撑力: P=31.5 MPa 5236KN

2.4.7、工作阻力: P=38.5 MPa 6400KN

2.4.8、支护强度: 平均 0.95MPa

2.4.9、对底板比压: 平均 2.48Mpa

2.4.10、通风断面:架高1.5m/1.7m/2.9m

3.24/

4.12/9.3m2 2.4.11、适应煤层倾角: £ 25°

2.4.12、运输外形尺寸:(长×宽×高) 约6.11 ′1.43′1.5m 2.4.13、质量: ≈17.9t

2.4.14、泵站压力: 31.5MPa

2.4.15、操作方式: 本架操作

2.4.16、立柱:单伸缩机械加长 4根

缸径/柱径: F230/F220 mm

杆径: F179 mm

行程: 液压/机械 685/712mm

初撑力: P=31.5MPa 1309KN

工作阻力: P=38.5MPa 1600 KN

2.4.17、推移千斤顶 1根

缸径 F180mm

杆径 F120mm

行程 900 mm

推力/拉力: P=31.5MPa(差动配置)356/445KN

2.4.18、护帮千斤顶 2根

缸径: F100mm

杆径: F70mm

行程: 423 mm

推力/拉力: P=31.5MPa 247/126KN

工作阻力: P=34.0MPa 267KN

2.4.19、侧推千斤顶 3根

缸径 F80mm

杆径 F60mm

行程 170 mm

推力/拉力: P=31.5MPa 158/69KN

3、配套设备《待续》

(1) 采煤机: MG2*100/460D;

(2) 输送机: SGZ764/2*200;

(3) 转载机:SZZ764/132;

3.1、主要结构部件及作用

各结构部件板材均采用60kg/c㎡高强度钢。

3.1.1、顶梁、护帮板

顶梁直接与顶板接触,支撑顶板,承受顶板压力并切断采空区顶板,使顶板冒落,同时为回采工作面提供足够安全的工作空间,是液压

支架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

顶梁由四条主筋板、若干条横筋及上、下盖板等组焊成变截面箱形结构。四条主筋夹空内焊有前后共四个柱窝,与立柱球头呈球面接触;顶梁前部铰接护帮板;顶梁箱体中部设有四处套筒,套筒内通过弹簧套筒、侧推千斤顶及导杆和活动侧护板相连接;顶梁后部与掩护梁铰接。

护帮板是与顶梁铰接的部件,由顶板、腹板、立筋组焊而成,通过两个φ100mm的护帮千斤顶的控制,用以超前(采煤机割煤前)及时支护因片帮暴露的顶板或采煤机割过后新暴露出的顶板并护帮。

3.1.2. 掩护梁

掩护梁主要用来阻挡采空区冒落的矸石窜入架内,维护架内工作空间;同时通过与前、后连杆铰接及前、后连杆与底座依次铰接来构成支架四连杆机构,既要承受顶板的水平推力、侧向力及扭转力矩,还要保证支架的梁端距变化尽可能小,所以掩护梁是支架的主要连接和掩护部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该掩护梁由四条主筋板、若干条横筋及上、下盖板等组焊成箱形结构。掩护梁上端与顶梁后端铰接,下端与前、后连杆上端铰接;在两侧以与顶梁相同方式设置侧推装置,分别装有活动侧护板。

3.1.3. 前、后连杆

该支架的前连杆为两侧双向布置,后连杆为整体箱形结构,分别与底座和掩护梁铰接组成支架四连杆机构,使支架上下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整体,并按一定的双纽线轨迹运动,从而保证了支架具有合理的梁端距;同时还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和扭转力矩,使支架具有抗扭能力。

3.1.

4. 底座

底座是整个支架的重要承载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支架承受的顶

板压力传递到底板,所以底座既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又要满足对底板比压的要求。底座亦为箱形结构,在四条主筋间设有前、后四个柱窝,与前、后立柱缸底呈球面接触;中部空间设置推溜及拉架装置;底座中部和后部与前、后连杆铰接。

3.1.5. 活动侧护板

支架的顶梁和掩护梁均设有活动侧护板,主要用来保证支架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以调节架间距,防止架间漏矸,并起到一定的防倒作用。各活动侧护板的伸缩均由两套弹簧套筒和各自侧推千斤顶控制,最大伸缩量为170mm。本支架的侧推千斤顶缸径为φ80mm。

3.1.6. 推杆

推杆前端通过连接头与输送机相连,后部耳座与推移千斤顶连接构成推溜拉架装置,靠推移千斤顶的伸缩实现移架、推溜。推杆为箱形结构。

4.液压系统

将立柱、各千斤顶和各种阀类,通过各管接头附件和高压胶管同泵站、主进回液管路连接起来,使液压支架能够完成其预定的动作与要求,就构成了支架的液压系统。

本支架液压系统的特点:

4. 1.主进、回液分别为φ31.5D及φ51K;相应至操纵阀管径为φ19;操纵阀至立柱下腔及推移缸为φ16管径。

4. 2.立柱、各千斤顶操纵阀均按350l/min配置。

4. 3.本架操作、管路简单、布置合理、维修方便。

4. 4.工作液为5%乳化油和平95%中硬以下水的乳化液。

5、主要结构部件及作用

各结构部件板材均采用60kg/c㎡高强度钢板。

5.1、顶梁、护帮板

顶梁直接与顶板接触,支撑顶板,承受顶板压力并切断采空区顶板,使顶板冒落,同时为回采工作面提供足够安全的工作空间,是液压支架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

顶梁由四条主筋板、若干条横筋及上、下盖板等组焊成变截面箱形结构。四条主筋夹空内焊有前后共四个柱窝,与立柱球头呈球面接触;顶梁前部铰接护帮板;顶梁箱体中部设有四处套筒,套筒内通过弹簧套筒、侧推千斤顶及导杆和活动侧护板相连接;顶梁后部与掩护梁铰接。

护帮板是与顶梁铰接的部件,由顶板、腹板、立筋组焊而成,通过两个φ100mm的护帮千斤顶的控制,用以超前(采煤机割煤前)及时支护因片帮暴露的顶板或采煤机割过后新暴露出的顶板并护帮。

5.2.掩护梁

掩护梁主要用来阻挡采空区冒落的矸石窜入架内,维护架内工作空间;同时通过与前、后连杆铰接及前、后连杆与底座依次铰接来构成支架四连杆机构,既要承受顶板的水平推力、侧向力及扭转力矩,还要保证支架的梁端距变化尽可能小,所以掩护梁是支架的主要连接和掩护部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该掩护梁由四条主筋板、若干条横筋及上、下盖板等组焊成箱形结构。掩护梁上端与顶梁后端铰接,下端与前、后连杆上端铰接;在两侧以与顶梁相同方式设置侧推装置,分别装有活动侧护板。

5.3. 前、后连杆

该支架的前连杆为两侧双向布置,后连杆为整体箱形结构,分别与底座和掩护梁铰接组成支架四连杆机构,使支架上下构成一个完整的运

动整体,并按一定的双纽线轨迹运动,从而保证了支架具有合理的梁端距;同时还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和扭转力矩,使支架具有抗扭能力。

5.4. 底座

底座是整个支架的重要承载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支架承受的顶板压力传递到底板,所以底座既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又要满足对底板比压的要求。底座亦为箱形结构,在四条主筋间设有前、后四个柱窝,与前、后立柱缸底呈球面接触;中部空间设置推溜及拉架装置;底座中部和后部与前、后连杆铰接。

5.5. 活动侧护板

支架的顶梁和掩护梁均设有活动侧护板,主要用来保证支架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以调节架间距,防止架间漏矸,并起到一定的防倒作用。各活动侧护板的伸缩均由两套弹簧套筒和各自侧推千斤顶控制,最大伸缩量为170mm。本支架的侧推千斤顶缸径为φ80mm。

5.6. 推杆

推杆前端通过连接头与输送机相连,后部耳座与推移千斤顶连接构成推溜拉架装置,靠推移千斤顶的伸缩实现移架、推溜。推杆为箱形结构。

6、 主要液压元件

6.1. 立柱及各种用途千斤顶

立柱、各千斤顶都是单伸缩双作用液压缸,所用元件均为标准件、通用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

6.2. 操纵阀

操纵阀均采用DHC型350l/min大流量型,操作自如,检修方便,可同时操作两片以上以实现复合运动的要求。

6.3. 液控单向阀、液控双向锁及安全阀

均采用国产定型产品,均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活、性能可靠、检修方便特点,液控单向阀为FDY280/42型;液控双向锁为SYD-

PK125/400IY型;安全阀有ZHYF1A和DAF.00型两种。

FDY280/42型液控单向阀直接与立柱连接,不必配阀接板,便于拆装、检修。

6.4. 主进、回液及喷雾截止阀

主进液选用KQGJP19/31.5D型双交替可清洗过滤三通截止阀;主回液采用HSHT19/51K型回液三通断路阀;喷雾主管路选用QJ13/25型截止阀。三种阀用于切断支架架内的进、回液及喷雾进水,便于在架内检修时不影响其它支架正常供液。

