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doc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doc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doc

长沙市第二批中小学卓越教师名单

学科带头人

- 1 -

优秀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

长沙市教育局办公室2019年7月19日印发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 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B ) A.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B.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C.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D.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集中体现“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的是(A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协同配合 C.坚持遵循规律 D.坚持常态开展 3.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性特点的是(C ) A.坚持常态开展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正确方向 4.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的是(D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常态开展 5.在高级中学,德育课程是指(C ) A.综合实践活动课 B.道德与法治课 C.思想政治课 D.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小学德育纲要

《中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湿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知道我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先进人物学习,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废人、

(完整版)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

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小学校内外实践活动蕴含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依据《山东省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是中小学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强化德育实践、增强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一)基于生活。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使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自然探究的真实情境中,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以及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 (二)体验感悟。学生通过参与具有生活性、社会性、群体性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进行道德体验,感悟人生,感恩社会,体会道德价值,提高道德认知,

不断内化、加深理解,形成道德认同。 (三)知行合一。道德实践在学生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将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在道德实践中深化道德认知,通过开展生活性、社会性、群体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 二、德育范畴 (一)文明礼貌。文明礼仪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各类仪式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社区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中,学习礼仪常识,理解礼仪内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升文明素养。 (二)爱国爱家。通过开展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活动、国际理解活动、感恩活动、亲子活动等,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兴国之志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 (三)理想信念。通过参加入队(团、党)等仪式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各类活动、革命历史文化参观教育活动等,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理解坚持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 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 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 (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 (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安排、实施途径与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对中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教案资料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1 (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 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效指导。《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素质教育全过程。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 1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鉴于水平所限,本稿子还很不成熟,请批评指正。本稿执笔人为:秦廷国、孟佳、谢春风。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这一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把这些要求扎实落地,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从行动上将德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列为工作重点。《指南》的发布,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的系统化提供了充分的指引。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课程”的倾向。有些学校,热热闹闹地组织一次德育活动,就算是完成了德育任务,而对于需要持久发力的德育课程,则被置于教学活动的末位,无论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评价环节,都难以体现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有的地区甚至以“德育课程就是解决思想素质问题”为借口,将德育课程排斥在考试评价体系之外,以可有可无的“开卷考查”,简单地给学生一个是否合格的等次,就算完成了德育。这样

的做法,不仅极大损害了德育教师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更对这些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德育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只做表面文章、不问实际效果的做法。以上问题必须加以根本改变。要切实联盟落实《指南》所说的“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和“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的要求,让德育课程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德育课程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必须在教学体系中给予优先保证。当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并在全国统一使用的做法,正是德育课程“落在实处”的重要契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德育课堂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德育课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课程。同时,要从实效性角度审视和评价德育实践活动,不求花样、只求有效,切实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提供条件。将这些内容系统部署是《指南》的亮点,将这一任务扎实落实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发现和优化德育课程的实践方式。《指南》确定了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明确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需赘言。而对于这些内容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落实,则需要认真考虑。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教育部 2012年12月7日 附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心得3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心得3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心得1 接到学校通知,根据上级精神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过学习自己感悟很深,尤其是弄懂了很多这几年工作中比较困惑的问题,也为自己指明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下面写出我的心得体会: 1、科教兴国,德育先行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更是结合了孩子的特点及年龄,所以,作为低学段教师,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找对方法,家校协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我国古代有谚语说的好:

“一个好汉三个帮”、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又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尤为关键的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德育培养生长出一双有力的翅膀,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3、营造氛围,提高效果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

小学生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捉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明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 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也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已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固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和

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图主义的欺辱和进行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很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作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面全意为人民筹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共产党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没我们的国家;了解我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酷爱自由与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民学习,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知道热爱人民要从身边做起,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助人为乐,与各族少年儿童、外国小朋友友好相处。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纲要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国家主权等主题教育要求,克服德育课程目标错位、内容交叉、教学脱离实际等现象,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增强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山东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德育目标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四门课程共同构成中小学德育课程系列。 中小学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中小学德育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小学德育课程与高校政治理论

课程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课相补充,与学校其他课程和学校德育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其品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 1.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团结友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2. 热爱劳动、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有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4. 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独立思考、关心时事、关爱生活、热心公益、善尽职责、维护权益的现代公民素养。 5. 关爱自然、尊重自然,认知大自然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 6.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养成积极进取的爱国主义情怀。 7.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养成全球意识、世界眼光。 9.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程文件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成绩:姓名: 一、填空题:日)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17年8月1文件。人德)。树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 学完善)、(向正确)、(内容方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 )。态开展载体丰富)、(常段衔接)、( )化。实效)化、(专业)化、(规范4、德育工作应做到( 位全方全程育人)、(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 )。育人),大力培先育为为本)、(德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 )。值义核心观价育和践行(社会主 )为格人德)和(健全品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 《中小学生守)为重点,以落实(惯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为抓手。则(2015年修订)》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 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研究成果,流交结总),定期(法方)和(径途创新德育工作的(.)和性系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安排、实施途径与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对中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 7.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8.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来源:中国网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 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 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 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 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 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推进实施《省中小学生德育 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我厅组织研制了《省中小学德 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 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 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 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 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 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 (实效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安排、实施途径与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对中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 7.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8.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9.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10.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B ) A.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B.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C.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D.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集中体现“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的是( A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协同配合 C. 坚持遵循规律 D.坚持常态开展 3.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性特点的是( C ) A.坚持常态开展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正确方向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 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B ) A.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B.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C.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D.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集中体现“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的是(A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协同配合 C.坚持遵循规律 D.坚持常态开展 3.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性特点的是(C ) A.坚持常态开展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正确方向 4.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的是(D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常态开展 5.在高级中学,德育课程是指(C ) A.综合实践活动课 B.道德与法治课 C.思想政治课 D.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英语是语言和文化学科,其德育特点主要是“人文性”。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集中体现为对学生进行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人文教育特性的培养。 (一)文化多元性 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学、艺术等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本质上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及文化的多元性,能够观察、分析、比较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多元文化素养。 (二)文化理解性 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意识形态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深刻理解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国家与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和欣赏不同社会群体,从而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沟通、合作,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国际理解。

(三)文化自尊感 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理解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理解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欣赏、鉴别美好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道德情感,并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具有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二、德育范畴 (一)多元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英语,引导学生由文化表象认识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丰富文化体验。在文化鉴赏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理解文化差异,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形成借鉴先进文化和抵制不良文化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 (二)国际理解 通过学习英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事物。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不断提高沟通能力,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开放、交流、和平的人本理念,能够从文化和历史角度看待不同社会形态,增进国际理解。 (三)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英语,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认识祖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