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作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作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作业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一次朋友聚会时,小王自豪地说:“溜冰还要学吗?我们那里三岁的小孩都会。”请问小王应该是( )

A.海南人

B.黑龙江人

C.广东人

D.台湾人

2.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

A.地形

B.气温

C.肥力

D.抗病

福州的一位同学将6月5~8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下图中。读图,完成第3~4题。

3.这位同学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日期是( )

A.5日

B.6日

C.7日

D.8日

4.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6月 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5 ℃

B.10 ℃

C.15 ℃

D.20℃

5.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说法,有误的是( )

A.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

C.北半球陆地上的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

D.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

6.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判断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地( )

A.气温年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日平均气温高

D.日平均气温低

8.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C.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D.同纬度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

9.读等温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B.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10.下图为某地某日的等温线图,据此判断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2 000米

B.1 200米

C.1 800米

D.1 000米

11.关于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南半球情况相反

B.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C.纬度相同的地方气温必相同

D.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气温比陆地的气温高

12.小明家在广东省惠州市,这里暑假天气非常热。如果父母想带他旅游避暑,最理想的避暑地点是

)

下图中的(

)

13.下面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14.下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912 13 19 23 27 27 22 18 13 10

/

读欧洲纬度相近的四个城市分布图,结合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第15题。

15.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沿海向内陆,夏季气温越来越,冬季气温越来越,气温年较差越来越。

★1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低纬向高纬,气温变化的规律是,这主要是受影响所致。

(2)年平均气温高于20 ℃和低于-10 ℃的主要纬度范围分别在

和。它们分别位于五带中的和。

(3)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填“南”或“北”)半球,这是为什么?

17.有人总结出我国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玩),“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玩,“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玩)。你能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吗?

“北上”的主要原因是。

“下海”的主要原因是

。“上山”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B

2.B 塑料大棚具有保温的作用,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条件。

3~4.3.B 4.B 本组题综合考查天气符号的判断及气温日较差的计算。第3题,由图可知,6日为雷阵雨天气。第4题,5日的最高气温为20 ℃,最低气温为10 ℃,所以该日的气温日较差为10 ℃。

5.D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7月。

6.C 从图中看出,该地7月份是一年中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说明位于南半球;该地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说明位于温带,因此该地位于南温带。

7.B “早”和“午”表明是一天中,“皮袄”和“纱”、“火炉”和“西瓜”表明气温差异大,即该地气温日较差大。

8.A 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9.C 图中等温线数值越向北越大,说明纬度越向北越小,应该是南半球;图中陆地部分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越向南气温越低,因此陆地部分气温高于海洋部分,说明是当地夏季,南半球1月份是夏季。

10.A 此题考查了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甲地比乙地气温低12 ℃,计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000米。

11.B 12.C

培优促能

13.B 14.D

15.答案高低大

16.答案 (1)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极圈以内热带南、北寒带

(3)南南半球海洋面积宽广,气温变化不大。

17.答案北方纬度高,气温低受海洋影响,海岛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与气温分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与气温分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含义,并能通过具体的数据学会计算它们的方法。 2 理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规律,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变化的原因。 3 学会绘制和分析任何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重点: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影响世界地区气温差异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2影响世界地区气温差异的因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师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今天天气很冷或是很热,这是人们感觉到得大气的冷和热。大气的冷热程度成为气温,气温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暑假很多同学愿意到北方山上或海边避暑,在我国西北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这现

象说明气温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呢?影响气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气温有关的知识吧。 二气温 1定义: 大气的冷暖程度。 2测量:一般在百叶箱进行,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注意:温度计的放置高度: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距离约1.5米。 3计算: 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一般观测四次:北京时间2时、 8时、14时、20时。 ②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 ③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①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如:午热晨凉 ②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 ①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如:冬寒夏暑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一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咼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5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天气对生产、 生活的彫响. 2?初步识读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汽图。 3?结合自身体会,说出获取天气信息的常用途径,培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会阅读城市空气质壘日报,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并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壘 的影响,培养保 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激趣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天气预报拼图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3、点题:天气和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 话题。 1、天气的泄义及特点 第1节天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1、预设话题:最近天气怎 样? 观看视频,了解天气情 况。 激趣导 学 校园天 气预报,形式 活泼生动, 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自主学 习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 气?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标出主 要概念。 阅读教材P56内容,找岀 天气左义,并在课文中标 出。 明确天气的 概念

