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教案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5节次1-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的心理现象

动态-稳定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差异性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

能否被知觉意识无意识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的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形成的,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标志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现在正被人觉知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

二个体心理和行为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际关系,团体,社会习惯,时尚

第二节心理学的分类作用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门类

基础领域普通,实验,比较,发展,生理,社会

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劳动,医学,商业,军事,司法,运动

作用

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observation)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内省法

2实验法(experiment)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测量法(test)

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具有某一属性的对象给出可资比较的数值而采用的方法。量表

4调查法(survey)

指对不能直接研究的心理现象,需要收集有关的侧面资料,以间接了解有关人员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1)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本能

(2)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刺激——反应

斯金钠强化理论

(3)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潜能1954《动机和人格》

认知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所谓认知,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

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认知神经科学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心理和行为规律

心理发展、变化趋势和心理适应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旅游事业服务质量

旅游企业经营者

旅游设施旅游资源

旅游企业员工

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旅游消费者的气质

气质是指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动力学方面的特征,特别是在情感与动作中的特征。

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

气质与旅游行为

急躁型游客的旅游行为

活泼型游客的旅游行为

稳重型游客的旅游行为

忧郁型游客的旅游行为

能力

能力是指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7节次3-4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要表征

技能是人们通过联系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认识能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

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它也是由一些基本能力构成的。如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人们从事专门活动时所需要的特殊本领。如鉴赏力、定向力、运算力、色彩辨别力等。

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消费者对所要购买商品的不受干扰的观察能力。

识别力

识别力是指消费者识别、辨认商品的能力

评价力

评价力是指消费者依据—定的标准分析判断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确定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大小的能力。

艺术鉴赏力

主要是指消费者的美学范畴内的欣赏能力,亦即审美能力。

购买决策力

购买决策力是指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最为主要的能力,它能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能否最后实现。

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消费者对于突然发生的情况或尚来预料到情况的适应、应付能力。

分类

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与旅游行为

性格

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着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人对现实态度及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表现在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并在人的行为中留下痕迹,打上烙印。

性格是一个人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所以它在个性中占有一个核心的地位。

性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性格类型与旅游行为

理智型和情绪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外向型和内向型。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

客观事实

旅游实践活动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研究行为

旅游决策行为研究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细分市场行为

行为

行为的决策过程

影响行为的因素

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三章旅游者消费动机

第一节动机概述

一动机含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三个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二动机分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2根据动机在行为中的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一旅游动机分析

1旅游需要的分析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12节次1-2

(1)需要含义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是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层次性;发展性

(3)需要层次理论

(4)单一性和复杂性需要

单一性需要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

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

(5)好奇心

指人类和其他一些高等动物在面对新奇、陌生、怪诞或复杂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趋近、探索和操弄,以求明白、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倾向。

二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

2时间条件

3社会条件

三旅游动机的分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

心理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

精神动机: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

身体动机: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运动的需要

经济动机:购物的目的、商业的目的

2美国学者麦金托什

生理因素诱发的动机

文化因素诱发的动机

地位和声望因素诱发的动机

人际关系因素诱发的动机

3澳大利亚波乃克

修养动机社会动机

文化动机政治动机

体育动机经济动机

第三节旅游动机的激发

一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三加强旅游宣传,为旅游者提供信息

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

旅游知觉

第一节旅游知觉概述

旅游知觉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感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旅游知觉的特性

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对象的组合

2旅游知觉的理解性

3旅游知觉的整体性

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

(2)反复出现的对象

(3)运动变化的对象

(4)新奇独特的事物

2主观因素

(1)兴趣(2)需要和动机

(3)个性(4)情绪

(5)经验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14节次1-2

三旅游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距离知觉

(4)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1)活动的内容

(2)情绪和态度

(3)时间标尺的利用

3运动知觉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

(3)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

(4)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4错觉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1)几何图形错觉

(2)形重错觉

(3)大小错觉(4)方向错觉(5)运动错觉

第二节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对人的知觉

1对人知觉的主要内容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3)角色知觉

2社会知觉误区

(1)第一印象

是在首次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

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

(3)心理定势

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的准备状态。

(4)刻板印象

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5)期望效应

指在生活中人们的真心期望会变成现实的现象。

(6)假定相似性偏见

人们会有这样一种倾向,总是认为他人和自己是相同的

(7)行动者——观察者偏见

对于导致某一行为产生的原因的个人力量和环境力量由不同的认识,在推测时会表现出相反的倾向。

二人际知觉

三自我知觉

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1生理的自我

2社会的自我

3心理的自我

第三节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对旅游点的知觉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1阻止作用

