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10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 50140 ○ 61340

28906 ○28890 620300 ○ 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先分级再分类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 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 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 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 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这个数写作:( 405904200 )。

第二关:火眼金睛

1. 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 ( 错误 )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 ( 错误 )

第三关:精挑细选

1. 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D )

A、780050040

B、708050040

C、708005040

D、7080050040

2. 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 C )

A、906307000

B、1080060000

C、52072004500

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

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

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

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数一数。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学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计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人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人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张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2、你学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展示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优质的教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课堂的情况,为了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一定要认真写教案。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5~8题。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 2.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 4.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 )时可以行207km。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624÷23≈30(时) 624÷23≈31(时) 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习,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10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1.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介绍数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 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_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_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 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

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

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10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一等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等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等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的过程,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确保他们全面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等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等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

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6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6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篇1 教学目的: (一)学问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把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力量方面 1.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及观看力。 2.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三)德育方面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觉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依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争论,然后找同学答复,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肯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1》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1》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43 30×6 50×5 80×4 40×6 90×5 70×3 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 46 52 63 87 21 74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做20来想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 接着,有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看个位。这道题中8 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21)84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应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3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 1、 2、 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 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着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由学生说出算式: 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 选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9人,大部分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优秀生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他们的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部分同学应该加强辅导,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还有少部分同学成绩偏差,成为学习困难生,这些同 学在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难以融入课堂,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不善于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久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p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根底。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展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p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入。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才能。他们喜欢在理论中感悟,在理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才能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才能和探究才能,并且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 浸透猜测——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理论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开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是探究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