说一说:看到下列图片你想到的有关天气 衔接过 正是因为天气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我 承转 日常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的天气有那些呢? 天气 与 生活 自主学 习 展示图片. 提 醒学生用 描述天气的 词语回答。 变抽象为 形象,增加 课堂学习兴 趣。 引导学生 准确描述天 气。 思路归 知道一些常 用描述天气 的词语 合作与 交流 探究思 考 链接生活:总结天气特点 1、 举例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 变就变”,“天有不测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我 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 语.都说岀了天气的什么特 点呢? 补充: “淸早起海云,风雨霎时 临” “东风急,备斗笠”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 停。” 2、 联「系当天上课前后短时 间 内天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 分析。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说明 了什么现象?(同一时 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也可能不 同) 1、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 俗语,说岀了天气具有什 么特点? 2、总结填表 「名称 特点 变化 情况 (快 慢〉 时间 (长 % 短) 天气 短 思考:“东边日出西边 雨”说出了天气还具有有 什么特点? 联系生 活,激发学 生兴趣感知 天气要素“ 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什么 是天气。 教师还 可以补充一 些有意思 的,能体现 天气特点的 俗语,作为 下一教学环 节的铺垫。 以表格 总结,便于 第4课学习 完气候概念 时以表格形 式对比,前 后知 识呼 应。 明确天气的 另一特点。 阴睛、风雨、冷热等都是我们形容天气的词语。 (学案一、第1题)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主要知识点: 1气温垂直分布 2气温水平分布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气温垂直分布 ⑴读下表记忆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⑵读下图比较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稳定 重要结论: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6℃/1000米 2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作用 干 洁 空 气 N 2 78 地球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 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03 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10高考文综卷) 3.由图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3.A 4.B 二、气温水平分布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④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中国一、七月气温分布特点? 一月: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七月:除青藏高原和高山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1.读图后回答: 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 板书:[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空间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一、 气温的观测 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 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温度计使用方 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料呢? 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 1.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 法。 2. 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 3. 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4. 一天观测几次?什么时间? 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 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变化? ) 最高温、最低温多少?出现在何 时? ) 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 思考回答 6. 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 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习题(含答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有关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7月气温分布 B.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1月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 2.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 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 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3. 读图,完成4-5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冬季 4.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 B. C. D. 5. 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6.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A. 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 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 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7. 如图,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20~21 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 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 糖料作物是甜菜 C.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 盛产温带水果 8.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9. 由南极洲乘船往北到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考察队员对气温的感觉是() A. 越往北走越冷 B. 先是越来越冷后是越来越热 C. 越往北走越热 D. 先是越来越热后是越来越冷 10.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A. 8时 B. 14时 C. 20时 D. 日出前后 11. 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如图),回答24-25题 据图中等温线判断,此图是北半球()季气温分布示意图.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3. 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A. 5°C B. 10°C C. 20°C D. 30°C 1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午后2时左右 B. 午后1时左右 C. 中午12时左右 15. 我们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读等温线图,回答5~6题 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上 B.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 以上 C.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以 下 D.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下 16.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读图(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1.学会读等温线图。 2.利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设问导入:利用气温曲线图可以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那么要了解气温的空间分布,我们又应该使用什么手段呢?由此引入等温线。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气温的分布 【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想一想怎么阅读等温线。 教师点拨: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都属于等值线图,其制作原理类似,特征类似。 2.学生读课本P55页图3.16,思考:我们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分析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哪些信息? 学生归纳: (1)依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例: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温差。 (2)依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读气温差异的大小。例: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3)依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读高低温中心的分布。例: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4)依据等温距(即任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数值差),可以估算某一地点的温度值范围。 3.学生读课本P56页图3.18,完成图中的活动,认识气温随海拔垂直变化的规律。 教师点拨: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合作探究】 1.同桌同学合作,读课本P56页,图3.17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全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图上读取以下信息: ①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呈现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图中20°C等温线,-10°C等温线大约在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20°C等温线在南、北回归线附近;-10°C等温线在南北极圈附近。 ③南北半球,哪一个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同一条等温线经过海洋和陆地的时候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一般来讲,海洋上等温线平直,陆地上等温线弯曲。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 ①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②年均气温高于20°C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C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内。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等温线的含义,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温度,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2、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五)、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新课导入: 一、气温的变化 给学生欣赏几张同一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景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出气温降水这一课题。 (师:冬季,我国的黑龙江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我国的海南岛却郁郁葱葱的椰风海韵?两者之间差异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对,这主要是由气温的差异造成的。那么,气温是指什么呢?它的单位、和单位符号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填空) (老师给出几个温度值,学生读出来,并强调零下温度的读法。) (师: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天气预报播放的气温是指什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下面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本53、54页,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回答) (师: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气温的测定通常利用气象园中的百叶箱来进行,气象台使用的温度就是在百叶箱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沅江市人和学校曾涌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月/年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3、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4、学会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2、通过小组互助和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通过读图与绘图,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气温变化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1、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2、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途径与方法。 1、学生结合时下气温与开学的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导入: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与开学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气温的改变感受相同吗?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一)、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54,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 2、小组内互相检查自学思考题完成情况,组长安排好展示交流。 3、小组展示自学情况,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评价要求为,一看声音是否洪亮,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表达是否准确。 (二)、自学思考题: 1、气温是指的温度,生活中,人们除了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还想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测量一天的温度,一般测量四个时段的温度,使用放在百叶箱中测量,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办法是,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为8℃、15℃,11℃,6℃,该天的平均气温是。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的日较差计算办法是。 5、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南半球呢?气温的年较差计算办法是。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 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 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 (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 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②注意地图册P14页“霾”“冻雨”“台风”等书本上没有的天气符号。 3.学生完成课本P50页活动2。学会依据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合作探究】 h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习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交流天气情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 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6、读图 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年较差约℃。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三、课堂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 .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1℃ C、12℃ 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5、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 化,年较差(大或小)。 6、根据下表给出的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值,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12.6 19.7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1页1、 2、3题。 *2、绩优学案42页-43页“达标检测”。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天气教案 晋教版