KQGJP19/31.5D型双交替可清洗过滤三通截止阀为我公司新研制产品,阀体内增设了不必拆卸即可反向高压清洗的双侧过滤器,既能保证供液质量,又省时方便。

6.5、液控喷雾阀

采用我公司研制的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YPF-42/160型液控喷雾阀,该阀具有流量大、动作迅速、开闭自如的特点,其顶杆与滑套的材质为不锈钢,且密封结构合理,经久耐用。

6.6、喷雾过滤器、定向交替单向阀

喷雾过滤器采用GLQ13A型,安装在QJ13/25型截止阀出液端,用来过滤来自喷雾主管路的喷雾用水。定向交替单向阀型号为JDF4C.00,用于推移千斤顶起差动作用。

6.7、喷雾杆与喷嘴

采用我公司研制的喷雾杆上安设喷雾嘴的新型喷雾装置,该装置具

有所需喷水压力小,雾化效果好,喷雾面积大,体积小,安设方便的特点。

7. 传动系统

与我毕业设计的传动系统结构类似,有幸了解了MST传动系统。

MST系列机械软启动无级调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机、电、液一体化传动系统,在结构上明显有别于国内外现有的软启动传动装置。在克服了现有软启动技术种种缺点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实现重载机械设备软启动、软停车、全程无级调速、过载自动保护以及多驱动功率平衡等多种功能。

MST系列机械软启动系统主要由主电动机、差动行星传动机构、电力液压制动器、粘性制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软启动、软停车、多驱动功率平衡、无级调速的过程中,主电动机和粘性制动系统共同参与工作,对行星差动机构进行差动传动。其中的主电动机为大功率电动机,主要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制动系统起控制输出轴速度(速度合成)的作用。下面分别对各部份的工作原理进行分述:

本减速器的特点之一是,在内齿圈8上还设有蜗轮3。蜗轮3与蜗杆9相啮合。蜗杆9与粘性制动器相连。主电动机1主要通过驱动行星差动减速机构,并驱动负载。而制动系统则主要用于控制内齿圈8的转速,并通过对内齿圈8的转速控制,最终实现对输出轴6的转速控制。

当上述软启动传动系统开始工作时,首先制动系统不施加任何载荷,此时MST减速器在理论上是一个单输入(太阳轮)双输出(齿圈和行星架)的两自由度行星传动机构。由于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负载通常远远大于与蜗杆轴相连的惯性负载,利用差动行星传动系统的功率分流功能,传动系统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行星架固定的定轴轮系。因此,启动主

电动机的时候,来自主电动机的动力将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转动,而负载保持静止状态。主电动机启动的时候驱动的只是蜗轮蜗杆机构等惯性负载,故接通电源时,主电动机的启动电流非常小,也就是说,主电动机是在真正的空载工况下启动的。 这时,主电动机基本处于空载工作状态,传动系统成为一个行星架(输出轴)转速为零的差动行星轮系。

电机启动后,根据预先确定的输出轴的启动加速度,通过制动系统对蜗杆轴逐步施加载荷,降低蜗轮蜗杆轴转速,即逐步降低内齿圈的转速,与此同时,由于差动行星机构的功率分流特性,输出轴的转速将会缓慢增加,使来自主电动机的动力逐渐施加到与输出轴相连的机械负载上,从而实现大功率机械设备的软启动。

通过行星机构太阳轮和齿圈的速度合成,MST系列机械软启动无级调速系统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0~额定转速)实现无级调速,并且能够可靠和稳定地长期工作在低速状态下,这些特点在工业应用中十分有用,也是其它现有软启动传动装置所不易实现的。

同理,对于提升带式输送机等类型的机械设备来说,通过行星机构太阳轮和齿圈的速度合成还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软停车,即根据要求的减速度使机械设备逐渐停止下来。

当采用多点驱动时,通过比较各传动点主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并控制相应的蜗杆轴转速(即粘性制动器所施加的载荷),可方便可靠地使多台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平衡,从而解决因电动机特性或减速器传动比不匹配所带来的一系列传动问题。

为了确保MST系列机械软启动系统的正常工作,有效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系统中设有冷却润滑装置。冷却装置有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用户可根据应用场地的条件加以选择,以便及时将减速器工作时产

生的热量导出。润滑装置用于对MST减速器中的关键润滑点,例如各齿轮啮合点和轴承进行强迫润滑。

8、实习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单位的有关领导给予了我们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并且令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书本和现实工作的差距的差距,更让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这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识的欠缺让我的好多想法都成为了“理想方程式”,尤其是在分析系统的时候,更是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就变得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畏首畏尾,抑或不知所措。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9.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生产活动,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专业知识面,锻炼了我们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工作能力,培养了大家的劳动意识,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母校——太原理工大学,是您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是您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同样,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正是有了您们的支持才让我们在实践中勇于知难而上,也是您们的教育让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继而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

