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管理概论总结讲解

海关管理概论总结讲解
海关管理概论总结讲解

第一章:海关管理学

1.海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海关管理学是研究海关管理活动(海关通关、海关行政管理等所有业务活动)与过程并揭示海关管理规律的科学。

2.海关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特点?

①海关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②海关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

3.海关管理学有哪些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对海关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

②行政学理论、科层管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③风险管理理论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⑤系统管理理论

⑥复杂性管理理论

第二章:海关管理概述

1.海关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海关管理是海关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海关资源,引导、组织各级海关及关员完成海关各项任务,实现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

2.海关管理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哪些?

(1)属性:①政治属性:政治性(专制与民主)、阶级性②社会与公共服务属性: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一样的。

(2)特点:①海关管理总是在一定时期为一定的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接机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服务的②海关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③海关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他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海关管理的特殊规律④海关管理活动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3.比较海关管理活动的原理、原则、职能与效能在概念和内涵方面的差异。

(1)海关管理活动原理

①概念: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②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

③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2.动态原理3.效益原理

(2)海关管理活动的原则

①意义:海关管理活动原则是海关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

②原则与原理的关系:原则应以原理为基础,是原理的体现(联系)原理是客观的,原则是主观的,两者有可能统一有可能不一致(区别)③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海关改革坚持海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

2.科学性原则(必须按海关规律办事采用新的管理理论)

3.规范性原则(依照法律法规指导和调节管理行为,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4.综合性原则(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海关系统内外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5.权变性原则(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动态调节,使其具有针对性适应性)

6.有效性原则(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时间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

(三)海关管理活动的职能

①含义:海关管理活动的职能是指因海关及海关管理活动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内在的固有的可以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和作用的功能,是指海关依法对涉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作用。

②职能的类型:1.进出境监管的职能

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的职能

3.稽查走私的职能

4.编制海关统计的职能

5.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职能(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季

度、知识产权保护、反偷渡、打击恐怖主义)

(四)海关管理活动的效能

①含义:海关管理活动的效能就是海关管理活动效率和效益的统一。

海关管理活动效能=效率×效益

*海关管理活动效率:是指海关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人财物与所产生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值*海关管理活动效益:是对海关管理活动结果的社会评价,是海关管理活动结果中的社会因素

②作用:1.有利于发挥海关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

2.有利于促进海关管理人员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

3.有利于克服追求海关管理效果中的片面性

③提高效能的必要条件

1.发挥海关机构的整体功能

2.建立起完整的海关管理活动程序的体系

3.提高海关管理人员的素质

4.海关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海关管理活动的环境有哪些?

(一)海关管理活动的主体

①含义: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中的人,只有在海关管理活动中对自己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人才是海关管理活动的主体。

②条件:a.具有一定的权力b.具备相应的能力c.具备相应的知识(二)海关管理活动的客体

①含义:是海关管理活动主体所监督管理的进出境对象(人财物信息时空)(三)海关管理活动的环境

①含义:海关管理活动的环境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所联系和依赖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外部环境:分为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向海关系统内部影响海关管理结果的各种可能的因素

②国内环境:(政治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特征、国民人口与文化特征、科技水平)

③国际环境:(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

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中国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

④海关内部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5.海关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

①能力==一般能力(心理能力、动作能力、活动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决策应变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

②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6.试述海关管理活动中的可用性资源的总体情况。

①人力资源:人是海关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因此人是海关管理活动的第一要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②财力资源:财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中可用于海关支配的资金或经费,是一个国家向海关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的价值表现形式。

③物力资源:指的是有关还逛良好的的办公用房及办公用的仪器设备特别是通关检测仪器等

④信息资源:指的是反映海关活动和海关管理活动该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指令资料数据图纸等的总称

⑤时空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进出口关境、海关监管区、报关大厅等)

7.试述人、财、物、信息与时空资源在海关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①人力资源: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海关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海关和海关管理效能,实现海关和海关管理的目标

②财力资源:

③物力资源:

④信息资源

⑤时空资源

第三章:海关管理行政体制与法律制度

1.海关设立的原则是什么?

