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摘要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使前列腺癌诊断的客观依据更加充分,Gleason分级的发展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估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人高发,占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虽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且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2,3],因此前列腺癌的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是前列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献报道的多种分级系统中,Gleason分级[4],Mostofi分级[5]和MD Anderson医院分级[5]是3种主要系统"在美国,分级是普遍使用的分级系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10-14].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004年版分类,也正式将分级纳入[6].

临床表现: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直肠指诊、超声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前列腺癌较大时可以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可以引起骨痛、脊髓压迫的神经病状、病理骨折等。

肉眼上,早期癌块很小,一般难以发现,后来可呈现多个小结节或融合成鸡蛋大或更大的癌结节。癌结节常位于前列腺包膜下,境界不清,质地较坚实,呈灰白或浅黄色。从尿道刮切碎片组织,仔细检查亦常可发现癌组织比良性增生组织坚实,色泽较黄色,有时质地较硬,似乳腺硬癌组织。75%~85%前列腺切除标本分段切片证明有多个癌灶,由多中心发生。

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1980年WHO公布前列腺肿瘤分类如下[7]:

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

良性

恶性

腺癌:小腺泡、大腺泡、筛状、实性/小梁状、其他

移行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未分化癌

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

恶性

横纹肌肉瘤、平滑肌瘤

其他

杂类肿瘤

继发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前列腺癌以腺癌最常见,约占96%。前列腺腺癌的75%位于前列腺后叶,约95%起源于被膜下的周边部分。前列腺穿刺标本或经尿道的切除标本,原发部位不易判断。

我们就最常见的前列腺腺癌来讨论一下它的病理诊断和Gleason分级。

常见的前列腺腺癌组织学表现略分为下列各型:(1)小腺泡型;癌细胞表现为形态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或立方细胞,排列为单层、小腺泡状,密集分布。(2)大腺泡型:癌细胞体积较前者大,呈立方状或矮柱状,多数具有透明的胞浆,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排列成与良性前列腺

增生相似的腺样结构,但是呈单层排列,无基底细胞,缺乏正常的扭曲和锯齿状结构特点。(3)筛状型:癌细胞异型性较前者明显,排列成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团块,其中出现多数圆形或卵圆形的小囊腔,呈筛孔状。(4)实体型: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实性巢、索状排列,浸润于间质中。

1.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

关于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分化差的癌容易诊断,若为高分化癌,则令人困惑,特别是近年广泛开展的前列腺汽化电切,因病变组织破碎,人为变态较重,诊断更为困难.但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基于3项指标:核的间变,腺体结构异常及侵袭性生长[8].(1)核间变:指前列腺腺泡-导管分泌上皮细胞核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染色质增粗,靠近核膜排列;核的体积增大及其形态不规则,以及出现1个或多个大而明显的核仁.在文献上曾有许多学者指出,良性增生病变的核仁很少>1,而癌常>1.2,甚至>1.5.在癌的表现中不是核仁的有无,而是是否出现大的核仁.因在某些良性病变中,分泌上皮或基底细胞可出现核仁,但核仁小,达不到癌的大小.Mostofi等多次强调,大而明显的核仁在诊断前列腺癌中是最重要的指标.可见仔细观察核仁的重要性.在与PIN的鉴别时,应注意到的PIN分泌上皮往往也出现大核仁,此时,基底细胞层是否存在是区别的关键.还应指出,在前列腺癌中,同一切片中不是所有癌细胞均能见到大核仁.另一型常见的核间变表现为深染!煤球样,大核仁的细胞与此型细胞可同时存在.在前列腺癌中,有2/3的病例能发现大核仁,但也有1/3的病例看不到大核仁或核间变,此时癌的诊断有赖于腺体的形态及浸润性生长.(2)结构异常:是指癌性腺体的大小及轮廓不规则.一般而言,癌性腺泡较正常为小,内缘缺乏正常腺泡的乳头状结构,腺泡间质含量不等,因此其间距不匀.癌性腺泡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缺乏基底细胞层,腺泡中出现类结晶或酸性粘液对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但都不能作为诊断癌的独立指标.应该指出,若在细胞学上不怀疑腺泡为癌,单凭1.2个腺泡缺乏基底细胞层是不能诊断为癌的.因为此种病变也可出现于某些良性病变的腺泡中.(3)间质侵袭:是癌性腺体侵袭生长方式的表现.一般的间质及平滑肌束内浸润和侵袭容易辨认;如为血管及淋巴管侵袭,应把它们与组织固定后腺体周围出现的人工收缩假象相鉴别.若为脉管受侵袭,腔面应有内皮细胞存在或腔内混有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神经周围间隙癌性侵袭常见,应与良性腺泡贴近神经束鉴别,应该强调,癌性侵袭必须是环绕神经束的四周.当然前列腺外侵袭可认定为癌,但其前提是侵袭必须位于前列腺外,这在高分化癌的活检中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正常前列腺腺泡可位于前列腺周围的脂肪中,横纹肌内的腺泡也不一定是前列腺外侵袭,因前列腺的前面和侧面就存在着横纹肌组织,其中可分布正常的腺泡.上述3项诊断癌的指标常可同时出现,其实3项指标中任何1项都是癌的表现形式,因此只要标本中确认有1项存在,就可诊断为癌"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要仅凭1项指标,而要尽可能详细观察3方面的变化,寻找更多的依据,综合考虑,作出癌的诊断. (4)免疫组织化学:34B12是诊断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标记抗体,KP-1和AE/AE3是鉴别不形成腺样结构的癌细胞,退变癌细胞和反应性上皮样组织细胞最有价值的标记抗体.

