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微环境对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氧微环境对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氧微环境对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年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 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

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 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联合较两 药联合方案略有优势[6]。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也可以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是什么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是什么?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是什么?乳腺癌骨转移是很多患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并且它的骨转移的症状是不明显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是什么吧。 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有乳腺癌骨转移现象发生的大约有四分之三,而转移部位多发在肋骨、胸骨、胸椎及腰椎等部位,而四肢远端手足掌跖骨及指趾骨,肘部和膝部骨转移就甚少见。 骨转移对生命的威胁不大,但是当癌细胞转移到骨骼后,在骨骼局部生长,会造成骨破坏;如果肿瘤侵犯骨膜可能会形成病理性骨折,产生剧烈的疼痛症状;脊椎转移时癌肿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那么乳腺癌骨转移症状是什么呢?乳腺癌骨转移在X线片上,以溶骨型破坏为主,少数可以是成骨型,转移灶的表现是骨密度增高,以颅骨和肋骨最为多见。在临床上主要为在病变区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疼痛程度不一,轻者钝痛,重者剧痛。初期的疼痛在卧床休息后能得到缓解,但是随着转移灶的增大,疼痛则表现为持续性。在疼痛出现的几个月以后,乳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质破坏的现象,也会有10%左右的患者在骨转移后还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瘤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 1.重视无瘤技术治疗乳腺癌 手术中器械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无瘤术应有足够的认识,对污染区的器械应严格掌握,时刻提醒和监督术者不污染无瘤区,及时更换器械和敷料,不应污染器械台面及备用物品。 2. 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的具体方法 虽然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较乳腺癌根治术明显缩小,若做不到术中无瘤技术操作必将导致癌细胞的种植转移,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所

乳腺癌骨转移97例临床特点分析解析

乳腺癌属于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5 %~75 %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及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因此,深入分析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干预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骨转移发生率,也是临床需关注的。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46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初治乳腺癌,其中筛选出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证实发生骨转移的患者97例(21.09 %)。97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初诊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7±6)岁,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 1.2组织学分型方法 原位癌又称作非浸润性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生长,癌灶尚没有转移,原位癌发展较为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早期浸润癌是指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已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有癌灶转移现象。浸润癌指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的一种类型,浸润癌患者也很容易发生瘤灶转移[1 ]。本组460例乳腺癌患者中,原位癌84例,早期浸润癌139例,浸润癌237例。1.3骨转移诊断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定期的复查或随访,后期观察阶段若患者出现骨损伤、骨痛等与骨相关的事件而怀疑骨转移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钙,血酐等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检查,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同时通过骨扫描技术骨ECT进行初期筛查,然后再利用CT扫描、X线片进一步的诊断,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早期的骨转移病灶、骨周围软组织情况。 1.4治疗方法 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后,根据预后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方案。97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14例在术后未行辅助化疗,58例行CAF方案化疗,11例行TAC方案化疗,14例行CMF方案化疗,患者的化疗时间2~6个周期;针对肿瘤原发病灶直径≥5 cm,或阳性淋巴结≥4个,或阳性淋巴结1~3个伴腋窝清扫不彻底者,于乳腺癌手术6个月内进行放疗;存在内分泌治疗指征者,积极行内分泌治疗。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可能影响骨转移的因素(肿瘤大小、化疗周期、HER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年龄、月经、腋窝淋巴结数目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骨转移97例临床特点分析 王莉莉米彦霞郑永明吴波 030013 太原,山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通信作者:吴波,Email:1359219076@https://www.360docs.net/doc/e78431498.html, DOI:10.3760/cma.j.issn.1006-9801.2016.10.015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相关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 1月收治的乳腺癌460例患者资料,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病例,分析骨转移患者的病史、原发肿瘤来源、好 发部位、转移时间等临床相关特点。结果46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骨转移97例(21.09 %)。骨转移的好 发部位以椎体、骨盆、胸骨为主,乳腺癌早期浸润癌与非浸润性癌患者无骨转移发生。乳腺癌手术后3年 内的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2.89 %(61/97)。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 体状况、腋窝淋巴结阳性数、HER2表达及术后辅助化疗等属于乳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 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以椎体、肋骨、骨盆、胸骨为主,以乳腺浸润性癌发生骨转移最为常见,患者发生骨转 移与术后化疗、HER2表达及病情变化有关。 【关键词】乳腺肿瘤;骨转移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97cases Wang Lili,Mi Yanxia, Zheng Yongming,Wu Bo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Shanxi Cancer Hospital,Taiyuan03001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Bo,Email:1359219076@https://www.360docs.net/doc/e78431498.html, ·短篇论著·万方数据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转移到骨头的常见症状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发病隐匿,不少患者确诊的时候都是晚期,危及患者的生命,骨转移是常见的转移方式,对于乳腺癌也不例外,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乳腺癌转移到骨头的常见症状。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乳腺癌患者在出现骨转移的早期是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的,除非是作古同位素扫描才能够发现,骨骼的变化。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就会出现疼痛。转移到不同部位,疼痛的部位也不同。 如果是转移到了肋骨上就会出现胸痛。当然也有可能会引起后背疼痛。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腿疼。相对于癌细胞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上来讲,转移到骨头上,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直接的危害。 出现了骨转移也要及时的治疗,因为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最后引起患者瘫痪,而且骨转移所带来的疼痛患者也难以忍受。需要及时治疗。乳腺癌晚期出现骨转移很难治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避免其继续恶化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在临床上,骨转移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为主,化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恶化,改善症状,疼痛减轻,但是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的正常细胞,所以化疗通常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折八百”的现象,正常细胞受到损害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化疗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如果大剂量的化疗,甚至会提前结束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骨转移中医药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乳腺癌出现骨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应该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好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e78431498.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乳腺癌骨转移全身疼痛怎么办

