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医院感染监测

案例8 医院感染监测

一、案例描述

医院感染监测是制订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的依据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同时

也是评价防控措施效果的手段。

二、检查方法

(一)采样地点:医院感染的高发部门(如ICU、CCU、NICU )。

(二)采样内容:检查医院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监测方法、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信息系统的作用、资

料的分析与反馈、督查与改进和持续改进的效果。

(三)具体方法

到医院感染的高发部门(如各类ICU】检查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控制措施的落实、持续改进及其效果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督查、指导情况;信息系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支撑情况。

三、对应评审条款

427.1 4.562 481.1 4.14.5.2 4.1932

四、检查流程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一、前言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预防和控制 是医院质量管理和疾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环境 因素传播,因此,对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尤为重要。本文就医院 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进行讨论。 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1、监测目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标是对医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 分布、量及其与医院环境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监测,以掌 握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医院环境卫 生质量。 2、监测内容 (1)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的监测。监测医院每个病区和手术室的 环境卫生状况、设施设备状况、卫生保洁人员的管理和操作等情况。 (2)卫生操作区域微生物的监测。监测手术室、各种操作室、 实验室等环境的微生物浓度及种类,以及对手术室气氛质量、水质、手术器械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过程实施监督。 (3)医疗废物残留情况的监测。监测医疗废物及废物处置过程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等情况。 3、监测方法

(1)表面及空气采样法。用无菌绵球或蘑菇头,以及空气采样 器等工具,对手术室、病区和卫生间的表面和空气采样,获得微生 物学检测样本。 (2)生物监测法。对洗消消毒器、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 至多覆盖葡萄球菌检测等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监测。 (3)废物监测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医疗废物进行采样并进行 分析,以确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危险 程度。 4、采样规范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大量采样法,并按现场采样面积 分别采集不同数量的样品,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采样前 应对采样液、采样器和施工前一直使用的手套、口罩等进行质量评估。 5、监测计划 监测的时间应提前告知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作好配合工作。监 测应每月进行一次,对每种微生物样品进行生物学检测。检测结束后,应向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汇报监测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论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保证医院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有效的措施,从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强公众 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 一、抗菌药物应用标准 (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三)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70%。 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标 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和检出率。 三、手术部位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四、ICU 医院感染监测 (1)常规监测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血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耐药菌监测,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于疑似感染病人,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进行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每月进行ICU病室空气,治疗室空气培养监测。对ICU病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 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ICU 工作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 将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四组:>2500克、1501-2500克、1001-1500克、≤1000 克。监测总体医院感染率,不同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监测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 六、职业暴露监测

医院感染案例

医院感染案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医疗机构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隐患。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创口感染、医疗器械感染、医务人员操作不当、环境卫生差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医院感染的真实案例。 某医院一位患者因患有急性阑尾炎,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后,患者术后恢 复情况良好,但在术后第七天出现了发热、腹痛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的伤口处出现了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团队立即展开调查,最终发现了感染的原因。 首先,手术室环境卫生不佳是导致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室是医院感 染的高发区域,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而在这次手术中,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其次,医务人员操作不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手术过程中, 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了手术器械的污染,从而引发了患者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卫生意识,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最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在手术后的恢 复期间,免疫系统处于相对薄弱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因此,医院在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也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感染症状,防止感染的扩散和恶化。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医院感染的危害和成因。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医务人员需要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 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 概述: 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2. 实验室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医院感染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4. 病原学检查:为了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来源。 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表面物品的清洁程度等。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手部卫生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可以评估手部卫生的合格率,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患者感染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通过患者感染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来确定。医院感染的检测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手部卫生监测、患者感染监测和耐药菌监测等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流程 1.建立监测机制:医院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感染病例监测机制,包括设 立感染监测部门或委员会,明确监测责任人员,并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相关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收集数据:医院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收集医院内 感染病例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感染类型、患者信息、感染发生时间 和地点等。 3.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感染病例的趋势和 分布情况。医院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空间分 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4.制定干预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医院应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进手卫生措施、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推广预防 接种等。 5.实施干预措施: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配合实施制定好的干 预措施。这包括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能正 确并有效地执行这些措施。 6.监测效果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病例监测效果的评估,包括监 测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通过评估结果,医院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7.建立报告机制:医院应建立一个感染病例报告机制,以确保及时报 告和准确收集感染病例信息。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向上级部 门报告感染病例。