①海关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海关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是海关实现其监督管理职能的组织保证,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管理的需求设立海关。

②对外开放口岸:必须设立海关

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经申请并获批准,可以设立海关

2.目前我国海关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如何?

①海关总署:全国海关最高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全国海关的各类事物。

②直属海关:海关总署的直接隶属单位,负责管辖本辖区范围内的海关事务,对海关总署负责,并管理隶属海关。

③隶属海关:接受直属海关的领导,并向其负责,办理具体海关业务。

3.我国海关管理的权力有哪些?要接受那些制约?

(一)权力:①行政许可权②行政检查全③行政强制权④征税权⑤配备和使用武器权⑥追缉权⑦行政处罚权⑧海关缉私司法权

(二)制约:①立法制约②司法制约③监督制约

4.海关管理体制的内涵是什么?

①及时调整管理理念

②行政管理体制与智能紧密结合

③组建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

④科学实施业务管理

⑤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

5.为何我国海关管理要实施集中统一垂直领导体制?

①集中统一垂直领导是海关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

②海关属于中央事权,实行集中统一、垂直管理是确保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和条件

③必要性体现在 1.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2.发挥海关整体职能

3.加强法制建设

6.如何把握海关精神的内涵?

①海关精神:忠诚公正、兴关强国

②理解海关精神:1.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关工作的要求 2.体现了海关工作方针和队伍建设总要求的本质特征 3.体现海关的职业特征及管理相对人对海关的期望

③实践海关精神:1.坚定信念,在思想深处认同海关精神2.自足本职,在工作实践中践行海关精神 3.奋发进取,在海关事业改革发展中践行海关精神

7.我国海关执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原则

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原则

③保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

⑤加强监督管理原则

⑥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原则

⑦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8.我国海关管理的法律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海关规章

④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

9.我国海关执法监督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一)原则:①法治原则②民主原则③效率原则④强力原则

(二)实施:①立法监督②行政监督③司法监督④社会监督第四章:海关监管与通关管理

1.如何理解“大监管”和“小监管”的关系?

①大监管:海关监管是由前期管理、现场监管和后续管理三个部分构成的紧密联系、协调配合的完整体系。

②小监管:海关通关监管

2.海关通关监管的特点有那些?

①基础性②再管理性③行政性④强制性⑤规范性

3.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①申报管理②通关参数维护和数据备案③电子审单管理④专业化审单管理⑤现场接单审核、税费征收管理⑥报关单证明联签发管理⑦通关事务管理⑧通关作业管理⑨审单业务联系配合机制

4.简要说明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海关作业改革的进程

5.我国通关作业改革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通过合理划分海关总署、直属海关和隶属海关三级机构业务事权,理顺海关系统条块之间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优化配置

②通过科学设置通关作业流程并完善海关行政执法的程度规定,实现风险布控、审单作业、是几点关、职能管理、执法监督等五权分立

③实现智能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通关作业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海关管理的科学严密合理高效

⑤通过对实际监管人员业务专业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6.简要说明通关管理制度的国际发展趋势

(一)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①服务性海关的形成②通关制度中贸易便利化目标的形成③进口通关选择贸易便利化目标的利益驱动

(二)通关程序简化的国际趋势

①简化通关程序的国际立法②我国通关程序简化措施

(三)新时期海关通关的贸易安全要求

第五章:海关税收管理

1.海关税收的含义是什么?

