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静脉识别

手指静脉识别
手指静脉识别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

手指静脉识别是一种新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人体手指内部静脉的分布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即利用专门的图像采集装置获取静脉血管图像,再经过计算机或其他处理器执行识别算法提取出静脉特征,然后通过匹配这些特征来实现身份认证。手指静脉血管图像如图1.2所示。

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都手指静脉都不同,同一个人的手指静脉也不相同,且健康成人的静脉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手指静脉识别具有以下优点:

(l)唯一性好:医学证明,不同人的手指静脉完全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同,并且静脉形状在成年后不会变化。

(2)安全性高:由于静脉血管是隐藏在手指内部的,并且需要在专门的红外采集装置下才能获取图像,因此极难复制和窃取,具有很强的防伪性。

(3)准确率高:手指静脉识别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根据严格的医学证明和数学统计,F 双(拒识率)小于0.01%,F从(误识率)小于0.001%。

(4)简便易用:使用者对手指静脉识别的心理抗拒性低,静脉受生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低,且属于身体部分,无需携带,不会遗忘。静脉识别属于非接触式识别,使用安全卫生。

(5)快速识别:由于手指静脉血管相对稳定且容易拍摄,同时采集静脉图像的样本小从而生成的静脉模板的数据量也小,匹配速度快。

综上所述,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具有多种突出优点,被业内认为是目前身份认证中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

手指静脉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通过获取近红外光照射下的静脉图像来进行身份认证,是当前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的生物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是利用手指内部特征来实现认证的,具有很高的防伪性,作为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备受瞩目。

20世纪90年代末,日立制作所的研发人员在一项度量人脑活动的研究中发现,利用近红外光观察血液流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高度安全的生物识别方法,这就是手指静脉研究的起源。1997年日立中央研究所便开始对手指静脉认证技术进行研究,并利用透射光成像方式获取到了静脉分布图。此后静脉认证技术逐渐成熟并走向市场,到2002年日立公司发布了第一台手指静脉门禁控制系统产品。日立公司在2004年又推出了静脉新产品—用于ATM安全认证的指静脉认证系统,并在2005年使其商业化,同年还对外展示了载有“手指静脉认证设备”的汽车锁。截至目前,在日本,80%的ATM存取款机都搭载了手指静脉识别认证设备。手指静脉认证技术不仅在日本逐渐普及,在其他国家也备受关注。图1.3显示的是日立公司推出的手指静脉门禁系统和计算机安全登录系统。

日立公司在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的研究中,由Miura等人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静脉识别算法,典型的有重复线形跟踪法、最大曲率算法等,这些算法都已经成功应用于其公司开发的多种手指静脉识别系统之中。

在国内,虽然目前尚自主开发的静脉识别相关产品出现,但已有很多学术机构、研究所和公司单位进行手指静脉技术的相关研究。在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王柯俊教授、重庆工学院的余成波教授及吉林大学的马驯良教授等人对静脉识别技术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的还进行了样机的研制,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算法。在公司,江苏东大金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利用CMOS器件设计了较低成本的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装置[25],采集到了较高质量的静脉图像。与国外静脉识别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国内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算法方面,在产品研发和应用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手指静脉识别的系统架构

静脉识别的基本原理

手指静脉是指人体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手指静脉识别就是利用该血管结构的特征来实现身份认证。在可见光下,静脉是不可见的,只有在特殊的采集装置下才能获取。医学证明,人体手指静脉的血管结构在波长为0.7一1.lum的近红外光的照射下,能够穿透骨骼和肌肉,而流经静脉血管的血红蛋白容易吸收该波段的红外光而突显出静脉结构。通过专门的图像采集装置如红外CCD摄像机即可拍摄到静脉图像,然后对静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便可从中得到静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人的静脉结构是不同的,即使是双胞胎的各手指静脉也是不同的,而且成年人的静脉结构不再变化,即静脉具有唯一性,这就为静脉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图2.1所示的是两幅采集到的手指静脉图像,指尖在左,图中的阴影纹路就是静脉血

管结构,利用静脉的分布特征可以识别不同的人。这就手指静脉识别的基本原理。

静脉识别的系统流程

典型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其中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是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关系到整个识别系统的识别精度,手指静脉识别系统也不例外。

一个基本的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由静脉采集、质量评估、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编码、模式匹配共5个部分组成。静脉图像的预处理一般包括图像定位、滤波除噪、归一化等步骤。手指静脉识别的流程如图2,2所示。

其中,图像采集模块是静脉系统的第一步,负责完成近红外图像的获取,一般通过近红外CCD或者CMos器件拍摄。质量评估是一个可选模块,主要功能是评价当前的静脉图像是否合格,例如可排除非法使用异物试图进入识别系统的情况发生。图像预处理是静脉识别算法的第一步,也是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提取效果。特征提取模块完成对静脉模式的提取,主要包括对静脉图像的分割、二值化、细化等操作,最终提取出静脉结构特征。模式匹配是静脉识别算法的最后一步,执行输入静脉与数据中的静脉特征匹配,计

算出匹配度,最终输出识别结果给相应控制系统,如门禁系统、ATM机、计算机登录系统等。静脉识别一般用于多用户的身份识别,因此要求用户注册静脉并录入系统,系统组成框图中的静脉注册模块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

手指静脉的特征提取与匹配

静脉图像的预处理

静脉图像的定位

拍摄到的手指静脉图像可知,在装置封闭性好的情况下,背景部分呈现黑色,即灰度级级低,而手指区域(含静脉)的灰度级别相对较高,两者有明显的灰度差别。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本文采用的手指定位步骤如下:

STEP1:简单滤波,滤除图像噪声。先使用中值滤波算法,滤除斑点状噪声或扫描线噪声,然后进行简单平均滤波,使图像更加清晰、平滑,为后面的图像二值化做准备。

STEP2:利用图像二值化获取手指掩膜图。由于手指区域和背景区域的灰度级相差很大,因此采用一般的单阂值二值化就可以将静脉图像分为静脉和背景两部分,即获得手指掩膜图像。

STEP3:对原静脉图像进行反掩膜处理获取感兴趣区域(ROI)。即将当前采集的整幅静脉图像与前面得到的掩膜图像相乘,背景部分灰度置为0,手指部分灰度保持不变,就得到了需要的感兴趣区域—手指部分图像。

图4.1(a)为采集到的一幅静脉图像,包含背景和静脉部分,并且背景部分灰度接近0值。如果对整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可能在背景部分提取到静脉,显然是错误的静脉信息。

图4.1(b)显示的是经过单阂值分割后得到的二值图像,其中背景灰度为。,静脉区域的灰度为255,这幅二值图像也被称为掩膜图像。在实际图像数据处理过程中,为方便计算,可创建这样一个掩模矩阵:背景像素灰度为0,静脉区域像素灰度为1,这样可以直接通过矩阵相乘获得手指部分的图像数据。

图4.1(c)所示是经反掩膜后得到的手指区域图。其背景区域的灰度已全部设置为O,而静脉区域的灰度保持原值不变。这样就避免了在后续的静脉脉络提取中,背景图像对提取结果带来的影响。

静脉图像归一化

在静脉血管图像采集时,因系统光强、手指厚度、血液温度、手指倾斜度等条件不同,在不同时间采集到的图像在灰度分布上有较大差异,这会给以后的图像处理和匹配增加难度。因此在采集图像以后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包括静脉尺寸归一化和灰度归一化。