8.经验总结和分享:医院应定期总结感染病例监测的经验和教训,并分享给其他医院或者卫生机构。这将有助于其他医院学习经验,改善感染控制工作。 9.审查和监督:医院应建立起相关的审查和监督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定期对感染病例监测工作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上就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流程的一般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有些差异,具体的执行细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总体来说,通过建立监测机制,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和监测效果评估等步骤,可以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的发生,保障医院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共5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共5篇) 第一篇: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报告制度 1、监测目的: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对象:全部住院病人。 3、监测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实施内容。 4、确定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己开始或入院时己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5、病例发现方法:由各病区经治医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临床医院感染病例。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及时按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由监控医生检查后交感控护士,感控护士于24小时内上交感控办公室。遇有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病区的兼职控感人员均有义务监督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登记和上报工作。 6、医院感控专职人员应及时到目标监测区域巡查、指导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工作,发现漏报应及时核查补报。 7、医院感染管理科需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定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8、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10%。 9、按照医院有l00-200张床规模,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应低于8%,一级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10、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应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高危部门开展1至2项目标监测,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效果进行评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入院感染监测:通过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入院感染的 发生情况。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细菌培养、筛查性检测和问卷调查等。定期细菌培养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筛查性检测可以对高 危人群进行感染监测,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卫生习惯和病史等信息。 2.环境监测: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测,了解是否存在细 菌等病原体的污染。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表面 物体菌落计数等。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感染源,防止感染 在医院内传播扩散。 3.手卫生监测: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病人和环境的部位,也是感染 传播的重要途径。手卫生监测可以通过观察和采样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 的手卫生行为和手部微生物负荷。观察手卫生行为可以发现不规范的操作,采样检测可以了解手部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从而对手卫生进行改进和监督。 4.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感染控制的 重要环节。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清洁和消毒的效果,发现 是否存在感染传播的隐患。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器械、设备的视觉检查、 化学指示剂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等。 5.追踪和调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追踪和调查,找出感染的源头 和传播途径。通过追踪和调查可以了解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暴露因素,为制 定和调整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还有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进 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的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包括入院感染监测、环境监测、手卫生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以及追踪和调查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感染控制目标进行选择和应用。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在院内感染的病原 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医院感染 是医疗安全的重大隐患,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意义 监测医院感染是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前提。早期发现感染病例、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和定位、确定发生感染的时机和原因、了解 感染病原体及其药敏情况,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减少 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医院应该开展系统的监 测工作。 三、医院感染的监测方式和指标 1. 监测方式 医院感染监测可分为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监测:通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科制定好的监测方法、工具,对特定单元或特定病种进行监测。属于规范化监测,监测对象、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都是按照制度进行的。 动态监测: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流行、危险因素变化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属于非规范化的监测方式。

2. 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可分为细菌学指标、流行病学指标、抗菌 药物使用与耐药监测、感染率、感染部位、治疗流程以及质量指标。 四、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1. 宿主因素 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严重等因素,会增加感 染的风险。 2. 医疗因素 长时间留院治疗、手术、使用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放射治疗、使用抗生素过度等因素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 3. 环境因素 住院部门条件差、设施老化、清洁不及时、消毒不彻底、废物 处理不当等因素容易造成感染传播。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1. 个体预防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规范操作等, 患者和家属应该遵照医院规定的来医院就诊。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安 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效 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 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1.制订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人群、监测内容、计算指标、感染类 型和病例定义、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资料的收集方法和人员的培训、资料分析方法、信息的反馈方式;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一、目的 本文档旨在指导医院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以及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确保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监控感染风险。 二、定义 1、医院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与医疗操作相关的感染。 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特定感染类型或特定患者群体进行系统监测和数据收集,以评估感染导致的疾病负担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监测指标 1、感染类型监测:针对不同感染类型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1.1 呼吸道感染监测: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1.2 尿路感染监测:监测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尿路感染。

