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統。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

1. 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 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 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A.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 “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 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 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

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

....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壮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

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

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

..

绸缪

..,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成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 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 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A. 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 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 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題。

7. 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

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

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

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

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

“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

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时.不胜月时: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3分)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 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交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厮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冰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 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

们家的水缸雄踞

..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丟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

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

..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来往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了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代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的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的所有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作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

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

..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

..在厨房一角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一个虚妄而热烈

..的梦想也展开了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

..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卖弄泛滥

..的情感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

关系。

想象。

20. 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

22.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3分)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得出,计算机是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B.C.D项,描述和原文不符

2.(3分)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A项,由第二段第二句话可得,模拟人类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并非人的行为。B项由文章第二段可得,正确。C项,由第三段倒数第二句话可得,中文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计算机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与原文表示不符合。D项,由第三段第一句话,得出希尔乐并不认为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与原文表述不符合。

3.(3分)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中文内容的能力。A项,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可得,正确。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第四段,符号主义并没有说研究人的大脑,说法错误;C项,正确,根据第四段后半部分可得,正确。D项,正确,分析综合第四段,可得出不同学派的理解和研究思路均不相同,且具有因果关系。

4.(3分)D

【解析】

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并不是不会发生。

5.(3分)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由倒数第三段可得,人工智能和人的主观意志有本质不同。C项,原文中倒数第二段可得,“奇点”一天可能会到来,并不是一定到来。D项失之武断、绝对,与文章无据,文章最后一段说不许伤害人类,是在满足第一定律的情况之下,即机器不能伤害人。

6.(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异化是指一举一动、思维行为被人工智能“训练”,本题当中,C项属于被人工智能的产品“训练”,ABD三项不符合被人工智能训练。

7.(5分)

(1)对于“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20世纪中叶已出现的“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执行代码,模拟人类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不同思考,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的学派对“智能”的不断思考和解答,也推动了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深化

(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对待“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开发中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于未来“奇点”问题的思考;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中,对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四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具体有几个时间点:

符号、联结、行为主义不同学派产生,对人工智能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研究思路。

20世纪八十年代,希尔乐“思维房间”实验,说明计算机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图灵测试。

科学家预测“奇点”的存在,小心被人工智能超越、异化。设计者存在伦理问题的挑战。以上几个事件标志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进程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选项“行”应该是“德行”的意思

9.(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日”都是指一天的时光;B“胜”都为“完,尽”的意思;C项第一个“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于”表示比较;D“其”是代词

10. (3分)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A项根据原文“数”应该是多的意思而非频繁。

11. (4分)

①懿德轻得像鸿毛一样,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

②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12.(6分)

①第一则: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亳。理由:第一篇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人“善日者”“善时者”“大荒者”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的区别是非常细微的,又通过管叔、蔡叔等历史事迹说明:只有做到明察秋毫才能在大事上不犯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附:文言文译文】

(1)积累微小(积少成多)之道:月不如日重要,季不如月重要,年不如季重要。一般人都爱怠慢小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奋起务作。像这样,只顾处理大事,不注重从事小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事情来得频繁(经常发生),存在的时间也长,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到来的稀少(不常发生),存在的时间也短,所以积累的成果小。所以善于利用每天的人可以称王,善于利用每季的人可以称霸,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人就会很危险,荒淫无度不务正业必然灭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的事情,霸者注重每季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陷入危险之后,才感到悲伤。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死亡。亡国之祸往往是悔不胜悔。霸者的显赫可以按季记载;王者的功名,每天都记不完。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能积微的可以速成。《诗经》上说:“懿德轻的像鸿毛,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假如治世和乱世、生存和死亡之间的区别就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一样分明的话,就没有必要使用智

又好像不可见。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即使这样还是出现了管叔、蔡叔犯上作乱的事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说治世乱世、生存和死亡的征兆,开始就像鸟兽们秋天长出的新毛。能够做到明察秋毫,那么在大事上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中给人做奴仆,有能够赎回他们的人,可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从诸侯那里赎回了一个做奴仆的鲁国人,回到鲁国后却推辞,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孔子说:“赐这件事做得有过错。从今往后,鲁国人不去赎做奴仆的人了。从国库中领取赎金,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的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13.(5分)

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材料的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

译文:

子路文:“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有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问什么?冉有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D项对时间的理解错误,“正梅花万里雪深,须相忆”并非对过去赏雪景的回忆,原句译为“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相互鼓励,相互怀念”。