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

1.Gleason分级系统的特点:(1)仅依常规切片判断,不需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2) Gleason分级的决定因素是肿瘤的组织结构(architecture);在某些级别,细胞形态有参考价值,但核的形态不是分级的指标. (3)根据肿瘤组织结构,分为5种类型,或称级别(grade)其中,类型3,4,5分别又有亚型,即3a,3b,3c,4a,4b,5a,5b,用来描述具有特点的形态结构,便于病理医师识别(4)评分=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次要结构类型(级别),其范围为2~10,最低的为1+1=2,最高的为5+5=10 (5)从治疗和预后的角度,目前多认为评分可以划分为4组:2~4,5~6,7,8~10.但病理医师应尽量给出准确的评分,而不是笼统地将之归入某一组.

2. 5种Gleason类型的形态特点:Gleason分级的关键是识别5Gleason种结构类型.其要点如下:(1) Gleason类型1(图1):边界清楚的.大致呈圆形的.膨胀性生长的结节;

图1Gleason类型1,边界清楚的结节,结节内腺体结构和大小一致,排列紧密,间质很少,每一腺体是独立的HE 低倍放大图2Gleason类型2,边界比较清楚的结节,与结构类型1相比,结节内腺体结构和大小较不一致,腺体之间距离增加HE 中倍放大图3Gleason类型3,形态和大小明显不规则的腺体在较宽的间质和良性腺体间浸润,腺体保持独立,中等至较大的腺体为主的区域称3a,小腺体为主者称3b HE 低倍放大图4 Gleason类型3,界限清楚的!外形光滑圆钝的腔内形成乳头状和中等大小筛状结构,是3c的特点,注意紧邻的小团小腺体(3b) HE 中倍放大图5Gleason类型4a,腺体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具有筛状结构的肿瘤细胞片团低倍放大图6Gleason类型4a,另1病例,显示融合的腺腔和筛状结构可有较大变异HE 中倍放大