1、尺寸归一化

在静脉特征匹配阶段需要统一大小的静脉图像,而同一只手指在不同时刻放置在采集器的位置会有一定偏差,因而采集到的图像手指部分的图像大小也不同,会影响后续的匹配结果。因此,手指静脉图像的尺寸归一化的必要步骤。静脉识别的尺寸归一化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l)相同的静脉尺寸便于静脉的提取算法的参数设置,例如图像分割阈值等,有利于统一静脉特征的提取。

(2)对于不同手指而言,尺寸大小不同对静脉的匹配结果无影响,即不会引起误识;但如果是同一手指,如果尺寸不一样,采用有关识别算法如模板匹配,易引起拒识,即自己认不出自己的情况。

(3)如果实际采集到的图像过大,进行图像处理的时间会很长,而归一化尺寸例如缩小到一定像素大小,在不影响识别结果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缩短算法时间。

图像尺寸归一化实质上是一种图像的几何变换,一般采用从目标图像反方向影射实现。反向影射就是扫描目标图像的每个像素,按照给定的变换公式来确定目标像素对应的原像素。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目标图像可以保证整个目标图像没有空像素,即得到的目标图像每个像素点上都有相应的灰度值。然而,由于经过变换公式计算出来的原图像的像素位置可能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因此难以选取该分数位置处的灰度。为此,必须使用灰度插值的方式来弥补图像缩放带来的误差。

常用的灰度插值算法有3种:最近临近插值法、双线性内插法和曲线插值法。其中双线性插值法使用较广泛,保真度比较好,本文归一化选取了这种方法。实验中,静脉原始图像大小为768X288像素,经过双线性内插算法归一化后的图像大小为384X128,且图像不失真,效果满意。尺寸归一化前后的对比图见图4.2所示。另外,归一化操作也可以对静脉提取后的二值图像处理,但是考虑到对灰度尺寸归一化后,由于静脉样本变小,提取时间能够缩减很多,因此这里选取了先尺寸归一化,再进行后续的提取等操作。

灰度归一化

由于原始的静脉图像灰度级相对集中,即对比度低。为了规范化静脉提取,需要对静脉图像进行灰度归一化处理,使其分布均匀。假设原图像的灰度分布范围是[G1,G2」,设定归一化后的灰度为[0,255」,则归一化后的任意一点(i,j)的灰度可表示为:

静脉图像的增强

静脉图像的采集过程中难免引入噪声,如扫描线噪声、椒盐噪声、高斯白噪声等,这些噪声直接影响静脉的提取。静脉提取是直接基于灰度来实现的,一般要求输入图像足够平滑且又不能过于模糊,因为平滑可以消除算法过程中的阈值计算误差,而图像保持清晰、对比度高则有利于区分出静脉部分和背景,即实现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是对图像进行处理,使其比原始图像更合适于特定的应用,是一种基本的图像预处理手段。图像增强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必须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离开了特定应用的图像增强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增强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突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结果更符合实际处理的需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l)平滑滤波

图像的平滑滤波也称均值滤波,是图像增强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卷积运算对图像领域内的像素灰度进行平均化,从而达到减少图像杂点影响的目的。在图像的产生、传输和采集的过程中,往往会受环境的干扰而引入杂点干扰或者丢失部分信息,致使图像的质量大大降低。为了消除图像上离散状的杂点,平滑滤波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图像增强方法。从频域的角度上看,平滑滤波实质是低通滤波,即减少或消除图像中的高频成分,而不影响低频分量。图像的高频分量是指图像中灰度起伏较大的部分,例如图像边缘部分。而低频分量对应图像灰度变化缓慢的部分。经过均值滤波后,图像变得比较平滑。

平滑滤波的过程是遍历地求取图像一定领域内的像素灰度均值,然后用该均值作为新图中该像素位置处的灰度值。其增强实质是将杂点对某点灰度的影响,分散到受污染点的领域各像素中,减小杂点对图像的影响。理论运算公式可表达如下:

将模板算子在原图像中滑动地遍历每一个像素点(除边界外),模板算子分别与原图像中的像素灰度值相乘并相加结果,即执行卷积运算,最后将结果除以归一化系数9,便完成了一次3x3的平滑滤波。滤波效果如图4.5(b)所示。从图中可看出,通过均值滤波能够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图像中的分布均匀的噪声,如密布的雪花点状物,得到的图像比较平滑。但过度的均值滤波后,图像会变得模糊,丢失一些明显特征,这是简单均值滤波的缺陷。

(2)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的图像处理方式,它通过对邻域内像素按灰度排序后的结果决定中心像素的灰度。图像的中值滤波在少量离散杂点噪声的消除方面效果显著。均值平滑属于线性平滑滤波算法,在消除离散杂点方面,采样的是将杂点的干扰分摊到整个领域中的各个像素,以减小杂点的影响,然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图像变得不够清晰。均值滤波适合消除孤立的杂点,而对于较大杂点或者密集的杂散点的滤除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值滤波不去关注孤立点的属性,而是确定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和邻域内其他像素点的某种关系,来决定中心点的

像素值。这个关系就是灰度值的大小分布,顾名思义,中值滤波就是选择邻域内的灰度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作为邻域中心点的灰度。

在静脉采集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扫描线噪声。由上述的平滑滤波很难消除此类噪声,而设计一个一维的中值滤波器就能解决此类问题。以为扫描线噪声的特点是呈细线条状,方向固定为垂直或水平的,而且灰度级一般很低,和静脉部分的灰度级相比很容易区分开来。因此只需沿着垂直于摄像机的视频扫描方向,使用一维的中值滤波算法,即可消除此类噪声。

(3)高斯滤波

图像的高斯平滑滤波是平滑线性滤波器的另一种应用,与图像的均值平滑不同的是,它在领域内像素的灰度进行平均时,赋予了不同位置像素不同的权值。高斯平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保留源图像的总体特征。高斯模板的权值是有高斯分布函数的形状来确定的。高斯滤波器对于抑制服从正态分布的噪声特别有效。

高斯噪声是一种具有高斯特性的噪声,通过一般的均值滤波并不能很好地消除。此类噪声需要相应的高斯平滑滤波才能有效消除,常用的方法是2一D高斯低通滤波器。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常用零均值的二维高斯函数作为滤波器,函数表达式如下:

高斯函数具有几个特点,首先二维高斯函数具有旋转对称性,即滤波器在各方向的平滑程度是相同的。对于静脉图像,其脉络方向事先是未知的,因此使用高斯平滑不会偏向任何方向。其次,高斯函数单值的,即高斯滤波器使用领域像素的加权替代中心点的像素值,且其权值随之偏离中心点位置的距离而递减。因此,高斯平滑保持了图像的总体灰度特征而不会使图像失真。

在对静脉图像的滤波与增强的过程中,先对尺寸归一化后的静脉图,首先使用中值滤波消除明显的斑点噪声和扫描线噪声;然后使用2一D高斯滤波器滤除呈正态分布的高斯噪声;用均值滤波进一步平滑图像,即采用多级滤波的方式处理。此外,滤波方式的选择和静脉提取算法有关系,若提取算法好,滤波处理的效果可以适当降低些要求。

几种静脉特征的提取算法

手指静脉没有虹膜那么丰富的纹理特征[37],也没有指纹具有较多的细节点(端点、交叉点等)特征。在现有的静脉采集技术下,静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复杂的拓扑结构,即

静脉纹路。因此静脉特征的提取主要是对静脉图像的分割,提取其纹路结构特征。

手指静脉采集装置获取的静脉图像包括静脉纹路和背景组成。静脉在静脉图像中呈现具有一定方向的纹路特征,静脉图像的分割就是要提取出静脉纹路。图像分割主要有传统的固定阈值法、动态阈值(Niblack)法、最大类间法(OSTU)、模糊阈值法等。