15.(3分)A

【解析】

选项B,并非感叹人生短暂,选项C,表示路途艰辛的担忧,并未望其早归,选项D,激励与劝勉,非消极的感情。

16.(6分)

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分析作者诗歌情感的能力。根据分数来判定得分点有几处,一要分析出诗歌豪迈的正向感情,同时也要求考生分析出内含的含蓄感情。

17.(8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理解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理解题干并能从所积累的古诗文中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文句,属于开放型试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默写,而且在考试中学会融会贯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8.(3分)C

【解析】

这是一项考查字解释的题目,需要依据所学知识与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得出正确答案。首先分析选项A项,雄踞是有力地占有的意思,雄阳性的,与雌相对:雄性。踞:蹲,坐。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B项热烈的意思是情绪兴奋、高涨。C项符合正式规定的或古河一般公认的标准的,与“想象标准符合”不恰当。D项泛滥的意思是①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②形容事物、思想到处扩散。故综合分析比较正确答案是C。

19.(3分)D

【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概括题目,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即可分析得出正确答案。首先A选项,第二自然段结合“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脚,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等地方可以看出水缸在幼年的“我”的心里是一个重要角色。B项找到答案区间第5段,通过对家里人的语言描写,“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可见大人的责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里的不理解。C项第7段中心句是“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点明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像。”显然太绝对。故答案为D项。

3.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不同:第③段的童话故事是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捡到了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而作者的河蚌仙女梦想是幼年作者的幻想。“我”衣食无忧,并不像青年

20.(5分)

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他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掉馅饼的从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出作者喜欢的美味。这表明了作者当时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

手法上:更多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有趣天真的想象力;两段通过对比凸显出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发出的想象力;主旨上:揭示主旨,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这些给了物质贫乏时代的我最早的阅读。结构上:承上启下,共同承接上文回忆童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

【解析】

本题上属于分析比较类题目,分析比较即可得出第③段的童话故事是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捡到了一知被人丢弃的河蚌,而作者的河蚌仙女梦想是幼年作者的幻想。作者没有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这样写的好处即是可以把把小孩子那种天真烂漫、想要偷懒、渴望天上掉馅饼的小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②和第三段故事形成对比。紧凑联系在一起,表达孩童的好奇心理与纯真。

21.(6分)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作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迹。揭示文章的主旨。【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题目作用类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寓意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标题的作用有1.概括文章内容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点明主旨 4.暗含文章主旨 4.把“我”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表层含义7.深层含义。选择合适的作答。

22.(6分)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可以从自身关于阅读的感悟和体验谈起,简单讲讲一下自己心得体会就好。一定要注意要写出“具体”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具体”即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1.【答案】

当竹签钉进江姐的手指,她那钢铁般的意志令敌人胆寒;当鲨鱼攻击老人的成果,他那铮铮般的铁骨令大海畏惧;当天空飘扬鲜艳的红旗,江姐那岩石般的坚守令后人敬仰;当航船停靠生活的港湾,老人那坚定的眼眸令鲨鱼生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面对逆境,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做自己的英雄。如江姐和桑迪亚哥般,做最坚强的自己,从不向命运低头。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且全面从名著阅读切入进行考查,三个题目都与名著有关,如《红岩》《红楼梦》《老人与海》《边城》《平凡的世界》几部作品历年来都有涉及。考生若对历年真题做全面深入训练,作答时也会得心应手。这体现了命题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命题时又各有侧重,无论是从作品获益的角度,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写评语的要求都非常贴近学生平时阅读写作训练,考查学生熟悉中的陌生。

题目属于应用型,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至少选择一部作品”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熟悉的一部,或者两部,当然三部全选都可以。这就需要考生归类分析作品的相似点,可以涉及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品质,亦或时代新意。如《红岩》中革命者江姐和《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钢铁般的意志、信念,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惧生死的抉择等等对人的启发。考生若没有深刻思考和自身内在体会,很难找到一个点去抒写。此外还应注意题目对修辞手法的要求,“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而且规定“至少写三句”,考生在考场必须注意这一要求,是对考生理解力,更是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若想得高分,文字方面不仅要有排比还要有比喻,可见命题者对考生思维深刻性和条理性的考查

2.【答案】

《红楼梦》中晴雯是最具反抗精神的丫鬟,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像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深得贾母的喜爱。可正如鲁迅的评价“所谓最悲惨的事,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晴雯因美而受王夫人冤枉,最终重病而死。她的可悲可叹处就在于作为封建最下层的女性却不屈从于奴性,敢于活出自己的价值,并且与封建大社会抗争。