海关税收:是海关对依法监管的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所征收的税。包括对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进出口关税、对进出境货物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征收的船舶吨税等税种。*关税:是指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2.关税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

③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

④筹集国家财政收入

3.简述我国关税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我国关税管理制度的法律框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②《关税条例》和《进出口税则》

③其他关税法规规章

(2)关税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进出口征税税率管理②原产地管理

③海关估价管④关税减免管理

4.简述我国关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1950年17次政务会议通过《决定》标志新中国的关税政策正式确立(2)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

①1984年的关税政策标志着中国的关税政策已由建国初期的内向型保护政策调整为相对开放的保护政策

②1985年产生了第二部关税税则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992年第三部关税税则形成

第六章:海关统计

1.全面理解海关统计与海关管理的关系

(1)海关统计与海关战略管理

①海关统计的专业统计性质

②海关统计对海关战略管理的意义

a.促进海关职能的优化与实现

b.有助于提高海关的社会地位

c.辅助海关指定发展策略

(2)海关统计与海关进出境监管

①海关统计的监管性质

②海关统计对海关进出境监管的意义

a.海关统计是海关事后监管的重要形式

b.海关统计是进出境监管有

力的补充形式c.海关统计为进出境监管提供了经验的反馈

(3)海关统计与海关内部管理

①海关统计的内部监测量控性质

②海关统计对海关内部管理的意义

a.提高海关监管的量化水平

b.保障海关内部管理的客观公正性

c.增强海关行政执法的合理性

2.海关统计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980--1988 ②第二阶段1989--1995

③第三阶段1996--1998 ④第四阶段1999至今

3.海关统计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海关统计的发展与外贸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②海关统计的发展受益于海关管理水平的提高

③海关统计的发展以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支持

4.海关统计未来发展可能需要把握的趋势有那几个方面?

①充分实现数据仓库在海关统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②进一步推动海关统计信息社会化,扩大统计信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③继续延伸海关统计职能,加强海关统计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第七章:海关缉私

1.简要说明我国海关缉私管理的体制

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

①联合缉私:即海关、公安、工商、烟草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查缉国内市场涉嫌走私货物。

②统一处理:即公安、工商、烟草、税务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查获的涉嫌走私犯罪、走私行为以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案件,交由所在地的海关统一处理。

③综合治理:即调动全社会力量,做到打击走私和预防走私犯罪相结合,从根本上杜绝走私犯罪行为的发生。

2.海关缉私在国家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①保护国内经济资源处于政府可控的范围内,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条件保障国家税款应收尽收

②维持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协调发展的局面

③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基本的价值立场

④凡凡政府官员堕落,精华行政执法环境

3.海关缉私在海关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①地位:法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

②作用:海关缉私为海关其他各项基本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作

用。a.确保国家税款应收尽收,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为政府提供财力支持

b.保障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国家主权

c.通过维护财税政策,以经济手段调节市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4.了解把握海关缉私的发展趋势

①加快发展经济,适当放松外贸管制

②提高企业竞争力,缩小商品的国际国内差价

③加强监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④加大投入,建设强有力的吉斯队伍和装备

⑤整顿国内市场,规范市场管理,消除走私犯罪生存的空间

⑥加大对走私犯罪案件的处理力度

第八章:海关稽查

1.什么是海关稽查?

海关稽查①广义:包括风险分析、企业稽查、企业管理

②狭义:仅指其中的企业稽查

2.海关稽查在海关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如何?

①作用:a.有助于加强对企业进出口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守法经营b.实现海关与商界合作共赢的工作目标c.协调国际贸易关系

②地位:海关稽查与其他海关任务相互协调与补充,共同促进与完善海关管理体系

3.常规稽查、专项稽查和验证稽查三中稽查方式有何区别?

4.海关稽查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①初步尝试海关稽查制度1992--1993

②正式确立,推行海关稽查制度1994--2000

③海关稽查职能的调整2000--

第九章:海关风险管理

1.何谓风险管理与海关风险管理?