500带材卷取机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500带材卷取机结构设计 学院(系):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机械工程系 年级专业:08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学生姓名:李沅松 指导教师:王敏婷 完成日期: 2014.3.28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卷取机是将热轧或冷轧钢材卷取成卷筒状的轧钢车间辅助设备,在热带钢连轧机(热连轧机组)、冷带钢连轧机和线材轧机上布置在成品机座之后,在单机座可逆冷带轧机上则安装在轧机的前后。 热带钢卷取机最早是八辊成型导板导入,生产中事故较多,改成四个成型辊和导板,由于压力不均,钢卷质量不好,容易形成塔形。现在,多数采用三辊式卷取机,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卷取机的引料辊由康佳结构改进摆动机构以便快速提升上辊,满足卷曲张力的要求。 冷带卷取机是地上卷取机,卷曲机构由形块改成扇形块,与扇形块机构对称,强度高,在冷轧机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冷轧机发展采用高速,大卷重,自动化,要求卷取机进行改革。采用八棱锥扇形块卷筒。对薄带钢采用牙条扇形块无缝隙卷筒,防止钢卷不圆,为了满足卷卷曲工艺要求,保证卷曲质量,卷取机能夹紧板头和缷巻,一定采用钢板头夹紧机构,卷筒胀缩机构,近年来擦用液压伺服系统自动调整卷取机位置,保证板边整齐。 近年来由于卷曲机构的改造,卷筒一般有两段胀缩和三段胀缩机构,胀缩量大,最近使用四棱锥可控制刚度的卷筒,这种卷取机在卷曲过程中,随着径向压力的增加有微量的自动缩径,从而,在不影响带钢张力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带钢对卷筒的径向压力,邦郑卷筒的刚度。卷取机缷巻侧都有轰动支撑,以提高刚度的同事保证缷巻的要求。 目前,国内虽然各钢铁公司使用的卷取机在设备数量上不少,但大部分是由外商技术负责提供相关设计图纸,然后在国内制造厂进行转化设计后配套制造。国内的研究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机械设计时特别强调和重视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首先,合理确定系统的功能,增加可靠性,提高经济性,保证安全性。 1、卷取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冷带卷取机的卷取装置冷带钢的卷取装置有两种型式:卷筒和助卷装置组成的卷取装置和卷筒上带有咬钢功能的钳口装置的卷取装置。前者多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等的总称,它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维。 6.安全与危险: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②危险,是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③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7.安全标准:①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②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危险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危险度③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8.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综合集成的安全防控系统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9.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做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0.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地都包括三个部分,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1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和程序:安全目标、可选用方案、系统模式、评价标准、方案选优②系统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安全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③安全决策与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 12.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性分析,再进行详细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3)如果对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进行分析,可选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如果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则可选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4)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使之达到较高的安全性水平,可以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的部分。(6)进行分析时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特定的环境和资金条件,使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 13.安全检查表的特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⑦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⑧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14.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1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①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②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③如果必须使用上述技术路线时,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事故。 16.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等级、制订措施、措施实施 17.危险性等级的划分:①1级安全的,不会导致伤害或疾病,系统无损失,可以忽略②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但应予排除或控制③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④4级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会造成死亡或系统报废,必须设法消除 18.危险性控制:①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②间接措施:(1)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 (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 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 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 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 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 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 19.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在规定是时间和 条件内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 的状态 20.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①调查情况收集资料② 危险源初步辨识③故障类型、影响、组成因素分析④故障 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分析⑤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⑥按故 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 取预防措施 21.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 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 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22.鱼刺图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针对结果,分析原因; 先主后次,层层深入 23.事件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设想事故发展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24.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 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 作图分析法。 25.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5)调查原因事件(6) 绘制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9) 分析比较(10)定量分析(11)制定安全对策 26.最小割集是指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 本事件的集合 27.最小径集是指凡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 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最 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求出最小割集可以掌握事故发 生的各种可能,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提供方便(2)最 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求出最小径集我们可以知道, 要使事故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3)最小割集能直观 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 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 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5)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 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 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29.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①频率: 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 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 度大②频数: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时,重复在 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 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 的结构重要度大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 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 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30.三中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 反映进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 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 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 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 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 构和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 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 基础 31.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①相关性原理: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要恰当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内外因素、各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关性),以达到强化整体效应的目的。一个系统,其 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 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②类推原理:类比推理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 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③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 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 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④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 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32.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 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 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 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式(4-2)来表示,则为: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3.安全决策是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 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34.系统安全预测就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 件,包括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和情况变化;随着生产的发 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危 险、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安全 生产面貌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35.系统安全预测同其他预测方法一样,遵循如下的基本 原理:(1)系统原则(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3)惯性 原理 36.安全决策过程:(1)确定目标:从大安全观出发,安 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 安全和生存安全。应进一步界定、分解和量化。生产安全 是一个总目标,它可以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 和改善劳动条件(2)确定决策方案: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达不到目标基本要求的方案舍弃掉,然后对各个 方案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也称为备选决策提案。 备选决策提案做进一步的慎重研究。(3)潜在问题或后果 分析:“假如采用这个方案,将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假 如采用这个方案,可能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和错误?”① 人身安全方面②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③人的行为方面(4) 实施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 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达到预期效果。 37.决策树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分析方法 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演绎性方法,即 是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法。 38.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成败关键:(1)对分析研究 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把握的正确性(2)小 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3)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 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果的透视能力(4)小组 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性大小,具 有衡量其轻重之能力。 39.安全系统工程的静态构架,由抽象到具体,分别由4 个层次所构成: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工 程 40.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手段:首先,在系统的研发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要求设置安全工程系统管理计划。从理论上 说,在产品最初的构想阶段,安全因素就应该被充分的考 虑到。其次,安全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 安全设计、安全预警、安全生产、安全训练 41.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1)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 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2)原因:可能是其 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 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 基本原因事件。(3)优点: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 果关系。 42.事件分为事故事件和成功事件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最高温度 2. PVm/(RT)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程度 1 3. 绝热可逆或循环过程 4. -726.6KJ.mol-1 5. 3.16Kpa 6. PB=KxX B 稀溶液中的溶质 7. 混合前后分子的受力情况不变 8. ..()c T P n B V n ?? 9. A B a b y z Y Z μ+μ=μ+μ 10. ()()ln B P pg g RT P θB B μ=μ+ 11. = > > 12. 降温 加压 13. 纯物质的g s g 14. 浓度较低时,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达一定浓度后,又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15. 1.9V 0.5V 二.证:(1)设 S=f(P,V),则有 ( )()()()()()(),()1()()V p V V P P V V P V p V P V P S S dS dP dV P V S T S T dp dV T P T V Q dS T C C S S T T T T C C T T dS dP dV T P T V δ??=+??????=+????=??==????= +??据得代入式得 (2)对于理想气体,PV=nRT