【解析】

题目属于分析型,考生要明确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选择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值得考生注意,考生文中分析的人物必须是“可悲可叹”的,而这个人物可悲可叹在何处也是需要考生说明的。如《红楼梦》中晴雯是最具反抗

于与封建社会抗争。可悲可叹便在她这一反抗精神上。可见,“可悲可叹”的人物形象分析,必须“符合原著故事情节”,考生在写作时应结合情节来分析,如《呐喊》中阿Q的形象可悲之处主要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诠释等等。

3.

【答案】

你甘居陋巷而自得其乐,你生性高洁而安贫乐道。你没有选择与一个时代对抗,也没有选择与一个时代和解。你是静处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你是傲立的孤竹,任尔东南西北风。子曰:“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许这是你无奈的选择但“大智如愚”的你注定是时代的标杆。

【解析】

首先明确是写评语,命题点在对孔子众多弟子的关注上,考生应选择一名弟子,然后为其写评语,必须“符合人物特征”,如子贡机智,聪颖且善于思考;子路豪爽,率直且淳朴真诚;颜回品质高洁且安贫乐道。考生可以只评价肯定其积极方面或否定其消极方面,但若进行辨证分析,应注意在对立之后达到统一,给出自己明确的观点。

24.作文(50分)

【解析】

2018北京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命题作文题型。作文材料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作文在命题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方面,直观而简洁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新时代新青年作为立足点、突破点,鼓励考生从所学所知所思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新时代青年——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不但引导考生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新青年生逢其时,重担在肩,新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在“祖国”这一特定环境中畅谈,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要求大处着眼,新时代新青年是考生落笔的抓手,新时代新青年是则给与学生较大的发挥余地,也是本命题作文的侧重点。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时代精神传递给考生。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学生畅想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伟大时代应该做一名怎样的新青年。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应抓住命题的突破点——新时代青年

写作要求中,新时代青年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考生可想象,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新青年的角色定位,对于新青年角色定位的把握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且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能写议论文。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 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 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 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 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 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 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 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 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 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精华版】

2018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 分. 1.(23.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木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

2018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1分)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二声)“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 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共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4.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 成(1)(2)题。(共4分)

2018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及答案

理科综合试卷 第1页(共36页) 理科综合试卷 第2页(共36页)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 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 ,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 A.需要ATP 提供能量 B.DCIP 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 和Sal 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 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1酶切位点图 图2电泳结果示意图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 片段是单链DNA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2CO 和4CH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3CH 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在 --------------------此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7 小题,共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 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 分钟内回

“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完整版)2018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答案

2018年高考英语北京卷 英语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 1.【答案】C 【解析】句意:——你好,我是彼得,你是新来的吗?我没见过你。——你好,彼得。我叫鲍勃。我星期一才来的。根据语境以及时间状语on Monday可知,此处叙述的是过去发生的动作,所以应用一般过去时。【考点】动词时态。 2.【答案】C 【解析】A项意为“尽管”;B项意为“当;尽管”;C项意为“如果”;D项意为“直到”。句意:如果我们不阻止气候变化的话,世界上的许多动植物将会消失。 【考点】连词辨析。 3.【答案】B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谓语动词is前缺少主语,所以应用动名词作主语。 【考点】非谓语动词。 4.【答案】B 【解析】句意:我去年拜访苏珊时,她已经放弃了薪水丰厚的工作,在社区担任志愿者。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动作表示过去“我”拜访苏珊时她正在进行的动作,所以应用过去进行时。 【考点】动词时态。 5.【答案】A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空格处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as,which 和who,故排除that;who用于指代“人”,as有“正如,就像”之意,均不符合语境。所以此处应用关系代词which 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且在句中作主语,指代前面整个句子。 【考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6.【答案】B 【解析】句意:中秋节时,家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赏月以及吃月饼。此处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考点】非谓语动词。 7.【答案】B 【解析】句意: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高铁总长度已从9000千米增加到25000千米。根据时间状语in the past few years可知,谓语动词应用现在完成时。 【考点】动词时态。 8.【答案】A