结节内为中等大小圆形腺体,结构和大小一致;腺体排列紧密,间质很少,但每一腺体是独立的(discrete),并不融合"注意事项:1.类型1罕见[9],严格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非常少;2.针穿活检中不应诊断类型1,因为类型1的”边界清楚的!膨胀性生长的结节”通常较穿刺针直径大,其边界在针穿活检中难以确定.3.如果见到由数个肿瘤腺体组成的!周围有间质的小团病灶,通常是类型3而不是类型1,后者不形成这种几个腺体组成的小病灶. (2)Gleason(图2):边界比较清楚的结节,局部可向周围浸润;结节内腺体结构和大小较不一致,腺体保持独立,腺体之间距离增加.意事项:与类型1类似,由于类型2的边界在针穿活检中难以确定,针穿活检诊断类型2应慎重"活检中由数个肿瘤腺体组成的小病灶,也不是类型2.(3)Gleason类型3(图3,4):分为3a,3b,3c,3种.3a和3b的特征是形态和大小明显不规则的腺体在较宽的间质中杂乱浸润生长,腺体保持独立.肿瘤腺体在良性腺体间浸润是其突出特点(图3).以中等至较大腺体为主时称3,以小腺体为主时称3"3的特点是在界限清楚的!外形光滑圆钝的腔内形成乳头状和中等大小筛状结构(图4).注意事项:①国外文献报道类型3是针穿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我们的材料中类型3和4均常见.②3c 的筛状结构须与类型4a的筛状结构鉴别,后者的特点是腺体的融合(图5).③3b的腺管管腔可非常小,须仔细观察以与类型5鉴别.④针穿活检中,在良性腺体间查见少量肿瘤腺体浸润,是类型3的特点,将此误认为类型2,是一个常见错误.(4)类型4(图5~7):分为4a和4b,腺体融合为其共同特点.4a(图5,6)以腺体融合,形成不规则的.互相吻合的.具有筛状(及乳头状)结构的肿瘤细胞片团为特征.团块内腺腔或筛状结构变异很大.4b(图7)的特征是由胞质透亮.核小而深染的肿瘤细胞形成的片状结构,因形似肾透明细胞癌,又称为hypemephroid结构类型.注意事项:①融合腺体形成的结节须与类型2鉴别,后者结节形态规则,结节内每一腺体是分开.独立的.②4a的筛状结构须与3c 的筛状结构鉴别,4a腺体融合形成的具有筛状结构的肿瘤细胞片团较大,外形不规则,而3c的筛状结构是在较小的.界限清楚的.外形光滑圆钝的腔内形成.(5)Gleason类型5(图8,9):分为5a和5b 5a

是在3c或4的基础上伴有粉刺状坏死.5b的特征是实性!片状!索状或单个肿瘤细胞浸润,缺乏腺腔结构.注意事项:①4a腺体融合,腺腔结构可能难以辨认,特别是切片较厚时,须仔细观察,以与5b 的实性结构区别.②其他级别肿瘤腺腔中可出现嗜酸性分泌物.中性粒细胞等,需与5a的肿瘤性坏死鉴别.③单个肿瘤细胞分散浸润,切片染色太淡时,容易忽略.

3.分级/评分的报告:(1)不同类型标本有不同的评分和报告原则.因此,首先要明确标本类型:针穿活检标本"常规要求左.右叶各穿3条组织,共6条,每1条称为1个core.理想的标本处理方式是每1core个单独包埋,每1个蜡块切3张间断连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图7 Gleason类型4b,由胞质透亮!核小而深染的肿瘤细胞形成的片状结构,形似肾透明细胞癌,又名hypemephroid 结构类型HE 低倍放大图8 Gleason类型5a,融合的肿瘤细胞团中央开始出现粉刺状坏死HE 中倍放大图9 Gleason类型5b,索状或单个肿瘤细胞浸润,缺乏腺腔结构HE 中倍放大

(TURP)标本.切除的组织为碎块状,每1块组织称为1个chip.全部包埋制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标本.(2)对上述各种标本的评分和报告原则如下:1.针穿活检a : Gleason评分=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次要结构类型(级别).b: 针穿活检组织具有3种结构类型且最高级别成分数量最少时,如何评分,尚未取得共识.多数倾向于将最高级别的成分作为次要结构类型,即Gleason评分=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最高级别[6,9].c: 原则上,避免对针穿活检材料作出1+1=2或2+2=4这样的评分,因为类型1或2的基本形态是/边界清楚的肿瘤结节,在针穿活检材料中难以观察到[9,10].d: 同一患者同一次穿刺活检各条前列腺组织中的癌分级不一时,建议综合评分[9,11].e: 如果有数次活检,其结构类型又不一致,如何评分尚未达成共识.可以取数次活检评分的均值或取最高的评分结果[6].2.TURP标本:按照标准的Gleason评分方法,即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次要结构类型(级别)[9].3.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6,9]:a. Gleason评分=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次要结构类型(级别).b: 具有3种结构类型且最高级别成分数量最少时,在报告中加注说明.从治疗和预后的角度,目前多认为评分可以划分为4组:2~4,5~6,7,8~10.但病理医师应尽量给出准确的评分,而不是笼统地将之归入某一组.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使前列腺诊断的客观依据更加充分,其分级的发展与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估计提供了更加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1].Legrier ME, de-pinieux G, Poirson-Bichat F , et al.Un nouveau modele de cancer humain de prostate, PAC120 A new model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the PAC120 xenograft .Pathol Biol(Paris),2003,51(1):1.