22 ()()ln ln V P T V T P nR P u T P T V nR V Cv T Cp T dS dP dV T P T V Cvd p Cpd V ??Ω==???==?∴=+=+得证。 三.解:1mol 理想气体, Cp m=52R Cv,m=32 R 1 1222(298)100298()(/2)m P P S S K n J K K P T P θ θθθ-==?=????????→(1)绝热可逆()外恒定绝热 (1)绝热可逆膨胀 1 21111221115/315/32120,0,1005,3()298()225.8/2 Q S S S J K P T P T P P T T K K P P γγ γθγθγ-----=?===?== ===据得 21,212 ,21,21121(ln ln 0)3()1(225.8298)900.42 5()1(225.8298)1500.72 ()[1500.7100(225.8298)]5719.3p m v m p m T P S nC nR T T P W U nC T T R J J H nC T T R J J G H S T T J J ?=+==?=-=?-=-?=-=?-=-?=?--=--?-=或据求

太原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矿业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一、遥感图像几何校正(2学时)实验二、遥感图像辐射增强(2学时)实验三、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2学时)

实验一、遥感图像几何校正(2学时)

原理与方法简介遥感影像由于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地球自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与地面目标位置和(或)形状方面的不相一致的几何畸变,通过一定的数学算法,使这种畸变消除或接近消除,这就是几何校正。常用的几何校正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邻域法(Nearest neighbor )——将最接近的像元值赋予输出像元(图1.1); Figure1.1Nearest Neighbor 邻域法优点:极值和一些细节不会丢失,对植被分类、查找具线性特征的边界或侦测湖水的混浊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该方法适用于分类之前,计算速度快,适合于具有定性和定量特点的专题图像研究。 其缺点是:从较大的栅格重采样到较小栅格时会出现阶梯状斜线;可能会丢失或重复一些数值;用于线形专题图(如道路、水系)可能引起线状网络数据断开或出现裂隙。 2)双线性内插法(bilinear interpolation )——利用二次样条函数计算2×2窗口中的4个像元值并赋予输出像元(图1.2)。 Figure1.2Bilinear Interpolation 113V dy D V V V m +?-= 224V dy V V Vn +?-=

