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与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 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她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就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与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

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与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就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P波段= 现A/B 波段

原L波段= 现C/D 波段

原S波段= 现E/F 波段

原C波段= 现G/H 波段

原X波段= 现I/J 波段

原K波段= 现K 波段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 0 KHz to 3 KHz Very Low Frequency (VLF) 3 KHz to 30 KHz Radio Navigation & Maritime/Aeronautical Mobile 9 KHz to 540 KHz Low Frequency (LF) 30 KHz to 300 KHz Medium Frequency (MF) 300 KHz to 3 MHz AM Radio Broadcast 540 KHz to 1630 KHz High Frequency (HF) 3 MHz to 30 MHz Shortwave Broadcast Radio 5、95 MHz to 26、1 MHz Very High Frequency (VHF) 30 MHz to 300 MHz Low Band: TV Band 1 - Channels 2-6 54 MHz to 88 MHz Mid Band: FM Radio Broadcast 88 MHz to 174 MHz High Band: TV Band 2 - Channels 7-13 174 MHz to 216 MHz Super Band (mobile/fixed radio TV) 216 MHz to 600 MHz Ultra-High Frequency (UHF) 300 MHz to 3000 MHz Channels 14-70 470 MHz to 806 MHz L-band 500 MHz to 1500 MHz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PCS) 1850 MHz to 1990 MHz Unlicensed PCS Devices 1910 MHz to 1930 MHz Superhigh Frequencies (SHF) (Microwave) 3 GHz to 30 GHz C-band 3、6 GHz to 7 GHz X-band 7、25 GHz to 8、4 GHz Ku-band 10、7 GHz to 14、5 GHz Ka-band 17、3 GHz to 31 GHz Extremely High Frequencies (EHF) (Millimeter Wave Signals) 30 GHz to 300 GHz Additional Fixed Satellite 38、6 GHz to 275 GHz Infrared Radiation 300 GHz to 810 THz Visible Light 810 THz to 1620 THz Ultraviolet Radiation 1、62 PHz to 30 PHz X-Rays 30 PHz to 30 EHz Gamma Rays 30 EHz to 3000 EHz

微波波段

极低频短波通信频率功能的划分

极低频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1、6 MHz~30 MHz

1600 kHz~1800 kHz:主要就是些灯塔与导航信号,用来给鱼船与海上油井勘探的定位信号1800 kHz~2000 kHz:16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在秋冬季节的夜晚有最好的接收效果。2000 kHz~2300 kHz:此波段用于海事通信,其中2182 kHz保留为紧急救难频率。2300 kHz~2498 kHz:120米的广播波段。2498 kHz~2850 kHz:此波段有很多海事电台。2850 kHz~3150 kHz:主要就是航空电台使用。3150 kHz~3200 kHz:分配给固定台。3200 kHz~3400 kHz:9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就是一些热带地区的电台使用。3400 kHz~3500 kHz:用于航空通信。3500 kHz~4000 kHz:8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4000 kHz~4063 kHz:固定电台波段。4063 kHz~4438 kHz:用于海事通信。4438 kHz~4650 kHz:用于固定台与移动台的通信4750 kHz~4995 kHz:6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由热带地区的一些电台使用。最好的接收时间就是秋冬季节的傍晚与夜晚。4995 kHz~5005 kHz:有国际性的标准时间频率发播台。可在5000 kHz听到。5005 kHz~5450 kHz:此频段非常混乱,低端有些广播电台,还有固定台与移动台。5450 kHz~5730 kHz:航空波段。5730 kHz~5950 kHz:此波段被某些固定台占用,这里也可以找到几个广播电台。

5950 kHz~6200 kHz:49米的广播波段。6200 kHz~6525 kHz:非常拥挤的海事通信波段。6525 kHz~6765 kHz:航空通信波段。6765 kHz~7000 kHz:由固定台使用。7000 kHz~7300 kHz:全世界的业余无线电波段,偶尔有些广播也会在这里出现。7300 kHz~8195 kHz:主要由固定台使用,也有些广播电台在这里播音。8195 kHz~8815 kHz:海事通信频段。