2激励作用

三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四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五章旅游消费学习

学习的概念

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分类

学习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

习得

消退

泛化与分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19节次1-2

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位置学习

潜在学习

练习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练习曲线

练习进程中的特点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旅游消费动机的学习

旅游消费态度的学习

旅游消费风险的学习

一风险知觉的种类

1功能风险

2资金风险

3社会风险

4心理风险

5安全风险

6时间风险

二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

2缺乏经验

3信息不充分

4相关群体的影响

三消除风险的方法

1广泛搜集信息

2认真比较衡量

3寻求高价格

4购买名牌旅游产品

怎样学习旅游消费

通过经验

获得信息

旅游商业环境

个人社交环境

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六章旅游者的态度

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态度及其构成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认识成分是指对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是指对人、对事所作的情感判断。

意向成分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

二态度的特点

1对象性

2社会性

3内隐性

4稳定性和可变性

5价值性

6调整性

三态度的形成过程

1服从阶段

指人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

2同化阶段

特点是个人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21节次1-2

3内化阶段

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

二态度与旅游偏好

旅游偏好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

1影响旅游偏好的因素

态度的强度

态度的复杂性

2旅游偏好的形成

关键取决于这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有多大。

三态度与旅游决策

首先是意识

第二阶段是可行性

第三阶段是初步筛选

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一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1旅游者本身的因素

需要

性格特点

智力水平

自尊心

2态度的特点

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构成态度的三种因素一致性越强,越不容易改变

态度的价值性也对旅游者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者原先的态度与要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

3外界条件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信息的作用

旅游者之间态度的影响

团体的影响

二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

1改变旅游产品

(1)微笑服务与仪表

(2)营业地点和服务网点

(3)时间便利

(4)有形商品和设备

2知觉的变化

3促使行为改变

反复接触新信息

重复

幽默

时机

广告

激发冲动性决策

4激发潜在动机

5改变储存的知识

宣传者的权威性

宣传的内容与组织

教案

姓名贾振振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6.9.26节次1-2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休闲与旅游 一、体闲活动与旅游 “休闲”或“闲暇”的英语是Lelsure,源于拉丁语的I.’lcere,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与恬动两个层面。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J0ffre D…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对休闲的看法;“所谓体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一般地讲,我们可以把休闲解释为当一个人干完了他的工作,并满足了他的基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问,有了休闲的“资本”。人们可以根据其周期性和时间的长短,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业余时间,可以用于看电视、看书读报、听音乐、看戏或参加其他文体恬动。 2.周末时间,可赴下述地点短途旅游(1)别墅、饭店、疗养胜地。 (2)野营营地。 (3)凡可以让人“躲避一下”的地方。 3.两三周短期休假到七周以上的长期休假,可以作一次异地旅行或度假。 旅赫和休闲是密不可分的,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旅游和体闲活动的区别在于.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与旅游业 旅游是一项很古老的恬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关于古代旅行家的记载。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这些旅游活动是由于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公元前1490年.古埃及霍茨海风赛女王的奔达诸国(即现在的索马里)之行,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寻求安宁和观光为目的的旅游。在埃及的狄爱儿拜哈里神庙的墙上.记载着这次重大巡游事件的经过。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行程最远的旅行家应数西汉的张骞。

第一章心理学与你 【学时】2~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授课教材】《旅游心理学》(第三版)李灿佳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心理学和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掌握心理活动的内容 2.理解心理的实质 3.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知识 2.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分析:本章为学科的绪论,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入门知识 2.重点、难点:对心理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自定组名,自选组长。 2.布置前置作业: 1)谈谈你所认识的心理学? 2)心理活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心理学知识对你未来的旅游服务工作将会有什么作用?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讨论并记录有关的讨论内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新课引入>