m m n V dx D V V Vr +?-=或:i i i i i i i r V D y D x D V W V ??-?-==∑∑==41241))((W i ——权重因子 Δx i ,Δy i ——r 点与i 点的坐标变化 V i ——i 像元值 双线性内插法的优点是:图像较平滑,不会出现阶梯现象,空间精度较高,常用于需要改变像元大小的场合,如SPOT/TM 的融合。 其缺点是:由于像元作过平均计算,相当于低通滤波(Low-frequency convolution )的效果,边界平滑,某些极值会丢失。 3)立方卷积内插法(Cubic convolution )——利用三次函数计算4×4窗口中的像素值并赋予输出像素(图1.3) 。 Figure 1.3Cubic Convolution 类似于双线性内插,只是所用窗口为4*4,而非2*2,即对16个像元作平均运算而得出输出像元的数据文件值。 ]} 2)2,2([*)2,2(]1)2,1([*)2,1()]2,([*)2,(]1)2,1([*)2,1({4 1--++-+++ --++-+++ -+-++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V i r 其中:i=int(x r ),j=int(y r ) d(i ,j)——(i ,j)和(x r ,y r )坐标距离 V(i ,j)——(i ,j)像元值 V r ——输出像元数据文件值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及范文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拟定题目试论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 院系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X日 论文题目试论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贪污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先进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遭受着这一问题的困扰。贪污不仅仅侵害国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侵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给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都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清朝的皇帝也不例外,他们都非常注重惩治贪官,并将其作为整饬吏治的主要内容。乾隆年间,贪污问题尤为严重,由于乾隆登基之时天下太平,也正是在这种天下承平日久的情况下,形成了贪污的温床。乾隆帝时,戒贪不啻三令五申,屡兴大狱,涉及犯人颇多,且打击面颇广,持续时间长,却大型贪污案迭起,甚至大小官吏联手贪污。尤其晚期大贪污犯和珅的出现,在历朝历代都是不曾有过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最大的作用不是了解过去,而是从过去的史实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达到改变未来的目的。 笔者希望通过对乾隆惩贪的经验教训的梳理,可以引发人们更多对贪污腐败的思考,并对很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积极地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通过实施群众监督来提高自身参政的能力,真正行使好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力。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乾隆年间的贪污问题以及对贪污的惩治是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乾隆年间贪污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很到位的,除了专门的乾隆帝的传记提及其惩贪不止的原因外,更有很多专攻于此的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贪污状况的研究,又有对贪污风形成原因的剖析;既有对贪污形态的研究,又有对当政者惩治贪污的研究,如《试析乾隆朝惩贪屡禁不止的原因》、《乾隆反贪得失探》。此外还有个案的研究,如《百颗贪官头一桩奇贪案——清乾隆年间王亶望特大贪污案探秘》;《乾隆帝惩处高朴私贩玉石述略》,也有从官员角度论述的如《清朝官员腐败成因分析》。从以上成果来分析,认为乾隆朝惩贪不止原因是源于乾隆帝本身的观点占大多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寻求法律智慧,以促进我国法律的进步。乾隆年间贪污案件之大之多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乾隆惩贪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贪污现象,但是也给当今社会提供了启示作用。我们可以汲取其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我国当今社会的惩贪工作。 其它也适当运用了如历史分析法,体现在一是研究了乾隆惩贪的历史原因及其背景,二是具体分析其惩贪的举措,从不同度而看,如政治,经济等,三是总结这些措施的影响,总结其地位和作用。又如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乾隆的历史资料查询,了解乾隆在位的历史,更加准确详细地恢复当时惩治贪污的全貌。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贪污腐败问题都是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大问题。惩治贪污在历朝历代都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也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乾隆年间,贪污之风盛行,案件多,范围广,涉案人数多,贪污数额大等等都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所以乾隆帝的惩贪也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很多学者都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试图找出乾隆惩贪失败的原因。 本文分三部分对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乾隆年间贪污成风的表现,重点写了贪污名目繁多,手段多样;第二部分是全文

