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

基础教育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为了巩固、深化各项教育改革的成果,及时把握教学质量的现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制订《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第一项、政策依据

以《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市教育局《关于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意见》为基本依据。以评价制度的改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项、评价目的

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估,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制度,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促进全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创设一个平台。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校领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反思、调整、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多样发展。

第三项、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素质方面的评价。面向学校的所有学科,对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兼顾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分类评价。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过程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不同成绩学生间的比较。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导向性原则,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文件为指导,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的精神贯穿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全过程。在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的同时,重视监测措施的可行性和监测结果的可比性,通过质量监测,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为主,定量评价采用“平均分”和“百分率”评价为主,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第四项、评价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评价对象

1、质量评价的对象是本市各学校的课程执行及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在过程与结果中显示出的教学变量和学业水平,以及在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及相关认识表现的分析,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来获取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分年度的整体评价。

3、市以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学校和民办学校为单位进行评价,乡(镇、办事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

1、学科教学过程:通过对学校的学科测评或教学专题视导,了解各个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2、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业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或专项检查,了解学生在正常的学校教育的条件下达到各科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

3、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身心愉悦程度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专项检查或测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以及身心健康状况。

4、影响教学因素:通过问卷、座谈、观察、文献等形式,向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及时排除干扰教学、违反教育规律的不良因素。

三、评价方式

1、实地研究:通过教学视导、常规听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实地考查,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发展,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导入先进的管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问卷调查:设计相关问卷,对师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学习动机与行为素养、校园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师教学的建议;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科素养、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校领导的问卷调查,了解领导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与能力、教育资源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3、资料分析:通过对各年级学年期末考试和中考、高考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教师上交的论文、经验材料和总结的分析,了解教师当前关注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展情况和发展动向;通过学校制度文件和常规管理档案,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全市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4、水平检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检测。检测一般采用纸笔测验,全面考查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适当采用非纸笔测验方式(或纸笔与非纸笔结合)

进行某些专项抽检,例如日常口语交际、实验操作、行为习惯、研究性学习评价和学生学业档案抽查等。

第五项、评价管理及要求

(一)评价管理

1、考试组织

市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学校进行学期中的某些专项抽测(查)。市教科院要认真组织每次的期末考试命题、制卷等工作。乡(镇、办事处)、学校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中心校要组织督考员到各校进行巡视,学校的每个考室建议要有两名老师监考,任课教师回避所任教班级的监考。

常规的学期、学年考试,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组织阅卷。按照全市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流水操作,并由专门人员负责总分、登分、录分。阅卷的每一环节责任人都要签名。由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指定专人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所管辖的学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学年期末各科成绩报送市教科院。

2、评价程序

(1)每学期,学校要按要求依时上报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前将本学年度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教育科研等师生获奖情况按要求上报。

(2)每学年,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及乡(镇、办事处)校的评价细则进行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中心校要组织学校自评报告交流会,并形成乡(镇、办事处)自评报告(交教科院一份备查),对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市教科院可以分派人员参加乡(镇、办事处)组织的自评报告会,通过对学校的自评报告的分析,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结果公布

评价结果由教科院提交给教育局,经审核批准后,以适当途径和方式,在规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将主要用于质量分析,同时也作为评价各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不论是学校还是市的检(抽)测,不得公布学校和学生的排名,检(抽)测数据只能作为研究和调节教学的参考。市只公布全市平均值和对应乡(镇、办事处)所属学校的成绩;中心校只能公布市、乡(镇、办事处)两级的平均值和对应学校的成绩(不得提供其他学校的成绩);学校可以提供班级的总体成绩数据,个人测试成绩只通知到学生本人(不得在学校或班级内公布)。对个性化发展、办学特色突出的学校采取经验交流与介绍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建立三级质量监控机制

实行三级质量监控机制。市教育局监控各高中、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监控所管辖的各学校,各学校管理教学班(教学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负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以书面检测为唯一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比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自评、他评、互评或多种评价相结合等。

学校要组织好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在检查中应以参与性、主动性、活动性和激励性评价为原则。一方面要检查教师的备、讲、批、辅、研,了解学生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强化教学评价的意识,提高教学评价的能力,正确、科学、有效地运用常规的教学评价工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利用分散和集中的工作形式,采取个别与集体、生评与师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有效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探索和建立评价日常化的机制和方式。

评价要多元化和多样性。比如“学生作业展示性、活动性评价”、“语文口语交际评价”、“英语口语表达评价”、“数学推理能力评价”、“科学知识与技能评价”、“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评价”、“才艺展示评价”、“写字水平评价”等多层面、多类型、多功能、多形式的素质评价。

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形成校本特色的学校评价内容、方式和制度。

学校要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坚决反对加班加点,坚决反对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每课时45分钟,每天7课时,每周35课时。有晚修的学校: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省定时间,晚修时间是学生自习或做作业的时间,任何教师都不能讲课。

