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

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

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

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

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集中器用于终端设备较密集的地方。

缺点:主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各自的前端处理机实现的。全网缺乏统一的软件控制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成功地开发了ARPA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心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4大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小结: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分三个阶段。使用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掌握局域网的特点。

教学内容:

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面向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主要包括: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网络控制中心(NCC)、分组组装/拆卸设备(PAD)、网关(Gateway)等。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面向应用T的数据处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它由各种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软件所组成,主要包括:主机(Host)、终端设备(Terminal)、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

按通信距离划分: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城域网

按信息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树型网、环型网、总线网。

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卫星网

按传输带宽:基带网、宽带网

1、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又称远程网。

特点:分布范围广,从数千米到数千千米。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如电话网来实现.数据传输率低64Kpbs,错误率高。

2、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一幢办公楼、一个仓库或一所学校;低误码率、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

3、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一座办公楼、一个仓库或一所学校;低误码率;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

小结:分类、目的、形成

教学题目:1.4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服务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

计算机网络于1969年APRA网络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不仅使计算机的作用范围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方便了用户,而且也增强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拓宽了服务,使得它在经济、军事、生产管理及教育、科学等部门发挥了重大作用,日益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功能:

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之一.

大的计算中心,大容量硬盘、数据库、应用软件及某些特殊外设等。网络中的用户就可以共享分散在不同地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均衡负荷及分布处理功能:当某个主机系统的负荷过重时,可以将某些作业通过网络送至其

他主机系统处理,以便均衡负荷,减轻局部负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功能

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能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送信息,并根据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散、分级或集中处理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

4、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

综合服务数据网(ISDN)将电话、传真机、电视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纳入计算机网络,可提供数字、语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

5、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维护方便,扩展灵活.

大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但价格昂贵。小型机虽然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但普及率远远低于个人计算机.

二、网络基本服务

1、文件服务:包括对数据文件和有效存储、提取以及传输这些内容.

(1)文件传输:可以在几秒钟内把文件传到网络的另一端,而不用考虑文件的大小、传输距离,甚至也不用考虑本地的操作系统.

(2)文件存储器及数据移动

控制不同存储系统上的数据存储活动,是网络文件服务的重要方面。

(3)文件同步更新:通过比较保存的文件的周期和时间来判定最新的文件。

(4)文件归档:把重要数据复制到磁带机或一些脱机存储设备介质上,以防止数据的损坏,称为文件归档或文件备份。

2、打印服务

打印服务用来控制和管理对打印机和传真设备的访问。

打印服务接受打印作业请求、解释打印作业格式和打印机设置、管理打印队列,为网络用户充当中间人,与网络上的打印机和传真设备打交道。

网络打印服务可以减少网络打印服务可以减少一个部门所需要的打印机数量,将打印机放在最便于使用的地方,通过打印队列作业管理减少计算机传送打印作业的时间,有效地共享特定的打印机,利用计算机收发传真等。

3、消息服务

消息服务内容包括对正文、二进制数据、图像数据,以及数字化声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发送。消息服务能够主动地处理计算机用户之间、应用程序之间或者文件之间的交互式通信。消息服务不是简单地将数据文件存储起来,而是将数据一个点一个点地往前传送,并且通知等待这些数据的用户或程序。

消息服务的典型应用是网络电子邮件(E—mail)。最初的只传递正文消息,现在的E—mail已包括各种数字化的正文、图形及声像数据。如今,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称为布告牌的各种公用和私人E-mail服务,已成为与世界上其他计算机用户进行通信的普遍方式。

4.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是一种替网络客户运行软件的网络服务.它不同于文件服务是因为它不仅允许计算机之间共享数据,同时还允许计算机之间共享处理能力。

网络应用服务可以协调硬件及软件在最为合适的平台上运行实用程序(或软件应用);在网络上不用对每一台计算机进行升级便可增强关键硬件的处理能力。

5.数据库服务

网络数据库服务提供了基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提取的操作,它允许网络上的客户控制数据的处理及数据的表示。这样,便产生了专用术语来描述数据库应用程序,它允许客户向这些指定服务器发出数据操作请求,这就是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

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把请求以及提供数据操作的任务进行优化和分割。为了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减少网络传输,每个客户分配一部分说明请求及处理响应结果和任务。同时,数据库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利用网络数据库服务,可以优化计算机进行数据库记录的存储、查询及提取;有效控制数据的存储位置;在部门间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减少数据库客户的访问时间。

6.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是存储网络资源并且使其能被用户和应用程序访问的网络服务。它提供一致的方式来命名、描述、定位、管理和保障关于网络资源的信息。

以上只是对网络服务做了简要说明,并未涉及其技术实现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对于有网络需求的部门来说,除了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服务外,还必须决定这些网络服务应当采用集中式还是颁布式、或者是两者的混合。在实际应用中,网络服务可以集中放在一台计算机或一组计算机上,也可以颁布在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中,这主要由资源的控制、服务器专用性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因素来决定,在此就不详述了。

小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服务无论是广域网和局域网都采用。

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目录服务

1.3网络的结构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模块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它提供各种网络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的组织管理者,它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从计算机网络设计者的角度来看,网络模块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性能。

1.3.1网络的基本模块

网络基本模块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相对独立的资源点,如图1—4所示是网络基本模块的示意图。它主要是由主机系统、通信控制处理机、终端系统、集中器、本地线路和高速线路组成的多机系统.