[7].Mostofi FK. Histological typing of prostate tumors. Gereva. WHO 1980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疾病分类 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腺癌,其发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 >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和其他脏器。另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类型是神经内分泌癌或称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而非前列腺腺体。这种类型前列腺癌一般较早出现转移和播散,但并不分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且常规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对其作用不明显,反而对化疗较为敏感。此外,前列腺还可发生一些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间质瘤,以及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前列腺。这些少见肿瘤患者的血清psa值一般无明显增高,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往往产生局部邻近脏器受压迫,大多数患者以排尿和(或)排便困难就诊。 发病原因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具有brca1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无brca1基因男性的3倍;而p53基因的异常与高级别、高侵袭性的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 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症状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症状 前列腺癌除发生于前列腺被膜之内造成局部症状外,最重要的是转移到全身其它部位,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常见的转移部位为淋巴结、骨骼及内脏,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 癌细胞有很强大的转移能力,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就比较常见。而且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只要我们了解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晚期时的表现是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 任何骨骼均可被侵犯,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盆骨、腰椎、股骨,其次是肋骨、胸椎及颅骨等。 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骨痛,静卧时更明显,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或截瘫。内脏转移可出现肝脏肿大、呼吸困难、咳血;脑转移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他有皮下转移性结节,髂窝淋巴结肿大压迫髂静脉出现下胶水肿,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压迫输尿管或局部病变浸润输尿管口,引起一侧或两侧输尿管梗阻,出现腰痛,甚至肾功能受损、少尿、无尿。 晚期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全身情况恶化,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贫血,出现恶液质。 骨骼转移依次为骨盆、腰椎、骶骨、胸椎、肋骨。胸腰椎转移时,可引起脊髓压迫。癌分化愈差,骨骼转移愈多。骨转移灶多表现为成骨性改变,但也有溶骨性或混合型改变者。 内脏转移主要是肺、肝和肾上腺,以肺转移多见,但临床上一般无症状。 由此可见,前列腺癌骨转移症状表现是很明显的,并不难发现,关键还是我们有没有留心。 确诊癌症要尽早治疗,癌症治疗上也是中西医结合比较好,中成药人参皂苷rh2效果是不错的,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版)

目录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和中国发病趋势 3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8 (一)、前列腺癌症状8 (二)、前列腺癌诊断8 (三)、前列腺癌分期14三、前列腺癌治疗18(一)、观察等待治疗18 (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 19 (三)、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 22 (四)、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 26 (五)、试验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 30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33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40 (一)、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的随访40(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随访43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45(一)、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46 (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49 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53 (一)、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概念 53 (二)、疗效评估方法53 (三)、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治疗 54 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6 (一)、骨转移的诊断 56 (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57 (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7 (四)、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 58

一、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 2002年全球有679,000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11.7%,位列常见肿瘤的第5位和男性肿瘤的第2位。但是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占肿瘤新发病例的19%,而在发展中国家仅占5.3%[1]。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2002年的标化发病率为1.6/10万,远低于美国的124.8/10万[2]。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上海1997-1999年的发病率较1985-1987年增加了3.5倍[3]。 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1.1 发病率和死亡率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4](见图1)。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4]。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5]。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3, 6, 7](见图2)。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78倍),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16倍)。由于PSA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1998-2002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0.3/10万,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1978年至1997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173.7%。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1.2 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1%的患者病变局限。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1988-1995年上海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6.5%[9]。 2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2.1 年龄和种族 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10]。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39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为0.01%,40-59岁的几率为 2.58%(1/39),60-79岁的几率达14.76%(1/7)[10]。国内也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1997-1999年上海75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占总数的51.2%[11]。 除了年龄,不同种族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也很大。美国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达到