而实际上,传统的阈值分割法并不合适手指静脉图像的分割。针对静脉图像的特点,研究者相继提出了很多算法。其中比较典型的算法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柯俊教授提出的阈值图像法、重庆工学院余成波教授提出的基于模糊增强的方向谷形算子法、以及日立公司中央实验室的Mirua Nato等提出的重复线形跟踪法、最大曲率法等。

闽值分割算法

传统的阂值分割算法主要有单阂值、多阂值、迭代阂值选取法、Niblack方法、最大类间(OTSU)法等。其中以Niblack方法对静脉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下面简要介绍其算法原理。

(1)Niblack方法

(2)阈值图像法

阈值图像法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利用一定大小的平滑模板对图像进行足够的平滑处理;然后创建一个位图T(x,y),设置新创建的位图的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初始化为0,用给定大小的均值模板算子在图像上滑动,计算每个位置处的均值作为对应位置处的位图灰度阈值,赋给T(x,y),遍历图像每一个点(除靠边界部分外)得到的T(x,y)即阈值图像。最后拿原图像和阈值图像逐点比较,进行二值化处理如下:

仔细分析可知,阂值图像法实质就是前述的动态阈值法(Niblack)的特例,即在动态阈值法中求取均值时,标准差的修正系数值为O,即不考虑邻域灰度分布的方差。

因此,这种阈值图像法的分割对静脉图像的处理效果仍不理想,它适合质量比较好的静脉图像的分割,而实际上手指静脉的成像质量比手背要差得多。

静脉提取算法

手指静脉图像的特征

静脉图像主要包括静脉部分和背景部分。从上图可见,静脉部分表现为纹线性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静脉特征的提取就是提取出这些纹线结构。但从视觉上看,上图中,静脉部分和背景部分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灰度级别相差不大。图4.12显示了静脉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即灰度的分布特征。

由图可知,静脉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没有明显的双峰或者多峰分布特征,因此采用传统的阂值分割方法,显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静脉图像的分割,需要采样符合静脉特征的专用算法。

虽然手指静脉纹路的灰度分布比较集中,静脉与背景的区别不大,但是相对背景它总是可见的,并且具有管状线特征,即沿着垂直于静脉延展方向,其灰度分布具有从亮到暗,再由暗到亮的变化特征。取图4.12中的静脉图像最中间一列即第192列灰度剖线来分析,其灰度具有图4.13所示的分布特征。

上图中,横坐标为第384列的像素点位置,纵坐标代表各像素点对应的灰度值。从Matlab 图中可看出,该灰度曲线呈现3个谷形区域,各谷点位置大概位于第35、58和1巧行。再观察手指静脉图像样本,最中间一列的确有3条静脉穿过,可见灰度分布的谷形特征和实际的静脉分布特征有一定关系。可以借助这种特征,来确定静脉的准确位置。

以上分析的仅是沿着静脉图像的一个方向的灰度分布,而静脉纹路的走向是随机的,但绝大多数是朝着指尖方向延伸。因此,如果只分析单方向(如垂直于静脉图)的静脉灰度分布,

是不足以完整地提取静脉结构的,原因在于当静脉呈竖直走向时,90度方向的切线会覆盖较多静脉点,因此谷形特征不明显,不利于静脉的提取。为此,本文基于四方向的谷形搜索的方法来提取静脉,即某方向不好确定是否是静脉点时,再兼顾其他方向的分布情况,只要有任一方向满足静脉谷形的特征,就可以认为当前像素点属于静脉特征点。

四方向谷形搜索的静脉提取

分析了手指静脉图像的基本特征后,发现通过静脉图像的灰度剖线的谷形形状,可以用来提取静脉特征。针对静脉纹路方向的随机性,理论上需要分析所有方向的灰度分来确定静脉位置。然而事实上,静脉的延展方向大部分是顺着指尖方向的,即分析垂直于手指的灰度剖线最为有效。

考虑到,数字图像处理的方便和静脉方向分布特性,本文仅取了O、45、90、135共四个离散的方向来替代静脉所有方向。但如果直接截取整幅静脉图像对应方向上的切线数据进行分析是比较繁琐的。为此,借鉴指纹识别中常用的方向图,本文设计一个用于静脉提取的方向模板,如图4.14所示。

图中,0,1,…,3分别代表。、45、90、135度方向。在计算某方向的分布时,设定该方向上的算子全为1,而其他方向上的算子全为O,即仅取该方向上的图像数据运算。“*”号表示模板邻域中心点。

根据采集到的样本实际情况,本文取模板大小为9x9像素。模板的大小跟实验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模板的大小与静脉的宽度存在一定关系,即模板越大提取的静脉越宽。

静脉提取算法原理及步骤

基于四方向谷形检测的手指静脉提取算法原理为:把静脉的走向分为四个方向,通过分析各方向曲线的灰度谷形特征,确定中心像素点是否属于谷形区内,是则将当前点设为静脉点,从而获得该方向上的静脉纹线分布图;然后叠加所有方向的搜索结果,即可初步提取出静脉结构特征。取d方向的静脉图像灰度剖面,以像素点(i,j)为中心,分析该点剖面曲线的灰度分布特征。若其周围的像素点的灰度曲线呈现凹形,即中心点处于谷形区域,则将该点判别静脉上的点。实际上灰度凹形的深度和宽度与中心点属于静脉的概率有密切的关系,在宽度满足一定范围内是,其深度越深则属于静脉特征点的可能性就越大。静脉提取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静脉特征图后处理

手指静脉图像经过前面的图像分割后所提取的静脉特征中存在较多的孤立点和孤立小块,有时还会出现小空洞。这些区域属于噪声,会影响静脉的匹配结果。

由于使用方向谷形检索的方法提取到的静脉,并非完全和真实静脉的宽度相对应,因此如果直接使用二值化后的静脉图作为特征进行匹配,可能会因为提取到静脉区域和真实静脉差异较大而带来误差。例如实验中谷形宽度的阈值和实际输入的静脉宽度不同是,就会把非静脉区当成静脉处理或者把原本是静脉的区域当成了背景,这种错误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匹配的结果。

结合静脉分割中提取的静脉特点,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分割的结果进行滤波除去噪声并进行细化操作,取细化后的静脉图作为静脉特征。这种做法是基于以下三点:(l)在谷形区域的确定上面,判决条件是对称的,即中心点两边均满足一定阈值条件。这样提取时不会偏向无论静脉的任一边缘,使用较好的细化方法,细化后得到的单像素静脉纹线理论是接近真实的静脉中心的。(2)在实际静脉的采集中,由于采集环境的微小变化,人体血液温度的变化,都会导致同一个人的手指在不同时刻采集到的静脉,其宽度总会有所差异。然而无论静脉宽度如何变化,只要静脉整体结构不会受压迫变形,则其静脉中心位置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利用准确的不变量作为静脉的特征,会比大量含噪声的特征更为准确。(3)细化后的特征数据量较少,有利于特征存储、传输和加快匹配过程。

1、二值图像的滤波与去噪

灰度图像常见的噪声有椒盐噪声、高斯噪声和颗粒噪声等,在预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中值滤波、平滑滤波等操作可以削弱这些噪声的影响,但不能够完全清除,使得二值化后的图像中仍然存在噪声。另一方面,在灰度图像本身的分割过程中,也会产生噪声。

图4.16(a)所示的是一幅初步提取到的手指静脉二值特征图,其中主要存在三种噪声: (l)斑点:白色斑点的面积要比于静脉特征区域小很多,而且比较分散、孤立;而手指静脉部分基本是连通的,这个实际相符,因为手指的血管必然是连通着的。另外,静脉区域的延展性好,在图中表现为横向跨度大,而斑点跨度小。