8815 kHz~9040 kHz:航空通信波段,还可以听到一些航空气象预报电台。9040 kHz~9500 kHz:固定电台使用,也有些国际广播电台的信号。9500 kHz~9900 kHz:31米的国际广播波段。9900 kHz~9995 kHz:有些国际广播电台与固定台使用。9995 kHz~10005 kHz: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可在10000 kHz听到。10005 kHz~10100 kHz:用于航空通信。10100 kHz~10150 kHz:3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10150 kHz~11175 kHz:固定台使用这个频段。11175 kHz~11400 kHz:用于航空通信。11400 kHz~11650 kHz:主要就是固定电台使用,但就是也有些国际广播电台的信号。11650 kHz~11975 kHz:25米的国际广播波段,整天可以听到有电台播音。11975 kHz~12330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固定电台使用,但就是也有些国际广播电台的信号。12330 kHz~13200 kHz:繁忙的海事通信波段。13200 kHz~13360 kHz:航空通信波段。13360 kHz~13600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固定电台使用。13600 kHz~13800 kHz:22米的国际广播波段。13800 kHz~14000 kHz:由固定台使用。14000 kHz~14350 kHz:2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14350 kHz~14490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固定电台使用。

14990 kHz~15010 kHz: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可在15000 kHz听到。15010 kHz~15100 kHz:用于航空通信,也可以找到一些国际广播电台。15100 kHz~15600 kHz: 19米的国际广播波段,整天可以听到有电台播音。15600 kHz~16460 kHz:主要就是由固定电台使用。16460 kHz~17360 kHz:由海事电台与固定电台共享。17360 kHz~17550 kHz:由航空电台与固定电台共享。

17550 kHz~17900 kHz:16米的国际广播波段,最佳的接收时间就是在白天。17900 kHz~18030 kHz:用于航空通信。

18030 kHz~18068 kHz:主要就是由固定电台使用。18068 kHz~18168 kHz:17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18168 kHz~19990 kHz:用于固定电台,也可以找到一些海事电台。19990 kHz~20010 kHz: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可在20000 kHz听到,接收的最佳时间在白天。20010 kHz~21000 kHz:主要用于固定台,也有些航空电台。21000 kHz~21450 kHz:15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21450 kHz~21850 kHz:13米的国际广播波段,最佳的接收时间就是在白天。21850 kHz~22000 kHz:由航空电台与固定电台共享。22000 kHz~22855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海事电台使用。22855 kHz~23200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固定电台使用。23200 kHz~23350 kHz:由航空台使用。23350 kHz~24890 kHz:主要就是由一些固定电台使用。24890 kHz~24990 kHz:15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24990 kHz~25010 kHz:用于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目前还没有电台在这个频段上操作。25010 kHz~25550 kHz:用于固定、移动、海事电台。25550 kHz~25670 kHz:此频段保留给天文广播,目前还没有电台。25670 kHz~26100 kHz:13米的国际广播波段。26100 kHz~28000 kHz:用于固定、移动、海事电台。28000 kHz~29700 kHz:1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29700 kHz~30000 kHz:固定与移动台使用此波段。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18T11:43:54.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张斌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本文主要从无线电波的来源开始,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目前的情况及其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现状;趋势 随着当前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其在发展中的各种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和应用过程。随着当前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普及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通信方法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通信手段,拥有者广阔的市场。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对其展开全方位的施工方式,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1.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 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 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 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 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2.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信技术从固定方式发展到移动方式,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军用装备,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设备是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在50年代初,才出现了150MHZ VHF 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个时期的移动通信设备器件已开始向半导体过渡,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并形成了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的融合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个阶段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在70年代末开始进行AMPS试验。频段扩展至800MHZ。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大发展时期,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转变;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并应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蓬勃发展,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3.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今,无线通信产业两个重要特点是:1.大众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强劲,新技术应用更新不断加快。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发展。 全球移动市场呈总体增长,不均衡增长的趋势。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新增用户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用户数增长迅猛。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移动通信仍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移动通信用户超过30亿人,四大3G标准(WCDMA、CDMA2000、TD - SCDMA、WiMAX)演进技术不断出现,商用进程加速,全球有10亿人被3G网络覆盖。光通信已成为电信业务传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超长距离传输方面,也已达到了4000km无中继的技术水平。源于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巨大冲击,固网主导运营商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FMC(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动融合)整合服务。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网络融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进程加速。 4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不同通信技术相互补充与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使得他们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使用领域、传输速率、技术水平等方面,但是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把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一体化的无线通信网络,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捷。 3.2 无线通信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有效结合 将这两个相结合,能够扩大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并极大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基本应用于固定环境中的高速接入。要实现两种技术的融合,开发商应充分结合二者的技术特性以及应用范围,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目的。 3.3 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NGN的有机融合 就NGN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固定网络会朝着信息化、高宽带化的信息通信方向发展。因此,基于这一发展背景,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传输方式便会得到广泛地应用,从而促进NGN技术的发展。实现系统化的技术整合,促进固定无线通信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充分发挥出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作用。不过,这个发展趋势要经历极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前言: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就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微波就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 有以下一些类型: 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实际上就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就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与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方式。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也可