问题:在系统学习《旅游心理学》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心理学了解有多少?请2~3个组,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讲授新课> 板书(PPT课件): 第一章心理学与你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人的心理活动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活动的内容: 学生在课本上归纳。 教师在PPT展示正确内容: 二、心理学的历史 问题:为什么说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板书:PPT课件) 学生阅读资料:课本第5页。 四、心理学的实质 问题:心理活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请2~3个组,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案 姓名贾振振2016-2017 学年第 2 学期时间2016.9.5 节次1-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的心理现象 动态-稳定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差异性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 能否被知觉意识无意识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的排除各种障碍, 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形成的,反映了人和人 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标志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现在正被人觉知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 二个体心理和行为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际关系,团体,社会习惯,时尚 第二节心理学的分类作用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门类 基础领域普通,实验,比较,发展,生理,社会 应用领域教育, 管理,劳动, 医学,商业,军事,司法,运动 作用 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observation)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内省法 2 实验法(experiment)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 测量法(test) 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具有某一属性的对象给出可资比较的数值而采用的方法。量表 4 调查法(survey) 指对不能直接研究的心理现象,需要收集有关的侧面资料,以间接了解有关人员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1)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本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NO: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187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冯特. .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外观遗传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他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行为的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他在《托)一文中断言“在人类的反射目录中,找不出哪一种相当于心理学家和(1925儿所对本能应提供的证词》生物学家所说的本能”。华生认为后天环境对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他曾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作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提出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华生成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3注重分析人的需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为人所用,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旅游需求的解释 就运用到了此理论,后面的内容将详细讲解。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概述、心理过程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NO: 认识:个体对环境中的某个对象的看法和评价(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道德,理智,尚美情感:情绪体验(好,不好或讨厌,喜欢)意向:由认知,情感决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个性心理2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1 (2)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1)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3( . 欢迎下载支持版本可编辑.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心理现象(1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 (2)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 一、旅游心理学概述 1、概念:针对旅游者对旅游业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结合现代旅游的实践,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旅游行为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

旅游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编 一、名词解释 1.常规决策: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这类决策往往是根据经验做出的,迅速而不假思索的做出决定。 2.扩展性决策(广泛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被称为广泛性决策。这类决策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而且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二、小题 1.简述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 A.认识过程:指人获取各种知识、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动完成的。 B:感情过程:旅游消费者在认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我们常会观察到喜、怒、哀、乐等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 C:意志过程:为实现预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和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2.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其基本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个人独特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上。 在旅游消费者个性心理中,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又是制约个性倾向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大题 1.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因素:知觉、动机、学习、态度、个性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参考群体、社会阶层、文化与亚文化 第二编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NO: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 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 他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行为的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他在《托儿所对本能应提供的证词》(1925)一文中断言“在人类的反射目录中,找不出哪一种相当于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所说的本能”。华生认为后天环境对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他曾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作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提出建立行为主 义的实验伦理学。华生成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注重分析人的需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为人所用,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旅游需求的解释就运用到了此理论,后面的内容将详细讲解。 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概述 1、心理过程

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 教学要点: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及旅游审美心理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 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 教学难点: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一、审美心理学回顾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 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按照这种广义的理解,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和说明人类从事各种文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二、审美心理要素 1、阐述审美心理过程的理论观点有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有: 1)审美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相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相,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等; 2)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例如对象的科学性质或经济价值等,也不要抱有功利的和实用的打算,亦即把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在心理上拉开距离。要防止或削弱这些方面的活动进入审美意识。这个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 3)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例如诗人把自己的不畏强暴的风格和情感投射到菊花身上,然后再讴歌菊花的不畏严寒和美丽,这就是中国诗坛上对菊花的“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心理机制。 4)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已被取消。这是个与“距离说”相反的过程。前者缩短或消除了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或者拉开了非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

新课导入:阅读课本P77 课堂训练 知识回顾: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人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 7.1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7.1.1旅游准备阶段 当人们有了足够的假期和资金,并且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后,就要开始为旅游作准备。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者需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7.1.2游览活动阶段 本阶段重点突出“安全、快速、舒适、愉快”八个字。 1.求安全心理:游客心中有一种不安全心理,惟恐发生不测,危及生命和财产。这时的旅游者求安全的心态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上升为主要需求。

2.求新心理: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处寻找刺激,以满足迫新、求异、猎奇、增长知识的心理需求。 游览活动阶段是整个旅游过程的核心阶段,旅游者满怀期待而来,希望在游览中获得愉快、兴奋的心理体验。 7.1.3旅游结束阶段 在游览活动结束后,旅游过程也进入了尾声,在这个阶段旅游者的主要活动是准备回程,他们需要得到更完善的服务、购买纪念品和做好回程交通安排。