(2)空洞:上图中在手指的指尖(左端)区域有黑色空洞,实际上这与实际静脉分布不相符合,尽管在此例中此区域的提取结果并不准确。此类空洞在细化时,容易产生一些闭合的环形结构,即伪特征结构。

(3)毛刺:在二值图像中,那些附着在静脉边缘的白色小凸起区域。这些凸起在细化时易生成毛刺,影响特征匹配。

根据三种噪声的特点,提出对应的噪声滤除方法如下:

首先,对于斑点噪声,可通过计算其面积大小,与设定的面积阈值比较,若低于此阈值则判为噪声,否则仍保留,视为静脉区域。因为实际采集到的静脉图不一定都是连通的,孤立的并不说明它不属于静脉。此类方法叫做面积阈值除噪。

连通区域的面积计算是通过区域标记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如下:

(l)设置区域标记初始值Lable0,从图像的第一个像素点开始,判断当前点是否属于目标(在静脉二值图中即白色像素点),若是则标记该像素点值为Lable0,例如其值从1开始,见图4.17所示。

(2)从第一个标记为Lable0的像素点开始,遍历整幅图片,判断当前点的8邻域内是否有存在任何一点为目标灰度,若存在则标记其值为Lable0,直至没有相连的目标点存在。

(3)让标记值Lable加1,继续重复步骤(2)直至将所有区域全部标记完,得到一幅被标记过的连通区域图,各区域的灰度值即是被标记的Lable值,区域个数即Lable的终值减初始值。

(4)根据被标记的区域灰度,统计具有相同Lable值的像素点的个数,其总数就是该标记的连通区域的面积大小。

其次,对于静脉二值图像中的黑色小空洞,去除方法是:同样适用区域标记的方法计算各黑色连通区域面积大小;然后,将面积小于设定阂值的区域置成白色,这样就可以消除空洞,这个过程被称为填充。

最后,为消除静脉二值图像中静脉区域边缘的小凸起毛刺,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中值滤波。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的信号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的优点是不会使图像变模糊。用它来处理二值图像时,由于二值图像中之存在0和255两中灰度级,因此灰度排序取中值不是0就是255,不会改变静脉特征图的灰度级。

经过以上三种图像滤波后,得到的静脉二值图像如图 4.16(b)所示。可见,滤波处理后的效果显著,基本没有了斑点、黑色空洞和毛刺了。

静脉骨架的提取

由前述可知,所提取的手指静脉特征图像的静脉纹路较粗,可能不一定和实际的静脉宽度相同,直接作为特征图存储用于匹配的结果并不准确。因为,在实际中,静脉纹路的粗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时变的。但是,静脉延展的方向及其拓扑结构在不受外界压迫变形的情况下,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本文选择了细化后的静脉骨架作为静脉特征。

图像的细化是指在保持原图像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抽取一个单像素宽的骨架的过程。经过二值化的手指静脉图,静脉区域的白色纹路的中心骨架需要经过细化才能够提取。静脉细化的过程就是把静脉区域的纹线部分按其宽度对称地削减,使静脉纹线成为只剩下宽度为一个像素的线。

细化算法有很多,如条件细化算法、模板细化算法等。本文选择了查表法细化算法。查表法原理:某一黑(白)点,如果它在图像边缘,那么它周围的8点必定表现出一定色彩顺序,如图4.18所示。如果A点周围表现出如此色彩顺序,则A点就是边缘点,需要去掉以实现

细化。然而,周围8点的色彩顺序一共有28=256种,如果每种都要枚举显然不太现实。不过,人们已经归纳出了一张表格,用一个char型数据来表示一种色彩顺序。例如,则对图示中色彩顺序,规定白色为1,黑色为0,并以8邻域的左上角为第一点,按顺时针旋转方向,色彩顺序依次为白白黑黑黑黑白白,即可编码为11000011,对应十进制为195。查表法所采用的细化模板表格就是按照这种编码方法建立起来的[44]。

对图4.19(a)中的静脉二值图像,经过查表法细化后的手指静脉图像如图4.19(b)所示,可见经过细化后的静脉骨架均为单像素点。但是同时可看出,由于静脉二值图像中的静脉边缘噪声导致细化后的骨架有较多“毛刺”,这些毛刺会影响静脉模式的匹配。因此,需要剔除这些毛刺。

毛刺裁剪的方法为:通过从骨架上的每个端点开始沿着非零点搜索,直到抵达交叉点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每个端点上遍历的像素点数,然后设定一个阂值,小于该阂值的端点搜索路径上的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O,即设为背景点。毛刺裁剪后的静脉特征骨架如图4.19(c)所示。图41.9(d)显示的是最终细化后的骨架与细化前的二值图像的对比视图,细化后的效果是很理想的。至此,得到了手指静脉特征图,即细化后的骨架图。后面的特征匹配就是利用这幅骨架图作为静脉特征来识别的。

手指静脉的匹配

手指静脉的匹配是比较两个手指静脉是否相同的操作过程。虹膜识别系统中,因虹膜具有丰富的纹理特征,一般通过纹理编码来识别,而手指静脉的纹理并不丰富,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稳定的骨架拓扑结构,即静脉纹路的几何特征。静脉结构特征蕴含了静脉图像的主要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足以区分不同的手指,因此一般利用手指静脉的结构特征作为静脉特征匹配的对象。

然而,手指静脉又不能和指纹那样,具有较多的细节特征点如端点、交叉点等,可通过细节点(端点、交叉点)的匹配来实现静脉的匹配是不合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手指静脉采集装置还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提取到的静脉伪特征点较多,不利于匹配;另一方面手指静脉本身的细节点也比较少,识别精度不高。因此,本文认为以手指静脉整体拓扑结构特征的统计信息,使用模板匹配等方法来识别手指静脉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模板匹配利用的是图像的整体信息,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即出现部分伪特征点,不会对匹配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

几种静脉匹配方法

1、细节点匹配法

该方法类似指纹识别中的基于指纹图像的细节点如端点、交叉点的特征进行匹配的。手

指静脉特征图中的细节点如图4.22中标注。

用细节点匹配静脉时,就是统计所有这些细节点的个数、相对位置关系等进行比对来确定两个静脉的匹配程度。对于指纹识别而言,由于目前指纹采集仪采集到的指纹相对比较清晰、稳定,能够准确的提取出这些细节点,同时指纹本身的细节点特征较多,因此使用细节点的匹配方法是很适合指纹的。然后,由于在手指静脉的采集过程中,采集到的静脉质量并不理想,含有较多的噪声,相应提取出来的静脉结构容易带来错误的细节点,因此细节点匹配静脉特征效果并不理想。

模板匹配法

模板匹配是指利用图像与模板进行逐点的灰度比较,通过计算相似度来实现图像匹配的方法。用模板匹配来进行手指静脉的匹配,就是通过静脉二值图像和模板二值图像进行比较,通过计算重合点数来实现匹配。由于模板匹配利用的是静脉的全部信息,可以减少含部分噪声的静脉匹配错误的发生,而事实上,手指静脉提取的结果均会有噪声存在的。可见,模板匹配方法是很适合手指静脉的匹配的。很多文献都使用了该方法来进行手指静脉的匹配。

图像的模板匹配

模板匹配是图像匹配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模板匹配就是要在待搜索图像中找出与已知模板相似的程度,一般采用标准模板在待识别的图像上滑动并计算模板与原图像的最大相关系数作为匹配结果。

模板匹配的算法过程描述如下:

手静脉身份识别技术

手静脉身份识别技术 0 引言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生物身份识别技术,手静脉识别有着显著的优点:社会可接受,特征不易复制,比指纹受破坏的可能性更小,不易入侵,无明显的建康威胁,特征惟一性,低成本,精确快速,比签名和声纹等行为生物测量特征变化小。手静脉识别具有广阔的应甩前景。1 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983年,柯达公司在诺丁汉的雇员Joseph Rice在研究红外条形码技术时产生了利用人手背血管红外成像作为身份识别的想法,发明了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取名为Veincheck。然而柯达公司的主管认为此技术缺乏市场潜力并未采用。1987牟10月31日J.Rice获得此项技术的第一个专利(Patent #4699149,Apl3aratu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J.Rice将其发明授权给BTG(British Technology Group)负责专利的开发和管理,希望能在安防工业有所建树,但当时并未引起BTG足够的重视,开发进度缓慢。1990年J.Rice担心此发明被BTG拖延了时间而埋没,决心自己投入技术开发,此时BTG已安排英国前国家物理实验室科学家David Claydon开始了有关静脉结构的多样性和惟一性测试,J.Rice和David讨论后采用了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的方法进行生物身份识别。1991至1993年P.MacGregor,R.Welford,P.L.Hawkes和D.O.Clayden等人发表了3篇关于Veincheck的原理介绍性文章和技术报告,明确指出Veincheck是一种以手背静脉作为身份比对特征的生物识别系统。J.Rice于1994年发表名为“A Quality Approach To Biometrie Imaging”的文章简要的介绍了Vein-check的开发历程和相关算法。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J.Rice采集的图像质量很差,但测试效果仍然令人鼓舞,。1993至1995年间,澳大利亚的A.J.MeIinert,J.M.Cross and C.L.Smith开展了基于热成像的手背血管特征识别的研究。1998年BTG上市公司高级经理Eugene Sweeney撰文介绍了veincheck手静脉识别技术的优点:社会可接受,特征不易复制,比指纹受破坏的可能性更小,不易入侵,无明显的建康威胁,特征唯一性,低成本,精确快速,比签名和声纹等行为生物测量特征变化小。2000年,Veincheck的开发原型机在英国信息安全部门CESG/BWG的通用办公环境测试中表现平庸,此后没有发现有关Veincheck产品商用的报告。J.Rice研究宣传Veincheck技术的网站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了2000年。2007年这位手静脉识别技术的先锋撰文对此项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表示焦虑,建议开发可穿戴式静脉采集设备。 1992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生物工程系的K.Shimizu发表文章认为可以利用人体手血管红外成像作为身份识别依据,此文章被认为是日本和韩国进行手静脉识别技术研究的源头。1997年,韩国的BK System公司发布了亚洲第一个商用手背静脉识别产品BK-100,1998年H.S.Choi和BK System取得了美国专利,BK S-ystem又开发了BK200和BK-300两个改进产品,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底,BK System的产品就停产了。2000年,BK System的一些成员组建了Techsphere公司,继续研发静脉识别产品,最终推出了VP-Ⅱ,。这期间他们发表了一些论文,在图像采集和滤波算法上都进行了改进,使用了组合常态滤波和增强滤波、基于静脉走向的方向滤波算法,报道称该研究采用10 000人进行了测试,FAR可提高到0.000 01,识别速度为0.1 s。VP-II在BK System产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使用了当时最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红外光源补偿,改进了静脉特征的抽取算法,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防止欺骗,大大改进了可靠性并提高了性价比,同时声称适用于99.98%的人群。VP-n被成功应用于机场,银行和医院等单位。此时,为了绕开手背静脉识别的专利,在日本兴起了基于手掌静脉和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开发,M.Kono和N.Miura等人先后发表了关于手指静脉识别的文章。日立公司推出了系列手指静脉识别产品,。富士通公司则推出了手掌静脉识别产品。此后静脉识别技术的发展就进入了研究和产业化交织的状态。而且由于企业早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均保持在恒定的范围,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在疾病和创伤时,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通过静脉输液和输血,可以迅速有效地补充机体丧失的体液和电解质,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护士必须熟练

第一节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一)静脉输液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在输液系统内形成压力,当其压力高于静脉压时既可将溶液或药液输入体内。因此,要使溶液或药液进入体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输液瓶与静脉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输液瓶液面必须与大气压相通(软包装液体除外);三是输液管道必须保持通畅。 (二)静脉输液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常用于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如剧烈呕吐、腹泻、大手术后、烧伤等患者。 2.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常用于抢救大出血、严重烧伤、休克等患者。 3.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禁食、胃肠道吸收障碍、大手术后的患者。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加入抗生素治疗感染;输入解毒药达到解毒作

用;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的特点是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能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可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常用的晶体溶液包括: 1.葡萄糖溶液可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通常用于静脉给药的稀释剂,临床常用溶液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的平衡。临床常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等。 3.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消除水肿,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临床常用的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25%~50%葡萄糖溶液。 4.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1)碳酸氢钠溶液(NaHCO3):通过碳酸氢根离子和体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最终以水和二氧化碳形式排出体外,由于二氧化碳需要通过肺排出,因此不适用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NaHCO3还能提升血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力,补碱速度快,不易加重乳酸血症。常用的NaHCO3浓度为4%或1.4% 。 (2)乳酸钠溶液:乳酸钠解离为钠离子和乳酸根离子,钠离子在血中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形成碳酸氢钠。乳酸根离子可与氢离子生成乳酸。休克、缺氧、肝功能不全、右心衰竭及新生儿对乳酸利用能力差,所以不宜使用。常见的乳酸钠溶液浓度为11.2%或1.84%。 (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特点是分子量大,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常用的胶体溶液包括:1.右旋糖酐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常用溶液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中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中分子右旋糖酐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 2.代血浆作用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提高循环血量和心排出量,有良好的扩容效果。代血浆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过敏反应少,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常用的有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和聚维酮等。 3.血液制品提高胶体渗透压,提高循环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利于组织修复和提高免疫力。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指静脉识别原理是什么

指静脉识别原理是什么? 指纹识别的应用相对较早,在门禁考勤等领域的应用也较成熟,但是随着应用的增加使得本身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我们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地寻求新的识别办法。静脉识别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被发现之后,对于静脉识别的前景就十分看好,普罗巴克将指静脉识别技术完美的应用到指纹锁上。 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工作原理,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登录者身份。 普罗巴克I200作为全球首款指静脉锁,采用全新指静脉识别技术,通过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指静脉血管成像进行活体识别以达到认证的目的,该技术识别更加精确、稳定、安全。

精确:人体内部生物特征,不受外界干扰,认证精度高。 稳定:静脉成像对外界敏感度极低,提高识别稳定性。 安全:静脉不受表面皮肤影响,信息永固,安全性更高。 医学研究证明,指纹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这就为指静脉识别提供了依据。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它具有指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被复制或者盗用的机会很小,使用者心理抗拒性低,受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克服了皮肤干燥,油污,灰尘,皮肤表面异常等因素,原始手指静脉影像从被捕获到数字化处理,整个过程不到1秒等,并可触发的高准确识别率(认假率为0.0001%,拒真率为0.01%,注册失败率0%)等多项重要的特点,使它在高度安全和使用便捷上远胜于指纹识别技术。

