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金属工艺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金属工艺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金属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到.拉伸试验中出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屈服现象是指在拉伸试验中外力增大到一定值是拉伸图上出现水平直线.现实意义;金属可以承受载荷,当载荷一定大时,式样发生塑性形变而伸长,成为屈服现象.

2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最为常用。屈服点时拉伸式样产生屈服是的应力.单位是mpa,用力除以横截面积。对于铸铁材料是以式样产生0.2%塑性形变是的应力。

3常识规律;金属的强度及硬度越好其塑性和冲击韧性越差。

4.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有重要意义。

5.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是在式样拉断后测量的.注意[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材料的性能愈好.注意符号的表示.

6.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7.布氏硬度HB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为压头,通过压痕直径d判定硬度。HBS表示布氏硬度计是以淬火钢球为压头。HBW表示布氏硬度计是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

8.洛氏硬度HR是通过测量压痕深度h为标准的。HRA是120金刚石圆锥体为丫头主载荷是50kgf。HRB是钢球为压头,最重要的是HRC是以120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140kgf.

9.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是韧性,标准时冲击韧性。aK表示,用功除以横截面积。

10.轴承齿轮弹簧等承受的是循环应力或交变应力,材料承受的循环应力愈大,产生断裂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少,当循环应力低于某值时,疲劳曲线成直线,说明在此应力下可以承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值成为是疲劳强度。

1.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过冷度就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慢,过冷度越小。.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遵循“晶核不断形成和长大”

2.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主要途径是: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孕育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一般而言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其强度及硬度愈高,其塑性及韧性愈好。

3.纯铁的晶格有两种;体心立方及面心立方。

4 同素异晶转变:随温度的变化,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变化。

1394℃912℃

δ-Fe ----→γ-Fe ←----→α-Fe

(bcc)(面心) (体心)

纯铁的冷却曲线有三个平台,他的顶一个平台(1538)表示纯铁有液态转变成固态的结晶阶段。结晶后的铁是体心立方,称为是,当温度下降到1394的平台式,发生同素异晶,成了面心立方,成为。到温度下降到912时,发生同素异晶转变,由面心变成体心,成为,

铁碳合金的组织分为是;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溶质原子形成固溶体时,溶剂晶格将产生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称为固溶强化。

14.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重点常识;F的最大溶碳量是0.0218%,F是白色的。F与纯铁的性能相似;强度硬度低,塑性及韧性好。

碳融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高温组织),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A的塑性太好了,应用;在钢的锻造过程中,为使钢塑性变形,将钢加热成A状态。Fe3C 就是硬度极高,而其他性能都不好。

机械混合物;珠光体及莱氏体。P=(F+Fe3C)呈现片状力学性能(强度及硬度较高一定的塑性及韧性)。Ld=A+Fe3C。铁碳合金分三种;工业纯铁(C 0---0.0218%)钢(0.0218%---2.11%)铸铁(2.11%----6.69%)注意共晶温度及共晶反应属于钢发生的。钢分为亚共析钢(0.0218-0.77)共析钢(0.77)过共析钢(0.77-2.11)其中共析钢重要,共析钢;达到727共析温度A发生共析反应变F+Fe3C就是P.亚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铁素体,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渗碳体。

16.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17.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硅和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回火;1低温回火降低内应力及脆性保持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用于滚动轴承及耐磨件,2中温回火获得高弹性用于弹簧机发条,3高温回火用于承受循环应力的中碳钢件如连杆轴类齿轮。渗碳是将工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分解出来的活性炭原子渗入钢的表层。用于循环应力的钢件。钢可以细分为非合金钢(碳素钢)低合金钢,合金钢。碳素钢分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低合金高强钢是低合金钢的代表,合金钢分;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

Q195:碳素结构钢Q表示屈服点,195表示这种钢的最低屈服点。Q215也是用于制造螺钉铆钉。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两位数字表示,是含碳量的万位数。40.(0.40%)45.(0.45%)45

钢最重要综合性能优良,制造轴类,齿轮,连杆就是机械制图四大件。碳素工具钢;T 开头。数字是含碳量的千分数。T7,T8,T10(0.7 % 0.8% 1.0%)低合金高强钢Q开头,3位数字表示最低屈服点(注意minQ>=295Mpa)Q295(Q345常见造船造车桥梁)