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与多媒体通信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 其系统组成与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就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就是相同的, 遵从同样的规律。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 认识其规律。这些电路与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各部分作用: 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 2变换器:待传送的信息(图像、声音等)与电信号之间的互相转换 3发射机:把电信号转换成高频振荡信号并由天线发射出去 4传输媒质:信息的传送通道(自由空间) 5接收机:把高频振荡信号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6受信人:信息的最终接受者

无线对讲系统设计方案

· 温州万象城项目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方案 设计单位:河南讯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07月14日

1.工程概况描述 华润万象城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多栋高层住宅及地下室。。为保障温州万象城项目内部运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和安全,无线通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通信平台,系统为万象城安保部门、保洁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等部门提供清晰保真的移动中的语音交流及覆盖整个万象城内部和周边的通信范围,使得内部人员可即时有效的进行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万象城安全保障的能力。本次方案旨在根据温州万象城项目的招标要求及业主使用上的特点,结合建筑的结构特性,遵循当地无线电管理局相关的规范,提供一套可靠有效的无线对讲机覆盖系统建设方案。 1.1需求分析 根据业主的招标要求及对讲机覆盖系统建设的特点,我们认为系统应满足以下几点: ?设计的对讲机覆盖系统的覆盖区域为万象城的地下室、裙房及主楼标准层的客房区域及救生楼梯和电梯箱体内,室外建筑红线范围以内; ?系统设计要求两个数字信道主机提供四组频道供安保部、工程部、保洁部及管理等部门使用,四个频道同时在线,互相可切换通信的工作频道,并不会互相产生干扰; ?本系统设计采用的频率为当地无线电管理局获得许可,并可在建成后获得系统使用许可证; ?整个对讲机覆盖系统采用室内吸顶天线和同轴电缆组成的室内无源分布系统来实现信号的覆盖; 1.2系统设计依据 ?温州万象城项目使用部门要求; ?最新工信部666号文件:150MHZ、400MHZ专用对讲机信道间隔由25KHZ调整为12.5KHZ,每个信道可安排一或两个时隙;按照《150MHZ、400MHZ频段数字对讲机设备无线射频技术指标》对该频段内数字对讲机设备进行无线电发射型号核准,同时自2010年1月1日起,停止对该频段内模拟对讲机设备的型号核准,已取得型号核准证的模拟对讲机设备,在型号核准证到期后,不再予以办理延期手续;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室内覆盖系统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无管[1994]19号文《关于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国标GB8702-88);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926.1-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 ?YD/T 5082-9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参考以往大量室内覆盖系统的案例基础上,并结合温州万象城项目区域的系统设计,尽力避免了以往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可靠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此次设计中系统地合理性和稳定性。 1.3设计原则 ?在保证系统覆盖信号的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采用适宜的线缆及器件。 ?设计避免施工的难度:尽量在设计时考虑施工过程中,原器件安装牢固,馈线的铺设简便、易行,保证施工时最小程度破坏楼宇结构和美观,确定合理的走线方式。 ?场强与信号情况:设计中尽量作到室内场强均匀,并有足够的边缘信号强度,合理选择天线的类型和规划天线的输出功率及布放位置,使在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良好的均匀覆盖同时,采用的天线数量最少。 ?控制信号泄漏:为建立较完美的无线覆盖网络,在设计时兼顾边缘场强的计算,保证不会产生明显的信号泄漏,同时覆盖网络必须对外界的干扰小,并且不易受到其他同类设备的干扰。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P波段= 现A/B 波段 原L波段= 现C/D 波段 原S波段= 现E/F 波段 原C波段= 现G/H 波段 原X波段= 现I/J 波段 原K波段= 现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波段代号标称波长(cm)频率波长(cm)波长范围(cm) L 22 1-2 30-15 S 10 2-4 15-7.5 C 5 4-8 7.5-3.75 X 3 8-12 3.75-2.5 Ku 2 12-18 2.5-1.67 K 1.25 18-27 1.67-1.11 Ka 0.8 27-40 1.11-0.75 U 0.6 40-60 0.75-0.5 V 0.4 60-80 0.5-0.375 W 0.3 80-100 0.375-0.3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精心整理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Ka K “以往”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ExtremelyLowFrequency(ELF) 0KHz to 3KHz VeryLowFrequency(VLF) 3KHz to 30KHz RadioNavigation&Maritime/AeronauticalMobile 9KHz to 540KHz LowFrequency(LF) 30KHz to 300KHz MediumFrequency(MF) 300KHz to 3MHz AMRadioBroadcast 540KHz to 1630KHz HighFrequency(HF) 3MHz to 30MHz ShortwaveBroadcastRadio 5.95MHz to 26.1MHz VeryHighFrequency(VHF) 30MHz to 300MHz LowBand:TVBand1-Channels2-6 54MHz to 88MHz L-band C-band X-band Ku-band Ka-band X-Rays