静脉识别主要技术特征

静脉识别主要技术特征 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红外生物识别技术,它是根据静脉血液中脱氧血色素吸收近红外线或人体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用相应波长范围的红外相机摄取手背(或指背、指腹、手掌、手腕)的静脉分布图,通过归一化、去噪等预处理后进行滤波增强与静脉纹路分割、细化修复,然后提取其特征,再与预先注册到数据库或储存在IC卡上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以确定个人身份。由于每个人的静脉分布图具备类似于指纹的唯一性且成年后持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它能够唯一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此外,它具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原理介绍 静脉识别主要是利用静脉血管的结构来进行身份识别。由于静脉纹络包含大量的特征信息,可以作为验证的对象。手掌静脉识别的原理也是利用静脉血管与肌肉、骨骸之间对特定波长红外光不同的吸收特性来进行静脉血管造影,与手掌静脉识别的原理相同。由于手掌较厚,红外光通常无法进行透射,因而只能采用反射造影法。红外光照射在手背上,有静脉的部位吸收红外光反射暗淡,肌肉与骨路部位反射强烈,从而实现对静脉的造影。静脉纹络在人体内部很难被伪造。 二、特征分析 (一)活体识别 用手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背静脉的图像特征,是手背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在该系统中,非活体的手背是得不到静脉图像特征的,因而无法识别,从而也就无法造假。 (二)内部特征 用手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背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手背表面的图像特征。因此,不存在任何由于手背表面的损伤、磨损、干燥或太湿等带来的识别障碍。 (三)非接触性 手背无须与设备接触,轻轻一放,即可完成识别。这种方式没有手接触设备时的不卫生的问题以及手指表面特征可能被复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井避免了被当作审查对象的心理不适,同时也不会因脏物污染后无法识别。手掌静脉方式由于静脉位于手掌内部,气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几乎适用于所有用户。用户接受度好。除了无需与扫描器表面发生直接接触以外,这种非侵入性的扫描过程既简单又自然,减轻了用户由于担心卫生程度或使用麻烦而可能存在的抗拒心理。 (四)安全等级高 因为有了前面的活体识别、内部特征和非接触性3个方面的特征,确保了使用者的手背静脉特征很难被伪造。所以手背静脉识别系统安全等级高,特别适合于安全要求高的场所使用。 三、静脉识别算法 主要包括3大部分:静脉图像的获取;静脉图像预处理和静脉识别。图像预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与维护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与维护 一、目的 1.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 2.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便于急救和给药。 二、评估 1.治疗方案:评估输液目的、疗程、速度和药物性质。 2.患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3.穿刺部位:评估皮肤情况、静脉能见度、静脉壁的弹性、静脉直径和长短、有无静脉瓣以及穿刺的难易程度。 4.穿刺工具的评估及选择。 三、用物 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正压接头、延长管、贴膜、无菌手套,利器盒,其余同静脉输液。 四、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按医嘱备药,认真检查。 (1)核对药液:检查药名、浓度、剂量、用法和有效期等。 (2)检查药液: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混浊、有无沉 淀或絮状物。注意配伍禁忌,确保剂量准确。 (3)在瓶体上贴标有患者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的输液贴。 (4)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输液贴上应标明皮试结果。 (5)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加药后贴瓶口贴。 (6)加药护士签名及配药时间。 3.用物准备齐全,携至床旁。 4.按医嘱,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及腕带。 5.查对输液瓶上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检查液体质量和失效期。 6.解释留置针输液目的。 7.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排便。 8.选血管,放好输液架。 9.戴手套,消毒瓶口,取输液器、检查质量及失效期。

10. 将输液器针头全部插入瓶塞内,用手折住滴管下端并将输液瓶倒置挂于输液架上, 倒置滴管,松开反折,待滴管内液平面达2/3时,翻转滴管,松开下端,将针头端导管缓慢下移,待液体流至输液管下段的2/3或4/5处关闭调节夹,检查气泡将针头挂于输液管上段叉口处。 11. 将一次性垫巾垫于穿刺部位下。 12. 碘伏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技术,消毒面积不小于8×8cm。 13. 选择置管针并准备:置管针规格及应用范围:16G:高危外科手术;18G:手术、粘 稠性液体、全血、红细胞快速输注、快速输液及各类急症抢救;20G常规输液;22G 常用于小或脆弱的静脉;24G适用于新生儿、小儿和老年人输液。 (1)直型:撕开留置针及肝素帽外包装,放好备用。 (2)Y型:撕开置管针外包装,接上肝素帽及液体(头皮针插入肝素帽),排好输液器及 置管针内气体,保持无菌备用。 (3)安全型:检查延长管、正压接头包装并打开,将延长管与正压接头母端连接。去掉 输液器穿刺针,将输液器插入正压接头公端右旋后紧密连接。将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内,将液体倒挂于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内、正压接头及延长管内空气,回盖延长管帽后备用。 14. 打开透明无菌敷贴,保持无菌。 15. 扎止血带(选择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碘伏再次消毒,再次查对患者。 检查输液管有无气泡。 16. 置管。 (1)直型:去除针套,手持针芯,松动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留置 针回血腔两侧,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静脉,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行继续推进约l~2mm。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食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左手拇指压住塑料管前端,防止回血。右手松开止血带,取出针芯,接静脉输液器或肝素帽,松开左手。 (2)Y型:去除针套,手持护翼,松动针芯,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挟紧套管针双翼的多点 面,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静脉,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行继续推进约l~2mm。左手压住护翼,右手将针芯慢慢退出0.5~lmm后,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确定回血良好,松开止血带及输液夹,液体流入畅通,穿刺部位无肿胀,抽出针芯。 (3)安全型: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中指捏住回血腔部位,食指抵推送板部位,以

指静脉识别

指静脉识别 一、指静脉识别概念 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登录者的身份。 手指静脉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医学研究证明,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手指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这就为指静脉提供了医学依据。 二、指静脉识别基本原理 指静脉识别是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将特征值存储,然后进行匹配,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静脉中红血球吸收特定近红外线的这一特性,将近红外线照射手指,并由图像传感器感应手指透射过来的光来获取手指内部的静脉图像,进而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其中的关键在于流经静脉的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对波长在700-1000纳米附近的近红外线会有吸收作用,导致近红外线在静脉部分的透射较少,当近红外线透射以后,静脉在图像传感器感应的影像上就会突出显示,而手指肌肉、骨骼和其他部分都被弱化,从而得到清晰的静脉血管图像。指静脉识别技术利用手指静脉血管的纹理进行身份验证,对人体无害,具有不易被盗取、伪造等特点。该识别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银行金融、政府国安、教育社保等领域的门禁系统,是比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体表特征识别技术更安全、高效的技术。 三、指静脉识别特点 (一)安全性高 手指静脉系统的原理是匹配手指内部静脉的纹路图。因为静脉血管是隐藏在手指内部的,因此极难复制和盗取,与别的利用人体体外特征进行的技术相比较,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同时,静脉能感知手指内的血液流动和血压情况,能够在识别的过程同时进行活体检测。 (二)准确率高