4.3 天气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识别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和我们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三)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3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四、教学过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 人类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 (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 这个词? (2)如何观测气温? (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3.11气温日变化 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3.11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 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 指导学生读图3.12气温年变化 提问: (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 (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 (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 的差值)是多少? 思考:陆地和海洋年均温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课堂探究一:绘制气温曲线图 时间/ 月 12 3 4 5 6 7 891011 12 气温/℃4.2 6.1 10. 9 15.1 18. 4 25.1 27.5 26. 3 2 3.4 1 7.2 9.9 4.8 ①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 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 间隔要适当。 ②对照相应月份和气温值,在坐 标线之间的对应处描点。 ③注意使用平滑的曲线,而不是 折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七年级地理上气温与降水试题讲解和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气温与降水试题 1.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下图,完成下表并填空: (1) 判断A 、B 的气候类型:(填代码)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寒带气候 分布规律: A 、南北纬 赤道附近 B 、极圈附近 C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D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分布地区(仅是个例): A 、刚果盆地 、亚马孙平原 B 、北冰洋沿岸 C 、开普敦 D 、西欧 气候特征: A 、全年温和多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终年寒冷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你知道判断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 。 3.右面是某地气温与降水柱状图,读后完成问题 (1)此图表示的气候应位于______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2)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季风 C 、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3)该气候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与下列四幅气温降水图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 B.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C.广州、哈尔滨、上海、北京 D.哈尔滨、广州、北京、上海 5.如图表示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其中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有关如图所示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D.图中大致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7.读下图,下列气候类型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课件播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视频。 (教学意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 师:同样是冬季,两地居民的行为习惯却相差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气温也是人们经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气温和人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一)设问引出:在一天、一个月、一年中,国内与国外,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热带、温带、寒带的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 (二)气温的日变化。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值。 2.引出概念: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值—日最低气温值。 3.再看图,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14时左右和日出前后)(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三)气温的年变化。

1.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找出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和温度值。(北半球陆地在7月和1月,海洋在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2)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从气温日较差概念推导: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 2.完成活动1。 3.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 (1)课件演示,(绘气温曲线图)讲解作图步骤。 (2)强调注意事项:把握图幅大小,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画曲线时要平滑。 (3)学生绘制该地的年气温变化图。 二、气温的分布。 (一)讲述:通过阅读气温变化图,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在分析和研究时,人们一般都是使用“等温线图”。 (二)课件演示:等温线及其定义。(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等高线的概念,推导等温线概念,强调等温的前提要在同一时间内。) (三)学生活动: 1.读课文内容相关的图,小组合作,探究世界年平均气温的规律。 2.班级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四)课件演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气温低,海拔低的气温高;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课件演示:导致气温差异的原因。 结合刚才总结出的气温分布规律,指出不同纬度地点的气温差异,同纬度但分处海陆地点的气温差异,同一地点但海拔不同的气温差异的比较、归纳得出导致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地形。) (六)巩固练习。 1.夏季到青藏高原去考察,需要准备什么衣物? 2.赤道是全球最热的地方吗? 3.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教案 新人教版

气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我国春节的景观比较南北景观图 [讲授新课]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的任务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 (1)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一月平均图,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找出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气温最低的地方 (2)原因: 给学生提供表格、和图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2、夏季 (1)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七月平均图,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找出20℃经过的地区 气温最高的地方、火炉,气温最低的地方 (2)原因 给学生提供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二、温度带 学生自学回答问题 1、主要温度带 2、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引导回答活动2 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动、植物 不同温度带内,农作物成熟的周期不一样 不同温度带内,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人们生活习惯不同 五、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漠河 B、青藏高原 C、新疆北部 D、帕米尔高原 2、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 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 3、冬季,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的衣服,此人旅行路线可能是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