①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以最少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科学

②海关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管理的运用,对各类海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害后果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管理程序,在此基础上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控制或消除海关风险。

2.海关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④博弈论

3.中国海关推行海关风险管理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实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

②有利于缓解业务增长量和管理资源有限的基本矛盾

③有利于海关化解廉政风险,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4.简要说明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建设历程

①初步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启动发展阶段

③全面深化阶段

5.深刻把握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①风险规划方面:细化职责,将其贯穿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

②风险识别方面:抓好基础工作,不断提升风险信息的采集转化和反馈工作

③风险分析和评价方面:加强协调配合,不断提高与其他部门的联合研判水平

④风险处置方面:实行归口统一管理,整合业务职能部门风险处置渠道

⑤风险监控方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价格风险业绩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⑥风险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十章:海关管理现代化

1.海关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①海关管理现代化在本质上表现为海关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运动过程。它涵盖了观念、价值、制度、手段、流程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是对原有海关管理的继续变革和完善,并在动态中持续不断进步和发展。

②海关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③海关管理现代化反映了海关价值取向的的李兴华,是海关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海关管理现代化的动因与意义有那些?

(1)动因:①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贸易保护主

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因素

②国内方面经济结构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对外贸易增加

③海关内部国际海关现代化

(2)意义:①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②有利于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海关执法能力

③有利于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更好滴维护国家利益

3.简要说明新中国海关管理现代化的历程

①摸索挫折阶段1949--1978 ②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4

③全面启动阶段1994--2004 ④深入推进阶段2004--

4.深刻把握新时期中国海关现代化的建设方向

(1)理念价值层面

(2)模式制度层面

①创新和完善分类通监管新模式②全面实施风险管理③深化企业分类管理(3)职能流程层面

①重视非传统职能的履行②加快通关作业改革③着力推行业务改革(4)途径技术层面

①深入开展关企合作②加快口岸通关信息化建设③全面参与国际海关合作(5)支持保障层面

①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②继续优化内部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专升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_0806更新 贸大远程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专升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专升本) 一、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需要,德、智、能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海关管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海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海关管理的基本制度,掌握验关征税、商品归类、海关稽查、海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 3.掌握海关专业英语技能,能够熟练进行专业外文书籍资料的查阅。 三、学分 本专业总学分80+4学分。 其中: 必修课 34学分 选修课 34学分 考查课 12学分 毕业论文 4学分 四、学位课程 大学英语(四) 进出口商品归类 国际贸易实务 关税理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海关管理实务 五、论文 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具体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 六、学位 管理学学士 七、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严格按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 八、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专升本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_0806更新 贸大远程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专升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专升本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各学期学分分配 一 二 三 四五必 修 课 公共必修课 ENG202 大学英语(四)# 90 6 6 CMP122 计算机应用基础 60 4 4 HUM2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60 4 4 小计 210 14 专 业必 修 课 ITR303 国际贸易实务# 60 4 4 CUA411 海关管理实务# 60 4 4 LAW4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60 4 4 CUA423 进出口商品归类# 60 4 4 CUA305 关税理论# 60 4 4 小计 300 20 选 修 课 ITR301 国际贸易 60 4 4 ITR305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60 4 4 ENG350 大学英语(五) 90 6 6 CUA213 海关法概论 60 4 4 CUR431 涉外税收实务 60 4 4 ADM404 领导科学 60 4 4 CUA502 报关单证实务 60 4 4 ITL404 国际运输与物流 60 4 4 HUM465 行政伦理学 60 4 4 CUA203 海关稽查基础与应用60 4 4 CUA301 海关英语 60 4 4 CUA318 进出口通关案例分析60 4 4 CUA405 国际海关公约与协定60 4 4 EBU201 电子贸易 (注册电子贸易师)60 4 4 小计 870 58 小学分考 查 课 名师讲座考查(一)15 2 2 名师讲座考查(二)15 2 2 名师讲座考查(三)15 2 2 名师讲座考查(四)15 2 2 名师讲座考查(五)15 2 2 名师讲座考查(六)15 2 2 小计 90 12 GTD101 毕业论文 4 4 注:本专业学生须修满80+4学分,为获准毕业的必要条件。 加注#为学位课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总结