前列腺癌科普文章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前列腺的位置示意图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欧洲,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人数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1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美国,50岁以下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显著增长,在我国,城乡发病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已经被确认的包括;年龄,种族和遗传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此外其他可能的高发因素有:高动物脂肪饮食等。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前列腺癌发病的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 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 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前列腺癌约75%起源于外周带,20%起源于移行带,5%起源于中央带 前列腺癌的常见症状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解析前列腺癌相关知识

英文名称carcinoma of prostate 常见病因遗传因素 就诊科室肿瘤科 多发群体70~80岁 前列腺癌简介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 前列腺癌发展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龄、种族、家族遗传背景、地理位置和饮食结构等因素影响着前列腺癌的发生,比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男性、黑色人种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白色及黄色人种、前列腺癌家族史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如此高病发率的状况下,前列腺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了解。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别很大,最高如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达150/10万,而最低的东亚地区为1/10万,相差百倍。在美国,2009年新确诊前列腺癌约19.23万例,死亡2.74万例,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位居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第二位。在欧洲,每年新确诊前列腺癌病例约26万。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明显西方化、筛查及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年呈逐年升高,已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1993我国年前列腺癌发病率约为1.71/10万,到1997年升高至2.0/10万。我们再来看一下部分代表性地区的统计学数据:1985~1987年北京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1/10万和1.91/10万、1995年升高为4.55/10万和2.36/10万、2002年进一步升高至7.9/10万和3.0/10万,可见从1985至2002年,北京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2~3倍;2002年上海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5/10万,死亡率为4.9/10万,是上海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虽然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如发病率最高的北京、上海地区为7.9/10万,而发病率最低的地区为0.2/10万),但总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标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前列腺癌诊疗规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最常用的方法有白细胞计数板法、试管法和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1 / 21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罕见。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可以预见,前列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增高,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前列腺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前列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每年应进行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1次的相关检查以监测前列腺癌。专家建议前列腺癌症状早知道,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四期。而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也就是骨转移。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 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的有效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方法是直肠指诊检查加血清PSA浓度测定。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怎么回事?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表现是骨骼的疼痛。持续的钝痛,常常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节奏,以致病人日渐消瘦,痛苦不堪。其次,由于骨头一点一点地被肿瘤细胞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

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 差别很大,与肿瘤分型有关。潜伏型、隐匿型皆无局部症状。临床型局部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症相类似。 早期无症状。当癌肿引起膀肮颈及后尿道梗阻时可出现症状,血尿较少,部分病人以转移症状就诊,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故对男性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应排除前列腺癌。 侵及膀肮颈后尿道,有尿道狭窄炎性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排尿困难。 患者有慢性消耗症状,消瘦、无力、贫血。 在早期阶段,病人并没有一点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能会注意到以下情况: 1、尿频、尿急 2、尿潴留 3、排尿时有辛辣的感觉 4、难以形成尿流 5、血尿 6、排尿疼痛 7、骨头疼痛 已到前列腺癌晚期的病人可能还带有以下复杂情形: 1、骨髓压抑症 2、骨瘤转移 3、副肿瘤综合症 4、含钙量高 5、疼痛 6、高尿酸 7、胸膜渗漏 8、腿部肿胀