{9SiCr CrWMn:合金工具钢}{ 20Cr 40Cr:合金结构钢}{ 60Si2Mn:合金结构钢}

第二篇

23.在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砂型铸造,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铸件占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还有多种特种铸造方法,如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

24.合金铸造性能是指合金在铸造成形时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铸件的能力。主要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凝固特征、收缩性、吸气性等。

25.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顺序凝固及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部位安装冒口,使远离冒口的地方先凝固,靠近冒口的地方再凝固,最后冒口凝固。

28.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的铸铁中的碳主要是以石墨状态存在的,常用的铸铁为灰铸铁HT、可锻铸铁KTH、球墨铸铁QT、蠕墨铸铁RUT等。

29.灰铸铁的优越性能有:1)优良的减振性2)耐磨性好3)缺口敏感性小4)铸造性能优良5)切削加工性好铸铁件的表达;字母+最低抗拉强度值。HT150

球墨铸铁是想出炉的铁液中加入球化剂及孕育剂得到的球状石墨铸铁。常用冲入法。30.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其中包括:浇注位置,铸型分型面,型芯形状、尺寸及其固定方法,机械加工余量,收缩率,浇注系统,起模斜度,冒口和冷铁的尺寸和布置等。(---为工艺参数)

31.分型面选择原则:1)应尽量使分型面平直、数量少2)应避免不必要的型芯和活块,以简化造型工艺3)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下箱

32.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等。

33滑移变形是单晶体在切向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产生相对滑移,从而造成晶体的塑性变形。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下降,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冷变形。。

37.金属的可锻性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加工条件,即1)化学成分的影响2)金属组织的影响3)变形温度的影响4)应变速率的影响

38.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精整工序三大类。基本工序主要有镦粗、拔长、冲孔、扭转、错移、切割。41.变形工序有拉深、弯曲、翻边、成形等。

42.影响冲压件因素有:冲压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及材料

43.焊接电弧是在局部气体介质中有大量电子流通过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用直流电源焊接时又正接和反接正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正极上焊条接到负极上,反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负极,焊条接到正极上正接是工作温度高.焊接时电弧沿着工件逐渐移动并对工件进行局部加热,焊缝及附近的金属是由常温下加热到较高温度,再逐渐冷却到常温.埋条电弧焊常用好的.

47.焊条由焊芯和药皮(涂料)两部分组成。焊芯起导电和填充焊缝金属的作用,药皮则用于保证焊接顺利进行并使焊缝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药皮的作用是;提高电弧燃烧的稳定性,防止空气对熔化金属的有害作用,对熔池脱氧和加入合金元素,50.低碳钢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是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等。52.切削用量用来衡量切削运动量的大小。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被吃刀量三要素。

南昌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过控专业).docx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复习要领 第一篇工程材料 一、基本概念 晶体、非晶体、晶格、晶胞、晶面、晶向、单晶休、多晶休、晶粒、晶界、结晶、同素界晶转变(重结晶)、过冷度、变质处理(孕育处理)、组元、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固溶强化、共晶反应、共析反应、热脆、冷脆、钢的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索氏体、屈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红硬性、球化处理、石墨化退火 二、基本知识点 1.评定金属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的具体指标的物理意义及表示符号 2.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 3.金属中常见的三种品格类型(分类、原子数、致密度) 4.结品的必要条件:具有一定的过冷度 5.结晶的-?般规律 6.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及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 7.三种合金(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的结构、分类、晶格类型特点及力学性能特点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概念、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特征 9.铁碳合金相图中特性点的物理意义、温度、含碳量 10.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线的物理意义 11.铁碳合金的分类 12.碳的含量与铁碳合金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13.钢的结品过程及组织转变(会绘制冷却曲线及室温下组织示意图) 14.共晶、共析反应式 15?常用热处理工艺的概念、目的、加热温度范围、冷却方式 16.钢的分类、编号及应用 17.铸铁种类、牌号表示法、性能特点及应用 18.能对简单或典型零件的材料进行选择 第二篇铸造 一、基本概念 充型能力、收缩、定向凝固(顺序凝固)、同时凝固 二、基本知识点 1.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合金的收缩阶段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缩孔、缩松、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__考试必备_重要的简答题1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铸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有(粘砂)、(夹砂)、(冷隔)三种。 4.根据石墨的形态,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四种。 5.铸造时,铸件的工艺参数有(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尺寸)。 6.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锻造)、(板料冲压)。 7.焊接电弧由(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三部分组成。 8.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9.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锻造的方法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11.车刀的主要角度有(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12.碳素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1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三种。 15.铸件缺陷中的孔眼类缺陷是(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砂眼)、(铁豆)。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20.切屑的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21.车刀的三面两刃是指(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二、名词解释: 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成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金属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