新课导入:课堂训练P79 思考讨论 在旅游团中,常有成年旅游者携带儿童旅游的情况,对此导游人员应在做好旅游团中成年旅游者旅游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做好关心和照料工作? 7.2各种类型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7.2.1不同年龄旅游者的需要 青年旅游者 老年旅游者:关注身体健康,追求生命质量。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以及怀旧思乡情结 7.2.2不同性别旅游者的需要 (1)在旅游中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在信息搜集上女性较男性游客更为理性。 (2)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男性与女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存在偏好的差异,表现出的需要也不尽同。 7.2.3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1、外国旅游者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领会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掌握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依德(奥地利) 特点: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新纪元,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创了人格动力许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代表作:《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本能》等。 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整体行为。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作用,倡导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 华生的代表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行为主义》等。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

《旅游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尚英武 财经学院

《旅游心理学》 第一部分绪论 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心理治疗中的“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上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结果。 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指“满足本能欲望的冲动”。 2、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认为人是由环境“塑造”出来的,重视用“外因”,即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所强调的主要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1)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1)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 (2)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三、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研究对象 ⑴旅游者心理⑵旅游服务心理⑶旅游管理心理 2、研究现代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⑴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⑵有利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 ⑶对旅游业建设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具有指导意义 ⑷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 3、任务 通过对旅游者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激励并影响旅游者做出各种旅游决策的心理因素,从而为旅游市场的预测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心理学的科学依据,从而指导饭店服务、导游服务和交通服务等,使旅游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旅游者心理 第一章旅游者的知觉 第一节知觉概述 一、涵义 1、定义: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分类 (1)根据所反映事物的特性 ①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方位、形状、大小、距离 ②时间知觉:反映物体的顺序和延续性 ③运动知觉: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 (2)按照反映活动中各器官作用的优势不同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3)社会知觉 ①对个人的知觉②自我知觉③人际关系知觉 二、知觉特征

第八章旅游服务心理 一、填空 1、旅游者在前台和客房的一般心理是()()()()(),旅游者在餐厅的一般心理 是()()()()(),旅游者在商场购物的一般心理是()()()()()。 2、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以表现出()()()等三类心理状态。 3、家长型以()为特征,可表现为()()两种模式,幼儿型以()为特征,可表现为()()两种模式,成人型以()为特征,表现为()()()()()()()七种模式。 4、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交往行为可表现为两种形式()()。 5、第一印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的方面的印象。 6、客人产生好感的因素有()()()。 7、客人向服务员询问:“先生,还有明天到桂林的机票吗?”。这是成人型心理状态中的()行为模式。 8、“ 自由行”旅游者在香港购买燕窝时,商铺的服务员向他们介绍辨别真假燕窝的方法,这样可以满足旅游者() 的心理。 9、旅游者在客房和餐厅都具有()的心理。 10、有的餐馆将炉灶安设在大厅中,挂上菜牌,让客人当场点菜,现炒现卖,让客人亲眼看到菜肴的烹制过程,这是 为满足客人在餐厅()的心理。 11、有的客人在购物时追求新潮产品,易受商品外观、装潢设计的影响,不太讲究商品的性能、质量。这种客人的购 买类型属于()。 12、不少日本旅游者在我国旅游时,喜欢买点中药如六神丸、云南白药、人参等回日本使用。这是()的心理。 13、注重商品质量和实用性的购买类型属于()。 14、前台服务员准确、高效地为客人办理好入住的手续,使其能尽快到房间安顿好。这是为了满足客人()的心理。 15、总是购买固定品牌商品的购买类型属于()。 16、()是成人型人际交往心理状态的行为模式。 10、饭店应该设有医疗室,如果有客人在客房里得了急病,就可以及时予以适当的处理,再迅速送往医院医疗,这是 为了满足客人()的心理。 11、如果在酒店大堂,一位客人对行李员说:“请帮忙把行李拿到我房间里。”而行李员气冲冲地大声说:“你自己去拿。”这是()心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之间的交往,是()交往。 12、售货员和客人接触,一般应在客人的心理处在()阶段时。 13、一般商品介绍应在客人的心理处在()阶段时。 二、名词 第一印象 四、问答 1、旅游者在前台和客房时,为了满足其求尊重的心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2、旅游者在餐厅时,为了满足其求尊重的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3、旅游者在商场购物时,如何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4、旅游者的购买力及购物要求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 5、在工作中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交往行为表现为哪两种形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为哪些行为模式? 6、旅游者心中的理想导游是什么样子? 7、导游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八章旅游服务心理 一、填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3.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3.领会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4.掌握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 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 他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行为的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他在《托儿所对本能应提供的证词》(1925)一文中断言“在人类的反射目录中,找不出哪一种相当于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所说的本能”。华生认为后天环境对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他曾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作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提出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华生成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注重分析人的需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为人所用,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旅游需求的解释就运用到了此理论,后面的内容将详细讲解。