(2)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

(3)安排教师进行循环教学。把能胜任循环教学作为评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4)根据学科的相关性和教师的特长合理安排教师跨学科兼课(不能弱化或取消对所兼科目的教学质量的评价)。

(5)根据《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参考表》(见附件二)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与指标。

2、乡(镇、办事处)中心校负责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在目前情况下,尤其要重视与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评价。比如:国家课程的开设,课改实验制度、方案的建设与落实,学生在校学习负担与兴趣,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身心发展,学校行政干部任课、听课与评课等。

3、市教育局、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根据学校办学质量得分确定奖励和表彰学校名单,对办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帮扶并限期改善。

(三)落实责任制

1、教学校长为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人,教师为学科教学质量责任人。二者均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本单位或所担任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

教学质量低,且连续两年没有明显改进的单位及个人,相关责任人要向上一级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说明。并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专项督查和帮助。

2、切实抓好教学质量检测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每次质量抽查量化评价的结果,都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载入教师业绩档案,为教师年度考评、奖惩的基本依据。

第六项、方案的风险

本方案是为了适应我市目前教育结构调整和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的评价方案,是一种对全市义教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方面的基本评价。是一个以学生学业为重点评价对象、以量化为主的评价,它不能涵盖学校工作的所有内容。教师的专业性发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还需要出台配套文件,各中心校和学校不应以本方案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第七项、方案实施

本方案从2012学年度开始试行。

附件一:评价细则

小学学段

一、评价内容

(一)教学管理

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

(二)教学常规

内容主要包括: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及批改;4、答疑、辅导;5、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6、业务学习;7、听课评课;8、教学研讨;9、上级活动;10、教研成果。

(三)质量抽测和学生特长

内容主要包括:1、抽查测试;2、期末考试; 3、竞赛获奖。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

(一)教学管理(15分)

1、制度建设(3分)。建立健全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制度,装订成册,组织学习,严格执行。以检查为准,A——3分,B——2分,C——1分。

2、课程计划(4分)。依据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学科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地制宜建设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3、教师评价及培养(4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有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制度,每学期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以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工作业绩、奖惩记录、学科计划、论文等等;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和业务进修,注重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4、学生评价(4分)。统一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二)教学教研活动(50分)

1、备课(4分)。统一备课用本,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三维目标”,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设计,有精心的练习设计。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2、上课(4分)。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流程自然恰当,教师语言准确、生动,师生互动有效、充分,学生参与全面、积极,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充分。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2、作业(4分)。作业量与完成方式科学合理,批改及时认真,情况记载全面、仔细,记载用本统一。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4、辅导(4分)。有培优补差实施方案,有辅导重点对象记载,有统一辅导记载用本。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5、考试(4分)。考试组织严密、科学,各学科有详细的成绩记载和质量分析,考试评价符合上级要求并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分三个等次,A——4分,B——3分,C——2分。

6、业务学习(5分)。每人每学期业务学习不少于5次,学习内容与实际教学联系紧密,每次笔记不少于1000字,用本统一。分三个等次,A——5分,B——3分,C

——1分。

7、听课评课(5分)。每人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听、评记载详细,用本统一。分三个等次,A——5分,B——3分,C——1分。

8、研讨活动(5分)。间周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间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各不少于8次,注重活动实效,统一记载用本。分三个等次,A——5分,B——3分,C——1分。

9、上级活动(5分)。参与市和市级以上各学科教研活动的教师数不得少于通知规定的人数,参与上级教研活动的教师必须上汇报课或专题汇报,能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教研任务。分三个等次,A——5分,B——3分,C——1分。

10、教研成果(10分)。教师在市和市级以上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评优活动中获奖,包括:①课堂教学的评选(现场优质课、说课、录像课);②课例、电子课件的评选;③学科竞赛辅导奖;④教育教学论文的评选。按师均分全市统一折

分(权重)(三)质量抽测及学生特长(35分)

1、抽查测试(15分)。抽测学科为思品、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书面考试,现场阅卷;抽查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抽其中一个年级30~40人。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一项不达标扣5分。

2、期末调考(15分)。按照教科院要求统一组织考试,及时上报考试成绩,并进行试卷分析。未按要求一项不达标扣4分,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一项不达标扣1分,扣完为止。

3、竞赛获奖(5分)。学生参加市和市级以上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

该项得分={[∑(级别的等级分×项数)]/全市学校最高得分}×5分(权重)

(四)市教科院将依据本细则,对各市直、乡镇、民办小学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平时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初中学段

一、评价项目及权重(1000分)

(一)教学常规(180分)(二)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90分)

(三)成绩检测(200分)(四)中考评价(400分)

(五)发展项目(130分)

二、评价办法及标准

(一)教学常规(180分)

教科院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内容有教学管理(20分)、计划总结(10分)、教师备课(40分)、课堂教学(60分)、作业批改(30分)、单元检测(20分)。

1、教学管理(20分)。包括教学常规月查(5分);学校领导兼课、听课(5分);教师听课(5分);教师培训管理(5分)