前列腺癌系列

前列腺癌 现病史:进行性排尿困难一年余,发现PSA异常增高一月余。 患者一年余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夜尿不明显,无尿痛和血尿,无发热,未重视,症状持续无缓解;一月余来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线细,尿淋漓不尽。一月前患者在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示:前列腺增生42*28*29,中叶向膀胱腔内突出;T-PSA:6.58ug/ l,f-PSA:0.933ug/ l,F/T:0.15;泌尿系核磁共振(2015-04-06):提示前列腺增大伴中央腺异常信号影。15-4-16进一步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3+3=6。门诊以“前列腺癌”收入院。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实验室器械检查 腹部彩超(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5-02-10):右肾皮质区偏高回声结节,直径14mm. 肿瘤标记物(常熟市医学检验所 2015-02-10):未见明显异常。 肝肾功能(常熟市医学检验所 2015-02-10):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CT(常熟市医学检验所 2015-02-10):右肾低密度占位病变直径17毫米,有明显强化,考虑MT。SPECT-CT示(仁济医院 2015-02-16):双肾GFR正常。 双肾核磁共振(仁济医院 2015-02-14):AML可能,但不能除外RCC。 尿常规: 尿培养: 治疗措施:1.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择期、限期手术治疗。 2.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术前详细交代病情、手术风险,告知肿瘤复发、转移可能,根据术后病检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尿量、引流量等。 术后六小时病程:患者现无头晕黑曚、胸闷胸痛、恶心呕吐、腰酸腰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主诉。查体:神清,气平,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保留导尿通畅,尿色清,尿量正常。右侧负压引流引出淡血性液体少量。处理:继续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密观各项生命 体征变化和引流量、尿量情况。 术后1天 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神清,气平,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敷料少量渗出;负压引流畅,色淡红,处理:伤口换药;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关注 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尿量变化 术后2天 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神清,气平,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敷料少量渗出;负压引流畅,色淡红,处理:伤口换药;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关注 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尿量变化 术后3天 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神清,气平,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昨日尿量可,色清;敷料少量渗出。处理:拔导尿管;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关注患 者生命体征变化 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伴下尿路症状的鉴别诊断:1.前列腺癌:前列腺增大,可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但直肠指检前列腺部位有质地坚硬、无弹性的结节;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PSA 可增高;前列腺活检可以发现癌细胞;B型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增大,包膜反射不连续,界限不清,可发现低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主编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副主编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登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高献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 胡志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牛晓辉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 谢立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徐 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周爱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朱 刚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朱清毅 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秘书 张 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任善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目录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七.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 八、前列腺癌诊断流程图 九、前列腺癌治疗流程图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亚洲及北非地区较低[1-7]。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人数将达到238,590人,占男性中所有恶性肿瘤的28%,但死亡人数有轻微下降,从2010年的32,050人降低到2013年的29,720人[2]。在欧洲,2008 年的新发前列腺癌病例大约有382,000人,2008年造成90,000余名患者死亡[3]。 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来自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全国30个登记处的数据显示,1988~1992年的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96/10万人口,1993~1997年为3.09/10万人口,1998~2002年为4.36/10万人口[5]。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前列腺癌自2008年起成为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2009年的发病率达到9.92/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排第6位;死亡率达到4.19/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6,7]。根据2012年世界范围的调查结果,也可看出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1988年-1994年期间中国每年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长率为2.1%,而到了 1994-2002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13.4% [1]。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2008年、2009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前列腺癌发病率之比分别为3.7:1和4.4:1,而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更是分别达到19.30/10万、32.23/10万和17.57/10万[6,7]。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我国,小于60岁的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超过六十岁发病率明显增长[4]。在美国,大于70%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的患者很少见,但是在大于50岁的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呈指数增长。年龄小于39岁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0.005%,40-59岁年龄段增至2.2%(1/45),60-79岁年龄段增至13.7%(1/7)。