教案 姓名贾振振 2016-2017 学年第 2 学期时间节次 1-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的心理现象 动态-稳定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差异性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 能否被知觉意识无意识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的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形成的,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标志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现在正被人觉知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 二个体心理和行为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际关系,团体,社会习惯,时尚 第二节心理学的分类作用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门类 基础领域普通,实验,比较,发展,生理,社会 应用领域教育, 管理 ,劳动, 医学 ,商业 ,军事 ,司法 ,运动 作用 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observation)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内省法 2 实验法(experiment)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 测量法(test) 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具有某一属性的对象给出可资比较的数值而采用的方法。量表 4 调查法(survey) 指对不能直接研究的心理现象,需要收集有关的侧面资料,以间接了解有关人员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班级: 学科: 旅游心理学 二次备课人: 新课导入:阅读课本P77 课堂训练 知识回顾: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人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 反映,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 7.1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7.1.1旅游准备阶段 当人们有了足够的假期和资金,并且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后,就要开始为旅游作准备。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者需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7.1.2游览活动阶段 本阶段重点突出“安全、快速、舒适、愉快”八个字。 1.求安全心理:游客心中有一种不安全心理,惟恐发生不测,危及生命和财产。这时的旅游者求安全的心态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上升为主要需求。 阅读课本案例 思考,课堂讨论

2. 求新心理: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处寻找刺激,以满足迫新、求异、猎奇、增长知识的心理需求。 游览活动阶段是整个旅游过程的核心阶段,旅游者满怀期待而来,希望在游览中获得愉快、兴奋的心理体验。 7.1.3旅游结束阶段 在游览活动结束后,旅游过程也进入了尾声,在这个阶段旅游者的主要活动是准备回程,他们需要得到更完善的服务、购买纪念品和做好回程交通安排。

新课导入:课堂训练P79 思考讨论 在旅游团中,常有成年旅游者携带儿童旅游的情况,对此导游人员应在做好旅游团中成年旅游者旅游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做好关心和照料工作? 7.2各种类型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7.2.1不同年龄旅游者的需要 青年旅游者 老年旅游者:关注身体健康,追求生命质量。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以及怀旧思乡情结 7.2.2不同性别旅游者的需要 (1)在旅游中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在信息搜集上女性较男性游客更为理性。 (2)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男性与女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存在偏好的差异,表现出的需要也不尽同。 7.2.3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1、外国旅游者阅读课本 案例 思考,课堂讨论阅读课本

市( 县 ) 学校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座 号 密 封 线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试题(4-5节) 一、填空题(36*1=36) 1.国外的“ 理论”是一种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心理状态的方法,也是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意见的新工具,学习这种理论对我们正确进行服务中的人际交往是有一定帮助的。 2.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以表现出 、 和 等三类心理状态。 3. 以权威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两种行为模式: 和 。 4. 以思考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七种行为模式: 、 、 、 、 、 和 。 5. 以情感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两种行为模式: 和 。 6.在工作中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交往行为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和 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有三种形式: , , 。后者主要有四种形式: , , , 。 7.服务员要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就应当注意以下两条原则: 和 。 8.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 、 以及 等三方面会影响人们好感的产生。 9.第一印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 、 、 和 等方面的印象。 二、选择题(8*2=16) 1. 一位主管对他的员工说:“你们无论如何要在半小时内完成这件工作。”这是成人型的哪种行为模式。( ) A 命令式 B 慈爱式 C 服从式 D 自然式 2.有位年轻的女客人不小心丢了钱包,服务员说:“小姐,请不要着急,我们会想办法帮你找的……”。服务员处于哪种行为模式?( ) A 道歉式 B 慈爱式 C 服从式 D 自然式 3.“先生,还有明天到桂林的飞机票吗?”这是成人型的哪种行为模式。( ) A 提议式 B 道歉式 C 询问式 D 总结式 4.“张先生要一瓶可乐,一份水果沙拉……”这是成人型的哪种行为模式。( ) A 提议式 B 回答式 C 赞同式 D 总结式 5.客人对服务员叫道:“拿瓶白酒来!”服务员说:“好!”这是交往的双方处于什么状态:( ) A 成人型对成人型 B 家长型对幼儿型 C 幼儿型对家长型 D 家长型对家长型 6.客人叫道:“哎哟,我的戒指不见啦!”服务员说:“太太,请不要焦急,我帮你找 总分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旅游业实践经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能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三、课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休闲与旅游、旅游业与旅游科学,明确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意义,了解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掌握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休闲与旅游 一、休闲活动与旅游 二、旅游与旅游业 三、国际旅游与旅游科学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产品及其特点 三、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术语 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 一、常规决策与广泛性决策 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 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