1.主机(HOST)

主机(指主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它和其他模块中的主机连成

网后构成网络的主要资源.作为网络的主机,它具有下述功能:

①通信处理能力。

②分时处理能力。

③多重处理能力.

④程序兼容能力。

⑤虚拟存储能力。

⑥数据库管理能力。

主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之间利用通道或I/O接口相连,它们之间如同各自的外设。这样,两台计算机同时工作,就像同一台计算机一样,可以获得最高效率的信息传输。

2.终端(TERMINAL)

终端是用户进行网络操作时使用的设备.它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交互式终端、批处理终端、汉字终端、智能终端及虚拟终端等。

终端设备一般与通信控制处理机或集中器相连,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为近程终端,通过集中器再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为远程终端.为了提高处理能力,主机本身应尽量少接终端。

3.通信控制控制处理机(CCP)

通信控制处理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本模块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以及对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线路进行控制管理。此外,它还是网络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机,负责模块间的信息传输控制。

通信控制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

①线路传输控制。

②作业装配和拆卸.

③差错检测和恢复。

④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

⑤代码转换。

通信控制处理机一般宜采用小型机或高档微型机,并和主计算机之间通过高速的并行方式交换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局域网中通常不专设通信控制处理机,而是把这部分任务交给主机来承担。

1.集中器(CONCENTRATOR)

集中器的作用是把若干终端经本地线路(一般为低速线路)集中起来,连接到1~2条高速线路上,以提高通信效率和降低通信费用。它的主要功能有差错控制、代码转换、信息缓存、电路转接及轮询等。集中器实质上是在终端一端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常采用小型机或微机来担任.

2.本地线路

本地线路是靠近终端设备的通信线路,由它把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或者主机连接起来,构成模块内的面向终端的网络。由于它不超越模块的连接范围,所以称为本地线路。

本地线路大多数是低速通信线路,可以用专线连接,也可以用交换线路连接。

3.高速线路

高速线路用于集中器到通信控制处理机,或网络中模块的通信控制处理机之间的连接。从网络

的传输效率出发,这种通信线路一般采用高速线路,如同轴电缆或光缆等。

如上所述,网络模块大致由6部分组成。模块内部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关系,而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就更加复杂了。为了便于研究和设计网络的通信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图论和拓扑学的方法,将网络模块抽象成节点,通信线路抽象成链路,对网络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通信和传输。

教学小结:计算机网络由主机、终端、通信控制处理机、集中器、本地线路、高速线路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理解,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核心原理。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介绍,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2 传输媒介

传输媒介的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与应用。 2.3 编码与调制 数字信号编码,调制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2 介质访问控制 随机访问、令牌传递和轮流传递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绍。 3.3 差错控制 差错的分类,差错检测与差错纠正技术。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网络层的定义和功能,IP协议及其特点。 4.2 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常用的路由算法介绍。 4.3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五章:传输层 5.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传输层的功能与服务,TCP与UDP协议的特点与应用。 5.2 可靠传输机制 可靠传输的原理,滑动窗口协议和停止等待协议的实现。 第六章:应用层 6.1 应用层基础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HTTP和DNS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介绍。 6.2 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 6.3 网络管理与性能调优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性能调优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为其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王协瑞)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三版-王协瑞)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网络的系统组成及分类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五、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由现在的网络通讯、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理上分散 的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集合,这些计算机遵守共同的协议,依 据协议的规定进行相互通信,实现网络各种资源的共享。 网络资源 所谓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大容量磁盘、打印机等)、软件资源(如 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等)。 计算机网络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互连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所谓互 连是指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谓自主是指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相对独 立的,可以独立工作。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现代信息业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地应 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 (1)办公自动化 (2)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课时安排 共计10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使用; 3. 学习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4. 熟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课时)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第二课: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1课时) 1.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各层的功能; 2. 常用的网络设备和其作用。 第三课: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2课时) 1. 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模型; 2. 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流量控制。