1.3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监测手术切口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手术部位相关感染。 2、患者群体监测:针对特定患者群体进行监测。 2.1 重症监测: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情况。 2.2 新生儿监测:监测婴儿科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情况。 2.3 手术患者监测:监测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感染情况。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1、数据收集方法:根据监测指标,采集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可以通过患者病历、实验室检验报告、医院信息系统等途径获取。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分布、感染相关因素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感染控制措施 1、基础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等措施。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确保工作人员遵守基础控制措施。 2、特殊控制措施:针对不同感染类型或特定患者群体,制定相应的特殊控制措施,如分离隔离、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措施。

院感监测内容

院感监测内容 一、背景介绍 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系统、定期、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医疗机构的院感控制水平,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的内容及标准。 二、院感监测内容 1. 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 通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的指标包括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 2. 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监测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3. 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监测 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监测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操作、使用医疗器械、抗生素使用、病房环境等。 4.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监测 对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无菌操作等。 5.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监测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

6. 医院感染处理情况监测 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治疗措施、病情转归、并发症等。 三、院感监测标准 1. 监测方法 院感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包括病例调查、病原学检测、数据统计等。监测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监测周期 院感监测应定期进行,一般为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一次。监测周期的选择应 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特点和院感风险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3. 监测样本 院感监测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包括各科室、各年龄段、各病种的患者。样 本的选择应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样本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的指标应包括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体分布情况、风险因素分析、 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知识培训情况和处理情况等。监测指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 5. 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 院感监测的结果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内容。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总结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指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是对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简要介绍。 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引起各种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并繁殖而导致的感染。医院感染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进行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是指对医院内特定感染病例和感染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致病微生物种类等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 目标性监测的对象包括患者感染病例、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血源性感染等。针对患者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感染部位、致病菌种、治疗措施等因素,通过定期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感染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对于手术切口感染,可以通过定期随访患者、检验切口分泌物等手段来及时发现感染并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导尿管相关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可以监测尿液培养和血液培养的阳性率来评估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监测对象和指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措施和监测效果等。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状况,并采取相

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和发展到严重程度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对医院内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工作。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了解感染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最终达到减少感染发生率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医院应高度重视感染监测工作,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及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及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医务人员或其他人群因 病原体感染而出现的感染现象。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 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安全构成风险。因此,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及分析是 非常重要的。 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医院中感染病例的数量、发生率、感染部位 等进行统计,了解感染的总体情况。 2.感染类型统计:按照感染的病原体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进行统计。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 3.感染因素统计: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如手卫生不合格、消毒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污染等。了解感染的原因有助于寻找改进的方法。 4.感染发生趋势统计:对感染的发生趋势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 预测感染的高发季节或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1.感染高发区域: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哪些病房、科室容易发生 感染,便于加强对这些区域的感染控制管理。 2.感染高发因素:通过对感染因素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手卫生、器 械消毒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改进,减少感染的发生。 3.高危患者总结:对感染病例中的高危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共 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高危患者的安全性。

4.感染预防措施优化:通过监测统计分析结论,可以对现有的感染控 制策略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预防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为了保证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及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 的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系统。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数据的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只有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监测统计和分析,才能更好地 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

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十二章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指系统地收集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 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或改进防治措施,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价,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大致分为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 一、全面综合性监测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通过监测了解各科室、病房的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率,各种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体及耐药性。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现患率调查两种监测方法。 (一)监测内容 1.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人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二)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纪录。 1.发病率调查。 (1)调查方法:①对所有住院患者,由科室医院感染兼控医师根据查房结果、病史记录和检验报告等,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交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复核。②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结合历史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主动、持续对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纪录,并对实施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复核,汇总。 (2)主要计算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在一定时期内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新发感染病例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100%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在一定的时期内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的新发生感染例次的百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