你好,袁希福教授,我母亲患有乳腺癌已有三年多了,曾做过手术及放化疗,当时治疗效果不错,但大概有五个月后母亲说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说我母亲乳腺癌已转移到骨头!现在胸腔里有腹水,平时颈椎疼痛,全身乏力。看到母亲疼痛的厉害,心如刀绞,袁教授,我求求您救救我母亲吧! 袁希福医生:您好,对于您母亲的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是病人常表现的一种症状!若此时疼痛的厉害可以配合使用适量的止痛药,像曲马多等!对于您母亲现阶段的情况,应该结合她此时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西医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多采用放化疗进行抑制病情恶化,不过放化疗我们所知道的是它对病人的体质有一定的要求,身体过度虚弱的人群并不适宜。现今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药治疗已日渐成熟!建议可以尝试“三联平衡疗法”进行治疗!祝您母亲能够早日拜托病痛,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 乳腺癌骨转移全身疼痛怎么办?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百分之七十都是伴有疼痛,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它能够严重影响到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疼痛产生,中医理论认为,它是由于病邪(气滞、血瘀、痰浊、寒邪、毒热)经络、气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致使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最终血行不畅,淤祖经络,闭塞凝结而成结块而痛。西医在治疗上多是口服解热镇痛药物来缓解,但是此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很强的刺激,难以缓解的时候采用中枢性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中医治疗效果很好,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后也是可以减轻疼痛症状的,而且在减轻疼痛的时候不会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像现今比较普遍的三联平衡疗法等,都是比较成功的中

医疗法,如今已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病例!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参考!