前列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

在临床上,不少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了大量的之后出现复发,前列腺癌复发灶可以出现在原发部位、原发灶附近、周围淋巴结或远处的器官。会带来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患者不了解前列腺癌复发的症状有哪些,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前列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有哪些? 前列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主要有 排尿时间明显延长,尿不成线,尿程极短,尿失禁有时淋湿衣裤。梗阻症状。前列腺癌的膀胱颈部阻塞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几乎无差别,表现为尿流缓、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尿频、严重时可以引起排尿滴沥及尿潴留。 腹部包块:梗阻引起肾和输尿管明显积水时,可触及肿大膀胱充盈时,下腹正中可摸到囊性包块。感染:可并发前列腺炎、膀胱尿道炎、附睾炎和肾盂肾炎,召关症状。 前列腺癌的最先症状并不是尿道阻塞,更为常见的却是局部扩散或骨转移,仅在晚期,癌组织侵犯尿道周围腺体引起梗阻症状。 由于排尿困难而需长期增加腹压排尿,故可出现脱肛、便血、疝气、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并加重原来所患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等病症。 梁启明(化名),男,84岁,中牟县姚家乡梁家村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 2014年9月,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梁启明老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双侧睾丸去势手术,术后又服用5个月的康士得。但2016年1月27复查显示病情复发,而且已经出现多发骨转移。由于骨转移,老人不仅要认识越来越重的疼痛,而且行走困难,家人考虑到老人的年纪及身体状况,决定放弃西医治疗,寻求中医治疗。 2016年4月11日,梁启明老人与家人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此时,老人虽然精神、面色尚可,但腰、腿疼痛明显,需要依靠拐棍走路,术后小便失禁一年有余,而且有阵发性发热、出虚汗情况。袁希福院长根据老人情况,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其开具药方。1个疗程的中药后,老人腿痛症状减轻;2个疗程的后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已经不需要拄拐就可以到处走动。 用药至今,老人反映“以前不会走,现在能自己正常走路”,而且疼痛的缓解让老人的饮食、睡眠、精神均有明显好转,能够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前列腺癌晚期出现复发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治疗,此时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也要慎重,此时局部的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多采用化疗或中医等保守治疗,化疗能对患者进行全身性的治疗,并有效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大小,稳定病灶,减少患者的病症,但是化疗短期内效果较明显,长期下去,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建议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前列腺癌复发中医药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采用天然的中草药,既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反而能有效抑杀癌细胞,防止癌灶进一步增长,另外中医治疗往往能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适合的中医配方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使患者能尽快康复。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前列腺癌复发可出现各种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胁患者的生命,建议患者及时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2002年全球新发病例679 000例,位列男性肿瘤的第2位。近30年来,得益于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筛查、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药物内分泌治疗等诊治手段的进步,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大部分患者得以早期根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诊治经验的缺乏使得我国前列腺癌的生存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改进我国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是泌尿肿瘤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精液的液体成分主要由前列腺所分泌。成人的前列腺如板栗大小,包绕尿道并与膀胱、直肠相邻。靠近膀胱的平坦部分称为前列腺底部,逐渐缩窄的远端称为尖部,紧贴直肠的两叶称为背侧。前列腺表面有包膜覆盖,尖部有尿道括约肌结构,腺体的背外侧有通往阴茎海绵体的性神经,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仔细解剖以上结构以保留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前列腺的腺体根据超声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和前纤维肌肉区。中央区包绕射精管,占前列腺组织的25%;移行区靠近前列腺尿道,占前列腺组织的10%.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发区域;外周区位于前列腺的背外侧,是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和前列腺炎好发区域;前纤维肌肉区则是与膀胱相延续的结构。 病因学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的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的2倍,并且当患病亲属个数增加或患病年龄降低时,本人的发 病危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 众多的病因学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和西方生活方式相关,特别是与富含脂肪、肉类和奶类的饮食相关。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与其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前列腺癌患者的脂肪摄人量和脂肪所占的能量比明显高于对照者。脂肪酸过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致癌损伤的过氧化物。研究发现参与脂肪酸过氧化的酶——a-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 AMAC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但不存在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因为牛肉和奶制品是日常支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前列腺癌中AMACR的上调可能有助于解释西方饮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除此以外,动物脂肪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在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 生致癌物等途径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同样提示许多有前景的预防前列腺癌的食物,如大豆和番茄。大豆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其富合植物类雌激素,在动物实验中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并减少PSA的分泌。番茄中富含一种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摄人量大的人群相对于较小者减少了16%的患病危险。 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雄激素和双氢睾酮能够诱发前列腺癌。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的致病作用是在肿瘤形成前数十年间所产生的,同时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复杂的激素网络的相互作用。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准是什么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准是什么 前列腺癌在发病早期是很难被发现的,因为即使前列腺内的恶性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压迫了尿道,也仅仅会引起诸如排尿不畅、血尿、急性尿潴留等非特异性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常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很多患者在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晚期。大量的I临床实践表明,晚期的前列腺癌是不能根治的,最终必将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说,早期诊断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前列腺癌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 一、直肠指诊检查 直肠指诊检查是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前列腺紧贴在直肠的前面,因此,通过直肠指诊可以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状况。正常的前列腺腺体大小约为4厘米×3厘米左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结节,两侧叶对称。当患者有前列腺增生时,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以发现其前列腺腺体的变化(这时前列腺的体积会增大,但质地并不会很硬)。如果患者患有前列腺癌,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以摸到前列腺表面突起的肿瘤结节(如果肿瘤的体积较大,整个前列腺的质地都会变得很坚硬,像一块石头一样)。 二、经直肠超声检查 通过经直肠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前列腺内有无结节。当前列腺内出现结节,但结节体积较小,或者结节生在腺体的内部时,通过直肠指诊往往摸不到。但通过经直肠超声检查却可以发现这种异常结节,从而使前列腺癌被及早发现。而且,经直肠超声检查,医生还可以判断患者肿瘤体积的大小,以及肿瘤有没有侵犯前列腺的包膜,这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很有帮助。 三、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目前前列腺癌最为敏感的标志物。虽然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能检查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是当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提示患者的前列腺内存在癌细胞。一项研究发现,在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并且最终被确认为患有前列腺癌的473例患者中,有40%的患者是经直肠指诊检查没有被发现的。目前,由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确诊时间平均提早了5~8年,这就为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上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三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受到泌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有了这三种有效的手段,对于前列腺癌就可以做到早发现。 由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现已把这三项检查推荐为老年男性的健康普查项目。其中直肠指诊检查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被作为“一线”的检查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前列腺癌自2008年起成为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2014年的发病率达到9.8/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排第6位;死亡率达到4.22/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2014年前列腺癌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分别为13.57/10万和5.35/10万。 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城市地区自60岁开始出现前列腺癌的发病高峰,而在美国高峰年龄段由50岁开始。上海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在65岁以后显著高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目前上海市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0%以上,可以预见前列腺癌的绝对发病数将出现井喷性增长。 此外,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构成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别。以美国的情况为例,在其确诊的新发前列腺癌病例中,接近91%的患者为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这些