1.1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是指一个组织在广泛的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动计划。 战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战略是竞争的武器,没有竞争便没有战略。 二是竞争状况是由围广泛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制度战略必须考虑环境。 三是竞争优势是由资源组合而成的。 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的六个特点:确定企业的经营围;全局性;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时间上具有长远性;考虑企业外部诸多因素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公司战略;第二层是业务战略或竞争战略;第三层是功能战略。 1.2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对战略环境进行剖析的一些思路和法,它不仅能为合理的战略选择奠定基础,而且能为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般环境分析;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的5种竞争力模型(P6):潜在竞争者、部竞争者、替代产品或服务、供应者、买。SWOT分析:(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是一种对企业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 1.3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包括两面:组织目标和战略架构) 组织使命(组织哲学:是指组织为其经营业务的式规定出的价值观、信念和指导原则;组织宗旨:是指规定组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组织类型) 组织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组织愿景(具体包括:①组织的向②所追求的价值观的实现③目标达成的状态④未来成果的约定;遵循的原则:一是具体而明确;二是显出共同利益;三是具有挑战性;四是有意义的未来事业;五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 战略架构是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统率之下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整体性的战略规划,是对企业发展的系统思考,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行动向战略(保持现状战略;紧缩战略;巩固战略;产品发展;市场发展;多元化;其他) 实现途径(部发展;兼并;合作) 思考题: 什么是战略?企业战略有哪几个层次? 什么是战略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 战略管理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什么是战略分析? 如理解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什么是SWOT分析法? 公司的一般竞争战略有哪些? 公司采取的战略行动向有哪些? 公司通常采取哪几种战略实现法? 2.1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 组织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三层含义:①组织必须具有目标;②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③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有意识形成的角色职务机构。(目的性、正规性、稳定性等基本特征) 非正式组织是任没有自觉共同目的的个人活动,即使有助于共同的结果,这样的组织也还是非正式组织。(自发性、聚性、不稳定性等特性) 组织管理是把组织中的成员组合起来,有意识、有计划地协调组织部的人力、物力、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的过程。(包含三个特点:围绕组织目标进行;动态的协调工程;有意识、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组织管理活动:①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②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权关系。③明确规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协作关系。④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地进行人员调配。⑤根据组织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的结构和人员配置。 2.2组织变革

海关职能介绍

辽宁中公教育:https://www.360docs.net/doc/e79358683.html,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s://www.360docs.net/doc/e79358683.html,/?wt.mc_id=bk6403 职能介绍 国家办部委 中国海关的基本职能是出入境监管、征税、打私、统计,对外承担税收征管、通关监管、保税监管、进出口统计、海关稽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打击走私、口岸管理等主要职责。 省、市各海关 北京海关作为首都海关,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海关工作16字方针和“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队伍建设12字要求不动摇,立足服务首都经济。主要的职责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对北京地区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旅客行李物品和邮递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它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 上海海关是国家设在上海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经上海口岸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厦门海关主要担负着对厦门关区进出关境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监督管理,征收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任务。业务门类齐全,现中国大陆海关所有的各类业务厦门海关都有,陆、海、空运输方式均有。有些业务门类是全国海关独有,如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是全国独一无二;又如出口监管仓入库退税全国只有在厦门海关和深圳海关试点;厦门海关还担负着对金厦直航监管业务;厦门区港联动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已于2005年下半年验收通过。 深圳海关的职能是依法对经深圳口岸进出境的货物、运输工具、行李邮递物品等进行监管;征收关税和其它法定由海关征收的税费;查缉走私;开展贸易统计并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海关管理概论总结

第一章:海关管理学 1.海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海关管理学是研究海关管理活动(海关通关、海关行政管理等所有业务活动)与过程并揭示海关管理规律的科学。 2.海关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特点? ①海关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②海关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 3.海关管理学有哪些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对海关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 ②行政学理论、科层管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③风险管理理论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⑤系统管理理论 ⑥复杂性管理理论

第二章:海关管理概述 1.海关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海关管理是海关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海关资源,引导、组织各级海关及关员完成海关各项任务,实现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 2.海关管理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哪些? (1)属性:①政治属性:政治性(专制与民主)、阶级性②社会与公共服务属性: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一样的。 (2)特点:①海关管理总是在一定时期为一定的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接机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服务的②海关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③海关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他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海关管理的特殊规律④海关管理活动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3.比较海关管理活动的原理、原则、职能与效能在概念和内涵方面的差异。 (1)海关管理活动原理 ①概念: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②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管理学概论 课后心得