三基培训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三基培训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药液或血液输入静脉的方法。 一、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常用的有%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等。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分两种: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常用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维酮等溶液。可在急性大出血时与全血共用。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操作方法 1)密闭式输液法 ①根据医嘱,带止血带、输液架至病人床旁,呼唤病人进行核对,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合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排尿。 ②护士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备药。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破裂现象,对光线检查药液的质量,观察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等。去除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瓶套,常规消毒瓶口,按医嘱加入所需药物后应再将药液检查一次。将填好的输液卡倒贴在输液瓶上。 ③检查输液器在有效期之内,型号合适,外包装无破损、密封良好;打开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整理。再次查对,并请两人核对。 ④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作好解释。 ⑤倒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进行第一次排气。将茂菲滴管倒置,并用手挤压,然后松开,待茂菲滴管内液面达1/3~1/2满,关闭调节器(或用拇指反折滴管下的输液管),将茂菲滴管顺置后打开调节器(或松开拇指),使药液顺输液管缓慢流下至输液管与头皮针相交处,关闭调节器。 ⑥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好输液部位,垫小垫枕,扎止血带,选择静脉,确定穿刺点,注意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松开止血带。 ⑦2%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备输液贴,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用70%乙醇脱碘。 ⑧再次查对,进行二次排气。去除头皮针针帽,打开调节器,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检查无气泡。 ⑨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固定针柄,“三松”(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如输液通畅,即可用输液贴固定。 ⑩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新: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流程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流程 考核项目操作步骤 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缸、无菌棉签、弯盘、砂轮、瓶套、输入液体、药物、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接头、透明贴膜、胶布、治疗巾、止血带、输液标签、输液架、手消液、感染性废物桶、生活性废物桶、锐器盒(必要时备绷带、夹板、棉垫、止血钳) 用物放置合理,在有效期内 核对核对医嘱 加药检查液体及药物有无变质、沉淀 核对,加药,贴好输液瓶签,签字 以无菌方式取出输液器插入输液袋,闭紧调节器 核对自我介绍,两种方式核对患者告知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静脉条件,是否需要大小便,协助取舒适体位 评估现场环境是否符合操作要求,准备好输液架 步骤洗手,戴口罩 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给药时间、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将输液袋(瓶)挂在输液架上,将输液接头、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铺治疗巾,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止血带 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由内向外,消毒直径≥8cm 准备胶布及透明贴膜,并在透明贴膜上写上时间和穿刺者姓名 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 再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消毒直径≥8cm 转动针芯,再次排气 操作中核对 嘱患者握拳,穿刺,见回血后可将针头再沿静脉进针少许,送外套管 撤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 用无菌透明贴膜密闭式固定留置针,胶布固定输液管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 撤治疗巾、止血带 操作后查对 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指导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状况或不适时,告知医务人员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侧的肢体 洗手,记录 辽宁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掌静脉识别技术方案

简介 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表浅静脉在皮下可以看见。掌静脉,顾名思义,就是手掌内静脉。掌静脉识别是静脉识别的一种,属于生物识别,掌静脉 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掌静脉分布图,从掌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 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 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 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 身份。 掌静脉识别技术特点 掌静脉识别活体识别 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掌静脉的图像特征,是掌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 在该系统中,非活体的手掌是得不到静脉图像特征的,因而无法识别,从而也就无法造假。掌静脉识别内部特征 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掌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手掌表面的图 像特征。因此,不存在任何由于手掌表面的损伤、磨损、干燥或太湿等带来的识别障碍。 掌静脉识别非接触式 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获取手掌静脉图像时,手掌无须与设备接触,轻轻一放,即 可完成识别。这种方式没有手接触设备时的不卫生的问题以及手指表面特征可能被复制所 带来的安全问题,并避免了被当作审查对象的心理不适,同时也不会因脏物污染后无法识别。手掌静脉方式由于静脉位于手掌内部,气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几 乎适用于所有用户。用户接受度好。除了无需与扫描器表面发生直接接触以外,这种非侵 入性的扫描过程既简单又自然,减轻了用户由于担心卫生程度或使用麻烦而可能存在的抗 拒心理。 掌静脉识别安全等级高 因为有了前面的活体识别、内部特征和非接触式3个方面的特征,确保了使用者的掌 静脉特征很难被伪造。所以掌静脉识别系统安全等级高,特别适合于安全要求高的场所使用。韩国首尔大学电子工程系有一篇关于掌静脉识别算法的文献E3,介绍了传统的静脉识别算法以及如何用昂贵的DSP处理器处理浮点运算和提高实时性要求,缩短识别时间,文献中描述的静脉识别算法主要包括3大部分:静脉图像的获取;静脉图像预处理和静脉识

第十一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第十一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 疾病感染 2.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 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 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 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3.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4.输血时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5.静脉输液的速度,成人一般为(滴/分) A.40~60 B.60~80 C.20~40 D.80~100 E.100~110 6.肺水肿病人给予加压给氧作用是 A.使毛细血管扩张 B.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防止肺部感染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7.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 B. 高流量吸氧 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D. 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 8. 因针头阻塞导致输液故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调整肢体位置 B.挤压输液管 C.抬高输液瓶 D.局部血管热敷 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9.中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 A.补充葡萄糖 B.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维持酸碱平衡 D.改善微循环 E.扩充血容量 10. 某病人6小时内需输液1500ml,应调节滴速为每分钟 A.60滴 B.62滴 C.65滴 D.70滴

静脉识别技术工作原理和静脉识别厂商汇总分析

静脉识别技术工作原理和静脉识别厂商汇总分析 静脉识别系统是一种识别安全性更高的生物识别技术,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红外光的原理,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并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当需要静脉识别时,静脉识别机器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再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 静脉识别的概念和技术工作原理据了解,如今的静脉识别兼具四大特点:高度防伪、简便易用、快速识别及高度准确。两个人静脉结构相同的几率是34亿分之一,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静脉结构独一无二。而且,这种内部信息不会受到皮肤破损程度、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静脉识别必须是活体识别,也就是说只有手指活体时才能进行静脉识别。静脉如何被“探测”到?又是如何具有识别的唯一性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哲南曾在采访中表示,静脉识别时利用的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吸收红外线的特质:“近红外光照射到手指或者手掌上时,手指或手掌皮下静脉中的血红蛋白相对于皮肤、肌肉等其他生理组织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率更高,因而呈现出黑白对比鲜明的图像模式。”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肌肉组织为浅色,血管则呈现深色,可以将血管结构反映得异常清晰。 相比传统的指纹识别对于手指湿度和指纹完整度的要求,静脉识别则不受手指是否潮湿、干净或者破损的影响,因为扫描的不是皮肤,而是皮肤下的静脉。而且,静脉识别过程中不需要手指碰触到仪器。“这一识别过程只需要一两秒钟就可以完成。”孙哲南补充道。 目前,静脉识别集中在人体的手指、手掌和手背。“之所以选择手部,是因为近红外光容易穿透皮肤对静脉结构进行成像。”孙哲南解释道,“人体的其他部分静脉分布没有手部密集,而且相对而言成像也没那么方便。” 静脉识别的分类掌静脉识别 掌静脉技术的原理是根据手掌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吸收红外线光的特质,将具红外线感应度