患者的一线治疗为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在接受标准治疗后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接近100%。而我国的新发病例中在确诊时仅30%为临床局限型患者,余者均为局部晚期或广泛转移的患者,这些患者无法接受局部的根治性治疗,预后较差。 二、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病因学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年龄、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一)遗传因素及年龄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有巨大的差别,黑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种人,亚洲人种发病率最低,提示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一位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风险会增至5~11倍,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确诊年龄约早6~7年。约9%前列腺癌患者为真正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是指3个或3个以上亲属患病或至少2个为早期发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年轻,43%的患者年龄≤55岁。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二)外源性因素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确诊率。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患者的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Methods:Analysis of prostate cancer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Results: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diagnosis rate.Conclusion: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in clinical diagnosi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Prostate cancer;Histopathology;Diagnosis 前列腺癌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多在50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很难依据自然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腺体周边,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一旦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多为癌症晚期或者已有癌细胞转移[1]。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赖于组织的显微镜检查,结合病理学分析结果,从而判断患者前列腺癌的症状、扩散情况等。 1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点 1.1前列腺腺体的结构异常,正常人的前列腺腺体是以尿道为中心,向四周呈现出放射状分布,腺泡内缘多呈现出特殊的锯齿状及迂曲。前列腺癌患者腺体的规律性生长方式基本消失,多表现出腺体形状与大小不等。在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中,患者最为常见的腺体结构异常为出现大量的小腺泡,并且聚集成腺瘤样,分叶状结构特征不明显,也可能通过腺体的搭桥、共壁形成类似胃肠道低分化腺癌的结构或者片状的融合性腺泡壁。 1.2浸润现象,前列腺癌的浸润现象主要包括:前列腺包膜内、包膜外浸润,特别要注意包膜内浸润。正常人的前列腺良性腺体基底膜完整,周围有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包绕[2]。而在发生浸润现象时,癌细胞将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通常表现为腺体融合或密集的共壁现象。前列腺癌患者常见癌细胞侵入神经周围的间隙、淋巴管、血管等,如果发现神经周围的浸润,则可初步确诊为前列腺癌。 1.3细胞核的异型性,人体内良性的腺泡、导管上皮细胞核通常呈均匀圆形,染色质纤细,很少见核仁。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细胞体积较大,核染色质粗,部分核呈现为空泡状,常有较大、明显的核仁,这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高倍镜下,将前列腺癌的核与邻近正常大的腺泡、上皮细胞核相比,染色质增多、略有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