⑴教学常规月查(5分)。学校每学期应安排4次教学常规月查,检查要留有原始记录并形成反馈材料,由业务校长向全体教师反馈,检查成绩记录教师的业务档案,学校领导要有抽查。原始记录、反馈材料、业务档案、领导抽查每缺一项扣1分。

⑵学校领导兼课、听课(5分)。学校领导兼、听课的具体数量按照教学常规的规定执行。不按规定兼课,一人次减0.5分。听课节数不足,每缺一节减0.1分。

⑶教师听课(5分)。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6节。教师听课以听同学科或相近学科教师的课为主,听课后写出“评议”,并参加评课。听课节数不足,每缺一节减0.1分。

⑷教师培训管理(5分)对市级教材研训实行考核,对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实行减分处理;市教科院组织的有关会议,对旷会、替会、迟到、早退等现象实行减分处理。

2、计划总结(10分)

①计划(5分)。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应于学期开学初分别制定教学计划,每缺一项扣0.2分。计划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情况的分析;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及教学进度等。内容不具体,酌情扣分。

②总结(5分)。于学期末分别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每缺一人次扣0.2分。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成绩及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学期努力的方向等。内容不具体,酌情扣分。

3、教师备课(40分)。备课数量(10分);备课质量(25分);集体备课(5分)。

⑴备课数量(10分)。教师备课的教案应与学校分配的课时相对应,教案的类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不允许无教案上课。每缺一节扣0.5分。

⑵备课质量(25分)。备课应包括单元备课(5分)与课时备课(20分)。单元备课(5分),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无单元备课不得分,单元备课质量不高酌情扣分。课时备课(20分),课时教案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提倡手写教案。课时备课应做到目标明确(5分);注重双基落实(5分);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5分);体现当堂训练(5分)。

⑶集体备课(5分)。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无集体备课,不得分;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得分。

4、课堂教学(60分)。注重双基的落实(20分);教学方法有效(10分);学生学习热情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20分);教学效益最大化(10分)。评价的方法是:教研员依据新课程课堂评价标准听课评分,取平均值。

5、作业批改(30分)。作业数量(5分);作业设计(5分);作业批阅(10分);错题档案与作业改错(10分)。

⑴作业数量(5分)。作业的数量应符合常规要求,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每缺少一次扣0.5分。

⑵作业设计(5分)。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禁止以机械重复的作业题挤压学生的错误做法。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根据情况,酌情扣分。

⑶作业批阅(10分)。各科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不按要求批改,每一人次扣0.5分。

⑷错题档案与作业改错(10分)。教师要建立错题档案本(5分);学生要有作业改错(5分)。每一人次不按要求扣0.5分。

6、单元检测(20分)。检测数量(5分);检测质量(10分);检测分析(5分)。

⑴检测数量(5分)。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应实施单元检测。每缺一次扣1分。

⑵检测质量(10分)。要科学设置单元测试题,把握好题目难度和梯度,杜绝平均分过低。根据试题质量,酌情减分。

⑶检测分析(5分)。要有成绩统计,成绩分析,制定后进生帮扶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缺少后进生帮扶措施,此项不得分。

(二)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90分)

1、教育科研评价包括课题申报立项(5分)、过程管理(10分)、结题鉴定(5分)。

⑴申报立项课题记分标准(国家级、省级、地级、市级、校级每一个课题分别记5、

4、3、2、1分;本项最高记5分;只有校级课题的最高记3分)。

⑵过程管理记分标准:①课题负责人口头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有何收获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3分);②提供书面材料(3分);③阶段性总结、光盘、示范课等(4分)。

⑶结题鉴定记分标准:(国家级、省级、地级、市级、校级每一个课题结题分别记

5、4、3、2、1分;本项最高记5分;只有校级课题的最高记3分)。

2、教师发展评价主要包括公开课(30分)、文章发表(20分)、教师成长档案(20分)3项内容。

(三)成绩检测(200分)

1、调研考试(180分)

学科评价分=低分率赋分(满分30分)+平均分赋分(满分110)+优秀率赋分(满分40分)。

以省、地、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成绩为依据,按各校参加决赛学生的平均分高低排名赋分,即将各校所有参加决赛学生的平均分从高到低按每3个分数为一组

分成十二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为4个分数),每个层次依次得分12、11、10、9、8、7、6、5、4、3、2、1分。

(四)、中考成绩评价(400分)

按参考学生原始总分在全市排名情况计算。

学生总分排名积分权重

1—2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10%

1—8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25%

1—20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25%

1—40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25%

1—60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10%

1—80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2%

1—10000 该段人数÷参考人数1%

年级评价总分=年级各学科评价分之和

(五)发展项目(130分)

1、课堂教学改革(80分)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8分、过程性活动效果24分、课堂教学48分。

2、营造书香校园(50分)