乳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病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快速发展,某些靶向药物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杀基因疗法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乳腺癌自杀基因基因疗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之后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有更好的靶向性、针对性,更适于对乳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病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快速发展,某些靶向药物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杀基因(suicide gene)疗法的出现,为乳腺 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自杀基因的基本概念 自杀基因是指能将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物质的基因。转入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可以被前药的有毒代谢产物选择性破坏。旁观者效应是另一作用机制,是指除了破坏这些整合了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外,自杀基因对邻近的未被转染的肿瘤细胞也有破坏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2.自杀基因疗法的机制直接杀伤作用即转染了前药转换酶基 因的肿瘤细胞能将前药转变成细胞毒药物,从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1986年Moolten应用逆转录病毒将TK基因导 入肿瘤细胞,被转导的肿瘤细胞(TK+)对丙氧鸟苷(GCV)高度敏感。GCV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在TK作用下形成 一磷酸丙氧鸟苷,然后再转化为三磷酸丙氧鸟苷,作为链终止剂,干扰肿瘤细胞分裂时DNA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 分裂阻抑或死亡。因此,肿瘤细胞内前体药物产物的高浓度淤积,发挥了细胞毒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在Moolten还观察到,TK+与TK-肿瘤细胞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在GCV的作用下,TK-肿瘤细胞几乎全被杀死。转染了自 杀基因的肿瘤细胞被杀死,其周围大量未被转染的下拨也被杀死的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明显扩大了自杀基因的杀伤作用。由于基因载体系统在体内转染效率很低,自杀基因在体内对肿瘤直接杀伤作用比较小,因而旁观者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骨转移的治疗 1.治疗目标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目标: ①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②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③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2.治疗方案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复发转移乳腺癌已经是全身性疾病,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有: 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双膦酸盐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镇痛和其他支持治疗。 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3.治疗原则 全身治疗为主,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作为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基本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可以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症状,手术是治疗单发骨转移病灶的积极手段; 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止痛治疗也很必要。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骨痛是骨转移的常见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的主要原因。脊椎、股骨等负重部分骨转移并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性约为30%.病理性骨折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放射治疗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作用为缓解骨疼痛和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放射治疗包括体外照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 体外照射是骨转移姑息治疗的常用有效方法。 体外照射的主要适应证:有症状的骨转移灶,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选择性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治疗缓解全身广泛性骨转移痛有效,但是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慢(约12周)。因此,放射性核素治疗仅考虑选择性用于全身广泛性骨转移患者。 放射治疗缓解骨痛的有效率为59%~88%。值得注意的是,放疗缓解骨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效,因此对于放疗显效前(约3个月内)的患者,及放疗不能完全控制疼痛的患者,仍然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 5.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方法包括骨损伤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 固定术治疗可考虑选择性用于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预期生存时间>4周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 预防性固定术可考虑选择性用于股骨转移灶直径>2.5cm,或股骨颈骨转移,或骨皮质破坏>50%,预期生存时间>4周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 6.止痛药治疗止痛药是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骨转移疼痛的止痛药治疗应遵循WHO癌症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口服及无创给药途径,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 止痛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类及辅助用药。哌替啶不宜用于癌痛治疗。 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萘普生、塞来昔布、氯诺昔康等。

乳腺癌骨转移路径

乳腺癌骨转移路径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2、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出现骨疼痛、骨折、AKP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 3、乳腺癌分期>T3N1M0患者的常规检查。 4、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二)诊断依据。 1、初筛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2、骨转移影像学确诊检查方法:骨X线/CT/MR。 3、骨活检:必要时可获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考虑癌组织ER/PR、Her- 2、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 2、疾病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3、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 4、Her-2过表达可考虑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 5、乳腺癌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胁生命,而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所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 6、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可尽量延长用药时间以延长疾病控制时间。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原发和(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ER阳性和(或)PR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如术后2年以后才出现复发转移) 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漫性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内脏转移) (四)治疗目的 1、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SREs)。 2、缓解疼痛。 3、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4、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五)可以门诊或住院治疗。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明确有骨转移。 (七)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 功、肾功、血脂); 2.胸腹部CT、心电图; 3.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超声心动、头颅CT或MR。 (八)治疗方案 1、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2、双膦酸盐治疗。 3、手术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晚期治疗疼痛症状新方案

母亲骨转移疼痛完全消退后就快两年了,在我们尝试各种方法终于成功后,我决定在这里跟病友们说一下我家的治病历程。也好为大家做一个参考。 我家在湖北武汉,母亲68岁,在2017七月母亲很不幸查出了乳腺癌晚期骨转移。母亲比较迷信,心理承受能力差,平时得个小病也得去烧香问仙走一套流程,我实在不敢和她说这个病情。无奈与医生商量隐瞒母亲病情,就说是一般的乳腺增生病,母亲的情况医生说其实 晚期放化疗手术也是没有意义,时日无多就别折腾了,开了个内分泌药说回家试试看。 难道我就这样放弃吗?就等死吗?不,我不能失去我的母亲,至少我得让她再陪我久一点吧。 眼前就只有自己想办法,因为内分泌药也不一定有作用而且还会耐药。我尝试着问一些长辈,他们介绍了蜈蚣,蝎子。。。。这些都是一些民间用的老药了。为了不让母亲知道,我把这些拿去打粉,装进胶囊。。。。连骗带哄的给母亲吃。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母亲的病情稳定并没有说那里不舒服,我不知道母亲还能活多久能撑几年,但我真希望可以一直这样下去。。 不幸的是10月份母亲的骨转移开始渐渐的疼痛起来,这是早期症状。我就安慰她说这是老人病骨头风湿痛很常见。我很清楚现在的药对骨