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变形 1.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2.回复: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因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使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晶体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3.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使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新等轴晶粒的过程。4、冷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冷拉或冷冲压等;热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热轧、热锻等。 5.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6.锻造比: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7.锻造:自由锻与模锻的生产与应用。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余量小,锻件的显微组织分布更为合理,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模锻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设备投资大,模锻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且模锻件的质量受到模锻设备吨位的限制,因而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和大量生产。 1.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朱运动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促使道具前刀面接近工件而实现切削。他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进给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之间附加的相对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即可连续地切削,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 2.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m/s);进给量:刀具在紧急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mm/z);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切削层尺寸平面中,垂直于进给运动放向测量的切削尺寸(mm)。 3.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横接面积:切削层在切削尺寸平面里的实际横接面积;切削公称宽度:主切削刃截形上两个极限点间的距离;切削层公称厚度:很截面积与公称宽度之比 4.刀具材料基本要求:较高硬度、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切削力和冲击和震动、较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工艺性。常用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5、车刀切削部分组成:前面:道具上切削流过的表面;后面:刀具上与工件上切削中产生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切削刃:指刀具前面上拟作切削刃的刃,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之分。6、刀具几何角度和作用:主偏角(一般45、60、75、90度)、副偏角(5—15):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参数,切削分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前角(5-15)、后角(8-12):减少道具后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度、刃倾角(负5—+5):影响刀头的强度、切削和排屑方向 5.切削过程:切削塑形金属是,材料受到道具的作用以后,开始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刀具继续切入,金属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加大。当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产生塑形变形。刀具再继续前进,应力进而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金属材料被挤裂,并沿着刀具的前面流出而成为切屑。 6.切屑种类: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7.切削力切削功率的计算:P18 8.切屑热的来源:在切屑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的切削功都转变成热量,所以有大量的热产生,这些热称之为切削热。主要来源:切屑变形所产生的热量;切屑和刀具的前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9.切屑热的分布:切屑热产生以后,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的介质传出、各部分传出的比例取决于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形状等。车削时的切屑热主要由切屑传出。 10.切屑热对切削的影响:传入切削及介质中的热量越多,对加工越有利;传入刀具的热量虽然不是很多,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因此刀具的温度可达到很高。温度升高以后会加速刀具的磨损;传入刀具的热量,可能使工件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误差。 1、铣削的工艺特点:1)生产率较高。2)铣削时容易产生振动。3)刀齿散热条件好。应用:铣削时,主运动是铣刀的回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铣刀可以用来加工平面、成形面、齿轮、沟槽,还可以进行孔加工,如钻孔、扩孔等。 铣削可分为粗铣、半精铣、精铣。 1、外圆加工方案的分析及其应用: (1)粗车除淬硬钢以外,各种零件的加工都适用。当零件的外圆面要求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较大时,只粗车即可。(2)粗车—半精车对于中等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的末淬硬工件的外圆面,均可采用此方案。(3)粗车—半精车—磨(粗磨或半粗磨)此方案最适于加工精度稍高、粗糙度值较小,且淬硬的钢件外圆面,也广泛用于加工未淬硬的钢件或铸件。(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基本上与(3)相同,只是外圆面要求的精度更高、表面粗糙度值更小,需将磨削分为粗磨和精磨,才能达到要求。(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或超级光磨或镜面磨削)此方案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不宜用于加工塑性大的有色金属零件。(6)粗车—精车—精细车此方案主要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有色金属零件的加工。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变形 1.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2.回复: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因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使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晶体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3.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使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新等轴晶粒的过程。4、冷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冷拉或冷冲压等;热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热轧、热锻等。 5.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6.锻造比: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7.锻造:自由锻与模锻的生产与应用。