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MS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GSM网络出现后,技术人员很快把GSM模块嵌入到各种仪表仪器中,如多功能电能表、故障测录仪、抄表系统和用电负荷监控等,从而使这些仪表仪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 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支持TCP/IP协议,可以与分组数据网(Internet等)直接互通。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中低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尤其适合突发的小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嵌了TCP/IP协议,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 1 GPRS通信原理及应用特点 1.1 GPRS简介 GPRS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技术,通常称为2.5G。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突发结构、无线调制标准、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因此,在GSM系统的基础上构建GPRS系统时,GSM系统中的绝大部

分部件都不需要作硬件改动,只需作软件升级。有了GPRS,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大大缩短,几乎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此外, GPRS是以营运商传输的数据量而不是连接时间为基准来计费,从而令每个用户的服务成本更低。 1.2 基本工作原理 GPRS是在原有的基于电路交换(CSD)方式的GSM网络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支持节点(GGSN)。SGSN和MSC在同一等级水平,并跟踪单个MS的存储单元实现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并通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图1给出了GPRS与Internet连接原理框图。 GPRS终端通过接口从客户系统取得数据,处理后的GPRS分组数据发送到GSM基站。分组数据经SGSN封装后,SGSN通过GPRS骨干网与网关支持接点GGSN进行通信。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发送到目的网络,如Internet或X.25网络。 若分组数据是发送到另一个GPRS终端,则数据由GPRS骨干网发送到SGSN,再经BSS发送到GPRS终端。 2 嵌入式GPRS通信系统的实现 2.1 GPRS模块的硬件设计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课题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知识点 ¤无线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无线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了解无线接收设备中的超外差接收技术 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超外差接收基本原理。 课题导入 图1-1无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如图1-1所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节目的示意图。在这个电台节目接收过程中,电台播音员(节目源)、发射机、发射天线、收音机缺一不可,分别完成了信号的产生、变换、发射、传输与接收,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接收本地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很好,而当接收外地距离较远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有时好,有时差;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不同品牌、价位的收音机,其接收效果也各不相同,并且调频波段接收的音质要优于调幅波段,其原因我们会在以 后的课题学习中逐步揭示。 除了以上无线广播系统以外,还有很多不同功能,不同使用场合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我们家 庭使用的用于接收处理图像的电视接收机,公安部门常使用的对讲机,便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教师上课使用的无线教学扩音器等等。虽然其外观、体积、功率、传送信息内容差异很大,