头没有作用了,我继续打听,能用办法都试了,没用,还是没用,还是没用。。。严重的时候母亲都在哼哼。我很难受每晚护理的时候睡觉都不敢睡,生怕一闭眼我妈就没了。 开始不怎么疼,但后来骨痛部位越来越重,不知道怎么缓解就先让母亲每天都吃一粒吗啡片。网上一查,止痛药的副作用是什么症状,肝肾昏迷,呼吸抑制,心脏骤停,呕吐,肠胃不蠕动,昏睡。。。这感觉使用这些止痛药连生命都会随之而停止。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我心情无比的急躁,打听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依然没有消息。 救命消息是11月同事阿斌给我发了个信息,他姐夫在广东的医院工作,具体职务不详。推荐我使用地柴头根试试看,他那中医科用着治疗效果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南下广东,交清了治疗费用并感恩着这位西医朋友,千多万谢把地柴头根带了回家。 我记得医生交代开始让母亲先试着用,然后每天加量。我一直不敢问母亲地柴头根有没有作用,很害怕她说没用,因为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了。直到第九天,母亲跟我说:好像我现在不吃止痛药也不怎么疼痛了哦,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痹的感觉。明天可以不吃药了吧? 这怎么行,您的病还没好呢。风湿病容易反复再吃几个月巩固一下吧。母亲开心的说:我是说不吃止痛药呀!树根这么好当然得继续用啦~ 好~好~以后都不用吃什么止痛药了。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9T11:56:00.877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2期作者:罗高德 [导读] [摘要]探究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总结近年来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 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一科罗高德 [摘要] 探究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总结近年来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保乳手术在手术范围上更具优势,并可减少对患者的身心损害,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生活质量 乳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显示,乳腺癌年均增长比例约5%,且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发病中位年龄提早10年,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2]。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重要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治疗模式已有重大转变,从既往单纯手术治疗转为综合治疗(多学科),同时,乳腺癌手术呈缩小趋势,以求肿瘤根治的前提下,使乳房生理功能、美学效果尽量保留[3]。临床研究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术在肿瘤控制率、生存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4]。本研究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保乳手术的开展 乳腺癌根治术虽有较高局部控制率,但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包括部分无淋巴结转移)仍可发生远处转移,导致病死[5]。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隐匿性),与局部手术范围无关;淋巴结仅可反映疾病分期,无屏障作用;不同手术方式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使乳腺癌的预防、诊治受到了深深的影响,且为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6-7]。临床试验表明,1500例乳腺癌患者(Ⅰ、Ⅱ期)分别行乳房切除待淋巴结肿大再清扫、乳房切除加腋放疗、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0年生存率为54%、59%、58%,无明显差异[8]。Veronesi等[9]研究表明,分别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房象限切除加全乳放射(352例)、根治术(349例),随访20年,死亡率分别为26.1%、24.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起步较晚,一项切除乳房、保乳治疗的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表明,切除乳房治疗死亡率0.1%、远处转移率1.4%、复发率0.5%,保乳治疗死亡率 0.1%、远处转移率1.3%、复发率1.0%,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0]。上述研究均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提供了有力佐证。 2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界定保乳手术标准为:不存在远处转移、腋窝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3cm[11]。西方国家由于乳房偏大、保乳要求更迫切等原因,对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准确把握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为确保疗效的前提。(1)单一肿瘤:早期保乳手术复发率低于中晚期。(2)单一孤立瘤灶:乳腺癌生物学表现为多中心性生长,手术切缘阴性者,无法排除周围乳腺中残留癌灶的可能。(3)乳房中等大小:术后可保持较为完美的乳房外观。(4)腋淋巴阴性:同侧腋窝存在阳性转移结节者,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5)肿瘤切缘镜检阴性:此类患者存在一定复发率。(6)肿瘤、乳晕距离:距离<2 cm,术后乳房外形欠佳。(7)患者保乳愿望强烈,接受术后放疗、长期随访。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存在乳头溢液等为相对相对禁忌证。乳腺癌治疗指南指出,阳性病理切缘、病变广泛、乳腺放疗与胸壁放疗史、钼靶摄片可见癌性或弥漫可疑的微钙化灶等均为绝对禁忌证[12]。 3手术方式 保乳手术原则: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使正常乳腺组织保留,以避免组织切除过少而导致术后复发率高及组织切除过多而导致术后美观效果不理想[13]。(1)肿瘤切除术:仅切除肿瘤周围少量组织;(2)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较多肿瘤周围组织(1~2cm);(3)象限切除术:对肿瘤所在象限进行放射状切除(胸肌筋膜、部分皮肤)。