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余量小,锻件的显微组织分布更为合理,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模锻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设备投资大,模锻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且模锻件的质量受到模锻设备吨位的限制,因而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和大量生产。 11.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朱运动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促使道具前刀面接近工件而实现切削。他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进给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之间附加的相对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即可连续地切削,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 12.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m/s);进给量:刀具在紧急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mm/z);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切削层尺寸平面中,垂直于进给运动放向测量的切削尺寸(mm)。 13.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横接面积:切削层在切削尺寸平面里的实际横接面积;切削公称宽度:主切削刃截形上两个极限点间的距离;切削层公称厚度:很截面积与公称宽度之比 14.刀具材料基本要求:较高硬度、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切削力和冲击和震动、较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工艺性。常用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5、车刀切削部分组成:前面:道具上切削流过的表面;后面:刀具上与工件上切削中产生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切削刃:指刀具前面上拟作切削刃的刃,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之分。6、刀具几何角度和作用:主偏角(一般45、60、75、90度)、副偏角(5—15):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参数,切削分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前角(5-15)、后角(8-12):减少道具后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度、刃倾角(负5—+5):影响刀头的强度、切削和排屑方向 15.切削过程:切削塑形金属是,材料受到道具的作用以后,开始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刀具继续切入,金属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加大。当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产生塑形变形。刀具再继续前进,应力进而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金属材料被挤裂,并沿着刀具的前面流出而成为切屑。 16.切屑种类: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17.切削力切削功率的计算:P18 18.切屑热的来源:在切屑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的切削功都转变成热量,所以有大量的热产生,这些热称之为切削热。主要来源:切屑变形所产生的热量;切屑和刀具的前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19.切屑热的分布:切屑热产生以后,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的介质传出、各部分传出的比例取决于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形状等。车削时的切屑热主要由切屑传出。 20.切屑热对切削的影响:传入切削及介质中的热量越多,对加工越有利;传入刀具的热量虽然不是很多,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因此刀具的温度可达到很高。温度升高以后会加速刀具的磨损;传入刀具的热量,可能使工件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误差。 1、铣削的工艺特点:1)生产率较高。2)铣削时容易产生振动。3)刀齿散热条件好。应用:铣削时,主运动是铣刀的回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铣刀可以用来加工平面、成形面、齿轮、沟槽,还可以进行孔加工,如钻孔、扩孔等。 铣削可分为粗铣、半精铣、精铣。 2、外圆加工方案的分析及其应用: (1)粗车除淬硬钢以外,各种零件的加工都适用。当零件的外圆面要求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较大时,只粗车即可。(2)粗车—半精车对于中等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的末淬硬工件的外圆面,均可采用此方案。(3)粗车—半精车—磨(粗磨或半粗磨)此方案最适于加工精度稍高、粗糙度值较小,且淬硬的钢件外圆面,也广泛用于加工未淬硬的钢件或铸件。(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基本上与(3)相同,只是外圆面要求的精度更高、表面粗糙度值更小,需将磨削分为粗磨和精磨,才能达到要求。(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或超级光磨或镜面磨削)此方案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不宜用于加工塑性大的有色金属零件。(6)粗车—精车—精细车此方案主要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有色金属零件的加工。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属 工 -艺 学 第 五 版 上 强度:金属材料在里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指标:屈服点(b s)、抗拉强度(b b)塑性: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指标:伸长率(S)、断面收缩率( 3 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 1布氏硬度:HBS (淬火钢球)。HBW (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 (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的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b 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 (7 S :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6: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7 -1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 S:延伸率,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 a k :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收的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的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的布氏硬度。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纯金属的结晶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的过度,晶界上的排列是犬牙交错的,变形是靠位错的变移或位移来实现的,晶界越多,要跃过的障碍越多。 M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 J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塑性加工方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组成元素成为组员。 U、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 铁碳合金组织可分为:2、金属化合物:各组员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 (渗 < 碳体) 3、机械混合物:结晶过程所形成的两相混合组织。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教学教材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 复习重点