2018北京高考语文默写试题模拟

分)道题)(8一)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 (①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的诗句。,“ 《滕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②身临天阔水远、。”,王阁序》中的名句“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令人叹为观止。”和“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⑤当经历了艰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奇景异观时,我们会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然力不足者,亦不能””的慨叹,感佩王荆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也”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独到见解。 10分)(二)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浓的诗愁思之深之用人》中,形象的比喻抒写煜③李《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屈原在抒情长诗《__________④ 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追。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__________(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⑤ “故赤壁怀古》中就有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到感慨兴衰、”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也有“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 8分)(三)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莫春①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咏而归。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一②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 。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③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军“再而衰,三而,”之时,出兵作战。竭, ④(朝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昨非”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觉悟。 ⑤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有一次文人雅集,史称“兰亭集会”。文人们在集会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最后由大书法家。为之作序,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⑥初唐诗人王勃在《》一文中,用生花妙笔,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⑦《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后人哀之而

最新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2018北京卷高考压轴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7题。 材料一 过去30 年来,人类已经从激动人心的技术进步中获益匪浅。但说起人工智能,大家一定对阿尔法狗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记忆犹新:阿尔法狗以大比分赢了。此战之后,阿尔法狗声名大噪。怎样更好地开发应用“人工智能”,人们各抒己见,各施良策。 当前,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在“互联网+”时代,这二者的结合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一、智能家居———舒适、便捷家居新体验 智能家居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方便、高效、安全与舒适。 试想一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可以通过手机对家中的一切进行预先设定,空调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电饭煲、饮水机开始工作……当你踏入家门时,就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温度和美味的饭菜。当你准备睡觉时,通过遥控器的控制,窗帘渐渐合上,卧室内的床头灯亮起,其他不使用的灯光和用电设备同时断电,室内安防系统开始运作。 这将是多么美好! 二、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它首先要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道路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其次要配备几个智能系统:GPS 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必要时改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出事故后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以往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已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 三、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而开发出的可穿戴设备的总称。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他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地处理信息,实现无缝交流。 咕咚手环是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用户可将该手环戴在手腕上,当处于运动模式时,该手环能24 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令佩戴者明晰地知晓一整天内运动了多远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能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切换至睡眠模式时,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互联网 + 人工智能”应用的部分事例。在未来的日子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在更广、更深的领域里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韩倩茜、王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匪,读音为fi。 B.记忆犹新:犹,“仍然,还”之意。 C.声名大噪:噪,形声字,左右结构,声旁从“喿”。 D.各抒己见:己,第二笔应为“—”。

2018年度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一模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_。”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代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上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所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被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人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科数学(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集合A={(|||<2)},B={?2,0,1,2},则A B= (A){0,1} (B){?1,0,1} (C){?2,0,1,2}(D){?1,0,1,2} (2)在复平面内,复数 1 1i- 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 ) 12 (B ) 56 (C )76 (D )712 (4)设a,b,c,d 是非零实数,则“ad=bc ”是“a,b,c,d 成等比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十二平均律” 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f ,则第八个单音频率为 (A )32f (B )322f (C )1252f (D )1272f (6)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7)在平面坐标系中,,,,AB CD EF GH 是圆221x y +=上的四段弧(如图),点P 在其中一段上,角α以 O 为始边,OP 为终边,若tan cos sin ααα<<,则P 所在的圆弧是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 “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1.(23.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 产业界、学木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 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 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 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 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 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 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 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 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完美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He + 17N+ X中,X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C.电子 D ? 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 0.60 m B ? 0.30 m v ----- ■------------ ■ ------ C. 0.20 m P Q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1页(共9页)

D ?0.15 m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页(共9页)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 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 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 A .磁场和电场的方向 B .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D .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 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 .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C.实验中, 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 .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20. 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 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 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 .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 .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 .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3页(共9页)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 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 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1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 转过山角, 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 _________ 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 浑身一阵清 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 .,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 .郁,中间的 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 ..画出流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一棵倔 强的老柳树,偃 .卧在河面, _______ 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 .睨着岸边的林子。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深邃 蜿蜒 荒疏 B .幽邃 蜿蜒 稀疏 C .深邃 曲折 稀疏 D .幽邃 曲折 荒疏 A .悄. (qi ā o )无声息 盘垣.(hu án ) 澄澈.(ch è) B .蓊 . (w ēng )郁 虬.(qi ú)藤 柔曼.(m àn ) C .披拂.(f ú) 参差.(c ī) 倔拗.(ào ) D .偃 . (y ǎn )卧 兀.(w ù)立 睥.(p ì)睨 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 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