实施方案5分、“五个一活动”10分、阅读课开设10分、阅读星级评价10分、读书节活动成效15分。

高中学段

第一章总则

一、学校

第一条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根据课程改革新形势,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条学校要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要根据实施新课程的需要重新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质量监控管理、教科研管理、教学行政管理作出规范,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条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计划。要根据省课程设置计划,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总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

第四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前瞻性问题,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开展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校长要定期主持召开校务专题会议,研究、决策学校教学工作,解决教学工作实际问题。学校领导每学期要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存在问题。坚持与完善听课制度,校长每人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要把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第五条学校教务处要做好教学的具体管理、指导工作。组织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制定学科教学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要认真组织好各学科考核与评价,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

要以新课程实验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为宗旨,探索形式多样的评价办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教研组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学校每学年要组织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

要健全完善档案制度,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档案资料完整翔实,分类合理、统一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教师有关考核、进修等材料应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条学校要整合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其他教学设施等资源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的使用效益。要建立电子资源库,不断积累,提高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做到资源共享。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教学,并逐步提高覆盖率及水平。

二、教师

第七条教师要依据学校制订的教师发展评价方案,提出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要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要结合任课年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方法;按规定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备课、准备课程资源、实施课堂教学等),课前必须写好教案(纸质或电子教案)。要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选择好教学活动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好作业与练习,准备好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等)。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注重教学生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课后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写好反思小结,积累教学资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质量。

第八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又要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语言要规范,板书要工整,教态要自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九条教师每学期平均每周要听课一节以上,并写好课堂活动观察记录。课堂活动观察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

第十条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选编适量的课外作业,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要着眼学生发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创造性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要严格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老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适当记载和讲评。必修学科书面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每次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语文大作文每学期不得少于八篇并要求全批全改,选修学科如有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也必须批改。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第十一条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主动、及时辅导学生,为学生解难释疑,补缺补漏。从学生需求出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提倡教师下班个别辅导,禁止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集体讲课,严禁课后、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进行强制性集体补课(毕业班补课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精神执行,但不得强迫补课和违规收费)。第十二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要钻研教学业务,经常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外教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进行公开教学,互教互评。期末要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至少一篇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教改活动和经验交流。

第十三条要通过教学记录、作业批改、下班辅导、师生座谈等途径,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多元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出卷和阅卷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分,做好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

第十四条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学生兴趣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订出学期、学年活动计划。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

三、学生

第十五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十六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前做好准备,上课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进教室,安静入座,思想集中。专心听课,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严格按照作业规范要求,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或讲评后要及时订正错误。能根据各学科特点,做好课前预习,并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做到单元过关。考试前应认真进行复习,考试时诚实守信,遵守考场纪律,字迹清楚,规范答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努力养成课外阅读思考习惯,不断扩大知识面。

第十七条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提高交流、合作能力。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主动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手脑并用,踊跃发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尊重、理解他人,并积极交流、沟通,通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校园内一律使用普通话。

第十八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体育课按规定着装,注意运动科学与安全,爱护体育器材。

第十九条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第二十条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搜集、分析、利用信

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第二章教学思想管理

第二十一条学校抓教学管理的着眼点首先要放在对教学思想的管理上,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方向性,体现教育方针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十二条学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明确符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将其内化为全体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追求,并体现在学校课程之中、教学行为之中、教育细节之中。

第三章课程计划管理

第二十三条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有关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各学科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校课程方案应该包括高中三年的总体方案和各个学年的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要制定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规划和年度课程教学实施要求,指导学科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年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应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学校应抓好各学科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计划和方案。学校要重视追踪和评估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第二十四条学校要依据《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选修课程Ⅱ)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开发校本课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审议、教学管理、校本课程评价、教师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学校应成立课程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人员构成)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

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在实施前的一个学期递交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小组审定。学校课程在本校实施后,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应向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小组报告有关实施情况,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要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方案,统筹安排开课计划,做好校本课程评价的各项工作,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二十五条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类、艺术类课程。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统一规划,分阶段安排,建立管理到位、安全保障、富有特色、活动有效的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学习和探究,通过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或分管通用技术课程;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对通用技术课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劳动保护、职称评定系列、继续教育及评选优秀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通用技术学科的带头人。

第四章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对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常规要求。

第二十六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可分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以及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下级计划的制定要以上级计划为依据,经上级审定后实施。教学计划一般包括:课程与教材分析、校情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本学期工作重点、实践活动安排、复习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有关业务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及教学进度等。

教学计划要从新课程实施及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确定。

第二十七条强化集体备课。各学习领域、各学科要确定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星期不少于一次。备课内容包括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享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方案、探讨教学问题等。

第二十八条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学科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教学设计要做到: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与综合;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及时回顾教学过程并进行自我授课分析评价,写好课后反思。

第二十九条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坚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讲解、提问、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坚持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按时上下课,不随意缺课和私自调课,不在课堂上会客、抽烟、接打电话以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十条规范学生作业。学校对各学科的作业量要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课堂作业力求当堂完成;要着眼学生发展,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对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要审慎对待,有选择地布置作业;要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结合研究性学习目标,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教