但组成这些通信设备最基本的电路结构就是极为相同或相似的,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正就是组成这些通信系统设备的最基本电路。 相关知识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信息的传递称为通信。利用电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通信系统,也称电信系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可由如图1-2所示方框图表示。它由输入、输出变换器,发送、接收设备与信道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图1-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方框图 1.信源 信源就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往往就是以机械振动、光强等物理量为载体呈现。 2.输入变换器 将信源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如麦克风将机械振动转换为音频电信号;光电管将光图像信号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这些信号频率较低,不便于在信道中传输,常称之为基带信号。根据信源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可分为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为随信源物理量线性连续变化的信号。 (2)数字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随信源物理量非连续、离散变化的信号,常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 根据以上不同的信号类型而组成的发射、接收处理的通信系统分别称为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就是模拟通信系统。 3.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用于将输入的基带电信号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也称发射设备,发射信号常称为射频信号。图1-3(a)为无线电测向信号源,可发射摩尔斯电报码【1】,属无线发射设备。 4.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作用就是把发送设备发送的有用信号从众多的信号与噪声中选取出来。图1-3(b)为无线电测向机【2】,属无线接收设备。

业余无线电各波段的传播规律

智慧科技智掌全局https://www.360docs.net/doc/e717020149.html, 业余无线电各波段的传播规律 业余无线电频段从低频到高频被划分成许多不连续的波段,常用的有HF频段、VHF频段和UHF频段,频率再高的微波频段只用于业余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实验。今天小编就和你简要的介绍一下常用的业余无线电波段的传播规律。 一、160m频段(1.80~2.00MHz) 这是业余无线电台允许使用的最低频段。这个波段的传播规律跟中波很相似,白天主要是靠地面波进行近距离的通讯,晚上可以通过电离层D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讯,最佳的通讯时机是通讯双方都处于日出日落的交界时间。在冬天的傍晚或黎明时分,是用160m频段进行远距离通讯的时候。由于这个频段频率比较低,需要架设庞大的天线,电离层对它的衰减也比较大,需要较大的功率才能达到远距离的通讯,因此,操作的人较少,并且多用CW进行联络。 二、80m频段(3.50~3.90MHz) 这个频段的传播规律与160m频段相似,主要是以F层和E层混合传播为主。夏天和白天由于D层和E层的电子密度高,这个频段以下的电波会被吸收掉而不能经电离层反射,白天只能进行100~200km 距离的通讯。同时,在夏天经常发生雷电,使频段上有很大的噪音,弱小的信号不能被听到。在冬季的傍晚或黎明时分,进行远距离通讯

智慧科技智掌全局https://www.360docs.net/doc/e717020149.html, 的效果比160m频段好,通联到远距离电台的机会也大。这个波段的天线也是比较庞大,但比起160m频段的天线已经缩小了许多,况且现在也有许多缩短型的产品天线,使这个波段架设天线的难度减低。一般简易架设多用水平半波偶极天线,缩短型的产品无线多为垂直接地型的天线,有大的架设场地和充足的资金就可以在几十米的铁塔上架设起庞大的八木定向天线!效果好的天线是既要架得高,又要长度够。 三、40m频段(7.00~7.10MHz) 这是个短波初学者的入门频段之一,也是最拥挤热闹的频段。这个频段操作范围比较窄,但几乎全年全天大多可以进行QSO,白天,可以进行几百公里的通联,在傍晚或黎明时分是开通远距离通讯的好机会,这时各国的许多电台在狭窄的频段内互相拥挤,加上本身频段的严重杂音,汇集成一幅繁华的市井图。在深夜时分,常常是洲际通讯的好时机,因此,常在这个波段狩猎珍稀电台的HAM有个“夜猫子”的美称。国内较多HAM在7.050~7.070MHz之间用L**进行通联,许多省还在某些频点上设立固定的本地网络。这个频率的天线无论是简单的偶极天线、垂直接地天线或者复杂的八木旋转定向天线都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甚至有人把缩短型鞭状天线夹在汽车上,在上下班途中进行穿洲过省的通联。 四、20m频段(14.00~14.350MHz)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频率划分与使用