第四课:局域网和广域网(2课时) 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和区别; 2. 常见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介绍。 第五课: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2课时) 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安全威胁; 2. 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常用工具。 第六课:计算机网络实验(1课时) 1.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实验; 2.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使用实验。 五、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设备和协议的使用。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价 1. 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设备和协议的使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 - 掌握 OSI七层模型,复用/分用技术等。 - 理解网络编程,设计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 知道最新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分类与重要性。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通信方式和分类。

- OSI/RM和TCP/IP网络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 物理层概述,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 传输介质,数字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 - 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信道复用技术,传输介质的高级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概述,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 帧的概念,MAC协议,CSMA/CD协议和轮流协议。- 环路拓扑结构,ATM网络,令牌环网技术。 -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与错误控制。 第四章网络层 - 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网络层的组网方法,IP协议,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 网络地址层次结构,子网化,NAT技术。 -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五章运输层 - 运输层概述,运输层提供的服务,运输层实体间的逻辑通信结构。 - TCP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可靠连接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原理。 - UD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运输层拥塞控制与质量服务(QoS)。 第六章应用层 - 应用层概述,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程序的体系结构。 - 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 分布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 - 构建网络应用程序模型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当着连接世界各地计算设备的桥梁。计算机网络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为他们提供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技能。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能够配置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件; •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的基本概念和策略。

3. 教学大纲 3.1 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模型。 3.2 网络体系结构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概述; •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3.3 物理层 •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 •编码和解码技术。 3.4 数据链路层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 •MAC地址和局域网。

3.5 网络层 •IP地址和路由选择; •ICMP协议和IP分片。 3.6 传输层 •TCP和UDP的概述和比较; •TCP连接管理和流量控制。 3.7 应用层 •常见应用层协议的概述和应用; •HTTP、FTP、SMTP等协议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8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 •防火墙和加密技术。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实验操作:设计网络实验,让学生亲自配置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 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课堂小测: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检查学生对于 该章节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提交实验报告,评估 其配置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期末考试:对全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案 第1课 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案 课时分配表 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 2 数据通信基础 6 3 网络体系结构8 4 TCP/IP协议集 6 5 局域网技术10 6 网络互连技术 6 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2 8 网络安全 4 合计48 上机实训16 合计64

课题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与功能课时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思政育人目标: 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价值,体会计算机网络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为促进计算机网络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10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1 min)→课堂互动(5 min)→评价修正(2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min)→课堂互动(10 min)→课堂小结(3 min)→任务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2 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 织纪律性,掌握学 生的出勤情况 新课预热(10 mi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 标准等 ⏹【学生】聆听、互动 ⏹【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 学习本门课程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纵观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计 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产生了 计算机网络。 通过老师自我 介绍,与学生相互 熟悉,并让学生了 解这门课的大致 要求 2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和技术; 5. 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b.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c.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a. 网络硬件设备:主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b.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c. 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d. 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技术 a. TCP/IP协议族 b. 网络传输协议:IP、TCP、UDP等 c. 网络应用协议:HTTP、FTP、SMTP等 d. 网络安全协议与技术:SSL/TLS、VPN等 4. 计算机网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a. 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 b. 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c. 网络拓扑调整与优化 d. 网络故障排除与修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3. 实践法:开展网络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资源

1. 电子教案和课件: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件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 2. 实验设备和工具:提供实验室环境和网络设备,配备相应的软件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第二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3. 第三周:TCP/IP协议和网络传输协议 4. 第四周:网络应用协议和安全协议 5. 第五周: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和相关技术。 3.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 4.培养学生的网络编程和网络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应用等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的作用和方法 -物理层的概念和作用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 -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和帧同步方法3.以太网和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的特点和发展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第三课:网络层和传输层 1.网络层的功能和路由技术 -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算法 2.传输层的功能和常见协议 -传输层的定义和作用 -TCP和UD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四课:应用层和网络安全 1.应用层协议和常见应用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和作用 -HTTP、FTP和SM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御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网络拓扑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上安排实践练习环节,如搭建局域网、配置路由器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估方法: 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课堂作业主要是练习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本课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等。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在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引入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二、理论讲解(30分钟)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4.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介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四、实践操作(4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网络拓扑结构设置和参数配置的实践操作。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1.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讲解、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结果为主要依据, 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的准确性。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主题:计算机网络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网络结构和协议; 3. 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教学内容: 一、引言 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重要性 B.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C.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A. 数据传输和通信协议 B. 网络拓扑结构与通信介质 C.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D. 数据传输的流程和过程 三、网络层

A. IP协议和路由算法 B. IPv4和IPv6的比较与应用 C. 子网划分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D. ICMP协议和Ping命令的使用 四、传输层 A.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的功能和特点 B. 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关闭 C. 套接字编程和网络编程实例 五、应用层 A.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等)介绍与应用 B. DNS解析原理和应用 C.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 六、局域网与广域网 A. 以太网和IEEE 802.3标准 B.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形、星型等) C.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点对点、多点等) 七、网络安全与管理