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适当记载,并做讲评;提倡布置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性的课外作业,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第三十一条加强课后辅导。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重视自习课、活动课、专题教育课的教学,重视课后辅导工作,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建立机制,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辅导员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相对固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工作。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是:辅导要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做到认真、及时、具体;教师要通过教学、作业批改、辅导、座谈等途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习兴趣或抓学习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辅导书面作业与辅导动手实践相结合,辅导学生掌握知识与辅导学习方法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外辅导要安排在学生自习或课余时间,不得妨碍其它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三十二条开展选课指导。学校成立学生选课指导机构,安排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课程方案、课程设置说明和学生个体的实际,对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方案自主选课,填写高中课程修习计划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质量监控管理

第三十三条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测,定期进行有关教育教学质量的数据采集、科学测评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全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调控。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湖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并执行模块学习评价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学校应该通过完善常规检查、多层次听课、教学调研和教学评价等制度,加强教育评估和教学评价,引导和督促教师更好地执行课程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十五条认真实施学业评价。学业评价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小组讨论、质疑和作业考查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了解学生平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通过单元检测、模块检测、期末考试等,全面了解和总结阶段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促进教学达到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和题型的多样性,做到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试卷评阅要客观公正,准确细致,宽严适度;评卷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成绩统计与分析,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以便改进教学工作;应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测评教学质量,对学生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第六章教科研管理

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研全局,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第三十六条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制度,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问题即课题”为研究方向和原则,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全员参

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通过研究和实践的统一,挖掘科研潜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实现专业成长。

学校明确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科研机构的职责,建立相关制度,使各个层次的教科研机制正常运行;要确定相对固定的教研时间,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内教研活动;要激励教师适时听取学生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模块教学总结;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创造典型案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等。

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课题研究有目标,过程有管理,课题成果能推广应用。

学校要主动与各级教研部门、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教学专家联系,争取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专业引领;要加强校际交流,协作开展科研活动,分享研究成果;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学校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创造锻炼、观摩与研究的契机和平台,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专业能力和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教学研究课。

第七章教学行政管理

第三十八条选课与排班管理。学校应该根据我省课程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选课指导制度,编印《选课指导手册》。学校在学生选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编班,建立学生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要适当控制教学班的人数,保证课堂实效和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应采取以行政班管理为主,以教学班管理为辅的方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学生行政班管理工作,学科教师承担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导师为学生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与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团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和作用。教学班要设立科代表或教学班班委会,任课教师要负起教学班的管理责任,要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

第三十九条教师配置与课表制定。教务处根据学校课程方案和各年级排班情况,合理安排师资,配齐配足各年级的教师。学校要加强科任教师的管理,保证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序有效开设,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

学校在合理排课的基础上,在学期开始前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包括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包括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习室等)安排表。课表中应含班级、任课教师、学生数、上课地点等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使选课、排课网络化、信息化。

第四十条学分与学籍管理。学校应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暂行)》中学分和学籍管理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落实。

第四十一条场所资源的管理。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我省各学校场馆建设标准和人员配备相关标准,对原有的实验室、功能教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和各种教学设备、器材的管理规定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制定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各种场所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使用办法,合理调配学校的各种教学场所资源,配备管理人员,保证教学设施和资源的正常使用和充分利用,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可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激励场馆的管理人员参与到新课程实施中来;要加强校外资源的挖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部分选修课程的顺利开设。

三、评价方法

对于应届生,坚持中考成绩与高考成绩相结合,看同类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往届生,坚持上一年度高考成绩与本年度高考成绩相结合,看同类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各学校,坚持一本、二本、三本相结合,看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

1. 一中应届生评价方案

计分方法:

(1) 一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一本人数一本目标数

上线率≥100%计30分,上线率<100%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一中实际得分=一本上线率×30分;

(2) 二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二本人数二本目标数

上线率≥100%计40分,上线率<100%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一中实际得分=二本上线率×40分;

(3) 三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三本人数三本目标数

上线率≥100%计30分,上线率<100%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一中实际得分=三本上线率×30分。

2. 普通高中应届生评价方案

说明: 一本、二本、三本目标按学校分别累计计算

计分方法:

(1) 一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一本人数该校一本目标数

上线率最高的计30分,其它学校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各校实际得分=

30?各校一本上线率分全市一本最高上线率; (2) 二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二本人数该校二本目标数