管理学概论课后心得 姓名:贺铸镇学院:计通学院学号:201650080624 经过一个学期的管理学概论学习,对这个课程有了初步的认知。首先,作为一个理科生,选择这门课的时候是抱着观望的角度去学习的,然而,从课上内容本身含有的丰富知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老师细致的讲解,都让本来不敢兴趣的我逐渐的去聆听,去学习。 在西方的管理学思想中,传统的管理阶段包含着有关人性的认识经济人的观点,现代运营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人事管理的形成,具有激励性的薪酬设计,到现代的西方管理学体系,在人性及管理措施两方面共同关注。 管理学并不是只从国外文化中能学到,早在我国古代时期,便有管理学的相关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以民为本、中庸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还是韩非子的乱世重典、分级管理,逐级监督,或是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上兵伐谋,出奇制胜,都是古代体现管理学思想的最高例子。 在课程中还提到了管理者的管理道德话题,在管理道德中,把道德观分为了四种: 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3、公平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4、综合观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因素 四种道德观概述了管理者在管理道德中的大多数体现,那调节管理道德有哪些因素呢?可以分成这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个人特征:价值准则、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第二方面结构变量:确定性(正式的规章制度和职务说明书)、工作压力;第三方面组织文化;第四方面问题强度,从这四个因素调节管理道德,能更好的抓住关键点,了解管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及时的调节管理者的道德观。 那具体的如何改善管理者的管理道德?1. 聘用符合组织道德准则的人2. 确定道德准则好的道德准则应当是具体的、明确的,并且内容简短。3. 为员工制定的工作目标应当现实。4.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5.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6.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从这六个方面来改善,有规律,有方法性的改善管理道德。 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因为无论是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协调都要依赖有效的沟通来实现,领导者的权力也是依赖于沟通才能够有效的得到贯彻和执行。管理沟通可以从大的方面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照具体拓扑形式还可以分为链式、Y式、轮式、环式、全通道式等,应该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沟通形式以便获取更好的效果,沟通过程中要遵循公开性、简捷性、明确性、适度性、针对性、同步性、完整性、效率性、效益性等原则。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沟通条件的情况下,才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否则企业文化便无从谈起。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职能包括获取、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海关管理专业实习周记7篇(最新篇)

海关管理专业实习周记7篇 海关管理专业实习周记7篇 实习周记 经过了大学四年海关管理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海关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海关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海关管理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海关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海关管理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