A. 网络攻击与防范 B. 网络管理和监控 C. 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讲解课件和实际案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2.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经验; 3. 实践:组织实验或模拟网络配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4. 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培训,并展示实际网络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对应用层 协议的熟悉程度; 2. 实验成果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评估,检查其对计算机网 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 项目作业:布置小组项目作业,评估学生对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计算机网络教材和参考书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第一章:网络概述 第一讲:网络定义、功能、发展 2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网络的定义 2、掌握网络的发展及各阶段特点 3、掌握网络的功能 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广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狭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互联 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等功能。 二、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计算机系统 2 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立,四台计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标志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 3、网络的成熟阶段 (1)局域网的发展:

lan操作系统的形成如:novell,nuix,windowsn nt 2000/2003及IEEE802体系形成 (2)osi体系形成: Iso组织规定了网络规范,提出了osi模形 4、网络的互联(internet) 90年代,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联在一起够成了internet. 5、信息高速公路 21世纪,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介质,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使网络速度进入到了下全新时代,标志着进入信息社会。 三、网络的发展方向: 1、三网合一 三网合一就是电话网(也叫电信网)数字网(也叫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可以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的 ADSL了,可以接电话电脑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2、“三金”工程形成 1993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卡”“金关”工程。 金桥:属于信息的基础建设,是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公共经济信息网。是三金工程中的基础。 “金卡”是指电子贷币工程。就是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是以电子信息转帐的方式实现一种贷币的流通形式。是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关”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推动海并报关业务的电子化,从而节省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3、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第一阶段:1986-1993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是间接连接。手段是国际长途拔号。这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仅用于internet中的mail(电子邮件) (2)1993-1994,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开通了一条64Kb的卫星专线。标志在中国真正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教案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通过答案引出本节的内容: 大家对网络的分类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总感觉都是同一个网络在直接通信,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在教育网中设定的一些资源,在教育网内部下载,速度是以MB作为单位;但是在自己家里上网的时候,下载的速度就变成了KB,甚至是B,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因为网络不同造成的,因此要理解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衡量的指标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带宽,这里要思考一下,带宽是什么?如果把数据比喻成在路上行驶的车,把网络比喻成马路,那么带宽变大了,用户感觉速度变快了,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因特网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结构的网络连接而成的,它们能相互通信,是因为它们遵循了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这里就要深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课程内容 第1章概述 1.4计算机网络分类 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将网络进行分类,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是: 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范围在几千公里以上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范围在一公里以内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范围在介于上两者之间。 个人区域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主要指代的是个人使用无线网络设备上网的范围。 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主要是的是开放给全社会所有用户的网络,通常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一般用户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使用网络和相关服务。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主要是指代那些只开放给特定用户的网络,范围外用户即使缴纳费用也无法使用这类网络。 3.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 按照网络中节点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可以将网络划分为: 星型拓扑:各节点连接在中心设备上;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目前非常常见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主机都连接在公共的传输介质上;传统以太网使用了这种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类似总线型拓扑,只是首尾连接在一起。 1.5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指标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局域网(LAN) 1.3.2 城域网(MAN) 1.3.3 广域网(WAN) 1.3.4 互联网(Internet)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特点 1.4.1 功能 1.4.2 特点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1.5.1 互联网应用 1.5.2 企业内部网络

1.5.3 科研教育机构网络 1.5.4 军事通信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6.1 OSI参考模型 1.6.2 TCP/IP参考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定义和作用 2.2 信道的基本概念 2.3 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2.3.1 数据信号的基本特征2.3.2 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3.3 模拟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4 编码技术 2.4.1 奇偶校验码 2.4.2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2.4.3 海明码 2.5 数据传输方式

2.5.1 单工传输 2.5.2 半双工传输 2.5.3 全双工传输 2.6 传输介质 2.6.1 有线介质 2.6.2 无线介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3.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3 HDLC协议 3.3.1 HDLC基本概念 3.4 PPP协议 3.4.1 PPP基本概念 3.5 以太网 3.5.1 以太网的基本概念 3.5.2 以太网的帧格式 3.6 虚拟局域网(VLAN)

3.6.1 VLAN的基本概念 3.6.2 VLAN的实现方式 3.7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7.1 总线型拓扑结构 3.7.2 星型拓扑结构 3.7.3 环型拓扑结构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4.2 网络层的功能 4.3 IP协议 4.3.1 IP基本概念 4.3.2 IP地质分类 4.3.3 子网划分及划分规则4.4 路由协议 4.4.1 静态路由 4.4.2 动态路由 4.5 ARP协议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 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 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 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 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