上线率最高的计40分,其它学校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各校实际得分=

40?各校二本上线率分全市二本最高上线率; (3) 三本上线率=100?%高考实际上三本人数该校三本目标数

上线率最高的计30分,其它学校的计分按以下公式计算,各校实际得分=

30?各校三本上线率分全市三本最高上线率。 3. 各高中往届生评价方案

说明: 1. 一本、二本、三本目标按学校分别累计计算。

2. 往届生只统计数据,不纳入最终目标结算。

4. 体育、艺术和高职类评价方案

体育、艺术和高职类考生将按一本、二本、三本各批次上线人数占全市各批次上线人数的比例和相应权重(30分)计入总分。

5. 培优质量评价方案

(1)录取清华、北大计分方法:一中每上清华、北大1人,计10分,其它学校每上清华、北大1人,计20分。

(2)高考总分前十名计分方法:一中囊括高考总分前十名(文或理)时计10分,否则计0分;其它学校高考总分进入市前十名(文或理),每上1人计10分;

(3)高考总分≥600分计分方法:与上年相比,凡高考总分≥600分人数有增加的学校,计10分,否则计0分;四中、五中、六中学生高考总分≥600分,每上1人计10分。

6. 工作协调评价

工作协调包括教学视导(5分)、教研活动参与(5分)、资料征订(10分)、考试组织(10分)、数据上报(5分)等,教科院将根据各学校的工作协调情况按相应权重(35分)计入总分。

三、目标结算

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将按各学校应届高考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协调情况综合计算量化确定。

(1)应届高考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湖北省高考招生划线方案按一本、二本、本科三个层次,分①一本上线率;②二本上线率;③本科上线率。总权重分为100分。

(2)体育、艺术和高职类。总权重分为30分。

(3)本科上线占有率;人均总分;优秀率(优秀率为市考生总人数10%考生的最低分)。总权重分为30分。

(4)培优质量按实际完成情况结算。

(5)工作协调。总权重分为35分。

四、附则

(1)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由市教科院负责制定和实施。

(2)高考目标任务由市教科院根据当年中考情况分解到各学校。

附件二: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参考表

学校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科目年级________ 日期_____ ____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XX分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晓义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总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总结 篇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改在新时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

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则变,变则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篇二: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7---2018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试行)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现对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制定以下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分别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科抽测等。 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1、明确单元达标内容,同一年级统一检测进度。 学期初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统一制定一学期的学科单元达标进度表,并上交学校。教务办将按进度表定期检查教师的达标检测情况,计入教师个人量化分,同时也做为评选优秀级部的衡量标准之一。2、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检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等。 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各年级学科进行检测,检测由县教研室或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根据反馈的成绩,进行质量分析。 … 以上学科的检测,只是阶段性评价的形式之一,不是学生成绩的唯一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还必须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如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查。在检测过程中有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特别是有意制造机会、

条件让学生弄虚作假的一律以倒数第一处理,同时还要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 3、学科课堂教学管理 查看各学科教师课堂达标落实情况,进行“四清管理”。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反反复复,清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吃夹生的,步调统一,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体做法是: (1)堂堂清:就是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看书,练习,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讨论,来弄懂“为什么”真正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当堂训练形成能力。每一节课上的学习任务在反馈练习环节中以分层练习的形式给出,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力求他们不把问题留到课后。 (2)日日清:就是指当日事当日毕。当天学的功课,该背的要会背,做错了要更正,该运用的要做对。对课堂上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同学作为日清对象,利用课余时间让这些同学进一步更正错题,直到类似问题不出错。时间是午间辅导、晚饭后。 (3)周周清:就是周末普查本周知识点,以及该会运用的例题习题,要求人人一一过关,其清的内容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课后题、基础训练上的习题。根据本周所学内容、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未达到日清的学生进行。方式可以是试卷、可以是预先出好的练习。在做题过程中反复做仍不能过关的可以让家长领回协助完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评比方案

XX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措施 xx小学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无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

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教导主任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管理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学管理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好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燕王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实体 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

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训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 (1)听课制一-校部领导、教研级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 (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 (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

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为全面提高我镇各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素质的综合水平,强化并完善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考核原则 1、发展性原则:学科教学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对结果作出描述或简单的判断,力求以此为依据对各学校教学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 2、客观性原则:考核依据、指标体系以及操作方法力求客观公正,尊重其原始性、不可变性、可比性,减少和避免主观随意性。. 3、全面性原则: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能忽视其整体、全面发展,从普及与提高、过程与结果等多维度、全方位衡量。

4、激励性原则:学科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求得全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以达到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三、考核办法 本办法分别按各学校年级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均分和综合学科(包括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等)期末考试的合格率,进行量化考核。 1、语文、数学均分考核:中心学校切实加强每学期期末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在保证各学校无流生、无非正常转学的前提下,依据学年初班级学生数和期末考试成绩,确立全镇各学科平均分,达平均分其基本考核分为60分,均分每上升或下降1分,考核分增减1分。考核得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2、综合学科考核:与每学期期末考试同步进行,在保证各学校无流生、无非正常转学的前提下,依据学年初班级学生数和期末品社、科学、音乐、美术考试成绩,确立全镇各分,合60学科平均合格率,达平均合格率其基本考核分为 格率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考核分增减1分。考核得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3、英语学科考核:由于受师资条件的限制,各学校英语学科开设情况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学校基本上无英语教师,因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切实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扎实做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有关工作。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提升,推动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 (二)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个性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促进发展。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