铸造 1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2铸造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毛坯生产的主要方法。是 3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离心铸造。否 4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因素很多,但以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是 5浇注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缩孔。是 6为防止热应力,冷铁应放在铸件薄壁处。否 7时效处理是为了消除铸件产生的微小缩松。否 8浇注温度越高,形成的缩孔体积就越大。是 9热应力使铸件薄壁处受压缩。是 10铸造中,手工造型可以做到三箱甚至四箱造型。是 二、单选题 1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以( 1)长度来衡量的. ①. 螺旋形试样②. 塔形试样 ③. 条形试样④. 梯形试样 2响合金的流动性的最显著的因素是(2 ) ①. 浇注温度②. 合金本身的化学成分 ③. 充型压力④. 铸型温度 3机器造型( 1) ①. 只能用两箱造型②. 只能用三箱造型 ③. 可以用两箱造型,也可以用三箱造型④. 可以多箱造型

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 1) ①. 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②. 逐层凝固,分层凝固,中间凝固③. 糊状凝固,滞留凝固,分层凝固④. 过冷凝固,滞留凝固,过热凝固5缩孔通常是在(4) ①. 铸件的下部②. 铸件的中部 ③. 铸件的表面④. 铸件的上部 6(3 )不是铸造缺陷 ①. 缩松②. 冷裂 ③. 糊状凝固④. 浇不足 7浇注车床床身时,导轨面应该(1) ①. 放在下面②. 放在上面 ③. 放在侧面④. 可随意放置 8三箱造型比两箱造型更容易(2 ) ①. 产生缩孔和缩松②. 产生错箱和铸件长度尺寸的不精确 ③. 产生浇不足和冷隔④. 产生热应力和变形 9关于铸造,正确的说法是( 2) ①. 能加工出所有的机械零件②. 能制造出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 ③. 只能用铁水加工零件④. 砂型铸造可加工出很薄的零件 10关于热应力,正确的说法是(3 ) ①. 铸件浇注温度越高,热应力越大②. 合金的收缩率越小,热应力越大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金属材料材料导论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概念: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 F( k· F ?L(mm) ?L e 1.强度: 定义: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 定义: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公式:σs=F s/A o(MPa) (2)抗拉强度: 定义:最大应力值。 公式:σb=F b/A o 2.塑性: 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 定义: 公式:δ=(L1-L0)/L0×100% (2)断面收缩率: 定义: 公式:Ψ=(A0-A1)/A0×100%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 硬度: 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 1.布氏硬度:HB (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HRC用的最多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淬火钢球),在规定载荷和时间后,测出的压痕深度差即硬度的大小(表盘表示)。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 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第二章铁碳合金 第一节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 一、金属的结晶 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实际结晶温度-金属以实际冷却速度冷却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n。一、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样本

金 属 工 艺 学 第 五 版 上 册纲要

强度:金属材料在里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能力。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 塑性:金属材料在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能力。指标: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能力。 1布氏硬度:HBS(淬火钢球)。HBW(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示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σ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最大应力。 σs: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0.2: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1: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最大应力。 δ:延伸率,衡量材料塑性指标。 αk: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取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布氏硬度。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纯金属结晶涉及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 同一成分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并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因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过度,晶界上排列是犬牙交错,变形是靠位错变移或位移来实现,晶界越多,要跃过障碍越多。

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长晶核数目。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解决,以增长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解决或塑性加工办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备金属特性新物质。构成元素成为成员。 1、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金属晶体。铁碳合金组织可分为: 2、金属化合物:各成员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备金属性质 均匀物质(渗碳体) 3、机械混合物:结晶过程所形成两相混合组织。