1.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 名称甚低频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特高频 极高 频 符号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频率3-30KH z 30-30 0KHz 0.3-3 MHz 3-30M Hz 30-300MHz 0.3-3GHz 3-30GHz 30-30 0GHz 波段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 毫米 波 波长1KKm-1 00Km 10Km- 1Km 1Km-1 00m 100m- 10m 10m-1m 1m-0.1m 10cm-1cm 10mm- 1mm 传 播特性空间波 为主 地波 为主 地波 与天 波 天波 与地 波 空间波空间波空间波 空间 波 主要用途海岸潜 艇通 信;远 距离通 信;超 远距离 导航 越洋 通信; 中距 离通 信;地 下岩 层通 信;远 距离 导航 船用 通信; 业余 无线 电通 信;移 动通 信;中 距离 导航 远距 离短 波通 信;国 际定 点通 信 电离层散 射 (30-60MH z);流星 余迹通信; 人造电离 层通信 (30-144M Hz);对空 间飞行体 通信;移动 通信 小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52-420MH z);对流层 散射通信 (700-10000 MHz);中容 量微波通信 (1700-2400 MHz) 大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600-4200 MHz);大容 量微波中继 通信 (5850-8500 MHz);数字 通信;卫星通 信;国际海事 卫星通信 (1500-1600 MHz) 再入 大气 层时 的通 信;波 导通 信 2.我国陆地移动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 29.7-48.5MHz 156.8375-167MHz 566-606MHz 64.5-72.5MHz(广播为主, 与广播业务公用)167-223MHz(以广播业务为 主,固定、移动业务为次) 798-960MHz(与广播公用) 72.5-74.6MHz 223-235MHz 1427-1535MHz 75.4-76MHz 335.4-399.9MHz 1668.4-2690MHz 137-144MHz 406.1-420MHz 4400-5000MHz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于家堡金融区起步街一期无线通讯系统 设计方案

鉴于此项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体建筑面积较大,且有地下建筑,对无线电信号屏蔽相当严重,使用单机同频对讲方式难以做到在大厦内部保持正常的无线通讯联络,大厦内部尤其地下建筑内存在不少的无线电通讯盲区,故需要采用加装中继台将无线信号释放到整个建筑内部,对讲机在异频模式下工作通过中继台的放大转发从而实现博物馆内部无盲区通讯,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一、系统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任务,整个无盲区系统信号覆盖范围为大厦内部地 下和地面各层,同时本系统也可覆盖大厦周边保安巡查范围内。 2、为避免电磁干扰辐射,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通讯效果系统采 用异频半双工工作方式,采用多天线覆盖,经过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合理配臵,将基站输出功率均匀释放至终端即信号增强天线。 3、由于无线对讲系统工作在150M超高频或400M甚高频的频率 范围内,信号的传输必须使用专用通讯同轴电缆或者低损馈管,可做到在保证较好的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又要避免对其它系统造成干扰。 4、由于本无盲区系统主要覆盖博物馆内部区域,频率推荐使用 UHF即400M,其频率特性穿透性好,比较适宜解决建筑屋内部尤其地下建筑内的盲区覆盖。 5、由于无线通讯技术已经发展到数字化时代,为了保证系统的

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省频率资源的角度考虑,拟采用数字常规系统加以解决。 二、MOTOTRBO数字对讲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如下: 1、频率优势:可充分利用已有的频率资源。原模拟系统使用25Khz 带宽,而数字系统仅使用原来的一半带宽:12.5Khz; 2、T DMA方式工作:将一路12.5Khz信道分成2个时隙,可同时传递 两路话音、互不干扰(相当于原来两套模拟中继台),可以达 6.25kHz的相同效果,同时减少用户在中继台和设备组合上的投 资; 3、清晰话音:数字通信采用数字编码方式,通过纠错编码,能够让 接收终端纠正由于射频信号干扰导致的误码,从而在整个覆盖区域实现更稳定一致的语音性能,收到的话音信号总是清晰的;4、降低环境噪声:通过语音编码将语音业务流分解为最重要的部分, 然后以少量的比特对它们进行编码,从而压缩语音业务,并且语音编码主要面向人类语音,因此,它可大幅降低背景噪音,具备超强的抗干扰传输能力; 5、数据应用:具有短信息、GPS定位等数据传输功能; 6、保密和排外:具的有更高私密性,不太可能被监听或被非法使用; 7、更长使用时间:同样功率下,由于采用了TDMA技术,它每次呼叫 只使用一个时隙,只需要使用发射装臵一半的电量,这让对讲机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频率从几十Hz(甚至更低)到3000GHz左右(波长从几十Mm 到0.1mm左右)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电波旅行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发信天线或自然辐射源所辐射的无线电波,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媒质到达收信天线的过程,就称为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的频谱,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表所示钓几个波段。根据频谱和需要,可以进行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和探测等,但不同波段电波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差别。 光速÷频率=波长 无线电波波段划分波段名称波长范围(m)频段名称频率范围超长波长波中波 短波 1,000,000~10,000 10,000~1,000 1,000~100 100~~10 10~1