励等功能,以科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的严谨有序,评价工具的方便快捷,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4、重点带动。为保障实验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遵循点面结合,重点带动的原则开展实验。选取部分年级作为实验对象,重点跟踪考查;对照指标,选择重点,进行测评。 5、突出个性。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基于学校自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发评价工具,建立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学校评价结果使用机制,形成完善的评价工作机制。 二、具体内容 (一)构建基于学校自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根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和潍坊市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紧密结合我校已有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绿色指标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

中小学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更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班级和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评价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探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主要依据 在同一地区中,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异较大,如果只用统一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去评价各校的教学质量,显然是不公平的。采用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能够解决终结性评价中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基础的对比难题,有利于各类学校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鉴于这种思考,运用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对学校、对教师、对班级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 三、基本思路 所谓“发展性增量评价”,可以概括为“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科学客观地评价班级和学科的进步。 一是学校层面,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小学以前三年县教体局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准,初中以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为准,建立全县各中小学教学质量起始目标动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是“入口”。每学期,县教体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实施质量监测,以计算“入口分数”的方法计算各中小学的完成分数,也就是“出口”分数,用“出口”分数减去“入口”分数得到“增值分”,用“增值分”考核学校,体现了“对不同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幅度大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提高学校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层面,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发展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增量评价,除了学业水平评价之外,还包括师德师风、劳动纪律、履岗过程、教研教学成果、过程管理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四、考核办法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棘针寨乡 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东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全县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 (2)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不得随意调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增减。(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没有举办奥数班。(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3.师资队伍(20分)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教学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 1、教育导向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2、监控诊断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实施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教学分析、教学监控和教学调整的过程。 3、反馈矫正作用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将评价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使其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及时调整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别鉴定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科学、客观地对每一个教师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给予一个不同层次的鉴定,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平衡,产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三)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未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于师资配备率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造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视质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个别学校对教师教学工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8---2019学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新民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和教师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科,促进全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科学有效的做好广大教师的考 核评价工作,特制定《科科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1.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教师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2. 建立激励机制,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二、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客观、全面、统一、公开、公平的原则, 科学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质量评价领导组: 组长:王志东 副组长:蔡学军刘世忠 成员:王维新康建新张学增孙继权李伟张宏斌 及各教研组组长 四、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办法: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对象:全体教师。 (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在涵盖教师工作德勤能绩等方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点,将教师评价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工作、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总分100 分。 1、职业道德(8 分)

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等。其中,遵纪守法主要考察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等情况;爱岗敬业主要考察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等情况;关爱学生主要考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和责任心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帮助学习或发展困难学生等情况;团结协作主要考察教师的大局意识、与同事合作等情况。职业道德由领导小组、年级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对职业道德的考核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整个评价一票否决,年度考核记为“不合格”等次,且对于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后果者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进行处理。 (1)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经查属实的;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 教职工间搬弄是非,拉帮结派,搞不团结的。 (3) 从事有偿家教并造成不良影响,经举报查实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 不服从分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 (5) 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司法机关拘留。 (6) 因教职工工作失误,造成学生伤亡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7) 参与赌博等违规活动,有损于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 (8) 违反上级明文规定和要求的,情节严重者。

初中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初中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位教师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制定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望大家认真遵照执行。 一、考核目的: 为实现“一年有变化,三年大提高”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厚实学校办学底蕴。学校拟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估体系,优化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制定如下考核方案。 二、考核对象:在职一线教师 三、考核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四、各类学科考评: 学科分为文化考试学科、会考学科、考查学科 (一)文化考试学科: 1、以班级各学科在年级中的名次波动情况为依据进行动态考核,即以分班时该学科均分率、及格率、优秀率的综合得分为N1,期中或期末该班学生的该学科均分率、及格率、优秀率的综合得分为N2,按N2-N1的大小排序。各年级的各学科综合得分算式为: 初一:均分率×40%+及格率×30%+优秀率×30%