金属工艺学(邓文英)经典知识点总结

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缩孔多呈倒圆锥形,内表面粗糙,通常隐藏在铸件的内层,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暴露在铸件的上表面,呈明显的凹坑。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当缩松与缩孔的容积相同时,缩松的分布面积要比缩孔大得多。缩松的形成原因也是由于铸件最后凝固区域的收缩未能得到补足,或者,因合金呈糊状凝固,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机械应力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 热裂热裂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 结晶:金属的结晶就是金属液体转变为晶体的过程,亦即金属原子由无序到有序的排列过程。 热处理:就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冷裂冷裂是在低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有时缝内呈轻微的氧化色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又称为玛铁。它是将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而形 成的一种铸铁。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上世纪4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合金, 它是向出炉的铁水中加入球化剂和孕育剂而得到的球状石墨铸铁。 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或型芯)便于从砂型(或芯盒)中取出,凡 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在制造模样时,必须留出一定的倾斜度(图2-36), 此倾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熔模铸造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挂耐火材料,经硬 化之后,再将模样熔化以排出型外,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由于 模样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又常将熔模铸造称为“失蜡铸造”。 金属型铸造将液态合金浇人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由于金属铸型可反复使用多次(几百次到几千次),故有永久型铸造之称 压力铸造简称压铸。它是在高压下(比压约为5~150MPa)将液态或半液态合金快速地压人金属铸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以获得铸件的方法 离心铸造将液态合金浇人高速旋转(250~1500 r/min)的铸型,使金属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铸型并结晶 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称为金属压力加工,又称金属塑性加工。轧制金属坯料在两个回转轧辊的孔隙中受压变形,以获得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拉拔金属坯料被拉过拉拔模的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挤压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锻造金属坯料在抵铁或锻模模膛内变形而获得产品的方法。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纲要b)。σ强度:金属材料在里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指标:屈服点(s)、抗拉强度(σψ)塑性: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指标: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1布氏硬度:HBS (淬火钢球)。HBW(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的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bσ答: s: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σ 0.2: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σ -1: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σδ:延伸率,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 k: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收的冲击功。α 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的布氏硬度。HRC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纯金属的结晶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的过度,晶界上的排列是犬牙交错的,变形是靠位错的变移或位移来实现的,晶界越多,要跃过的障碍越多。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塑性加工方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组成元素成为组员。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资料

铸造将液态金属浇筑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已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型方法 影响浇筑要素流动性+充型能力+越复杂件 温度+粘度—流动时间+充型能力+ 低压离心+ 逐层凝固糊状(结晶温度范围宽)中间 缩孔集中在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面积较大的孔洞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小孔 安防冒口和冷铁实现顺序凝固 热应力由于壁厚不均匀冷却速度不同同一时间内收缩不一致引起浇道开在薄壁处厚壁处放冷铁 机械应力厚薄均匀对称预先反变形量 析出性气孔侵入性气孔反应性气孔 灰铸铁片状石墨塑韧性-- 分珠光体铁素体三种 可锻铸铁白口铸铁石墨化退火团絮状塑韧性+ 黑心KTH 珠光体KTZ 白心KTP 球墨铸铁铁液加球化剂孕育剂不可锻造 蠕墨铸铁短片状端圆头略强于灰铸铁 浇筑位置重要加工面朝下大平面朝下将面积较大的薄壁至于下部或处于垂直倾斜圆周表面高要求时立柱 分型面选择平直数量少避免不必要的型芯活快大部分下箱起模斜度方便取出平行起模方向的表面增加斜度 避免起模方向有外部侧凹分型面为平面凸台筋板便于起模垂直分型面不加工表面有结构斜度少用型芯 壁厚合适均匀内<外连接转角处圆角轮辐筋板奇数交错时错开细长时工字件加强筋 熔模铸造用易溶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耐火涂料制成的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除型壳获得无分型面的铸件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筑制造压型蜡模压制组装蜡模侵涂料撒砂硬化脱蜡焙烧浇筑 金属型铸造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的铸件在重力作用下凝固压力铸造高压下将液太或半液太合金快速压入金属铸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 离心铸造将金属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使其在离心作用下填充铸型并结晶 消失模铸造用泡沫塑料制成的模样制造铸型浇筑时模样气化消失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正接电源正极焊条负极 熔合区交接过渡区 过热区ac3+100-200 正火区ac1-ac3+100-200 部分相变区ac1-ac3 焊接去应力焊缝小预热应力退火 埋弧焊是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 氩弧焊是以氩气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等离子弧焊接借助水冷喷嘴等对电弧的拘束与压缩作用获得较高能量的等离子弧进行焊接的方法 电焊将工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紧压在两柱状电级之间利用电阻熔化母材料金属形成一个焊点的电阻焊 缝焊用旋转的圆盘状滚动电级代替柱状 对焊利用电阻热使两个工件在整个接触面焊接起来 钎焊利用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加热时钎料熔化而将工件连接起来的焊接 硬450上200mpa上软450下70mpa下 焊缝布置分散对称避免应力集中避免加工面焊缝位置便于焊接 金属塑性加工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 金属的可锻性锻造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塑性+变形抗力--可段兴++ 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具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已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质量的锻件加工方法 自由锻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方法 模锻利用锻模使坯料变形而获得锻件 分模面选定最大截面处利于充型好出模减少余块错模现象易检查 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获得制件的工艺统称 变形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 弯曲将板料型材或管材在弯矩作用下弯成具有一定曲率和角度的制件的成形方法 回弹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弹性变形完全消失使板料形状尺寸反生与加载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消去一部分弯曲效果的现象 冲压件要求落料件外形和冲孔件的孔型应力要求简单对称排样时将废料降到最少圆弧连接 弯曲件形状对称先弯曲后冲孔平直部分大于2厚 零件挤压是使坯料在封闭模膛内受三向不均匀应力作用下,从模具的孔口或缝隙挤出使横截面仅减小,成为所需制件 正挤压(出料与挤压方向相同)反复合径向 热(再结晶温度以上)冷温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2)