0.1~0.01 0.01~0.001 甚低频 低频 中频 高频 甚高频 特高频 超高频 极高频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超短波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电波主要传播方式 电波传输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任何一种无线电信号传输系统均由发信部分、收信部分和传输媒质三部分组成。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媒质主要有地表、对流层和电离层等,这些媒质的电特性对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媒质及不同媒质分界面对电波传播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将电波传播方式分成下列几种: 地表传播 对有些电波来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当接收天线距离发射天线较远时,地面就象拱形大桥将两者隔开。那些走直线的电波就过不去了。只有某些电波能够沿着地球拱起的部分传播出去,这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就叫地波,也叫表面波。地面波传播无线电波沿着地球表面的传播方式,称为地面波传播。其特点是信号比较稳定,但电波频率愈高,地面波随距离的增加衰减愈快。因此,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适用于长波和中波波段。天波传播声音碰到墙壁或高山就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光线射到镜面上也会反射。无线电波也能够反射。在大气层中,从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的高空有几层“电离层”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反射体,就象一只悬空的金属盖,电波射到“电离层’

【开题报告】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水下无线通信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水下电磁波通信、水声通信和水下光通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及应用场合。 1、水下电磁波通信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众所周知海水据有导电的性质,因而海水对电磁有屏蔽的作用。海水中含有多种带电离子,其中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这8种离子占海水中溶质总量的99%以上,这是使海水成为导体的主要原因。海水的电导率随海区温度、深度、盐度的不同而不同,为3~5S∕m,工程上一般取其平均值:4S∕m,它高于纯水的电导率5~6个数量级。所以对平面电磁波传播而言海水是有耗媒质,这决定了平面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衰减很大。 (1)军用岸对潜艇甚低频单向通信 这是一种世界各国家海军传统的军用远程单向通信方式,它从发射到接收的海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是在大气层中,衰减比较小,但从大气层进人海面再到海面以下一定深度接收点的过程中,电磁波场强就会急剧下降。这就决定了水下电磁波通信只能用于远距离的小深度的水下通信。平面电磁波从大气层进入海面通信的发端在大气层中,其平面电磁波以垂直极化的形式(这是传播损耗较小的传播形式)在海面上传播,其水平磁场在海面感应出水平电场,此水平电场以接近垂直的方向向下传播,最后到达接收点。电磁波从空气中进人海面以下的能量是很少的。所以水下电磁波通信只能用于远距离的小深度的水下通信。如果想将电磁波信号送到较大深度时,就需要适当降低工作频率。 (2)军用岸对潜艇超低频单向通信 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将岸对潜(艇)单向通信的工作频率,从甚低频的几十千赫兹降到了超低频的100Hz以下,从而实现了100m左右的收信深度。 以上两种方式的通信,发射设备的规模宏大,其占地面积以平方千米计,发射机输出功率从几百千瓦到数兆瓦,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甚至超过万米,但收信深度(潜艇能可靠接收信号时艇的水线深度)都较浅,甚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仅几米至几十米,超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也仅百米左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目录 1 概述 2 2 KT106系统技术优势 3 3 系统组成 4 4 传输平台 5 5 组网方式 6 6 设备部署 6 7 系统主要功能9