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行逸楼B114 专业班级:软件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孟东霞 2015年11月4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在课程结束后二周上内提交(12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美食评价系统 背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评论越来越随意,希望可以规范化的进行。 2 定义 美食评价系统为用户提供美食指导和参考。任何人都可注册为会员,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收藏的餐厅以及口味爱好。会员可以收藏餐馆,浏览餐馆信息以及其他会员的评价。餐厅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注册并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管理人员需到工商局和餐厅具体审查后才能通过。会员可以提供来自餐馆提供的小票在次日来对用餐进行评价,一张小票仅可提供一次评价。餐馆则提供当日用餐小票记录给管理人员,用以核对用户提供的小票是否正确,然后系统则会审核评价有无不良信息,审核通过发布在餐厅信息上,并根据会员评价次数对给会员评星(1-5)。个人信息和餐馆信息可被所有人访问,管理员信息只能管理员访问。 3 参考资料 1.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文件编制规范》 2.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GB 1526—89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GB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 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外学术交流,特制定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 论文主体 结论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文章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毕业论文规定打印一律用宋体或楷体字,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字。 题目层次不宜太多。不论几级标题都不能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标题排版中不能

智能家居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便捷、方便、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有越来越多的向往,特别是对于无线方式控制的智能家居有更大的需求。通过比较上述几种无线传送方式,红外通信方式比较受屋内设备摆放位置的影响,传送的方向性较强且不能被阻挡,这一特点显然不适合智能家居;蓝牙传输距离短,只有几米,而家居中设备与设备的距离最高达到十几米,同时蓝牙模块可扩展性差,如果家中以后购入新的家电便很难加入的建立的监控系统中;wifi无线传输方式存在着功耗较大、成本较高的缺点。相较而言,zigbee模块因为功耗低、安装成本低、传输距离较远、扩展性强就很适合智能家居系统。而且zigbee的这些特点使得他在工程了有了很好地实现可能,zigbee与智能家居结合的方式更会贴合一般用户的消费观念。对于以后全面构建智能家居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家庭电子化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面向单个的电器,家庭电器之间并没有形成网络,亦没有大的联系。 其次是住宅自动化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面对用户想要实现的某个功能,有一部分的家庭电器之间形成了简单的网络,形成这一网络的原因是实现用户需要的某个功能,比如自动抄表系统。 最后是家居智能化(欧洲称为Smart Home,美国称为Wise House)阶段,这个时期是为了实现多个用户想要实现的功能,并且将这些功能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不同的功能。系统通过家庭分布总线把住宅内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报警装置并到网络节点中进行集中的监控、管理,保持家电与环境的协调,提供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的各种优质服务,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2.1国外发展现状 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国康涅迪格州落成,这栋意义非凡的建筑只是对一座旧式大楼的一定程度的改造而完成的。它只是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000年,新加坡有近30个社区的约5000户家庭采用了这种家庭智能化系统,而美国的安装住户高达4万户。 2003年,网络化家居的建设带来了高达45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这其中有3700亿美元是智能家电硬件产品的价值,剩余的部分则是软件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费用。现在,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高分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A4纸,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2.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1.3倍行距(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页眉: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5号宋体居中,工大图标居左。 注:页眉和页脚在视图里。页面设置-版式-页眉1.5CM,页脚1.75.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要求2万字左右。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毕业论文最后是结论,毕业设计最后是结束语或小结)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完整word版)太原理工大学期末试卷1_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 试卷A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 120 分钟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临界温度是气体能够液化的 ,超过此温度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能使气体液化。 2.压缩因子Z 的定义为Z = ,Z 的大小反映出 ; 对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Z = 。 3.使一过程的?S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4.25℃时,1 mol CH 3OH(l) 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放热725.4 kJ ,则25℃时CH 3OH(l) 的标准 摩尔燃烧焓 ?c H = 。 5.25℃时水的蒸气压力为3.17 kPa ,若有一个甘油水溶液中甘油的摩尔分数为0.002(甘油为 不挥发性溶质),则溶液的蒸气压力为 。 6.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为???????????????;其适用条件为 。 7.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微观模是 。 8.多组分均相系统中,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定义为V B ===def ????? ??????。 9.已知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aA+bB == yY+zZ ,则该反应的平衡条件若用化学势 ???????????。 1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11.1mol 水在101325Pa 、100℃下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ΔG 0,?S 0,?H 0。(选填>,= 或< ) 12.反应 2NO(g) + O 2(g) == 2NO 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 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13.方程2 ln RT H dT p d m ?=可适用于 。 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5.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0.7V ,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均为1.20V ,则阳极电势为 ,阴极电势为 。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 论文主体 结论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 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五种格式(实际使用可能有些小异)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文章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毕业论文规定打印一律用宋体或楷体字,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字。 题目层次不宜太多。不论几级标题都不能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标题排版中不能