国内多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国外多采用象限切除术,临床应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4技术问题 保乳手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切口设计。切口设计基本要求为解剖方便、显露好及术后美容效果好。要求距肿瘤边缘>1cm,划分乳房为上、下部分(以乳头为中心),上方肿瘤行弧形切口、下方行放射状切口(均以乳头为中心),腋窝行斜切口(5~6cm、与腋褶线平行)。根据肿瘤浸润情况(超声、X线)确定是否对表面皮肤进行切除,在保证皮肤切缘无癌残留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皮肤[14]。(2)切缘、瘤缘距离。切缘、瘤缘距离与复发具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保证切缘病检阴性的前提下,距离2cm即可。(3)病理检查。及时对切除标本各切缘进行准确标记,以确保病理检查时,取材准确,并分别对各个切缘进行检查,为切缘阴性提供保障。(4)残腔处理、瘤床定位。肿瘤切除后,最后对腺体、皮下组织进行并拢缝合,以将残腔消除,使近期乳房形体效果更为理想,但无法对病灶区放射野进行准确定位,且难以明确瘤床位置、切口瘢痕关系。而瘤床放置金属标记(残腔四周放置银夹)可有效解决上述不足。(5)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乳腺癌患者行SLNB,可明确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而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淋巴结清扫引起的并发症,并一定程度提高美容效果。 5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1)放疗。保乳术后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控制局部复发率。有研究表明,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治疗,随访14~50个月,无复发病例,且近期美容效果满意度高达93.02%[15]。(2)化疗。化疗为乳腺癌治疗重要手段,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分期,提高保乳手术可行性,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3)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治疗与雌激素受体(ER)具有密切关系,ER越高,内分泌治疗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辅助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16]。同时有研究显示,AI、mTOR抑制剂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临床优势[17]。(4)生物治疗。原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目前,单抗治疗、基因治疗、肿瘤干细胞为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6形体美容效果 形体美容效果为评估保乳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准。美容效果与乳房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疗效、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骨转移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健康。乳腺癌早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由于病情发展速度快,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乳腺癌到了晚期常会出现转移,其中骨转移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出现转移局部治疗很难控制疾病,那乳腺癌骨转移症状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呢? A.乳腺癌骨转移主要是以血行播散的方式进行,有60%未治愈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以胸腰段椎骨和骨盆最易发生,其发生率占64.7%和41.2%,其次为肋骨(与癌灶邻近部位多见)肤骨、股骨、颅骨,此外胸骨的转移率最低,约为 3.5%,临床上多发性骨转移比单发性多见。 B.转移的早期出现轻度的、间歇性的骨痛,逐渐发展成持续性骨痛,进行性加剧,有压痛,如果是椎体受累,可以出现脊椎棘突的压痛和叩痛。疼痛部位可以固定或不固定,夜间尤甚,痛性多种多样,疼痛造成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而使病人出现被动体位。如果骨转移灶的位置表浅,或转移日久骨膨胀变形时,可以出现局部的肿胀。 C.病理性的骨折发生,由于乳腺癌易于出现骨转移,过去甚至有患者是以病理性的骨折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这些病理性骨折可以自行发生,也可以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椎骨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锥体变形、塌陷,可出现脊髓的压迫症状,最初症状为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部分受压时可出现半切综合征,当进入脊髓完全受压期后则发生截瘫。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手术的意义不大,此时治疗主要放化疗和中医

治疗。放化疗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很多患者虽然现在病情稳定,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癌细胞卷土重来,因此建议患者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一方面能减轻副作用和并发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整体治愈率。 中医治疗癌症不同于西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的特点,在抑制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效地保护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远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而在中医治疗领域,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帮助了数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患者也要积极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