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海关管理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实习周记 本周实习内容主要负责报关: 1.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集港信息记下来,这是一个好习惯。根据集港信息,就知道哪条船是着急截关的,也就知道哪票需要优先申报了。 整理报关单据,填制报关单,一般需要核销单、发票、装箱单、合同、委托书,属于商检类的还需要通关单和其他的许可证等等。哪票少什么单据心里一定要有个数,在申报前要准备齐全。 3.edi录入,我们公司青岛有专门的录入员,黄岛要在edi系统的公司录入,像海丰或是鑫海。你要做的就是把填好的报关单交给录入员,录入员录入完毕后会打印一张作为核对的edi报关单给你,然后核对。一定要仔细,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天津大学管理概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管理概述 1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组织的既定目的,在保证是服务对象满意又使服务提供者获得一种高度士气感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有关的人,财,物,信息和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管理的要点: (1)人的活动的主题一定是人,课题也可能是人。管理活动首先要靠人来完成。 (2)要有目的的活动,无目的的活动必然是杂乱无章的,都不能视为管理。不管这个目的是全部下达还是部分下达。 (3)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如CAD,CAM,MRPⅡ,CIMS等。 (4)是一种系列活动。系统是由同一类食物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整体。而管理的对象具有系统的特征要求,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练习的职能而组成的整体。 (5)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概念。主体,客体,方式,方法和目标都会随着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者的角色及表现的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有效成功者主要从事的活动: (1)传统管理,是指决策,计划和控制 (2)沟通,是指交流理性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 (4)网络联系,是指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 4为什么学习管理: (1)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利 (2)总得有人当领导 (3)必须参与管理 (4)目前我国管理水平低 (5)市场对管理工作的认可 5企业文化的7个要素和10个特征: 7个要素:价值观信息收集意见表达接受风险合作对组织忠诚动机 10个特征:成员统一性团体重要性对人的关注对单位一体化对人的控制风险承受度报酬的标准冲突宽容度结果倾向性系统开放性 6企业环境包括的内容: (1)供应商,包括原材料,财政和劳动收入的供应商 (2)竞争者,所有组织,甚至垄断组织,都有一个或更多的竞争者 (3)顾客,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存在的,政府组织也是如此,政府组织的存在为了向公众提供服务,而公众在选举中通过投票表示满意度 (4)政府,政府制约着企业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5)公共团体,管理者应该注意到特殊利益集团在试图影响组织的行为 7人本管理遵循的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海关业务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1. 我国海关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中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中国海关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简言之,海关具有监管、征税、查私、编制海关统计四大基本任务。 2. 什么是自理报关企业?哪些企业可以成为自理报关企业? 自理报关企业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并在海关履行报关注册登记手续,只为本企业(单位)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手续的境内法人企业。 经国务院、外经贸部及地方外经贸部门批准设立,具有经营进出口业务能力的企业(单位),都可以成为自理报关企业,主要包括: (1)外贸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子公司; (2)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工贸(农贸、技贸)公司; (3)有进出口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的其他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各类进出口公司; (4)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企业联合体、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公司; (5)信托投资公司、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技术引进公司和租赁公司; (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7)其他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3.自理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注册登记手续时,应向海关递交哪些文件资料? 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向海关递交下列文件资料正本(或复印件); (1)《企业情况登记表》(在海关领取); (2)外经贸部门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4)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5)企业的合同、章程(自营进出口企业不需提供合同); (6)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 (7)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提供); (8)进口设备清单(不进口设备者不需提供); (9)租赁协议(场地、厂房不是租赁的不需提供); (10)董事会及主管人员名单、财务主管人员名单及《企业管理人员情况登记表》(该表在海关领取); (11)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账簿设置情况; (12)国税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 (13)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14)报关专用章(印模)。 海关审批后,核发《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对外商投资企业还要核发《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登记证》和《外商投资企业资产登记手册》。

报关概述与海关管理内容

第一章报关概述 第一节报关 一,报关的概念 报关是指进出口物资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物资、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 1、由设关地进出境并办理规定的海关手续是运输工具、物资、物 品进出境的差不多规则,也是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物资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就履行的一项差不多义务。 2、通关与报关的联系与区不。两者差不多上对运输工具、物资、 物品的进出境而言的,但报关是从海关治理相对人的角度,公指向海关输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手续,而通关不仅包括海关治理相对人向海关办理有关手续,还包括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物资、物品依法进行监督治理,核准其进出境的治理过程。 3、报检、报验与报关不同,指的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的规定,向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其他检验、检疫手续。一般而言,报检、报验手续要物于报关手续办理。 二,报关范围