第一篇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 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的。 P6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图 1,强度 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强度最为常用。 屈服点:δs是拉伸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屈服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工程上规定以席位产生0.2%变形时的应力,作为该材 料的屈服点。 抗拉强度:δb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 2,塑性 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试样拉断后,其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 伸长率=(原始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100% 伸长率的数值与试样尺寸有关,因而试验时应对所选定的试样尺寸作出规定,以便进行比较。同一种材料的δ5 比δ10要大一些。 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 缩率,以ψ表示。 收缩率=(原始横截面积-断口处横截面积)÷原始横截面积×100%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愈大,表示材料的塑性愈好。 3,硬度 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在硬度计上测出的。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1,布氏硬度(HB) 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为压头,在载荷的静压力下,将压头压 入被测材料的表面,停留若干秒后卸去载荷,然后采用带刻度的专用放大镜测出压痕直径d,并依据d的数值从专门的表格中查出相应的HB值。 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2,洛氏硬度(HR) 是将压头(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合金球)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压头与试样始终 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尝试计算其 硬度值。实际测量时,由刻度盘上的指针直接指示出HR值。 洛氏硬度法测试简便、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 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3,韧性

(完整版)邓文英版_金属工艺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绪论 1.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主要讲述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联系,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结构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工艺方法的综合比较等。 第一篇 2.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炼或烧结制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4.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最为常用。 5.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6.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7.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过冷度就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慢,过冷度越小。 8.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遵循“晶核不断形成和长大”这个结晶基本规律进行的。 9.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主要途径是: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孕育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 10. 同素异晶转变: 1394℃912℃ δ-Fe ----→γ-Fe ←----→α-Fe (bcc)(面心) (体心) 11.凡化学成分、晶格构造和物理性能相同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2.铁碳合金的组织可分为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类型。 13.溶质原子形成固溶体时,溶剂晶格将产生不同的不同程度的畸变,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4.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 15.碳融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6.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17.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18.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19.磷和硫是钢中的有害杂质。磷可使钢的塑性、韧性下降,特别是在低温时脆性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冷脆性。硫在钢的晶界处可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致使含硫较高的钢在高温下进行热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热脆性。 20.硅和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锰还能与硫形成MnS,从而抵消硫的部分有害作用。显然,它们都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21.下列牌号钢各属于:15:低碳钢40:中碳钢Q195:碳素结构钢CrWMn:合金工具钢40Cr:合金结构钢60Si2Mn:合金结构钢 第二篇 22.将液态金属浇筑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度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下学期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刘宇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 3.适用专业:机电和数控 4.总学时:64学时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数控和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7学时)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 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 3.钢的热处理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 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5学时) 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

掌握流动性的概念。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方面的知识。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5学时) 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 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 了解自由锻基本工序,。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 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5学时) 1.焊接的实质、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金属工艺学总结