手掌静脉识别算法

收稿日期:2010-03-25;修回日期:2010-05-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736018)。 作者简介:张环(1982-),男,江苏灌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 胡德文(1963-),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认知科学。 文章编号:1001-9081(2010)S2-0097-03 手掌静脉识别算法 张 环,胡德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长沙410073) (zhanghuan@nud t .edu .cn ) 摘 要:对手掌静脉识别算法中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判别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自主设计的手掌静脉采 集设备采集一定规模的手掌静脉图像并相应建立小规模手掌静脉数据库,然后对采集到的手掌静脉图像进行提取感兴趣区域(RO I)、平滑滤波和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操作,以及进行二值化、滤波去噪和细化修复等操作来提取关键点的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成熟的指纹特征点匹配方法进行匹配判别。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算法的识别率高且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血管;手掌静脉;感兴趣区域 中图分类号:T P391.4 文献标志码:A Pal m vei n recognition algorith m Z HANG H uan ,HU De -w en (Colle g e of M ec ha t ronic Eng i n ee ring and Au t o m a ti on,Na tional University of D e fense Technol ogy,Changsha H unan 410073,Ch i na ) Abstract :T his paper presented so m e researches on preprocessi ng ,patte rn ex tracti on ,m a tch i ng and decisi on of pal m ve i n recognition a l go rith m.F irst ,the pa l m ve i n i m ages w ere coll ec ted by desi gn i ng pal m ve i n capt ure dev ice to buil d a s m all pa l m ve i n database ,then R eg ion o f Inte rest (RO I)extraction ,s moo t h filte ri ng and i m age enhance m ent w ere i m p l em ented to preprocess the co llected i m ages .T he pattern i n f o r m ati on of m i nu tiae was extracted by b i nariza ti on ,no ise eli m ina ti on and th i nn i ng .W it h t he help o f the m ature fi nge rprint a l go rith m,a dec i s i on was m ade by m atch i ng the pa ttern of m i nuti ae .T he exper i m enta 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 l gor it hm ach i eves a h i gh recognition rate ,and i t has a fi ne perfo r m ance and pro m isi ng applicable f uture . K ey words :b l ood vesse ;l pal m ve i n ;R eg ion o f Inte rest (RO I) 0 引言 人体静脉血管近红外图像识别技术是近些年来新起的一项非接触式生物认证识别技术,它在身份鉴定和身份识别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体现了自身的独特优越性,是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扩张。手掌静脉识别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人体骨骼和肌肉组织的特点,用波长在720 m ~1100 m 的近红外光照射手掌,手掌静脉血管中的血色素相比于皮下组织可以吸收更多近红外辐射,可以很好地呈现出静脉血管的结构[1-2]。 日本富士通公司已经研制了成熟的手掌静脉识别产品并应用到了银行AT M 、医院和学校人员管理等领域[3]。手掌静脉识别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借鉴于较为成熟的手背静脉和视网膜预处理算法,本文对手掌静脉预处理算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且对关键点特征提取和匹配判别进行了分析和实现,最后在已搭建的手掌静脉识别原型样机[4]上进行了算法的实际应用和最终性能评估。 手掌静脉图像是在自主设计的手掌静脉识别原型样机上采集得到的,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采集时间、光强、手掌倾斜度及手掌薄厚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手掌静脉图像在灰度分布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都为手掌静脉的特征提取和匹配判别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提高后续的特征提取的速度、匹配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去掉不必要 的噪声干扰,降低后续工作的复杂度,有必要在特征提取之前对手掌静脉图像进行定位和归一化等一系列的预处理。手掌静脉图像的预处理是手掌静脉准确识别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同时也是手掌静脉识别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与手背静脉图像和手指静脉图像相比,由于手掌皮肤的特殊性,手掌静脉图像的血管可见度较低噪声干扰也很大,静脉血管的提取难度很大,这也是手背静脉识别和手指静脉识别的相关算法和文献资料很多而手掌静脉识别算法相关工作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图像中的视网膜血管纹路提取技术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相关的文献较多。通过对现有的实际手掌静脉图像中的静脉血管纹路进行分析,采用了视网膜识别技术中的自适应局部对比度增强算法。 通过对预处理之后的静脉血管纹路和纹理特征进行分析。纹理特征提取是直接对整个图像进行子空间降维或者滤波变换等方法提取特征,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体现手掌静脉图像中血管纹路唯一性的独特识别优势。而静脉血管的特征点信息丰富并且稳定,完全可以借鉴指纹识别中细化血管纹路、提取关键特征点信息和匹配判别特征点的成熟算法以提高开发的速度和效率。 手掌静脉识别算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 手掌静脉预处理算法 通过对手掌静脉识别原型样机所采集到的实际手掌静脉 第30卷增刊2 2010年12月 计算机应用 Journal o f Computer A pp licati ons V o.l 30Supp.l 2 Dec .2010

手指静脉识别

手指静脉识别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 中文名 手指静脉识别 类型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属性 识别技术 用途 身份识别 目录 1简介 2技术优势: 3识别特点 ?活体识别 ?内部特征 ?非接触式 ?安全等级高 4工作原理 5主要应用行业 ?计生

?矿业 ?社保 1简介 工作原理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登录者的身份 手指静脉图像的识别和比对由一块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DSP芯片完成所需时间以毫秒计它是透射光穿透手指获取内部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用反射光来获取皮肤表面图像特征有效地避免了因皮肤表面的皱纹褶皱粗糙干裂或太湿等影响获取精确图像特征的问题且在不同环境下均能保持精度不变同时识别时接触少甚至无须接触不会有手指表面特征被第三者恶意复制的危险系统获取的是手指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非活体的手指是得不到静脉图像特征的从而也就无法造假 2技术优势 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静脉认证技术具备以下主要优势 生物识别技术不会遗失不会被窃无记忆密码负担原始手指静脉影像被捕获并数字化处理图像比对由日立专有的手指静脉提取算法完成整个过程不到1秒

人体内部信息不受表皮粗糙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使用者心理抗拒性低受生理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也低包括干燥皮肤油污灰尘等污染皮肤表面异常等 适用人群广准确率高不可复制不可伪造安全便捷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被复制或盗用的机率很小认假率为0.0001%拒真率为0.01%注册失败率小于0.03%活体识别用手指静脉进行身份识别时获取的是手指静脉的图像特征是手指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 3识别特点 活体识别 用手指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指静脉的图像特征是手指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在该系统中非活体的手指是得不到静脉图像特征的因而无法识别从而也就无法造假 内部特征 用手指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指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手指表面的图像特征因此不存在任何由于手指表面的损伤磨损干燥或太湿等带来的识别障碍 非接触式 用手指静脉进行身份认证获取手指静脉图像时手指无须与设备接触轻轻一放即可完成识别这种方式没有手接触设备时的不卫生的问题以及手指表面特征可能被复制

指静脉识别技术基本知识手册48P:手指静脉识别模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指静脉识别技术基本知识手册48P:手指静脉识别模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 文/易时代指静脉识别专家 目前,易时代指静脉识别技术产品已经应用到非常多的领域当中去了,比如安防领域,比如金融领域,比如小区的家用指静脉识别智能锁领域,还有某些高安全要求的密保单位,还有医护安保,生产工地,监仓领域,都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因为应客户要求,很多的案例无法一一公开展示,目前有部分的成功应用案例,是可以直接在珠海易时代的官方的网站上查看到的,就是工程案例那一部分。 手指静脉识别模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可能有朋友想要了解 得深入一些,这里和大家简单说下,手指静脉识别模块是分别由这几个大部分组成的:核心处理电路板、近红外光源,摄像模组,滤光片等部件组成,从下面图片也可以看出,构成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虽然看起来这个指静脉识别模块挺简单的,可它们组合起来就不简单了,而且显示出了具体的威力,特别是可以通过进行身份识别验证,也可以嵌入到各种各样的应用里面去,非常方便有开发能力的客户进行集成和做二次开发。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点,虽然总体来说,这个指静脉识别看起来没有那么神奇,可是真正重要的,可能还是要数里边的核心算法,而且核心算法基本就掌握在关键的一部分人手里,这些作为公司里的核心研发骨干,常常为了一丝丝的精准度提高,费尽了心思和努力,不断的提升咱们指静脉识别技术模块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的精准度,让易时代指静脉识别技术与模块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或许有朋友了解了这个手指静脉识别模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之后,可能想着自己研发这个模块和技术,当然,咱们也不反对,只是,十几年来,国内拥有指静脉识别技术研发能力和掌握核心算法的厂家并不多,珠海易时代是其中一家,咱们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进行合作,进行二次开发或深度定制,这样可以快速的切入市场,近两年生物识别市场的高速发展,如果等到自己研发出来,可能新一代的指静脉识别技术已经普及了,市场也被我们这些先行者掌握了,也就没有后来者什么事了。 因此,想要真正把指静脉识别的这个市场快速做起来,和行业的先行者走在一起,肯定是没错的,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