(一)进出境运输工具 要紧包括用以载运人员、物资、物品进出境,并在国际运营的各种境内或境外的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等。 (二)进出境物资 要紧包括一般进出口物资,保税物资,暂准进出境物资,特定减免税物资,过境,转支和通运物资及其他进出境物资。另外,一些专门形态的物资,如以货品为载体的软件也属报关的范围。 三,报关的分类 (一)按报关的对象,可分为运输工具报关、物资报关和物品报关(二)按报关的目的,可分为进境报关和出境报关。(转关物资也需办理相关的报关手续) (三)按报关的实施者不同,可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要紧是针对进出境物资的报关而言) 1.自理报关:进出口物资收发货人自行办理报关业务称为自理报关。进出品物资收发货人必须依法向海关注册登记后方能办理报关业务。 2.代理报关:指同意进出口物资收发货人的托付代理其办理报关业务的行为。报关企业必须依法取得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并向海关注册登记后方能从事代理报关业务。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Efficiency:A measure of how well or how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a goal. Effectiveness:A measure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goals an organization is pursuing a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those goals. Planning: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goals and courses of action Organizing:Structur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a wa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formal system pf task and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coordinates and motivate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Articulating a clear vision and energizing and enabl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Controlling:Evaluating how well an organization is achieving its goals and taking action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 Roles of managers: Decisional: Entrepreneur,Disturbance Handler,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Interpersonal: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 Informational: Monitor,Disseminator,Spokesperson. Managerial Skills: Conceptu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agnose a situ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Human skill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lter, lead,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echnical skills: The job-specific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perform an organizational role. 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Traits:Extraversion: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and moods and to feel good about Negative affectivity: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moods, to feel distressed, and to be critical of oneself and others. Agreeableness:The tendenc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Conscientiousness: The tendency to be careful, scrupulous and persevering. Openness to experience:The tendency to be original have broad interests, be open to a wide range of stimuli, be daring, and take risks.

管理概论年月总结天津大学

6月总结——张旭天津大学管理概论2018年红色部分为新增内容。删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更正了一些错别字。第一章绪论理解管理的涵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了解管理对象及其构成;了解影响【管理】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2【管理的含义】1、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地实现预期的目标。3、管理者是实施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4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职能的主体。6 【管理的性质】科学性、艺术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分类】(层次)高层、中层、基层;(工作领域)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从事自己1【管理者的技能】) 基层管理者要侧重的技能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它主2 要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中层要侧重的技能)、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抽象思考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高层)3管理基本原理第二章 了解整分合原理、能级原理,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与生产力)自然属性:2-11理。理解相关的概念、基本内容。【二重性原理】(p18图、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2、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2的社会制度无关。社会属性:1、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以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系统的特征以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弹性原理】弹性原理指的是现代高效的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留有缓冲余地。管理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灵活管理。依据: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多因素性;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行为问题:人。【动力原理】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人本原理】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以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展开。管理发展史第三章 了解古典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及特点,以及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知道现代管理阶段不同的管理学派。 截止时期管理阶段年代世纪8018古典管理阶段 年前后)世纪初(传统管理阶段 201911 4020科学管理阶段世纪年代1 / 7 至今现代管理阶段现【传统管理阶段】背景: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处理好劳资关系;管理日趋复杂。、西方管理理论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管理主要凭个人经验,靠饥饿政策迫使工人特点:1、在管理思想、生产管理、工资奖励、成本核算、人事管理、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工作。2 等方面,特别是在劳动组织问题上,对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薪酬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资源的获取、使用、保持、开发、评价和激励 公共部门: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包括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NGO)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区别: 1,职能不同,公平与效率的平衡VS利益最大化 2,投入产出方式不同,投入产出不对应VS对应 3,事务执行机制不同,公权力VS利益导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 1,管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 2,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门新兴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按部门划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公共部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区别: 1,管理目标上的差异:价值取向不同(政治与经济的冲突,稳定与效率的冲突,与政治关联度的冲突) 2,管理环节着重点的差异(公共部门重视招聘,企业重视培训与开发,公共部门在管理程序复杂) 3,对人员的素质和要求不同,基本职能的实现方式不同(人员的招聘、培训和发展不同,工资收入来源不同,绩效考评存在差异) 4,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企业: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公共部门:公务员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变迁: 人事管理萌芽阶段,18世纪后半叶,福利 科学管理阶段,十九世纪末,科学地挑选和训练工人,工资定额,差别计件工资制 人事管理成熟阶段,工作为中心(人事管理: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基于复杂人的假设;企业局限的认为人力是一种资本,劳资关系紧张;人事部门功能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工作是被动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管理人的视野更开阔,管理内容更丰富,组织对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共同参与的重要工作,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管理的内容更具系统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将员工看成价值极高的资产。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强调整体开发;采取人性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生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