太原理工大学数电逻辑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张博 ……………………………………装………………………………………订…………………………………………线………………………………………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四路彩灯显示系统 一、设计目的 ⑴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⑵掌握计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⑶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和调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4路彩灯控制器,要求: 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⑴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⑵彩灯花形又3个节拍组成。 第一节拍:逐次渐亮,灯亮时间1S,共用4S。 第二节拍;4路彩灯按逆序渐灭,也需4S。 第三节拍;4路彩灯同时亮0.5S,然后同时变暗0.5S,要进行4次,所需时间也为4S,3个节拍完成一个循环。 ⑶彩灯用发光二级管(LED)模拟。 三、设计仪器与器件 ⑴数字电路实验箱。 ⑵器件:74LS04、74LS08、74LS10、74LS32(两片)、74LS161、74LS194

分析以上设计任务,该控制系统完成如图1所示的控制流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1:四路彩灯控制流程图 图2:四路彩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1)74LS161的功能表 74LS194的功能表

(2)根据电路图 根据74LS161的功能表310Q Q Q LD ??= 所以只要1=LD ,则芯片一直运行记数功能,132M Q Q =+,10M M = ,所以01=M 时,10=M 实现右移,10=Q 当11=M 时,00=M ,实现左移,03=Q 设161的输出分别为,0Q 1Q 2Q 3Q ,194的输出分别为A Q B Q C Q D Q 输出:n n A n A Q CP Q Q 31?↑+=+,n n B n B Q CP Q Q 3 1?↑+=+ n n C n C Q CP Q Q 31?↑+=+,n n D n D Q CP Q Q 3 1?↑+=+ 3Q 为1时,与CP 脉冲经过与门,随着CP 脉冲的变换,与门输出结果发生变 换,8种情况,即明暗各变换4次。 (3)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状态转移图

混频器开题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微波混频器设计 学生姓名导师姓名 专业 报告日期 班级 指导教 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 专业(教 研室)主 任意见 年月日系主任 意见 年月日

1.选题意义 混频器是通信系统中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中,接收机应该能接收来自各个发射台的信号,而且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一般为为微伏数量级。这样微弱的信号是不能直接解调的,需要将信号放大,然而高频、宽带条件下,增益达60-120dB的放大器要稳定工作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超外差接收机中,是把来自于不同发射台不同频率的高频已调信号,通过混频器搬移到某一固定的中频频带上,例如调频收音机为465kHz,调频收音机为,然后使用窄带的中频放大器放大,窄带的中频放大器容易做到很高的增益,从而使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保障。 中频分为低中频和高中频两种,低中频就是中频频率低于接收信号的频率,高中频就是中频频率高于接收信号的频率。一般民用接收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等采用低中频:在通信设备中,为了避免某些干扰,有时采用高中频。 混频器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用于通信接收机,也是频率合成器等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混频器可以实现频率加、减运算功能。 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混频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伴随着雷达接收机而产生的。为了增加雷达的作用距离,人们试图从三个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增大发射功率,加大发射功率固然可以增大雷达作用距离,但是随着发射功率逐渐增加,

不但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超大功率的电磁波将使空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其次,增大天线面积。由于天线面积加大,加强了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即提高了接收系统的灵敏度,从而使雷达的作用距离增大。但天线面积的增大,将给加工与伺服系统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也需付出昂贵的代价。 第三,降低接收机中混频器的噪声系数。因为要增大雷达作用距离就必须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即尽力减少接收机内部的噪声,这是提高整机灵敏度的关键。因此采用此方法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所以,人们对混频器进行了各种理论探讨与科学实验。但由于当时微波半导体器件发展缓慢,影响了混频器的发展。 直至五十年代中期,晶体管技术与外延单晶生长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混频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到六十年代,表面势垒二极管和隧道二极管问世后,人们对混频器的研究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混频器技术的发展,混频器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用幂级数法‘贝塞尔函数法分析小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发展到用开关函数法分析大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使理论和实践更加接近。后来,用信号流图法分析混频器,就更加直观、清晰了。 混频器的基本功能是作频率变换(又称变量技术)。随着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它已不仅用作超外差接收机前端的混频器,而且还可以用来作乘法器(即倍频器)、除法器(分频器)。双平衡混频器在锁相技术中还可作鉴相器使用。因此,混频器的研制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国外已有专门生产各种混频器的专业工厂,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指标,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合格的产品。 3.主要研究内容 各种微波混频器的工作原理与参数、组成结构,并对其特点及应用领域进行阐述 一、混频器分类及其特点 ■下混频器都设计成为线性时变工作状态 ■混频电路类型 I. 无源混频器 1) 单二极管混频电路 2) 二极管平衡混频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