1概述 长久以来,国内外矿井的无线通讯技术一直停留在窄带低速范围内,普遍存在设备复杂、功能单一、无法复用通道,重复布线的问题。重庆分院在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国内外成熟的Wi-Fi 技术,结合广泛应用的RFID技术,通过技术改进、本质安全设计,开发出了适应煤矿特殊环境的KT106矿井无线通讯系统。 KT106矿井宽带无线通讯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Wi-Fi 与RFID技术相结合,在煤矿井下实现了通过一套系统实现语音和人员定位数据传输。是我院最新研究的产品。突破传统系统结构模式,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共用一套传输线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系统网络结构将采用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的星型结合总线型的网络结构方案,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星型的中心点,基站之间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基站同时具有语音通信和定位功能,定位终端包括带定位功能的手机和专用的定位卡两种。系统采用本质安全供电的方式,使设备达到在回风巷道和工作面使用的安全等级和技术要求。 本系统通过配套的管理软件、工业以太网、PBX网关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无线信号进行空间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使煤矿无线通讯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处于国内外技术领先水平。 本系统是重庆研究院历时5年,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研制出了能够实现井下无线语音通话功能的最新技术装备,并能够24小时对煤矿出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活动轨迹,是煤矿最新一代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KT106无线通讯系统结构如下: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试题编号D 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姓名刘希胜 姓名朱梅冬 姓名张静

目录 一.摘要和关键词 (3) 1.摘要 (3) 2.关键词 (3)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3) 1.Abstract (3) 2.Key Word (3)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4) 1.设计任务 (4) 2.设计要求 (4) 2.1基本要求 (4) 2.2发挥部分 (4) 3.说明 (4) 4、评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方案比较与论证.. (4) 1.调制方式选择 (4) 1.1调幅方式 (5) 1.2调频方式 (5) 1.3调相方式 (5) 2.调谐方式选择 (5) 2.1电压调谐方式 (5) 2.2 PLL频率合成方法 (5) 五.系统设计 (6) 1.系统简介 (6) 2、发射机电路 (6) 3、锁相环电路 (7) 3.1本振部分 (7) 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8) 4、接收机电路 (10) 六、系统的组装与测试 (10) 1.系统的组装 (10)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0) 2.1测试仪器 (10) 2.2锁相环的测试 (11) 2.3发射机的调试 (12) 2.4接收机的调制 (12) 2.5 联机调试连接图 (12) 七、参考文献: (13)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报告 一.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 本单工无线呼叫系统以MC2833组成的单片调频发射系统作为主站,采用以MC3362作为核心的单片调频接收机作为从站,并且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提供高精度的本振。电路能较小失真的传输语音和输入波形信号,具有很高的带负载能力,由于增加了一些小的端子,不仅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也使得连接变得简单,并且性能稳定。 2.关键词 频率合成器,调频接收机,发射机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1.Abstract In the design,MC2833 and MC3362 is applied as the transmiter and receiver,respectivelly .Meanwhile,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PLL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local oscillator with high stability .Circuit can light distorted transmission pronunciation input and wave form signal .Except this ,the ability of leading load is very high,.As we increased some little terminals on it, this make it simple to connect to. And the performance is steady. The design basic targets demanded are ideally realized. 2.Key Word frequency synthesizer,transmitter,receiver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7020149.html,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作者:邓恒 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 摘要:无线电通信技术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尽管中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较晚,但随着近年来该领域的投资增加,发展趋势有所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们能够在没有地理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这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仪表的发展,优缺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无电线;通信技术;创新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将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以确保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无线技术的使用更加成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分析 1.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尔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发明了无线电并宣布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于1901年,英国和纽芬兰进行了2,700公里的长途无线通信,而无线电技术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目前,计算机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超远程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在制造、气象、军事和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1.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势 首先,在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之前,地理限制是人们沟通的最大障碍。沟通越多,沟通就越困难。无线电技术克服了地理限制,允许不同地区的人们以语音、文本、视频和数据的形式进行通信。其次,沟通的稳定性很高。无线电波不易影响环境因素影响,使通信过程非常顺畅。最后,无线电移动性非常好,人们可以随时进行通信。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足 与其他通信方法相比,无线技术也具有一些缺点。同时,外界可以轻易拦截无线电信号,造成重要信息或机密性的丢失,影响人们的信息安全,甚至对企业、军队和政府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由于現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目前研究最佳通信方法以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机密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热门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