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三、文化与亚文化群体 教学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 第三章旅游知觉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探讨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及旅游交通的知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 二、感觉系统 第二节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一、刺激因素 二、个体因素 第三节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一、选择性注意 二、理解 三、选择性保持 第四节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一、距离对旅游者的阻止作用 二、距离对旅游者的促进作用 三、距离的知觉失真 第五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一、影响旅游地知觉的因素 二、旅游者评价选择对象的标准 第六节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航空公司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其他交通工具的知觉 教学重点: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和旅游交通的知觉 教学难点: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第四章学习与旅游行为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沿革,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知道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价值和目的。 【重点】 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 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心理学的产生: 学科产生:1981年,美国CBI公司出版了由佛罗里达中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小爱德华·J·梅奥和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兰斯·P·贾维斯合著的《旅游心理学》。该书第一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和行为,揭开了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序幕。 二、对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观点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观点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观点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观点) 旅游心理学分为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其中,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者的个体、群体心理,研究对象包括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2、旅游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其目的是为旅游服务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策略性指导,体现他的实践借鉴价值。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情感过程:是人们情绪、情感的发生与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们面对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特征:集中体现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二、社会心理学 (一)个体社会心理 这一层面的研究包括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感情、社会态度等几个领域。 (二)社会交往心理 这一层面的内容包括对人际沟通、人际影响、人际关系的研究。 (三)群体心理 三、消费者行为学 (一)个体变量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二)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三)环境变量与消费者行为 四、旅游学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测量法 二、研究和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2、有利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 3、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 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 5、有利于开发能真正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旅游心理学》公开课教案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巩固记忆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记忆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3、通过小实验与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记忆的定义及其培养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记忆的分类及基本环节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问答法 六、教学准备: 短文两篇、电脑、投影、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让学生了解良好的记忆力是一名优秀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电子板书):“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二、讲授新课 (1)记忆的定义 1、实验:让学生看一段文字,看2分钟后让他们凭借记忆把这段文字背出来。 2、当堂请学生背诵 2. 提问: a) 为什么有的同学背得非常熟,而有的同学连一句话也背不出来?(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 3. 出示课题: a)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电子板书) 4. 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定义 找出“记忆”的定义并朗读其定义一遍,初步记忆。 (电子板书)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二)记忆的分类 1、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感记忆 d) 运动记忆 (掌握概念,让学生归纳出每种记忆形式的事例)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分类: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掌握概念,让学生归纳出每种记忆形式保持的时间及举例) 教师最后归纳,PPT打出 3、记忆的过程: 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掌握概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识记又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概念、特点、举例、辨析题) 有意识记又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概念、基本条件、举例、辨析题) 保持和遗忘(概念、遗忘的规律、提出者、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认和回忆(概念、区别、举例、辨析) (三)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问答题: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2010年高考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4大点,3小点,掌握十种助记法、记忆的四个黄金时间段) 四、复习本节课内容 1、归纳小结; 2、让学生把书上的重点内容快速记忆一遍; 3、发课堂练习当堂反馈。 五、布置作业 1、记忆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 3、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4、预复习下节课的内容。

班级: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导入: 学科:旅游心理学二次备课人: 感觉、知觉、错觉课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心理认知过程所包含的内容 2、掌握感觉、知觉、错觉的概念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理性认识感觉、知觉和错觉的能力,能够科学地看待人的心理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感觉的概念、分类及规律,知觉的概念和特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知觉的特性 讲授法,探究法, PPT演示,课堂讨论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4课堂训练和案例2-1 一、什么是感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

“感觉”的意思是“觉得”,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 思并不相同。 1.感觉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功能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 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的状态,如饥、渴 等,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借助于感觉获得的信息,人们可 以进行更复杂的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 世界。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实验表明, 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 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感觉剥 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 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3感觉的分类 4感觉的规律适 应现象: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