初二:均分率×40%+及格率×30%+优秀率×30% 初三:均分率×30%+及格率×30%+优秀率×40% 2、起始学科:文科以语文进班考核成绩为依据,理科以数学进班考核成绩为依据。 3、优分标准:以卷面分的2020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工作方案(语文学科为80%)为标准,及格分以卷面分的60%为标准。 (二)考查学科: 1、上全、上足应上课时占20分,一次缺课扣5分,3次以上缺课取消该年度考核奖。 2、备课按课时备课20分,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若缺一课时扣5分,扣完为止,无备课则取消该年度考核奖。 3、课堂教学水平及能力,以学校或年级组检查报告为依据(以听课为主)占30分,学生评教占15分。 4、奖项设置:一等奖年终考核在已有考核分上加30分,二奖年终考核在已有考核分上加20分,三等奖年终考核在已有考核分上加10分。 (三)会考学科: 初二地理、生物、初三体育按中考会考成绩(设合格率为m),若m=100%,则按**元/班发放,若m≥98%(或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则按**元/班发放,若98%>m≥96%(或全市同类学校第二),则按**元/班发放,若96%>m>***年指标,则按**元/班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为了全面及时把握教育教学现状,进一步巩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动力,确保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 一、评价目标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评价,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坚持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导向性评价与可操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内容 1. 课程计划落实(权重为 5%): 统计量化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计划落实情况,核查学校三表(教师任课安排表、课程表、时间表)后做统计认定。 一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湖北省课程计划设置(2019 版)开齐、开全、开足课程情况,其中一方面不符合规定则本项不合格;二是核查学校总课时量。 总课时量=班级数每天课时数5学期周数,学校(乡镇)所有教师的个人课时量之和应该等于总课时量,超过或者不足视为不合格;三是核查教师平均课时量。 1 / 10

有 10%以上教师任课课时量不足平均课时量的,本项视为不合格。 三个内容有一种情况不合格的本大项计0分。 2. 课程改革(权重 10%): 统计量化课改工作落实情况。 主要核查《教育局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的课改规划方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学习材料、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活动资料,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应用情况等。 一是核查学校(乡镇)资料。 根据材料水平、资料完整度等,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等对应量化分数为5、4、3、2。 二是按照《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进行评定,设优秀(85 分以上)、良好(70-84 分)、中等(60-69 分)、较差(59 分以下)四个等级;对学校(乡镇)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依据优秀率进行认定,分优秀(优秀率30%)、良好(20%优秀率<30%)、合格(10%优秀率<20%)、不合格(优秀率<10%)四个等级。 各等级对应量化分数为5、4、3、2,没有开展活动不计分。 3. 教学常规管理(权重 10%): 按照《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量化考核得分进行评价。 4. 校本研修(权重 10%): 统计量化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核查所有教师参与的课题、专业论文发表两个方面,依次按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牛城乡初级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 为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

中心小学音体美学科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小学音体美学科教学质量考核方案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对音、体、美的评价,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考核的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本着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特制定艺体学科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办法。 考核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 考核时间:每学期学期末 一、考核内容 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实践操作 二、考核细则 (一)音乐 考核一:1-2年级:认识简单乐器6种(例如:手摇铃、铃鼓、三角铁、木鱼......现场抽两名学生看图识物) 5年级:认识我国古代十大乐器(例如:琵琶、二胡、编钟、萧、笛、瑟、琴、埙、笙和鼓) 考核二:歌曲演唱(各年级现场抽查一首本册课文的必唱歌曲) 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所考歌曲必须背唱,教师不得伴奏。

(二)美术 考核一:1-2年级:认识儿童绘画种类(例如:线描画、水彩画、油画棒画、水粉画、中国画、纸版画、素描......) 5年级:1、认识色彩基础知识(例如:原色、间色、冷色......) 2、涂色指导方法(例如:平涂法、覆盖法、平涂勾线法......) 考核二:1-2年级:作品5张(不同种类) 5年级:依据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从教材中选取(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6张,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写在作品的背面。 (三)体育 考核一:1年级:体育技能(基本队列队形,例如:左右后转) 2年级:仰卧起坐6人1分钟跳绳6人(要求:仰卧起坐一分钟30个以上。跳绳一分钟内40个以上。) 5年级:1分钟跳绳6人立定跳远6人(要求:跳绳一分钟内50个以上。跳远1米2以上) 考核二: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眼保健操 所测内容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测试。

XX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实施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课业负担”方面改进教育教学,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品德发展方面, 1、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前谈话等时间和学校橱窗、教室黑板报等窗口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学生诚信礼貌、自尊自立、文明乐观。 2、利用校内外活动,将思想付诸于行动。如:在“雷锋日”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清整绿地、捡拾白色垃圾,擦拭护栏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学习雷锋,奉献社会”的乐趣;利用“孝行月”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给父母说上一句温馨的话语,为父母做一下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学生在孝心孝行迈出第一步。有家长跟老师这样留言到:“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以前回到家什么也不做,现在知道关心大人累不累,也能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我们家长觉得很欣慰。” 3、发挥学校值日生的作用,设置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学生不经意的错误行为予以记录并指正。 二、学业发展 为努力克服学生学业中存在的短板,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入手,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 1、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我们在年底开展了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模式研讨。 2、“一对一帮扶活动”加深了中青年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3、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三到六年级的汉字听写大赛、英语听力检测、计算能力检测、古诗词抽背等等,有效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记。 三、身心发展: 1、努力贯彻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严格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下课,加大巡堂力度,提醒教师不得占用音、体、美教学课时。同时落实开设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 2、落实开展两季运动会,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运动水平的发展。 四、兴趣特长养成: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专门开展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 2、利用美育节等活动,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树立学生自信心。 五、学业负担: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小学的布置要求落实作业量。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做到: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