一.铸造工艺图 在零件图上表示出以下内容;1)浇注位置2)分型面;3)工艺参数:机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圆角和铸造收缩率等;4)型芯的设计及其他技术要求。 二. 浇注位置确定:1. 重要面置于下型或侧立;2. 大平面朝下,以免出现气孔和夹砂缺陷 3. 大面积薄壁置于下型或侧立,以利充型; 4. 厚大部位置于顶面或侧面,以利补缩5. 近可能减少砂芯数目,简化造型。 三.确定分型面原则:1. 重要加工和基准面位于同一个砂箱,以保尺寸精度;2. 减少分型面和活块数目,简化造型; 3. 减少砂芯数目; 4. 采用平直分型面。四.工艺参数的确定:1. 机加工余量-----根据铸件结构、大小、材质和在铸型中位置及造型 方法的不同而定,或查表或靠经验。 2. 拔模斜度------根据铸件垂直壁高矮、位置以及造型方法来定。一般为(0.5~4)°,内壁、短壁取大值。 3. 铸造圆角(Fillet):壁与壁连接应圆角过渡,以防缩孔和裂纹。 4. 铸造收缩率(线)灰铸铁收缩率(0.7~1.0)%;铸钢收缩率(1.5~2.0)%;有色金属收缩率(1.0~1.5)%。 五.型芯设计及其它技术要求 1. 设计内容包括:型芯数量、形状、芯头结构、 下芯顺序及型芯稳固、排气和清理等。 2. 芯头(Core Head) —定位和支撑型芯;排除型芯内气体; 落砂时清理型腔内砂子。 其它技术要求:如铸件某部位不允许有气孔缺陷。 材料铸造性能: 金属材料接受铸造、获得优质铸件的难易程度,包括流动性和收缩 一.流动性(Fluidity) 1.概念:金属液体充满铸型、获得形状正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质量影响:流动性不好,易产生浇不足和冷隔、气孔、和夹渣、缩孔和热裂。 3.衡量:螺旋形试样长度 4.影响因素(1)合金性质1)合金种类:灰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好,铝硅合金和硅黄铜其它合金好。2)化学成分: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如铸铁中的碳越接近共晶点,其流动性越好。3)结晶特征:逐层凝固的(共晶点成分合金)流动性好;糊状凝固的流动性差。4)其它物理特征:粘度大的流动性差。 (2)铸型:铸型导热力、蓄热能力越强,流动性越差。 (3)浇注条件1)浇注温度:太低,粘度大、流动性差;太高,由于吸气多、氧化严重,会降低流动性。铸钢浇温:1520~1620℃铸铁浇温:1230~1450℃有色合金:680~780℃。总之,薄件取高值,厚件取低值。2)浇注压力:金属液压力越大,流动性越好。3)浇注系统:结构越复杂,流动性越低。(4)铸件结构(Structure of Casting) 铸件壁越薄、壁厚变化急剧和大面积水平面等均降低流动性 5.改善流动性措施(1)选用共晶点成分或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铸造;(2)尽可能提高金属液纯度;(3)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压力;(4)合理设计浇注系统;(5)

浅谈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

浅谈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 摘要: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 实践性都比较强,本文对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金属工艺学 课程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搞好金属 工艺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教学;教学方法 Abstract:Metal technology w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achin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was a theoretical and very practical cour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etal technology combine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urse and how to develop the metal technology teaching according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s,examination form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was presented. Key words:metal technology;teaching;teaching method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主 要讲述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联系,金属零 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结构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工 艺方法的综合比较等。金属工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金属冶炼、力学性能、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冷、热加工方法(铸造、锻压、 焊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目前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题主要有:课程的内容 广泛,覆盖面大,理论知识较深、概念抽象、实际应用知识贯穿整个课程,课程 整体性不强。其次,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课程内容叙述性较多而 推理性较少,易懂难用,概念多,内容多而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再次,教学 过程中如果只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老师罗列各个抽象理论,学生被动接 受加上生硬记忆,特别是传统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或挂图等,对于传播一些涉及 到工艺过程、设备操作等动态过程的知识远远不够。以下我们就本校金属材料工 程专业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1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工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金属材料到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及复合材料;从传统的 冷、热加工到应用光、声、电的特种加工;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数字程序控制;从单板机数控加工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课程内容不断扩展而学时有限, 课程内容系统性、严密性较差,烦琐、易懂、难用,这就造成老师难讲,学生难 学的恶性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课程教学时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课程 考试的命题一般多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如填空题、 概念题、问答题等形式,虽然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 一些平时不认真听讲、旷课缺课的学生,考前只要突击记忆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这显然与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相悖。金属工艺 学课程教学涉及工种、设备繁多,操作技术要领实践性强,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 除取决于设备场地、实验条件和理论教学条件,还取决于教学师资水平的高低。 2 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及发扬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